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版人教版历史必修3第十二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与科技文艺第32讲练习题含答案
加入VIP免费下载

本文件来自资料包: 《2019版人教版历史必修3第十二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与科技文艺第32讲练习题含答案》 共有 1 个子文件,压缩包列表如下:

注:压缩包层级关系提取自源文件,您看到的所有资料结构都和您下载的源文件一致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天添资源网 http://www.ttzyw.com/‎ 线索1 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汉武帝即位后,“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奠定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两宋时期,程朱理学形成。它进一步巩固和凸显了儒学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主体地位,明清之际,进步思想家批判宋明理学,倡导求实精神,开创出思想活跃的新局面。‎ 线索2 中国古代在天文学、气象学、医学、农学、地学等领域领先世界;以四大发明为代表的中国古代发明,对周边国家乃至世界文明的进程,都产生过巨大 影响。‎ 线索3 中国古代的文学艺术,如诗词、小说、书法、绘画、戏曲等,异彩纷呈。这些作品,具有多元一体、多民族融合、吸收外来文明成果、雅俗共赏等特征,从不同侧面反映了不同历史时期的社会风尚、时代风貌和作者心声。‎ ‎[考纲要求] 1.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1)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2)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3)宋明理学;(4)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2.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1)科技成就;(2)汉字的起源演变和书画的发展;(3)文学成就;(4)京剧等剧种的产生和发展。‎ 第32讲 “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 一、“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 ‎1.原因 天添资源网 http://www.ttzyw.com/‎ 天添资源网 http://www.ttzyw.com/‎ ‎(1)经济上:井田制崩溃,封建经济迅速发展。‎ ‎(2)政治上:周王室衰微,诸侯纷争,分封制瓦解。‎ ‎(3)阶级关系上:士的活跃和受重用。‎ ‎(4)思想文化上:从“学在官府”发展为“学在民间”。‎ ‎2.流派:主要有道家、法家、墨家、儒家等流派。‎ ‎3.特点:互相诘难、批驳又彼此吸收、融合。‎ ‎4.影响 ‎(1)思想: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推动了社会大变革。‎ ‎(2)文化: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 图示构史 百家争鸣 二、孔子和早期儒学 时期 代表 主张 地位和影响 春秋 孔子 ‎(1)政治:①思想核心是“仁”;②强调统治者以德治民;③“克己复礼”‎ ‎(2)教育:“有教无类”“因材施教”‎ 儒家学派的创始人,首创私学,被后人尊称为“至圣”‎ 战国 孟子 ‎(1)政治:①“仁政”;②提出了“民贵君轻”的民本思想 ‎(2)伦理:主张“性本善”‎ 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使儒学体系更加完整,战国后期儒学发展成为诸子百家中的蔚然大宗 荀子 ‎(1)政治:①“仁义”和“王道”,以德服人;②“君舟民水”‎ ‎(2)伦理:提出“人之性恶”‎ 图示总结 孔子的主要思想及相互关系 天添资源网 http://www.ttzyw.com/‎ 天添资源网 http://www.ttzyw.com/‎ ‎ ‎ 三、其他思想流派 ‎1.道家 ‎(1)春秋时期老子:认为世界万物的本原是“道”;提出“无为而治”的政治主张;认为世界万物和人类社会总在不停地运动。‎ ‎(2)战国时期庄子:把世间万物都看作是相对的;认为放弃一切差别观念,就能获得精神上的自由。‎ ‎2.法家:韩非子 ‎(1)地位:战国末期法家学派的集大成者。‎ ‎(2)主张:君主要以法治国,提出系统的法治理论。‎ ‎3.墨家:墨子 ‎(1)主张:兼爱、非攻、节俭、尚贤。‎ ‎(2)地位:代表平民百姓的愿望,在当时影响很大。‎ 辨析比较 ‎ ‎1.孟子的“民本”思想与现代的“以人为本”的理念 二者有着本质的区别。孟子的思想对缓和阶级矛盾,维护统治的长治久安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孟子的“仁政”“民本”思想并不是以维护人民利益为出发点,而是维护封建统治的一种策略。‎ ‎2.儒家的仁爱与墨家的兼爱 二者的范围不同,儒家的仁爱范围狭窄,且主张“克己复礼为仁”,仍然讲究阶级性;墨家的“兼爱”具有广泛性,不分等级贵贱。前者代表了统治阶级的利益,后者代表了平民百姓的利益。‎ 阴阳五行学说 ‎(1)阴阳五行说:其创始人是战国中后期的思想家邹衍。这是一个非常政治化的学说,用金、木、水、火、土“五德”相克相生原理(称为“天道”)去解释说明王朝的兴衰更替(称为“人道”)。邹衍认为,王朝更替的次序是:土德(黄帝)→木德(夏禹)→金德(商汤)→火德(周文王)→水德(秦)→土德……每个王朝代表一“德”,一个王朝衰落后,会被另一“德”的王朝所代替。‎ ‎(2)邹衍的“五德终始”说影响很大。秦朝尚黑色,汉朝尚黄色,都足以说明。汉朝以后,阴阳五行说仍然有相当大的社会影响,有些朝代的开国之君都要请人推算自己当主何“德”‎ 天添资源网 http://www.ttzyw.com/‎ 天添资源网 http://www.ttzyw.com/‎ ‎、尚何“色”,作为自己“奉天承运”的根据。‎ 考点一 “国学初露”——先秦时期的儒家思想 ‎1.先秦儒学的基本特征 ‎(1)政治特征:重视传统、注重继承;政治和伦理相结合;在治国方略上主张德治,以德为主,德刑相辅,强调为政以德;重人治,注重对人进行引导的礼治而不是对人实施纯粹强制的法治;和贵中庸;在天与人的关系上重于人事,虚于天命。‎ ‎(2)伦理特征:强调仁和礼,仁是思想的内核。仁是主观道德修养,礼是客观制度规范。‎ ‎(3)经济特征:认为人民的贫富与国家的治乱安危有很大的关系。同时提倡对财富欲望加以节制,要重义轻利。‎ ‎(4)教育特征:孔子提出有教无类的教育思想,他创办私学,开创了平民能够接受教育的新时代。先秦儒家除了重视礼、义、信等,还注重培养为政治国的能力,强调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与统一。‎ ‎2.家国情怀——先秦时期儒家思想的比较 项目 孔子 孟子 荀子 同 仁的思想 爱人 仁政 仁义 民本思想 为政以德 民贵君轻 君舟民水 异 人性论 性相近 性本善 性本恶 目的 维护奴隶主贵族统治 缓和阶级矛盾,维护新兴地主阶级统治 要求:在材料中找出先秦儒家倡导的“个人主义精神”的原则。‎ 材料 孟子说:“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孔子主张“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孟子说:“我听说过:有官位的人,如果无法尽其职责就应该辞官不干;有进言责任的人,如果言不听,计不从,就应该辞职不干。至于我,既无官位,又无进言的责任,那我的进退去留,岂不是非常宽松而有自由的回旋余地吗?”‎ 孟子认为君子应有自己的立场和追求,鄙视那种总是遵循“以顺为正”的“妾妇之道”,可惜的是,先秦儒家的那种个人主义传统在后代日趋衰落,个人的权利越来越受到忽视。孟子倡导的独立人格越来越少。——摘自徐克谦《先秦儒家的个人主义精神》‎ 主要信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天添资源网 http://www.ttzyw.com/‎ 天添资源网 http://www.ttzyw.com/‎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先秦儒家重视人的独立人格,材料信息体现在:人应该保持气节和尊严;别人的意志不能强加于人;人格独立,反对顺从等方面。由于后世君主专制的强化,儒家思想的发展着力于尊卑等级和人伦秩序等原因,先秦儒家倡导的独立人格在后代日趋衰落。‎ ‎1.孔子心目中的“仁人君子”应具备的“理想人格”‎ 孔子极力倡导仁人君子之道。从理想人格的意义讲,孔子所谓的仁人君子不仅应关切个人自我道德品格修养,具备忠信、孝悌、克己、礼让、好学、知勇、仁恕等诸美德,而且更应怀抱经世济民的情怀,“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 ‎——林存光《孔子新论》‎ 发现问题 孔子从“个人自我道德品格修养”和“怀抱经世济民的情怀”两个角度指出“仁人君子”应具备的“理想人格”。‎ 命题角度 孔子的政治抱负;先秦儒学的 “理想人格”。‎ ‎2.孟子的“民本”思想 ‎“庖有肥肉,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莩,此率兽而食人也。兽相食,且人恶之,为民父母,行政,不免于率兽而食人,恶在其为民父母也?”——孟子 发现问题 中国古代的社会结构中存在着君臣、君民两个基本关系,孟子主张以父母论君民关系。‎ 命题角度 孟子立论的基础;儒家的道德体系;孟子主张的君民关系。‎ ‎3.荀子的法治观 ‎“法者,治之端也;君子者,法之原也。故有君子,则法虽省,足以遍矣;无君子,则法虽俱,失先后之施,不能应事之变,足以乱矣。”——《荀子·君道篇第十二》‎ 发现问题 荀子认为执法者素质是有效实施法治的关键。‎ 命题角度 儒家的法治观;以德治国与法治的关系;儒家与法家法治精神的比较。‎ ‎4.先秦儒家的缺憾 ‎(汉初儒生)即便对先秦儒家所追求的那个浪漫柔情的美好世界同样地执着,如果不想被历史和现实无情地抛弃,他也不得不清醒地面对眼前冷酷的事实。……既然不能改变世界,那就只有改变世界观。——毛圣泰《董仲舒对儒学的法家化改造》‎ 发现问题 材料信息表明先秦儒家存在着脱离现实的不足。‎ 命题角度 先秦儒家的历史观;先秦儒家的政治理想与现实差距。‎ 考点二 “异彩纷呈”的治国思想——道家、法家、墨家的治国思想 ‎1.诸子百家思想主张各自体现的时代性 ‎(1)儒家思想 天添资源网 http://www.ttzyw.com/‎ 天添资源网 http://www.ttzyw.com/‎ ‎①春秋时期,孔子创立以“仁”为核心的礼乐制度,其目的是缓和矛盾,维护奴隶主贵族的统治,但在奴隶制瓦解的时代,其思想未被重视。‎ ‎②战国时期,孟子主张实行“仁政”,荀子主张“仁义”和“王道”,体现了新兴地主阶级改造旧制度,以利于封建统治的需要。在当时诸侯割据混战、封建制度确立时期,不能适应统治者的需要,只是诸子百家中的大宗而已。‎ ‎(2)道家思想 ‎①春秋时期,老子主张“无为而治”,希望社会退回到“小国寡民”的状态,表现了其没落、消极的情绪,说明老子代表没落的奴隶主贵族的利益。‎ ‎②战国时期,庄子继承了老子的消极思想。道家的消极思想在春秋战国时期是不适应社会发展潮流的。‎ ‎(3)墨家思想:代表小生产者利益的墨子提出“兼爱”“非攻”,反映了战国时期封建经济的发展,小生产者经济实力增强,要求平等,反对战争的愿望。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墨家的主张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4)法家思想:战国时期以韩非子为代表的法家提出“中央集权”“法治”思想,体现了新兴地主阶级改造旧制度的进取精神和加强中央集权的迫切愿望,符合统治者富国强兵的要求,为新兴地主阶级的变法提供了理论依据,受到统治者的欢迎和推崇。‎ ‎2.家国情怀——诸子百家思想的现实价值 ‎(1)儒家的“仁政”“有教无类”等思想具有和谐意识,对于调节人际关系、稳定社会秩序具有积极作用,对今天倡导的人本理念具有借鉴意义;孔子等人的教育思想为今天推行全民教育、素质教育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2)道家的“无为”思想主张顺应自然,对于增强环保意识,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现实价值;道家思想构成了中国传统思想的哲学基础。‎ ‎(3)法家的法治、变革思想对当今中国的法制建设具有借鉴意义;法家的变革精神,成为历代进步思想家、政治家改革图治的理论武器。‎ ‎(4)墨家的“兼爱”“非攻”“尚贤”思想成为今天平等博爱、热爱和平、尊重人才的重要思想来源。‎ 要求:分析材料,论证韩非子的法治思想为什么适应了当时统治者的需求?‎ 材料 韩非子所崇尚的法治,即所谓 “事最适者”,就是适合时代,符合事理,利于君主专制服务,其核心就是通过立法令、行法令,达到“尊公废私”,而所谓“公”,实际上就是帝王。法律为君主所设,其基本原则当然要体现君主利益而废止臣民的私利,实现“利出一孔”‎ 天添资源网 http://www.ttzyw.com/‎ 天添资源网 http://www.ttzyw.com/‎ 的一元化的国家体制。因此,法律对于官员来说就具有绝对的指导意义,这实际上也就是要求臣民的一举一动必须绝对符合法律的要求。当然,韩非还认识到,真正的法律不只是最大可能地限制人民,让他们不敢说,不敢做,而且应该“禁其心”,从内心惧怕法律,不敢违法。 ——马娟《浅析韩非子的“法”》‎ 提示:结合春秋战国时期的时代背景进行分析。‎ 论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春秋战国时期,周王室衰微,诸侯争霸,兼并战争盛行;诸侯国要想能够存立,就必须加强集权,改革图强。韩非子主张法律为君主服务、限制臣民的私利,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奠定了理论基础,得到当时统治者的追捧。‎ ‎1.春秋战国时期社会阶层的流动 礼崩乐坏的社会大变革,将原本属于贵族最底层的士阶层从沉重的宗法制羁绊中解放出来,在社会身份上取得了独立的地位,而汲汲于争霸事业的诸侯对人才的渴求,更助长了士阶层的声势。士的崛起,意味着一个以“劳心”为务、从事精神性创造的专业文化阶层形成。‎ ‎——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 发现问题 春秋战国时期处于贵族最底层的士阶层崛起为专业文化阶层。‎ 命题角度 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的转型;教育体制的变化;“士”阶层崛起的历史价值。‎ ‎2.中国文化发展的地域风格 春秋战国时期,鲁国尚儒学,是儒学的发展基地;齐地学术较为庞杂,阴阳五行学、道家之学、儒学都相当发达,楚地道学与辞赋最具特色;三晋以法家与游说之士为盛;秦地主要接受三晋学术。但以各地所出文化人才而论,则以关东的齐鲁三晋郑卫周等地最为兴盛。‎ ‎——摘自邹逸麟《中国历史地理概述》‎ 发现问题 材料反映了春秋战国时期,不同诸侯国盛行不同的思想,体现了百家争鸣局面的形成。‎ 命题角度 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学术文化发展多样性和差异性的特点;地域环境与学术发展的关系;中国古代学术发展的深远影响。‎ ‎3.道家思想与法家思想的统一性 ‎“老子所贵道,虚无,因应变化于无为,故著书辞称微妙难识。庄子散道德,放论,要亦归之自然。……韩子引绳墨,切事情,明是非,其极惨礉少恩。皆原于道德之意,而老子深远矣。”——《史记》‎ 发现问题 法家思想与道家思想具有一定的渊源。‎ 命题角度 诸子百家互相批驳、彼此融合的特点。‎ 天添资源网 http://www.ttzyw.com/‎ 天添资源网 http://www.ttzyw.com/‎ ‎4.法家思想家的经济观 以商鞅、韩非为代表的法家人物,为维护秦国官僚政治体制及相应的军功爵制,极力主张国家对经济领域实行超经济干预政策,反对秦国民间工商业的发展,希望通过由国家全面控制、垄断经济资源的举措,达到富国强兵的目的。 ——李禹阶《法家开启重本抑末先河》‎ 发现问题 国家干预经济是近现代被追捧的经济理论,早在春秋战国时期法家思想家就提出了国家对经济领域实行超经济干预政策的思想。‎ 命题角度 法家提出国家干预经济的背景;富国与富民的分歧;对后世商品经济发展的深远影响。‎ 全国卷5年考题统计 时间 题号 时间 题号 ‎2015‎ 全国Ⅱ,24‎ ‎1.命题点:古代儒家学者的政治理想 ‎(2015·课标全国Ⅱ,24)古代儒家学者批评现实政治,往往称颂夏、商、周“三代”之美,甚至希望君主像尧、舜一样圣明。这表明了儒者(  )‎ A.不能适应现实政治 B.反对进行社会变革 C.理想化的政治诉求 D.以复古为政治目标 答案 C 解析 儒家思想的核心是仁,要求统治者对待百姓要实行仁政,不可过度威逼百姓,以达到巩固统治秩序的目的,材料反映了儒家的政治理想,C项符合题意;儒家思想在汉代经过改造适应了统治者的需要,所以A项错误;儒家主张逐步改良政治,B项错误;儒学以维护等级秩序为目标,D项错误。‎ ‎2.命题点:孟子思想的精髓和境界 ‎(2016·海南单科,4)孟子发扬孔子开创的儒学,主张涵养“浩然之气”,倡导“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对后世影响极大。孟子这些言论所强调的是(  )‎ A.努力完善个人品德 B.坚持个人独特性格 C.勇于突破礼制束缚 D.敢于反抗专制暴政 答案 A 天添资源网 http://www.ttzyw.com/‎ 天添资源网 http://www.ttzyw.com/‎ 解析 “浩然之气”是一种个人的品质,并由此成为民族品德,故A项正确;孟子的思想“对后世影响极大”,可以推动民族品德的形成,与“个人独特”不符,故B项错误;孟子的学说是在继承孔子学说的基础之上形成的,通过个人品德的修养来更好地维护社会秩序,故C项错误;涵养“浩然之气”的根本目的是维护统治,与反抗专制暴政不符,故D项错误。‎ ‎3.命题点:先秦时期的民本思想 ‎(2015·山东文综,13)《尚书·酒诰》云:“人无于水监(照镜子),当于民监。”这句话体现的思想是(  )‎ A.兼爱尚贤 B.主权在民 C.以民为本 D.道法自然 答案 C 解析 题干材料信息意思是:统治者不要把水作为镜子,而应当把百姓作为镜子。要求为政者要倾听百姓的呼声,以百姓的反应,检查为政的得失,体现了民本思想,因此C项正确。‎ ‎4.命题点:战国时期社会阶层的流动 ‎(2015·安徽文综,12)据《史记》载:一日,魏太子下车,向一位新贵——宫廷文士田子方致意,竟未得到回礼。太子问:“究竟富贵者还是贫贱者应当骄傲?”田子方答:“贫贱者。”并解释,他随时都能在别国宫廷被派上用场。这反映了(  )‎ A.士人为诸侯国所重用 B.士人轻视功名利禄 C.诸侯国内部等级森严 D.忠君思想已经形成 答案 A 解析 根据关键信息“魏太子下车,向……宫廷文士田子方致意”“他随时都能在别国宫廷被派上用场”可知, 春秋战国时期士阶层崛起,受到诸侯国的重用,故A项符合题意。B项士人轻视功名利禄与题意相悖,故排除。C、D两项在题干材料中均没有体现,排除。‎ ‎5.命题点:孔子的政治和道德追求 ‎(2015·天津文综,14,节选)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孔子极力倡导仁人君子之道。从理想人格的意义讲,孔子所谓的仁人君子不仅应关切个人自我道德品格修养,具备忠信、孝悌、克己、礼让、好学、知勇、仁恕等诸美德,而且更应怀抱经世济民的情怀,“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林存光《孔子新论》‎ 材料中,孔子心目中的“仁人君子”应具备怎样的品德?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孔子的政治抱负。‎ 答案 品德:注重个人自我修养;具有经世济民情怀。‎ 抱负:改变春秋时期天下大乱的政治局面,主张“克己复礼”,匡正社会秩序。‎ 解析 第一小问,从材料“不仅……而且……”提取信息作答;第二小问,立足于孔子所处的时代背景,分析其“修己”“复礼”的政治内涵。‎ 天添资源网 http://www.ttzyw.com/‎ 天添资源网 http://www.ttzyw.com/‎ ‎1.命题点:儒家和道家天人观的差异 ‎(2018·湖南高考考前演练三,25)孔子主张对鬼神敬而远之,把讨论和解决人世间的实际问题放在中心位置,而老子重视天人关系,认为“道”是凌驾于天人之上的天地万物的本原,并提出“天法道,道法自然”的思想,两人不同的天人观(  )‎ A.是不同时代背景的反映 B.孰优孰劣十分明显 C.折射出两种不同的人生追求 D.是继承与背离传统文化的结果 答案 C 解析 孔子和老子都是春秋时期的思想家,其时代背景并没有不同,故A项错误;孔子的“重人”和老子的“崇道”并没有本质上的优劣之分,故B项错误;孔子主张对鬼神敬而远之,而老子则提出“天法道,道法自然”的思想,这很明显是两种不同的人生追求,故C项正确;孔子和老子的哲学观,与传统文化的继承和背离并没有直接的关系,故D项错误。‎ ‎2.命题点:儒学的社会功能和作用 ‎(2017·汕头三模,24)孔子说,君子在与他人保持和谐友善的同时还能坚持独立思想而不苟同于人,小人习惯于附和苟同别人的观点,但内心深处却并不友善。后世儒者经常以此诫勉君臣,这体现出儒学(  )‎ A.具有调节政治关系的功能 B.具有维护社会秩序的作用 C.倡导与人为善、社会和谐 D.重视人格独立和思想自由 答案 A 解析 根据题干信息可以得出儒学具有调节政治关系的功能,故A项正确;具有维护社会秩序的作用不合题意,故B项错误;倡导与人为善、社会和谐结论正确,但不合题意,故C项错误;根据题干信息可知儒家并没有提倡思想自由,而是主张人要有独立思想,故D项错误。‎ ‎3.命题点:诸子百家思想的共鸣 ‎(2017·宁夏银川一中二模,25)春秋战国时期,孔子主张“仁”和“礼”,法家强调“法”和“刑”,老子强调自然的静态平衡,墨子主张“爱无差等”,杂家主张“治国公平”“为民谋利”,这些主张的共同之处是(  )‎ A.重视协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B.重视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 天添资源网 http://www.ttzyw.com/‎ 天添资源网 http://www.ttzyw.com/‎ C.都阐释了各自的“和谐”思想 D.都主张“礼”“法”并用 答案 C 解析 儒家更重视协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故A项错误;道家更重视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故B项错误;儒家和墨家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和谐,法家强调人与法的和谐,道家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杂家强调人与国家的和谐,故C项正确;主张“礼”“法”并用的是儒家,故D项错误。‎ ‎4.命题点:孔孟思想的一致性 ‎(2017·福州二模,24)孔子在肯定管仲对国事贡献的同时,也批评他器用排场超过了人臣的限度。孟子认为“君有大过则谏,反复之而不听,则易位”是人臣的本分。由此可见孔、孟二人(  )‎ A.宣扬复古守礼 B.肯定汤武革命 C.追求仁政德治 D.主张重构秩序 答案 D 解析 根据材料“批评他器用排场超过了人臣的限度”“是人臣的本分”可知孔、孟都强调臣子的本分,反对礼仪和权力的僭越,主张维护等级秩序,故D项正确。‎ ‎5.命题点:与时俱进的法家思想 ‎(2018·衡水金卷高考模拟一,24)有学者指出,法家所主张的富国强兵的“霸道”,绝非漠视“顺乎民情”的“先王之道”,而是通过“政、令、刑、赏”有效地将民意、民情、民心凝聚为统一的“政治意志”。这反映出法家(  )‎ A.“霸道”政策有利于统一的实现 B.“顺乎民情”推动社会发展进步 C.政治措施旨在保障民众的生活 D.否定“先王之道”,实现富国强兵 答案 A 解析 材料认为法家思想有利于民意、民情、民心凝聚的政治统一,故A项正确;顺乎民情是“先王之道”,法家主张霸道,故B项错误;法家措施旨在统一,保障民众生活只是手段,故C项错误;法家并非否定“先王之道”,故D项错误。‎ 课时作业 一、选择题 ‎1.(2017·蚌埠三模)孔子讲“礼”,孟子重“义”,荀子也说:“先王恶其乱也,故制礼义以分之。”先秦儒家讲求“礼”“义”的主要目的是(  )‎ 天添资源网 http://www.ttzyw.com/‎ 天添资源网 http://www.ttzyw.com/‎ A.规范社会秩序 B.强化中央集权 C.构建平等社会 D.缓和诸侯纷争 答案 A 解析 先秦儒家宣扬礼义是强调人们按照自己所属的社会地位来行使自己的权利,意在规范社会秩序,故A项正确;中央集权是在秦始皇一统天下之后确立的,先秦谈不上“强化”,故B项错误;孔子代表春秋晚期奴隶主贵族的利益,孟子和荀子代表战国时期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与平等社会无关,故C项错误;材料中没有出现缓和诸侯纷争的信息,故D项错误。‎ ‎2.(2017·湘西自治州二模)孔子的思想核心是“仁”,但其对“仁”的内涵没有定义,论语中大约有60多处说到“仁”,意义各有不同。这说明孔子的“仁”(  )‎ A.思想引领很不到位 B.理论体系并不完善 C.是无指向的空洞理论 D.是具体的行为规范 答案 D 解析 孔子的“仁”在为人处事、道德修养和人际关系等方面具有规范引领作用,故A项错误;孔子为儒家创始人,思想独成一家,不能说其理论体系不完善,故B项错误;60多处“仁”,意义不同,但每处都有具体的行为指向或思想引领,故C项错误;《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书,其60多处“仁”,都是具体行为指导或思想引领,故D项正确。‎ ‎3.(2018·湖北部分重点中学高三第一次联考,1)《论语》记载,子贡问孔子:“管仲非仁者与?桓公杀公子纠,不能死,又相之。”孔子回答:“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岂若匹夫匹妇之为谅也,自经于沟渎而莫之知也。”材料说明(  )‎ A.管仲遵从周天子,维护周礼得到孔子肯定 B.孔子极其注重习俗中的发式和衣冠 C.战国时期,诸侯争霸,礼崩乐坏 D.孔子因为管仲成功阻止北方民族对中原地区的侵略而对他持肯定态度 答案 B 解析 根据“不能死”可知管仲并没有按照周礼自杀,故A项错误;根据“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可知孔子肯定了管仲在维护以发式和衣冠为代表的习俗中的作用,故B项正确;管仲、孔子都生活在春秋时期,并非战国时期,故C项错误;材料未体现管仲成功阻止北方民族对中原地区的侵略,故D项错误。‎ ‎4.(2017·濮阳三模,24)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政见各异,但其理论目标都在论证“治道”。这说明诸子学派(  )‎ 天添资源网 http://www.ttzyw.com/‎ 天添资源网 http://www.ttzyw.com/‎ A.具有较高的政治热情 B.具有相似的政治诉求 C.主张对社会革故鼎新 D.高度重视社会伦理道德 答案 A 解析 诸子百家虽政见各异,但都在论证“治道”,即治理国家的方法,说明诸子学派都关心国家发展,具有较高的政治热情,故A项正确。‎ ‎5.(2017·北京西城一模,12)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奠定了中国传统文化体系的基础,下列可支持此观点的有(  )‎ ‎①儒家思想孕育政治理想和道德准则 ②墨家学说开启“重农抑商”的先河 ③道家学说构成传统哲学的重要基础 ④法家思想成为变法的主要理论依据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 C 解析 儒家思想主要是提出了“仁”和“仁政”的思想,注重个人道德修养的提高,故①正确;“重农抑商”是法家首先提出的,故②错误;道家学说倡导“道法自然”提出了朴素的辩证法思想,故③正确;法家思想强调社会变革,倡导变法,故④正确,选择C项符合题意。‎ ‎6.(2018·宜宾联考,24)战国后期成书的《吕氏春秋》,收录了先秦时期儒、道、墨、法、阴阳、名、农等各家学说,提出了关于天文、地理、政治、经济、治国等方面的论说,司马迁说它“备天地万物古今之事”。这反映了当时(  )‎ A.百家争鸣的结束 B.思想兼容的走向 C.国家统一的实现 D.各种学派的诘难 答案 B 解析 百家争鸣的结束是在汉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收录了……各家学说”能够体现各家思想兼容的特点,故B项正确;国家统一的标志为秦朝的建立,故C项错误;材料未体现各学派之间的斗争,故D项错误。‎ ‎7.(2018·山西五校高三联考,1)韩非子在实践基础上将其理论加以完善,提出要建立“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的大一统集权国家。下列主张与该思想理论相符的是(  )‎ A.“一家二贵,事乃无功”‎ B.“战阵之间,不厌诈伪”‎ 天添资源网 http://www.ttzyw.com/‎ 天添资源网 http://www.ttzyw.com/‎ C.“法不阿贵,绳不挠曲”‎ D.“事以密成,语以泄败”‎ 答案 A 解析 根据材料中的“韩非子”及“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可知其主张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国家,该思想与“一家二贵,事乃无功”思想相吻合,故A项正确;“战阵之间,不厌诈伪”是兵家的思想,强调兵不厌诈,故B项错误;“法不阿贵,绳不挠曲”虽是法家思想,但是其强调的是法,故C项错误;“事以密成,语以泄败”虽是法家思想,但其强调的是保守秘密的重要性,故D项错误。‎ ‎8.(2017·太原高三第一学期期中,13)“人主之患在于信人,信人则制于人。人臣之于其君非有骨肉之亲也,缚于势而不得不事也,故为人臣者窥觇(偷偷的察看)其君心也,无须臾之休。”韩非子在此强调的是(  )‎ A.人性恶前提下的君臣之道 B.推行改革变法的重重阻碍 C.加强中央集权的艰难过程 D.贵族政治体制的多种弊端 答案 A 解析 从材料看,韩非子认为,君臣之间无信任可言,双方无“骨肉之亲”,是“缚于势”的结合,因此是在人性恶前提下作出的判断,故A项正确;材料没有反映推行改革变法出现的阻碍,故B项错误;韩非子的这段话主要是为了加强君主专制,不是为了加强中央集权,故C项错误;材料没有反映贵族政治体制的多种弊端,故D项错误。‎ ‎9.(2017·绵阳一模,24)道家思想中其实一直有“背反”式憧憬——其欲将社会各种制度全部推倒的冲动,只表明它对现实社会深怀绝望而并不意味着真的就希望人类社会横遭毁灭。这反映了道家(  )‎ A.对国家统一安定的强烈渴望 B.对“无为而治”政治的向往 C.对人类社会发展的悲观态度 D.对“小国寡民”社会的追求 答案 A 解析 材料“道家思想中其实一直有‘背反’式憧憬”,其欲将社会各种制度全部推倒的冲动背后其实是对国家统一安定的渴望,故A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无为而治”,故B项错误;根据所给材料的第一句话可以看出其并不是真的对社会充满了绝望,故C项错误;材料与对“小国寡民”社会的追求无关,故D项错误。‎ ‎10.(2018·永州高考信息题二,24)近代学者章太炎在《国故论衡》中说:“‎ 天添资源网 http://www.ttzyw.com/‎ 天添资源网 http://www.ttzyw.com/‎ 今无慈惠廉爱,则民为虎狼也;无文学,则士为牛马也。有虎狼之民、牛马之士,国虽治、政虽理,其民不人。”他评价的应是(  )‎ A.孔孟的仁义之道 B.老子的辩证思想 C.韩非的重刑理论 D.墨子的非攻主张 答案 C 解析 A选项属于儒家思想,与材料“国虽治、政虽理,其民不人”不符,故A项错误;B选项属于道家思想,道家主张无为而治,与材料“有虎狼之民、牛马之士”不符,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无慈惠廉爱”“无文学”可知是法家重刑罚的法治思想,这一思想违背了人性,因而“有虎狼之民、牛马之士,国虽治、政虽理,其民不人”,故C项正确;D选项属于墨家思想,墨家主张“兼爱”“非攻”,与材料“无慈惠廉爱,则民为虎狼也”不符,故D项错误。‎ ‎11.(2017·南宁一模,25)墨子曾提出:“譬如筑墙然,能筑者筑,能实壤者实壤,能欣者欣(同掀),然后墙成也;能谈辩者谈辩,能说书者说书,能从事者从事。”这表明墨子主张(  )‎ A.房屋建筑应该遵循基本规律 B.社会各阶层应相互合作 C.国家应加快生产金属工具 D.国家建设应各尽其才 答案 D 解析 墨子是借助房屋建筑的方法来说明自己的思想,故A项错误;材料中“能谈辩者”“能说书者”“能从事者”体现不出各阶层应相互合作,故B项错误;材料中体现不出对生产工具变革的要求,故C项错误;从材料中墨子主张能谈辩者、能说书者、能从事者各展所长,可知其主张是国家建设应各尽其才,故D项正确。‎ ‎12.(2017·湛江一模,24)战国时期,墨家后学将孔子塑造成乱贼形象,道家学派在《庄子》中发挥想象将孔子描绘成道家代言人,法家学派在《韩非子》中将孔子法家化。对此合理的解释是(  )‎ A.战国时期思想界出现了统一趋势 B.儒家思想受到人们普遍认可 C.孔子思想与各派学说有交叉之处 D.人们的思想在当时比较自由 答案 D 解析 战国时期百家争鸣、思想自由,故A项错误;材料中墨家将孔子塑造成为乱贼形象,不能说人们对儒家思想的普遍认可,故B项错误;据材料中“墨家后学将孔子塑造成乱贼形象”可以看出孔子思想与墨家没有交叉,故C 天添资源网 http://www.ttzyw.com/‎ 天添资源网 http://www.ttzyw.com/‎ 项错误;结合所学可知,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百家争鸣局面,人们的思想活跃,所以为各流派塑造孔子的形象提供了条件,故D项正确。‎ 二、非选择题 ‎13.(2017·衡阳三模,4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孝经》开宗明义地说:“夫孝,德之本也。”从周代至春秋,孝的初始含义主要是尊祖敬宗,另外还包含生育子女、传宗接代。春秋至战国之际,经过儒家的阐释发挥,“善事父母”最终成为“孝”的核心内容。孔子把孝的含义归纳为三:一是无违;二是能养;三是有敬。曾子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孝道思想,将孝道与忠君联系为一体,使之成为政治原则。而到了汉代,封建统治者则从实践上使其政治化,孝由此成为“以孝治天下”的工具。“以孝治天下”的思想,将本来规范血缘家庭的伦理范畴变成国家的政治哲学,严重地扭曲了孝的本义。在封建社会后期,竟得出了“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父要子亡,子不得不亡”的残酷结论,其精神实质已经背离了传统儒家的孝道原则。‎ ‎——摘编自卢明霞《当代中国孝德研究》‎ 材料二 要使现代人真正从感情上接受孝观念,就必须让孝德回归到家庭伦理的地位,仅仅作为一种子女对父母的爱,消解其在社会生活领域和政治领域中的影响。随着社会生活的巨大变化,在现代社会中,家庭生活已退为多层面生活之一,不再是生活的全部。因此,孝德的修养亦非个体道德生活中的核心与全部。在当代,孝德与其他德目应该是并列的,共同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服务。今天,对父母的孝敬应该从现实出发,主要是重感情,重赡养,不应该追求繁琐的礼仪和不近人情的形式。尽管今天的孝行还应该遵循一定的规范,但是决不应该拘泥于规范,而应该以使父母安乐幸福和尊重老人的意愿为原则。‎ ‎——摘编自卢明霞《当代中国孝德研究》‎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中国古代孝德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当代社会孝德变化的原因,并简要说明当今社会弘扬孝德的意义。‎ 答案 (1)特点:①内容为尊祖敬宗,传宗接代,核心为善事父母;②礼仪繁琐、不近人情(复杂化、繁琐化);③严重的等级观念;④孝道与忠君治国相结合(“以孝治天下”的工具,政治化);⑤虚伪化、形式化,社会教化;⑥孝德内容发展渐趋广泛。‎ ‎(2)原因: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建立;②现代社会民主政治的发展;③当代社会家庭结构(家庭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④适应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要求;⑤孝德教育的缺失;⑥西方伦理文化的冲击。‎ 意义:①弘扬尊老、爱老、养老的传统孝文化,使人老有所养;②强化亲情,有利于家庭和谐;③感恩行孝有利于弘扬人文关怀,促进社会和谐;④‎ 天添资源网 http://www.ttzyw.com/‎ 天添资源网 http://www.ttzyw.com/‎ 家庭团结与和谐有利于增强民族凝聚力;⑤有利于提高全民的道德素质,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解析 (1)特点从内容、礼仪、等级性、政治化、发展趋势等角度分析。(2)第一小问原因,从当代经济、政治、思想、社会生活、外来冲击等方面归纳;第二小问意义,可以从具体制度到国家建设的角度去一一说明。‎ ‎14.(2017·烟台一模)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史学研究的基本步骤之一是“确立主题——史料收集——史料解释——叙述评价”。下表是与研究孔子思想有关的材料:‎ 材料 材料 甲 ‎“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 ——《论语》‎ 乙 ‎“孔夫子不做受神启者,也不做先知,他是传授古代法律的贤明官员……他所说的只是极纯粹的道德,既不谈奇迹,也不涉及玄虚,在道德上欧洲人应该成为中国人的徒弟,信奉儒学的中国人没有侮辱理性和曲解自然。” ——伏尔泰 丙 秦始皇比孔子伟大得多,秦始皇重法,孔夫子是讲空话的。‎ 儒家满口仁义道德……单就这独霸中国,使我们思想界不能自由,郁郁做二千年偶像的奴隶,也是不能不反对孔子的。 ——毛泽东 综合三则材料,请选取孔子思想中的一个角度确定研究主题,围绕该主题对以上材料分别做出史料解释(对原材料的阐释,不表明自己观点),最终得出历史评价。‎ 答案 示例一:主题:孔子的道德观。‎ 史料解释:①孔子主张为政以德,统治者的道德是引导百姓道德的风向标。‎ ‎②伏尔泰认为孔子的道德是纯粹的道德,没有神秘色彩,符合理性、顺应自然。‎ ‎③毛泽东认为孔子倡导的道德具有虚伪性。‎ 历史评价:孔子主张以德治国,但孔子的道德经过历代学者改造,是封建伦理的主要组成部分,对维护专制制度起了重要作用;孔子的道德具有普世价值,与西方的宗教神学相比具有明显进步性,对世界产生了重要影响。‎ 示例二:主题:孔子的法治思想。‎ 史料解释:①孔子认为执法要得当,刑罚不当百姓就会手足无措。‎ ‎②伏尔泰认为孔子对古代法律的传播起了重要作用。‎ ‎③毛泽东认为孔子不重视法律,忽视法律的作用。‎ 天添资源网 http://www.ttzyw.com/‎ 天添资源网 http://www.ttzyw.com/‎ 历史评价:孔子看到了法治对社会治理的作用,但其法治思想是先礼后法;孔子的法治思想对启蒙运动传播法治思想提供了新的例证。‎ 天添资源网 http://www.ttzyw.com/‎

资料: 29.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