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历史学科检测题 2019 年 10 月
一. 选择题(每题 1.5 分,共 44 小题)
1.据《史记》记载,帝桀之时,自孔甲以来而诸侯多畔夏,桀不务德而武伤百姓,百姓弗堪。
乃召汤而囚之夏台,已而释之。汤修德,诸侯皆归汤,汤遂率兵以伐夏桀。桀走鸣条,遂放
而死。汤乃践天子位,代夏朝天下。据此可知
A.分封制度下诸侯拥有较大的自主权 B.商汤的成功缘于他修德务民
C.司马迁修史旨在维护封建统治秩序 D.夏商更替实现了社会的转型
2.下表是秦朝九卿的名称和职能,据此可知秦朝
名称 主要职能 名称 主要职能
郎中令 宫中警卫 宗正 皇室宗族
卫尉 宫门警卫 廷尉 司法和首都警卫
少府 皇家财政及官府手工业 典客 少数民族事务
太仆 宫廷车马 治粟内史 国家财政和税收
奉常 宗教、礼仪和教化
A.建立了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B.官僚政治逐步取代了贵族政治
C.确立了强干弱枝的中央集权制度 D.政治体制有明显家国同构色彩
3.据《汉书》等记载,在郡县制度下“十里一亭,亭有长。十亭一乡,乡设三老、啬夫、游
徼。”三老掌教化,体制是尊。啬夫职听讼及赋税,其权尤重,人民竟有知啬夫而不知郡县的。
这体现了
A.一定的地方自治色彩 B.郡县制尚未广泛推广
C.汉代未真正实现统一 D.啬夫由中央直接任命
4.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说:“唐代中央政府的组织看似较汉代进步了,但以地方政
府论,则唐似不如汉…唐室之崩溃,也可以说即崩溃在此制度上。”宋代解决这一制度问题的
措施有
A.实行节度使制度 B.创立三省六部制 C.任命文官做知州 D.实行二府三司制
5.1464 年,明宪宗不经正常途径,授予工人姚旺为文思院副使,此为“传奉官”之始,后传奉官
泛滥,引起众多官员不满。1485 年,群臣上疏请求宪宗废除传奉官制度,宪宗有所感悟,罢
免五百余名传奉官,一时朝野称快,传奉官制度受到遏制。传奉官制度的遏制有利于
A. 加强君主专制的统治 B. 维护官僚政治的平衡
C. 减少中枢决策的失误 D. 提升内阁成员的地位
6.据《雅典政制》记载,从雅典王政时期以来,修宪共变更了 11 次。在宪法变更过程中,人
民大众的权力一直在增长”,到了第 11 次修宪后,“人民使自己成为一切的主人”。这表明了当
时的雅典
A. 民主政治出现了多数人专制 B. 贵族和平民的纷争持续不断 山东中学联盟
C. 直接民主造成城邦动荡不定 D. 公民形成了牢固的法治观念7.《十二铜表法》第三表(执行):如债务人仍不清偿,又无人为其担保,则债权人将把债务
人押家中拘留,用皮带或脚镣拴住,但(脚镣)重量最多为 15 磅,愿减轻的听便。这主要反
映出罗马法
A. 注重财产保护 B. 遵循自由平等原则 C. 注重人文精神 D. 强调协商一致原则
8.下面为英国议会两院关系演变时间表,据此分析可知
1832 年 改革法案取消了贵族院对平民院议员的提名权;重新规定了选民财产资格的限制。
1911 年 通过法案确立了平民院的财政立法权。
1949 年 颁布的法律规定财政议案只能由平民院提出,贵族院不得对它进行修改和否定。
A.平民院控制了立法权和行政权 B.贵族院的人员构成发生了变化
C.权力转移以和平渐进方式进行 D.英国贵族的政治特权丧失殆尽
9.西方民主制度建立的理论基础主要是“天赋人权”思想和“三权分立”原则……但英美现代西方民
主制度出现了行政权扩张、立法权式微和司法权的政治化,英国被认为是“首相民主”,美国总
统被称为“皇帝般的总统”。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 反映代议制民主下权力运行机制的调整
B. 立法和司法权对行政权的制约监督形同虚设
C. “首相民主”是直接民主的一种表现形式
D. “皇帝般的总统”是指美国保留部分封建残余
10.1937 年罗斯福向国会提交“填塞法院计划”咨文,提出“如果法官在 70 岁拒绝退休,总统
有权再额外任命一位大法官与其共事”。对此,最髙法院大法官休斯反驳指出“增加法官会降低
法院效率”。最终参议院以 70 比 20 的结果否决了这一方案。这反映出美国
A.总统试图扩大行政权力 B.参议院捍卫司法独立
C.民主程序复杂效率低下 D.民主政治基石的坚实
11.《南京条约》签订后,江苏布政使李星沅气愤不已,说条约中“夷妇与大皇帝并书”、中英
两国“官员平行”等内容,实在令人无法接受,深忧“下秋万世何以善后”。这反映了清朝政府精
英
A.极力维护国家主权 B.华夷之辨观念存在
C.堕落为“洋人的朝廷” D.固守闭关锁国政策
12.反对气氛迫使耆英在 1844 年上呈的一份奏折中为自己的行动辩护,“(夷)每有尊客,必
以妇女出见……奴才局促不安,而彼乃深为荣幸。此实西洋各国风俗,不能律以中国之礼,倘
骤加呵斥,无从破其愚蒙,适以为其猜嫌……”这表明耆英
A. 妥协投降卖国嘴脸 B. 其有灵活外交意识
C. 主张风俗礼仪西化 D. 坚守传统理落外交
13.太平天国运动期间,清政府开放了一些当时位于太平天国管辖地区内的长江口岸,还出让
了该地区的许多特权。此举旨在
A.联合太平军抗击英法 B. 改变当时的外交体制
C.缓和与西方列强关系 D.服务于当时国内局势
14.八国联军侵华时,以张之洞等为代表的南方数省督府拒绝参战,这件事在历史上被称为
东南互保。对这件事的评论,传统观点认为张之洞一派为了维护自身利益,与洋人勾结,置
国家利益于不顾,这是一种卖国行径;后来有研究者认为,东南互保运动,保护了河北、山
东以外的地区避免于义和团与八国联军战乱的波及;又有学者认为是清末各地官方实力派人物首次公然聚众反抗朝廷,使得清廷威信扫地,表明中央权威的式微与地方势力的扩张。据
此可知,关于“东南互保”的认识
A.研究者都持否定与批判的态度 B.缺少从世界视角的观察与分析
C.随着研究视角拓展而趋于全面 D.后来学者研究比先前观点可信
15.近代《时报》曾载:有人搭乘恰和公司的轮船到上海,途中茶房照例收取酒钱时,客人说:
“现在共和了,可以不须酒钱了,我们皆是同胞也。”茶房回道:“我们酒钱随意所给,既是共
和,你先生有钱搭船,我无钱,可以给我酒钱。”客人说:“我们的自由权你不能侵犯。”这则
笑谈说明
A. 辛亥革命拥有深厚的群众基础 B. 民主共和思潮已为大众所接受
C. 政治革命带来社会观念的变化 D. 新文化运动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16.“劳工神圣”是一战后出现于中国社会响亮的口号。据统计,从五四运动到中国共产党成立
前夕,《新青年》刊登的有关马克思主义、十月革命和中国工人运动的文章达 130 余篇。这
反映
A.第一次世界大战促进了中国劳工的觉醒 B.十月革命改变中国劳工阶层的社会地位
C.民主和科学是新文化运动的旗帜与方向 D.知识分子关注革命思想和工人运动结合
17.聂荣臻曾指出,这是一个主动的进攻战役,使敌军在华北的主要铁路、公路受到广泛破坏,
井径煤矿被彻底破坏,沉重打击了敌军的“囚笼政策”“治安肃正”“以战养战”等阴谋计划。下列
关于“这场战役”说法正确的是
A. 是国共两党协同作战的典范 B. 使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
C. 增强了中国人民抗战的信心 D. 基本消灭了国民党的主力
18.有学者指出,中共某次政权建设是“建立在对阶级结构客观深刻认识基础上的政治构架,真
正体现了政权的民主性质;是根据地进行中国特色民主政治建设的开创性尝试。”这一政权
A. 促进了抗日救亡运动的兴起 B. 推动了苏维埃革命的新发展
C. 推动了民族统一战线的巩固 D. 加深了国民政府统治的危机
19.1937 年 5 月至 6 月召开的共产党的全国代表会议和党的白区工作会议,对党的历史尤其
是国共两党合作的历史进行了回顾,深刻指出大革命的历史表明:“当资产阶级追随着无产阶
级的政治领导的时候,革命是如何地前进了;及至无产阶级(由共产党负责)在政治上变成
了资产阶级的尾巴的时候,革命又是如何地遭到了失败”,突出强调了“我们的领导责任”。会
议论述主题是
A.共产党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原则和策略
B.中国资产阶级对中国民主革命的历史贡献
C.国共两党必须坚持团结领导民族战争的原则
D.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国民党的根本利益分歧
20.1954 年后,在政治协商中民主党派实际上承担了三种角色:利益代言人、信息提供者、民
主监督者。这表明
A. 政治协商制度开始形成 B. 中国特色民主制度的发展
C. 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 D. 民主党派开始接受中共领导
21.20 世纪 50 年代,经过了三次台湾海峡危机后,毛泽东将“武装解放台湾”的方针调整为“实
现第三次国共合作,和平解决台湾问题”“台湾或获得类似当年陕甘宁特区地位”。这一变化
A. 标志政府放弃对台使用武力 B. 说明两岸关系已经出现缓和
C. 表明”一国两制'思想形成 D. 反映当时两岸统一阻力巨大
22.1950 年《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的签订,让企图离间中苏关系的杜鲁门大失所望。
然而,对杜鲁门来说,这还不是最糟糕的事情,最糟糕的事情是毛泽东决定清除美国
在华的全部势力。中国这一举措 A.改变了中国半殖民地的地位 B.巩固了新中国的主权地位
C.打破了美国遏制中国的僵局 D.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声誉
23.2016 年 12 月 20 日,圣多美和普林西比政府宣布与台湾断绝“外交”关系,台湾“邦交国”仅
剩 21 个。2017 年台湾当局另一个最为看重的“邦交国”巴拿马与中国建交,其
“邦交国”仅剩 20 个。这表明 sdzxlm
A.台湾当局已经认可“一国两制” B. 国际社会促进两岸和解
C.“一个中国”的国际认同度增加 D. 两岸关系面临新的挑战
24.表 2 为法国不同人物关于“欧洲联合”的主张。据此能够被认定的历史事实是
A.欧洲一体化开始于中世纪 B.法国和对德政策上一直主张和解
C.欧洲联合的思想早已出现 D.欧洲一体化是法国人努力的结果
25.1945 年,美苏两国在朝鲜以“北纬 38 度线为界,分别接受日军投降,这就是“三八线”的来
历。1961 年为阻止民主德国的居民逃往西柏林修筑了柏林墙,除留下过境站的出口外,其他
地方一律封住。这一线一墙的产生都
A. 导致民族国家的政治分裂局面 B. 是美苏“冷战”的必然产物
C. 断绝了两边居民的贸易和往来 D. 预示着世界局势趋向紧张
26.20 世纪五十年代中期,美国对亚洲不结盟国家一改以往的不承认政策,认为“每个国家都有
权选择自己未来的道路,不能以施加压力的方式强迫那些不愿意的国家成为盟国。……只要这
些国家决心维护自己的独立,并为达到这一目标而采取积极的政策,我们就应支持和援助他
们”。美国这一政策的调整主要是基于
A. 自身实力的削弱 B. 不结盟国家的斗争 C. 经济危机的困扰 D.冷战对抗的需要
27.传统观点认为汉代田庄是自给自足的经济单位,很少与外界有商品往来,即使有商业活动,
也是在田庄内部“闭门成市”。也有些学者认为:“‘闭门成市’不过是形容田庄产品的自给程度很
高,而非不需要同外部市场联系,也绝非仅把内部消费之余才拿到市场出卖。”这表明
A. 新的观点依赖于史料的新发现 B. 同一历史现象会有不同的解释
C. 历史研究被打上了时代的烙印 D. 史学争鸣使历史更接近于真实
28.表 1 为历史典籍中关乎宋代的某些记载。这些记载反映出宋代
出处 记载内容
《续资治通鉴长编》 普(宰相)尝以隙地私易尚食圃……营邸店,夺民利
《续资治通鉴长编》 鲁宗道为谕德(官职)时,居近酒肆,尝微行就饮肆中
《续资治通鉴长编》 敏中(参知政事)因密使吏访其贼,吏食于村店
《宋史》 街道卒除道,侵子融邸店尺寸地,至自诣开封府诉之
A.社会习俗受商业冲击彻底改变 B.政府对重农抑商政策作出重大调整C.商品经济较前有了明显的发展 D.政府官员经营商业使社会矛盾激化
29.有学者在研究 16 世纪中叶“嘉靖大倭寇”问题时认为:“倭寇”的主体是中国东南沿海的中
小商人阶层,“倭寇”的最高领导王直是徽商出身的,二者追求的是海上贸易的合法化。这表明
A.民间贸易损害政府利益 B.商帮力图扩展海外贸易
C.官方贸易失去垄断地位 D.“海禁”政策加剧“倭寇”之患
30.中国古代的多数地主选择了租佃方式,“田中事,田主一切不问,皆佃衣任之”,佃衣有 了
一定的承退佃自由,取得佃权的农户可以将土地转租他人,地主不得干涉佃权转让。这说明
租佃方式
A.逐步改变了土地所有制 B. 损害了地主利益
C. 有利于新生产方式出现 D. 巩固了小农经济
31.有学者认为,在古代中国,一个主要劳动力加上一些辅助劳力,一旦和土地结合,就可以
到处组织起简单再生产,所造成的结果便是中国传统农业经济的水平位移——横向 发展。材
料表明小农经济
A.推动了传统农业进步 B. 导致了人口大量迁移
C. 有利于中外经济交流 D. 缩小了农业地区差异
32.有史学家认为,列强对世界的控制有时是通过旧的手段——例如武力完成的。但更为经常
的是通过贸易、投资和商业活动从殖民地获利,在不直接进行政治控制的前提下,影响殖民
地的事务。由此可以得到的结论是
A.殖民活动是工业革命的产物 B. 经济手段是殖民扩张的常用方式
C. 殖民扩张是亚非拉落后的根源 D. 帝国主义不以控制殖民地为 目标
33.19 世纪三四十年代 , 英国各教派为争夺 年轻的教徒产生纷争 , 由此催生出一些儿童
教育组织。到 19 世纪下半叶, 整个西方世界的 大众教育 发展极为迅 速, 但上层阶级的
教育却没有得到相应的发展。这表明
A.工业革命消除了教育隔阂 B. 宗教改革为工业革命培养人才
C. 工业资产阶级迅速崛起 D. 教育平民化顺应工业革命潮流
34.1867 年,曾国藩奏称,中国之民久已痛深水火,生计日蹙,今若“听其创置电线铁路,则
车骡任辇旅店夫之生路穷矣……其余如小轮铁路等事,自洋人行之,则以外国而占夺内地之利,
自华人附和洋商者行之,亦豪强而占夺贫民之利,皆不可行”。由此可见,曾国藩尚未清醒地
认识到
A.外资入侵的危害性 B.工业时代的必然性
C.西方技术的先进性 D.民生问题的重要性
35.1932 年,宋裴卿创办了东亚公司,以实业救国作为东亚公司的精神支柱,并写进了厂歌。
该公司所产“抵羊牌”毛线,即取抵制洋货之意,该产品一出现就受到中国老百姓的欢迎,抵羊
毛线由此蜚声全国。这说明宋裴卿
A.关注企业核心竞争力 B.冲破了视商业为末业的传统观念
C.重视企业精神的塑造 D.具有追求利润为目的的冒险精神
36.1913 年 10 月,在总统威尔逊的呼吁下,美国国会通过了《安德伍德—西蒙新关税法》,将
关税税率由 40%降至 29%。有人评价该法案“目的是减少保护,使美国工业与欧洲制造商展开
真正争”。美国的关税改革
A.客观上有利于世界贸易发展 B.使美国工业总产值跃居世界第一位
C.有利于保护美国的国内市场 D.反映了美图对欧洲国家的妥协让步
37.1921 年列宁提出“以市场的存在出发并考虑市场的规律来掌握市场”,并要求国有工业“适应
市场条件和市场竞争的方法”。这说明列宁
A.反对建立管理僵化的计划经济体制 B.主张实行资本主义的自由经济制度C.认识到了市场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D.开创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模式
38.右图是 1929 年经济大萧条时,讽刺胡佛总统的漫画。图中胡佛手忙脚乱地照顾“关税”“水
灾”“商业萧条”几个哇哇大哭的婴儿,而代表民主党的驴子则在一旁叫卖着关于“美好的过去”
的歌曲。以下对该漫画的解读正确的是
A.说明作为执政党的民主党无法解决危机
B.表明经济大危机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
C.说明自由放任的政策无法解决经济危机
D.强调漫画是代议制民主的重要组成部分
39.1920 年,俄国的农业总产量只相当于战前水平的 2/3,老百姓的日常生活用品严重缺乏,
人们要忍受着冬季严寒的侵袭。到 1921 年,情况更惨了。这主要是因为
A.苏俄新经济政策的实施 B.国内战争的破坏
C.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延续 D.西方国家的封锁
40.1988 年,英国政府实行养老金改革。国家只提供最基本的养老金,同时强制所有企业一
律推行职业养老金制度。政府还规定任何职工按期缴付一定费用,到退休时,由国家负责支
付个人养老金。这一改革旨在
A.减少国家干预,缩减福利规模 B.加强社会保障,缓解失业压力
C.节省政府开支,放弃社保责任 D.扩大政府职能,缩小贫富差距
41.1963~1965 年,中国农业总产值平均年增长约 11%;轻工业产值从 404 亿元增加到 703
亿元;燃料、原材料工业建设的步伐加快。上述变化反映了
A.经济所有制结构发生重大改变 B.国民经济调整取得了显著成就
C.合作化运动促进了生产力发展 D.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端逐步解决
42.1953 年,中共中央发布指示,指出社会上流行颇广的“技术一边倒”口号“是不恰当的”,“技
术问题和政治问题不同,并没有阶级和阵营的分别,技术本身是能够同样地为各个阶级和各
种制度服务的”。这一指示
A.推动了“一边倒”外交政策的调整 B.为“科教兴国”战略的施行指明方向
C.旨在提高科技工作者的社会地位 D.有利于纠正学习苏联的教条化倾向
43.1979~1981 年,中国减少粮食播种面积 5000 万亩,有计划地扩大了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
在有条件的地方还开始逐步退耕还林还牧,鼓励农村在经济合理原则下举办社队企业。这些
政策 山东中学联盟
A. 推动了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 B.加快了私营企业发展
C.完善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健全了市场经济体制
44.“(2000 年)中国 75%的国有小型企业通过拍卖、租赁、股份合作制以及中外合资等方式,
转变成非国有企业……85%以上的国有大中型企业改成了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公司,其中 520
户国家重点企业有 70%改成了多元持股的股份公司。”材料说明当时的中国
A.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 B.市场经济改革成为社会共识
C.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开始被打破 D.计划经济开始转向市场经济二、非选择题(共两大题,34 分)
4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重商主义政策在 16、l7 世纪的英国逐步兴起。重商主义者认为:对外贸易是国家富裕
的根本途径,但进口商品是有害的,国家应当保护贸易,来促进本国工业品的发展。18 世纪
中前期,英国重商主义走向全盛。政府规范贸易行为,批准了许多私人特许贸易公司扩大对
外贸易。同其他欧洲国家相比,英国重商主义政策最明显的体现是实行对外扩张,政府进行
商业战争和颁布一系列航海法令,日益强大的英国海军为英国海外贸易的发展保驾护航。在
英国的对外贸易中,很多贸易条约是在非平等、非自愿互利的条件下签订的,特别是殖民地
逐渐成为英国制造业的原料产地和产品市场。 山东中学联盟
——摘编自吴必康《变革与稳定:英国经济政策的四次重大变革》
材料二 鸦片战争后,在外国侵略者的步步紧逼下,早期改良派和部分洋务派代表逐渐认识到
重商主义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他们通过对“重本抑末”传统的否定与批判,提出了以“士商平
等”“商战固本”“以商立国”为中心的一系列重商主义思想。重商主义到 20 世纪的新政时期达到
了顶峰,1903 年商部的设立是一重要的制度性突破。次年更颁布《商会简明章程》、《商
律》、《公司律》等与振兴商务有关的法令,拉开了振兴工商实业的帷幕,由此出现兴办工
商实业的热潮。
——摘编自张步先、苏全有《晚清重商思想与西欧重商主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重商主义政策的特点,并简析其历史作用。(10 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晚清重商主义与英国重商主义的异同。(12 分)
46.材料 “一切社会变迁和政治变革的终极原因,不应当到人们的头脑中,到人们对永恒的真
理和正义的日益增进的认识中去寻找,而应当到生产方式和交换方式的变更中去寻找。” ——
恩格斯
根据材料,并结合中外历史史实,围绕“社会变革”自拟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阐述。(12
分)(要求:观点明确,逻辑清晰,史实准确,史论结合)
高三历史学科检测题答案
一、 选择题:1-5:BDACB 6-10:DACAD 11-15:BBDCC 16-20:DCCAB
21-25:DBCCD 26-30:DBCDD 31-35:DBDBC 36-40:ACCCA
41-44:BDAB
二、 非选择题
45.(1)特点:实行贸易保护;发展工商业;实行对外扩张;政府积极干预、护航;国家凭借
武力推进。
作用:促进了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为工业革命奠定基础;促进了世界市场的形成;加剧了
西方国家间的矛盾,导致了殖民争霸战争;给殖民地人民带来了沉重灾难。
(2)同:都有政府积极参与;都主张发展工商业;都有法律与制度保障;都一定程度促进资
本主义经济发展。
异:中国是在列强侵略下被动进行,意在通过改革挽救清朝统治的危机;英国是
在资本主义发展初期主动进行,意在进行资本原始积累,扩张市场。中国强调商战;而英国
强调贸易保护。中国的重商主义政策作用有限,没能挽救统治危机;而英国作用较大,促进
了英国的社会转型。 山东中学联盟
46.【示例一】论题:铁农具和牛耕推动了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
阐述:春秋战国时期,铁农具和牛耕出现并逐步推广,极大提高了劳动效率,使集体劳作逐
步被个体劳动所取代,以一家一户为单位的小农经济逐步形成,并在之后两千年的传统社会
中占主导地位。铁农具和牛耕的生产方式,引起了社会阶级阶层的深刻变化,奴隶主贵族日
益没落,新兴地主阶级崛起。地主阶级在政治上推动各诸侯国开展改革、变法运动,最终使
封建土地私有制取代井田制,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取代分封制,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同
时,社会阶层的流动,加剧了礼崩乐坏局面,思想文化空前活跃,出现了“百家争鸣”的盛况,
为中国学术文化、思想道德的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总之,铁农具和牛耕标志着生产力的巨
大进步,推动了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
【示例二】论题:工业革命推动了英国议会制变革。
阐述:18 世纪 60 年代,以珍妮纺纱机的发明使用为标志,英国工业革命兴起。到 19 世纪 40
年代,在英国,大机器工业基本取代了工场手工业,工业资产阶级力量迅速壮大,他们要求
参与政治的愿望日益强烈,希望利用国家政权更好地推动资本主义发展。正是在工业资产阶
级的推动下,1832 年英国实行了议会改革,扩大了工业资产阶级的选举权,增强了工业资产
阶级在议会中的力量,从而削减了贵族阶层及大资产阶级的特权,大大促进了英国民主政治
的发展。
评分标准:论题,要求论题符合题目范围,即围绕“社会变革”,且论题恰当、明确。
阐述:一等,史实准确、充分;逻辑严密;语言流畅、规范。
二等,史实正确,但欠充分;逻辑关系比较清楚;语言通顺。
三等,史实欠准确,或无史实;逻辑不清晰;语言不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