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历城二中高三年级调研考试卷
语 文
命题人:李荣兵 时间:150 分钟 分值:150 分
一、现代文阅读(35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文化自信,当然不是文化的自我自信。文化并非主体,主体是人。在当代中国,文化自信的主体
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华民族。要坚定文化自信,不能只看到物,看到文化的载体,而且要理解中华文化
的深层内涵。无论是文物还是典籍,都只是文化的载体,而灵魂是载体中的内在精神。
文化自信不能离开国家。正确的文化观不能离开正确的国家观。国家对于共同文化的形成和认
同至关重要。要形成和维护一个统一的中华民族文化,必然要有一个统一的而非分裂的国家。民族是
文化的主体,而文化是民族的灵魂,中国各民族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统一而强大的国家保障。当一个
国家被消灭或处于分裂时,它的文化发展也会中断。世界四大文明古国,只有中国文化没有中断,因为
中国自古至今始终是中国。中国人是龙的传人。中国有过分裂,但统一是主导的。即使当时存在不同
的民族政权,它仍然处于中国这个大的疆域之内,因而极容易统一,中华民族的文化保存和继承相对完
好。历史证明,当国家分裂,文化发展的血脉会中断,何谈文化自信!
当代中国的文化自信,同时是中国人民的文化自信。鲁迅先生虽然批判了中国人的劣根性,但
他也说过:“我们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
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的话,强调中国并没失掉民族自信力。近代中国人的一盘散沙是统治者
的“治绩”。中国近代表现的国民劣根性并非中国人本质特性,而是朝廷腐败和社会腐败的“治
绩”。
文化自信当然包含人数众多的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的知识分子和文化人的自信。各个文化专业
领域的知识分子都能从自己专业领域发现文化自信的历史根源和文化传统,也都能以自己的创造性
贡献强化人民的文化自信。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十八大以来,中国学者和专家以一个拥有丰富文化
传统和文化自信的大国学者的身份参与世界的文化交流极为平常。可以预期,在世界文化学术论坛和
文化交流中,中国学者会日渐增多。单面输入和接受的时代已经结束。中国学者广泛参与世界文化的交
流,就是文化自信的一种表现。文化自信问题不仅属于文化,它与国家的强大、民族的独立密不可
分。坚定文化自信,就是坚定民族的自尊、自强。中国现在已经不再像旧中国那样在世界政治舞台
缺位,而是带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带着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主张,自信地走向
世界政治舞台的中心。
(《光明日报》,2018 年 1 月 8 日 15 版)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文化自信的主体是人。坚定文化自信,不是看文化的载体,而是要理解中华文化的深层内涵。
B.有一个统一而非分裂的国家是形成和维护一个统一的中华民族文化的基础。
C.如今,中国学者和专家参与世界文化学术论坛和文化交流极为平常,中国学者正日渐增多。
D.我们正带着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主张走向世界政治舞台。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第一段从内涵方面界定了文化自信的主体是人,灵魂是文化载体中的内在精神。
B.第二段谈文化自信与国家的关系,强调统一的国家和中华民族对于文化发展的重要性。
C.第三段用鲁迅的话证明近代国民劣根性并非中国人本质特性,而是统治者的“治绩”。
D.第四段从中国学者广泛参与世界文化交流角度谈文化自信包含了知识分子和文化人的自信。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文化的载体包括文物和典籍,理解载体中深层内涵和内在精神,能更好地坚定文化自信。
B.文化自信不能离开国家。只要一个国家不被消灭或处于分裂,它的文化发展就不会中断。
C.文化专业领域的知识分子也都能以自己的创造性贡献对人民的文化自信起到强化作用。
D.文化自信与文化相关,但国家的强大、民族的独立也为文化自信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 题
材料一:
一个健康的中国,需要一个健康的文艺市场,中国的崛起,更离不开科学家。明星片酬越来越
高,高得离谱。2014 年,李连杰被问到其片酬高达 6000 万一事,不屑地称:“太低了,2000 年
我就拿到 1000 万美金,按当时汇率相当于 8000 万。”这个世界真是太疯狂了!
那些终生投身科研的科学家,大多都是身居陋室,连钱学森都是住百八十平方米的旧房子。而
大明星们,住豪宅、开豪车,广告收入动辄七八位数,像天上掉馅饼一样容易。这种现象的存在,
让成长过程中的孩子难以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孩子们都已经变得很现实,觉得搞科研是没
有出息的。他们的人生目标不是升官就是发财,而当明星更是名利双收。这就是我们当今的社会,
价值观严重地扭曲。科学家地位远不如演艺明星,是时代的悲哀。一个浮躁的社会,人们追逐的都
是表面的光鲜亮丽。于是各种包装炒作,让人们失去了自然和本真,浮躁的气息扩散到每一个角
度,使得现代人已经不再关注社会的本源,而是追求虚无的奢侈浮华。
中国正处于转型时期,互联网变革的洪流又让人们惴惴不安,人们都在寻找精神依托。我们需要
能够给国人做正确价值导向的“名人”,而恰恰社会上又非常缺少这种角色的存在,有文化、有担2
当、有历史责任感的名人太少了。正是因为没有真正的思想舵手,才使很多明星、网红爬到了时代之
巅,负面影响将非常深远。人们不得不思考:中国精神在哪里?中国复兴从何谈起?
材料二:
经济合作 与发展组织(OECD)公布了 2015 年的国际学生能力测试(PISA),结果显示,美国
“将来期望进入科学相关行业从业的学生比例”为 38,中国只有 16.8,还不及 OECD 国家的平
值。
去年,物理学家霍金开通了个人微博,短短半个月粉丝数量突破了 350 万。事实上,霍金之所
以在全世界拥有数量巨大的粉丝,不光因为他对广义相对论的贡献,还来自于以下趣事:他在美国热门
电视剧《生活大爆炸》中扮演他自己,利用电子发声器与美国的摇滚乐团录制歌曲。写得了论文,做得
了网红,酷劲十足,这就是霍金的魅力,也是科学家的魅力。
整日埋头于实验室,甚至抱病工作,英年早逝,在我们的宣传中,仿佛科学家不历经坎坷,他
们的道德形象就不高大。而事实上,有血有肉、有喜怒哀乐的科学家形象更能凸显人生的高度和厚
度。科学家对于孩子们的吸引力,除了科学本身的魅力,很大一部分是要靠科学家来具体化和人格化
的。
对青年人来说,收入和地位等现实因素也极大地影响了职业理想的选择。科学家的经济回报和
社会地位似乎不如明星、企业家也是当下的现实。现在,我国的国家最高科技奖奖金每人 500 万元人
民币,由国家主席亲自颁发,正在创造良好的社会效益。我们应以此反拨社会潮流,让科技人员真正感
到既有“面子”,又有“里子”。
让科学家成为我们这个时代的明星,成为孩子们争相崇拜的偶像,唯有如此,当科学家才能重
新成为孩子们的职业理想。就有人提我国的贫困人口一样,如此对比似乎已成为一种万能诡辩
术。如果用北京的房价来衡量青蒿素的学术价值,会得出什么结论呢?如果用一些方法降低“黄
晓明们”的收入,限制“黄晓明们”婚宴和礼金规模,这又会是怎样的情形?
市场与行政力量当各归其位,各司其职,各尽其力。屠呦呦的反面教材,不是连结婚都会躺枪
的黄晓明,也不是娱乐圈这个花花世界。演艺明星即使再奢华,也不会让科学家们眼红。反而是学术
界内的各种失范现象,如学术造假、学术浮躁、科研体制僵化、收入分配不合理、科研机构衙门化、人
才培养机制受阻等,才是阻碍科学家发挥更大作用的环境因素,从长远说,也损害了科学家在国人心
目中的形象。
(摘自 2015 年 10 月 13 日《新华每日电讯》)
4.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3 分)
A.三则材料都试图从内因外因两方面引导读者思考中国科学家地位不如明星的问题,体现了论
者对中国科学发展的认真反思和良好期待。
B.材料三论及学术界内的各种失范现象阻碍了科学家发挥更大作用,因此材料一、二讨论的“科学
家地位远不如演艺明星”现象,并不严重。
C.材料一对我国科学家地位不如娱乐明星的现象,分析较为详尽,具有较高的思考价值,而材
料二和材料三观点单一,缺乏深度。
D.三则材料都关注当下中国科学家的社会地位相对不高的问题,从材料对此的分析来看,原因
不仅在于社会对名利的追逐,科学界自身也有很多地方值得反思。
5.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与材料一比较而言,材料二把科学家与大众的疏离归因于科学家的角色定位,材料三甚至认
为只是科学界的内部问题,都有失偏颇。
B.对于同一社会现象,三者关注点各有侧重,材料一重在原因分析,材料二重在如何改善,材
料三重在为明星高收入作辩解。
C.三则材料所持观点不尽相同,各有依据,这是论者基于自己的眼光和立场表达的见解,均能
激发读者从不同的角度思考社会事件。
材料三:
(摘自 2017 年 1 月 19 日《光明日报》第 6 版)
D.从三则材料来看,对社会现象的评论,不能止于现象,应该探出背后深刻的社会原因,如果
没有提出解决办法,这样的评论就没有价值。
社会发展到今天,必须承认和接受其多元性和复杂性。各行各业都出精英,只不过用的评价标
准不同罢了。把屠呦呦和黄晓明放在一起比较,是一种危险的逻辑。正如一提援外、减免他国债务,
6.怎样才能让“当科学家”重新成为年青一代的“职业理想”?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理解。(6 分) 3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5 分)
阅读下面的小说,完成 7—9 题
绝代勇将张自忠张
秋铧
1940 年 5 月 23 日,10 万军民聚集在湖北宜昌城内外,为一位殉国的将军送行。就在前一天,
将军的灵柩被抢运到宜昌,本想用汽车将将军的灵柩运到长江码头,然后乘船溯江前往重庆安葬,但
宜昌的军民不肯,坚持要用十里长街相送、人工抬棺材的方式,送将军走完这抗日战场上的最后一
程。
这是一位连最残酷的敌手、凶暴成性的日军,都为之脱帽致敬的绝代勇将:在湖北战场上壮烈
殉国的第三十三集团军总司令、上将张自忠将军——二战时期,盟军军衔最高的阵亡将领。
战火仍在延续,日军的飞机反复在宜昌城上空盘旋,随时有轰炸人群的可能,但 10 万军民不为
所动,依然坚持哀送将军。日军似乎也很配合,尽管战机几次低空盘旋,但他们并未轰炸送葬的队伍。
那是 1929 年,张自忠升任西北军第六师师长,有一次一个营长侵吞士兵存款,张自忠查实
后,立即集合全师干部,当众责打了这个营长 200 军棍,并撤职镣押。张自忠经常在深夜巡视士兵
寝室,帮士兵盖被子,每逢星期天,他还经常拿钱和吃喝的物品,给军队里受伤的士兵。平日里,他
和士兵们穿着一样的军服,吃着一样的大锅饭。为了磨练官兵意志,他在冰天雪地里自己带头脱掉大
衣,要士兵们跟着他一起进行雪地行军训练。由此,张自忠的部队以“将不畏死,兵不惜命”而著
称。
1937 年,在卢沟桥抗战后,二十九军决定战略转移离开北平,军长宋哲元在撤退之际,要求第三
十八师师长张自忠留下担任北平市长与日军进行周旋。外界并不知张自忠奉了密令留下,当时国内的报
纸,纷纷责骂张自忠是无耻汉奸,将其称为“张逆自忠”;为了洗刷这个罪名, 张自忠秘密潜逃离开日
军监控,南下向蒋介石汇报北平战守经过。
1938 年返回部队后,张自忠面对部队官兵痛哭失声:“今日回军,除共同杀敌报国外,乃与大家
共寻死所!”
1940 年,抗战已进入相持阶段,国民政府退守重庆,日军为了进攻重庆,连续进攻襄阳、鄂西
一带。
5 月 1 日,张自忠亲笔给三十三集团军的各部队和将领写信昭告:“国家到了如此地步, 除我
等为其死,毫无其他办法。相信,只要我等能本此决心,我们国家及我五千年历史之民族, 决不至亡于
区区三岛倭奴之手。”
5 月 16 日,日军获悉国军有高级将领正在南瓜店一带指挥作战,随即调集飞机和重兵,猛烈轰炸
我方阵地,三十三集团军属下的七十四师主力弹药将尽,部队电话询问张自忠可否先行退却,
张自忠回答道:“现在到了生死存亡之际,正是军人杀敌报国之时,子弹打完了,要用刺刀
杀,刺刀断了,要用拳头打,用牙齿咬。”
上午 11 时许,三十三集团军的警卫团阵地被日军突破,激战到中午时,张自忠手下的 2000 多
官兵几乎全部战亡,他身边仅剩下几十名警卫人员,将士们也仍然誓死保卫着他,并一面高
喊:“司令快走,司令快走!”
张自忠的副官马孝堂,向来救援的国军讲述着:“总司令猛然前扑,旋又立起,右肩后流血
了!很显然是被炮弹碎片炸伤了。到了十里长山,还在指挥,接着左臂也在流血!但是总司令仍
然站在那里,怒目圆睁,大声呼喊着,指挥着。”“他的腿上也流了血,血湿透了袜脚。我见总
司令突然向后一歪,右胸就往外喷血,总司令脱了上衣军装,让我给他裹伤,血如泉涌。我刚包扎
完,敌人就一窝蜂上来了!”
对于张自忠将军的阵亡过程,侵华日军在《231 联队史》中也有记载:“第四分队的藤冈
一等兵端着刺刀向敌方最高指挥官模样的大身材军官冲去,此人从血泊中猛站起来,眼睛死死
盯住藤冈。当冲到距这个大身材军官只有不到三米的距离时,藤冈从他射出来的眼光中,感到
有一种说不出来的威严,竟不由自主地愣在了原地。这时背后响起了枪声,第三中队长堂野射
出了一颗子弹,命中了这个军官的头部。他的脸上微微出现了难受的表情。此时,藤冈像是被
枪声惊醒,也狠心起来,倾全身之力,举起刺刀,向高大的身躯深深扎去。这个高大身躯再也
支持不住了,像山体倒塌似的轰然倒地。”
噩耗传开后,蒋介石下令,不惜一切代价抢回张自忠将军的尸体,最终经增援的 38 师官兵浴血
奋战,张自忠的遗体被抢运回后方,因此也就有了宜昌十万市民为将军送行的感人场面。不久,蒋介
石为张自忠题词:“一战于淝水,再战于临沂,三战于徐州,四战于随枣宜,
终换得马革裹尸还!”
毛泽东为张自忠题词:“尽忠报国”。
(节选自《捍疆卫士张自忠》,有删改)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小说开头部分写宜昌军民十里哀送张自忠将军的场面,渲染了一种悲恸的气氛,表达了抗
战军民对这位爱国将领的崇敬之情。
B.小说在构思上采用了倒叙手法,先写张自忠将军战死疆场,制造悬念,吸引读者,再写主
人公在战争中为国捐躯的故事。
C.“今日回军,除共同杀敌报国外,乃与大家共寻死所!”这既表达了张自忠将军誓死报国
的决心,也暗示他唯有战死沙场才能洗刷汉奸罪名。
D.国共两党的领导人都对张自忠将军的一生做了高度的评价,蒋介石着重于称颂其战绩,而
毛泽东则着重于褒扬其爱国主义精神。
8.请结合小说内容,分析主人公的形象特点。(6 分)
9.小说中,中日两国军人对张自忠将军阵亡过程的叙述,有哪些方面的不同?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请4
结合作品简要分析。(6 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4 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4 小题,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3 题。
宇文士及,字仁人,京兆长安人。父述,为隋右卫大将军。开皇末,以述勋封新城县公。文帝引
入卧内,与语,奇之。诏尚①炀帝女南阳公主,为尚辇奉御,从幸江都,以父丧免,起为鸿胪少卿。
其兄化及谋弑逆,以主婿忌之,弗告。已弑帝,乃封蜀王。
初,士及为奉御,而高祖②任殿中少监,雅自款结。及从化及至黎阳,帝手书召之。士及亦
遣家童间道走长安,通谆勤,且献金环。帝悦曰:“我尝与士及共事,今以此环献,是将来矣。
”
化及兵日蹙,士及劝归命,不从,乃与封德彝诡求督饷。俄而化及败,与德彝等自归。帝让之
曰:“汝兄弟率思归之人为入关计,尔得我父子,尚肯相假③乎?今欲何地自处?”士及谢曰:“臣罪
当死,但臣往在涿郡,尝与陛下夜论世事,顷又奉所献,冀以此赎罪。”帝笑谓裴寂曰:“彼与我论
天下事,逮今六七年,公等皆在其后。”时士及女弟为昭仪,有宠,由是见亲礼,授仪同三司。
从秦王④平宋金刚,录功,复隋旧封,以宗室女妻之,迁王府骠骑将军。从讨王世充等,进爵
郢国公。武德八年,权检校侍中,兼太子詹事。王即位,拜中书令,以本官检校凉州都督。时突厥数入
寇,士及欲立威以镇耀边鄙,每出入,盛陈兵卫,又痛折节下士。或告其反,讯无状,召为殿中
监,以疾改蒲州刺史。政尚宽简,人皆宜之。擢右卫大将军。
太 宗 延 入 阁 语 或 至 夜 分 出 遇 休 沐 往 往 驰 召 士 及 益 自 谨 其 妻 尝 问 遽 召 何 所 事 士 及
卒不对 帝尝玩禁中树曰:“此嘉木也!”士及从旁美叹。帝正色曰:“魏征常劝我远佞人,不识
佞人为谁,乃今信然。”谢曰:“南衙群臣面折廷争,陛下不得举手。今臣幸在左右,不少有将顺,
虽贵为天子,亦何聊?”帝意解。又尝割肉,以饼拭手,帝屡目,阳若不省,徐啖之。其机悟率类
此。久之,复为殿中监。卒,赠左卫大将军,陪葬昭陵。
(选自《新唐书》卷一百,有删改)
【注】①尚:娶公主为妻。②高祖:指唐高祖李渊。③假:宽恕,饶恕。④秦王:与后文的“太宗” 均
指李世民。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太宗延入阁/语或至夜分/出遇休沐/往往驰召士及/益自谨/其妻尝问遽召何所事/士及卒不对
B.太宗延入阁语/或至夜分出/遇休沐/往往驰召士及/益自谨/其妻尝问遽召何所事/士及卒不对
C.太宗延入阁语/或至夜分/出遇休沐/往往驰召/士及益自谨/其妻尝问遽召何所事/士及卒不对
D.太宗延入阁语/或至夜分出/遇休沐/往往驰召/士及益自谨/其妻尝问遽召何所事/士及卒不对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高祖,是古代皇帝的庙号。庙号是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特起的名号,如唐明皇、宋太
宗、明成祖、汉武帝。
B.昭仪,古代后宫嫔御的一种。西汉始设,仅次于皇后,位同丞相,爵比诸侯,后世至明均曾设
置,地位已经下降。
C.刺史,“刺”是检核问事之意,即监察之职,“史”为“御史”之意。刺史制度是中国古代
重要的地方监察制度。
D.南衙,唐宫城在长安城北部的中央,宫城以南有皇城,中央的省、台、寺、监各官署都设在宫
城之南,故称南衙。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宇文士及深得皇帝信任。隋炀帝曾将女儿嫁给他,让他随从巡视江都;后太宗又把宗室之
女
许嫁给他。
B.宇文士及深有远虑。他没有参与谋逆弑杀隋炀帝;宇文化及兵败之时,曾劝其归附唐朝,
但
未被采纳。
C.宇文士及卓有战功。跟随秦王李世民消灭了宋金刚;后随同秦王消灭了王世充等叛军,多
次得到提拔。
D.宇文士及通变谨密。常被太宗征召入阁,却终不曾向妻子解释;面对太宗的故意为难,常
能从容应对。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时突厥数入寇,士及欲立威以镇耀边鄙,每出入,盛陈兵卫,又痛折节下士。
(2)又尝割肉,以饼拭手,帝屡目,阳若不省,徐啖之。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 14—15 题 5
春中田园
作王维
屋 上 春 鸠 鸣 , 村 边 杏 花
白。持斧伐远扬,荷锄觇
泉脉。归燕识故巢,旧人
看新历。临觞忽不御,惆
怅远行客。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这首诗开头两句运用白描手法,仅通过鸟鸣、花开描写春天的景色,却把春意写得很浓。
B.诗的第三、四句写人们拿着斧子到遥远的地方去开拓土地,扛着锄头去察看泉水的通路。
C.诗的第五、六句写燕子飞回来了,屋中的旧主人在翻看新历,写出了生活的和平安定。
D.这首诗没有渲染春天的万紫千红,但从淡淡的色调和平静的活动中却成功地表现了春天的
到来。
15.尾联“临觞忽不御”一句使本诗情感发生突转,结合全诗分析本诗情感是如何转变的。(6 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3 小题,6 分)
16.补写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今人常用杜甫《登高》中的“ , ”两句来表达旧事物终
将衰落,历史长河仍将向前之意。
(2)杜牧在《阿房宫赋》中,“ , ”两句描写了秦人把从
六国剽掠而来的珍宝视为铁锅、石块等肆意挥霍的奢侈生活。
( 3 ) 《 虞 美 人 》 中 , 词 人 通 过 遥 想 金 陵 景 象 , 表 达 物 是 人 非 的 无 限 怅 恨 的 句 子 是
“ , ” 。
三、语言文字运用(20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9 分)
近日,湖北省武汉市汉阳区的一批垃圾桶有了专属“身份证”。管理部门为辖区内部分餐馆的
餐厨废弃物专用桶加装了电子芯片,借助芯片,管理部门得以监控和有效避免餐厨垃圾的去向、来
源和这些垃圾半路失踪进入黑作坊的问题。目前,全区已安装“身份证”的商家达到 800 家。
餐厨废弃物经过油水分离、无害化处理等一系列技术环节后,实现了 的功效,可
用于提炼生物柴油、沼气发电等多个领域。我国每年餐厨废弃物产生量高达 9000 多万吨,是一笔
可以再利用的资源,然而废弃物实际处理率不足 20,效率低下的局面,在媒体的广泛科普之下,
早已 ,为人诟病。另一方面,由于缺乏监管,不法分子介入其中,餐厨废弃物去向“成
谜”。通过安装“身份证”,( ),同时也提升了餐厨废弃物的回收利用效率,变废为宝,产生了
理想的经济效益。
一枚电子芯片,也植入了城市管理者 的责任。面对地沟油猖獗的严峻形势,
城市管理者只有换位思考、主动作为,才能 ,为老百姓提供更多实实在在的获得感。
17.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
A.管理部门得以监控餐厨垃圾的来源、去向,并有效避免这些垃圾半路失踪进入黑作坊的问题。
B.管理部门得以监控餐厨垃圾的去向、来源,并有效避免这些垃圾半路失踪进入黑作坊的问题。
C.管理部门得以监控餐厨垃圾的去向、来源及这些垃圾半路失踪进入黑作坊的有效避免的问题。
D.管理部门得以监控和有效避免餐厨垃圾的来源、去向与这些垃圾半路失踪进入黑作坊的问题。
18.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
A.虽然有效阻止了地沟油、边角料回流餐桌,保障我们安全的舌尖
B.不但有效阻止了回流餐桌的地沟油、边角料,保障舌尖上的安全
C.既有效阻断了回流餐桌的地沟油、边角料,保障我们安全的舌尖
D.不仅有效阻断了地沟油、边角料回流餐桌,保障舌尖上的安全
19.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 分)
A.推陈出新 众目昭彰 义不容辞 推己及人
B.新陈代谢 众目睽睽 责无旁贷 推己及人
C.新陈代谢 众目昭彰 义不容辞 以己度人
D.推陈出新 众目睽睽 责无旁贷 以己度人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 15 个字。(6 分)
长期以来,我国农产品生产者要想增加收入,① 。如果某种农产品价格
再稍有提升,生产者往往更是一哄而上,不计环境资源代价一味追求增产。可结果却是该农产品
相对过剩,② ,陷入增产不增收的困局。实践反复证明,以增产为导向的农业
发展很难持续,而且③ 。
21.下面的材料是教育部考试中心发布的《2018 年高考语文试题评析》的片段。请筛选其中的信息,
简要概括 2018 年高考全国Ⅲ卷作文题的命题意图。不超过 30 字。(5 分)
2018 年是改革开放 40 周年,改革开放不仅深刻地改变了中国,而且深刻地改变了世界。2018
年高考语文充分发挥作文的积极导向功能,直观而策略地反映时代主题,正面而巧妙地传递价值观
念。比如全国Ⅲ卷作文题,三条标语言简意赅,意味深长,浓缩了改革开放不平凡的 40 年历程,
折射出发展阶段和发展方式等方面的变迁,分别喊出了各自阶段的历史任务与时代精神的最强
音。三条标语的组合,可以帮助考生在完成写作任务的过程中,时刻铭记改革前辈的光荣与梦
想,深刻领会当代青年的使命与挑战,不忘初心,接力奋斗,砥砺前行,全力以赴走好这一代人6
的长征路。
四、写作(60 分)
22.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一位物理学家曾致力于研究某课题,因成绩不佳便转换了领域,结果意外获得了许多新发现。
不少同行称赞他“审时度势”,“跨界”思维让他打开一片新天地。但有位大科学家却不以为然。
他表示尊敬这位物理学家,但却不能容忍这样的做法,这就好比寻找一块木板最薄的地方,在容易
钻透的地方拼命钻了许多孔。只有持之以恒地“朝最厚的地方钻孔”,在最吃劲的地方磨砺,才能取
到火种。但是也有人说,一辈子钻“最厚的地方”,不如多钻几处“最薄的地方”,那样更有成就
感。
钻“最厚的地方”还是“最薄的地方”?对个体来说,这是一道事关自我发展的选择题;对国家
民族而言,则是事关前途命运的必答题。
处于大发展时代的你,对此有何感触和思考?请联系现实生活,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要
求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 800 字。
历城二中高三年级调研考试卷语文答案
1. B(A 项曲解原文。原文“要坚定文化自信,不能只看到物,看到文化的载体,而要理解中华文化的深层内
涵。”选项中的“不是”改变原意。C 项已然与未然。原文有限定“可以预料”“会日渐增多”。D 项信息遗
漏。原文信息是“带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 和“走向世界政治舞台的中心”。)
2. C(C 项论据作用理解失误。鲁迅先生的话强调中国并没失掉民族自信力。证明“当代中国的文化自信,
同时是中国人民的文化自信。”)
3. B(B 项“只要一个国家不被消灭或处于分裂,它的文化发展就不会中断”过于绝对。原文第二段的表述为
“当一个国家被消灭或处于分裂时,它的文化发展也会中断”。)
4.D(A 项“从内因、外因两方面”错,材料一并未分析内因;B 项强加因果,从材料三得不出“材料一、二讨
论的‘科学家地位远不如演艺明星’现象并不严重”的结论;C 项“材料二和材料三观点单一”,理解有误,
“缺乏深度”没有依据。)
5.C(A 项“都有失偏颇”错误;B 项“材料三重在为明星高收入作辩解”理解有误;D 项“如果没有提出解
决办法,这样的评论就没有价值”过于绝对。)
6. ①提高科学家的经济待遇和社会地位,正确引导年轻一代的价值观人生观;②营造求真务实的社会氛围;
③让科学家成为时代明星,成为年轻一代崇拜的偶像;④整治学术界内的各种失范行为,让科学家发挥更大作
用,对青年产生更大的影响力(一点 2 分,答对三点得 6 分)
7.C(“他唯有战死沙场才能洗刷汉奸罪名”错)
8.①治军严明。如惩治侵吞士兵存款的营长②关爱士兵。如深夜给士兵盖被子,常拿钱和物品给受伤的士兵
③忍辱负重。如留守北平,背负汉奸骂名④英勇无畏。如指挥军队抗日,视死如归⑤爱国抗敌。心系国难, 多次表
达杀敌报国的愿望和决心。(一点 2 分,答对三点得 6 分)
9.不同:①叙述角度不同。张自忠将军的副官是以第一人称叙述的,而日军是以第三人称叙述的。②侧重点
不同。副官马孝堂的叙述着重于张自忠将军流血牺牲的具体过程,而日军的叙述着重于表现张自忠将军临死前的
威严眼光和高大身躯。(4 分,一点 2 分。答其它方面,合理的可酌情给分)
作用:①增强作品的真实性。敌我两方叙述同一情节,增加故事的可信度。②使人物形象更鲜明。敌我两方的叙
述多角度地展示了人物英勇无畏的精神。( 2 分,一点 1 分。答其它作用,合理的可酌情给分) 10.D (解
决此类题目要充分利用选项对比进行排除,但关键还在于利用语法,抓好动词,一个完整的语意为一停
顿。)
11.A(“唐明皇”“汉武帝”不是庙号)
12.B(宇文士及没有参与谋逆弑杀隋炀帝是因为他是隋炀帝的女婿,宇文化及没有告诉他这件事,并非是他的
深谋远虑。)
13.①当时突厥多次侵犯边境,宇文士及要树立威望来镇摄炫耀边境,每当出入(边境),都要摆列气势浩
大的兵士卫队,又深切地降低身份礼待士人。(关键词:寇、边鄙、陈。关键词一个 1 分,大意 2 分)
②又有一次切肉,用饼揩手,太宗多次看他,宇文士及佯装不知道,慢慢地吃着。(关键词:目、阳、省。
关键词一个 1 分,大意 2 分)
14.B(第三句是写“人们拿着斧子去修整桑枝”而不是“到遥远的地方去开拓土地”。远扬:又长又高的枝
条。)
15.①本诗前三联充满了作者对春日田园生活的赞颂、憧憬之情,但最后一联却发生突转产生了几分惆怅之
感。②首联通过鸟鸣、花开描写了春意盎然的美景,中间两联通过农民的田园劳动,表达了作者对美好
明天的憧憬和展望。③最后一联由“临觞忽不御”的动作的细节描写,表达了诗人想到那离开家园的作客在外
的人,无缘享受与领略这种美好的田园生活,不由得为之惋惜。又增添了几分为远客的“惆怅”、惋惜之情。
(总说 2 分,分析 4 分)
16.(1)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2)鼎铛玉石 金块珠砾(3)雕栏玉砌应犹在 只是朱颜改
17.A(划线句语病有两处:一是“监控和有效避免”与后文的搭配不当问题;二是“去向、来源”的语序不当
问题。修改要结合上述两点,分别合理搭配,再调整词语顺序。)
18.D(A 项从关联词看,“虽然”表承认基础上的转折,与后文缺乏逻辑关联;B 项从语境看, “阻止”的是
过程,而不仅仅是“地沟油、边角料”这类对象;C 项从搭配看,“保障”的是“安全”而不是“舌尖”。)
19.A(“推陈出新、新陈代谢”都有以新的代替旧的之意,前者强调主观努力的结果,后者强调事物的客观规
律;“众目睽睽、众目昭彰”都有众人用眼睛看之意,前者只指大家的眼睛都注视着,后者则指群众的眼睛看得
清楚;“义不容辞、责无旁贷”都有应该承担不能推辞的意思,前者侧重于在道义上不允许推脱,后者侧重于责7
任上不可推卸;“推己及人、以己度人”都有用自己的心意去推想别人的心意之意,前者指设身处地替别人着
想,后者侧重于去猜度别人,多指不好的方面。)
20.①主要靠的就是提高产量②造成滞销和价格下跌③会导致对环境资源的破坏
解析:补写句子,一定要根据句子所在的上下文,也就是语境进行。本题①处,根据横线前“长期以来,我国
农产品生产者要想增加收入”,及横线后“如果某种农产品价格再稍有提升,生产者往往更是一哄而上, 不
计环境资源代价一味追求增产”,可以推断出此处要填写表示“主要靠提高产量”意思的句子。②处,根据横线
前“该农产品相对过剩”和横线后“陷入增产不增收的困局”,可以推断出此处需填写表示“造成滞销和价格下
跌”意思的句子。③处,根据前文“不计环境资源代价一味追求增产”“以增产为导向的农业发展很难持续,而
且”,可以推断出此处要填写表示“会导致对环境资源的破坏”意思的句子。
21.参考答案:反映时代主题,传递价值观念,引导考生领会使命与挑战。
解析:这是一道压缩语段的题目,压缩语段有拟写新闻标题(或一句话新闻)、提取关键词、概括并评价材
料的内容、下定义等几种类型。概括材料的内容要区分材料的文体特征,注意有新闻类、叙述类、说明类、
议论类和寓言类,新闻类注意提取新闻的要素时间、地点、事件、原因、结果,然后根据材料的性质确定重
点,重点注意新闻中的导语;叙述类注意事件的过程;说明类注意提取物件的组成、作用,议论类注意提取论
点,寓言类注意虚构的内容对应的生活中的真实现象。此题属于概括材料的中心内容,根据理解材料说的是
2018 年高考全国Ⅲ卷作文题的命题意图,考生要注意抓住关键词成句:主题、价值观念、使命与挑战, 根
据以上的关键词进行答题,要注意语句的通顺。
22. 立意参考:
①“最厚的地方”意味着困难多、风险大,人生总有绕不开、躲不过的“最厚的地方”。于个人而言,“钻最
薄的地方”就是缺乏韧劲,拈轻怕重,遇到难题瞻前顾后;敢于“钻最厚的地方”就是不怕困难,攻坚克难,终
将磨砺真本领、收获真才干,拥抱不一样的风景。志不求易者成,事不避难者进。
②于国家而言,核心技术突破不了,就会永远受制于人;腐败这个“最大威胁”拔除不掉,就会失去民心;
深化改革中的“拦路虎”清除不尽,就会影响前进步伐。这些,都是绕不开、躲不过的“最厚的地方”。直面考
验,迎难而上,钻得进去,研究透彻,才有利于开创事业发展、民族振兴的新局面。
③“与其花许多时间和精力去凿许多浅井,不如花同样的时间和精力去凿一口深井。”与其跨界发展,不如专
一执着,持之以恒,一生做好一件事,必有大成。
④大发展的时代给予每个人更多的选择机会,审时度势者胜,创新求变者强,找到最有利于自己的地方,就是
找到了人生木板上”最薄的地方“。用巧劲替代蛮劲,大胆跨界,可以在有限的人生获得更多的成就。
⑤成长无法抄近道,成功没有短平快。
【附:参考译文】
宇文士及字仁人,是京兆长安人。父亲宇文述,在隋朝官至右卫大将军。隋文帝开皇末年,凭借父亲的功
勋被封为新城县公。文帝杨坚曾把他带进卧室,同他交谈,认为他是优异人才。他按诏令娶炀帝杨广的女儿南阳
公主为妻,任尚辇奉御,随从炀帝巡视江都。因父亲去世守孝离职,期满复职任鸿胪少卿。他哥哥宇文化及秘密
策划叛乱时,由于他是炀帝的女婿,对他严守秘密,弑杀炀帝后,才封他为蜀王。
从前,宇文士及任奉御,李渊任隋朝的殿内少监,平素和他有密切交往。在跟随宇文化及到黎阳时,高祖亲
写诏书邀请他去。宇文士及也暗地派遣仆人秘密赶到长安,表白心迹,并进献了一只金环。高祖高兴地说:“我
曾和士及共事,今天进献金环,这表明他要来了。”
宇文化及的军事形势一天天紧迫,宇文士及劝他归附唐朝,宇文化及不听,他就和封德彝借口要求去督运
军粮。宇文化及很快失败了,(宇文士及)就和封德彝等人主动投奔长安。高祖责备他说:“你兄弟二人率领要求打
回京城的人马确定了进攻关中的方略,那时如果打败了我李家父子,还会放过我们吗?你现在能到哪儿去安
身?”宇文士及道歉说:“按我的罪过是该处死,但是我从前在涿郡,曾经和陛下在半夜里议论时局,后来又进献
金环,希望用这个办法赎罪。”高祖笑着对裴寂说:“他和我谈论治国平天下的大业,至今六七年了,您诸位都
在他的后头。”当时宇文士及的妹妹为高祖的昭仪,得到宠爱,因此宇文士及受到亲近尊重,进授仪同三司头
衔。跟随秦王李世民消灭了宋金刚,论功行赏,恢复了他在隋朝的新城县公封号,娶宗室女为妻,提升为秦王府
骠骑将军。随同消灭了王世充等叛军,晋封郢国公。武德八年(625),代理检校侍中,兼任太子詹事。秦王即
位后,拜宇文士及为中书令,并且以中书令的身份到凉州任都督。当时突厥多次侵犯边境,宇文士及要树立威望
来镇摄炫耀边境,每当出入(边境),都要摆列气势浩大的兵士卫队,又深切地降低身份礼待士人。有人告发
他谋反,审查起来没有根据,调回朝廷任殿中监,因生病离京任蒲州刺史。主持政务崇尚宽松简略,人人心情
舒畅。后来回京升任右卫大将军。
太宗把他带进内宫交谈,有时半夜才出来,碰上他在家休假,往往派人催马召见他。宇文士及更加谨慎, 他
妻子曾问朝廷催他去干什么,他始终不应声。太宗有一次观赏宫中一棵普通的树说:“这是一棵珍贵的树!”宇文士
及就在旁边大加赞美起来。太宗板起脸来说:“魏征经常提醒我疏远花言巧语阿谀奉承的人,我还不知道指的是
谁,现在我可相信他的话了。”宇文士及道歉说:“中书、门下、尚书三省的宰相们冒犯威严直言劝谏,弄得陛下
手足无措。现在我有幸在您身边,不稍微将就一点儿,您虽然处在尊贵的天子地位,又有什么意思?”太宗的不
满消失了。又有一次切肉,用饼揩手,太宗多次看他,宇文士及佯装不知道,慢慢地吃着。他的机智颖悟都像这
样。过了很久,又任殿中监。去世后,追赠左卫大将军,安葬在太宗预先为自己营建的昭陵墓地。
【附:诗歌赏析】
此诗写出了春天的欣欣向荣和农民的愉快欢欣,结尾则表达远行者对乡土的眷恋。在诗中,诗人只是平平
地叙述,心情平静地感受着、品味着生活的滋味。
冬天很难见到的斑鸠,随着春的来临,很早就飞到村庄来了,在屋上不时鸣叫着,村中的杏花也赶在桃花
之前争先开放,开得雪白一片,整个村子掩映在一片白色杏花之中。开头两句十个字,通过鸟鸣、花开, 就
把春意写得很浓了。接着,诗人由春天的景物写到农事,好像是春鸠的鸣声和耀眼的杏花,使得农民在家里呆不
住了,农民有的拿着斧子去修整桑枝,有的扛着锄头去察看泉水的通路。整桑理水是经冬以后最早的一种劳动,
可说是农事的序幕。
归燕、新历更是春天开始的标志。燕子回来了,飞上屋梁,在巢边呢喃地叫着,似乎还能认识它的故巢, 而屋
中的旧主人却在翻看新一年的日历。旧人、归燕,和平安定,故居依然,但“东风暗换年华”,生活在自然地和
平地更替与前进。对着故巢、新历,燕子和人将怎样规划和建设新的生活,这是用极富诗意的笔调, 写出春天的序
幕。新历出现在人们面前的时候,就像春天的布幕在眼前拉开了一样。
诗的前六句,都是写诗人所看到的春天的景象。结尾两句,写自己的感情活动。诗人觉得这春天田园的景8
象太美好了,“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一切是那样富有生气,充满着生活之美。诗人很想开怀畅饮,
可是,对着酒又停住了,想到那离开家园作客在外的人,无缘享受与领略这种生活,不由得为之惋惜、惆怅。
此诗春天的气息很浓,而诗人只是平静地淡淡地描述,始终没有渲染春天的万紫千红。但从淡淡的色调
和平静的活动中却成功地表现了春天的到来。诗人凭着敏锐的感受,捕捉的都是春天较早发生的景象,仿佛不
是在欣赏春天的外貌,而是在倾听春天的脉搏,追踪春天的脚步。诗中无论是人是物,似乎都在春天的启动
下,满怀憧憬,展望和追求美好的明天,透露出唐代前期的社会生活和人的精神面貌的某些特征。人们的精神
状态也有点像万物欣欣然地适应着春天,显得健康、饱满和开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