蚌埠铁中 2019—2020 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检测试卷
高三语文
考试时间:150 分钟 试卷分值:150 分
一、现代文阅读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认知价值取向——从唯古崇古到锐意创新的转变
文化发端于人类对理想的生活状态的执著追求,发端于人类为使自我和群体臻于完
善的努力。这种目标的追求和努力方式,就是人们常说的人的价值取向、思维方式和行
为方式,其中人的价值取向最能体现文化的特质。
传统的认知价值取向是唯古是法、唯古是崇。早在春秋战国时代,崇古法古就已经
是关于社会认知价值的一个主要倾向。先秦诸子的先王观即为证明。儒、道、名、墨等
诸子百家,尽管观点各异,众说纷纭,但都把尧舜等先王圣贤视为活人不可企及的高峰。
孔子盛赞尧、舜、禹:“大哉,尧之为君也。巍巍乎,唯天为大,唯尧则之,荡荡乎,
民无能名焉。”
(《论语·涂伯》)孟子认为,自尧、舜、禹、汤、文、武、周公至孔子,在知识
上是一步一步地退化,因而他提出“法先王”的观点,提倡托古改制。道家也认为遂人
氏以前的社会乃是至善之古,是令人神往的无为而不为的世界。三代(夏、商、周)之
后,人们的道德开始堕落,墨子则认为:“周威之治天下也,不若武王,武王之治天下
也,不若成汤;成汤之治天下也,不若尧舜:(《名子·三拚》)
非但如此,传统的崇古法古的社会认知价值观念还被经典化、制度化,以至成为影
响历史最有力的认知价值观念。汉代时就把《诗》、《书》,《礼》、《易》、《春秋》定为儒
家的“五经”,后来,朱熹通过编撰《四书集注》,把《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经典化,并获得公认。与此同时,社会还逐渐从制度上对此作出了规定和保证,形成了
一整套相当严密的制度,其中最为典型的是科举制度。在这种社会认知价值观念支配下,
历代统治者总是以敬天法祖为为政之道。“祖宗之法不可变”成为几千年传统社会铁一
般的规矩,其势力之强大,从历代改革家的遭遇和命运可见一斑。
“五四”新文化运动,以其彻底的反传统姿态,把孔家店从独尊神圣的位置上拉下
来,对唯古法古的传统认识观念进行了激烈的冲击,科学和民主的观念已深入人心。文
化观念和学术思想的永恒不变已成为神话。“凡事宜新,不循旧例”和“推陈出新”的观点,已为世人所接受,20 世纪中国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其思想根源即在于此,
尤其是自我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社会的结构和观念从单一化走向多样化,人的主
观能动性、创造性更进一步得到发挥.可以说,改革开放的大潮已冲破中国传统文化的
封闭式的超稳定系统,使人的主体性、能动性和创造性逐步发挥出来。随着社会主义市
场经济的建立和日趋成熟,人们的创新精神会得到社会的激励,人们的创造能力将得到
空前的发挥,传统的崇古法古观念不再成为社会认知价值观的主流,并逐渐被扬弃,取
而代之的将是人们勇于开拓、锐意创新的精神。
(选自郭湛、曹明德《中国传统文化的前景》,有删改)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 文化开始于人类对理想生活状态的追求和为使自我及群体完善的努力。人的价
值取向、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最能体现文化的特质。
B. 汉代把《诗》、《书》、《礼》、《易》、《春秋》定为儒家“五经”,南宋
朱熹编撰《四书集注》, 说明崇古法古价值观已经被制度化。
C. 崇古法古被经典化和制度化后,历代统治者总是以敬天法祖为为政之道,其势
力之强大,从历代改革家的遭遇和命运可见一斑。
D. “五四”新文化运动以彻底的反传统姿态,对唯古法古的传统认知观念进行了
激烈的冲击,科学和民主的观念深入人心。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 文章用事例论证、引用论证、对比论证等,论述了认知价值取向从唯古崇古到
锐意创新的转变。
B. 第二段由先秦诸子的先王观证明了崇古法古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已是社会认知
价值的主要倾向。
C. 封建社会对崇古法古从制度上作出规定和保证,形成了一整套严密的制度,其
中最为典型的是科举制度。
D. 文章在论述传统的崇古法古观念不再是社会价值观的主流后指出取而代之的已
经是人们勇于开拓,锐意创新的精神。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 先秦诸子的“先王观”是传统的崇古法古社会认知价值观念被经典化、制度化
的重要原因。
B. 孟子之所以提出“法先王”的观点,提倡托古改制,是因为他认为从古到今在
知识上是一步步退化了。
C. 如果不是“五四”新文化运动把“孔家店”从独享神圣的位置拉下来,文化观念和学术思想仍然会永恒不变。
D. 20 世纪中国发生的天翻地覆的变化,其思想根源正在于“凡事宜新,不循旧例
和“推陈出新” 的观点已为世人所接受。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 题。
材料一:
高等教育总体满意度指数为 69.42 分。高职教育总体满意度指数为 70.72 分,本科
教育为 68.15 分。中部地区有 88%的省份高等教育总体满意度指数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而东部地区高等教育总体满意度指数高于全国的省份达 64%,西部地区高等教育总体
满意度指数高于全国的省份仅有 25%。
中央高校的总体满意度指数为 72.36 分,地方高校为 69.13 分。在教育公平、教育
环境满意度和教育期望值方面,中央高校均高于地方高校;但在教育质量满意度方面,
中央高校却略低于地方高校,其原因有二:一是中央高校学生的教育质量期望值较高,
从而导致教育质量满意度相对要低;二是随着中央高校不断强化研究功能,有可能出现
一些研究型大学把学术工作的重点从教学转向研究,从本科教育转向研究生教育,甚至
出现弱化本科教育的现象,从而导致本科教育质量满意度不高。
县镇高职院校的总体满意度指数为 67.71 分,低于城市高职院校和农村高职院校总
体满意度。教育质量、教育公平和教育环境满意度指数,县镇高职院校分别为 68.82 分、
67.92 分和 67.87 分,而城市高职院校分别为 71.98 分、70.99 分和 71.56 分,农村高
职院校分别为 71.79 分、70.43 分和 71.21 分。
调查显示,贫困生资助、教师职业精神是高等教育大学生总体满意度最高的两个方
面。高等教育大学生最不满意的分别是师生课外互动、参与科研、国际化资源、学生参
与权、学生表达权和监督权五个方面。此外,本科生对课程教学、师资力量、教学方式、
学术讲座、学习反馈等方面满意度较低;高职学生对专业适合性的预期、餐饮服务、对
高职总体状况的预期、升学机会、社团活动等方面满意度较低。这些方面,高校应予以
高度重视。
在本科 13 个学科门类中,艺术学的总体满意度指数得分最高,哲学最低,各学科
门类得分存在差异且统计上显著。军事学的教育质量满意度指数得分最高,文学最低,
各学科门类得分存在差异且统计上显著。
男生的总体满意度低于女生,但某些维度的满意度高于女生。男生总体满意度指数
得分 69.07,低于女生。教育质量、教育环境满意度指数和教育期望值,男生满意度均
高于女生;教育公平满意度指数,男生和女生基本相当。担任过学生干部的学生,高等教育各维度满意度都更高。担任过学生干部学生的总
体满意度得分 70.65,高于未担任过学生干部的学生,其他维度情况也类似。
学习努力程度越高的学生,高等教育各维度满意度越高。学习非常不努力的学生总
体满意度为 58.16 分,学习非常努力的学生总体满意度为 78.22 分。
(摘编自《全国高等教育满意度调查报告》)
材料二:
材料三:
财政部、教育部等部门将进一步加大对各地区、各培养单位学生资助工作的监督检
查力度,将资助工作落实情况作为相关绩效评价和资金安排的重要依据。各地区、各培
养单位要健全工作机制,狠抓工作落实,确保把好事办好,将党和政府的关怀及时传递
给受助学生。
(选自财政部、教育部等《关于进一步落实高等教育学生资助政策的通知》)
材料四:
制定高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加强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教育,大力宣传高校师德楷
模的先进事迹,引导教师潜心教书育人。健全师德考评制度,将师德表现作为教师绩效
考核、聘用和奖惩的首要内容,实行师德一票否决制。
(选自《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4. 下列对材料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 高职教育总体满意度比本科教育略好;从总体看,中部地区的高等教育总体满
意度较高,西部地区高等教育总体满意度偏低。
B. 中央高校在教育公平、教育环境满意度和教育期望值方面,均高于地方高校;
但在教育质量满意度方面略低于地方高校。
C. 中央高校加强研究工作,把学术工作的重点从教学转向研究,造成中央高校的
本科教育不如地方高校,教学质量下降。
D. 地处县镇的高职院校总体满意度偏低,教学质量等几个方面的满意度都低于城
市高职院校和农村高职院校。
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 师生课外互动、参与科研等五个方面是大学生最不满意的地方,本科生和高职
学生各有不同的满意度低的方面,高校应予以重视。
B. 材料二显示,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各省高等教育环境、经济社会文化环
境等有了改变,高等学校总体满意度也随经济发展而提高。
C. 尽管高校男生的总体满意度不如女生,但教育质量、教育环境满意度指数和教
育期望值高于女生,这反映了女生比较挑剔。
D. 在总体满意度和教学质量方面,满意度最高的分别是艺术类和军事类,哲学和
文学因就业率低而分别在上述两个方面满意度最低。
6. 就材料中高校大学生满意度最高的是贫困生资助、教师职业精神两个方面,结合材
料,谈谈其原因。(6 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题,15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7—9 题。
猎狼
梁亚平
猎人枪口对着一只花狼,三点一线,准备扣机。忽然听到呯一声枪响,又呯呯几声。
听到枪声,花狼一下子窜进树林里去了。
猎人趴在地上一动不动,侧耳细听,听到的还是风吹树叶的沙沙声;张眼细看,看
到的还是茂密的丛林与荆棘。过了很久,确定安全了,猎人才从地上爬起来,提起猎枪,
拎着刚才打的兔子,向家的方向走去。
地上躺着一个人!猎人提高警惕,放慢脚步,双手握枪,手指扳着扳机,一步一步
探着上前。粗布衣服,衣服上满是血迹,显然受伤了——难道是野狼游击队?猎人左手提枪,腾出右手,一探鼻息,人还没死!怎么办?猎人解开这人的扣,胸口上纹着狼头!
猎人在周边找一些止血消炎的草药,放在嘴里,嚼烂,用手敷在伤口上,又在身上扯下
一块破布,包扎伤口,血终于止住了。
前几天,猎人救过一人,说他是野狼游击队的,叫陈虎,胸口上就纹着狼头。
野狼游击队,在这一带活动频繁,经常在山下伏击敌人,敌人来了,就到山里,敌
人多次搜索,都无功而返。
不知什么时候,这人醒了,对猎人说:“是你救我的?
猎人倒过一杯水,递过去。
这人接过水,说:“谢谢。”
“都是中国人,客气什么?
沉默一会儿,猎人问:“你是野狼游击队?
“是呀,你也知道野狼游击队?”
“你们野狼游击队在这一带打鬼子,谁人不知。”猪人说,“我还认识你们队里一个
叫陈虎的呢。”
“他是我们队长,人称头狼——你怎么认识我们队长?”
猎人说:“前几天,我在打猎,听到枪声,发现一个人被鬼子追赶,还受了伤,我
开枪引开鬼子,带鬼子在山林里捉迷藏,甩开了,再来救这个人,后来才知道,他是野
狼游击队的陈虎。”猎人咬着牙说:“两年前,孩子他娘遭鬼子杀害,我就自制了一把猎
枪杀了两个鬼子,为孩子娘报了仇,就带着孩子躲到山里来了。”
“鬼子太可恶了。”
“如果不是孩子还小,要人照顾,我还想跟你们野狼游击队打鬼子呢。”
谈话中,猎人了解到,这人在野狼游击队里,人称刀狼,猎人说:“子弹要赶快取
出来,否则伤口会发炎。”
刀狼说:“你来吧!我忍得住。”
猎人取来一把小刀,把刀放到灶火上烘烧,又到门外找来消炎止血草药,放到碗里
搞烂,再给刀狼一块毛巾,说:“咬住它。”
子弹取出来了,猎人把草药敷在伤口上,包扎好,说:“安心在这里养伤。”
刀狼在茅屋里住了下来。
一天,刀狼说:“我伤口没事了,我要回去找队伍。”
二天,刀狼又说:“我方向感差,虽然整天在大山里跑,还是认不得去石镇的路。”
三天,猎人也不挽留,拿出一件上衣,说:“你的衣服穿了几个洞,你换上我这件
吧,虽然破旧了,可已经补好。”四天,猎人又说:“这是你们队长的衣服,我给他补好了,你带回给他吧。”
五天,猎人还包了几个准备做午餐的煎饼,说:“带上路上吃。”
六天,猎人叫来 10 岁的儿子,咐:“你带叔叔去石镇”
儿子在山林里生活了两年,大山就像自己家里一样熟悉
“后会有期。”刀狼一抱拳,跟着孩子走了。
山高林密,孩子带着刀狼,在没有路的山上左拐右拐,上山,下山,就来到一个小
山坡上,孩子指着前面的大山说:“沿着山脚一直走,走出大山,就到石镇”说完就转
身回家。
突然一声枪响,刀狼应声而倒。
猎人提着枪口还冒烟的猎枪走来,孩子问:“爹,干吗打死野狼游击队叔叔?
猎人说:“他不是游击队叔叔,他是鬼子。”
“鬼子?你怎么知道他是鬼子”
“刚才他想杀你。”
孩子一看,刀狼手上果然握着一把爹帮他取子弹的小刀。
“爹,他胸口不是也纹着狼头吗?
“狼头谁都可以纹上去的,你还记得前些天我救的那位叔叔吗?他的衣服破了,把
我的给他穿,他不要,他说共产党的队伍,不拿群众一针一线。这个刀狼,他说大山里
的路不熟悉,我就怀疑他不是野狼游击队。野狼游击队,就是依靠大山,与鬼子周旋,
怎么可能认不得山路?我给衣服,是试探他,他穿了,我让他带衣服给队长,也是试探
他,他也接了,他连队长穿什么衣服都不知道,就更加可疑了。我给他煎饼,他也拿了,
这更加证实我的判断。我让你带路,我远远跟着,如果他是鬼子,一定在认得路之后,
对你下手,果然,你一转身,他就拔刀。”
猎人踹一脚鬼子的尸体,狠狠地说:“真是一点人性都没有的狼,老子救了你,你
还要杀我孩子。
(选自《小小说大世界》2019 年第 1 期,有删改)
7.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 小说开头描写突如其来的枪声,渲染了一种紧张危险的气氛,巧妙地设置悬念,
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也为下文的情节发展做了铺垫。
B. 小说从“一天”写到“六天”,并独立成段,看似繁琐实则巧妙:不但线索清晰,
形式整饬,而且自然展现了时间的推移、情节的推进。C. 小说中野狼游击队队长陈虎虽没有正面出场,但透过猎人之口,读者仍可以看
到一个纪律严明、不拿群众一针一线的革命军人生动形象。
D. 小说以“猎狼”为题,一语双关:既指在大山里与敌周旋的野狼游击队,又喻猎
人猎杀像狼一样“一点人性都没有的”恩将仇报的鬼子。
8. 小说中的猎人有哪些突出的性格特点?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6 分)
9. 画线的文字有何作用?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6 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4 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4 小题,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3 题。
穆崇,代人也。其先世效节于神元、桓、穆之时。崇机捷便辟,少以盗窃为事。
太祖之居独孤部,崇常往来奉给,时人无及者。后刘显之谋逆也,平文皇帝外孙梁眷知
之,密遣崇告太祖。眷谓崇曰显若知之问汝者丈夫当死节虽刀剑别割勿泄也。因以宠妻
及所乘良马付崇曰:"事觉,吾当以此自明"。崇来告难,太祖驰如贺兰部。显果疑眷泄
其谋,将囚之。崇乃唱言曰:"梁眷不顾恩义,奖显为逆,今我掠得其妻马,足以雪忿。"
显闻而信之。窟咄之难,崇外甥于桓等谋执太祖以应之,告崇曰:"今窟咄已立,众咸
归附,富贵不可失,愿舅图之。"崇乃夜告太祖。太祖诛桓等,北逾阴山,复幸贺兰部。
崇甚见宠待。太祖为魏王,拜崇征虏将军。从平中原,赐爵历阳公,散骑常侍。后迁太
尉,加侍中,徙为安邑公。又从征高车,大胜而还。姚兴围洛阳,司马德宗将辛恭靖请
救,太祖遣崇六千骑赴之。未至,恭靖败,诏崇即镇野王,除豫州刺史,仍本将军。徵
为太尉,又徙宜都公。天赐三年薨。先是,卫王仪谋逆,崇豫焉,太祖惜其功而秘之。
及有司奏谥,太祖亲览谥法,至述义不克曰"丁"。太祖曰:"此当矣。"乃谥曰丁公。
初,太祖避窟咄之难,遣崇还察人心。崇夜至民中,留马与从者,乃微服入其营。
会有火光,为舂妾所识,贼皆惊起。崇求从者不得,因匿于坑中,徐乃窃马奔走。宿于
大泽,有白狼向崇而号,崇乃觉悟,驰马随狼而走。适去,贼党追者已至,遂得免难。
太祖异之,命崇立祀,子孙世奉焉。太和中,追录功臣,以崇配飨。
(摘自《魏书·穆崇列传》有
删改)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
A.眷谓崇曰/显若知之问/汝者丈夫/当死节/虽刀剑/别割勿泄也。B.眷谓崇曰/显若知之问汝者/丈夫当死节/虽刀剑别割/勿泄也。
C.眷谓崇曰/显若知之问/汝者丈夫当死节/虽刀剑别割/勿泄也。
D.眷谓崇曰/显若知之问汝者/丈夫当死节/虽刀剑/别割勿泄也。
11.下列对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
A.“爵”即“爵位、爵号”,是皇帝对贵戚功臣的封赐,分公、候、伯、子、男五
等。
B.迁,古代称调动官职,一般指升官,有时也指贬官,如“左迁”。
C.薨,专指封王贵族的死。《礼记·曲礼》:“天子死曰崩,诸侯曰薨,大夫曰卒,
士曰不禄,庶人曰死”。
D.谥,古代帝王、诸侯、大臣等死后,朝廷根据他们的生平行为给予一种称号以褒
贬善恶,称为谥或谥号。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穆崇忠于太祖,太祖流落独孤部,他常往来供给生活必需品,尽心尽力。
B.穆崇足智多谋,在刘显阴谋叛乱时,他挺身献计使梁眷免于被刘显怀疑。
C.穆崇深得太祖恩宠,去世后太祖亲自查阅授予谥号的方法,为他确定谥号。
D.穆崇曾经获得白狼的帮助,为躲避贼兵追捕,宿营大泽边,遇白狼引他逃走。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因以宠妻及所乘良马付崇曰:“事觉,吾当以此自明。”
(2)先是,卫王仪谋逆,崇豫焉,太祖惜其功而秘之。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 14-15 题。
寄衣曲三首
罗与之
其一
忆郎赴边城,几个秋砧月。若无鸿雁飞,生离即死别。
其二
愁肠结欲断,边衣犹未成。寒窗剪刀落,疑是剑环声。
其三
此身傥长在,敢恨归无日! 但愿郎防边,似妾缝衣密。
14.下列对这组宋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3 分)
A.其一的前两句用平铺直叙的语言交代寄衣者的身份和寄衣的缘由:丈夫赴边御
敌,已经好几个年头了,现在秋风又起,又要为他准备寒衣了。B.其二的后两句写主人公在窗下为丈夫赶制寒衣,不慎剪刀落地,发出的响声让
她一下子联想到丈夫剑环的铿锵声,情味含蓄蕴藉。
C.三首诗在技巧的运用上也很特别:其一中的“鸿雁”代指丈夫的书信,其二中
的“剑环”是谐音双关“见还”,其三中的“敢恨”是反语,应是“不恨”的
意思。
D. 这三首小诗各自独立,而又互相关联,借一个独守空房的妇人之口,抓住缝制
和寄送寒衣这一特定情景,表现了她复杂而深沉的心理。
15.这三首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各有所侧重,请分别加以概括。(6 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1 小题,6 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 分)
(1)苏轼《赤壁赋》中,文末写出了作者与客人谈话结束后忘怀得失,超然物外
心境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
(2)李白《蜀道难》中“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描绘蜀道之高危,仿
佛在星辰之间穿行,令人空自嗟叹。
(3)杜甫《春望》中写出了战乱中与家人消息隔绝、盼望得到亲人音讯的心情的
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
三、语言文字运用(20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7—19 题。
睿智豁达的苏轼认为,贾谊“志大而量小,才有余而识不足",不懂 ,不
能自用其才。而历经宦海沉浮的王安石比苏轼更为 ,在《贾生》诗中他提出
了自用其才的标准。他写道:“一时谋议略施行,谁道君王薄贾生?爵位自高言尽废,古
来何啻万公卿!”意在表明,君王待臣厚薄,臣子是否自用其才,评价的标准不在于官爵
高低,( )。这是很有见地的经验之谈,显然,政治家们要比诗人们眼
光更为深笃,值得后人深思和借鉴。透视贾谊的人生际遇和苏轼、王安石等人的诗作情
怀,我们可从中受到启迪,那就是要学会自用其才,方能成才。
刘禹锡在《学阮公体》诗中曾言"昔贤多使气,忧国不谋身”,可谓一语道破了古代
有才华的读书人和知识分子,即贾谊们的痼疾。他们往往多愁善感,情绪多变。遇有顺
境,就激情满怀,意气风发,"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遇到逆境,就
心怀愤懑,且自感怀才不遇,"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有的甚至义气用事, ,
于事无补,于己有害。
17.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处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 分)
A.闭门造车 洞明 只要 自暴自弃B.韬光养晦 清楚 只要 妄自菲薄
C.韬光养晦 洞明 而 自暴自弃
D.闭门造车 清楚 而 妄自菲薄
18.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
A.而在于臣子的谋议得到采纳和施行
B.关键要看臣子的谋议是否得到采纳和施行
C.关键要看臣子的谋议是否得到施行和采纳
D.关键就在于臣了的谋议不能得到采纳和施行
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
A.可谓一语道破了古代有才华的读书人或知识分子,即贾谊们的痼疾。
B.可谓一语打破了贾谊们这种古代有才华的读书人和知识分子的痼疾。
C 可谓一语道破了古代有才华的贾谊们、读书人和知识分子的痼疾。
D.可谓一语道破了古代有才华的读书人或知识分子,以及贾谊们的痼疾。
20.在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 12
个字。(6 分)
我们的心脏一直都在跳动,它发出的声音也一直没有停止。然而,除非你极度恐惧,
或者刚刚锻炼完在大口喘气,①____________。研究发现,②____________,使其不会
于扰我们的感官接收到的信息。为了跟上从眼睛、耳朵、鼻子和其他感觉器官接收到的
海量信息,大脑必须过滤掉一些背景噪音,包括我们的心跳,这一过滤过程受到大脑中
一片特殊区域——③____________。岛叶皮质在感知和分辨体内、外信号时发挥着重要
作用,而且大脑会调低某些信号的“音量”,以更加专注于其他信号。
21. 下面是某高校的一则公告片段,其中有五处不合书面语体的要求,请找出并修改。
(5 分)
各位同学,因李教授得病,经文学院领导商量并请示学校领导后决定,这个学期的
现代文学课暂由张明教授教着。授课时间与科目学分还是那样。希望同学们能和张教授
愉快相处,预祝大家取得好成绩。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 分)
①江苏灌云县开山岛位于我黄海前,面积仅有两个足球场大小。1986 年,26 岁的
王继才接受了守岛任务,从此与子王仕花以海島为家,与孤独相伴,在没水没电、植物
都难以存活的孤岛上默默坚守,把青春年华全部献给了祖国的海防事业。
②2018 年 5 月 4 日,18 岁边防小战士匡扬武从背包里出随身珍藏的一面五星红旗,在“复兴号”上向参加成人礼的同龄人讲述了这面国旗的故事。他所在的部队巡逻在西
藏最危险的边防线,14 名战友先后牺牲。无数次危急关头,战士们用生命守护住背囊
里的国旗,因为那是中国主权的象征。匡扬武说,我坚信,苦地方是建功立业的好地方,
我能骄傲地说,我站立的地方是中国。
近几年,习近平经常引用内涵丰富的经典教导年轻人,如“德者,本也。(《礼
记》)”“土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论语》)”。作为年轻一代的我们,该如何去
磨砺自己的品行,建设好自己的祖国?结合上述两则材料,谈谈你的感想和体会。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得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
人信息;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 文章。
高三语文期中检测答案
1、D 试题分析 A 项,“人的价值取向、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最能体现文化的特质”扩大范围,由原
文可知,最能体现文化特质的是“价值取向”。B 项,“说明了崇古法古价值观已经被制度化”错误,
原文说“朱熹通过编撰《四书集注》,把《大学》、《中庸》、《论语》、《孟子》经典化,并获得公认”,
故“制度化”应该是“经典化”;C 项,曲解文意,原文中“其”指代的是“祖宗之法不可变”,不是
“以敬天法祖为为政之道”。
2、D 试题分析:D 项“取而代之的已经是人们勇于开拓,锐意创新的精神”错误,原文说的是“取
而代之的将是人们勇于开拓、锐意创新的精神”,“已经是”应为“将是”,选项把未然当做已然。
3、A 试题分析:A 项,强加因果。原文只提到“早在春秋战国时代,崇古法古就已经是关于社会认
知价值的一个主要倾向。先秦诸子的先王观即为证明”,据此也不能得出选项中的结论。
4. C 试题分析:C 项,“中央高校的本科教育不如地方高校”错误,材料一第二段说“随着中央高校
不断强化研究功能,有可能出现一些研究型大学把学术工作的重点从教学转向研究,从本科教育转向
研究生教育,甚至出现弱化本科教育的现象,从而导致本科教育质量满意度不高”,中央高校本科教
育出现弱化现象,不等于本科教育不如地方高校,另,“把学术工作重点从教学转向研究”也是一些
中央高校的做法。
5. A 分析:B 项,“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各省高等教育环境、经济社会文化环境等有了改
变,高等学校总体满意度也随经济发展而提髙”错误,材料二显示,处于中等收入水平的地区,高等
学校总体满意度随人均 GDP 的增长而下降,该项的判断不恰当。C 项,“这反映了女生比较挑剔”分析
错误,文中无此意。D 项,“哲学和文学因就业率低而分别在上述两个方面满意度最低”有误,该信息
于文无据。
6. 调查显示,大学生对“贫困生资助”的满意度高,其原因是中央有关部门出台相关资助政策,建
立学生资助政策体系,从制度上给贫困生予以保障;调查显示,学生对高校教师的职业精神认可度高,
其原因是教育部出台意见,指出要制定髙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加强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教育。
7. D D 项,“既指在大山里与敌周旋的野狼游击队”不正确。应是指猎人猎杀花狼。
8. ①警惕性高:听到枪声后趴在地上一动不动,确定安全后才离开;救人时提高警惕,保持戒备状
态。②勇敢机智:先开枪引开鬼子,带鬼子在山林里捉迷藏以甩开鬼子,然后再来救陈虎;多次试探
并正确识别最后成功除掉鬼子假冒的游击队员。③爱憎分明:热爱妻子、孩子和游击队员,冒死营救游击队员;对鬼子充满仇恨,毫不留情。④富有生活智慧:会用草药止血消炎疗伤,能取出身体内的
子弹。(一点 2 分,三点 6 分)
9. ①照应前文相关内容,使小说情节前后呼应,结构严密;②借助语言描写,突出猎人的机智、精
细,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明生动;③运用对比,揭示共产党的队伍与鬼子的区别,表达了对共产党队伍
的赞颂之情,拓展和深化了小说主题。
10. B 解析:先通读选文,了解大意。其次,根据语法特征断句。“曰”“者”处断句,“当死节”
译为“为气节而死”所以不能断开,故选 B。
11.C 解析:“专指封王贵族的死”错。薨,在古代主要针对地位高的人士所用,一般是皇帝的高
等级妃嫔和所生育的皇子公主,或者封王的贵族。
12.B 解析:“他献计”错,原文“因以宠妻及所乘良马付崇曰:事觉,吾当以此自明。”
13. 翻译:(1)于是将爱妻及所乘良马托付给穆崇说:“事情如果被发觉,我当用这些来自我证明。”
(“因”、被动句,“自明”各 1 分,句意 2 分)
(2)在这之前,卫王拓跋仪谋反,穆崇曾参与其事,道武帝拓跋珪爱惜他的功劳而替他隐瞒过去。
(“是”、“预”、“秘”各 1 分,句意 2 分)
(二)
14.C 其三中的“敢恨”应是“不敢怨恨,岂敢怨恨”的意思。
15.其一侧重表达女主人公对戍边丈夫的无限思念之情;其二侧重表达女主人公盼望丈夫早日回归的
急切心情;其三则侧重表现女主人公叮嘱丈夫坚守边疆的殷殷之情,体现出她为保国家安宁而不惜牺
牲个人幸福的崇高境界。
16.(1)相与枕藉乎舟中 不知东方之既白 (2)扪参历井仰胁息 以手抚膺坐长叹
(3)烽火连三月 家书抵万金
17.C(闭门造车:关起门来造车子。比喻不管客观实际,只凭主观办事;韬光养晦:隐藏才能,不是
外露。根据语境,应选“韬光养晦”。洞明:透彻地了解,比“清楚”程度更深,更贴合“历经环海
沉浮的王安石”语境。“遇到顺境”和“遇到逆境”的情形构成并列关系,用“而”关联更妥帖。“只
要”表假设,“遇到顺境”和“遇到逆境”的情形都是假设的情况,既然上一句论及“遇到顺境”的
情形省略了“只要”这一关联词,那么“遇到逆境”时也没有必要添加。自暴自弃:自己甘心落后,
不求上进。妄自菲薄:过分看不起自己。形容自卑心理,自轻自贱。根据语境“怀才不遇”可知“自
暴自弃”更符合语境。)
18.B(A、D 两项与前文衔接时,均存在两面对一面的错误。C 项“施行和采纳”语序不当。故选 B
项。)
19.A(画线句并列不当;B、C、D 三项犯了和画线句子一样的错误,另外 B 项“打破......痼疾”搭
配不当;故选 A 项)
20. (1). ①否则你几乎不会听到自己的心跳 (2). ②我们的大脑会调低心跳的音量 (3).
③岛叶皮质的控制
21.①“得病”改为“生病”;②“商量”改为“研究”;③“这个”改为“本”;④“教着”改为“执
教”;⑤“还是那样”改为“保持不变”。
22.略
附译文:
穆崇,平城人,其先祖在神元帝、桓帝、穆帝时期效力于拓跋氏。穆崇机敏果断,善于逢迎,年少时以盗窃为业。道武帝拓跋珪流落独孤部时,穆崇常常往来供给他生活的必需品,尽心尽力无人能比。
后来刘显阴谋叛乱,平文帝拓跋郁律的外孙梁眷得知后,暗中派遣穆崇密报拓跋珪。梁眷对穆崇说:
“刘显如果得知此事而拷问你,大丈夫当为气节而死,即使是刀割剑剐,也不要泄露。”于是将爱妻
及所乘良马托付给穆崇,说:“事情如果被发觉,我当用这些来自我证明。”穆崇来报告祸难,拓跋
珪逃奔贺兰部,刘显果然怀疑是梁眷泄露了他的阴谋,将要囚禁他。穆崇扬言说:“梁眷不顾恩义,
协助刘显谋逆,如今我抢了他的爱妻和宝马,足以雪恨。”刘显闻知,便不再怀疑梁眷。拓跋窟咄(向
拓跋珪)发难时,穆崇的外甥穆桓等人阴密谋捉住拓跋珪来响应他,劝告穆崇说:“如今拓跋窟咄已
被迎立为王,众人纷纷归附,到手的富贵不可以失掉,愿舅父能与我们共图大事。”然而穆崇却将他
们的阴谋连夜报告了拓跋珪。拓跋珪诛杀了于桓等人,向北越过阴山,再次来到贺兰部。穆崇受到非
同一般的宠幸和厚待。。拓跋珪为魏王时,拜穆崇为征虏将军。跟随拓跋珪平定中原后,被封为历阳
公,任散骑常侍。后升任太尉,兼任侍中,迁封安邑公。后又跟随拓跋珪征讨高车诸部落,大胜而归。
后秦皇帝姚兴围攻洛阳,司马德宗的将领辛恭靖向北魏求救,拓跋珪派穆崇率六千骑兵赴援。援军未
至,辛恭靖战败,拓跋珪下诏命穆崇镇守野王,任豫州刺史,统辖所率兵马。后又调回朝中任太尉,
迁封宜都公。天赐三年(406 年),穆崇逝世。在这之前,卫王拓跋仪谋反,穆崇曾参与其事,道武帝
拓跋珪爱惜他的功劳而替他隐瞒过去。等到有关部门奏议穆崇的谥号,拓跋珪亲自查阅授予谥号的方
法,看到称不能有始有终地坚守道义为“丁”,拓跋珪说:“这个就很恰当。”于是确定穆崇的谥号为
“丁公”。
当初,拓跋珪躲避窟咄之难时,曾派穆崇回去访察民情。穆崇夜至民间,将坐骑留给随从,微服潜入
营地。恰巧营地中生有篝火,借着火光被舂米的妇人认出,贼兵全被惊起。穆崇找不到随从,于是躲
藏在土坑中,等到机会才偷了匹马逃走。宿营于大泽岸边,遇到一只白狼向他嚎叫,穆崇顿时醒悟,
骑马随白狼而去。刚刚离去,贼人追兵就已到达,于是幸免于难。拓跋珪十分惊异,命穆崇为白狼设
立神位,子孙世代供奉。孝文帝太和年间,追封功臣,以穆崇的灵位配祭太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