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 届高三第四次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考试时间:150 分钟 试卷满分:150 分)
第 I 卷 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36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华夏文明第一次系统、深刻地进行自我批评,从而展开一场文明自我更新的思想大解放
运动,这主要就体现在战国时代墨家和法家的思想中。墨法学说,可谓此后一切中国改革、
变法思想的源泉。
墨法两家,成于魏,归于秦。墨翟、孟胜、吴起、商鞅这些人之所以艰辛辗转,四处碰
壁,这主要就是由于当时“魏康楚富,齐淫吴巧”,即发达地区民风奢华,文明积习太深,听
不进批评意见,更不愿展开自我批评,特别是墨子所倡导的“艰苦奋斗”这一条,在文明发
达的地区,非但难行,而且难听。能够接受墨法思想的,最终证明是被文明核心区视为“戎
狄”的秦。正因为秦在七国之中开化最迟,尚不存在六国那样庞大的既得利益阶层、贵族世
家集团,因此,墨法“官无常贵,而民无终贱”“有能则举之,无能则下之”的平等政治主张,
方才能够在秦地得以实行。正因为贵族、世家的力量还没有形成,正因为“不党(党:偏私)父
兄,不偏富贵,不嬖(嬖:宠幸)颜色”乃是秦的民风,以至“王亦不爱其家”,故“上同而下
不周比(周比:结党营私)”“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的“户籍连坐”制度,亦方才能够在秦
地顺利推进。而更为重要的是,正因为秦开化最迟,百姓极不善言辞文饰,不存在一个靠巧
言令色、舞文弄墨发达起来的智识阶级,故商鞅那一套以“农战”立国的思想,方能在秦地
大受欢迎。吴起自鲁赴魏,又去魏适楚,而商鞅亦自中原最发达的魏亡命入秦,他们所献出
的强国之策,首先就是对华而不实、只说不练的中原文明弊端的诊断和分析,在文明反思的
基础上,他们方才转而倡导一种埋头苦干、只练不说的新文化品质。于是,开化最迟、民风
淳朴的“戎狄”秦地,便这样成为他们培植新文明的试验田。这是秦人艰苦奋斗精神的起源,
这更是秦走向富强的动力。
商鞅在《商君书·农战》中,曾比较“境外”的秦地与“境内”的中原文明。他认为由
于中原地区文明发达,方才养成了盘根错节的贵族世家势力,方才铸成了导致阶级分化的富
豪大贾集团,方才重用巧言令色、只说不练的智识阶层。而此三者具备,固可谓文明之成就,
但也却正是“求荣取辱”“政怠宦成”的开端,是“人亡政息”——即国家危亡的征兆,是文
明走向异化的开始。作为“戎狄”的秦,之所以能据天下之雄图,最终统摄四海,扫荡群雄,这就是秦人的生活朴素、务实使然,秦人正是以朴素的“又战斗来又生产”、以南泥湾开荒般
的“农战”精神,最终战胜了中原文明之骄奢淫逸。秦的改革蓝图,其实就来自中原精英对
于自身文明弊端的自我批评,这种自我批评,最终演化成“西戎”之秦对于中原文明所进行
的“武器的批判”,秦王扫六合,乃是中国文明艰苦奋斗精神的第一次胜利、中华民族第一次
自我更新。
《荀子·疆国》亦曾赞美秦的朴素民风,说,“其百姓朴,其声乐不流污,其服不挑”,
又说“其百吏肃然莫不恭俭、敦敬、忠信”。荀子观察到的,恰是百年之后,中华文明在秦苏
生的基础。这个主张艰苦奋斗的新文明,就是墨法政治理想的高度实现。
(节选自《中原与夷狄:两种文明的砥砺》)
1.下列对墨法思想的有关表述,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墨法思想是建立在中原文化精英对中原文明弊端进行诊断和分析的基础上的,它为秦国提供
了改革蓝图。
B.墨法思想对中华文明影响巨大,中华文明的首次系统而深刻的自我批评和自我更新主要体现
在其中。
C.墨法思想强调选贤任能应不问贵贱,反对结党营私,主张贵族与平民在法律面前平等的思想
在发达地区不能实行。
D.墨法思想难以被中原地区各诸侯国接受,最后反而在开化最迟的秦国落地生根,这是因为他
们开化最迟、民风淳朴,越是落后的地方越能强盛起来。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文章开头总起,高度评价墨法思想,对中华文明的重要贡献阐明观点,统领全文。
B.文章采用对比论证的论证方法,分析中原文化的弊端,意在和秦地文化形成对比。
C.文章多处引用了古代典籍作为论据,都是为了论证墨家和法家思想的先进性论点。
D.文章论证中原文明的衰落和秦国的崛起,对当今我国具有非常强烈的现实针对性。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荀子观察到并高度赞扬了体现在百姓与官吏身上的秦人的朴素风气,他还预见到了百年后中
华文明在秦的兴盛辉煌。
B.中原地区各国贵族世家、富豪大贾、智识阶层的出现,是其文明发达的表现,但也是中原地
区文明异化的开端。
C.秦国强势,是以朴素务实战胜了骄奢淫逸,可见艰苦奋斗精神在文明中的重要性,它实现了中华民族的首次自我更新。
D.来自中原的精英对于自身文明弊端的自我批评并以之推行的秦国,推动新国走向富强、统一
天下。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 题。
材料一:
我国传统的媒体媒介方式大多为报纸、电视、书刊等等,随着经济能力的提升,人们的
日常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们逐渐受到电子科技的影响,开始使用互联网、计算机、
手机等进行信息的融合。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在当代社会发展过程中,应该协力合作,通过双
方的优势互补,来提升整体的发展适用能力。当前,我国存在的各类媒介自身的发展边缘已
经相继模糊,这也足以证明当前媒介的融合发展巧妙地提升了整体运营合作的水平,其“整
体划一”的合作理念能够更加有效地推动信息的传播工作。各类新型技术要学习传统媒体的
语言魅力和发展优势,传统媒体也应该打开思路完成自身发展的相应改革,只有两者协调合
作才是当前社会应用的新型目标,才能从根本上推动我国媒体综合运营的发展。
(摘编自郭磊《浅析新媒体语境下的媒介融合》
材料二:
表 1 人类文化和媒介素养发展过程
历史阶段 传播环境 新技能 社会文化结果
古代 口头传播、肢体语言
传播、手写文字传播
口头表达技能、肢体
语言的掌握识文断字
知识系统的建立和保
护、哲学和科学的起
源
第一次工业革命 印刷技术发明,报业
出现
文字素养、报刊素养 语言学的起源与发展
第二次工业革命 电子媒介出现 影视素养、广播素养 媒介社会的形成、消
费文化的流行
信息社会 数字媒介、互联网 数字素养、新媒体环
境下的媒介素养
全球信息化、知识爆
炸、知识社会
(摘编自张开《媒介素养理论框架下的受众研究新论》)
表 2 受众媒介素养各维度的题项分布因素 题项
评估能力 明星代言产品广告是因为他们喜欢该产品广告里描述的商品都是
位得购买的好商品
媒体呈现的信息都是现实环境完全真实的反映
分析能力 我能很好地鉴别媒介上的不良内容
在关注新闻时,我总会有自己的看法和认识
我常常能用批判的思维去看待各种新闻报道
创造能力 我曾经参加过媒体组织的线上或线下活劝
我经常在媒介上发表文章、图片,上传视频等
我曾经向媒体提供过新闻线索
我曾经以投稿、投票、留言等方式参与过媒体互动
看新闻时,我会想办法通过其他途径验证新闻报道的真实性
获取能力 关注新闻时,我会在不同媒体上寻找同一事件的报道来相互比较
(摘编自马超《数字媒体时代城乡青年的媒介使用与媒介素养研究》
材料三:
目前,虚假新闻泛滥,网络暴力事件频繁出现,究其原因,除了在媒介融合环境下,社
会各界拥有更多新闻传播渠道而受众媒介素养普遍较低之外,还有现今我国相关法律法规存
在空白和漏洞等因素。只有对相关的法律法规进行规范,并加大宣传和普及力度,才能够让
大众明辨是非。
在当今信息泛滥的媒介环境下,社会受众必须具备正确的是非观和判断能力,这便需要
对社会受众实施媒介素养教育。可以通过各社区的宣传栏、政府官方网站、各大媒体等定期
发布信息筛选方法、网络防毒等相关知识,让大众能够对不正当信息加以科学判断,并且规
范好个人行为,从根本上尽可能减少虚假、垃圾信息和同质化信息的生产与传播。
在媒介融合环境下要想避免新闻内容同质化,必须重视内容的创新。懂得依照目标受众
的价值定位和社会立场,以决定媒体在信息采集、处理以及话语表达等方面的差异性,在新
闻策划、采访、产品制作以及广告营销等环节当中做好统筹规划工作,让采集到的信息资源
在不同媒体上实现合理分配,以打造适应不同媒体特质的新闻产品。
(摘编自张淇鑫《媒介融合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材料四:在网络占据主导的新媒体时代,传统媒体所领导的舆论传播已经失去了自己原有的地位;而
媒介融合这种新形式,更是占据了舆论引导的半壁江山,使得每一个网民都变成了舆论传播
的主体。但是在网络传播中无疑也掺杂着各式各样、亦真亦假的信息,破坏了新媒体时代的
互联网环境;所以,如何对网络信息进行分析、审核和引导已经成为传统媒体工作的重中之
重,只有加强把关,才能形成一个好的舆论场。传统媒体需要积极与新媒体舆论进行互动,
使用多重效果、多种手段来引导舆论的影响,如通过官方公众号等方式对网络信息进行正确
的解释,以便增强引导效果。
(摘编自王卓焱《媒介融合与舆论传播》)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传统媒体媒介主要是报纸、电视、书刊等,而新媒体媒介则包括互联网、计算机、手机等,
新媒介方式的产生与时代发展息息相关。
B.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各有优势,在当代社会发展过程中,只有双方优势互补,协力合作,才能
从根本上提升我国媒体整体运营能力。
C.数字媒介、互联网构成了信息社会的传播环境,促进了媒介社会的形成,同时对应具备的与
之相匹配的媒介素养也提出了新要求。
D.数字媒体时代受众媒介素养维度包括获取、分析和评估信息的能力,同时也包括提供新闻线
索、与媒体互动等创造信息的能力。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在媒介融合时代,各类媒介自身发展边缘的模糊证明了整体运营合作水平的提升,也更加有
效地推动了信息传播工作的发展。
B.在新媒体时代,网络开始占据舆论传播的主导地位,每一个网民都能借助网络变成舆论传播
的主体,传统媒体己经没落。
C.要形成一个好的舆论场,需要多方面共同付出努力,而传统媒体工作的重中之重则是对网络
信息进行分析、审核和引导。
D.伴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进步,受众媒介素养所包含的内容越来越多,与此成正比,社会文化的
结果也必定会越来越丰富。
6.如何解决媒介融合环境下信息传播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请根据材料简要说明。(6 分)
(三)文学类文木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5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7~9 题
系于一发[奥地利]卡尔·施普林根施密特
我们想:让姑妈把秘密公开吧!我们虽年幼,但毕竟长大了,好歹快成年了,有什么事
不能对我们说呢?埃弗里纳姑妈真不用对我们保什么密了。就说那个圆的金首饰吧,她用一
根细细的链,总是把它系在脖子上,我们猜想,这里准有什么异乎寻常的缘由,里面肯定嵌
着那个她曾爱过的年轻人的小相片。也许她是白白地爱过他一阵哩,这个年轻人是谁呢?他
们当时究竟怎样相爱的呢?那时情况又是如何呢?
这没完没了的疑问使我们纳闷。
我们终于使埃弗里纳姑妈同意给我们看看那个金首饰。我们急切地望着她,她把首饰放
在平展开的手上,用指甲小心翼翼地塞进缝隙,盖子猛地弹开了。
令人失望的是,里面没有什么照片,连一张变黄的小相片也没有,只有一根极为寻常的、
结成蝴蝶结状的女人头发,难道全在这儿了吗?
“是的,全在这儿,”姑妈微微地笑着,“就这么一根头发,我发结上的一根普普通通的
头发,可它却维系着我的命运。更确切地说,这纤细的一根头发决定了我的爱情。你们今天
这些年轻人也许不理解这点,你们把自爱不当回事,不,更糟糕的是,你们压根儿没想过这
么做。对你们说来,一切都是那样直截了当,来者不拒,受之坦然,草草了事。
“我那时 19 岁,他——事情关系到他——不满 20 岁。他确是尽善尽美,当然最重要的
是,他爱我。他经常对我这样说:我该相信这一点。至于我呢,虽然我俩间有许多话难以启
口,但我是乐意相信他的。
“一天,他邀我上山旅行。我们要在他父亲狩猎用的僻静的小茅舍里过夜,我踌躇了好
一阵。因为我还得编造些谎话让父母放心,不然他们说啥也不会同意我干这种事的。当时,
我可是给他们好好地演了出戏,骗了他们。
“小茅舍坐落在山林中间,那儿万籁俱寂,孤零零地只有我们俩,他生了火,在灶旁忙
个不歇,我帮他煮汤。饭后,我们外出,在暮色中漫步,两人慢慢地走着,无声胜有声,强
烈的心声替代了言语,此时还有什么可说的呢?
“我们回到茅舍,他在小屋里给我置了张床。瞧他干起事来有多细心周到!他在厨房里
给自己腾了个空位,我觉得那铺位实在不太舒服。
“我走进房里,脱衣睡下。门没上栓,钥匙就插在锁里。要不要把门栓上?这样,他就
会听见栓门声,他肯定知道,我这样做是什么意思,我觉得这太幼稚可笑了。难道当真需要
暗示他,我是怎么理解我们的欢聚的吗?话说到底,如果夜里他真想干些风流韵事的话,那
么锁、钥匙部无济于事,无论什么都对他无奈。对他来说,此事尤为重要,因为它关系到我俩的一辈子——命运如何全取决于他,不用我为他操心。
“在这关键时刻,我蓦地产生了一个奇妙的念头,是的,我该把自己‘锁’在房里,可
是,在某种程度上说,只不过是采用一种象征性的方法。我踮着脚悄悄地走到门边,从发结
上扯下一根长发,把它缠在门手把和锁上,绕了好几道。只要他一触动手把,头发就会扯断。
“嗨,你们今天的年轻人呀!你们自以为聪明,聪明绝顶。但你们真的知道人生的秘密
吗?这根普普通通的头发——翌日清晨,我完整无损地把它取了下来!——它把我们俩强有
力地连在一起了,它胜过生命中其他任何东西。一俟时机成熟,我们就结为良缘。他就是我
的丈夫,多乌格拉斯。你们是认识他的,而且你们知道,他是我一生的幸福所在。这就是说,
一根头发虽纤细,但它却维系着我的整个命运。”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第一段结尾连续用三个问句,表现出“我们”的好奇和了解真相的急迫,也激起了读者的阅
读兴趣,同时又自然地推动了情节。
B.姑妈年轻时的爱情故事,既有传奇色彩,也富有教育意义,使“我们”受到强烈的感染和震
撼,因此静听她娓娓道来,不忍打断。
C.“你们今天这些年轻人”重复出现,表达了姑妈对年轻人不知自爱和自作聪明行为的不屑和
鄙夷,突出了姑妈的爱情观的宝贵。
D.姑妈的丈夫多乌格拉斯没有直接出场,但是他对女友细心体贴、对爱情理性节制的富有教养
的形象却跃然纸上,令人印象深刻。
8.姑妈为什么要用一根头发“把自己‘锁’在房里”?请简要分析。(6 分)
9.小说以“我们”的疑问开篇,接下来却只写了姑妈的讲述,而没有再写“我们”来结尾,这
样的安排有什么用意?请简要分析。(6 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4 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4 小题,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3 题。
虞奕字纯臣。第进士。崇宁,提举河北西路常平,洺、相饥,徙之东路。入对,徽宗问
行期,对曰:“臣退即行,流民不以时还,则来岁耕桑皆废矣。”帝悦。既而西部盗起,复徙
提点刑狱。时朝廷将遣兵逐捕,奕条上方略,请罢勿用,而自计讨贼,不阅月可定。转运使
张抟以为不可,宰相主抟策,数月不效,卒用奕议,悉降之。擢监察御史。亲祭北郊,燕人
赵良嗣为秘书丞侍祠,奕白其长曰:“今亲卫不用三路人,而良嗣以外国降子,顾得预祠事,
可乎?”长用其言,具以请,不报。阳武民佣于富家,其室美,富子欲私之,弗得,怒杀之,而赂其夫使勿言。事觉,府县及大理鬻狱,奕受诏鞫讯,皆伏辜。自何承矩创边地为塘泺,
有定界。既中贵人典领,以屯田开拓为功,肆侵民田,民上诉,屡出使者按治,皆不敢与直。
奕曲折上之,疏其五不可,诏罢屯田。加直秘阁、淮南转运副使。入为开封少尹。故时大理、
开封治狱,得请实蔽罪,其后率任情弃法,法益不用。奕言:“廷尉持天下平京师诸夏本法
且不行何以示万国请自今非情法实不相当毋得辄请”从之。迁光禄卿、户部侍郎。睦州乱,
以龙图阁直学士知镇江府。寇平,论劳增两秩。还为户部。内侍总领内藏,予夺专己,视户
部如僚属。奕白宰相曰:“计臣不才,当去之而易能者,不可使他人侵其官。”即自劾不称职。
诏徙奕工部。袭庆守张漴使郡人诣阙请登封,东平守王靓谏以京东岁凶多盗,不当请封。为
政者不悦,将罪靓,奕言:“靓忧民爱君,所当奖激,奈何用为罪乎?”靓获免。未几卒,
年六十,赠龙图阁学士。
(节选自《宋史·虞奕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廷尉持天下平/京师诸夏/本法且不行/何以示万国/请自今非情/法实不相当/毋得辄请/
B.廷尉持天下平/京师诸夏本/法且不行/何以示万国/请自今非/情法实不相当/毋得辄请/
C.廷尉持天下平/京师诸夏本/法且不行/何以示万国/请自今非情/法实不相当/毋得辄请/
D.廷尉持天下平/京师诸夏/本法且不行/何以示万国/请自今非/情法实不相当/毋得辄请/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路是宋朝行政区划名,河北路地处北宋北部,旧分东、西两路,后并为一路。
B.大理即大理寺,是宋代的司法机关,掌管刑事案件的审理,长官为大理寺卿。
C.秩指年终考评根据功过确定的官员俸禄,文中指根据功过确定的官职级别。
D.封指封禅,历代帝王都把封禅作为国家祭祀大典,封指祭地,禅指祭天。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虞奕善用策略,剿灭贼寇。西部出现盗贼,朝廷派兵追捕无效,最终采用虞奕计谋,降服了
盗贼;睦州出现叛乱,虞奕因平定贼寇有功而加官。
B.虞奕忠于职守,尽心履职。皇帝要去北郊祭祀,虞奕对秘书丞赵良嗣以降臣的身份陪同祭祀
提出质疑,得到上级长官支持,此事得以上报朝廷。
C.虞奕秉公执法,据实断案。阳武富家子对民妻欲行不轨,未遂而杀人,府县及大理官员受贿
后枉断官司,虞奕接受诏命据实审案,涉案人员最终伏罪。
D.虞奕仗义执言,奏罢屯田。中贵人以屯田开荒邀功,侵占民田,激起民愤,虞奕不顾前来查
处的使者阻拦,上疏反对屯田,朝廷最终取消屯田制。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臣退即行,流民不以时还,则来岁耕桑皆废矣。
(2)计臣不才,当去之而易能者,不可使他人侵其官。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 14~15 题。
感愤
王令①
二十男儿面似冰,出门嘘气玉蜺②横。
未甘身世成虚老,大见天心却③太平。
狂去④诗浑⑤夸俗句,醉余歌有过人声。
燕然未勒胡雏在,不信吾无万古名。
【注释】①王令:短暂的一生是在贫困交加中度过的。他在世期问,北宋常受到辽、西夏等
少数民族政权的进扰。②蜺:古同“霓”,虹的一种。玉蜺,指白虹。③却:此处指“返回”。④
去:作“来”讲。⑤浑:简直。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首联以奇肆的笔触勾勒了形容枯槁、面色似冰、俊伟慷慨的自我形象,显示出一种浩乎沛然
的堂堂正气。
B.颔联作者感叹自己虽然不甘身世贫贱,但奈何老去,只好消极地等待明主出现,返回到太平
盛世去。
C.诗人曾经谦虚地说“狂搜得无奇,猛吐复自吮”。颈联“狂”字和此处的“狂”字都是诗人
兴酣落笔情状的自我写照。
D.颈联“过人声”不应理解为比常人美妙的声音,而是说诗人有过人才学、过人抱负、过人识
见。
15.这首歌主要运用了什么抒情手法?请结合诗歌简要分析。(6 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1 小题,6 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 分)
(1)庄子的《逍遥游》中,作者先论述积水不够深则无法承载大船,其实是为了引出
“ , ”,强调风对大鹏起飞的重要性。
(2) 《 劝 学 》 中 通 过 见 者 远 、 闻 者 彰 、 致 千 里 、 绝 江 河 的 原 因 分 析 得 出 的 结 论 是
“ , 。”(3)《醉翁亭记》中描绘山间朝暮之景的句子是 , 。
三、语言文字运用(20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7~19 题。
2018 年 12 月 13 日,由四川省歌舞剧院创作、讲述“悬崖村”脱贫故事的民族舞剧《大
凉山的回响》正式首演。该剧作为国家艺术基金 2018 年度资助项目,通过“悬崖村天天梯”
意象的巧妙利用,以舞蹈表演故事的形式,人们看到当地百姓追求幸福生活的艰难历程。
随着剧情的推进,观众们感受到“悬崖村”近年来发生的 的变化。在脱贫攻坚战
打响时,( )。舞台背景上,山民世代攀爬的藤梯被安全、耐用的钢梯代替,这象征着
“悬崖村”在脱贫攻坚的路上迈出了一大步。舞剧中,新生代的表演热情奔放,老一辈的表
演 ,塑造出一个个饱满鲜活的形象,如柔美温婉的阿果、隐忍顽强的阿达、庄重贤惠
的阿嫫……他们用富有表现力的肢体语言 地表现了大凉山的人们走出贫穷、奔向未来
的心路历程。全场雷鸣般的掌声证明,《大凉山的回响》赢得了人们普遍的“心灵回响”。
舞剧《大凉山的回响》 ,以写意的手法,充分运用舞台的空间延伸力、民族音乐
的穿透力,让脱贫攻坚的故事展现在舞台之上带着观众走进那遥远却又温暖的大山深处,走
进那遥远而又温情的故乡深处。
17.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
A.巧妙利用了“悬崖村天梯”的意象,以舞蹈的形式串联故事,让人们看到当地百姓追求幸福
生活的艰难历程
B.通过“悬崖村天梯”意象的巧妙利用,以舞蹈表演故事的形式,让人们看到当地百姓追求幸
福生活的艰难历程
C.巧妙利用了“悬崖村天梯,的意象,以舞蹈的形式表演故事,人们看到当地百姓追求幸福生
活的艰难历程
D.通过“悬崖村天梯”意象的巧妙利用,以舞蹈串联故事的形式,人们看到当地百姓追求幸福
生活的艰难历程
1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翻天覆地 丝丝入扣 酣畅淋漓 别具一格
B.前所未有 有条不紊 淋漓尽致 独辟蹊径
C.翻天覆地 丝丝入扣 淋漓尽致 独辟蹊径
D.前所未有 有条不紊 酣畅淋漓 别具一格
19.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A.阿嫫守护着彝族传统根脉,带领大家发展起村寨旅游,外出打工的青年回到了家乡
B.外出打工的青年回到了家乡,带领大家发展起村寨旅游的阿嫫守护着彝族传统根脉
C.阿嫫带领大家发展起村寨旅游,守护着彝族传统根脉,外出打工的青年回到了家乡
D.外出打工的青年回到了家乡,守护着彝族传统根脉的阿嫫带领大家发展起村寨旅游
20.下面是某学校的几个志愿者到机场去接参加学术会议的老教授时的一段对话,其中画线的
地方不够得体,请选出三处并作修改。(6 分)
几个志愿者拿着接机的指示牌,看到有人走了过来,①“你是来开合的吗?”一位志愿者拿出
一份名单,②“你叫什么,自己在这上面找,打上勾。”教授等了好一会儿:“请问,要等多
长时间?”③“你就站在在这儿等,还有两个呢。”另外两位参会人终于来了,“不好意思,
让你们久等了。”④“怎么回事,让我们等了这么长的时间。”⑤“好了,人到齐了,都上
车”。
21.下图是国内的第三方支付平台支付宝(中国)网络技术有限公司的 logo(徽标),图形为蓝底白
字,请说明图形寓意及构图特点。要求语意简明,句子通顺,不超过 100 字。(5 分)
四、写作(60 分)
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现代社会越来越关注个人需求,商家让会员独享优惠,生活中也有些趣味无法与人分享,
诸如一杯啜饮咖啡的时光、一竿临溪垂钓的等待、一路挥汗慢跑的苦练……正如王维所说:
“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
也有人提出:人生路上,我们需要个人奋斗,更需要与他人共享空间、资源、智慧、经
验、快乐。正如森村诚一认为:“幸福越与人共享,它的价值越增加。”
你对上述材料有怎样的思考?写一篇论述类文章。
【注意】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②标题自拟。③不少于 800 字。④不得抄袭、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