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九校2020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Word版带答案)
加入VIP免费下载

本文件来自资料包: 《吉林省九校2020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Word版带答案)》 共有 1 个子文件,压缩包列表如下:

注:压缩包层级关系提取自源文件,您看到的所有资料结构都和您下载的源文件一致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2019——2020 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高三历史 本试卷分为第Ⅰ卷和第Ⅱ卷,试卷满分:100 分,考试时间:90 分钟 考试范围:【必修 1】【必修 2】 第Ⅰ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24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48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 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陈梦家先生认为:夏商时期的至上神——“帝”或“上帝”与人事尚无血统关系,仅为“生 活上或生产上之主宰”;而西周时期的至上神——“天”或“皇天”则为“政治上之主宰”。 这一观点反映出( ) A.周人“天命”思想增添了政治色彩 B.血缘宗法制在东周时形成 C.殷商把发展经济作为社会活动中心 D.中西宗教起源具有相似性 2.邓小南教授指出:南宋政府机构比北宋明显精简,表现之一就是兼职之发展,随时局之变 化而推进,兼职时间渐长,而且渐成惯例;兼职是制度已经有意无意地向权力集中的方向转 变,北宋时“众建诸司”被分散的地方行政权力,又通过兼职逐渐合并。材料反映出( ) A.宋代积贫积弱局面得到初步改善 B.宋代“分化事权“思想逐渐强化 C.南宋机构精简导致中央集权弱化 D.理学思想导致兼职现象普遍化 3.古希腊史学家希罗多德指出:“不管暴君做什么事情,他还是明明知道这件事才做的;但 是人民大众连这一点都做不到而完全是盲目的;民众既然不知道,他们自己也不能看到什么 是最好的、最妥当的,而是直向前冲,像一条泛滥的河那样盲目地向前奔流。”这反映出希罗 多德( ) A.认为君主统治更加合理 B.否定希腊民主政治价值 C.质疑希腊公民执政能力 D.反对滥用误用国家权力 4.有学者指出,“从公民法发展为万民法。罗马人在司法实践中不断探索,不断积累案例,逐 渐制定出符合当时社会经济政治生活需要的法律”。由此看出该学者认为罗马法( ) A.强调了社会经济与法律的关系 B.具有求实致用的特征 C.注重调节罗马公民的经济纠纷 D.推动了商品经济发展 5.1787 年,鉴于先前对殖民地总督的认识,美国制宪会议的一些代表要求设立一个不能否决法律的行政长官,其他代表认为共和国需要一位强有力的行政官。经过大量辩论,代表们设 立了一位被宪法授予了可制衡议会的足够权力的行政长官。这一行政长官的设立( ) A.体现了民主共和的基本理念 B.实质上是中世纪国王的翻版 C.践行了联邦体制的基本原则 D.满足了不同阶层的政治需求 6.有一种看法认为,鸦片战争中国失败是因为军事上不如人,政府不如人,人民连带着整个 士大夫阶层都不如人。不论中国怎样拼命抵抗,都没有用。下列对上述材料的理解最符合其 意图的是( ) A.投降可减少不必要的牺牲 B.学习西方,改变自己 C.鸦片战争中国失败是必然的 D.清政府的腐败是中国战败的根本原因 7.甲午战争中国北洋海军全军覆没,日本打败了现代国防没有生根之大清帝国。但中国防卫 现代化的失败造成了一个史无前例的现象,使中国真正处于一种“三千年来未有之大变局”。 儒家意识形态认同被破坏,大多数儒生开始“大觉醒”。这里的“大觉醒”是指儒生( ) A.对清政府反动本质有了清醒的认识 B.认为君主立宪制才是救中国的唯一道路 C.放弃对传统制度的守护 D.对儒家意识形态的认同出现动摇 8.毛泽东同志强调,“在今天,以国民党为代表的资产阶级还带着很多的被动性和保守性,对 于共产党发起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在长久的时期中表示不敢接受,就是证据”。据此可知, 毛泽东( ) A.意在让中共独自承担抗日重任 B.强调了中共对抗战的领导责任 C.预判到国民党不参加统一战线 D.意在消除国共两党之间的矛盾 9.2019 年国家主席习近平在新年贺词中强调“人民是共和国的坚实根基,人民是我们执政的 最大底气”。回顾历史,1954 年宪法确认的民主的主体不仅包括了工农劳动群众,还包括了 “可以合作的劳动人民”,主要是民族资产阶级;专政的对象也不是整个资产阶级,而只是官 僚资产阶级。由此可见当时( ) A.新中国民主具有广泛性 B.民族资产阶级仍有革命性 C.新宪法强化了阶级矛盾 D.政治协商制度具有稳定性 10.从“十三五”规划到“一带一路”倡议,中央为香港做规划、谋发展,并留足了参与共 建的空间。香港“超级联系人”的角色定位逐渐成型,“一国之利”和”两制之便”在这里发 挥出越来越大的优势。香港“超级联系人”的角色定位( ) A.有利于香港同祖国共同发展、互不分离 B.赋予了“一国两制”政策新的内涵 C.体现了中央政府对香港发展的主导作用 D.拓展了香港在国际社会的活动空间11.“要继续以'上海精神'为指引,维护国际公平正义,倡导多边主义和开放主义,相互尊重 彼此利益,不干涉别国内政,以和平方式解决分歧争端,以共赢理念促进发展繁荣。”这表明 中国( ) A.积极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 B.积极探索区域国家间合作的新思路 C.积极参与区域性经济合作组织的活动 D.努力加强与发展中国家全方位合作 12.1947 年,马歇尔提出了“欧洲复兴计划”。在该计划执行过程中,美国始终把争取欧洲统 一作为其对欧洲政策的核心,以使美国有一个“更具内聚力的势力范围”。这表明美国对欧政 策的主要目的是( ) A.促成欧洲政治经济的统一 B.加强欧美等国家内部团结 C.实现欧洲国家的经济复兴 D.抵制苏联对西欧国家渗透 13.20 世纪 50 年代,联邦德国拒不承认二战后欧洲边界和民主德国,除苏联外不与任何同民 主德国建交的国家建立和保持外交关系;1969 年勃兰特出任总理,推行新东方政策,加速改 善同苏联和东欧国家的关系。这一政策的变化表明,联邦德国( ) A.改变了外交战略目标与价值取向 B.积极推进欧洲一体化向纵深发展 C.努力推动北大西洋公约组织东扩 D.推行独立外交以此提高国际地位 14.秦法规定:“布袤八尺,福(幅)广二尺五寸。布恶,其广袤不如式者,不行。”即市场 上出售布匹,其长度、宽度要符合规定,不符合标准者,不得入市。汉法规定:“贩卖缯布 幅不盈二尺二寸者,没入之。能捕告者,以畀之。”这表明秦汉时期( ) A.注重经济立法维护社会经济秩序 B.借助契约规范交易惩治市场欺诈 C.通过生产领域立法确保产品质量 D.加强立法规范货币的铸造与流通 15.春秋战国时期,商人的主体已经不是官府、贵族或官僚商人,而是平民商人,此时的平民 商人已经是完全以经商为职业之人,而且商人与其他社会职业还处在频繁的流动之中,这与 殷商西周时期商人子弟永远经商的封闭状态截然不同。由此可见,春秋战国时期( ) A.传统的重农抑商政策遭到了否定 B.市民阶层已经形成 C.商业群体及其经营方式发生变化 D.各诸侯国普遍重商 16.(新航路开辟后)欧洲的商人和殖民者在欧亚非美之间建立了直接的商业联系……初步形 成了一个广阔的世界市场;欧洲的商路和贸易中心随之由地中海转移到大西洋沿岸,意大利 的商业垄断地位逐渐被葡萄牙、西班牙、尼德兰、英国所取代。”这有利于( ) A.价格革命的产生 B.葡萄牙、西班牙加快资本原始积累 C.世界市场正式形成 D.丰富不同民族和国家的物质生活17.长篇小说《南方与北方》中的一些情节反映了 19 世纪中期英国的某种历史现象。下表是 小说中女主人公玛格丽特的生活片段,这反映出当时英国( ) 地点 故事情节 陈尔斯通(南方农业小镇) 马格丽特与表妹伊迪丝一直在谈着结婚的仪 式和礼服,还谈到使一架钢琴的琴音调整是 多么困难,以及伊迪丝婚后到苏格兰旅行时 应该带些什么衣服 米尔顿(北方工业城市) 马格丽特在为家里寻找佣人时发现,米尔顿 的女人们宁愿干工厂里薪水更高又有着更大 独立性的工作,也不愿做佣人 A.妇女外出活动增多 B.女性工作权利获得保障 C.传统社会观念变革 D.工业革命激化社会矛盾 18.下面是 1919 年 5 月 2 日南洋兄弟烟草公司在《申报》刊登的广告。其中有一打油诗:烟 枝虽小,负担甚重。爱国同胞,选择是用。民贫国弱,痛定思痛。不早回头,利权断送。双 喜纸烟,气味香浓,吸之吸之,乐亦无穷。此广告( ) A.寓意深刻足以引起国人的深思 B.采用了多种营销与爱国话语结合的方式 C.以带有西洋特色图片宣传国货 D.不利于国货知名度在普通民众中的提升 19.1949 年新中国成立后,国家相当倚重私营经济和市场机制来配置资源,恢复生产和繁荣商 业。1949——1952 年,国营经济、私营经济和个体经济三者之间形成了一种力量的均衡。这 表明当时新中国( ) A.充分利用市场经济体制来发展经济 B.体现了过渡性质和新民主主义色彩 C.形成私有制主导下多种所有制发展 D.探索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模式 20.赵凌云等在《1979-2001 年中国经济增长格局的历史剖析》中分析了影响新中国经济增长的因素(见下表),该表说明了( ) 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年份 GDP 年均增长速 度(%) 资本投入 劳动力投入 技术进步 1957-1978 5.7 65.6 26.3 8.1 1979-2001 9.5 41.3 16.3 42.4 A.中国经济发展中资本、劳动力投入减少 B.市场经济体制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 C.改革开放激活中国经济发展内在活力 D.对外开放引进先进技术越来越关键 21.罗斯福新政期间,在制定《社会保障法案》时,南方议员坚持要求将农业雇工与家政雇工 从社保中排除。当时从事这两类职业的劳动力中黑人所占比例超过百分之六十,南方达到百 分之七十五。南方议员的行为反映了( ) A.发展资本主义的愿望 B.解放雇工、废除雇工制度的要求 C.严重的种族歧视 D.减少财政开支、保证国家建设的要求 22.世贸组织前总干事鲁杰罗说,第一个工业化国家英国用了 58 年才使人均生活水平提高一 倍,美国则用了 47 年,日本用了 34 年。但 1966 年以后,韩国仅用了 11 年,中国用了 9 年。 这些时间间隔在继续缩小。占世界人口 1/3 的 10 个发展中国家在 1980-1995 年间人均收入翻 了一番。这表明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一些落后国家( ) A.只能接受不公正的旧政治和经济秩序 B.可以抓住机遇缩小各国间的经济差距 C.实现反超发达国家的历史使命 D.逐渐促成世界经济多极化的新格局 23.下表为 1940 年前后苏联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社会发展状况比较表。 国别 城市人口占 总人口比重 (%) 第三产业就 业人员比重 (%) 每千人口拥 有医生数比 重(%) 居民受过普 通教育人数 比重(%) 婴儿死亡率 (逆指标) (%) 苏联 33 23 0.8 24.5 81 美国 56.5 51.8 1.33 22 33 德国 75 34.3 0.69 13.37 55 英国 80.4 42.7 0.42 12.2 33 法国 52 35 0.68 13.17 53 该表说明了苏联( ) A.社会主义具有巨大的优越性 B.社会主义经济的全面发展C.斯大林模式发挥了重要作用 D.斯大林模式的历史局限性 24.中国“入世”以来,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格局得到进一步发展,现代 企业制度的建设有了进一步推进,现代市场体系和宏观调控体系有了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 制度建设得到了较快发展,并按照世界贸易组织规则进一步推动了外向型经济的发展。据此 可以认定的事实是,“入世”后的中国( ) 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正趋于完善 B.全方位对外开放的新格局已经形成 C.更注重按照国际规则维护国家利益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最终建立 第Ⅱ卷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 3 小题,共计 52 分。) 2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 分) 材料一 在法兰西王国初期,由于经济发展不平衡,法国北方主要通行日耳曼习惯法,南方主 要通行罗马法。1799 年,拿破仑上台后,主持制定统一民法典。由于法典的颁布程序烦琐, 同时议员们在某些问题上有较大争议,而被否决。1802 年,拿破仑修改法令通过程序,民法 典以单行法规的形式获得通过。 19 世纪末以来,法国对其民法典进行了大规模的修改,法典中的一些条文,甚至整个章 节都已被废除而代之以新的条款。此外,在法典之外,还颁布了大量民事单行法规,以弥补 法典的不足。 ——摘编自刘艺工《法国民法的历史变迁》 材料二 中国编纂民法典之议,始于 19 世纪末。1898 年康有为《上清帝第六书》,指出列强攫 取我领事裁判权,借口是“我刑律太重而法规不同”,建议仿照西法,制定民法。1902 年光绪 皇帝下诏:参酌外国法律,改定律例。1930 年,南京国民政府颁行《中华民国民法》。 新中国成立后,在五六十年代两次起草民法典,均因政治运动而中断。1979 年,我国第 三次起草民法典。由于经济体制改革刚开始,社会生活尚处在变动之中,我国采取了“宜粗 不宜精”“改批发为零售”立法方针。进入 21 世纪,中国经济与国际接轨,民法典的起草进 程加快。 ——摘编自孙宪忠《我国民法典编集中的几个问题》等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法国制定民法典的特点,并说明民法典的积极作用。(7 分)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近代中国编纂民法典的直接动因及历史背景。(5 分)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改革开放后推动制定民法典的社会经济条件,并 指出我国在制定民法典过程中吸取了法国哪些经验。(8 分) 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 分) 材料一 早在中国封建社会的秦汉时代,手工业生产中就出现了合股经营的方式。在汉武帝实 行禁榷制度以前,采矿、炼铜、铸铁、治铁、铸造、煮盐等行业中的企业都是在“开山梁, 驰山泽之禁”的放任政策下,完全听任私人自由经营的。而这类企业都不可能以个体的方式 进行小量的生产,必须是大规模经营,需要雇佣很多工人。组织这类企业便需要大量的资本, 除了大贾富商的独资经营,便出现了一些合股经营的企业。但这些合股经营的企业组织形式, 在鸦片战争前的中国很难发展为现代股份公司。 ——摘编自李维安、朱光华《社会主义股份经济探索》 材料二 英国在各行业中都出现了一些较大规模的企业,1851 年,英格兰和威尔士棉纺织业中雇工超过 100 人的企业已达 411 个,制造业中企业规模更大。1851 年英国展开了关于制定股 份公司法的辩论。经过一系列的辩论,导致了具有重要意义的 1862 年股份公司条例的颁布, 根据这一条例,凡 7 人以上,经营目的合法,只需签署一项组织公司的备忘录,即可成立股 份公司,可以是有限责任公司,也可以是无限责任股份公司。无论在 1862 年以前有特许状的, 还是没有特许状而以股东的财产去冒风险的各种类型的试验性企业都可根据公司法登记而转 为股份有限公司。 —— 摘编自李维安、朱光华《社会主义股份经济探索》 材料三 随着战后资本主义社会中持股人数增多,股权分散化的迅速发展,垄断资产阶级不失 时机地利用“股权社会化”进行宣传,认为资本所有权“分散了”,工人也成为企业的“所有 者”,“人人都成了资本家”,资本主义社会发生了“质”变,已经成为“民主的资本主义”“人 民资本主义”。 ——摘编自逢秀贞《当代资本主义经济研究》 (1) 根据材料一,概括古代中国合股经营“企业”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难以发 展为现代股份公司的原因。(8 分) (2) 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英国现代股份公司成立的背景及意义。(6 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对“民主的资本主义”“人民资本主义”这一社会现 象的认识。(6 分)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 分) 材料根据老舍小说改编的电影《我这一辈子》上映于 1950 年,讲述了一位老警察对自己一生 的回忆,其中许多情节反映了中国近现代的重大历史现象。电影梗概如下: 清朝末年,二十多岁的“我”失了业,经邻居巡警赵大爷介绍,当上了巡警。那时,世道昏 暗,民如草芥。1911 年革命浪潮风起云涌,“我”被派差,当了秦大人家的门警。巴望有个好 世道,不想秦大人是个搜刮民脂民膏的贪官,“我”的希望成了泡影。1919 年,北京爆发爱国 学生运动,秦大人倒了台,“我”又成为巡警,还和学生运动领袖申远交上朋友。总想着世道 会变样,谁知秦大人再度出山,官当得比从前更威风,“我”却被降为三等警察,妻子病死, 留下女儿大妞和儿子海福,穷得难以为生。这时到处出现共产党,秦大人要抓共产党人申远, “我”却把他放跑了。不久,青天白日旗代替了五色旗。“我”的女儿大妞出嫁了,儿子海福 继承父业,当了国民政府的警察,还和申远往来密切。1937 年,日本发动七七事变,北平等 地相继沦陷。日军抓走了“我”儿子的未婚妻小玉。海福经申远介绍,参加了八路军。不久, 申远被捕。抗战胜利后,国民党回来接管北平。“我”因儿子之故,被关进监狱,在牢里又与 申远相逢,在他的教育启发下,“我”对自己过去糊里糊涂的一生有了新认识。 结合中国近现代史的相关知识,从上述梗概中提取一个情节,指出它所反映的中国近现代重 大历史现象,并概述和评价该历史现象。(要求:简要写出所提取的电影情节及其所反映的历 史现象,对历史现象的概述和评价应准确、全面)历史答案 1.【答案】A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材料中陈梦家认为,周人的“天命”思想从 夏商单纯的宗教活动中突显出来,增加了政治色彩,故选 A 项。B 项表述与史实不符,故排除; C 项表述与材料主旨不符,属于断章取义,故排除;材料没有体现中西宗教起源,故 D 项错误。 2.【答案】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古代中央集权的发展。从材料信息来看,南宋政府机构精简,地 方权力逐渐集中,这会导致中央集权弱化,故选 C 项;材料信息不涉及积贫积弱局面得到初 步改善,故排除 A 项;材料体现的是兼职渐成惯例以及分散的地方行政权力逐渐合并,不能 看出“分化事权”,故排除 B 项;从材料看不出理学的影响,故排除 D 项。 3.【答案】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古代雅典民主政治。题干材料反映出古代雅典民主政治存在国家权力 的滥用和误用问题,D 项正确;题干材料不能体现 A、B 两项;材料中希罗多德并非主要质疑 公民执政能力,排除 C 项。 4.【答案】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罗马法,考查学生获取材料信息、运用知识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依 据材料信息可知,罗马人在实践过程中不断探索,以制定与社会经济政治生活相适应的法律, 体现了罗马法求实致用的特征,故 B 正确;材料主要体现了罗马法的实用特征,而不是在强 调社会经济与法律的关系,故 A 错误;材料信息反映的是罗马法与当时社会经济政治生活的 适应,不单指经济方面,故 C 错误;推动了商品经济发展无法从材料信息中体现出来,故 D 错误。 5.【答案】A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美国民主。由材料“被宪法授予”“可制衡议会”等可知,这一行政长 官的设立体现了民主共和的基本理念,故答案为 A 项。材料所述行政长官与中世纪国王有本 质区别,排除 B 项;联邦体制的基本原则是联邦政府与地方政府适度分权,但联邦政府掌握 大权,材料没有体现这些内容,排除 C 项;材料并没有提及其满足了不同阶层的政治需求, 排除 D 项。 6.【答案】B【解析】材料是关于鸦片战争中国失败原因的看法,认为失败是因为落后,所以 B 符合材料 意图。A 不符合材料信息;C 符合材料信息,但不是意图;D 是原因。 7.【答案】D 【解析】在封建社会,儒家思想作为正统思想是治国安邦的“神圣”经典,甲午一战中国惨 败,出现三千年来未有之大变局,使不少儒生对正统思想产生反思、怀疑,对儒家意识形态 的认同出现了动摇,故答案为 D。此时清政府反动本质还没有完全暴露,大多数儒生不可能对 其有清醒的认识,排除 A。当时,君主立宪制道路只有康梁等少数人意识到,还没有成为知识 界的共识,排除 B。当时多数人对传统制度是坚守的,排除 C。 8.【答案】B 【解析】从材料叙述中可知,国民党长时期不敢接受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这种情况加重了无 产阶级及其政党的政治领导责任,使领导抗战成为中国共产党责无旁贷而且义不容辞的责任, 故 B 项正确。A 项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不符;C 项与史实不符;D 项错在“消除”。 9.【答案】A 【解析】由材料可知民主的主体不仅包括工农群众,还包括民族资产阶级,这说明新中国民 主是广泛的人民民主,故 A 项正确;材料无法体现民族资产阶级的革命性,故 B 项错误;由 材料可知新宪法将民族资产阶级确认为民主的主体,因而新宪法并未强化阶级矛盾,故 C 项 错误;材料是 1954 年宪法的相关内容,与政协制度无关,故 D 项错误。 10.【答案】A 【解析】“超级联系人”的角色定位,使香港的发展与祖国内地的经济联系更加密切,相互促 进,经济联系的加强有利于政治关系的巩固,作为命运共同体的香港与祖国也就难以分离了, A 项正确。“超级联系人”是香港经济发展的战略定位,它得益于“一国两制”,但并没有影响” 一国两制”的内涵,B 项排除;“中央为香港做规划、谋发展”,是在对香港经济发展给予宏 观指导或建议,香港在政治与经济发展上是有“自主权”的,“主导作用”不准确,C 项排除; 香港在国际社会的活动空间,是在一国两制”的框架下确定的,根本原则是不能动摇的,D 项 排除。 11.【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倡导多边主义和开放主义”“以和平方式解决分歧争端”“以共赢理 念促进发展繁荣”可知,中国积极探索区域国家间合作的新思路,故 B 项正确。 12.【答案】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马歇尔计划,考查学生解读材料信息及调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依据材料信息可知,美国对欧政策——争取欧洲统一,形成“更具内聚力的势力范围”的目的 是抵制苏联对西欧国家的渗透,故 D 正确;促成欧洲政治经济的统一不是美国对欧政策的主 要目的,故 A 错误;美国主要是通过团结欧洲国家来抵制苏联,故 B 错误;美国想通过马歇 尔计划实现欧洲经济复兴来对抗苏联,复兴欧洲经济不是美国对欧政策的最终目的,故 C 错 误。 13.【答案】D 【解析】勃兰特总理推行的新东方政策虽然立足于西方,但却自主地发展了同苏联、东欧国 家的关系,反映出联邦德国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力图摆脱美国的控制,谋求独立的外交, 提高国际地位,D 项正确;这一政策不能表明联邦德国外交战略目标的改变,A 项错误;推进 欧洲一体化向纵深发展是当时联邦德国要处理与西欧国家的关系,而不是与苏联和东欧国家 的关系,B 项错误;北约东扩是冷战结束后美国主导的行为,C 项错误。 14.【答案】A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秦汉时期的经济。由材料信息“布袤八尺,福(幅)广二尺五寸。布 恶,其广袤不如式者,不行”“贩卖缯布幅不盈二尺二寸者,没入之”可以看出秦汉时期在商 品市场交易时制定了针对商品质量的法规,故 A 项正确;其他三项在题干材料中不能体现。 15.【答案】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先秦时期经济发展的特征。材料表明春秋战国时期官府控制商业的局 面被打破,私商逐渐取代官商成为商人的主体,而且商人与其他社会职业流动频繁,这反映 了商业群体及其经营方式的变化,C 项正确。材料没有表明重农抑商政策遭到否定,且战国时 期重农抑商政策刚刚形成,A 项排除;材料不能反映市民阶层已经形成,排除 B 项;各诸侯国 普遍重商说法过于绝对,且题干材料未体现,排除 D 项。 16.【答案】D 【解析】大量金银的流入导致欧洲物价上涨,引起了“价格革命”,而题干反映的是“商业革 命”,A 项错误;葡萄牙、西班牙掠夺的财富主要用于王室消费,并未转化为资本原始积累,B 项错误;世界市场正式形成是在第二次工业革命后,C 项错误;商路和商贸中心的转移有利于 各大洲物种的交流,丰富了人们的物质生活,D 项正确。 17.【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工业革命和学生解读信息、分析问题的能力。解答本题要抓住时间信息“19 世纪中期”,根据材料“米尔顿的女人们宁愿干工厂里薪水更高又有着更大独立性的工作也不 愿做佣人”可得出答案是 C 项。材料不能说明妇女外出活动增多,A 项错误;材料中米尔顿女人们宁愿到工厂工作也不愿做佣人,说明工业革命给妇女提供了就业机会,而不能得出女性 工作权利得到保障,B 项错误;材料未涉及工人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D 项错误。 18.【答案】A 【解析】由题干广告中的打油诗和漫画内容可知,该广告寓意深刻足以引起国人的深思,故 A 项正确。材料未涉及多种营销方式,故 B 项错误;题干材料不能体现西洋特色,故 C 项错误; 国货广告有利于国货知名度在普通民众中的提升,故 D 项错误。 19.【答案】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新中国初期经济发展状况。依据材料“1949—1952 年”及“国营经济、 私营经济和个体经济三者之间形成了一种力量的均衡”等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当时新中国 正处于过渡时期,具有过渡性质和新民主主义色彩,故选 B 项。其他三项均与题干信息不符。 20.【答案】C 【解析】资本、劳动力投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下降不等于投入减少,排除 A。材料第二个时 间段是 1979-2001 年,而建立市场经济体制是从 1992 年开始的,排除 B。材料中的“技术进 步”不一定是技术引进,排除 D。故选 C。 21.【答案】C 【解析】由材料可知,罗斯福新政期间,美国农业雇工与家政雇工多为黑人,南方议员坚决 要求取消农业雇工与家政雇工的社会保障,实际上就是取消部分黑人的社会保障,这是严重 的种族歧视,故答案为 C 项。A 项材料无法反映,排除。B、D 两项对材料解读有误,排除。 22.【答案】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影响。结合材料信息可以看出,经济全球化大背景 下,一些落后国家可以适时地抓住机遇以缩小与其他国家的经济差距,故选 B 项。其他三项 均与题意不符。 23.【答案】C 【解析】首先抓住时间“1940 年前后”即二战前后,由此并结合所学可知,苏联社会各方面 都获得了迅速发展,特别是在识字率和医疗保障方面已跃居世界前列,这说明斯大林模式发 挥了重要作用,故选 C 项。A 项表述与题意不符,故 A 项错误。此时的社会主义经济并未实现 全面发展,故 B 项错误。表格呈现的是斯大林模式对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积极作用,故 D 项 错误。 24.【答案】A 【解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是一个比较宏大的体系,它把所有制形式、现代企业制度、现代市场体系、国家宏观调控体系、社会保障制度、对外开放等经济要素都囊括其中,而材 料中提到中国“入世”后在以上诸方面都取得长足进展,说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正在趋 于完善,故选 A 项。B 项在材料信息中难以体现;C 项只能体现材料的部分信息,概括不全面; D 项不符合史实,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只是初步建立,而非最终建立。 25.【答案】 (1)特点:关键人物发挥重要作用;制定过程复杂,并不断完善。(4 分) 积极作用:统一法国法律;巩固法国大革命的成果;为法国资本主义发展提供法律保障。(3 分) (2)直接动因:废除领事裁判权。(2 分) 历史背景:民族危机加深;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西方思想文化传播。(3 分) (3)条件:改革开放不断深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发展需要;适应经济全球化,与国际 经济接轨。(6 分) 经验:民法应充分反映社会经济状况;确立正确立法方针,逐步推行单行法,避免重复修订。 (2 分)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法国与中国近现代民法典,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历史问 题的能力。(1)第一小问,根据材料概括即可;第二小问,联系当时的社会背景以及民法典 与资本主义发展的关系来思考。(2)第一小问,根据材料即可得出;第二小问,从鸦片战争 以来中国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角度思考。(3)第一小问,从中国改革开放、经济全球化 等方面思考;第二小问,通过比较材料一、二民法典制定过程来分析。 26.【答案】 (1)特点:出现早,规模大,资本多,雇工多,产量高。(3 分) 原因:封建专制的社会环境;自然经济的阻碍;重农抑商政策的限制;明清推行闭关锁国政 策;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5 分) (2)背景:工业革命推动了社会化大生产;规模化企业的大量涌现;现代公司法的颁布;国 内针对相关问题进行探讨。(4 分) 意义:推动了工业革命的深入开展和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成就了英国“世界工厂”的 地位。(2 分) (3)认识:股权分散化和社会化,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阶级矛盾,稳定了社会秩序。但是, 其根本目的在于维护资本主义企业的正常经营活动,保护资本家的利益。所谓的“人民资本 主义”只是资本主义剥削制度自欺欺人的掩饰,因为不可能人人成为资本家,资本主义的固有矛盾也不可能消除。(6 分)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古代中国、近现代世界的经济。 第(1)问,回答特点可以直接根据材料中的关键信息进行概括;回答原因可从专制统治、自 然经济、经济政策、资本主义萌芽的缓慢发展等角度进行分析。第(2)问,回答背景可联系 工业革命时期社会化大生产的史实以及材料中的相关信息进行分析;回答意义注意指出英国 现代股份公司的建立与发展对英国“世界工厂”地位确立的推动作用。第(3)问,回答认识 既要指出材料三现象的积极性,更要指出其实质和消极性。 27.【答案】示例(“示例”只作评卷参考,不作为唯一标准答案) 情节:1911 年革命浪潮风起云涌,“我”被派差,当了秦大人家的门警。(2 分) 历史现象:这一情节反映出中国近代的辛亥革命。(1 分) 概述和评价:清末,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兴起并发展。1911 年 10 月武昌起义爆发,各地纷 纷响应,革命进入高潮。1912 年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成立,颁布了许多反映资产阶级利益 和要求的法令和措施。不久,清帝下诏退位,清王朝的统治被推翻。1912 年 3 月,《中华民国 临时约法》颁布,但革命的果实很快被袁世凯窃取。这一革命过程被称为“辛亥革命”,是中 国近代一次完整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帝制,建立了资产阶级共 和国,传播了民主共和观念,也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是中国近代化的里程碑; 但革命未改变中国的社会性质,也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9 分) 【解析】本题要求简要写出所提取的电影情节及其所反映的历史现象,对历史现象的概述和 评价准确、全面。一般来说,“情节”主要是指材料信息,“历史现象”主要是指与之相关的 历史现象。概述和评价需要运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如辛亥革命既有巨大的历史功绩,也有历 史局限性。

资料: 29.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