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 届高三(高 2016 级)第二次教学质量诊断性考试
理 科 综 合
本试卷分第Ⅰ卷 (选择题) 和第Ⅱ卷 (非选择题) 两部分, 共 38 题, 共 300 分, 共
12 页, 考试时间 150 分钟。考试结束后, 将答题卡交回, 试卷自留。
注意事项:
1.答题前, 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 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 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
内。
2.选择题必须使用 2B 铅笔填涂; 非选择题必须使用 0.5 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 字体
工整、 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 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 在草稿纸、
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4.作图可先使用铅笔画出, 确定后必须使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
5.保持卡面清洁, 不要折叠、 不要弄破、 弄皱, 不准使用涂改液、 修正带、 刮纸刀。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1 Li-7 N-14 O-16 Cl-35.5 Cu-64
第Ⅰ卷
一、选择题: 本题共 13 小题, 每小题 6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 只有一项是符合
题目要求的。
1. 生物大分子是构成生命的基础物质,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 蛋白质的营养价值与氨基酸的种类密切相关
B. RNA 聚合酶能催化脱氧核苷酸连接形成长链
C. DNA 解旋酶可提供 DNA 双链解开所需的活化能
D. T2 噬菌体中的核酸彻底水解产生 4 种有机小分子
2. 控制物质进出细胞是细胞膜的功能之一, 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 性激素进入靶细胞属于自由扩散
B. 小肠绒毛上皮细胞顺浓度梯度吸收乙醇
C. 氧气浓度适当增高会促进羊成熟红细胞对葡萄糖的吸收
D. 神经细胞内 K+浓度明显高于膜外, 静息时 K+外流属于被动运输
3. 下列有关造血干细胞的描述, 不正确的是
A. 造血干细胞基因表达的过程中有 T 与 A、 G 与 C 的配对
B. 造血干细胞发生的基因突变可以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 C. 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恶性血液病不会导致患者子代基因型改变
D. 造血干细胞遗传物质复制过程中既有氢键的断裂又有氢键的形成
4. 下列关于植物激素及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叙述, 正确的是
A. 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不可以在同一细胞合成
B. 用一定浓度的乙烯利处理菠萝可以延长储存时间
C. 用 2,4-D 涂抹在二倍体西瓜子房壁上可能获得多倍体无籽西瓜
D. 赤霉素处理使芦苇纤维长度增加是因为赤霉素对基因的表达进行了调节
5. 2018 年 11 月 2 日, 中国第 35 次南极科考队乘坐 “雪龙” 号考察船开启科考征程。
据悉南极环境恶劣, 工作艰苦, 但科考队员的身体却十分健康很少患感冒和其他传染病,
原因是该地区病毒、 细菌 等病原体极少。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A. 低温会降低酶的活性, 因此科考队员的代谢速率会减慢
B. 感冒病毒侵入机体后, 可能会改变内环境的成分和理化性质
C. 长期生活在南极的人, 对病毒等致病微生物的抵抗力会下降
D. 清除感冒病毒, 恢复健康, 依赖于机体的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
6. 下图表示正常人体进食后血糖浓度变化和血糖调节的部分过程示意图,据图分析不正确的
是
A. 人体进食后血糖浓度变化的调节是神经—体液调节
B. 激素甲作用于靶细胞促进其加速摄取、 利用和合成葡萄糖
C. 调节激素乙合成分泌过程的信息分子有葡萄糖和神经递质
D. 激素甲和激素乙相互协调共同维持人体的正常血糖水平
7、化学与生活联系密切,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氯化钠是生活中常用的食品防腐剂
B. 浓香型白酒的香源成分己酸乙酯属于油脂
C. 草木灰中提取的 K2CO3 可以去除餐具上的油污 D. 人们已开始试用 ClO2 和 O3 作新的自来水消毒剂
8、下列关于有机化合物的说法错误的是
A. 纤维素属于天然高分子化合物 B. 可用溴水来鉴别乙苯和苯乙烯
C. 苯只能发生氧化反应和取代反应 D. 葡萄糖和果糖互为同分异构体
9、NA 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1mol H2O 中含有的极性共价键数目为 2NA
B. 16 g16O2 和 18O2 混合物中含有的质子数目为 8NA
C. Zn 和浓硫酸反应得到 22.4LSO2 和 H2 混合气体时, 转移的电子数为 4NA
D. 标准状况下 2 mol NO 与 1 mol O2 充分反应后分子数共 2NA
10.下列实验操作不能实现对应实验目的的是
选
项
实验目的 实验操作
A 除去乙酸乙酯中的乙酸
向混合液中加入饱和碳酸钠溶液, 充分振荡, 静
置分液
B 证明 Fe3+的催化效果强于 Cu2+
在两支试管中各加 2mL5%H2O2 溶液, 再分别滴入
0.1mol/LFeCl3 和 0.01mol/L CuSO4 溶液 1mL
C
证明碘在四氯化碳中溶解度远大
于在水中溶解度
向碘水中滴加四氯化碳充分振荡后静置
D 证明 CuS 不溶于稀 H2SO4 向一定浓度的 CuSO4 溶液中通入适量 H2S 气体
11. W、 X、 Y、 Z 均为短周期元素且原子序数依次增大, W 和 X 形成的气态化合物的水溶液显
碱性,Y 的 M 层电子数与 K 层电子数之和为 L 层电子数的一半, Z 的低价氧化物和其气态氢
化物可以反应得到 Z 的淡黄色单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Y 与 Z 的单质混合加热能反应 B. X、 Y、 Z 的简单离子半径: X c(AOH)>c(A+)
二、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4~18题只有一项
符合题目要求,第19~21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
有选错的得0分
14. 关于光电效应,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极限频率越大的金属逸出功越大 B. 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与入射光频率成正比
C. 增大光电管的加速电压, 其饱和光电流一定增大
D. 光电效应表明光具有波动性
15. 如图所示, 中国人民解放军在一次军演中, 一坦克由西向东运动中经过 O 点时, 发射
一炮弹要击中位于 O 点正北方向的目标 S 点, 则应
A. 向正北方向发射 B. 向正东方向发射
C. 向北偏西方向发射 D. 向北偏东方向发射
16. 2019 年 1 月 3 日, 嫦娥四号着陆到月球艾特肯盆地, 实现人类首次月球背面软着陆。
如图所示,“嫦娥四号”经地月转移轨道后经过 “太空刹车” 在 P 点进入 100 公里环月轨
道Ⅰ作匀速圆周运动, 再在 P 点变轨进入 100×15 公里椭圆轨道Ⅱ, 最后在 15 公里近月点 Q
制动后着月, 则
A. 在环月轨道Ⅰ上的周期比在椭圆轨道Ⅱ上的周期短
B. 在环月轨道Ⅰ上的机械能比在椭圆轨道Ⅱ上的机械能小
C. 在环月轨道Ⅰ上 P 点的速度比在椭圆轨道Ⅱ上 Q 点的速度小
D. 在环月轨道Ⅰ上 P 点的加速度比在椭圆轨Ⅱ上 P 点的加速度小
17. 如图所示, 电路中二极管为理想二极管, 正向电阻为零, 反向电阻无穷大, 电源内阻不
能忽略, 闭合开关 S, 电路稳定后, 只改变下列一个条件能增大平行板电容器两板间电场强
度的是
A. 增大平行板电容器两板间距离
B. 减小平行板电容器的正对面积
C. 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向 a 端移动
D. 断开开关 S
18. 如图所示, 质量为 m 的小车静止于光滑水平面, 车上半径为 R 的四分之一光滑圆弧轨
道和水平光滑轨道平滑连接, 另一个质量也为 m 的小球以水平初速度 v0 从小车左端进入水平
轨道, 整个过程中不考虑系统机械能损失,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小球运动到最高点的速度为零
B.小球最终离开小车后向右做平抛运动
C.小车能获得的最大速度为
D.若 时小球能到达圆弧轨道最高点 P
19. 如图所示, 长为 2a 宽为 a 的长方形区域内有匀强磁场 B, 方向垂直纸面向外, 一个
长方形导线框,电阻为 R, t=0 时恰好与磁场边界重合, 之后以周期 T 绕其中心 O 点在纸面
内顺时针匀速转动, 在 t=0 到 t= 时间内流过导线框的平均电流,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方向为顺时针 B. 方向为逆时针 C. 大小为 D. 大小为
20. 将一小球从 A 点竖直向上抛出上升至最高点 B 后又返回 A 点, C 为 AB 中点, 选 A 点
为重力势能零点, 其小球动能 EK 和重力势能 EP 随运动路程 S 变化的图像如图所示, 则对小
球运动过程中的判断正确的是
A. 运动过程中空气阻力大小恒定 B. 上升过程的时间比下落过程的时间短
C. 上升过程中机械能损失了 2E0 D. 下落经过 C 点时动能小于重力势能
21. 如图所示, 轻杆可以绕 O 点自由转动, 两轻绳 AC 和 BC 长度相同, A、 B 端固定在轻杆
上, 另一端系于 C 点悬挂重物 m, ∠ACB 大于 90o, 某同学缓慢转动轻杆将重物抬起, 直
到 BC 绳竖直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AC 绳的拉力一直减小 B. AC 绳的拉力先增大后减小
0
2
v
0 2v gR≥
4
T C. BC 绳的拉力一直增大 D. BC 绳的拉力先增大后减小
第Ⅱ卷
三、非选择题: 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第 22 题~第 32 题为必考题, 每个试题考生都
必须作答。第 33 题~第 38 题为选考题, 考生根据要求作答。
(一)必考题(共 129 分)
22.(6 分)
“阿特伍德机” 是物理学家乔治·阿特伍德在 1784 年研制的一种验证运动定律的机械。
其基本结构为在跨过定滑轮的轻绳两端系着质量均为 M 的物块 A 和 B, 质量为 m 的金属片 C
放置在物块 B 上(不粘连)。铁架台上固定一圆环, 圆环在物块 B 的正下方。系统静止时,
金属片 C 与圆环间的高度差为 h1。
(1)由静止释放物块 A、 B, 当物块 B 穿过圆环时, 金属片 C 被搁置在圆环上, 此后,
物块 B 继续下落。如果忽略一切阻力, 物块 B 穿过圆环后做____________直线运动 (选填
“匀速”、“匀减速” 或 “匀加速”) 。
(2)如果在实验误差允许的范围内, 物块 A、 B 和金属片 C 组成的系统, 在下落 h1 高度
的过程中, 金属片 C 减少的重力势能等于系统增加的动能, 即可验证该系统机械能守恒。测
得物块 B 穿过圆环后下落 h2 高度所用时间为 t, 当地的重力加速度为 g。则该系统机械能守
恒的表达式为___________。(3) 改变静止释放物块 A、 B 的初始位置, 重复试验, 记录各次的高度差 h1, 以及物块
B 穿过圆环后下落相同高度 h2 所用的时间 t, 以 h1 为纵轴, 以__________为横轴(选填
), 若作出的图线为一条过原点的直线, 则说明了系统的机械能守恒。
23.(9 分)
小聪想用满偏电流为 600μA 的灵敏电流计 G 改装成 0.6A 的电流表, 操作步骤如下:
(1) 用如图 1 所示的电路测量电流计 G 的内阻。先只闭合 S1, 调节滑动变阻器R, 使电流
计指针满偏; 保持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位置不变, 再闭合 S2, 调节电阻箱 R', 使电流计指
针半偏, 读出此时 R'的阻值为 99.9Ω, 则测得灵敏电流计的内阻 rg=______Ω。
(2)用这种方法测出的电流计内阻 rg, 与电流计内阻的真实值 r'g 相比有一定的误差, 为
减小此误差, 应使 R______ R'的读数 (选填 “≫”、“≪” 或 “=”)。
(3)将此灵敏电流计与 R0=______Ω 的定值电阻并联,就可以改装成量程为0.6A 的电流表。
(4) 采用如图 2 所示电路, 用满偏电流为 0.6A 的标准电流表 A 校对上述改装的电流表,
由于测量电流计内阻的系统误差, 会导致改装的电流表测得的电流______ (选填 “大
于”“小于” 或 “等于”) 标准电流表测得的电流。
24.(13 分)
为确保行车安全, 高速公路不同路段限速不同, 若有一段直行连接弯道的路段, 如图所示,
直行路段 AB 限速 120km/h,弯道处限速 60km/h。
(1)一小车以 120km/h 的速度在直行道行驶, 要在弯道 B 处减速至 60km/h, 已知该车制
动的最大加速度为 2.5m/s2, 求减速过程需要的最短时间;
(2)设驾驶员的操作反应时间与车辆的制动反应时间之和为 2s(此时间内车辆匀速运动),
驾驶
员能辩认限速指示牌的距离为 x0=100m, 求限速指示牌 P 离弯道 B 的最小距离。25.(19 分)
如图所示, 虚线 MN 沿竖直方向, 其左侧区域内有匀强电场 (图中未画出) 和方向垂直纸
面向里,磁感应强度为 B 的匀强磁场, 虚线 MN 的右侧区域有方向水平向右的匀强电场。水
平线段 AP 与 MN 相交于 O 点。在 A 点有一质量为 m、 电量为+q 的带电质点, 以大小为v0 的
速度在左侧区域垂直磁场方向射入, 恰好在左侧区域内做匀速圆周运动, 已知 A 与 O 点间
的距离为 , 虚线 MN 右侧电场强度为 , 重力加速度为 g。求:
(1) MN 左侧区域内电场强度的大小和方向;
(2) 带电质点在 A 点的入射方向与 AO 间的夹角为多大时, 质点在磁场中刚好运动到 O 点,
并画出带电质点在磁场中运动的轨迹;
(3) 带电质点从 O 点进入虚线 MN 右侧区域后运动到 P 点时速度的大小 vP。
26.(14 分)
氮化锂(Li3N)是一种优良的贮氢材料, 遇水强烈水解, 在空气中加热能剧烈燃烧, 下图
装置中 ABCD 用于制取干燥、 纯净的 N2,装置 E 用于制取 Li3N。
已知: 锂的密度为 0.534 g/cm3, 熔点 180 ºC, 沸点 1340ºC; 锂与氨反应生成 LiNH2
和 H2, 约 500 ºC 左右 Li 与 N2 反应生成 Li3N。回答下列问题:
(1) 连接好装置开始实验前必须进行的操作是 。
(2) 实验完成后, A、 C、 E 装置中酒精灯撤去的顺序依次是 , 装置 F 的仪器名称
是 。
(3) 装置 D (未画出) 所装药品是 , 作用是干燥 N2 和 。
(4) 装置 E 中石棉绒 (透气且性质稳定) 包裹的 Li 的作用是 ,
后一个 Li 粒装在铁舟中而不是直接放在反应管中的原因是 。
(5) 装置 C 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6) 已知铁舟中金属锂质量为 7.0g, 将 E 中铁舟连同所装固体在实验前后进行称重, 所得
数据如下表所示, 则 Li3N 的产率约为________%。(保留一位小数)
采集时间 实验前 实验后
实验数据 40.2g 44.6g
27.(15 分)
当发动机工作时, 反应产生的 NO 尾气是主要污染物之一, NO 的脱除方法和转化机理是当
前研究的热点。请回答下列问题:
(1) 已知: 2NO(g)+O2 (g) =2NO2(g) △H1=-113kJ/mol
6NO2(g)+O3(g)=3N2O5(g) △H2=-227 kJ/mol
4NO2 (g)+O2(g)=2N2O5(g) △H3=-57 kJ/mol
则 2O3(g)= 3O2(g)是_____反应 (填 “放热” 或 “吸热” ), 以上 O3 氧化脱除氮氧化物的总
反应是 NO(g)+O3(g)=NO2(g)+O2(g) △H4=_______kJ/mol, 最后将 NO2 与_____剂反应转化为
无污染的气体而脱除。
(2) 已知: 2NO(g)+O2(g) 2NO2(g)的反应历程分两步:①表中 k1、 k2、 k3、 k4 是只随温度变化的常数, 温度升高将使其数值 (填 “增大”
或 “减小” )。
②反应 I 瞬间建立平衡, 因此决定 2NO(g)+O2(g) 2NO2(g)反应速率快慢的是反应 II,
则反应 I 与反应 II 的活化能的大小关系为 Ea1____Ea2(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