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 2019-2020 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调研测试卷
高 二 物 理 2019.11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 7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计 21 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
意.
1.某物体做直线运动的 v-t 图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0 ~ 2s 内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
B.0 ~ 2s 内物体做匀减速直线运动
C.0 ~ 2s 内物体的位移为 2m
D.0 ~ 2s 内物体的位移为零
2.如图所示,在 M、N 处各有一条垂直纸面的长直导线,导线中通有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恒
定电流, O 点是 MN 连线的中点。其中 N 处电流在 O 点产生的磁感应强度大小为 B1.则 O
点的磁感应强度大小为
A.2B1 B.
C.B1 D.0
3.游客坐过山车,在圆弧轨道最低点处的向心加速度为 20 m/s2, =10 m/s2,那么,在此位
置座椅对游客的作用力相当于游客重力的
A.1 倍 B.2 倍
C.3 倍 D.4 倍
4.据报道“嫦娥一号”和“嫦娥二号”飞行器工作时绕月球做匀速圆周运动,轨道半径分别
为 1900 km 和 1800 km,运行速率分别为 和 。那么 和 的比值为
12B
g
1v 2v 1v 2v
注 意 事 项
考生在答题前请认真阅读本注意事项及各题答题要求
1.本试卷共 6 页,包含选择题(第 1 题~第 12 题,共 12 题)、非选择题(第 13 题~第 18 题,
共 6 题)两部分.本卷满分为 100 分,考试时间为 90 分钟.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
题卡一并交回.
2.答题前,请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 0.5 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填写在试卷及答题
卡的规定位置.
3.请认真核对监考员在答题卡上所粘贴的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与本人是否相符.
4.作答选择题,必须用 2B 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选项的方框涂满、涂黑;如需改动,请用橡
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作答非选择题,必须用 0.5 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在答题
卡上的指定位置作答,在其他位置作答一律无效.
5.如需作图,须用 2B 铅笔绘、写清楚,线条、符号等须加黑、加粗.
v/m.s-1
t/s
0 1 2
-2
2
MN OA. B. C. D.
5.下图为多用电表的表盘,关于多用电表的使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表盘电阻的刻度线不均匀,越靠近右侧刻度线越密集
B. 只有测量电阻阻值时,才需要调节指针定位螺丝,使指针指在最左端刻度
C.测量电阻时,假如事先知道电阻的大致阻值,应该选择适当倍率使测量时表针落在刻
度盘的中间区域
D.在使用欧姆表中“×100”挡测量电阻阻值时,发现指针非常靠近欧姆零点,应该选择更
大倍率档
6.某静电场方向平行于 x 轴,其电势 φ 随 x 的变化规律如图
所示。设 x 轴正方向为电场强度 E 的正方向,下图分别
表示 x 轴上各点的电场强度 E 随 x 的变化图象,其中可
能正确的是
7.回旋加速器的工作原理如图所示:真空容器 D 形盒放在与盒面垂直的匀强磁场中.两盒间
狭缝间距很小,粒子从粒子源 A 处(D 形盒圆心)进入加速电场(初速度近似为零).D
形盒半径为 R,粒子质量为 m、电荷量为+q,加速器接电压为
U 的高频交流电源.若相对论效应、粒子所受重力和带电粒子
穿过狭缝的时间均不考虑.下列论述正确的是
A. 交流电源的频率可以任意调节不受其他条件的限制
B.增大磁感应强度 B,粒子被加速后获得的最大动能增大
C. 增大电压 U,粒子被加速后获得的最大动能增大
19
18
18
19
19
18
18
19
电阻的刻度线
直流电流、电
压的刻度线
欧姆调零旋钮
表笔
指针定位螺丝
选择开关
ϕ
x
d-d O
ϕ 0
x
E
O
x
E
O
x
E
O
x
E
Od-d d
-d
d-d d-d
A. B. C. D.
A
B
D2D1
交流电源D. 增大 U 或 B,粒子在 D 型盒内运动的总时间 t 都减少
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 5 小题,每小题 5 分,共计 25 分.每小题有多个选项符合题意.全
选对的得 5 分,选对但不全的得 2 分.错选或不答的得 0 分.
8.匀速圆周运动属于
A.匀速运动 B.匀加速运动
C.变速运动 D.变加速运动
9.如图所示,电源电动势为 E、内阻为 r,闭合开关 S,调节可变电阻 R 的阻值时,下列判断
正确的有
A.当 R 的阻值增大时,电压表示数增大,电流表示数增大
B.当 R 的阻值增大时,电压表示数增大,电流表示数减小
C.当 R 的阻值减小时,电压表示数减小,电流表示数增大
D.当 R 的阻值减小时,电压表示数增大,电流表示数增大
10.如图所示,用控制变量法,可以研究影响平行板电容器电容的因素。设两极板正对面积为
,极板间的距离为 ,静电计指针偏角为
。实验中,极板所带电荷量保持不变
A.若保持 不变,增大 ,则 变大
B.若保持 不变,增大 ,则 变小
C.若保持 不变,减小 ,则 变小
D.若保持 不变,减小 ,则 变大
11.利用霍尔效应制作的霍尔元件,广泛应用于测量和自动控制等领域。如图是霍尔元件的
工作原理示意图,磁感应强度 B 垂直于霍尔元件的工作面向
下,通入图示方向的电流 I,C、D 两侧面会形成电压 U。下列说
法中正确的有
A.电压 U 仅与材料有关
B.电压 U 与电流 I 有关
C.若元件的载流子是自由电子,则 C 侧面电势低于 D 侧面电势
D.若元件的载流子是正粒子,则 C 侧面电势低于 D 侧面电势
12.固定于正方形四角上的四个等量点电荷的电场线分布如 图
所示,ab、cd 分别是正方形两条邻边的中垂线,O 点为 中
垂线的交点,P、Q 分别为 cd、ab 上的点.则下列说法正 确
的有
A.P、Q 两点的电势相等
B.P 点的电势高于 Q 点的电势
C.P、Q 两点的场强相等
D.P 点的场强大于 Q 点的场强
S d
θ
S d θ
S d θ
d S θ
d S θ
A
V
R
R1
E Sr
C
D
B
I
U②
①
三、实验题填空题,本题共 2 小题,共计 16 分.请将解答填写在答题卡上相应的位置.
13.(6 分)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加速度与合外力、质量的关系.
(1)在平衡摩擦力的步骤中,下列四种做法正确的是 。
(2)接通电源,释放小车,打点计时器在纸带上打出一系列点,将打出的第一个点标为
O,在纸带上依次取 A、B、C…若干个计数点.测得 A、B、C…各点到 O 点的距离
分别为 x1,x2、x3….已知相邻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均为 T。
则 B 点的速度为 vB=________,小车运动的加速度 a=________
14.(10 分)某同学用伏安法测量导体的电阻率,现有量程为 3 V、内阻约为 3 kΩ 的电压表和
量程为 0.6 A、内阻约为 0.1Ω 的电流表。采用分压电路接线,待测电阻丝 Rx 阻值约为
5Ω。
(1)图甲是未完成的实物连线图,图中 a 为待测导体右端接线柱,b 为电流表正极接线
盘和砝码
小车 打点计时器
滑轮
长木板
纸带
小车 打点计时器
长木板
纸带
A. B.
盘和砝码
小车 打点计时器滑轮
长木板
纸带
小车 打点计时器
长木板
纸带
C. D.
x1
A B CO
x2
x3
图甲
A
V
a
b
c
d柱,c 为滑动变阻器左上端接线柱,d 为滑动变阻器左下端接线柱。则导线①应连接
______(选填 a 或 b)。导线②应连接______(选填 c 或 d)。
(2)正确接线后,实验测得的数据如下表,请在图乙中作出 U-I 图线
U/V 0.30 0.40 0.80 1.10 1.20 1.60
I/A 0.07 0.09 0.18 0.22 0.27 0.35
(3)用作图法求得 Rx 的阻值为______Ω(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4)某次用螺旋测微器测金属丝直径,示数如图丙所示,金属丝的直径 d= mm。
测出金属丝长度,则可求出该金属丝的电阻率。
四、计算题:本题共 4 小题,共计 38 分.解答时请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的演
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
位.
15.(8 分)如图所示,在倾角 θ=37°的斜面上,固定一金属框,其宽 l=0.25 m。接入电动势 E
=3 V、内阻不计的电源.垂直框边放有一根质量 m=0.2 kg 的金属棒 ab,它与框架的动
摩擦因数 μ=0.5,整个装置放在磁感应强度 B=0.8 T、方向垂直框面向上的匀强磁场中,
框架与棒的电阻不计,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g 取 10 m/s2.
(1)当滑动变阻器 R 的阻值调为多大时,金属棒与框架之间恰好无摩擦;
(2)当滑动变阻器 R 的阻值调为多大时,金属棒恰好要沿框架向上滑动。
16.(9 分)如图所示,R 为电阻箱, 为理想电压表,当电阻箱阻
值 R1=14 Ω 时,电压表读数 U1=7 V;当电阻箱阻值 R2=6
Ω 时,电压表读数 U2=6 V.求:
(1)电源的电动势 E 和内阻 r;
(2)当电阻箱 R 阻值为多少时,电源的输出功率最大?最大
V
20
30
15
25
10
0
图丙图乙
0.30.1 0.20 0.4
1.5
0.5
1.0
2.0
U/V
I/A值 Pm 为多少?
17.(10 分)如图所示,在 xOy 平面内,0< x L
的区域内有一方向垂直于 xOy 平面向外的匀强磁场。某时刻,一带正电的粒子从坐标原
点以沿 x 轴正方向的初速度 v0 进入电场;之后的某一时刻,另一带等量负电的粒子以同
样的初速度从坐标原点进入电场。正、负粒子从电场进入磁场时速度方向与电场和磁场
边界的夹角分别为 60°和 30°,两粒子在磁场中分别运动半周后在某点相遇。两粒子的重
力以及两粒子之间的相互作用都可忽略不计。求:
(1)正粒子从 O 点运动到 A 所用的时间;
(2)正、负粒子的质量之比 ml :m2;
(3)两粒子先后进入电场的时间差。
18.(11 分)如图所示,倾角为 θ 的斜面与足够长的光滑水平面在 D 处平滑连接,斜面上有 A、
B、C 三点,AB、BC 间距均为 2L, CD 间距为 3L,斜面上 BC 部分粗糙,其余部分光
滑。2 块完全相同、质量均匀分布的长方形薄片,紧挨在一起排在斜面上,从下往上编号
依次为 1、2,第 1 块的下边缘恰好在 A 处。现将 2 块薄片一起由静止释放,薄片经过 D
处时无碰撞无机械能损失。已知每块薄片质量为 m、长为 L,薄片与斜面 BC 间的动摩擦
因数为µ=tanθ,重力加速度为 g.求:
(1)第 1 块薄片下边缘刚运动到 B 时的速度大小 ;
(2)第 1 块薄片刚好完全滑上粗糙面时,两薄片间的作用力大小 F;
(3)全部滑上水平面后两薄片间的距离 d.
y
x
O L
v0
v1
v2
300
600
A
B
C
E
1v
A
B
C
Dθ南京市高二物理调研测试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 7 小题,每题 3 分,共计 21 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
合题意,选对的得 3 分,错选或不答的得 0 分
1.D 2.A 3.C 4.D 5.C 6.B 7.B
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 5 小题,每题 5 分,共计 25 分。每小题有多个选修符合
题意,选对的得 4 分,选对但不全的得 3 分,错选或不答的得 0 分
8.CD 9.BC 10.AD 11.BC 12.AD
三、实验题:本题共 2 小题,13 题 6 分,14 题 10 分,共计 16 分
13.(1)B (2)
14.(1)a、d (2)图 (3)4.5~4.8Ω (4)0.715~0.717
注:包括作图,每空 2 分
四、计算题:15 题 8 分,16 题 9 分,17 题 10 分,18 题 11 分,本题共计 37 分
15.(1)
解得:R1=0.5Ω
(2)最大静摩擦力沿斜面向下:
解得 R2=0.3Ω
注:评分建议:(1)4 分、(2)4 分
16.(1)由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得
①
② 联立①②并代入数据解得 E=8 V,r=2 Ω.
(2)由电功率表达式 ③
将③式变形为 ④
T
xx
2
13 −
2
213 2
T
xxx −+
37sin1 mglBI =
1
1 R
EI =
fmglBI += 37sin2
37cos37sin
2
mgmglR
EB µ+=
rR
UUE
1
1
1 +=
rR
UUE
2
2
2 +=
RrR
EP 2
2
)( +=
rR
rR
EP
4)( 2
2
−−=由④式可知,当 R=r=2Ω 时 P 有最大值
注:评分建议:(1)5 分、(2)4 分
17.(1)x 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所用有 ①
(2)设粒子初速度为 ,进磁场方向与边界的夹角为 θ。 ②
③
④
由 ② ③ ④ 得 解得:
(3)正粒子在电场运动的竖直位移为
结合①②得 同理
设两粒子在磁场中运动半径为 、 由几何关系
两粒子在磁场中运动时间均为半个周期
由于两粒子在电场中运动时间相同,所
以进电场时间差即为磁场中相遇前的时
间差
解得
注:评分建议:(1)3 分、(2)3 分、(3)4 分
18.(1)研究两块薄片整体,根据机械能守恒定律有
, 解得
Wr
EPm 84
2
==
0
Lt v
=
0v 0
tany
vv θ=
yv a t= ⋅
qE ma=
0
tanqEtm v
θ= 1
2
tan 60 3
tan30 1
m
m
= =
1 2
yvy t=
1
3
6y L= 2
3
2y L=
1r 2r 1 1 22 ( )sin 60r y y= +
2 1 22 ( )sin30r y y= +
1
1
1
rt v
π= 2
2
2
rt v
π=
0 1 sin 60v v=
0 2 sin30v v=
1 2t t t∆ = −
0
3
6
Lt v
π∆ =
( ) 2
1
12 2 sin 22mg L m vθ⋅ = 1 2 sinv gL θ=(2)根据牛顿第二定律:
, 解得
研究第 2 块薄片,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 ,
解得
(3)设两块滑片刚好全部滑上粗糙面时的速度为 v2,研究整体下滑 4L 的过程,根据动能定
理有 , 解得
设每块滑片滑到水平面时的速度为 v3,对每块滑片运用动能定理有
, 解得
相邻滑片到达水平面的时间差 ,
由于 , 解得 .
知识点:机械能守恒定律 动能定理 牛顿第二定律
注:评分建议(1)问 3 分、(2)4 分、(3)4 分
2 sin cos 2mg mg maθ µ θ− = 1 sin2a g θ=
sinmg F maθ − =
1 sin2F mg θ=
( ) 2
2
2 cos 12 4 sin 2 22 2
mgmg L L m v
µ θθ⋅ − ⋅ = 2 6 sinv gL θ=
2 2
3 2
7 sin cos 1 1
2 2 2 2
L mgmg L mv mv
θ µ θ⋅ − = − 3 12 sinv gL θ=
2
Lt v
=
3d v t= 2d 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