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洛阳市2020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中试卷(有答案)
加入VIP免费下载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洛阳市2019——2020学年高中三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 历史试卷 ‎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全卷共6页。共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 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 注意事项:‎ ‎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 3.考试结束,将答题卡交回。‎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2小题,每小题1.5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周朝有同姓贵族之间不得联姻的规定,故周王室主要与异姓诸侯联姻,这些诸侯国被称为“甥舅之国”。“甥舅之国”的出现 ‎ A.说明分封制是宗法制的基础 B.强化了部落血缘贵族统治 ‎ C.进一步扩大了周代宗法体系 D.加速了周王室统治的衰落 ‎2.据《史记·货殖列传》记载,春秋晚期,范蠡帮助越王勾践灭吴以后,去往齐国的陶隐居经商,“三致千金”;子贡在曹、鲁之间做买卖,“家累千金”,以财力结交诸侯,所到之处,诸侯无不以平等之礼相待。由此可知这一时期 ‎ A.商业发展的空间相对宽松 B.重农抑商政策受到全面抵制 ‎ C.商人的社会地位普遍提高 D.儒商诚信经营聚集大量财富 ‎3.汉武帝时,在置十三州刺史的同时,在郡一级设置督邮,“掌监属县”。当时的督邮“分明善恶与外”,只有清查罪状上报郡守的权力,而无处理权。督邮的设置 ‎ A.有利于遏制王国势力的膨胀 B.表明基层的管理更加完善 ‎ C.进一步完善了地方监督体系 D.便于刺史行使地方监督权 ‎4.唐代长安的商业店铺主要集中在东西两市。按规定“诸行自有正铺者,不得于铺前更造偏铺”。南宋都城中的商业活动则散布于城内各处,据记载有“四百四十行”。这反映了南宋 ‎ A.商业发展已经超过农业 B.发展商业以增加税收 ‎ C.政府管理商业日趋混乱 D.商品经济的高度繁荣 ‎5.有学者指出:明清时期的一些江南市镇,出现了土地所有权分散化的趋势,地主所有土地占全部耕地的30%左右,富农、中农、贫农所有土地占全部耕地的70%左右。这种现象主要是由于 ‎ A.江南地区商品经济的发展 B.封建政府大力抑制土地兼并 ‎ C.封建小农经济的迅速发展 D.人身依附关系的进一步松弛 ‎6.1881年,在广东南海县,1000余名满脸愤恨的手工缫丝工人捣毁了“裕厚昌”蒸汽丝厂,并引发大规模械斗。事件发生后,知县徐赓陛张贴官府告示,其中写到“盖地方之莠顽(恶人)必当究治,而小民之生计尤应兼筹,今以一家射利而使千百穷黎失其恒业,其必起而争者势也。”这说明 A.技术的落后制约民族工业发展 B.国人盲目排斥西方近代文明 ‎ C.近代企业的发展面临严重阻碍 D.地方政府极力保护小生产者 ‎ ‎7.戊戌变法时,维新派主张“断发易服”与“万国同风”,民间应者寥寥。辛亥革命后仅武昌一地,因改穿西式冠履输出白银便达2000多万两;天津在1912年初,一个季度进口洋服洋帽耗资达125万两白银。这一变化表明 ‎ ‎ A.社会觉醒程度决定运动成败 B.政局变革推动生活习俗变化 ‎ C.戊戌变法运动缺乏群众基础 D.国人逐渐摆脱传统文化束缚 ‎8.甲午战争以后,士绅阶层相率“弃士经商”,热心于经营商务,寻找新的出路。一时间,秀才工厂、生员公司林林而立。这种现象 ‎ A.说明商人社会地位大大提高 B.改变了士人追求功名的传统 ‎ C.反映经济结构发生巨大变化 D.促进了近代中国社会的转型 ‎9.有学者认为,中国在巴黎和会上被出卖直接导致了五四运动的爆发,由此促使中国人寻求第三条道路,这是一条介于西方思想和中国传统文化之间的道路。该学者意在说明五四运动 ‎ A.促进新文化运动进入新阶段 B.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 C.推动救亡图存道路的新探索 D.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10.1920年到1936年,中国关内各省进口的棉纱及棉制品由占进口净值的32.4%锐减为1.7%,钢铁、机械、交通器材由14.1%增长为25.2%。进口商品前5位由棉货、棉纱、煤油、糖、烟草依次变为钢铁、机器工具、交通器材、化学产品、染料颜料。这些变化反映了 ‎ ‎ A.对国际市场的依赖增强 B.民族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 ‎ C.国内市场的进一步扩大 D.列强经济侵略的进一步加剧 ‎11.1928年底,中国共产党在根据地建立了赤白贸易线,通过各种渠道,向白区输出苏区盛产的竹木等。后来又设立了对外贸易机构,派人到白区进行贸易,也保护来苏区进行贸易的白区商人。这些措施 ‎ A.有利于打破根据地的经济封锁 B.改善民生赢得农民的普遍支持 ‎ C.保障军费开支提高军队战斗力 D.打击奸商调动人民生产积极性 ‎12.七七事变后,国民政府进行汉阳钢铁厂、大渡口钢铁厂的迁建工作并扶持民办、官商合办的钢铁企业200个,初步形成了抗战时期以重庆为中心的西南钢铁工业网。这些措施 ‎ ‎ A.推动了国家重工业的迅速发展 B.调整工业布局以应对抗战的需要 ‎ C.为抗战进入相持阶段做了准备 D.解决了民生问题赢得人民的支持 ‎13.据刘澜涛《晋察冀边区的群众工作》1945年1月的统计,晋察冀根据地有1600万人,其中约300万人参加到中共领导下的群众团体,如农会、工会、妇救会、青救会、童子军、抗敌后援会等组织中,占总人口的五分之一有余。这表明 ‎ A.中共重视根据地的基层组织建设 B.统一战线政策得到人民拥护 ‎ C.根据地人民生产积极性得到提高 D.中共是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 ‎14.下表是1952年我国主要工农业产品产量增长情况统计表,材料反映了 ‎ A.苏联援助我国工业建设 B.计划经济体制的逐步形成 C.国民经济恢复成效突出 D.新制度推动国民经济复兴 ‎15.20世纪60年代初,党中央决定在工业、交通运输业的部分行业试办托拉斯(资本主义垄断组织的高级形式),建立了如中国烟草工业公司等一批专业性大公司,到1965年,全国工业产值比1962年增长8.5%,成本降低了9。5%。这表明当时 ‎ A.国民经济得以迅速恢复 B.经济结构出现了重大调整 ‎ C.致力构建市场经济体制 D.经济领域的探索成效突出 ‎16.1979年,五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先后通过了七部法律,其中有三部组织法和一部选举法,这些法律对地方各级人大和政府、法院、检察院的组织和职能,对全国和地方人大的选举程序都做了明确的规定,这说明我国 ‎ A.政治体制改革已全面展开 B.依法治国的理念已付诸实践 ‎ C.基层民主建设进一步展开 D.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形成 ‎17.为解决日用消费品供不应求的问题,从1953年起,我国对粮食、食用油、棉花等农副产品实行统购统销政策。1978年后,国家又大幅度提高农副产品收购价格,缩小农副产品的统购范围和降低征购指标,开放城乡农副产品集贸市场。这表明 ‎ A.统购统销政策不合时宜 B.经济改革更关注市场的作用 ‎ C.产业结构调整成效突出 D.城乡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开展 ‎18.1979年8月,深圳市某码头规定,完成每个工作日运泥54车定额的,每车奖2分钱,超过定额者每车奖励4分钱,此现象引起了社会的关注。该现象引起社会关注的原因是 ‎ A.打破了长期以来的分配习惯 B.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推进 ‎ C.国家经济政策发生重大调整 D.经济特区积极进行体制创新 ‎19.下表为1979一1984年我国城乡居民收入与消费水平平均增长率。由此可以推知 ‎ A.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成效显著 B.农村与城市居民收入差距拉大 ‎ C.市场经济取代计划经济体制 D.农村人民生活水平已赶超城镇 ‎20.公元6世纪的雅典法律规定,公民在出现严重政治争论的时候,保持中立或不参与的将被剥夺公民身份。这表明当时的雅典 ‎ A.民主政治存在弊端 B.重视培养公民的政治素养 ‎ C.公民参政热情不高 D.公民的参政权利受到限制 ‎21.西班牙国王于1492年4月l7日和哥伦布签订协定,决定给予赞助,并事先封他为将要发现的土地的宗主和统治者,他有权把新土地上总收入的二十分之一留为己有,但这些土地的主权属于西班牙国王。据此可知,哥伦布的远洋探险 ‎ A.具有殖民扩张的性质 B.是为了满足王室的挥霍 ‎ C.拥有雄厚的物质基础 D.有利于资本的原始积累 ‎22.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中央政府在管理州际和对外贸易、造币、移民归化、维持陆军部队或者海军部队等事务上,拥有非其莫属的权力。中央政府还具有解决两州或多州争端、解决不同州公民之间争端的司法权。这些规定 ‎ A.体现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的原则 B.注意协调平衡多个集团的利益 ‎ C.以立法形式强化中央政府的职能 D.为后来美国的发展埋下了隐患 ‎23.就其才能而言,法兰西第三共和国总统大多并非由杰出的政客或政治家担任。此外,共和派又通过修宪使总统渐渐不能行使重要职权。这些现象 ‎ A.有利于巩固共和政体 B.维护了法国议会至上的原则 ‎ C.使政府行政效率低下 D.反映了法国共和之路的艰难 ‎24.据相关资料显示,法国“‎ 甚至在十九世纪中叶,平均每一个工业企业也才只有1.7个工人”。“1848年巴黎的35万工人却在65000个企业中工作,而只有7000个企业有十名以上的工人”。由此可见,19世纪中期的法国 ‎ A.工业化的进程比较缓慢 B.企业数量多劳动力缺乏 ‎ C.技术革新阻碍工业发展 D.阶级矛盾相对比较缓和 ‎25.19世纪末,欧洲工人的工资有明显增长,食品支出在工人家庭的比重大大下降。工人们既有结余用以订阅报纸,也可以到音乐厅和咖啡厅休闲。这主要得益于 ‎ A.议会民主政治完善 B.资本主义政策调整 ‎ C.工人斗争取得成果 D.生产技术手段进步 ‎26.据下表可知,19世纪70年代至20世纪初 ‎ A.世界各地的经济联系日益密切 B.第二次工业革命在多国同时开展 ‎ C.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已基本成型 D.欧美国家对亚非拉加大投资力度 ‎27.1921年以后,列宁提出通过订立合同把国家当时尚无力经营的某些工矿企业、森林、油田、土地等按一定条件和期限租给外国资本家,由承租的资本家经营,承租者把产品的一部分交给苏维埃国家,并按合同提取利润,合同期满后,国家可将企业收回。这一政策提出的主要目的在于 ‎ A.尽快推进国家工业化 B.缓和紧张的工农关系 ‎ C.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 D.引进大量外资和技术 ‎28.十月革命后,苏俄实行余粮征集制;1921年,决定由固定的粮食税取代余粮征集制;1927年,苏联推行农业集体化运动,把分散的农民组织到集体农庄里。这些政策都 ‎ ‎ A.调动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B.体现国家高度重视农业生产 ‎ C.在一定时期发挥过积极作用 D.与当时的生产力水平相适应 ‎29.20世纪30年代以来,苏联曾长期禁止或限制私人携带各类消费品出境,但对进口奢侈品(香烟、酒、化妆品)进行补贴。这种现象表明苏联 ‎ A.政府曾试图鼓励发展轻工业 B.国民经济发展比例失调 ‎ C.强调意识形态影响对外贸易 D.经济发展速度日益缓慢 ‎30.下表为战后“世界出口贸易总额年平均增长率”。出现这种现象主要是由于 ‎ A.世界经济协调机制的建立 B.各国关税壁垒的进一步消除 ‎ C.欧美各国强化对经济干预 D.世界贸易组织的建立和协调 ‎31.下面为1965—1995年世界出口方向(占世界总出口的百分比)示意图,它反映出 ‎ A.南北合作促进经济全球化 B.世界贸易的法制化势在必行 ‎ C.发展中国家经济逐渐崛起 D.美国主导二战后的世界贸易 ‎32.以下是1990年和2003年不同类型国家三大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表。由此可以推知 ‎ A.高收入国家越来越忽视农业生产 B.低收入国家服务业增长速度最快 ‎ C.中等收入国家各产业间发展均衡 D.不同类型国家都重视发展服务业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2分)‎ 二、非选择题(共52分,其中33题20分,34题12分,35题20分) ‎ ‎33.(20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 材料一 倘使我们说,中国传统的政治是专制的,政府有一个皇帝来独裁;这一说法,用来讲明、清两代是可以的。若论汉、唐、宋诸代,中央政府的组织,皇权、相权是划分的,其间比重纵有不同,但总不能说一切由皇帝专制。……中国自秦以下,传统政治,论位则君最高.论职则百官分治,论权则各有所掌,各自斟酌。……故中国自秦以下之传统政府,可称为“官僚政府”。‎ ‎——摘编自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国史新论》等 ‎ 材料二 专制一词,在先秦已出现……专制即不受他人牵制而独作决断的意思。但两千年中,似乎没有把秦政统一天下后所建立的政体称为专制政体的。专制政体一名之使用或即始于梁氏(启超),而其取义则系来自西方,殆无可疑。但若因此一名词,实际是来自西方,因而将西方所谓专制政体的具体情形,轻率地和中国历史中的专制政体两相比附,而不考虑历史条件有很大的不同,便会陷于极大的错误。西方近代的专制政体之存在,一方面因为民族国家的形成,发生了国家统一的积极作用,另一方面,专制君主在对付贵族阶级上,得到新兴的市民阶级——在当时是商业资本家为主的支持。贵族的势力被推翻后,新兴的市民阶级又起而推翻了君主专制。这与中国的专制情形相去很远。‎ ‎ ——摘编自徐复观:《两汉思想史》‎ ‎ (1)根据材料一概括钱穆有关中国古代政治的观点,结合唐宋两代相关史实加以说明,并指出中国唐代与西方近代的分权制的主要不同。(10分)‎ ‎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梁启超视古代中国为专制政体的主要原因并简析西方近代专制政体的历史影响。(10分)‎ ‎34.(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 ‎ 材料 在中国近代经济发展变化的过程中,究竟是内因起主要作用,还是外因起主要作用,学术界争议较大。‎ ‎ “冲击——反应”模式认为,中国的变化主要是对西方冲击的反应,西方入侵对中国近代经济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 “传统——近代”模式,即现代化模式,认为中国在西方入侵前基本上处于停滞不前的状态,在传统模式里循环;在西方入侵后才开始模仿西方现代化的道路,走向现代化。‎ ‎ “帝国主义”模式把西方帝国主义侵略作为中国近代各种变化的主要动因,把近代以来中国落后的主要原因归之于西方。‎ ‎ 很明显,以上三种模式都强调外因的作用;而以美国学者柯文为代表的西方学者则关注中国历史发展的内因。目前学术界重视内因的积极影响,认为近代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是内外因素相互结合、共同作用的结果。 ‎ ‎——摘编自薛伟强、高景龙:《中国近代资本主义的学术研究与中学历史教学》‎ ‎ 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任意选取材料中有关中国近代经济发展变化原因的一种研究视角并加以阐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述准确。)(12分)‎ ‎35.(20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 材料一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欧洲国家.为了恢复本国经济,纷纷推出贸易保护政策,受贸易保护政策影响,1920年美国出口总额约为80多亿美元,到了1929年已经下降至50亿美元左右。此外,美国贸易顺差也不断减小,从1920年的近30多亿美元一路下降,虽然之后有所回升,但是基本维持在10亿美元以下。这激起了美国国内的贸易保护情绪,于是在1928年美国总统大选中,宣扬贸易保护的胡佛当选。随后,美国于1930年6月签署了《斯穆特一霍利关税法》。该法案修改了一千多种商品的进口税率,使美国平均总体税率从之前的15%左右提升至接近20%的水平。美国实行高关税的措施遭到了欧洲多国的强烈反对和回应。例如德国和英国的总体关税税率由1930年的10%左右上升至1932年25%的高位,而整个全球贸易整体的总体税率也从10%左右上升到20%。由此,美国进出口跌幅进一步扩大,尤其出口跌得更多,基本都保持在负20%左右,失业率则从5%一路攀升到了25%以上。受贸易战影响,德国、法国、英国和意大利的出口同比增长率从1930年开始均转为负增长,全球进出口贸易额在1930年到1934年期间持续萎缩,跌幅一度高达40%。‎ ‎ 材料二 1970年之前,美国贸易一直保持顺差。但随着日本、德国等国家的制造业实力持续增强,美国贸易逐渐转向逆差。1977年开始,美国的贸易逆差从310亿美元持续扩大到1987年的1595亿美元。面对国内日益糟糕的经济和不断扩大的贸易逆差,美国在20世纪70—80年代先后出台了多项贸易保护措施,其中包括著名的301条款。但是,实际上美国在70—80年代发动的贸易战并没有解决美国贸易逆差扩大的问题。作为70—80年代美国贸易战的主要对象,日本经济也在90年代付出了巨大代价。 ‎ ‎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姜超:《历史上美国如何打贸易战?》‎ ‎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30年代美国实施贸易保护政策的背景与影响。(10分)‎ ‎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20世纪70—80年代美国实施贸易保护政策的原因,从现代美国历史上发起的这两次贸易战中可以得到哪些启示?(10分)‎

资料: 29.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