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中学 2019-2020 学年度第一学期 10 月质量检测
高三历史(选修) 2019.10
本试卷分为第Ⅰ卷(客观题)和第Ⅱ卷(主观题)两部分,共 120 分。考试时间 100 分钟。
第Ⅰ卷(客观题 共 60 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20 小题,每题 3 分,共 60 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
合题目要求的)
1.晚清由在乡官吏和科举出身的士绅建立起来的地方武装,如曾国藩的湘军、李鸿章的淮军,即
便曾国藩、李鸿章掌握一地财权、军权甚至部分人事权也没有形成地方割据。对这一现象的合理解
释是
A.缺乏封建割据的经济基础 B.晚清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不断加强
C.科举制度强固了中央权力的合法性 D.地方武装军事实力不够强大
2.“皇帝召见军机大臣,不许太监在侧,也不准王公及部院大臣擅入军机处,军机大臣不得擅自
结交外任官员。”这说明军机处
A.组织严密有利于政令执行 B.为君权附庸无行政决策权
C.职官干练提高了行政效率 D.权力巨大凌驾于六部之上
3.中国某思想家在评价近代一场战争时指出:“以寥寥数舰之舟师,区区数万人之众,一战而剪我
最亲之藩属,再战而陪都动摇,三战而夺我最坚之海口,四战而威海之海军大替矣。”此次战争结
束后
A.中国被迫开放了上海等五个通商口岸 B.中外反动势力开始勾结镇压中国人民
C.清政府成了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D.帝国主义加深了对华资本输出的程度
4.徐中约在《中国近代史》一书中指出:“革命与民国并未带来预期的和平与秩序,民国时期较以
前经历更多的痛苦与失序,它重现了传统上紧随王朝衰亡而来的失序与混乱。”这表明
A.民国时期的社会重建未见成效 B.辛亥革命没有带来社会进步
C.辛亥革命与传统王朝更替相同 D.革命后的制度建设更加艰难
5.李敖在《纠正人们对“五四”的错误认识》一文中写道:“五四运动把胡适所希望的一个单纯的
文化运动转变为政治运动,扰乱了他那为中国建立非政治的文化和思想基础的梦想,对这个梦想的
达成而言,五四显然是一条岔路。”以下对此观点中“岔路”一词最恰当的解释应该是
A.五四运动揭开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
B.五四运动与新文化运动的主张背道而驰
C.五四运动继承了胡适解放思想的初衷
D.五四运动改变了新文化运动的发展轨迹
6.如图是一份信函,对此信函解读不正确的是
A.此信函写于国共对峙时期
B.“紧急会议”指的是“八七会议”C.“暴动计划”基于“工农武装割据”思想
D.“贺、叶军队”是指南昌起义部队
7.从 1921 年中国共产党诞生到 1949 年新中国成立定都北京,党中央所在地随着
革命形势发展而辗转南北。如图所示,党中央所在地先后顺序是
A.①②③④ B.②①③④
C.②①④③ D.④①②③
8.1997 年 7 月 1 日。香港回归,7 月 2 日,泰国宣布放弃固定汇率制,引发一场
遍及东南亚的金融风暴,10 月 23 日,香港恒生指数大跌一千多点,被称为
“黑色星期四“。在中央政府支持下,香港特区政府打破自由市场经济,政府
不干预的所谓“常规”,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力挽狂澜。1999 年,东南亚金融危机结束。香港经济
重现繁荣。由此可见
①香港回归诱发了东南亚金融危机 ②一国两制成为香港稳定发展的基础
③自由市场经济模式已不适应时代 ④中国成为维系世界和平发展的重要力量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 D.②④
9.《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写道:1968 年 11 月底,北京重新发表了毛泽东在 1949 年 3 月七届二
中全会上的讲话,其中有段引人注目的话是:“我们不应当怕麻烦、图清静而不去接受这些谈
判……我们的原则性必须是坚定的,我们也要有为了实现原则性的一切许可的和必需的灵活性。”
这表明中国政府
A.调整与苏联的外交政策 B.寻求中美和解的意向比较明显
C.改变了“一边倒”的策略 D.力图改变被遏制孤立的局面
10.古雅典官员任职期间,“任何公民都可因他行为不敬或侵占公款、叛国,共谋或其他严重犯罪
活动而启动一种‘指控程序’来反对他,如果情况属实,他就被判处死刑。案件首先由议事会来判
决,但更严重的案件通常由议事会交由陪审法庭来做最终判决,极其严重的案件,像叛国罪,由公
民大会来审问”。这说明古雅典
A.对政治权力实行严格的制约 B.公民大会是最高司法机构
C.官员贪污腐败现象比较严重 D.司法审判程序缺乏合理性
11.1820 年,美国民主派领袖杰斐逊说:“就我所知,社会最高权力的最可靠掌管人只能是人民自
己,美国总统制为君主制的‘新版’”,这一认识形成的主要因素是
A.美国总统制共和制是虚,君主专制是实
B.美国体制由“邦联”到“联邦”,中央权力被削弱
C.美国实行的是间接民主,总统是国家权力核心
D.美国实行的是直接民主,总统只是国家象征12.英国史学家彼得在《德国天才》中写道:“德意志帝国尽管已经成为一个工业强国,越来越多
的人参与到工业、科学与思想领域的成功之中,但德国仍然被一小部分传统精英所控制,其中包括
土地贵族与军事领袖,而他们的首领正是皇帝本人。”以下推断符合当时德国史实的是
A.帝国宪法规定的选举制没有实行 B.帝国宪法没有赋予议会立法权
C.在政治体制上仍然是君主专制 D.经济崛起与政治滞后的错位现象
13.如图所示纲领性文献最早发表于 1848 年,文中提到,“在危机期间……仿佛是工业和商业全被
毁灭了,这是什么缘故呢?因为社会上文明过度,生活资料太多,
工业和商业太发达……资产阶级用什么办法来克服这种危机呢?一
方面不得不消灭大量生产力,另一方面夺取新的市场,更加彻底地
利用旧的市场”。对这一论断,认识正确的是
A.它预见到了 1929~1933 年的经济危机
B.经济危机只能通过消灭生产力来缓解
C.当时欧洲资本主义文明已经发展过度
D.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会阻碍生产力进步
14.列宁说:“俄国革命之所以如此容易发生,只是因为俄国受到
沙皇政府极其野蛮的压榨,任何一个国家也没有像俄国那样严重地受到战争的磨难和痛苦。”这表
明
A.俄国二月革命后的社会矛盾日益尖锐
B.俄国农奴制是二月革命爆发的历史根源
C.十月革命是俄国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D.沙皇专制和帝国主义战争激发二月革命
15.1965 年,德、意等国提议把欧共体内部决策机制从“一致通过”改变为“多数赞成”,法国总
统戴高乐用“缺席政策”来抵制。“空椅危机”迫使欧共体同意法国提出的决策机制全体一致原则。
上述现象反映了
A.民族国家利益阻碍了欧洲一体化进程
B.西欧各国联合起来以摆脱美国的控制
C.超国家倾向和维护国家利益间的分歧严重
D.德、意与法国争夺欧共体领导权斗争激烈
16.约瑟夫·奈教授 2002 年指出,当今国际力量的分布有如一盘三维空间的国际象棋:顶部的军事
力量大致是单极的,中部的经济力量是多极的,底部包括众多的国家和非国家行为体(恐怖分子、
黑客等),力量非常分散。下列表述同约瑟夫·奈教授的看法一致的是
A.俄罗斯的军事实力依然遥遥领先
B.国际力量分散,多极格局已接近形成C.美国的军事、经济实力都保持着异常明显的优势
D.从不同角度,“单极世界”和“多极世界”的说法都准确
17.王家范、谢天佑先生曾经精辟地指出:“小农经济一锄、一镰,一个主要劳力加上一些辅助劳
力,一旦和土地结合,就可以到处组织起简单再生产。”对这段话最正确的理解是
A.小农经济具有极强的稳定性 B.小农经济具有顽强的生命力
C.小农经济非常脆弱 D.小农经济生产工具简单
18.“茶圣”的陆羽在他写的《茶经》中说:“若邢瓷类银,越瓷类玉,邢不如越,一也。若邢瓷
类雪,则越瓷类冰,邢不如越,二也。邢瓷白而茶色丹,越瓷青而茶色绿,邢不如越,三也。”据
此,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A.唐朝时瓷器已经形成青、白两大系列 B.陆羽推崇越州青瓷做茶具
C.瓷制茶具成为茶道的重要组成部分 D.唐朝时期白瓷开始出现
19.民国初年,周学熙认为企业“无政治之力,则不易推动;有官僚之习,则将成腐化,故必以商
业化之方式,而佐以官厅之督导。”据此可以判断
A.官商勾结严重阻碍了民族工商业发展
B.政府全面干预经济助推工商业进步
C.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条件有待优化组合
D.官僚资本主义产生的基础开始奠定
20.1933 年 4 月 4 日,国民政府断然废除银两,以 0.715(两)兑换一(元)的比值用银元来取而代
之,结果因世界市场白银急剧上扬而导致白银迅速外流,严重冲击了国民经济。1935 年 11 月 3 日,
政府发行统一的新纸币——法币。国民政府的金融改革是为了
A.稳定国民经济秩序 B.封锁苏区红色政权
C.储备充足抗战经费 D.顺应英美等国要求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 60 分)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 5 小题,共 60 分。
21.(12 分)古代中国不断创新地方行政管理制度,体现出高超的政治智慧。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逮克殷践奄,灭国数十,而新建之国皆其功臣、昆弟、甥舅,本周之臣子;而鲁、卫、晋、
齐四国,又以王室至亲为东方大藩,……此周初大一统之规模,实与其大居正之制度相待而成者也。
——王国维《殷周制度论》
材料二 新皇帝……废除了所有的封建国家和王国,将广阔的国土划分为若干行政区,每一行政区
都配备一批由中央政府任命,并向中央政府负责的官员。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 (元)世祖末成宗初,行省演化为地方最高官府,只是言其性质的基本方面。事实上,行
省在具有上述基本性质的同时,仍然长期保留着代表朝廷分驭各地的使命,仍然长期保留着朝廷派出机构的部分性质,元朝人有时还把行省称为“外廷”和“政府”。这正反映了行省所具有的二重
性质。 ——摘编自李治安《行省制度研究》
完成下列要求:
(1)材料一中“大居正之制度”是指哪一制度?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该制度产生的积极作用。(3
分)
(2)据材料二,指出“新皇帝”在地方上采取的措施。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与材料一所述
制度相比有何进步性?(3 分)
(3)据材料三,指出元朝制度创新的表现及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创新的原因。(4 分)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中国古代地方管理制度演变的认识。(2 分)
22.(13 分)人的尊严意味着对人本身的尊重。随着时代发展,其内涵也不断丰富:生活更加富裕、
社会更加公平、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得到更有效的保障。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仲尼曰:“始作俑者,其无后乎!”为其象人而用之也。 ——《孟子》
朱熹注:俑,从葬木偶人也。……有面目机发(使木偶活动的机关)而大似人矣。故孔子恶其
不仁,而言其必无后(后代)也。 ——《孟子集注》
材料二
图 1 1759~1818 年英国工人实际工资指数 图 2 穷人国与富人国
材料三 19 世纪三四十年代,英国一些知识精英和第一代工厂主的后代对社会的不公正感到羞愧,
对富裕国家的贫穷现象感到愤怒,希望纠正这种状态。……议会制定法律,规定工厂一切机器必须
安装防护措施,确立卫生检查制度,对劳动条件定期进行检查。
——钱乘旦《英国工业革命中的人文灾难及其解决》
材料四 1953 年颁布的“人大选举法”规定人大代表经选举产生,选举方式为举手和无记名投票并
用。在代表名额上,直辖市和工业大城市每 10 万人选代表 1 人,一般省份每 80 万人选 1 人,根据
中央选举委员会的精神,人大代表实际实行等额选举。文革期间,全国人大停止会议 8 年之久。1975年初,四届人大一次会议召开,代表通过协商方式产生。1979 年,“选举法”修订,取消了举手选
举,一律采用无记名投票;正式规定了差额选举的原则;规定全国人大每一代表所代表的乡村与城
市人口数的比例为 8:1。这一比例在 2010 年春修改为 1:1。
——张永桃《当代中国政治制度》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分析孔子对用“俑”随葬的态度及其理由。这反映了他的什么思想?(3 分)
(2)材料二中图 1、2 反映了当时英国工人怎样的生存状况,揭示了什么社会问题?据材料三并结
合所学知识分析议会立法改善工人劳动条件的主要原因。(6 分)
(3)根据材料四中人大代表选举办法的变化分析其对人民当家作主有何作用?纵观人大代表产生
方式的演变,中国民主进程呈现出怎样的轨迹?(4 分)
23.(11 分)大国外交往往与国际政治格局息息相关。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 20 世纪 40—70 年代亚洲重要外交活动简表
——据徐天新、沈志华《冷战前期的大国关系——美苏争霸与亚洲大国的外交取向》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 20 世纪 50 年代中期我国外交政策发生的重大转变,分析这一变化
的历史意义。(3 分)
时间 活 动
20 世纪 40—50 年代
美国扶蒋反共,扶植日本,以遏制苏联。新中国成立后,采取“一
边倒”的政策,与苏联建立同盟。日本追随美国,联合对抗苏中。
印度在美苏间周旋,同时与美苏发展关系。
20 世纪 60 年代
印中关系日趋紧张,1962 年发生边界冲突。美苏竞相向印度提供
武器装备,扩大军事合作。中苏关系日趋恶化,1964 年,中国成
功爆炸第一颗原子弹,进入核国家行列。
20 世纪 70 年代
70 年代初,苏联推行全面进攻战略,拉拢越南对抗美国,遏制中
国。在印巴战争中支持印度,印度由此疏远美国。美国实力相对
减弱,深陷越南战争泥潭。中美关系走向缓和,1972 年尼克松访
华,中美签署《上海公报》。日本在 1968 年成为西方阵营里仅次
于美国的第二大经济体。70 年代初,日本推行“多边自主外
交”。1972 年,中日两国建立正式外交关系。 (2)据材料并结合 20 世纪 50-70 年代的世界史知识,围绕“冷战对亚洲政治格局的影响”这一主
题,写一篇小论文。(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通畅;280 字左右)(8 分)
24.(12 分)“重农抑商”是中国古代基本的经济政策,然而中国古代商业在特定时期仍取得长足
发展。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汉兴,海内为一,开关梁,弛山泽之禁,是以富商大贾周流天下,交易之物莫不通,得其
所欲,而徙豪杰诸侯强族于京师。
——司马迁《史记》卷一二九《货殖列传》
材料二 (明中叶以后)形成了相当发达的全国商业市场。这时不仅南京等传统的发达地区的城市
铺行栉比,民物繁华,边塞城市如大同也“繁华富庶,不下江南。”……新兴的市镇大部分集中在
江南的苏、松、杭、嘉、湖地区。……乾隆时期,发展较快的手工业行业主要有丝织业和棉纺织业,
在这两个行业的生产与流通领域,出现了手工业工场和包买商。
——赵毅、赵轶峰《中国古代史》
材料三 明清之际,松江府一带,“所出布匹,日以万计。”松江一带棉布生产随着市场的需求而
变化,而且远销湖广、江西、两广、陕西、山西、北京及北方边疆地区。北方省份所产棉花,除缴
纳租税之外,几乎全部运至南方销售。……当白银成为合法通货之后,对于这种远距离的商货贸易
也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摘自袁行霈等主编《中华文明史》(第四卷)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概括指出汉代商业发展的基本状况和原因。(4 分)
(2)据材料二,概括明清时期经济发展的特点。(3 分)
(3)据材料三,分析明清时期经济发展特点形成的原因。(3 分)
(4)综合上述材料,概括指出有利于中国古代商业发展的主要因素。(2 分)
25.(12 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朝统治者掀起了洋务运动。作为运动代表之一的李鸿章曾说:“中
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基于此种认识,李鸿章
创办了江南制造总局、金陵制造局等。随着洋务运动的深入,李鸿章认识到“古今国势,必先富而
后能强。”于是,他又先后创办了轮船招商局、上海机器织布局等。李鸿章的所作所为,正代表了
地主阶级进行工业化探索所走过的独特发展道路。
——《中国历史》(晚清民国卷)高
等教育出版社
材料二 民国初期南洋兄弟烟草公司(简
称“南洋公司”)产品销售量示意图:(注:1917 年上海厂开工后的产品销售量未计入)
材料三 抗战期间,官僚集团凭借战时专卖制度,利用国家扶持民营企业的低息贷款,兼并民族资
本,大发“国难财”。1937 年,宋子文趁人之危,以低于市场价格强行买走南洋烟草公司 20 万股
的股票,从而控制这家最大的民族烟草公司。1940 年成立的雍业实业公司,由宋氏家族控股,重点
经营纺织业。它在两年内投资 18 家企业,遍布甘陕两省,拥有纱绽 10.6 万枚,占到战时后方纱绽
总数的 44.2%。在国统区的工业中心重庆,1943 年的 871 家工厂,停产者达到 270 余家。
(1)据材料一概括李鸿章等人的主要主张。材料表明他们先后付诸实施的行动有哪两大类?他们
“所走过的独特发展道路”对中国社会有何积极影响?(6 分)
(2)材料二示意图表明,民国初期南洋公司的营业状况如何?这一时期,南洋公司等民族企业得
以迅速发展的原因有哪些?(4 分)
(3)材料三反映了什么现象?据材料三分析其成因。(2 分)
命题:张娟娟 审核:陈一丁扬州中学 2019-2020 学年度第一学期 10 月质量检测
高三历史(选修)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20 小题,每题 3 分,共 60 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C A D D D C C D B A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C D D D C D B D C A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 5 小题,共 60 分。
21.(1)制度:分封制。(1 分)
作用: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扩大了统治疆域。(2 分)
(2)措施:全面推行郡县制。(1 分)
进步性:地域关系取代血缘关系;加强了中央集权;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任答两点得 2 分)
(3)表现:行省制建立。(1 分)
特点:二重性。(1 分)
原因:疆域辽阔;沿袭传统做法;加强统治的需要。(任答两点得 2 分)
(3)认识:地方管理制度要适应时代的需要而不断发展完善;应该平衡和协调好中央集权和地方
分权的关系。(2 分)
22.(1)态度:反对用“俑”随葬。(1 分)
理由:“俑”与人相像。(1 分)
思想主张:仁者爱人。(1 分)
(2)生存状况:实际工资收入下降;工作生活条件差。(2 分)
社会问题:贫富分化严重。(1 分)
主要原因:有识之士的推动;工人自身的斗争;自由平等观念的影响;统治者缓和阶级矛盾的需要。
(任答 3 点得 3 分)
(3)作用:更有助于体现人民意愿;更有助于人民平等地参与政治生活。(2 分)
轨迹:民主进程一度被打断,但整体上仍在向前推进。(2 分)23.(1)变化:从“一边倒”到“和平共处五项原则”。(2 分)
历史意义:加强了中国与印度、缅甸等周边国家的友好关系。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解决国与国之
间问题的基本准则。标志新中国外交的成熟。(任答 2 点得 2 分)
(2)论点:美苏冷战影响亚洲政治格局的变化。(1 分)
论证:二战后,美苏冷战,形成两极对峙格局。(2 分)20 世纪 50 年代,苏联支持中国,美
国扶植日本,从而形成了亚洲大国间(中日间)的对抗。中印两国曾经声明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
为指导两国关系的基本原则,20 世纪 60 年代美苏竞相争取印度,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中印关系。
20 世纪 70 年代初,美国为扭转在与苏联争霸中的劣势,调整对华政策,影响了日本与中国关系。
随着中美关系正常化,日本迅速和中国建立外交关系。(中间史实任答 2 点得 4 分)
由此可见,美苏冷战影响了亚洲中、日、印等大国之间关系,对亚洲的政治格局产生了重大而
深远的影响。(1 分)
24.(1)状况:富商众多;交易广泛。(2 分)
原因:国家统一;疏通交通,有限度开发山林川泽。(2 分)
(2)特点:全国商业市场相当发达;大量市镇兴起;手工业工场和包买商出现。(3 分)
(3)原因:农产品的商品化;区域间长途贩运贸易的发展;白银的促进作用。(3 分)
(4)因素:国家统一;政府政策的影响;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商业利润的刺激。(任答两点得 2
分)
25.(1)主张:师夷长技(学习和引进西方技术)。(1 分)
类型: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2 分)
积极影响:诱导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对外国的经济侵略起到一定的抵制作用;引进技术,培养
人才;对本国封建经济瓦解也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是中国近代工业化的开端。(任答 3 点得 3 分)
(2)营业状况:产品销售量迅速上升。(1 分)
原因:欧洲列强暂时放松对华经济侵略;(1 分)辛亥革命的推动;群众性反帝爱国斗争;实业救
国思潮。(任答两点得 2 分)
(3)历史现象:官僚资本膨胀,民族资本萎缩。(1 分)
原因:抗战期间,国统区官僚集团凭借战时专卖制度和国家低息贷款,兼并民族资本。(1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