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ks5u.com
“超级全能生”2019年福建省高三年级11月联考
化学
注意事项:
1.本试题卷共8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等填写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
3.全部答案在答题卡上完成,答在本试题卷上无效。
4.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在选图其他答案标号。
5.考试结束后,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B-11 C-12 O-16 Na-23 Cl-35.5 Co-59 Cu-64 As-75 Br-80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1.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铁水打花是一种古老的烟花,操作是“将生铁装进坩泥锅,并化成沸腾的铁汁”,其中坩泥锅的主要成分是硅酸盐
B.液氨可用作制冷剂是由于液氨汽化吸热
C.《梦溪笔谈》中“取精铁锻之百余火,…则纯钢也,虽百炼,不耗矣。”百炼钢熔点比纯铁高
D.华为最新一代旗舰芯片麒麟990 5G中半导体材料为硅
2.下列有关于溶液和胶体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常温下,向FeCl3溶液滴加NaOH溶液至有红褐色小颗粒生成即可制得胶体
B.溶液是均一稳定的,胶体是介稳体系,所以人的肉眼就可以区分开来
C.在胶体中,逐滴加入稀硫酸至过量,先产生红褐色沉淀后又消失
D.明矾水解时产生具有吸附性的胶体粒子,可作漂白剂
3.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标准状况下,0.1 mol 溶于水,转移的电子数目为0.1
B.标准状况下,2.24 L氧气与2.3 g金属钠充分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0.4
C.64 g 铜粉与足量硫粉混合加热充分反应,转移电子数为
D.18 g 含有10个中子
4.X、Y、M、R为短周期元素,X、R在同一主族,与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X原子的L层电子数是K层电子数的2倍。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R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比Y的强
B.X、Y、M均可形成多种氧化物
C.X的简单气态氢化物的热稳定性比Y的强
D.离子半径的大小:r()>r()
5.通过石油的裂化和裂解可以得到“工业三烯”即乙烯、丙烯、1,3-丁二烯等,最近有科学家发现正丁烷()脱氢或不完全氧化也可制得1,3-丁二烯(),已知热化学方程式如下:
①=
②=
③=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由②可知,正丁烷()的燃烧热为
B.由①和②可知,同质量的正丁烷()转变为1,3-丁二烯()所需要的能量相同
C.=
D.由①和②可推知:=
6.欲进行下列实验,其方案设计合理的是 ( )
7.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中正确的是 ( )
A.镁加入过量的稀硝酸:=
B.把投入浓盐酸中:=
C.过量的溶液与溶液反应:=
D.向氯化钡溶液中通入氨气饱和后再通入适量二氧化硫气体,生成白色沉淀:
=
8.植物秸秆乱堆放腐烂后会释放出难闻的气味,为实现变废为宝,有人提出电化学降解法,利用微生物将有机物[主要化学成分是]的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M电极是正极
B.M电极反应式为=
C.物质X是
D.N电极反应式为=
9.深埋在潮湿土壤中的铁管道,在硫酸盐还原菌(该还原菌最佳生存环境在pH为7~8之间)作用下,能被腐蚀,其电化学腐蚀原理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温度升高会使铁管道腐蚀程度加重
B.正极电极反应为=
C.酸性条件下,还原菌失去活性,铁管道不易被腐蚀
D.镀锌可保护铁管道不易被腐蚀
10.置换反应可以用如图表示,下列有关置换反应的说法错误的是 ( )
A.若乙是一种常见半导体材料,工业上利用上述反应制取乙的化学方程式为
B.若甲是铝,丙是,过量的甲与丙反应后,可加入足量的NaOH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将产物乙分离出来
C.和可发生置换反应,将等物质的量的、混合,充分反应,被氧化的B元素与未被氧化的B元素质量之比是1∶1
D.若甲是Cu,乙是,设计电解池实现该置换反应,则铜片为阳极
11.短周期元素A、B、C、D、E原子序数依次增大,A与B或C均能形成10电子分子,B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电子总数的,C与E同主族,化合物溶于水生成大量白色胶状沉淀和臭鸡蛋气味气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E > C
B.A与C形成的10电子分子电子式:
C.A与B形成的18电子分子含有的共价键类型:极性共价键、非极性共价键
D.简单离子半径大小:E > D > C
12.已知X、Y、Z、W四种物质存在如图转化关系,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
A.若W是一种常见的金属单质,则X可能为
B.若W为强碱,Y为白色难溶于水的固体,则工业上
可以电解X的水溶液来制取其中所含的金属
C.若W固体俗称干冰,则Y晶体中的阴、阳离子个数比为1∶1
D.若W是,则Y一定是酸性氧化物
13.下列有关实验原理或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
A.实验室用装置A制取并收集二氧化硫
B.装置B的气体产物中检测出CO2,由此不能说明木炭一定与浓硝酸发生了反应
C.装置C可用于二氧化锰与浓盐酸反应制备氯气
D.实验室用装置D制取少量氨气
14.某兴趣小组设计将废金属合金(只含铝、铁、铜)回收再利用制备胆矾、氯化铝晶体和聚合硫酸铁m的流程如图所示:
则下列有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
A.本实验中试剂A为氢氧化钠溶液,试剂B为盐酸,试剂C为稀硫酸
B.过量气体A与溶液1的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C.固体3生成溶液4,可能的反应为=
D.溶液3与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15.1 mol浓硫酸溶于水时包含两个过程:一是部分硫酸分子分散在水里吸收热量,热效应为Δ;二是部分硫酸分子与水作用形成硫酸水化物释放热量,热效应为Δ,其中具体包含以下三个变化:①=· Δ=Δ
②·= Δ=Δ
③= Δ=Δ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浓硫酸溶于水只有化学变化
B.Δ−Δ O2-,故D选项错误。
12.A
【解题思路】A项,W可以是Fe,少量的Fe与稀硝酸反应生成,再加过量的Fe生成,而加入又生成,正确;B项,W可以是NaOH,X是,少量的NaOH与反应生成白色沉淀,再加过量的NaOH生成,而加入又生成,但工业上电解熔融的制取Al,错误;C项,W是,X是NaOH,少量的与NaOH反应生成,再加过量的生成,而加入NaOH又生成,中阴阳离子个数比为1∶2,错误;D项,若W是,X可以是C,Y就是CO,CO不是酸性氧化物,错误。
13.B
【解题思路】铜与浓硫酸共热生成二氧化硫,二氧化硫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气体应该从长导管进入,A错误;装置B的气体产物中检测出,有可能是木炭被挥发出的浓硝酸氧化产生的,但因为试管是暴露在空气中的,也有可能是红热的木炭被空气中的氧气或者硝酸分解产生的氧气氧化产生的,B正确;二氧化锰与浓盐酸反应需要加热,而启普发生器不能加热,所以启普发生器不能用于该反应,
C错误;向下排空气法收集的试管不能封闭,D错误。
14.B
【解题思路】试剂A只与金属铝反应,与铜和铁不反应,所以试剂A为氢氧化钠溶液,通入二氧化碳将偏铝酸钠转化为氢氧化铝,再加入试剂B盐酸生成氯化铝溶液,固体中的铁加入试剂C最后生成了聚硫酸铁,所以试剂C为稀硫酸,故A正确;过量气体A与溶液1的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故B错误;铜生成硫酸铜溶液,需要加入氧化性酸,但同时会释放污染气体,所以可以加入稀硫酸和通入氧气来制备硫酸铜: =,故C正确;硫酸亚铁与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故D正确。
15.D
【解题思路】依据题目所给信息可知,浓硫酸溶于水存在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故A错误;硫酸分子分散在水里吸收热量,Δ>0,硫酸分子与水作用形成硫酸水化物分子释放热量,Δ0,故C错误;浓硫酸溶于水发生了一系列化学反应,根据盖斯定律可知,Δ=Δ+Δ+Δ,故D正确。
16. D
【解题思路】A项,根据题意,作为一种非常有潜力的正极材料,在原电池中作正极,电势高于负极Zn片,不符合题意;B项,放电时作为正极材料发生还原反应,该材料充放电过程中有利于的可逆脱嵌,因此其正极反应式为=,不符合题意;C项,充电时,阴极反应为=Zn,外电路转移0.2 mol电子,阴极棒上沉积6.5 g Zn,不符合题意;D项,放电时,作为正极材料发生还原反应,实现嵌入,充电时,作为阳极材料发生氧化反应,实现
脱嵌,符合题意。
17.(9分,除标注外每空1分)
答案:
(1)第二周期ⅣA族 共价
(2)=
(3)形成酸雨、形成光化学烟雾、造成臭氧空洞等(任写一种即可)
(4)=(2分)
(5)=
(6)=
【解题思路】根据试题提供的信息,可以推理得出X、Y、Z、W、R分别是C、N、O、S、Cu五种元素。
(1) 碳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的第二周期ⅣA族;该族元素一般既不容易失去电子也不容易得到电子,一般易形成共价化合物。
(2) 氨气遇到氯气可以产生白烟现象,是因为生成了氯化铵固体小颗粒,反应原理是=;中含有离子键和共价键,其电子式为。
(3) N与O形成的氮氧化合物对环境的影响主要有形成酸雨、形成光化学烟雾、造成臭氧空洞等。
(4) Z的一种氢化物可以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则此氢化物为过氧化氢,其水溶液双氧水具有还原性,和酸性高锰酸钾可以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离子方程式为=。
(5) 在碱性介质中,形成的燃料电池会转化为,根据题意,可以得出负极反应式为=。
(1) Cu元素的化合价由+1价升高为+2价,气体产物为NO和的混合物,且体积比为1:1,得到电子数为4,失去电子数为2,由电子守恒及原子守恒可知,反应为=。
18.(8分,每空2分)
答案: (1)便于后续的蒸干操作
(2)206 g
(3) =
(或=)
(4)=
【解题思路】 (1)根据流程可知,用饱和的溶液的理由是便于后续的蒸干操作。(2)根据氧化剂和还原剂物质的量之比为1∶3,热还原反应为,再结合
=;可确定C~2NaBr,消耗12 g C最终得到NaBr的质量为206 g。(3)“脱色”为和反应,生成的两种强酸为和HBr,离子方程式为=,也可写成=。
19.(8分,每空2分)
答案:(1)
(2) =(或=)
【解题思路】
(1)①根据题意,可以得出反应为。
②根据盖斯定律,a-6×b-2×c,可以得出
。
(2)电解NO制备,阳极反应式为=,阴极反应式为=,从两极反应可看出,要使得失电子守恒,阳极产生的的物质的量大于阴极产生的的物质的量,总反应方程式为
,因此若要使电解产物全部转化为,需补充。)
20.(12分,除标注外每空1分)
答案:(1)C D E A (各1分,共4分)
(2)c→f→g→h→i→f 浓硫酸
(3)=== (2分)
(4)Co(NO3)2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比大,所以将混合溶液加热蒸发溶剂,大多数的因水分减少而析出,因溶解度大而溶解在溶液中,趁热过滤即可除去得到纯净的晶体 (2分)
解析:(1)根据给定的药品,合理选择装置,实验①是固体粉末与液体反应,装置A不适用于固体粉末与液体的反应,装置B不能控制其反应的进行与停止,故装置C适合,实验②是液体与液体反应,装置D适合,实验③ 固体只能采用固体加热装置,装置E适合,实验④是固体与液体反应制气体且反应不需加热,固体呈块状,装置A便于控制反应的发生与停止,故装置A适合。
(2)因需要制备无水氧化钴,所以在氧化钴的制备装置前后加上装有浓硫酸的洗气瓶,因此连接顺序为c→f→g→h→i→f。
(3)Co3O4与Fe3O4类似,则一个Co3O4分子中含有一个CoO和一个Co2O3,Co3O4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变化不大,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变化很大,所以将此混合溶液加热蒸发溶剂,在较高温度下的溶解度较大,的溶解度较小,蒸发溶剂时,大多数的因水分减少而析出,Co(NO3)2因溶解度大而溶解在溶液中,趁热过滤即可除去,得到纯净的CoCl2;设该晶体的化学式为,三次实验中的平均质量为13.0 g,则
n()==0.1 mol,n(H2O)==0.6 mol,1∶a=1∶6,则此晶体的化学式为 。
21.(15分,除标注外每空1分)
答案:
(1)3
(2)平面正三角形
(3)石墨层内碳碳键的键长比金刚石碳碳键的键长短,故石墨键能大,熔化时破坏的作用力强,熔点高(2分)
(4)异硫氰酸(H−N=C=S)
异硫氰酸分子中存在N—H键,硫氰酸分子中存在S—H键,N原子的电负性大于S原子,易形成分子间氢键。(2分)
< (1分)
(5)(2分) (答案若化简,正确即可)(2分)
【解题思路】(1)基态O原子能量最高的电子所在能级是2p,电子云在空间有3个延展方向;碳原子的基态电子排布式为。
(2)与互为等电子体,中心原子有3对价层电子对,构型为平面正三角形;根据苯-1,4-二硼酸甲基亚氨基二乙酸酯结构可知,B原子周围价层电子对为3对,杂化方式为,N原子周围孤电子对为1对,成键电子对为3对,价层电子对为4对,杂化方式为。
(3)石墨层内碳原子采用的是杂化,石墨层内碳碳键的键长比金刚石碳碳键的键长短,故石墨键能大,熔化时的破坏作用力强,石墨熔点更高;
(4)异硫氰酸分子中存在N—H键,硫氰酸分子中存在S—H键,N原子的电负性大于S原子,易形成分子间氢键;分解温度低于;原因是MgO比BaO晶格能大易形成稳定的氧化物,所以更易分解,热稳定性差。
(5)观察结构,As原子到B原子最近距离正好是整个晶体的体对角线的1/4,故As原子到B原子最近距离;由晶体的密度的计算公式可得, 。
22.(15分,除标注外每空2分 )
(1)3- 氨基苯酚(1分);
(2)氯原子、羟基、羰基
(3) 取代反应
(4)
(任写一种)
(5)
(3分)。
【解题思路】
(1)A的系统命名为3- 氨基苯酚,C的结构简式为,E的结构简式为对比C、E的结构简式及D转化成E的反应条件
可知,D在稀盐酸、加热条件下酰胺键发生水解,则D的结构简式为。
(2)F的结构简式为,则F中含有的官能团名称是氯原子、羟基、羰基。
(3) D在稀盐酸、加热条件下酰胺键发生水解生成E,化学方程式为
,反应类型为取代反应。
(4) ①遇FeCl3溶液发生显色反应,说明含有酚羟基;②能发生银镜反应,说明含有醛基;当苯环上的取代基为-Cl、-CH3、-CHO、-OH、-Cl、-CH2CHO、-OH、-CH2Cl、-CHO、-OH或-CHClCHO、-OH,任写一种;其中峰面积比为1:1:1:2:2的为
。
(5)从题干B到D的合成路线可知在CH3I,K2CO3作用下生成,在CH3COCl,AlCl3作用下生成,然后与苯甲醛发生羟醛缩合反应生成,进而发生自身加成反应闭环形成目标产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