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人教版高三化学微专题突破训练12:化学实验综合 【题型新颖、解析详尽、内容全面】(精选2019真题+模拟题)6份打包
加入VIP免费下载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化学实验综合 ‎ 突破训练(五)‎ ‎1.下列鉴别方法可行的是 (  )‎ A.用氨水鉴别Al3+、Mg2+和Ag+‎ B.用Ba(NO3)2溶液鉴别Cl-、S和C C.用核磁共振氢谱鉴别1-溴丙烷和2-溴丙烷 D.用酸性KMnO4溶液鉴别CH3CHCHCH2OH和CH3CH2CH2CHO ‎【解析】 Al3+和Mg2+与氨水反应都只生成沉淀,不溶解,无法鉴别,故A错;S和C与Ba(NO3)2反应都生成白色沉淀,无法鉴别,故B错;1-溴丙烷有三种等效氢,其核磁共振氢谱有三个峰,而2-溴丙烷有两种等效氢原子,其核磁共振氢谱有两个峰,故可鉴别,C正确;碳碳双键、羟基、醛基都能被酸性KMnO4溶液氧化,KMnO4溶液都褪色,故无法鉴别,D错。‎ ‎2.实验室制取下列气体,所用药品和干燥剂都正确的是 (  )‎ 选项 制取的气体 药品 干燥剂 A H2‎ Zn和稀硫酸 浓硫酸 B Cl2‎ KClO3和浓盐酸 碱石灰 C HCl 固体NaCl和稀硫酸 碱石灰 D NH3‎ NH4Cl和熟石灰 P2O5‎ ‎【解析】 A项中制取H2的药品及干燥剂的选择均正确;B项中干燥剂选择错误,因为Cl2能与碱石灰发生反应,应选浓硫酸为干燥剂;C项中药品与干燥剂选择均错误,应用浓硫酸作药品,P2O5或CaCl2为干燥剂;D项中的干燥剂选择错误,应用碱石灰作干燥剂。‎ ‎3.‎ 在实验室进行下列有关物质的制备流程中,理论上正确、操作上可行且经济上合理的是 (  )‎ A.CCOCO2Na2CO3‎ B.CuCu(NO3)2溶液Cu(OH)2‎ C.CaOCa(OH)2溶液NaOH溶液 D.FeFe2O3Fe2(SO4)3溶液 ‎【解析】A项碳在空气中燃烧生成CO2,此设计操作复杂且浪费能源;B项使用AgNO3,不经济;D项Fe燃烧产物是Fe3O4,而不是Fe2O3。‎ ‎4.下列实验装置正确且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 ‎ 图K34-3‎ A.用图(a)所示装置制取少量Cl2‎ B.图(b)所示装置可证明非金属性Cl>C>Si C.图(c)所示装置中水不能持续流下,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 D.用图(d)所示装置测定镁铝合金中铝的质量分数 ‎【解析】 MnO2与稀盐酸不反应,A项错误;非金属性越强,其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越强,但盐酸中Cl不是最高价,因此不能判断Cl和C的非金属性强弱,B项错误;橡皮管的作用是使烧瓶和分液漏斗上方的压强相等,有利于液体顺利滴下,因此不会出现水不能持续流下的现象,C项错误;铝可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H2,镁不与NaOH反应,利用排水法测定氢气的体积,根据氢气体积得到铝的质量,从而求出铝的质量分数,D项正确。‎ ‎5.氧化铅(PbO)是黄色固体。实验室用草酸在浓硫酸作用下分解制备CO,其原理为H2C2O4CO↑+CO2↑+H2O。某课题组同学设计实验探究CO ‎ 还原氧化铅并检验氧化产物(已知CO能使银氨溶液产生黑色沉淀)的装置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实验时,先点燃装置①处酒精灯,当装置⑤中产生连续气泡且有明显现象后再点燃装置③处酒精灯 B.装置②④⑤中的试剂依次为碱石灰、银氨溶液、澄清石灰水 C.实验完毕时,先熄灭装置①处酒精灯,再熄灭装置③处酒精灯 D.尾气处理可选用点燃、气袋收集、NaOH溶液吸收等方法 ‎【解析】选A。装置①中发生反应产生CO、H2O和CO2,装置②中用碱石灰除去H2O和CO2,装置③中发生主体反应:CO+PbOPb+CO2,装置④中用澄清石灰水检验反应生成的CO2,装置⑤中用银氨溶液检验反应前CO是否将装置中的空气排尽,尾气处理装置用于处理未反应的CO。实验时,先点燃装置①处酒精灯,当装置⑤中产生连续气泡且有明显现象后,即装置中的空气已被排尽后,再点燃装置③处酒精灯,开始反应,故A正确;装置②④⑤中的试剂应该依次为碱石灰、澄清石灰水、银氨溶液,故B错误;实验完毕时,先熄灭装置③处酒精灯,再熄灭装置①处酒精灯,否则极容易发生倒吸造成危险,故C错误;尾气处理装置用于处理未反应的CO,尾气处理可选用点燃、气袋收集,不能用NaOH溶液吸收,故D错误。‎ ‎6.如图是某同学用含有铁锈的废铁屑制取氯化铁的装置(省略夹持装置,气密性完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装置A中存在反应2Fe3++Fe3Fe2+‎ B.实验开始时,打开活塞a,盐酸快速流入装置A中 C.装置B中收集到的气体可直接点燃 D.反应后的烧杯中通入少量SO2,溶液颜色立即由棕黄色变为浅绿色 ‎【解析】选A。装置A中存在反应Fe+2H+Fe2++H2↑、Fe2O3+6H+2Fe3++3H2O、2Fe3++Fe3Fe2+,A正确;实验开始时,必须先打开K1,再打开活塞a,盐酸才能快速流入装置A中,B错误;装置B中收集到的可燃性气体必须先验纯再点燃,C错误;反应后的烧杯中含有Fe3+和过量的H2O2,通入少量SO2,二氧化硫先与H2O2反应,必须通入足量的二氧化硫,溶液颜色才能由棕黄色变为浅绿色,D错误。‎ ‎7.某学习小组通过下列装置探究MnO2与FeCl3·6H2O能否反应产生Cl2,FeCl3的升华温度为315 ℃。‎ 实验操作和现象:‎ 操作 现象 点燃酒精灯,加热 ⅰ.A中部分固体溶解,上方出现白雾 ⅱ.稍后,产生黄色气体,管壁附着黄色液滴 ⅲ.B中溶液变蓝 ‎(1)现象ⅰ中的白雾是________。‎ ‎(2)分析现象ⅱ,该小组探究黄色气体的成分,实验如下:‎ a.加热FeCl3·6H2O,产生白雾和黄色气体。‎ b.用KSCN溶液检验现象ⅱ和a中的黄色气体,溶液均变红。‎ 通过该实验说明现象ⅱ中黄色气体含有________。‎ ‎(3)除了氯气可使B中溶液变蓝外,推测还可能的原因是①实验b检出的气体使之变蓝,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经实验证实推测成立。‎ ‎②溶液变蓝的另一种原因:在酸性条件下,装置中的空气使之变蓝。通过进一步实验确认了这种可能性,其实验方案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为进一步确定黄色气体中是否含有Cl2,该小组提出两种方案,均证实了Cl2的存在。‎ 方案1:在A、B间增加盛有某种试剂的洗气瓶C。‎ 方案2:将B中淀粉KI溶液替换为NaBr溶液;检验Fe2+。‎ 现象如下:‎ 方案1‎ B中溶液变为蓝色 方案2‎ B中溶液呈浅橙红色,未检出Fe2+‎ ‎①方案1的C中盛放的试剂是________(填字母)。‎ A.NaCl饱和溶液   B.NaOH溶液  C.NaClO溶液 ‎②方案2中检验Fe2+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综合方案1、2的现象,说明选择NaBr溶液的依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将A中的产物分离得到Fe2O3和MnCl2,A中产生Cl2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FeCl3·6H2O受热失去结晶水:FeCl3·6H2O△,FeCl3+6H2O,生成的FeCl3水解:FeCl3+3H2OFe(OH)3+3HCl,生成HCl气体,HCl和H2O结合形成盐酸小液滴,可观察到白雾。‎ ‎(2)向FeCl3溶液中滴入KSCN溶液,发生络合反应:Fe3++3SCN-Fe(SCN)3,生成血红色的硫氰化铁,用KSCN溶液检验现象ⅱ 和a中的黄色气体,溶液均变红,说明ⅱ中黄色气体含有FeCl3。‎ ‎(3)①碘离子具有还原性,氯化铁具有强氧化性,碘离子可被氧化为碘单质,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Fe3++2I-===2Fe2++I2。‎ ‎②题述实验B装置中有HCl,设计实验方案时需要加入盐酸酸化。‎ ‎(4)①根据以上分析,已经确定FeCl3、酸性条件下的O2均可氧化I-,则方案1中必须排除FeCl3、O2(H+)的干扰,在A、B间增加盛有饱和食盐水的洗气瓶C,可以吸收FeCl3、HCl,O2只有在酸性条件下才能氧化I-,则氧化I-的只能为Cl2。②若B中观察到溶液呈浅橙红色,证明Br-被氧化为Br2,若未检出Fe2+,说明Fe3+未被Br-还原为Fe2+,只能是Cl2将Br-氧化为Br2;另外,因为还原剂用的不是I-,所以不用考虑O2(H+)的影响。③选择NaBr溶液的依据是氧化性:Cl2>Br2>Fe3+,Cl2可以氧化Br-,Fe3+不能氧化Br-。‎ ‎(5)二氧化锰与FeCl3·6H2O反应生成Fe2O3、MnCl2、Cl2及水,根据得失电子守恒、原子守恒可配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MnO2+4FeCl3·6H2O2Fe2O3+3MnCl2+3Cl2↑+24H2O。‎ 答案:(1)盐酸小液滴 ‎(2)FeCl3‎ ‎(3)①2Fe3++2I-===2Fe2++I2 ②另取一支试管,向其中加入淀粉KI溶液,再滴入几滴HCl溶液,在空气中放置,观察溶液是否变蓝 ‎(4)①A ②排除Fe3+将Br-氧化成Br2的可能性 ③该实验条件下,Br-可以被Cl2氧化成Br2,但不会被Fe3+氧化为Br2‎ ‎(5)3MnO2+4FeCl3·6H2O2Fe2O3+3MnCl2+3Cl2↑+24H2O ‎8.三氯氧磷(POCl3)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工业上可以直接氧化PCl3制备POCl3,反应原理为P4(白磷)+6Cl2===4PCl3,2PCl3+O2===2POCl3。‎ PCl3、POCl3的部分性质如下:‎ 物质 熔点/℃‎ 沸点/℃‎ 其他 PCl3‎ ‎-112‎ ‎75.5‎ 遇水生成H3PO3和HCl POCl3‎ ‎2‎ ‎105.3‎ 遇水生成H3PO4和HCl 某兴趣小组模拟该工艺设计实验装置如下(某些夹持装置、加热装置已略去):‎ ‎(1)仪器a的名称为________________,B装置中长颈漏斗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 ‎(2)装置E用来制取Cl2,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使实验顺利进行,还需补充的装置为_____________。‎ ‎(4)反应时,需严格控制三个条件:‎ ‎①先制取__________,缓慢地通入C 中,直至C 中的白磷消失后,再通入另一种气体。‎ ‎②C装置用水浴加热控制温度为60~65 ℃,除加快反应速率外,另一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反应物必须干燥,否则会在C 装置中产生大量的白雾,其主要成分为________(写化学式)。‎ ‎(5)反应结束后通过下面步骤测定POCl3产品中Cl 的含量,元素Cl 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__(写出计算式)。‎ Ⅰ.取x g产品于锥形瓶中,加入足量NaOH溶液,POCl3完全反应后加稀硝酸至酸性;‎ Ⅱ.向锥形瓶中加入0.100 0 mol·L-1 的AgNO3 溶液40.00 mL,使Cl-完全沉淀;‎ Ⅲ.再向锥形瓶中加入20 mL硝基苯,振荡,使沉淀表面被有机物覆盖;‎ Ⅳ.然后加入指示剂,用c mol·L-1 NH4SCN溶液滴定过量Ag+至终点,记下所用体积为V mL。‎ ‎[已知:Ag3PO4溶于酸,Ksp(AgCl )=3.2×10-10,‎ Ksp(AgSCN )=2×10-12]‎ ‎【解析】(1)仪器a的名称是冷凝管(或球形冷凝管),装置A中产生氧气,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2O2+2H2O===4NaOH+O2↑(或2H2O22H2O+O2↑);B装置的作用除观察O2的流速之外,还有平衡气压、干燥O2(或平衡气压和除去水,防止PCl3和POCl3遇水反应引入杂质)。‎ ‎(2)二氧化锰与浓盐酸加热反应生成氯化锰、氯气和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4H++2Cl-+MnO2Mn2++Cl2↑+2H2O。‎ ‎(3)C装置为氯气和白磷发生反应的装置,反应结束后会有氯气从冷凝管a中溢出,污染空气,需要吸收处理;同时,POCl3和PCl3遇水会发生反应,为使实验顺利进行,需要在a仪器后连接装有碱石灰的干燥管,防止外界中水蒸气进入C装置内。‎ ‎(4)根据题意可知,要先制备出三氯化磷,然后其被氧化为POCl3,所以先制取氯气,缓慢地通入C中,直至C中的白磷消失后,再通入氧气。‎ ‎②由于PCl3的沸点是75.5 ℃,因此控制温度60~65 ℃,其主要目的是加快反应速率,同时防止PCl3气化。‎ ‎③POCl3和PCl3遇水会发生反应,均生成氯化氢,遇到水蒸气产生大量的白雾,所以反应物必须干燥。‎ ‎(5)根据题意可知,NH4SCN的物质的量为0.001cV mol,则与之反应的银离子的物质的量为0.001cV mol,而总的银离子的物质的量为0.004 mol,所以与氯离子反应的银离子的物质的量为0.004 mol-0.001cV mol,因此氯离子的物质的量为0.004 mol-0.001cV mol,则产品中Cl元素的含量为×100%。‎ 答案:(1)球形冷凝管 平衡气压 ‎(2)4H++2Cl-+MnO2Mn2++Cl2↑+2H2O ‎(3)在a仪器后连接装有碱石灰的干燥管 ‎(4)①Cl2 ②防止PCl3气化 ③HCl ‎(5)×100% ‎9.实验室制备苯甲酸乙酯的反应装置示意图和有关数据如下:‎ 名称 相对分子质量 密度/(g·cm-3)‎ 沸点/℃‎ 水中溶解性 苯甲酸 ‎122‎ ‎1.266‎ ‎249‎ 微溶 乙醇 ‎46‎ ‎0.789‎ ‎78.3‎ 溶 苯甲酸乙酯 ‎150‎ ‎1.045‎ ‎213‎ 难溶 环己烷 ‎84‎ ‎0.779‎ ‎80.8‎ 难溶 环己烷、乙醇和水可形成共沸物,其混合物沸点为62.1 ℃。‎ 合成反应:向圆底烧瓶中加入6.1 g苯甲酸、20 mL无水乙醇、25 mL环己烷和2片碎瓷片,搅拌后再加入2 mL浓硫酸。按图组装好仪器后,水浴加热回流1.5小时。‎ 分离提纯:继续水浴加热蒸出多余乙醇和环己烷,经分水器放出。剩余物质倒入盛有60 mL冷水的烧杯中,依次用碳酸钠、无水氯化钙处理后,再蒸馏纯化,收集210~213 ℃的馏分,得产品5.0 g。‎ 回答下列问题:‎ ‎(1)仪器A的名称为________,冷却水应从________(填“a”或“b”)口流出。‎ ‎(2)加入环己烷的目的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合成反应中,分水器中会出现分层现象,且下层液体逐渐增多,当下层液体高度距分水器支管约2 cm时开启活塞放出少量下层液体。该操作的目的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实验中加入碳酸钠的目的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经碳酸钠处理后,若粗产品与水分层不清,可采取的措施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在该实验中,圆底烧瓶的容积最适合的是__________(填字母)。‎ A.50 mL         B.100 mL C.200 mL D.300 mL ‎(6)本实验的产率为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2)根据题给信息“环己烷、乙醇和水可形成共沸物,其混合物沸点为62.1 ℃”可知环己烷在合成反应中的作用为在较低温度下带出生成的水,促进酯化反应向右进行,提高产率。(3)分水器中上层是油状物,下层是水,当油层液面高于支管口时,油层会沿着支管流回烧瓶,达到了使反应物冷凝回流,提高产率的目的。因此当下层液体高度距分水器支管约2 cm时,应开启活塞,放出下层的水,避免水层升高流入烧瓶。(4)合成反应结束后,圆底烧瓶中主要含有苯甲酸乙酯(产物)、苯甲酸(未反应完)、硫酸(催化剂)、乙醇、环己烷,水浴加热除去乙醇和环己烷,剩余的物质主要为苯甲酸乙酯、苯甲酸、硫酸。加入碳酸钠溶液可中和苯甲酸、硫酸,生成易溶于水的盐,溶液分层;经碳酸钠溶液处理后,若粗产品与水分层不清,可加入食盐,进一步降低酯的溶解,该操作为盐析;然后用分液漏斗分出有机层,加入无水氯化钙吸收部分的水,再进行蒸馏,接收210~213 ℃的馏分。(5)由题表中的数据可计算出苯甲酸的体积约为5 mL,则圆底烧瓶中溶液的体积约为5 mL+20 mL+25 mL+2 mL=52 mL,而圆底烧瓶中所能盛放的溶液的体积应不超过圆底烧瓶的2/3,故应选择容积为100 mL的圆底烧瓶。(6)m(乙醇)=(0.789×20)g=15.78 g,设苯甲酸乙酯的理论产量为x,则 ‎122 g   46 g        150 g ‎6.1 g   15.78 g(过量)    x 解得x=7.5 g,则产率=×100%=×100%≈66.7%。‎ 答案:(1)球形冷凝管 b ‎(2)在较低温度下除去产物水,提高产率 ‎(3)确保乙醇和环己烷及时返回反应体系而下层水不会回流到体系中 ‎(4)中和苯甲酸和硫酸 加氯化钠进行盐析 ‎(5)B ‎(6)66.7%‎ ‎10.一氯化碘(沸点97.4 ℃)是一种红棕色易挥发的液体,不溶于水,溶于乙醇和乙酸。某校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拟制备一氯化碘。回答下列问题:‎ ‎(1)甲组同学拟利用干燥、纯净的氯气与碘反应制备一氯化碘,其装置如下:(已知碘与氯气的反应为放热反应)‎ ‎①各装置连接顺序为A→______________;A装置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B装置烧瓶需放在冷水中,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D装置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将B装置得到的液态产物进一步提纯可得到较纯净的ICl,则提纯采取的操作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 ‎(2)乙组同学采用的一种制一氯化碘的方法为:在三颈烧瓶中加入粗碘和盐酸,控制温度约50 ℃‎ ‎,在不断搅拌下逐滴加入氯酸钠溶液,生成一氯化碘。则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设计实验证明:‎ ‎①ICl的氧化性比I2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ICl与乙烯作用发生加成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A装置用于制备Cl2,Cl2中含HCl气体和水蒸气,用C装置除HCl,用E装置干燥Cl2,将干燥的Cl2通入B中与碘反应,制备ICl。由于ICl易挥发,所以B装置应放在冷水中。Cl2可能未完全反应,用D装置吸收尾气,防止污染。(3)②ICl不溶于水,溶于乙醇和乙酸,所以先将ICl溶于乙醇中配成溶液,再通入乙烯,ICl呈红棕色,通过颜色褪去,证明其与乙烯发生了加成反应。‎ 答案:(1)①C→E→B→D MnO2+4H++2Cl-Mn2++Cl2↑+2H2O ‎②防止ICl挥发 吸收未反应的氯气,防止污染空气 ③蒸馏 ‎(2)3I2+6HCl+NaClO36ICl+NaCl+3H2O ‎(3)①用湿润的KI淀粉试纸检验一氯化碘蒸气,试纸变蓝 ‎②在ICl的乙醇溶液中通入乙烯,溶液褪色 ‎11.实验室制备硝基苯的反应原理和实验装置如下:‎ 反应中存在的主要副反应有:在温度稍高的情况下会生成间二硝基苯。有关数据如下表:‎ 物质 熔点/℃‎ 沸点/℃‎ 密度/(g·cm-3)‎ 溶解性 苯 ‎5.5‎ ‎80‎ ‎0.88‎ 微溶于水 硝基苯 ‎5.7‎ ‎210.9‎ ‎1.205‎ 难溶于水 间二硝基苯 ‎89‎ ‎301‎ ‎1.57‎ 微溶于水 浓硝酸 ‎83‎ ‎1.4‎ 易溶于水 浓硫酸 ‎338‎ ‎1.84‎ 易溶于水 实验步骤如下:①取100 mL烧杯,用20 mL浓硫酸与18 mL浓硝酸配制混合酸,将混合酸小心加入B中;②把18 mL (15.84 g)苯加入A中;③在室温下,向苯中逐滴加入混合酸,边滴边搅拌,混合均匀。在50~60 ℃下发生反应,直至反应结束;④将反应液冷却至室温后倒入分液漏斗中,依次用少量水、5%NaOH溶液、水洗涤并分液;⑤分出的产物加入无水CaCl2颗粒,静置片刻,然后倒入蒸馏烧瓶,弃去CaCl2,进行蒸馏纯化,收集205~210 ℃馏分,得到纯硝基苯18 g。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装置C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配制混合酸时,能否将浓硝酸加入到浓硫酸中,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了使反应在50~60 ℃下进行,常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反应结束并冷却至室温后A中液体就是粗硝基苯,粗硝基苯呈黄色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洗涤操作中,第二次水洗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在蒸馏纯化过程中,因硝基苯的沸点高于140 ℃,应选用空气冷凝管,不选用水直形冷凝管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本实验所得到的硝基苯产率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由仪器的结构特征分析,装置C为冷凝管,其作用为冷凝回流。‎ ‎(2)浓硝酸与浓硫酸混合会放出大量的热,若将浓硝酸加入到浓硫酸中,硝酸的密度小于浓硫酸,会导致液体迸溅。‎ ‎(3)因为反应在50~60 ℃下进行,低于水的沸点,可以利用水浴加热。反应后硝基苯中溶有浓硝酸分解产生的NO2(或硝酸)等杂质,使硝基苯显黄色。‎ ‎(4)先用水洗除去浓硫酸和硝酸,再用NaOH除去溶解的少量的酸,最后水洗除去未反应的NaOH以及生成的盐。‎ ‎(5)硝基苯沸点高用空气冷凝与水冷凝相比效果几乎无差异,且冷凝管通水冷却时导致温度差过大可能发生炸裂,所以选用空气冷凝。‎ ‎(6)苯完全反应生成硝基苯的理论产量为15.84× g,所以硝基苯的产率为×100%≈72.06%。‎ 答案:(1)冷凝回流 (2)不能,易暴沸飞溅 ‎(3)水浴加热 溶有浓硝酸分解产生的NO2(或硝酸)等杂质 ‎(4)洗去残留的NaOH及生成的钠盐 ‎(5)硝基苯沸点高用空气冷凝与水冷凝相比效果几乎无差异;通水冷却时温差过大易炸裂冷凝管 ‎(6)72.06%‎

资料: 29.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