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安一中 2020 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
历史试题
(考试时间:90分钟 总分:100分)
第Ⅰ卷 (选择题 共 48 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 24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48 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
选项正确,选对的得 2 分,有选错或不答的得 0 分.)
1.下表是不同史籍关于夏商周时期的记载。据此可知,夏商周时期
史实 出处
“禹崩……朝觐讼狱者不之益而之启,曰:‘吾君之子
也”启“灭有扈氏”,天下来朝
《孟子·万章上》
“古帝命武汤,正域彼四方。方命厥后,奄有九有……
四海来假,来假祁祁”
《诗经·玄鸟》
“先王(周王)制诸侯,使五年四王、一相朝。终则讲
于会,以正班爵之义,帅长幼之序”
《国语·鲁语上》
A.共主秩序得以维系 B.宗法等级体制森严
C.君主集权趋势凸显 D.王室有效掌控边疆
2.汉武帝派董仲舒弟子吕步舒办理淮南狱案,吕步舒根据《春秋》断狱,无须奏请朝廷。“既
还奏事,上皆是之。”这表明
A.儒学统治地位已确立 B.汉代政治深受儒学影响
C.汉代社会秩序较混乱 D.儒家伦理成为日常规范
3.唐代,在官营手工业中,以官奴婢配作坊重役。到宋代,官营手工业中官奴婢、刑徒等劳
动者则完全被从民间雇佣的募匠、番匠所代替。此变化反映出
A.官府对官营手工业部门管理放松 B.当时资本主义雇佣关系已经出现
C.手工业生产格局发生了质的变化 D.官营手工业者人身依附关系减轻
4.从唐代到清代,中国生产的用纸,除了一般的纸张外,还有各种彩色的腊笺、冷金、错金、
罗纹、泥金银加绘、砑纸等名贵纸张,以及各种宣纸、壁纸、花纸等。这表明
A.造纸术推动了文化的繁荣 B.造纸的原料来源丰富
C.中国古代造纸技术的发展 D.书写材料出现了革命
5.宋以来的民间戏曲小说,凡是才子佳人的题材,男主角必定是个读书人,多半是秀才。
但才子若要抱得美人归,实现大团圆,必定得进京赶考,考个状元。这反映了宋代以来
A.文学作品推动科举制的发展 B.主流思想借助戏剧传播
C.市民文化突显社会价值取向 D.读书做官成为社会风尚
6.明清时期,棉花种植遍及江北与中州,蚕桑生产发展甚快,甘蔗、烟草生产成为东南
各省重要经济作物,蓝靛(染料作物)盛产于山区。这些现象A.表明政府重农抑商政策松弛 B.加快了农产品的商品化
C.进一步增强了江南经济实力 D.导致了农业经济的日益衰落
7.1861 年,清朝海关的总税收共为 503637 库两,到 1910 年,增加到 34518589 库两,在
50 年中增长了 5.8 倍。这种增长
A.源于近代中国海关实现了独立自主 B.便利了西方列强在华的商品输出
C.表明中国日益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D.反映出中国近代工业竞争力增强
8.1912 年初,法国驻华官员拉伯第指出:一旦共和建立,那么可以肯定的是,这些共和
的缔造者们一定会让袁世凯靠边站,不会让他在中国事务中发挥重要的作用。法国驻华官
员做出上述判断的主要依据是
A.《临时约法》确立了责任内阁制 B.革命党人以武力维护革命成果
C.袁世凯获取领导地位违反了宪政 D.列强扶持袁世凯为新的代理人
9.1930 年,毛泽东提出“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1938 年,他又指出:没有抽象的、空洞
的马克思主义,当前全党亟待了解并亟须解决的问题是“按照中国的特点去应用它”。
这些论述体现了毛泽东
A.对中国革命前途充满忧虑 B.理论联系实际的思想
C.深入学习马克思主义思想 D.主张调查中国的国情
10.皖南事变后,美国政府向蒋介石声明:“美国在国共纠纷未解决前,无法大量援华。
中美间的经济、财政等问题不可能有任何进展。”这表明当时美国
A.以中国内部纠纷为由拒绝对华援助 B.反对国民党采取的反共政策
C.敦促国共两党放弃各自的政治主张 D.借助援助使国共两党全力抗日
11.据记载,到 1946 年 8 月,河南荒地达 30%,湖南达 40%.广东达 40%,各省的荒地
率都超过了 20%;1946 年国统区的粮食产量不足 1936 年的 87%,1947 年不足 74%,1948
年不足 60%。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
A.战争削弱了国民政府的统治基础 B.官僚资本给中国带来了巨大灾难
C.湖南、广东两省在抗战中损失最重 D.粮食不足是国民政府败亡的主因
12.1927 年,一位国民党领导人说:“现在可有一种危险,是国民党差不多专做上层的工作,
中央党部、国民政府都是国民党的同志多。至于下层的民众运动,国民党员参加的少,共产
党员参加的多,因此形成一种畸形的发展。”由此可知,当时
A.工农运动决定战争走向 B.国民党领导国民革命运动
C.国共合作存在分裂隐患 D.国民党开始重视工农运动
13.1948 年 8 月,随着革命形势的发展,中共中央华北局决定在石家庄召开华北临时人民
代表大会,出席大会的代表共 542 人,其中共产党员 376 人,非党人士 166 人。在大会选
举产生的 27 名华北人民政府委员会委员中,民主人士有 8 名。这次会议
A.表明解放战争已取得基本胜利 B.实践了新民主主义政治路线
C.标志着政治协商制度初步确立 D.体现了鲜明的社会主义原则
14.公元前 5 世纪晚期,雅典的法令由公民大会通过,法律由立法委员会通过;法律是永久性 的 固 定 规 则 , 而
法 令 则 是 针 对 具 体
情 况 且 有 一 定 时 限
的 措 施 。 陪 审 法 庭
通 过 违 法 法 律 诉 讼
可 否 决 立 法 委 员 会
颁 布 的 法 律 , 通 过
违法法令诉讼可取消公民大会的法令。这反映出当时的雅典
A.存在权力交叉现象 B.司法权凌驾于立法权之上
C.注重对民主的监督 D.陪审法庭获得部分立法权
15.最令罗马人骄傲的是他们创建了自然法,自然法源于斯多亚派关于有一个理性之神统
治宇宙的思想,认为所有的人就其天性而言都能发展出健全的理性,都有资格享有某种基
本权利,对于这些权利政府无权违背。据此可知,自然法“最令罗马人骄傲”的是其
A.推动罗马法体系的完整 B.保障了平民的权利
C.规范了政府的立法行为 D.倡导了法治的理念
16.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前,议会和国王之间尽管有矛盾冲突,却也存在着一种平衡,因此
王权无论如何强大都无法与议会分离,且王权如何限制也在议会中进行。这一现象反映出
当时的英国
A.阶级矛盾十分尖锐 B.议会和国王关系密切
C.有独特的议会传统 D.已确立议会至上原则
17.下表反映了 1500~1800 年欧洲部分国家船只抵达亚洲的数量变化(单位:艘)。这一
变化反映出
A.亚洲成为欧洲争夺的重心 B.工业革命完成对市场需求
C.海上殖民霸权转移的趋势 D.欧洲在亚洲赚取大量金银
18.1877 年,德意志帝国颁布专利法案,规定:专利所有者每年需支付专利保护费。第一
年是 50 马克(高于当时普通工人的月收入),之后按每年 50 马克的幅度递增,到第十五
年费用为 700 马克,并且是专利保护的最后期限。这一规定
A.阻碍了德国工业发展 B.推动了创新技术共享
C.旨在加强专利的保护 D.利于改善民众的待遇
19.下面是 1894 年英国《笨拙》杂志上的一幅名为
《文明的胜利》漫画,画面右边为一位文明女神注
视着左边大海两条巨龙之间的战斗。此漫画
A.表现出该战斗的复杂性
1500~1599 年 1701~1800 年
葡萄牙 705 371 196
荷兰 65 1770 2950
英格兰 811 1865
法国 155 1300
其他 54 350
合计 770 3161 6661 B.谴责了日本的侵华行为
C.暴露了殖民者的优越感
D.展示了西方文明的力量
20.下表为不同年份英、美、法、德工业生产总和
在世界工业生产中所占比例表。这表明,19 世纪 70
年代到 20 世纪初
年代 1870 1896~1900 1913
比例 78% 74% 72%
A.欧美发达国家工业地位受到挑战 B.世界经济结构发生重大变化
C.世界各国工业发展速度明显加快 D.世界其他地区的工业化有所发展
21.18 世纪的启蒙运动时期,启蒙思想家中除法国百科全书派的少数几个人之外,大多数
都保持着对上帝的信仰。此状况说明
A.理性主义并没有被接受 B.教会势力仍然非常强大
C.启蒙运动缺乏统一领导 D.自由平等思想内涵广泛
22.1871 年 4 月 10 日,巴黎《公社报》在刊登的《巴黎公社社员告农村劳动农民书》中
提出:废除王权,取消官员的高薪,减轻人民的税负,把主要税负放在富人身上,把土地
分给农民。这说明巴黎公社
A.要求建立工农联盟政权 B.希望农民配合公社的斗争
C.具有全国性政权的性质 D.制定了较完善的革命纲领
23.古雅典智者学派普高尔吉亚提出:第一,无物存在;第二,如果有某物存在,人也无
法认识它;第三,即使可以认识它,也无法把它告诉别人。材料主要说明智者学派
A.忽视道德对社会发展的作用 B.其思想带有浓厚理性色彩
C.以怀疑的态度向传统提出挑战 D.力图纠正自己的理论缺陷
24.24.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教育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培养
学生审美情趣也是历史学习的任务之一。一种艺术具有如下一些特征:(1)企图突破审美
范畴,打破艺术与生活的界限。(2)从传统艺术、现代 主义艺术的形态学范畴转向方法论,
用艺术表达多种思维方式。(3)从强调主观感情到转向客观世界。(4)对个性和风格的漠
视或敌视。下列作品与上述材料描述特征一致的是
A B
C第Ⅱ卷(非选择题,共 52 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 3 小题,第 25 题 25 分,第 26 题 12 分,第 27 题 15 分,
共 52 分。
2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 分)
材料一 自秦汉以来,凭借着“小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高密度小农经济,中
国创造出举世瞩目的灿烂文化,并在很长时间内都遥遥领先于西方世界。小农经济作为一种
经济形态和经济组织,构成中国古代,近代的基本社会经济单位,它具有很高的经济效益和
很低的运作成本,是符合中国国情的产物。但是,小农经济又不是孤立于中国“大生态环境”
之外的事物,它不得不受到外在自然及社会环境的根本制约。
——摘编自林刚《中国近代工业与小农经济》等
材料二 基于农业的发展、手工业的兴盛及个体小农在人口数量上的空前增长,突破
一亿大关,宋代的商品经济达到了我国古代商品经济发展的第二高峰。宋代个体小农除了继
续从事传统的粮食生产外,还大量种植经济作物,进行家庭养殖,以及季节性地从事兼业活
动。陆九渊《与张元鼎书》分析金溪农民在农闲时从事制陶业后总结说:“今时农民多困穷,
农业利薄,其来久矣,当藉他业以相补助者,殆不止此。”当农户一遇农闲,他们便进入市场,
为工为匠、为刀镊、为负贩,只要有条件,有机会,他们无不为之。
——摘编自穆向丽、巩前文《小农经济:形成、发展与演变》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我国小农经济“有很高的经济效益和很低的
运作成本”的原因。(8 分)
(2)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小农经济发展到宋代出现的新趋向,分
析其产生的积极作用。(6 分)
D材料三 18 世纪 60 年代,为了保护棉纺织业者的利益,英国国会通过法令,禁止东
印度公司从印度输入棉织品。这一政策的变化对东印度公司冲击很大,为了自身的生存和发
展,公司不得不对其经营方向作出相应的调整。17 世纪,茶叶最初输入英国的时候,只有公
贵族才能享用。18 世纪中叶以后,在伯克郡斯特雷特利一个年收入约 46 英镑的六口之家,每
周固定消费 2 盎司茶叶。
18 世纪中叶以前,尽管英国东印度公司对中国的贸易尤其是茶叶贸易有所发展,
但公司在东方的贸易重心并不是中国,而是印度。印度的棉纺织品是公司经营的最主要的商
品。18 世纪 60 年代以后,公司逐渐将其亚洲贸易的重心转向中国,茶叶贸易成为公司最大宗
的业务
——摘编自谢瑞育《1834 年前英国东印度公司对华茶叶贸易研究》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 18 世纪中叶前后英国东印度公司在亚洲贸易的变
化,并说明其原因。(11 分)
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 分)
材料 近代法国政治学家托克维尔在 1856 年完成的专著《旧制度与大革命》中指出:
“对于一个坏政府来说,最危险的时刻通常就是它开始改革的时刻……革命的发生并非总因
为人们的处境越来越坏,最经常的情况是,一向毫无怨言、仿佛若无其事地忍受着最难以忍
受的法律的人们,一旦法律的压力减轻,他们就将它猛力抛弃。被革命摧毁的政权几乎总是
比它前面的那个政权要好些……被消除的流弊似乎更容易使人觉察到尚未被消除的那些流弊,
于是人们情绪更加激烈。”
——摘编自托克维尔《旧制度与大革命》
依据材料并结合世界近代史的相关史实,围绕“近代改革与革命” 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
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27.(15 分)【历史——选修 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汉武帝即位十余年间,外事四夷,内兴功利,庞大的军政费用把西汉前期积累
的巨额财富消耗殆尽,地方豪强和富商大贾的势力迅速发展,富商大贾“冶铸煮盐,财成累
万金”,“因其富厚,交通王侯,力过吏势,以利相倾”。土地兼并日趋严重,农民破产流亡,
“背本趋末者甚众”,为此,汉武帝调整了经济政策,包括统一货币、盐铁官营(由政府组织生产、销售、严禁私自铸铁、煮盐)、均输(国家统一征收、转销、调运货物)平准(国家平
抑物价)、算缗(对商人、工商业兼营者和高利贷者加征财产税)告缗(对匿财不报或报而不
实者,没收全部财产)等。
——摘编自冷鹏飞《中国秦汉经济史》
材料二 宋代的盐、茶、铜、酒等商品,由政府专卖,成为禁榷,与前代禁榷商品的生
产、运输、销售全由官方经营不同,宋代把一些不适合官府经营的环节,转让给民间工商业
者或普通百姓经营,即所谓“官商分利”……宋高宗要求户部向他报告市舶贸易的收支情况。
宋代政府还经常根据实际收入调整各地商税定额和税率,调整税卡布局,惩治那些刁难商人、
苛征商税的官吏。 ——摘编自汪圣铎《两宋货币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汉武帝经济政策调整的目的和特点。(9 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宋代经济政策发生的变化及其影响。(6 分)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1——10:ABDCC;BCABD;11---20:ACBCD;CCBCD;21—24:DBCD
二.非选择题
25 题(1)原因:小农经济下的农民具有生产积极性较高;古代农具的不断改进;耕作技
术的提高;政府鼓励等因素使得小农经济具有很高的经济效益;(任答有点得 6 分)
简单生产工具;个体劳动力和土地结合,小家族就能运作,故其运作成本低。(2 分)
(2)新趋向:由男耕女织到小农、小工、小商一体化趋势。(2 分)
积极作用:宋代的小农小工小商一体化是商品经济发展的结果,同时又推动了宋代商
品经济的发展;小农多样化营生方式的选择,拓宽了小农营生途径,同时对缓解宋代
人多地少的压力也起到了积极作用;有利于打破四民界限,冲击人们的思想观念。(4
分答出其中两点即可)
(3)变化:贸易重心由印度转向中国;公司业务由棉纺织品为主转为以茶叶为主。(2 分)
原因:英国工业革命开启,棉纺织业成为英国新兴的工业部门;英国对外贸易政策的
调整;茶叶在英国逐渐普及,拥有巨大的市场需求;中英茶叶贸易的不断发展。(7 分,答出
三点得 6 分,四点即可 9 分)
26、示例一:
论题:近代改革会引发革命。(3 分)
阐述:1840 年以前的清朝专制制度和经济已经落后于世界但并没有招致大规模的民主革命;
近代以来清朝政府逐渐改革落后的经济政治制度如洋务运动、清末新政、预备立宪,但均因
其不彻底性而以失败告终,加上改革在客观上发展了资本主义,传播了先进思想,因此改革
不但没有挽救清朝统治,反而加速了革命(如辛亥革命)的爆发。(9 分)
示例二:
论题:通过渐进改革可以避免革命。(3 分)
阐述:近代英国在《权利法案》颁布后的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以国王为首的政府依然掌握
着较大的行政权和外交权,一定程度上仍阻碍着民主实现和社会发展。但英国通过几次行政
体制改革和议会改革,保持了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并成为最早进行和完成工业革命的国家。
英国在 1689 年之后没有再发生大规模的革命,这得益于渐进式改革缓和了社会矛盾,提高了
人民生活水平,扩大了人民民主权利,建立了一定的社会保障体系。(9 分)
示例三:
论题:一个国家发生革命是由各种因素综合起来决定的,和改革与否没有直接关系。(3 分)
阐述:近代各国革命的发生往往是在旧的生产关系不能容纳生产力发展的情况下或民族矛盾
和阶级矛盾空前激化的背景下发生的。如近代中国辛亥革命的发生就与民族危机加剧、阶级
矛盾激化、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等因素密切相关;近代法国发生的巴黎公社革命也是在普
法战争造成的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加剧的情况下发生的,不论当时中法是否改革,革命都会发生。(9 分)
27.答案:(1)目的:解决财政困难;打击豪强富商,加强中央集权;缓解土地兼并,稳定
农业生产。(5 分)
特点:国家直接经营和控制工商业;打击富商大贾。(4 分)
(2)变化:官商分利;重视商业发展,注意商税的合理征收。(4 分)
影响:促进了宋代商业的发展,增加了政府收入。(2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