安徽皖南八校2020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一次联考试题(附答案)
加入VIP免费下载

本文件来自资料包: 《安徽皖南八校2020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一次联考试题(附答案)》 共有 1 个子文件,压缩包列表如下:

注:压缩包层级关系提取自源文件,您看到的所有资料结构都和您下载的源文件一致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皖南八校”2020 届高三第一次联考 语文 2019.10 考生注意: 1.本试卷满分 150 分,考试时间 150 分钟。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 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3.本卷命题范围:高考范围。 一、现代文阅读(36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①习近平同志在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中指出,“交流互鉴是文明发展 的本质要求。只有同其他文明交流互鉴、取长补短,才能保持旺盛生命活力。”这阐明了文明 之所以成为文明并不断发展的根本所在。世界上不同国家、不同民族创造了多种多样、多姿 多彩的文明。透过这些生动丰富的文明形态,抓住交流互鉴这一本质要求,顺应文明发展规 律,才能破除人类在文明发展道路上的诸多困惑,推动人类文明不断向前发展。 ②交流互鉴是文明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条件,是人类文明有机体的基本特征。人类在不同 地区耕耘灌溉、铸器造皿、建设家园,在生产生活实践中创造出不同文明形态。人们不仅要 从自然界获取各种物质资源,还要在个体生命活动基础上构建起种族、氏族、民族文化。历 史上,受技术条件、交通工具等限制,文明之间的交流是一个长时段的缓慢过程,但这种交 流客观存在。 ③文明往往是内聚力和外引力的统一体。一方面,它通过内聚力来维系自身的特质,使 自身得以传承和延续。另一方面,它通过外引力将外部资源转化成自身养分,使自身得以开 放发展。随着时间推移,原来分散在不同地区的文明之间的交往越来越多。在这个过程中, 不同文明的差异性逐渐表现出来,其互补性也会越来越强。在这种背景下,一种文明的开放 程度和借鉴能力就成为影响其发展的重要因素。一切生命有机体都需要新陈代谢,否则生命 就会停止。文明也是一样,如果长期自我封闭,就会走向衰落。只有保持开放,通过交流对 话,积极同其他文明进行交流互鉴,才能更好获得外部参照,在互鉴中清楚认知彼此优长、 探寻互补空间、促进自身发展,从而保持旺盛生命活力。④交流互鉴是不同文明寻求合作共赢的必然途径。不同文明承载着不同的价值,文明共 同体也是价值共同体。每一种文明都扎根于自己的生存土壤,凝聚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 智慧和精神追求。不同文明既有各自特殊的价值,也有共同的追求。比如,在当今世界,虽 然霸权主义、强权政治依然存在,单边主义、保护主义抬头,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问题复 杂交织,但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也是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追求、共同心愿。我们应 秉持平等和相互尊重,加深对自身发展道路和其他国家发展道路差异性的认知,以团结、智 慧、勇气促进交流互鉴,推动不同国家、不同文明走合作共赢之路。 ⑤文明交流互鉴应是平等的,而不应是强制的、强迫的,不应是单一的、单向的。强调 自己的人种和文明高人一等,执意改造甚至取代其他文明,在认识上是愚蠢的,在做法上是 灾难性的。多年来,世界格局不断变化,人们对不同文明共生共存规律的认识逐渐深化。越 来越多的人认识到,每一种文明都是美的结晶,都彰显着创造之美。一切美好的事物都是相 通的,人们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任何力量都无法阻挡。我们既要让本国文明充满勃勃生机, 又要为其他国家文明发展创造条件,让世界文明百花园群芳竞艳。今天,面对世界百年未有 之大变局,我们应把对人类文明发展的思考与世界力量对比变化、全球治理体系变革等联系 起来,推动不同文明开展平等对话、交流互鉴、相互启迪,携手应对人类共同面临的挑战。 (摘编自欧阳康《交流互鉴是文明发展的本质要求》)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习近平在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是文明之所以成为文明并不断发展的根本所在。 B.抓住了交流互鉴这一本质要求,就能破除人类在文明发展道路上的各种困惑。 C.人类文明有机体包含不同文明形态,他们存在差异,所以其特征是交流互鉴。 D.历史上,文明之间的交流缓慢,一定程度上是受到技木条件、交通工具等限制。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文章整体上采用的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的方式展开论证,在逻辑上也是逐层递进的。 B.文章第③段中“一切生命有机体都需要新陈代谢……文明也是一样”,这是类比论证。 C.第④段运用对比法,令人信服地论证交流互鉴是不同文明寻求合作共赢的必然途径。 D.文章末段论证文明交流互鉴应是平等的观点,含蓄地批评当下某些错误的有害的观点。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文明,不能自我封闭,要在互鉴中清楚认知彼此优长、探寻互补空间、促进自身发展。 B.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也是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追求、共同心愿。 C.我国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互连互通,这符合交流互鉴思想。D.强调自己的人种和文明高人一等,执意改造其他文明,将给其他文明带来灾难.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 题。 材料一: 记者从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获悉,2019 年,46 个重点城市将继续加大生活垃圾分类处理设 施建设投入,满足生活垃圾分类处理需求。到 2020 年底,先行先试的 46 个重点城市基本建 成垃圾分类处理系统。2025 年前,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要基本建成垃圾分类处理系统。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城市建设司副司长张乐群介绍,2016 年年底,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开展 垃圾分类工作。截至目前,134 家中央单位、27 家驻京部队和各省直机关已全面推行生活垃 圾分类。46 个重点城市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的生活垃圾处理系统正在 逐步建立。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在重点城市开展生活垃圾分类入户宣传已超过 1900 万次,参与 的志愿者累计超过 70 万。 根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中国民生调查”课题组 2018 年时 46 个重点城市的入户调查 结果,进行生活垃圾分类的家庭占 38.3%,较 2017 年增长 11.4%。 “生活垃圾分类工作任务艰巨,不可能一蹴而就。”张乐群表示,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将加 快生活垃圾分类设施建设,完善垃圾分类技术设施标准;加强法制建设,通过推动立法加强 源头减量,提升生活垃圾全过程管理水平。 (摘编自中国网 2019 年 6 月 28 日) 材料二: 材料三:材料四: 苏州在垃圾分类工作方面一直走在全国前列。早在 2000 年就开始在市民中推广垃圾分类 理念,2017 年被住房城乡建设部等部门确定为全国首批 46 个生活垃圾分类示范城市之一。今 年年初,我市起草了《苏州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条例》,同时制订了 2019 年苏州市生活垃圾 分类处置工作行动方案,提出至 2019 年底,全市生活垃圾分类覆盖率达到 80%,基本建立分 类垃圾收运及处置体系。 普遍推行垃圾分类制度,关键要做好以下工作:一要让新科技手段助力垃圾分类。借助 科学技术的力量,市民参与垃圾分类就变得简单易行。二要让新管理制度促进垃圾分类知行 合一。推广垃圾分类,必须采用带有一定强制性的管理措施。从国外推广经验来看,强制的 处罚措施,也是确保垃圾分类高效完成的必须条件,因此我们必须奖惩结合,扭转市民知而 不行的现状。三要让新生活理念养成垃圾分类习惯。要重视垃圾分类理念的宣传工作,具体 到操作层面,必须做到线上线下结合。 (摘编自王嘉言《改善环境,从把垃圾分类当作习惯做起》,《苏州日报》2019 年 6 月 5 日) 4.下列措施中不属于文中提及的促进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的一项是(3 分) A.开展生活垃圾分类入户宣传。 B.加大分类处理设施建设投入。 C.创新科技手段助力垃圾分类。 D.要求相关企业回收废旧家电。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鉴于生活垃圾分类工作任重道远,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将加快生活垃圾分类设施建设,以满足 居民的相关需求。 B.闵行区进行生活垃圾分类的家庭大大超过全国 46 个重点城市的占比,但依然有两成多家庭 “不作分类处理”。 C.苏州垃圾分类工作名列全国前茅,全市生活垃圾分类覆盖率已达 80%,基本建立了分类垃圾收运及处置体系。 D.要改善我们的生活环境,普遍推行垃圾分类制度,关键在于加强科学管理、形成长效机制、 推动习惯养成。 6.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生活垃圾分类工作“不可能一蹴而就”的原因。(6 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5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7~9 题。 推 磨 高 军 朱大爷老两口看到胡同志住进来后,见了面总是笑着打招呼。这些日子,和同志们接触 多了,朱家人也早已没有了什么拘束。现在整个沂蒙山区正在春耕备播,老百姓都在忙农活 儿。胡同志也是忙得脚不沾地,要么出去一天不着家,要么招来一些人商量事情。大家都各 忙各的,相互见面的时候并不多。 这里的风俗堂屋是主屋,胡同志被安排到家里,朱大爷老两口一直想把他让到堂屋里住。 胡同志看到西屋虽然低矮,但里面东西不多,就坚持住了西屋。从西屋门内就能看到左前方 的堂屋西窗下那盘磨,磨眼圆筒状向天空敞开着,磨台周边凸起一层边沿儿,只有正南方留 出了一个稍微向前伸出的石嘴儿,方便从这里向下刮煎饼糊子。沂蒙山区家家户户院子里都 有一盘磨,用来磨糊子,再在鏊子上烙煎饼。 其实,胡同志是来解决山东分局和 115 师一些关系问题的,所以非常忙。他经常忙到深 夜还不休息,在灯下一会儿皱眉思索,一会儿奋笔疾书,实在太累了就站起来活动一下腰身, 就又坐下了。 第三天鸡还没叫,窗外漆黑一团,沉睡中的胡同志听到院子里有了动静。他抬头从窗棂 里向外看去,影影绰绰看到朱大爷和朱大娘每人抱着一根磨棍已经开始推磨了。他睡眼蒙眬, 连着打了几个哈欠,应该是自己刚睡着才不长的时间,但是磨盘有规律转动的咕噜咕噜声和 两个人杂沓的脚步声交织在一起,在黎明前的寂静里显得格外清晰。他知道自己想再休息一 下已经不可能,于是也起床了。他小声制止随行同住的警卫人员起床,打开门走了出去。 朱家老两口停下了脚步:“哦,把胡同志聒噪醒了吧?” 他赶紧说道:“不是,我每天都是这个时候醒。——怎么这么早就起来推磨啊?哦,是 了,农活忙了,早干完家务好去忙地里的活儿哟。” “来,我推一会儿。”胡同志说着接过了朱大娘的磨棍推起来,“你来添磨吧。” 朱大娘不一会儿就往磨眼里添上一勺地瓜干糁子,磨台上的糊子逐渐多起来。胡同志和朱家老两口继续说着话:“我们老家那里也有磨,只是形状不太一样。还有一 个花鼓戏专门唱磨豆腐,怎么唱来?哦,是这样——我叫张古冬,做事好懵懂,老婆说我呷 饭,要呷一水桶。时来铁树开花,运去生姜不辣,抓到朴鸽子飞上天,做一套豆腐五天还发 芽……” “哈哈哈。”老两口被逗得大笑起来。 一边推着磨,胡同志一边了解村里的各种情况,并征求对根据地开展减租减息运动的意 见,老两口异口同声地说:“这个事主要在东家,老百社哪能有不欢迎的?” 太阳从东边露出红红的脸,一大瓦盆地瓜干糁子磨完了。 白天,分局的同志知道这个情况后立即表态说:“我们马上安排有关干部和朱大爷老两 口谈谈,让他们不要这么早就推磨。以免影响胡服同志休息……” 他使劲摆摆手,笑道:“千万不要小题大做,群众都忙于播种,起早贪黑干完家里的事, 好去忙地里的活儿呢,何况也没有影响我休息,反而让我听到很多真心话,你们绝对不要去 说这个事儿。” 翌日一大早,胡服又在那个时辰醒来,可是院子里推磨的声音并没有响起来。他感到很 奇怪,就悄悄起来走进院子,来到东屋厨房,只见泡好的地瓜干糁子还静静地放在那里。他 回到西屋,轻轻叫起警卫员:“来,咱们推磨去。” 他们一人抱起一根磨棍,咕噜咕噜推起来,走几圈胡服就往磨眼里添上一勺瓜干糁子, 不一会儿就推下糊子来了。这时候,朱大爷老两口急火火走出堂屋门说:“这可使不得,胡 同志!俺这不是想让你和同志们多眯一会儿,怎么……唉……” “你们都能起来,我们怎么还要多睡,真的不要见外哟。”他一边说着,一面继续推着磨, 脚步显得更有劲儿了,“那个歌子怎么唱来?我叫张古冬,做事好懵懂,老婆说我呷饭,要呷 一水桶。时来铁树开花,运去生姜不辣,抓到朴鸽子飞上天,做一套豆腐五天还发芽……” 大家都爽声大笑起来,气氛是那么融洽。 多年后省里有个下乡演出活动来到村里,有个来看演出的青年人竟然很有韵味地念白道: “我叫张古冬,做事好懵懂,老婆说我呷饭,要呷一水桶。时来铁树开花,运去生姜不辣, 抓到朴鸽子飞上天,做一套豆腐五天还发芽……” 演员们很奇怪:“啊,这是湖南花鼓戏《磨豆腐》啊,在咱们山东你是从哪里学来的?” “俺爷爷过去经常这样念叨,我小时候就学会了。他说当年有个叫胡服的革命同志就住 在俺家里,是从他那里听来的。” 演员们明白了:“哦,原来你们家里住过大人物啊。”大家笑着告诉他们胡服的真名是谁,他们都睁大了眼睛:“啊哟,原来是他啊……” 7.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小说第一段既交代故事中的人物及关系,又交代了故事发生的背景,即农忙时节的革命老区 ——沂蒙山区。 B.第二段中较为地详细介绍了石磨的形状,这有利于年轻读者了解这一旧物件,避免因时代原 因而发生疏离。 C.小说综合运用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描写等表现手法,让读者真切感受到革命战争时代革 命领袖的品质。 D.《磨豆腐》歌词在小说中出现了三次,既让小说有生气,又表现出人物性格,也起到推动情 节发展的作用。 8.小说在刻画胡服同志这个形象时,突出了他的哪些方面特征?请简要分析。(6 分) 9.小说结尾写“多年后”下乡演出及人物的对话,这一情节有什么作用?(6 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4 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4 小题,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3 题。 孙叔敖者,楚之处士也。虞丘相进之于楚庄王,以自代也。三月为楚相,施教导民,上下和 合,世俗盛美,政缓禁止,吏无奸邪,盗贼不起。秋冬则劝民山采,春夏以水,各得其所便, 民皆乐其生。庄王以为币轻,更以小为大,百姓不便,皆去其业。市令言之相曰:“市乱, 民莫安其处,次行不定。”相曰:“如此几何顷乎?”市令曰:“三月顷。”相曰:“罢,吾 今令之复矣。”后五日,朝,相言于王曰:“前日更币,以为轻。今市令来言曰市乱。臣请遂 令复如故。”王许之,下令三日而市复如故。楚民俗好庳①车。王以为庳车不便马,欲下令使 高之。相曰:“令数下,民不知所从,不可。王必欲高车,臣请教闾里高其梱②。乘车者皆君 子,君子不能数下车。”王许之。居半岁,民悉自高其车。此不教而民从其化,近者视而效之, 远者四面望而法之。 子产者,郑之大夫也。郑昭君之时,以所爱徐挚为相,国乱,上下不亲,父子不和。大 宫子期言之君,以子产为相。为相一年,竖子不戏狎,斑白不提挈,僮子不犁畔。二年,市 不豫贾。三年,门不夜关,道不拾遗。四年,田器不归。五年,士无尺籍③,丧期不令而治。 治郑二十六年而死,丁壮号哭,老人儿啼,曰:“子产去我死乎!民将安归?” 李离者,晋文公之理也。过听杀人,自拘当死。文公曰:“官有贵贱,罚有轻重。下吏 有过,非子之罪也。”李离曰臣居官为长不与吏让位受禄为多不与下分利今过听杀人傅其罪下吏非所闻也辞不受令。文公曰:“子则自以为有罪,寡人亦有罪邪?”李离曰:“理有法, 失刑则刑,失死则死。公以臣能听微决疑,故使为理。今过听杀人,罪当死。”遂不受令,伏 剑而死。 (节选自《史记·循吏列传》) 〔注〕①庳:bì,矮小。②梱:kǔn,门槛。③尺籍:汉制,把杀敌斩首的功劳记录在一尺长 的竹板上,称“尺籍”。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李离曰臣居官为长/不与吏让位/受禄为多/不与下分利/今过听杀人/傅其罪下吏/非所闻也/ B.李离曰/臣居官为长/不与吏让位/受禄为多/不与下分利/今过听杀人傅其罪/下吏非所闻也/ C.李离曰臣居官为长/不与吏让位/受禄为多/不与下分利/今过听杀人傅其罪/下吏非所闻也/ D.李离曰/臣居官为长/不与吏让位/受禄为多/不与下分利/今过听杀人/傅其罪下吏/非所闻也/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处士,古时候称有德才而隐居不愿做官的人,与“隐士”的含义完全相同。 B.闾里,古代城镇中有围墙的住宅区,一般为平民居住的地方。借指平民或邻居。 C.大夫,古代官阶。先秦诸侯国中,国君之下设卿、大夫、士三级。大夫世袭,有封地。 D.寡人,寡德之人,意为“在道德方面做得不足的人”。古代君主、诸侯王对自己的谦称。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叔敖宽政教民,社会和美。孙叔敖执政宽缓,注重教化,使官民和睦同心,社会风俗和谐淳 美。 B.子产执政为民,深受爱戴。子产为相,百姓安居乐业;子产去世,举国悲痛,仿佛失去主心 骨。 C.李离执法公平,以身作则。李离认为属下断案有误而枉杀人命,自己有失察之罪,便自刎而 死。 D.循吏勤政爱民,恪尽职守。文中三位先贤都能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执政理念,守初心,担使 命。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市令言之相曰:“市乱,民莫安其处,次行不定。” (2)公以臣能听微决疑,故使为理。今过听杀人,罪当死。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 14~15 题。船 户 高 翥 尽将家具载轻舟,来往长江春复秋。 三世儿孙居柁尾,四方知识①会沙头。 老翁晓起占②风信,少妇晨妆照水流。 自笑此生漂泊甚,爱渠生理③付浮悠。 [注]①知识:相识的人。②占:预测。③生理:生计。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诗歌以老翁一家以船为家起笔,通过简练的笔墨,概述船户来往长江的生活状况。 B.诗人既介绍了船家三代人共居船尾的和睦,也表现了船家人缘好、熟人多的欢洽。 C.诗中写到了老翁和少妇的动作,晓起看天气,照水梳晓鬓,各具情态,宁静和谐。 D.诗的七、八两句通过老翁的自嘲,表现船家漂泊生活的艰辛和对自由生活的向往。 15.与柳宗元的《渔翁》(渔翁夜傍西岩宿,晓汲清湘燃楚竹。烟销日出不见人,欸乃一声山水 绿。回看天际下中流,岩上无心云相逐)相比,这两首诗的风格有什么不同?(6 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1 小题,6 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 分) (1)俗话说“活到老,学到老”,《劝学》中“ , ”两句,阐述了只有通过 广泛学习和不断反思才能智慧通达的道理。 (2)杜甫《登高》中“ , ”两句,借个人的潦倒困苦、借酒浇愁,表达诗 人因国难家愁而产生的悲愤之情。 (3)民族复兴离不开仁人志士前赴后继的艰苦奋斗,文天祥《过零丁洋》诗中“ ? ” 两句,表现了诗人视死如归的民族气节和舍生取义的家国情怀。 三、语言文字运用(20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7~19 题。 腰封也叫书腰,定义为“于书籍中间地带另置一条类似腰带的文字介绍,以配合行销或 书籍推荐”。准确地说,( )。在日本出版界流行一句话:“书名是眼睛,书腰是嘴 巴”。一个腰封好不好,应该给读者关于图书的更多信息内容。能够吸引读者的 ,激发 读者的阅读兴趣,促进图书销售。在腰封的编辑和设计中,应体现图书的营销策略,并将营 销策略 于腰封的设计过程中,以更好地发挥图书的推广作用。所以说,从出版营 销的角度,“腰封”是图书信息推广的营销工具,对读者而言也是一种有益的迅速了解图书内容的信息 手段,应该说。优秀的腰封应是件 的事儿。 17.下列填人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 A.它虽是一种图书的营销推广工具,却也是一种图书的装帧设计艺术 B.它既是一种图书的装帧设计艺术,更是图书的营销推广工具 C.它虽是图书的营销推广工具,却也是图书的装帧设计艺术 D.它既是图书的一种装帧设计艺术,也是图书的一种营销推广工具 18.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 A 一个腰封好不好,应该看它给读者更多关于图书内容的信息。 B 一个好的腰封,应该给读者提供更多关于图书内容的信息。 C 一个腰封好不好,应该看它提供读者多少关于图书信息的内容。 D 一个好的腰封,应该提供给读者多少关于图书的内容信息。 19.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 分) A.注意力 贯串 勾通 雪中送炭 B.关注点 贯串 沟通 锦上添花 C.注意力 贯穿 沟通 锦上添花 D.关注点 贯穿 勾通 雪中送炭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 14 个字。(6 分) 不少高血压病人平时血压很高,但没有任何症状,反倒血压降下来之后出现头晕、头痛 等不适症状。究其原因,病人长期血压增高, ① ,如果在短期内迅速将血压降到较低的 水平,病人反而会不适应,因大脑供血不足而出现头晕、头痛等不适症状。因此,在初始降 压治疗时, ② ,应持续平稳降压,避免血压过大波动,尽量选择长效降压药物,在两三 周内逐渐把血压降至目标值。另外,有些降压药物具有扩血管作用,也可能导致头痛等不适。 建议患者在医生指导下减少降压药物剂量,或者调整、更换降压药物种类, ③ 。不过, 因为吃药后出现头晕、头疼就不敢吃药甚至停药,这种做法肯定是不对的。 21.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 55 个 字。(5 分) 2019 年 6 月 25 日 02 时 09 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发 射第四十六颗北斗导航卫星。该卫星是北斗三号系统的第二十一颗组网卫星、第二颗倾斜地 球同步轨道卫星,经过一系列在轨测试后,卫星将与此前发射的二十颗北斗三号卫星组网运行,适时提供服务,进一步提升北斗系统覆盖能力和服务性能。此次发射的北斗三号卫星和 配套运载火箭分别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所属的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和中国运载火箭 技术研究院抓总研制。这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第 307 次飞行。 四、写作(60 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 分)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勤俭是财富的源泉,也是传统的美德。“历览前贤国与家,成 由勤俭败由奢”,勤俭节约是成功之母,奢侈浪费是衰败之源。中华民族自古就倡导勤俭之风, 绵延至今。可是现实生活中,也有一些同学不理解勤俭,不屑于勤俭。有的说:“现在提勤 俭节约太过时了,都什么年代了,还做守财奴!”有的说:“不多消费怎么拉动经济,怎么 为国家作贡献啊?”也有的说:“消费市场越来越多元、越来越便捷,不消费也对不住这个 伟大的时代啊!”此外,我们身边也还有一些铺张浪费的现象。 这引起了人们的深思。 请结合材料内容,面向本校(统称“复兴中学”)同学写一篇演讲稿,倡议“勤俭节约,从 我做起”,体现你的认识与思考,并提出希望与建议。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 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 字。

资料: 29.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