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Ⅰ卷五省优创名校第二次联考
历史
考生注意:
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 100 分。考试时间 90 分钟。
2.请将各题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
3.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高考全部内容。
第Ⅰ卷(选择题 共 48 分)
本卷共 24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48 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
目要求的。
1.先秦时期的布币形如工具“铲”,流行于两周、三晋、郑、卫等农业区域,刀币起源于渔猎
经济时期,形如工具“削”,主要由齐、燕、赵三国铸造发行;圜钱来源于纺轮或玉璧,成为
战国后期北方各国的流通货币。这可以用来说明先秦
A.铸币形制体现劳动人民智慧 B.商品经济活跃推动货币产生
C.区域经济的发展具有差异性 D.各诸侯国借助货币推广农具
2.韩非批判儒、墨两家靠仁义礼让来治理国家的主张,并强调“尧为匹夫不能治三人,而桀为
天子能乱天下”。韩非此举旨在论证
A.变革旧制的迫切性 B.国策与时俱进的必要性
C.君主地位的特殊性 D.儒墨复古主义的落后性
3.西汉宣帝时,内朝官张安世以大司马领尚书事等官“典机枢”,并议定“大政”,等到诏令下
发时,却佯装不知。这反映出当时
A.皇权专制达到顶蜂 B.中枢决策程序失当
C.内朝官员位高权重 D.宰相权力遭到侵夺
4.《水经注》记载,新野有个“樊氏陂,陂东西十里、南北五里,俗谓之凡亨陂。陂东有樊氏
故宅,樊氏既灭,庾氏取其破”。樊宏是东汉光武帝的舅父,像樊氏这样的豪族大地主的田庄
都不能长久地保有,其他地主的田庄也就可想而知了。这一现象的出现
A.体现出中央集权的弱化 B.表明土地集中现象日益严重
C.源于土地私有可以买卖 D.反映出当时政治局势的动荡
5.《唐六典》卷十三(御史台)条下注云:“旧,弹奏,皇帝视事日,御史奏之。自景龙(唐中宗
年号)三年以来,皆先进状,听进止;许则奏之,不许则止。”这一变化表明唐朝
A.御史制度如同虚设 B.御史滥权问题非常严重C.御史职能发生变化 D.官员奏事弹劾渠道受阻
6.下表反映了北宋元祐元年(1086 年)开封商人借贷市易司钱数的统计情况。据此可推知,北宋
时
A.中小商户经营困难 B.长途贩运贸易发达
C.政府重视商业税收 D.开封城市商业繁荣
7.据统计,明中后期,《三国演义》有 28 种刻本,“坊间所梓三国何止数十家矣”。一大批历史
演义小说被创作出来,从史前时代一直到明朝,每个朝代都有对应的历史演义小说出版,面
且有的还有好几种版本。这表明当时
A.商业出版迎合了市场需要 B.活字印刷技术得到普及
Q 世俗文化整合了价值观念 D.历史小说创作成为主流
8.在中国古代反侵略战争史上,中国官兵战胜侵略者多次被说成是得到妈祖的“神助”,如明
万历三十二年沈有容驱逐荷兰侵略者、明永历十五年郑成功东渡收复台湾。有学者写诗赞颂
妈祖:“平生不厌混巫媪,已死犹能效国功。”可见,妈祖信仰广为流传是因为
A.民众思想迷信落后 B.历朝统治者的大力倡导
C.民族危机不断加深 D.其蕴含保国卫民的精神
9.鸦片战争爆发前,林则徐时常“探访夷情,知其虚实”,并购买西方人出版的报纸,招募翻
译“以定控制之方”,大量购买西洋炮,还仿造了两艘“底用铜包,篷如洋式”的西洋船,并
将购买的武装商船改造成清军水师的训练舰。这表明林则徐
A.已摆脱传统“夷夏”观念 B.具有强烈的优患意识
C 推动了洋务运动的发展 D.洞悉英国的武装实力
10.列强认为征收厘金(厘金是清廷在镇压太平天国时,由地方政府征收的值百抽一的商业税)不
利于洋货竞争,提高关税必须以取缔厘金为条件。在此情况下,从 1900 年开始,清政府取缔
内地厘金以换取列强对中国提高关税的支持。可见,清政府取缔厘金的内在动机是
A.营造民族工业良好的市场环境 B.屈从列强以赢得西方国家支持
C.扭转中国对外贸易逆差的局面 D.增加中央收入和削弱地方力量11.1912 年 3 月,统一党成立,其宗旨为“统一全国建设,强固中央政府,促进完美共和政
治”。同年 5 月共和党成立,其党义是保持全国统一,取国家主义;以国家权力扶持国民进步;
应世界大势,以平和实行立国。这反映出当时中国
A.国家面临分裂的重大危机 B.社会精英对民族国家构建的向往
C.民主共和观念成为人们共识 D.各党派之间的政治理念分歧缩小
12.下表为 1937 年至 1941 年国家资本、民营资本工矿企业新设立的厂家的数量(单位:家)。据
表可知,这一时期
A.民族工业发展环境日益改善 B.民营工矿企业发展优于国营企业
C.近代中国工矿业呈发展趋势 D.国际局势制约中国近代工业发展
13.右面是丰子恺先生的一幅漫画,该漫画的寓意是
A.鼓舞民众团结抗战 B.号召建立抗日统一战线
C.批评民众麻木不仁 D.揭露国民党不抵抗政策
14.早在 1940 年 1 月,毛泽东就指出:“要把一个因被旧文化统治因而愚昧落后的中国,变为
一个被新文化统治因而文明先进的中国。”1949 年 9 月通过的《共同纲领》规定:文化教育应
以提高人民文化水平、培养国家建设人才和发展为人民服务的思想为主要任务。这表明中国
共产党
A.代表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 B.重视适应人民要求的文化建设
C.强化文化教育的意识形态 D.积极构建社会主义价值观
15.1952 年 5 月 30 日,中共中央发出整党建党的指示,要求“乡乡有支部”。截至 1956 年底,
全国多数乡“在乡的党委或总支下都已按照农业社建立了党的组织”。这一举措A.推动了土地改革开始 B.意在调整国民经济结构
C.强化了国家组织能力 D.构建起基层治理的体系
16.1952 年 9 月,中国技术进出口总公司成立。至 1960 年年中,中国技术进出口公司的技术
引进总额达 41.7251 亿美元,而技术出口总额仅为 19.437 万元人民币。这反映出
A.新中国经济技术基础的薄弱 B.和平外交政策促进外贸繁荣.
C 新中国的科技成就举世瞩目 D.技术引进加速社会主义改革
17.古希腊数学家毕达哥拉斯在听到铁匠打铁的声音既规律又动听后,便用数学语言将其表达
出来,这就是黄金分割。这一比例被广泛应用于当时的建筑、雕塑、绘画、设计等艺术领域,
如帕特农神庙的宽高比(图 1)、女神维纳斯雕像的身材比例(图 2)等。据此可知,在古希腊
A.数学理论根植于实践 B.重视艺术创设的美感
C.民主政治的影响深远 D 科学成就领先于世界
18.罗马杜会早期,动产在社会财富中所占比例不大,人们对财产交易安全的关注甚于对交易
迅捷的渴求。因此,当时一切要式行为均需采双庄严的仪式。商品交易亦是如此,缔结婚姻、
解放奴隶、订立遗嘱等也是如此。早期罗马社会的这种行为
A.立足于商品经济的高度发达 B.表明罗马契约制度不断完善
C.能有效地推动商品经济发展 D.导致法律具有形式主义特征
19.16 世纪,欧洲新建了许多大学:在德国,路德派建立了马尔堡大学、耶拿大学、柯尼斯堡
大学等;在瑞士,加尔文派创建了日内瓦学院等。这些大学以国内学生和本民族语言为主。
这一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是当时欧洲
A.教育摆脱宗教束缚 B.商品经济的发展
C.民族国家的兴起 D.封建王权的强化
20.哥伦布在第二次航行时用 17 艘大船除运送交换物外,还运去了工匠、农夫和农业工具,以
及各种植物种子和不同动物以及开矿用的炸药和机械,犹如运去了一个小型社会。与此同时,
美洲的玉米、土豆、番茄、烟草、可可等也传到了欧洲。这表明新航路开辟A.推动了世界经济文化的交流 B.促进了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
C.瓦解了美洲落后的生产方式 D.提供了各洲文明双赢的契机
21.1776 年,杰弗逊起草《独立宣言》第一稿时,曾把支持奴隶贸易、将奴隶制强加于北美殖
民地列为英王的罪状之一,但因遭到南方州的反对而被迫删除。这反映出
A.南方州拥护英王的殖民统治 B.蓄奴制度违背了天赋人权原则
C.制宪会议中南北方矛盾激化 D.建立政治共识是当时首要任务
22.公共图书馆在十八世纪的欧美还不多见,而到了 1844 年,法国、美国、普鲁士和奥地利则
各有上百个公共图书馆。剧院、音乐厅、博物馆,还有十九世纪末的电影院,已在城市普遍
出现。这表明,19 世纪中期以来公益设施的建设与推广
A.推动了文化的大众化发展 B.反映出社会矛盾的日益缓和
C.加速了科技向生产力转化 D.促进了浪漫主义文艺的产生
23.1956 年,赫鲁晓夫在报告中说:“苏联要注意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两个体系之间的和平共
处向题、现代防止战争的可能性问题、不同的国家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形式问题。”这三个问题
后来被概括为“三和”,即和平共处、和平竞赛、和平过渡。苏联“三和”政策的提出
A.得到了各国共产党的支持 B.表明苏联要与美国和平竞争
C.说明苏联放弃了争霸政策 D.反映出美苏对第三世界争夺
24.1979 年 3 月,在法德的协调下,欧洲经济共同体的 8 个成员国建立了欧洲货币体系(EMS),
此后西班牙、英国和葡萄牙先后加入。EMS 成员一致同意固定任何两国货币之间的汇率,
并对美元实行联合浮动汇率政策。这一体系的建立
A.瓦解了美国世界经济霸主地位 B.表明欧共体国家经济发展差异缩小
C.是为了应对国际货币体系的变动 D.实现了欧洲货币关系的长期稳定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 52 分)
本卷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第 25 题~第 26 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
答。第 27 题~第 29 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
2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 分)
材料一
朝贡制度从内部而言是中原王朝与周边少数民族及其民族政权之间的关系,从外部而言
则是中原王朝对本国以外其他藩属国及国家之间的政治关系。朝贡制度是宗主国中国与东亚
各藩属国之间政治秩序维护的主要手段,在古代东亚地区具有重要地位。正如斯塔夫里阿诺
斯所指出:“纳贡是古代中国人唯一承认的处理国际关系的形式。”中国周边属国都要对中国进行朝贡,包括纳税、进贡方物等等。对此类朝贡,中国各封建王朝也给予了相当丰厚的回
赐。朝贡制度始于西周,至明朝达到鼎盛。朝贡国向明朝称臣,采用明朝年号、年历等;明
朝政府则对其国王予以册封、赏赐。有些朝贡国在王位继承过程中出现的篡逆现象以及不守
华夏礼节等问题,明朝政府多以发布谕令,并遗使责问,同时对“却贡”等行为进行劝诫和
惩罚,而不是粗暴地干涉其内政。
——据陶继波、那日呼《繁荣、危机与衰落明——清时期东亚朝贡制度变迁略论》等整理
材料二
公元前 241 年,第一个罗马行省——西西里行省建立。罗马对第一块“海外领土”(即西
西里行省)的管理理,俨然是一副大国统治者的模样。它拒绝给予西西里行省“平等盟员”的
身份与权利,而是会然宣称西西里行省是“罗马国家的领土”,从而开启了赤裸裸吞并被征服
地区的领土并剥削被征服民族的霸国强权政治的先河。公元前 227 年,罗马国家的首批行省
总督上任,标志着罗马行省管理体制正式建立。到公元前 1 世纪和公元 1 世纪时,地中海世
界的绝大多数地区都建立了罗马行省。后来随着罗马化的深入,越来越多的行省居民取得了
完全的或不完全的公民权,直到公元 212 年,所有罗马居民都取得了公民权,这样所有罗马
行省的居民在法律上都是平等的。这种关系反映在法律上则是罗马法在市民法和万民法统一
以后、逐渐成为适用于平等主体之间关系的法律。
——摘编自朱景文《古代中国的朝贡制度和古罗马的海外行省制度——中华法系和罗马法系
形成的制度基础》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朝贡制度的特征,并从国际关系的角度做简、
要评价。(9 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古罗马的行省制度和中国古代的朝贡制度在处
理与周边国家关系模式上的不同之处,并分析两种模式长期存在的原因。(16 分)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 分)
材料
我们今日知回头仔细分析过去百年的史迹,则又觉这之中似颇有线索可循。吾人知试把
同治中兴、戊戌变法、辛亥革命、五四运动、北伐、抗战,与夫今日正在滋长中的“民主自
由”运动等等连成一气,作一个系统的分析,我们便发现这些重要史迹不是单独发生的。相
反的,它们是一个接着一个发生的,层次分明地连在一起形成一个总运动。而上述诸运动只
不过是这一“总运动”的各阶段。一言以蔽之,这一个“总运动”便是中国的“现代化运
动”,也就是近代中国的政治、社会文化的“转型运动”。我们的现代化运动是在西方文化挑战之下发生的,我们不仅要“布新”,我们还要“除
旧”。对这项除旧布新工作的辛酸,知之最深者,实是孙中山先生。所以他说:“革命事业,
莫难于破坏,莫易于建设。”
——摘编自唐德刚《晚清七十年》
提炼材料中的观点(任意一点或整体),并加以论证。(要求:观点明确,持论有据,论证
充分,表述清晰)
请考生从 3 道选考题中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
27.[历史——选修 1:历史上重大大改革回眸](15 分)
材料
辽建国之后,在幽云汉地和渤海直接沿用唐朝律令制度,对契丹和奚等草原游软民族,
则参考“南京(即幽州)所进律文”制定成文法规范。辽兴宗时期,诏令大儒萧韩家奴修订礼典
以“明礼义,正法度”。从辽景宗而下的几代皇帝,都不断改进用刑过重的弊端,提高重刑适
用的标准、减轻对某些犯罪所用的刑罚、缩小犯罪株连的范围,如废除了反逆重罪的兄弟连
坐之法。在法制变革过程中逐渐重视差别性规范的建立,突出表现为优礼官贵,确定了“八
议”与请、减、免、赎等制度。辽代认可“贵贱有差”原则,为此采取的措施主要有:打击
酷吏,住重选拔深明儒道、宽和廉直的官员,禁止贵族对奴仆的擅杀和非刑。辽代君主对反
抗行为的容忍度也越来越低,严惩不孝行为,辽圣宗曾告诫诸侄,要“惟忠惟孝,保家保
身”。
——摘编自李文军《国家制度变迁中的“边疆资源”——辽代法制儒家化再思考》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辽代对待汉人和草原民族的法制有何异同。(4 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辽代法制建设的主要特点和意义。(11 分)
28.[历史——选修 3:20 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5 分)
材料
在 1916 年 8 月,索姆河战役中的最后阶段,陆军元帅兴登堡与鲁登道夫将军接管了德国
的军事指挥权,随后,他们做出了建造兴登堡防线的决定,工程的建设期为 1916 年至 1917
年。1917 年,在西线战线上,法国的尼韦勒将军取代了一向谨小慎微的霞飞将军,他决定用
闪电战取得战争的胜利。兴登堡鉴于凡尔登战役和索姆河战役的失败,决定在西线采取守势。
由于兴登堡防线的修筑,德军的战线缩短了 50 公里,从而确保德军从此释放出 13 个师的储
备军事力量。
当时,传统的进攻方式是大批步兵在炮火掩护下发起冲锋,但是这种冲锋在深壕沟、巧布地雷和机枪掩体相结合的防御设施面前没有多大效果。尼韦勒将军的军队跃出壕沟发动攻
击遭受了巨大的失败。这条防线使得协约国蒙受了四十万人的伤亡,而德国人伤亡只有二十
五万人。1918 年 9 月,协约国多国联军组织军队在西线发起大规模进攻,突破了号称固若金
汤的兴登堡防线。
——据马丁·吉尔伯特《第一次世界大战》(1994)等整理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德国做出建造“兴登堡防线”决定的历史背景。(6 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兴登堡防线”的影响。(9 分)
29.[历史——选修 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5 分)
材料
19 世纪 20 至 30 年代,法国作家维克多·雨果在文学创作中继承和发展了莎士比亚等人
的文学理论,通过作品《序》主张作家应力求使作品里的人物形象无比真实地表
现出来。雨果认为,作家有义务“把滑稽丑怪与崇高优美完美地结合”,他在巨著《巴黎圣母
院》中揭力再现美丑“并存”“相共”的文学情节。在《序》中他写近:“文学自由
正走政治自由的新生儿女。”在《莎士比亚论》中,他不但指出作家负有促进人类进步的伟大
责任,而且还论述了诗人、作家在教育人民方面的特殊价值。雨果也因此被誉为法国浪漫主
义文学运动的先驱者和代表作家。
——摘编自陈许《作为批评家的雨果——论雨果对浪漫主义文学的理论贡献》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雨果对浪漫主义文学理论的贡献。(8 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雨果文学成就取得的原因。(7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