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 届高三年级阶段检测(二)
历 史
第Ⅰ卷(选择题 共 72 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35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计 70 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
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甲子语溪闵雨四首之一》云:“塘中龙骨高数层,龟坼田中纵复横。青裙箬笠倚车卧,
但有空车无水声。”该诗句中提及的生产工具是( )
2.下表是汉朝统治者围绕着盐铁生产经营采取的决策,这反映了汉朝( )
统治者 决策
西汉武帝 在桑弘羊的主持下“笼盐铁”,将盐铁经营收归官府,实行专卖。
西汉惠帝 “复驰商贾之律”,鼓励盐铁民间生产。
东汉和帝 “罢盐铁之禁,纵民铸煮,入税县官如故事。”
A.逐步放弃抑商政策 B.工商业者地位出现根本转变
C.国家垄断经济命脉 D.政治权力干预社会经济发展
3.清代俞森《荒政丛书》记载:“一妇每日纺棉三两,月可得布二匹,数月之织,可供数口
之用,其余或换钱易粟,或纳税完官。”材料表明古代中国( )
A.重农抑商已有所改变 B.农业是财政经济的主要来源
C.已显露近代化的曙光 D.自然经济与商品经济相交织
4.黄崇德是 16 世纪一位典型徽商。最初他只是经营棉布、粮食等,后获得政府许可,从事
利润更大的食盐贸易,积累了巨额财富,用于购田置地。上述现象反映出当时( )
A.商帮主要从事长途取运 B.政府放弃盐铁官营政策
C.农本思想仍具重要影响 D.商人社会地位显著提高
5.《中国通史》写道,他曾经三次担任齐国稷下学宫的学官长,其主张在儒家中显得非常另
类,认为需要礼仪来教导民众,还需要法令来制约民众。虽然他不能入孔庙配享孔子,但他的思想却融入到中国古代的统治术中。这里的“他”应是( )
A.孟子 B.荀子 C.董仲舒 D.朱熹
6.吕思勉评价古代某思想家时说,他于致用之学,以及孔门的经,极意考究。他要把天下的
物,格得“表里精粗无不到”,而后“吾心之全体大用无不明”。该思想家应是( )
A.董仲舒 B.朱熹 C.王阳明 D.李贽
7.《汉书·董仲舒传》记载:“自武帝初立,魏其候(窦婴)武安侯(田蚧)为相而隆儒矣。
及仲舒对策,推明孔氏,抑黜百家。立学校之官,州郡举茂材孝廉,皆自仲舒发之。”这表明
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主要是( )
A.董仲舒极力推动的结果 B.统治者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
C.儒生孝廉有利政治清明 D.汉武帝与大臣们都推崇儒
8.宋代程颢认为:“父子君臣,天下之定理。”明末清初黄宗羲则指出:“治天下犹曳大木然……
君与臣,共曳木之人也”,“臣之与君,名异而实同”。这表明黄宗羲( )
A.延续了君为臣纲的传统 B.提倡君臣关系的平等性
C.否定君主制存在的价值 D.继承了传统的民本思想
9.南宋思想家陈亮曾言:“为士者耻言文章行义,而曰尽心知性;居官者耻言政事书判,而
曰学道爱人,相蒙相欺,以尽废天下之实,则亦终于百事不理而已。”作者批评的是( )
A. 道学空谈心性无益于世 B. 士人耻于修养世风日下
C. 阳明心学尽废天下之实 D. 官者以实践理学为风尚
10.陈启沅创办的继昌隆缫丝厂,曾被当地官府和顽固势力视为异端,1881 年南海知县还下
令封闭,致使陈启沅被迫迁厂于澳门。19 世纪末,谕令各省“多设织布、纺绸等局,广为制
造”。这一变化( )
A. 反映了清王朝统治危机的加深 B. 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C. 主要出于抵制列强侵略的需要 D. 推动自然经济开始走向解体
11.右图反映了英、法、德、日四国中的某一国在中国出口贸易
总额中所占比重(%)的变化。该国最有可能是
A.英国 B.德国
C.日本 D.法国
12.下表是《1865—1894 年中国商办新式企业统计表》,出自于许涤新、吴承明主编的《中
国资本主义发展史》。状况
行业
企业数
(个)
创 业 资 本
总数(两)
企 业 平 均
资本(两)
企业的地区分布
缫丝 97 3723990 38392 上海 8、广东 88、烟台 1
面粉 3 40000 13333 上海、天津、北京各 1
火柴 11 415200 37745 上海 1、广东 3,其余分散各地
造纸 2 237500 118750 上海、广东各 1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近代中国经济部门逐渐齐全 B.洋务企业投资占据主体地位
C.近代经济区域发展极不平衡 D.缫丝和造纸业发展最为迅速
13.中国共产党七届二中全会明确提出了使中国稳步地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由新民主主
义国家转变为社会主义国家的基本方向。推动了“两个转变”初步实现的历史事件是 ( )
A. 三大改造的完成 B. 农业集体化的完成
C. 土地改革的完成 D. “一五”计划的完成
14.1955 年 7 月,在中央召开的省市党委书记会议上,毛泽东说:“目前农村中的社会改革高
潮,有些地方已经到来,全国也即将到来。这是五亿多农村人口的社会主义革命运动,带有
极其伟大的意义。”这一讲话中的“社会改革”最有可能是( )
A. 农业合作化 B. 家庭联产承包
C. 大跃进运动 D. 人民公社化运动
15.阅读下面我国工业总产值比重统计表,表格信息主要反映的是( )
A. 社会主义改造完成 B. 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
C.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D. 社会主义市场体系建立
16.右边是 1911 年 2 月 5 日法国《小日报》刊登的石印画,再现了当时一些
中国人当众剪掉长辫的场景。该画反映出( )
A. 剪辫易服已成为当时社会的共识 B. 清王朝的封建专制统治已被推翻
C. 民国政府剪辫易服法令得到贯彻 D. 中国社会习俗呈现新旧杂糅特征
17.15 世纪末以后的 100 多年中,葡萄牙从非洲运走黄金 27.6 万公斤。1521—1544 年间,
西班牙从美洲每年运回黄金 2900 公斤,白银 30700 公斤,在 1545—1560 年运回的黄金和白银达到平均每年 5500 公斤和 24.6 万公斤。这种现象( )
A.表明西欧成为世界贸易中心 B.促成世界市场走向初步形成
C.加速了西欧封建制度的解体 D.使世界各地的联系更为便捷
18.这些企业联合有的固定价格,有的商定限制生产,有的在它们自己中划分市场。19 世纪
结束的时候,在钢铁业和多数新兴工业里,它们已经是很普遍的了。对上述信息解读正确的
是 ( )
A.这些企业出现于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 B.新兴工业包括石油、汽车、飞机制造业等
C.这些企业适应了资本主义大生产要求 D.资本主义生产组织形式首次发生重大变化
19.“美国国内经济的不平衡与国际经济的不平衡一样严重,其根本原因在于工资落后于不断
上升的生产率,从 1920 年到 1929 年,工人每小时的工资只上升了 2%,而其生产率却猛增了
55%。”这表明造成 1929 年经济大危机的原因是 ( )
A. 资本主义社会固有的基本矛盾 B. 美国经济的虚假繁荣
C. 美国国内的生产相对过剩严重 D. 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
20. 1937 年 5 月 24 日,罗斯福在向国会提交关于最低工资、最高工时立法的咨文中说:“我
们知道,当我们工人的一大部分还没有就业的时候,超时工作和低水平的工资是不能提高国
民收入的。”下列措施中最能体现罗斯福上述思想的是( )
A.加强社会保障措施,为老人、残疾人、失业者和儿童提供社会保障
B.通过《全国工业复兴法》,加强对工业的计划指导
C.推行“以工代赈”,建立专门政府机构,兴办公共工程
D.调整农业政策,为减耕减产的农民提供补贴
21.20 世纪 80 年代初,英国社会服务的决策权限下放到地方政府甚至社区,服务的提供也
不由政府全包,而是由政府、民间组织和志愿者团体共同承担。这一调整使得英国( )
A. 经济“滞涨”日趋严重 B.“新经济”模式出现
C. 对经济的于预不断加强 D. 政府的公共开支减少
22.下图是 1950—1989 年美国国内生产总值变化曲线图。对图中①时段现象成因分析正确的
是( )
A. 美国经济处于黄金发展期 B. 第三产业的快速发展
C. 国家干预经济政策的强化 D. 政府公共开支的减少
23.下表是根据《世界经济千年史》编制的 3 个国家和世界商品出口实际增长率(1870 年~
1998 年)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1870~1913 1913~1950 1950~1973 1973~1998
英国 2.8 0.0 3.9 4.4
美国 4.9 2.2 6.3 6.0
中国 2.6 1.1 2.7 11.8
世界 3.4 0.9 7.9 5.1
A.1870~1913 年美国商品出口增长率主要得益于第二次工业革命
B.1913~1950 年英国商品出口增长率反映出英国大国地位的丧失
C.1950~1973 年世界商品出口高速增长说明世界贸易实现自由化
D.1973~1998 年中国商品出口大幅增长是因为中国加入世贸组织
24.下表为美国《1981 年综合预算调整法》中部分削减的内容及金额(单位:10 亿美元)据此可
知美国政府政策调整的依据是 ( )
内容 1982 年 1983 年 1984 年
医疗、社会保险 3.5 4.8 5.9
医疗、住房补贴 1 1.2 1.7
其他项目 21.8 29.7 35.3
A. 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出现 B. “经济复苏”局面的出现
C. 凯恩斯主义理论的失灵 D. “福利国家”政策的破产
25.以下为 1913 年-1926 年俄国(苏俄、苏联)的工业生产情况表,下表中 1926 年工业生
产情况出现的因素是 ( )A.多种所有制并存,恢复商品交换 B.优先发展重工业,实行公有制
C.完善计划管理,刺激工业发展 D.以经济管理方法代替行政命令
26.某一时期,苏联的股份制公司从 2 个逐年增加至 191 个。其中 64 个为合营股份公司,34
个是私营公司,61 个国营股份公司,2 个是合作社股份公司。这些公司的总股金为 343 亿卢
布,其中国有股为 145 亿卢布。据此推断,这一时期最可能是( )
A. 1917-1918 B. 1922-1925 C. 1935-1937 D. 1954-1960
27.苏联曾经颁布《国营企业》法,规定“企业是社会主义商品生产者”,应转向全面经济核
算,实行自负盈亏、自筹资金和自主经营。为此又相继通过有关计划、科技、物资供应、财
政、价格、银行等方面进行改革的决定。并要求在两年内全部企业按新原则办事,向新体制
过渡。当时苏联处于( )
A.斯大林时期 B.赫鲁晓夫时期 C.勃列日涅夫时期 D.戈尔巴乔夫时期
28.右图为苏联 1 公担稞麦可交换的《物品变化示意图》,
导致这种变化的原因是 ( )
A. 集体农庄促进了农业生产发展
B. 工业发展快导致农业严重滞后
C. 农产品低成本制约了价格上涨
D. 农业劳动转为工业发展的资金
29.1930 年 3 月,美国通过的《霍利-斯穆特关税法》规定,进口商品的税率平均从 40%升至
48%。其他国家纷纷做出反应,全球贸易总量缩水达 60%以上。针对这一现象,二战后初期国际
社会采取的措施是成立 ( )
A.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B. 国际复兴开发银行
C.关税和贸易总协定 D. 世界贸易组织
30.世界某个组织类似于合作社形式的金融机构,成员国加入时需存入一笔认缴款,份额多
少由其经济地位决定。该组织用各成员国缴纳本金组成基金库,向遇到金融困境的成员国提
供国际收支融资,帮助会员国暂渡难关,并实施经济调整和改革。该组织成立之初的宗旨是
( )A.为成员国提供长期贷款和技术支持 B.消除贸易壁垒实现贸易自由化
C.促进成员国经济和社会的均衡发展 D.消除妨碍世界贸易的外汇管制
31.它“是一种新型的区域经济合作形式。没有专门的组织结构和机制化的贸易安排,成员国
的所有优惠性措施或安排也适用于非成员经济体。与传统的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的排他性有
本质的差别。”符合此特征的是( )
A B C D
32.下表为美国部分年代国际收支逆差情况统计(单位:亿美元)据此推出符合史实的结论是
( )
年代 1950~1954 1955~1959 年 1960~1964 1965~1969
年平均 17 25(不含 1957 年) 28 34
A.美元地位不断下跌,固定汇率体制日益动摇
B.关贸总协定不利于美国海外贸易的持续增长
C.美国经济增长日趋缓慢,出现“滞涨”现象
D.美国逐步失去了对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控制
33.1965 年,欧洲经济共同体把决策机制从全体通过改为多数投票通过。这遭到了法国总统
戴高乐的强烈反对,并连续 6 个月拒绝出席会议。最终,欧洲经济共同体通过了一项决议,
允许共同体成员国行使否决权,阻止通过有疑义的、事关“重大国家利益”的协议。这表明( )
A.法国主导欧洲一体化进程 B.欧共体内部各国矛盾难以调和
C.欧洲进一步合作面临挑战 D.民族国家利益阻碍欧共体运行
34.1992 年联合国前秘书长加利在联合国日致辞中说的:“第一个真正的全球化时代已经到
来。”加利这样说的主要依据是 ( )
A. 国际经济组织的建立使全球化发展有了组织保障
B. 市场经济原则在全球范围内得到普遍认同和确立
C. 跨国公司的力量不断壮大成为全球化的中坚力量
D. 欧洲共同体逐步从经济实体向经济政治实体过渡
35.根据联合国贸发会议数据统计,从 1990 年到 2015 年,发达国家 GDP 占全球的比重下降,而新兴市场国家所占比重大幅上升。为此,美国从 2008 年到 2016 年对其他国家先后采取了
600 多项歧视性的贸易措施。材料主要表明全球化进程中 ( )
A.发展中国家成为主要受益者 B.美国引领国际反全球化浪潮
C.新的国际经济秩序已经形成 D.发达国家优势地位受到冲击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 50 分)
二、本大题共 4 小题,共 50 分。要求分析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36.(13 分)宋代商业性农业的发展引发了整个社会经济的变化。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夫田野山谷之氓,止知蚕而衣,耕而食,生梗畏怯,有自少至老,足不履市门,
目不识官府者。
——(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
材料二 此邦之人,重于粪桑,轻于壅田,况是土色带沙,粪又不至。……冬田不耕,
一枝之桑亦必争护。……因地狭而人稠,土瘠而收薄,通县计之,仅支半岁,半岁所食,悉
仰商贩。
——(宋)程珌《洺水集》
材料三 宋代工商业经济的发展是建立在农业发展的基础上的。农业不仅提供了养活工
商业人口的商品粮,而且为商业提供了大多数商品,还为手工业商业提供了广阔的销售市场。
这些都清楚的表明农业实际上就是工商业经济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当然,就全局而论,
宋代农业的最主要任务仍然是生产粮食和衣料,它的最主要功能仍然是解决其生产者及社会
成员的吃饭穿衣问题,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不能把宋代农业经济中的结构性变化估计过高。
——摘编自李晓《宋代工商业经济与政府干预研究》
完成下列要求:
(1)指出材料一中体现的经济模式,并概括其主要特征。(3 分)
(2)与材料一相比,材料二“此邦”中农业经济出现了哪些新现象?并结合所学知识,分
析其原因。(6 分)
(3)
(3)材料三中作者认为 “宋代农业经济中的结构性变化”指的是什么?结合所学,简析商业性农业发展对宋代社会经济变化的影响。(4 分)
37.(11 分)英美在 20 世纪的经济政策调整当中,都做出了建立国有企业的尝试。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33 年 5 月,美国成立了田纳西河流域管理局,其主要任务是改变田纳西河流
域的贫穷落后面貌;降低全国电价,普及电力使用,以促进生产发展与改善民生。这是以谋
利为目的的私营公司不愿干的。它是独立经营的、政府所有的公司,指挥自己的经营活动,
偿还国会投资,并将其“利润”投入进一步开发工作。
——摘编自刘绪貽《美国通史》
材料二 二战后初期,英国不少为国民经济提供原料、动力和劳务的部门处于极度衰弱
的状态,如电力工业,技术素乱,设备陈旧,收费较高。实行了国有化,就能加强国家投资,
解决上述难题,并未以后的发展提供较大的空间。而在 80 年代,撒切尔政府认为企业国有化
的比重过高有种种弊端,它使企业依赖国家投资,失去进取和冒险精神;企业内部机构臃肿,
效率低;并挤占了私入企业的资金。撒切尔政府执政不久,即逐步出售国有企业。
——摘編自王斯德《世界适史》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归纳田纳西河流域管理局所承担的责任。(4 分)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括英国不同时期对国有企业政策的时代背景。(4
分)(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 20 世纪英美建立、调整国有企业所带来的启示。
(3 分)
38.(13 分)苏联对社会主义建设进行了艰苦的探索,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经验和教训。阅
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在集聚战争资源上取得的成功以及这一战时体制中体现的某
些“共产主义”的做法使得列宁一度认为,“这条道路是正确的,一定能使我们获得巨大成就,
保证我们进行大规模的经济建设”。按照这一指导思想,1920 年 9 月,俄共(布)中央给各省省
委的信中强调:“下达给乡的征集额,就是余粮额,居民要用连环保的方式予以完成”;同时,
俄共(布)中央还决定,严惩劳动中的逃跑现象,直至关进集中营。
——摘编自沈志华主编《一个大国的崛起和崩溃》
材料二 在新经济政策中,我们向作为商人的农民作了让步,即向私人买卖的原则作了让
步;正是从这一点产生了合作社的巨大意义。从实质上讲,在实行新经济政策的条件下,使
俄国居民充分广泛而深入地合作化,这是我们所需要的一切。……在生产资料公有制的条件
下,在无产阶级对资产阶级取得阶级胜利的条件下,文明的合作社工作者的制度就是社会主
义的制度。
——列宁《论合作社》
材料三 斯大林在 1928 年《论工业化和粮食问题》的演说中说:“农民不仅向国家缴纳一
般的税,而且他们在购买工业品时还要因为价格较高而多付一些钱,这是第一;而在出卖农
产品时多少要少付一些钱,这是第二。为了保持并加快工业发展的现有速度,保证工业满足全国的需要,我们不得不暂时征收这种税。”斯大林通过这种办法,使农民一半的收入交给国
家。
——摘编自陆南泉等主编《苏联真相:对 101 个重要问题的思考》
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所涉及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措施。据材料一,苏俄继
续实施“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主要意图是什么?(3 分)
(2)据材料二,概括列宁对合作社的看法。结合所学知识,新经济政策是如何向农民“让步”
的?(5 分)
(3)据材料三,归纳苏联发展国家工业化的办法,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实行的消极影
响。综合上述材料,简要说明你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中得出的基本认识。(5 分)
39.(13 分)学术界对黄宗羲的“民本”思想存在不同的认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黄宗羲在全面批判君主专制种种弊端的基础上,提出了他的社会改革理想,表现
了思想创新的理论勇气。特别是他破天荒第一次提出了“天下为主,君为客”的重要政治命题,
这一命题包含三层含义:一是“天下”是人民共有的,而非君王一家一姓所私有;二是天下大事
应由人民当家作主,而不应由君王一人垄断;三是君的权力来源于人民,君由民推选出来为天下兴利除害,因而必须尽心尽力为民服务。
——摘编自吴光《黄宗羲的社会批判精神》
材料二 黄宗羲虽然将民本推到了极致,但其政治哲学思想仍然没有跳出孔孟民本的思路
和范畴。民本是一种“定对目标选错道路”的空想,永远无法到达“利民”的目的地,因为其一旦
进入实践,必然被君主改造成外儒内法的伪民本。如果把民本当成民主,就会让一种“名为民
主实为专制”的东西成为政治体制改革的指导思想,其结果将是不但不能实现民主的目标,而
且还会败坏民主的名声。但民本不是民主并不意味着民本思想没有价值。这种“反法之儒”给走
出“秦制”的近代中国提供了不可忽视的思想动力,并为接轨“西学”提供了本土资源。
——摘编自丁新宇、郭强《民本非民主——定性黄宗羲政治思想的现实影响》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指出黄宗羲“社会批判精神”的主要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产生的社
会根源。(6 分)
(2)据材料二,指出作者否定黄宗羲“民本”思想的具体表现及其理由。(5 分)
(3)综合上述材料,指出黄宗羲“民本”思想的理论价值。(2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