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佛山一中2020届高三历史10月月考试题(带答案)
加入VIP免费下载

本文件来自资料包: 《广东佛山一中2020届高三历史10月月考试题(带答案)》 共有 1 个子文件,压缩包列表如下:

注:压缩包层级关系提取自源文件,您看到的所有资料结构都和您下载的源文件一致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佛山一中 2020 届高三 10 月份月考历史试题 第 1 页 共 12 页 佛山一中 2020 届高三 10 月份月考试题 历史学科 本试题卷共 8 页, 29 题。全卷满 100 分,考试用时 90 分钟。 注意事项: 1.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题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 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班别、考生号、试室号、座位号填写在答卷上和答题卡上, 并用 2B 铅笔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填涂考生号。 2. 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 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试卷上无效。 3. 回答第Ⅱ卷时,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将答案写在答卷相应的位置上。写 在试卷上无效。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 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第Ⅰ卷 本卷共 26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52 分。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 合题目要求的。每题选出答案后,请用 2B 铅笔将答案涂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上。 1.周文王与正妻的儿子康叔封于殷商故都,继续采用殷商的法律,按照周的绳索长度计量土 地。周成王的同母弟唐叔封于夏朝的中心地带,沿用夏朝的政治制度进行管理。这说明西周 初年统治者 A.严格实行嫡长子继承制 B.对被征服地区采取安抚政策 C. 加强对地方的直接控制 D.意图保护地方文化的独立性 2. 某学者总结了汉武帝决心实行“独尊儒术”的历史背景,如下表所示。据此可知,汉武帝 实行“独尊儒术”旨在 序号 历史背景 1 长期的“清静无为”导致中央政府对一部分农民失去控制。 2 一些皇室贵族、官僚和大地主大商人的势力膨胀。 3 匈奴的势力一天天扩大,直接关系着西汉政权的生死存亡。 4 “挟书律”的废除使各家思想都不同程度地活跃起来。 A. 践行先秦儒家追求和谐的主张 B. 缓解面临的各种矛盾 C. 整合诸子百家治理国家的理念 D. 促成“大一统”的局面 3.某学者认为“从整体上说,中国大部分时间是重农不抑商,农业固然受到重视,但商业也 并没有受到抑制,私人工商业一直有充分发展的空间。”不能为这一观点提供佐证的是 A. “农不出则乏其食,工不出则乏其事,商不出则三宝绝,虞不出则财匮少” B.“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 C.“贩夫贩妇细碎交易,并不得收其算” D. “商贾捐资,建设会馆,便往还而通贸易” 4.隋至唐前期的中书门下是决策首脑机关,从不负担琐碎事务。唐代中后期至宋代的中书门佛山一中 2020 届高三 10 月份月考历史试题 第 2 页 共 12 页 下承担了大量的日常政务性工作,出现了中枢机构政务化的趋向。宋代的设官分职方式,在 “从睉芜杂”的表象背后,突出了国家政务的核心内容。上述变化主要表明 A.吏治渐趋清廉化 B.部门间关系更融洽 C.官员日趋专业化 D.中央集权显著加强 5.飞钱又称“便换”,是中国早期的汇兑业务。元和七年,唐宪宗下令,飞钱业务由朝廷的 户部、度支、盐铁三司统一经营,收取手续费 10%,即每贯(一贯一千文)付费一百文。由材 料可知飞钱 A.减低了铜钱的需求,缓和铸币的不足 B.是中国古代纸币的一种形式 C.可以减少商人长途携带大量货币的不便 D.可以适当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 6.据测算,清顺治十八年,全国耕地总面积为 733 万顷,乾隆十八年已增至 993 万顷,嘉庆 十六年又增至 1051 万项;从乾隆至道光年间,种植玉米的地区已扩展至 20 省 354 府州县。这 些现象反映了 A.清朝政府大力扶持垦荒 B.中西经济交流日趋频繁 C.传统农业转型动力不足 D.种植结构发生根本变化 7. “相国用古今中书主民,枢密主兵,三司财,不相知。故财匮,而密院益兵不已;民已困, 而三司取不已”。宋代这种情况突出反映了   A. 加强君主专制影响行政效率 B. 加强集权导致地方贫弱 C. 三省六部分工明确运行平稳 D. 宋代实行三权分立制度 8.雍正五年,废除南洋贸易的禁令,但从前逗留外洋之人,不准回籍。乾隆二十九年弛禁生 丝及丝织品出口(实只准出口少量粗丝),国内商人可以东洋换铜的名义搭配少量绸缎出口。材 料反映了清代在康乾以后 A.坚持闭关锁国政策 B.海禁松弛仍有诸多限制 C.官府垄断外贸 D.正缓慢走向对外开放 9.1844 年,清政府曾多次“密谕”云南、贵州、广西、四川等省督抚,要他们设法大力鼓 励当地商民投资开采银矿,并特别强调“官为经理,不如任民自为开采”,可使“民生国计, 两有裨益”。这一做法是为了 A.应对白银外流带来的危害 B.促进民族工商业的发展 C.缓解西南地区的社会矛盾 D.解决军事工业的资金困难 10.从 1888 年至 1911 年,除了 1899 年一年外,中国原棉的出口大于进口。与棉花出口增加 一起出现的情况是原棉价格的稳步上涨,同时又从印度和日本运进了价格较低的机制纱。这一 现象 A.加剧了自然经济的解体 B.加强了工业国产品竞争优势 C.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 D.扭转了中国贸易的入超局面 11. 著名历史学家秦晖著文指出,辛亥革命时期“‘民族意志’所要实现的,是每个国民的利 益、自由、公民权利和国民整体(国家)的对外主权,而不是什么宗教、学派和思想的至高无 上地位”。这说明辛亥革命时期的“民族意志” A. 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 B. 着重培养国民意识 C. 促进各 种宗教、学派和思想的发展 D. 将实现人权与主权独立相结合 12.皖系军阀徐树铮访问法国期间,在巴黎宴请宾客,席间徐树铮致辞:“今晚所备菜肴皆菲佛山一中 2020 届高三 10 月份月考历史试题 第 3 页 共 12 页 薄粗鄙,不堪招待。”酒店经理听后认为徐树铮是对酒店的侮辱,蓄意损害其名誉,于是提起 诉讼。这一事件从本质上反映了 A. 近代中国国际地位低下 B. 中西方在饮食方面的区别明显 C. 中西方社会文化的差异 D. 守旧势力对外部世界茫然无知 13.中国各区域港口进出口贸易值占全国的百分比(%)表 东北 华北 上海 长江流域 华南 1895 年 1.7 5.2 51.1 2.1 39.9 1931 年 17.0 17.1 34.2 13.7 17.9 能够说明表中数据变化的应是 A. 日本加紧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B. 中国成为世界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 C. 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均衡发展 D. 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波及到中国 14.据吴承明《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史》统计,中国国内市场四大类商品货值所占比重如下表, 它反映出该时期 1920 年(%) 1936 年(%) 农业产品 42.3 43.0 手工业制造业产品 32.2 25.5 近代工业矿业产品 12.7 19.4 国内产商品合计 87.2 87.9 进口洋货 12.8 12.1 A. 列强在华势力减弱 B. 经济结构得到优化 C. 传统生产方式稳固 D. 官僚资本迅速扩张 15.哈佛大学教授费正清在《剑桥民国史》中写道:“任何人把 1912--1949 年的中华民国与 在它之前的晚清时期及在它之后的人民共和国作比较,都将被外国人这些年里影响中国人生活 甚至参与中国人生活的程度所打动。”下列史实能为费教授提供论证的是 A. 时逢满岁戏抓周,罗列书玩并砚筹 B. 张灯作戏调翻新,顾囊徘徊知逼真 C. 寒食祭扫冢一堆,风吹旷野纸钱飞 D. 伶人歌唱可留声,转动机头万籁生 16.下表为 1957—1961 年中国粮食进出口量的统计数据(单位:1000 公吨)。对此解释较为 合理的是 年份 出口量 进口量 净出口量佛山一中 2020 届高三 10 月份月考历史试题 第 4 页 共 12 页 1957 2092.6 166.8 1925.8 1958 2883.4 223.5 2659.9 1959 4157.5 2.0 4155.5 1960 2720.4 66.3 2654.1 1961 1355.0 5809.7 -4454.7 A. 表中数据与该时段的粮食生产状况不符,明显失真 B. 1957—1959 年粮食出口持续增加,表明农业政策效果显著 C. 该时段粮食出口量过高,说明“一五”计划成效有限 D. 1961 年粮食进口量激增,体现了实事求是的作风 17.下图是 1949—1956 年《人民日报》中“战争”、“和平”与“建设”的使用频率表。这 反映了 50 年代以来 A.中国周边外交环境趋于改善 B.世界局势趋于缓和 C.和平与发展已成为时代主题 D.三大改造已经完成 18.1980 年春节前夕,商业部专门下发通知,要求各大城市敞开供应猪肉,最好是“就地收 购、就地屠宰、就地销售”。国务院又下达文件,允许“鸡蛋可以季节性差价”。这表明 A.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 B. 单一公有制的生产关系己经被打破 C.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成效显著 D. 国家尝试以市场手段调节社会经济 19.在古代雅典实行国葬制度,国家为阵亡者举行葬礼,并出资抚养阵亡者遗孤。在葬礼上, 不仅要举行葬礼游行,还有演说家发表演说。演讲者在发表演说时要赞扬城邦,赞扬在战争 中牺牲的人,还要赞扬雅典人的祖先和先辈,以及那些仍旧在世的人。据此可知在古代雅典 A.演讲是政治家的必备素质 B.个人存在的意义以城邦存在为前提 C.推崇“人是万物的尺度” D.军事斗争对城邦的发展起决定作用 20. 罗马共和国时期,平民和贵族族展开了长达两个世纪的斗争,斗争的成就主要体现为其间 所颁布的一系列法律,恩格斯曾评论说:“氏族贵族和平民不久便完全溶化在国家中了。”这佛山一中 2020 届高三 10 月份月考历史试题 第 5 页 共 12 页 一长期斗争的结果是 A. 贵族的特权被取消 B. 罗马法体系最终形成 C. 平民与贵族法律上平等 D. 自由民获得相同的权利 21.欧洲近代民族国家为维护本国利益,在经济上采取了一项重要政策,该政策实质是经济民 族主义。其主要特征是,国家的统治者同新兴的商业资本家结盟,从政治上加强对经济的全面 控制。该经济政策 A.有利于为工业革命积累资金 B.为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提供支持 C.在工业革命过程中逐步确立 D.有助于缓和欧洲国家之间的关系 22. 1866 年,英国首相格拉斯顿在议会提出 7 英镑选举权的标准,结果在新增加的 40 万选 民中“只有一半是工人阶级,另一半增加的是中产阶级”;改革后的总选民人数是 130 万,只 占当时所有成年男子的 1/4,由此可知英国 A. 议会改革由工人阶级推动完成 B. 议会一直是英国国家政治权利中心 C. 工人阶级内部出现了贫富分化 D. 议会改革后资本家丧失议会主导权 23.1921 年夏,苏俄开始取消国家对企业的供应,企业自己到市场去采购资料,其活动严格 建立在经济核算、自负盈亏、经济独立的原则之上。亏损和不盈利的企业(主要是前几年与 生产军工产品有关的)则关闭或暂时停业。这种做法 A.保障了国内战争的胜利 B.扩大了企业经营的自主权 C.背离了计划经济的轨道 D.改变了生产资料的所有制 24.1937 年,罗斯福试图通过以国会立法增加自由派大法官人数的方式,来“填塞”联邦最高 法院以便施政。“填塞法院”计划最后被国会否决,但无形的压力使法官们开始支持新政措施, 这被称为“拯救了最高法院的及时易帜”。这反映了当时美国 A. 存在权力的制约与平衡 B. 司法权对行政权的制约 C. 总统权力高于司法权力 D. 行政权扩大影响司法权 25. 《唐璜》发表后,英国一些报刊指责它是“对体面、善良感情和维护社会所必须的行为准 则的讥讽”;诗人歌德说:“《唐璜》是彻底的天才的作品,愤世到了不顾一切的辛辣程度, 温柔到了最纤细动人的地步。”这表明《唐璜》 A. 对自由主义的批判激怒了统治阶级 B. 具有浓郁的反思理性社会的特点 C. 为启蒙运动的发生奠定了思想基础 D. 开创了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时代 26. 保罗•肯尼迪在《大国的兴衰》一文中说:“全球经济一体化已经是人们无法否认和拒绝 的现实,总的来说它有利于生产资源的合理配置,但是,仅仅依靠市场无法解决国家间消费和 福利不平等加剧的问题。在一国范围内,是靠民主政治和福利国家来平衡和制约市场经济;在 全球范围内,现在还没有一个类似的机制。”这段材料表达的主要观点是 A. 全球经济一体化已客观存在 B. 全球经济一体化利与弊并存 C. 强调全球政治合作的必要性 D. 加快推进政治一体化的进程 第Ⅱ卷 本卷共 3 道大题, 第 27 题 24 分, 第 28 题 12 分,第 29\30\31 题 12 分,共 48 分。佛山一中 2020 届高三 10 月份月考历史试题 第 6 页 共 12 页 27. (24 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近代以前,中国人只知有朝廷,有天下。19 世纪中叶后才逐渐接受“国家”这 一近代概念。1900 年,梁启超发表《少年中国说》,将造成当时“老大中国”之责归罪于一 班“老朽之人”。海内外遂涌现出“少年中国之革命军”、《少年中国晨报》等团体及刊物。 由于进化论风靡,少年必然代表未来的希望似乎成为一种常识,甚至“青年”尚嫌不够,还要 冠之以“新”,但在建构“少年中国”过程中,国人对中国的“文化认同”和“制度认同”出 现危机:要复兴民族,却要抛弃传统;痛恨帝国主义,却又对其文化情有独钟。在“少年中国” 旗号下,聚集着持各种不同乃至相对立的观点、主义的知识分子。更加复杂的问题是,到底该 由谁来担纲建设“少年中国”的责任。“少年中国”始终是一个虚幻的理想。时人对这一概念 的珍爱,恰恰映衬出内心的无所皈依。 ——摘编自《近代中国的国家形象与国家认同》(复旦大学历史系编) 材料二 美国的国家认同并非世人熟知的“美国信念”,而是 17 世纪和 18 世纪早期定居 者的盎格鲁—新教文化,其核心元素包括:英语;起源于英国的法治理念、统治者的责任理念 和个人权利理念;敢于持异议的新教价值观,如工作道德以及相信人有能力和义务创造人间天 堂。但是从 20 世纪后期开始,盎格鲁—新教文化的重要地位和实质内容受到了诸多挑战,包 括来自拉丁美洲和亚洲的移民浪潮、学界和政界流行的文化多元主义、以族群和性别为核心的 身份认同,以及精英人士日益强调的跨国身份认同等等。与此同时,在美国人看来,全球霸权 已经成为区别于其他国家的最重要特质之一,不是世界第一的美国就不是美国。 ——摘编自谢韬《美国国家认同的危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少年中国”之说出现的背景,并分析“少年中国” 在当时无法成为一种国家认同的原因。(12 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 20 世纪后期美国国家认同发生的变化及原因。综合上 述两则材料,谈谈你对国家认同的理解。(12 分) 28.(12 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以下是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从史前史到 21 世纪》的部分目录: 第六编 新兴西方的世界,1500-1763 年 第 22 章 西欧的扩张:伊比利亚阶段,1500-1600 年 第 23 章 西欧的扩张:荷兰、法国、英国阶段,1600-1763 年 第 24 章 俄国在亚洲的扩张 第 25 章 全球统一性的开始 第七编 西方据优势地位时的世界,1763-1914 年 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以全球化视野,为第七编拟写一个子目,并对其进行概述 和评价。(要求:子目简洁、概述准确、评价科学合理) 请考生在第 29、30、31 三道历史试题中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 作答时用 2B 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题目的题号涂黑。佛山一中 2020 届高三 10 月份月考历史试题 第 7 页 共 12 页 29.【历史——选修 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2 分) 材料 民国元年教育大事记: 1 月 9 日,南京临时政府教育部正式成立。 1 月 19 日教育部颁布《普通教育暂行办法》,规定:改革清政府之学制。从前各项学堂, 均改称为学校,监督、堂长应一律改称校长;初等小学校,可以男女同校;凡各种教科书,务 合乎共和民国宗旨;清学部颁布之教科书,一律废止等 14 条。 9 月 2 日,教育部颁布《教育宗旨令》,规定“注重道德教育,以实利教育、军国民教育 辅之,更以美感教育完成其道德”。同月,颁布《小学校令》《中学校令》《师范教育令》等 普通教育各级学校的专门法令。 10 月,教育部颁布《专门学校法令》和《大学法令》。规定大学科类分为文科、理科、 法科、商科、医科、农科、工科等;大学体制包括:一是大学设评议会,对大学重大事项有评 审权,二是大学各科设教授会,对学科重要事项有审议权等。全国各学堂因此纷纷改名学校, 如清华学堂改名为清华学校,京师大学堂改名为北京大学,陕西大学堂改名为西北大学等。 ——摘编自别必亮《民国初年教育改革的历史窥探》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民国初年教育改革的特点。(6 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民国初年教育改革的效果。(6 分) 30.【历史一选修 3:20 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2 分) 材料 对外宣传是国家塑造海外形象,推进外交政策的重要方式。太平洋战争期间, 罗斯福总统专门成立了美国官方宣传机构战争信息署。美国对日宣战后,战争信息署在中国相 继设立了重庆、昆明等八个办事处,通过报纸、图片展、电影和广播等媒介,在中国开展了大 规模的宣传活动,把美国描绘成“自由民丰的典范”、“国际主义斗士”和“中国人的忠实盟 友”。20 世纪 40 年代,当大部分中国民众对美国和美国人尚无清晰概念时,战争信息署在形 成中国人的“美国印象”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 ——摘编者千睿恒《太平洋战争时期美国对华宣传塑造的美国形象》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决策者在华塑造正面光辉的“美国形象”的原因。 (6 分) (2)抗日战争结束至 20 世纪 50 年代,美国对中国做了哪些不符合其塑造的“美国形象”之 事?(6 分) 31.【历史——选修 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2 分) 材料 佛山一中 2020 届高三 10 月份月考历史试题 第 8 页 共 12 页 洛伦佐•瓦拉(1407—1457)是 15 世纪欧洲最有影响的历史哲学家、语言学家,也是 西方文献校勘与辨伪方法的开拓者之一。瓦拉出生于罗马,曾作为书记官服务于那不勒斯 国王。1431 年在《论快乐》一书中,他公然和罗马教廷唱反调,阐发了“惟有自然才能 至善”的人性论,热情赞扬享乐主义。1442 年在《论修道士的誓言》里,瓦拉进一步否 认政教合一是完善的政治制度,抨击天主教修道院的“发愿”制度,斥责修道士们出家入 院之前宣誓的“安贫、守贞和服从”三大誓言违反“自然”生活。他指出,人的行为完全 可以在圣神向善的宏观指导下发挥自由意志,达到“至善”。 瓦拉最有影响的著作是 1440 年写成,1517 年开始震惊世界、名垂千古的小册子《君士坦丁伪赠礼考证》。它证明了 《君士坦丁赠礼》是中世纪天主教会伪造的文件,从而否定了教皇在西欧的世俗统治权。 ——摘编自菲利普•李•拉尔夫等《世界文明史》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洛伦佐•瓦拉的思想主张。(6 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洛伦佐•瓦拉思想形成的背景及影响。(6 分) 佛山一中 2020 届高三 10 月份月考历史答案 1-5 BDBCD 6-10 CABAA 11-15 DCACD 16-20 DADBC 21-26 ACBDBC佛山一中 2020 届高三 10 月份月考历史试题 第 9 页 共 12 页 1. B. 材料中所涉及的是周王的子嗣到地方进行统治,并未提及嫡长子对王位的继承,排除 A; 材料中提及对夏商故地,统治者进行分封,允许封地沿用夏商的律法和制度。这是统治者为了 稳定地方局势,维持政局稳定所实行的怀柔政策,B 正确;西周时期对于地方的统治并不像秦 朝及之后的郡县制实行直接统治,错在“直接”二字,排除 C;西周初年,周朝刚刚建立,政 权还十分不稳定,此时最需要的是统一,不可能“意图保护地方文化的独立性”,之所以保留 夏商时期的法律和制度,只是缓兵之计,为了维护地方的稳定,排除 D。 2.D.汉武帝确立儒学独尊地位目的是为了维护其统治,而不是为了践行先秦儒家追求和谐的 主张,故 A 错误; 仅仅靠思想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无法解决面临的各种矛盾的,故 B 错误; 独尊儒术是把儒学放在至高无上的地位,而非要整合诸子百家治理国家的理念,故 C 错误;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主张确立儒学的独尊地位,文化思想上的“一统”可以成为 政治“大一统”的根基,故 D 正确。 3.B.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史料,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题干主旨是在强调“重农不抑商、 商业也并没有受到抑制,私人工商业一直有充分发展的空间”,只有 B 选项“事末利及怠而贫 者,举以为收孥”仍然是在强调抑商,所以不能为这一观点提供佐证的是 B。 4. D.本题主要考查隋唐至宋代中枢机构政务化的知识,旨在考查知识的迁移、分析能力。根 据材料,唐代中后期至宋代的中书门下承担了大的日常政务性工作,说明官员有专业化、政务 化的趋势要求,故 C 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中枢机构政务化的趋向,未提到协调中央政府各部 门的关系,故 B 项错误;材料未涉及史治渐趋清廉化,故 A 项错误;中枢机构政务化仍然是君 主专制的产物,与中央集权无关,二者关系出现混淆,故 D 项错误。故选 C。 5.D.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史料,提取有效信息以及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由题干材料信 息“飞钱业务由朝廷的户部、度支、盐铁三司统一经营,收取手续费 10%”可知,这增加了政 府财政收入,故选 D 项。A、B、C 三项说法在材料中没有体现。 6. C。从材料中可以看出,清朝的耕地面积和玉米种植面积扩大,表明传统农耕经济不断发展, 但没有出现传统农业向近代农业的转型,故 C 项正确;A 项包含在 C 项之中;B 项说法错误, 错在“日趋频繁”;D 项说法错误,错在“根本”。 7. A。根据题干“各不相知”“故财已匮,而枢密院益兵不已;民已困,而三司取财不已” 分析,说明财政匮乏而枢密院所管辖的兵很多,人民困乏而管理财权的三司确有较多的财富。 因此反映出各个部门效率低下。 8. B。材料中的“废除南洋贸易的禁令”意在强调海禁松弛,“但从前逗留外洋之人,不准 回籍”、 “只准出口少量粗丝”等信息均证明海禁尽管松弛但是仍然有诸多限制,所以符合 题意的选项是 B,此类试题读清题意即可直接选答案。 9.A。依据题干材料可知,清政府鼓励商民投资开采银矿,说明白银短缺,依据题干时间和所 学可知,鸦片战争时期,由于列强的鸦片走私,使得白银外流,因此清政府鼓励商民投资开采 银矿,故项正确。 民族工业产生是在 19 世纪 60、70 年代,与题干时间不符,故 B 项错误。 清政府鼓励商民投资开采银矿与缓解西南地区的社会矛盾无关,故 C 项错误。 洋务运动兴起于 19 世纪 60 年代,与题干时间不符,故 D 项错误。 10.A。根据材料信息“从 1888 年至 1911 年,除了 1899 年一年外,中国原棉的出口大于进口” 说明中国沦为列强的原料产地,“又从印度和日本运进了价格较低的机制纱”,外国商品大量 涌入冲击了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故 A 项正确;“又从印度和日本运进了价格较低的机制 纱”,并不是加强工业国的产品竞争优势,故 B 项错误;中国的原料大量出口,运进大量的机 制纱,不会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故 C 项错误;在此之前,中国的对外贸易处于出超地位, 故 D 项错误。 11. D。 材料强调是公民的权利和利益,而没有强调反封建,故排除 A。材料涉及到的是公民佛山一中 2020 届高三 10 月份月考历史试题 第 10 页 共 12 页 的权利和国家的主权,而不是国民的意识,故排除 B。 C.材料明显涉及到不是宗教和学派和 思想的问题,故排除 C。 D.根据题干中“每个国民的利益、自由、公民权利和国民整体(国 家)的对外主权”可以看出,历史学家秦晖认为辛亥革命时期“民族意志”指的是对于个人权 力和整个国家权力的追求,即同时追求个人人权和国家主权,故选 D。 12.C 材料主要反映的是中西方文化的差异,与“近代中国国际地位低下”无关,故 A 项排除; 材料中没有对饮食的差异进行描述,故 B 项排除;徐树铮在宾馆请客,在宴席上的谦虚之词被 酒店认为是侮辱,反映了中西方社会文化的差异,故 C 项正确;材料中没有阐释守旧势力对外 部世界的态度,故 D 项排除。 13.A 从图表数据看,东北港口进出口贸易值占全国的百分比增长最大,和 1895--1931 年日 本就加紧侵略中国东北有关,故 A 正确;进出口贸易值占中国的百分比不能反映中国在世界市 场的重要地位,排除 B;C 与材料无关;材料不能体现出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对中国的影响, 排除 D。 14.C 进口洋货货值所占比重稍微下降,说明资本主义国家对华商品输出相对减少,但资本 主义国家对中国的资本输出无法看出,无法体现“列强在华势力减弱”,排除 A;从 1936 年 数据看出,农业产品、近代工业矿业产品所占比重都有所上升,无法体现经济结构得到优化, 排除 B;从材料看出,农业产品和手工业制造业产品所占比重很大,说明传统生产方式稳固, 故 C 正确; 材料无法体现“官僚资本”情况,排除 D。 15.D A 选项是抓周的习俗,B 选项是皮影戏,C 选项是寒食节祭祖习俗,都是中国传统的文 化风俗;D 选项是留声机,受到了外国文化的影响。 16.D 依据题意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优先发展重工业,以农业换取工业发展所需资金, 所以表中的粮食净出口数量很大。1958 年中国错误开展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粮产量下降, 出现三年大困难时期,1961 年中共调整政策,大量进口粮食体现了实事求是的作风,故 D 项 正确。A 项错误;B 项不符合史实;C 项在题文中没有表述。 17. A.根据图表可知,建设、和平两词在《人民日报》中的使用频率不断增加,而战争一词的 使用频率逐渐减少,尤其是在 1953 年之后,表明建国初中国周边环境的缓和,为经济建设提 供条件,故 A 项正确。20 世纪 50 年代处于冷战时期,世界局势并非缓和,故 B 项错误。和平 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是在 20 世纪末期,故 C 项错误。三大改造完成与“战争”一词的使用逐 渐减少无关,D 项错误。 18.D 据所学可知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的时间是 1984 年,故 A 项排除;题干史料中并 未提到所有制改革,故 B 项排除;据材料中“要求各大城市敞开”可知与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无 关,故 C 项排除;据“就地收购、就地屠宰、就地销售”“鸡蛋可以季节性差价”可以得出国 家尝试以市场手段调节社会经济,故 D 项正确。 19. B A D 太过绝对,排除; C 是智者学派的思想,排除; “演讲者在发表演说时要赞扬 城邦,赞扬在战争中牺牲的人,还要赞扬雅典人的祖先和先辈,以及那些仍旧在世的人”表明 在古代雅典个人存在的意义以城邦存在为前提,故 B 正确。 20. C。罗马法维护的是奴隶主对奴隶的剥削和压迫,贵族在政治上、经济上仍然享有特权, 故排除 A。罗马帝国时期,《查士丁尼民法大全》的颁布,标志着罗马法体系最终完成,与题 干“罗马共和国时期”不符,故排除 B。材料信息“斗争的成就主要体现为其间所颁布的一系 列法律”“氏族贵族和平民不久便完全溶化在国家中了”表明,公民与贵族在法律上实现了平 等,故 C 正确。罗马法与现代的法制有明显的不同,不可避免地带有阶级和时代的局限性,贵 族仍然享有特权,在自由民内部不可能实现真正的平等,故排除 D。 21. A 通过材料中的“新兴的商业资本家”可以推测题干中的“经济政策”时间应为 15~16 世纪。随着新航路的开辟,商业资本发展迅速,国家统治者需要商业资本家的发展来增加税收,佛山一中 2020 届高三 10 月份月考历史试题 第 11 页 共 12 页 同时商业资产阶级也希望获得国家的强有力的支持来获得更大的利益,进行资本原始积累, 故 A 项正确;垄断资本主义出现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故 B 项错误;商业资本家处于新兴阶 段时工业革命并未进行,故 C 项错误;“经济民族主义”顾名思义是保护本国贸易,打击进口 贸易、高筑贸易壁垒,这不利于缓和国家之间的关系,故 D 项错误。 22.C 据材料“1866 年,英国首相格拉斯顿在议会提出 7 英镑选举权的标准,结果在新增加 的 40 万选民中“只有一半是工人阶级,另一半增加的是中产阶级”,体现出工人阶级内部有 了贫富分化,一部分工人富裕了,获得了选举权,故 C 正确。 议会改革是由资产阶级推动的, 排除 A。 材料没涉及议会的地位,排除。 议会改革后,仍旧是资产阶级掌握权力,排除 D。 23. B。“取消国家对企业的供应,企业自己到市场去采购资料,其活动严格建立在经济核算、 自负盈亏、经济独立的原则之上”表明这种做法扩大了企业经营的自主权,故 B 正确; 1921 年国内战争已经取得胜利,故 A 错误; 当时尚未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故 C 错误; D 材料未体现,排除. 24. D。材料反映了美国总统的行政大权,通过填塞法院的形式,干涉了最高法院掌握的司法 权,故 D 项符合题干要求;题干未体现出权力的制衡关系,排除 A 项;题干反映了行政权制约 司法权,故 B 项错误;美国实行的三权分立,不存在总统权力高于司法权力,故 C 项错误 25.B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璜》对社会的讥讽、愤世体现了其对社会的反思, 故 B 正确。 《唐璜》讥讽现实,不代表其批判自由主义,事实上,《唐璜》渗透着自由思想, 故排除 A。 《唐璜》写于 19 世纪,当时启蒙运动早已发生,故排除 C。 《唐璜》是浪漫主义 文学作品,D 错误。 26. C 仅仅依靠市场无法解决国家间消费和福利不平等加剧的问题”,在一个国家内靠的是 “民主政治和福利国家来平衡和制约市场经济”,但全球范围内解决此类问题还没有类似机制, 实际上是在强调全球政治合作的必要性,共同解决问题,故选 C 项。 27.(24 分)答案:(1)背景: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或答清政府沦为帝国主义统 治中国的工具);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迅速(或答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初步发展,并迎来“短 暂的春天”);新文化运动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民族意识觉醒,“国家”概念广泛传播;进化 论广泛传播(或答社会上兴起各种思潮)。(每点 2 分,答出 3 点得 6 分。) 原因:新旧文化冲突造成了矛盾的心理;思想观点复杂多样无法形成共识;时局混乱,缺乏坚 强有力的领导力量;“少年中国”仅仅停留在思想层面未付诸实践。(每点 2 分,答出 3 点 得 6 分。) (2)变化:盎格鲁一新教文化的价值内涵被弱化,多元化和全球霸权的观念日益显现。(2 分。) 原因:多极化趋势下,美国要维系其霸主地位;全球化影响广泛;移民浪潮带来多元文化;种 族与性别歧视等社会问题的出现。(每点 2 分,答出 3 点得 6 分。) 认识:凝聚国家认同,要将弘扬传统文化与发展现实文化结合起来,坚定文化自信;凝聚国家 认同,需要推动建设互相尊重、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凝聚国家认同,需要广大青年要在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展现人生的价值。((每点 2 分,答出 2 点得 4 分,其它答案言之有理亦可。) 28.(12 分)评分要求:1.子目简洁明确,符合第七编的总标题的要求,言之有理,3 分。 2.概述部分能够将历史事件的基本史实叙述清楚,5 分。佛山一中 2020 届高三 10 月份月考历史试题 第 12 页 共 12 页 3.评价部分全面客观合理,4 分。 注:本题强调从全球化视野来概述历史和评价历史。因此,单纯写一个国家,没有涉及 国家之间、历史事件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总分不超过 4 分。 示例 子目:改变世界的第一次工业革命(3 分) 概述:18 世纪 60 年代,英国的棉纺织业技术不断革新,标志着英国工业革命的开始。18 世纪,瓦特蒸汽机的改良和广泛使用,推动了工厂制度的建立和工业城市的发展, 带动了铁路和航运等交通运输业的发展。随后向欧洲大陆传播,19 世纪传至北美。 到 19 世纪 30、40 年代,英国首先实现了机器制造业的机械化,最早完成工业革 命。(5 分) 评价:第一次工业革命既是一场技术革命,也是一场深刻的社会革命。它极大的提高了 社会生产力,将人类带入“蒸汽时代”;并加强了世界的联系,以欧美为中心的 世界市场初步形成。同时,工业革命也造成贫富差距扩大和环境污染。(4 分) 29.(12 分)(1)特点:政府主导;内容符合近代教育要求;指导性强;法治化;反封建 (适应革命需要);受西方影响。(6 分)(每点 2 分,答出 3 点即得 6 分) (2)积极作用:促进了中国近代教育的发展;推动了民主共和思想的进一步传播;培养了新 式人才;有利于民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4 分)但由于政局动荡、经济落后等制约了民国教 育的发展,无法改变教育落后的局面。(2 分)(积极作用每点 2 分,答出 2 点即得 4 分;不 足 2 分) 30.(12 分)(1)原因:抵制日本的反美宣传;鼓舞中国抗战信心;促进中美合作抗日;传 播美国的文化价值观;引导中国走向亲美之路。(每点 2 分,答出 3 点即得 6 分) (2)史实:干涉中国内政,支持蒋介石政府内战;倾销美货,经济侵略;军事上封锁台湾海 峡,阻止解放台湾;孤立封锁新中国。(每点 2 分,答出 3 点即得 6 分) 31.(12 分)(1)内容:宣扬享乐主义,对抗禁欲主义;抨击罗马教廷的正统礼教;批判政 教合一制度;强调重视人的价值。(每点 2 分,答出 3 点即得 6 分) (2)背景:意大利地区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新兴资产阶级力量增强;文艺复兴促进思想解 放。(每点 2 分,答出其中一点即可) 影响:冲击天主教会神学思想的精神枷锁,促进人文主义思想发展;为宗教改革提供思 想武器;对文献学研究产生一定影响。(每点 2 分,答出 2 点即得 4 分)

资料: 29.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