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普通高校招生选考科目化学模拟试题(七)
(时间:90 分钟 满分:100 分)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Na—23 S—32
Cl—35.5 Ca—40 Fe—56
选择题部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20 小题,共 50 分。第 1~10 每小题 2 分,第 11~20 每小题
3 分。每个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
选均不得分)
1.下列有关物质性质与用途具有对应关系的是( )
A.明矾易溶于水,可用作净水剂
B.浓 H2SO4 具有脱水性,可用来干燥 HC1
C.碳酸钠具有碱性,可用于胃酸中和剂
D.氧化镁熔点很高,可用于耐高温材料
解析 明矾溶于水能形成氢氧化铝胶体,具有吸附性,能够吸收水中固体杂质颗
粒,可以净水,不具有氧化性,不用于自来水的杀菌消毒,A 错误;浓 H2SO4 具
有吸水性,与氯化氢不反应,可用来干燥 HCl,B 错误;碳酸钠碱性太强,不能用
于治疗胃酸过多,可用碳酸氢钠治疗,C 错误;氧化镁熔点高,可用于耐高温材料,
D 正确。
答案 D
2.化学与生活、生产密切相关,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Fe3O4 俗称铁红,常作红色油漆和涂料
B.食盐、糖、醋可用作调味剂,不可用作食品防腐剂
C.用活性炭为糖浆脱色和用次氯酸盐漂白纸浆的原理相同
D.高纯度的二氧化硅广泛用于制作光导纤维,光导纤维遇强碱会“断路”
解析 A 项,Fe2O3 俗称铁红,常作红色油漆和涂料,故 A 错误;B 项,食盐、糖、
醋可用作调味品,也可用作食品防腐剂,B 错误;C 项,活性炭为糖浆脱色,利用
活性炭的吸附性,属于物理变化,次氯酸盐漂白纸浆,利用次氯酸盐的强氧化性
把有色物质漂白,属于化学变化,C 错误;D 项,光导纤维的成分是 SiO2,SiO2属于酸性氧化物,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因此光导纤维遇强碱会“断路”,D 正确。
答案 D
3.下列表示物质的化学用语正确的是( )
A.8 个中子的碳原子的核素符号:12C
B.HF 的电子式:H+[∶F∶]-
C.Cl-离子的结构示意图:
D.CO2 的结构式:O===C===O
解析 8 个中子的碳原子,质量数是 14,核素符号:14C,A 错误;HF 是共价化合
物,电子式为 ,B 错误;Cl-核内有 17 个质子,核外有 18 个电子,结
构 示 意 图 : , C 错 误 ; CO2 分 子 中 含 有 2 个 碳 氧 双 键 , 结 构 式 :
O===C===O,D 正确。
答案 D
4.下列实验现象与实验操作不相匹配的是( )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A
向盛有高锰酸钾酸性溶液的试管中
通入足量的乙烯后静置
溶液的紫色逐渐褪去,静置后溶液分
层
B
将镁条点燃后迅速伸入集满 CO2 的
集气瓶
集气瓶中产生浓烟并有黑色颗粒产
生
C
向盛有饱和硫代硫酸钠溶液的试管
中滴加稀盐酸
有刺激性气味气体产生,溶液变浑浊
D
向盛有 FeCl3 溶液的试管中加过量铁
粉,充分振荡后加 1 滴 KCSN 溶液
黄色逐渐消失,加 KSCN 后溶液颜色
不变
解析 向盛有高锰酸钾酸性溶液的试管中通入足量的乙烯发生:12KMnO4+5C2H4
+18H2SO4===12MnSO4+6K2SO4+10CO2↑+28H2O,溶液的紫色逐渐褪去,生成
MnSO4 和 K2SO4 均溶于水,因此不会分层,A 错误。将镁条点燃后迅速伸入集满
CO2 的集气瓶中发生:2Mg+CO2 =====
点燃
2MgO+C,集气瓶中产生浓烟并有黑色碳颗粒产生,B 正确。向盛有饱和硫代硫酸钠溶液的试管中滴加稀盐酸发生:Na2S2O3+
2HCl===2NaCl+SO2↑+S↓+H2O,有刺激性气味 SO2 产生,产生 S 沉淀,C 正
确。向盛有 FeCl3 溶液的试管中加过量铁粉,2FeCl3+Fe===3FeCl2 黄色消失,Fe2+
遇 KSCN 不显色,D 正确。
答案 A
5.下列有关物质用途的说法,错误的是( )
A.二氧化硫常用于漂白纸浆
B.漂粉精可用于游泳池水消毒
C.碳酸钡可用来治疗胃酸过多
D.氧化铁常用于红色油漆和涂料
解析 A 项,二氧化硫有漂白性,故常用于漂白纸浆,A 正确;B 项,漂粉精有强
氧化性,故可用于游泳池水消毒,B 正确;C 项,碳酸钡虽然可与盐酸反应,但是
生成的氯化钡有毒,故不能用来治疗胃酸过多,C 不正确;D 项,氧化铁是红棕色
粉末,故常用于红色油漆和涂料,D 正确。
答案 C
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金刚石和石墨互为同素异形体
B.CH3—CH2OH 和 CH3—O—CH3 互为同分异构体
C.32He 和 42He 互为同位素
D.分子式为 C4H10 的物质为纯净物
解析 D 项,分子式为 C4H10 的结构有两种情况,故物质不一定是纯净物,D 错误。
答案 D
7.下列指定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
A.钠与水反应:Na+2H2O===Na++2OH-+H2↑
B.电解饱和食盐水获取烧碱和氯气:2Cl-+2H2O =====
通电
H2↑+Cl2↑+2OH-
C.向氢氧化钡溶液中加入稀硫酸:Ba2++OH-+H++SO2-4 ===BaSO4↓+H2O
D.SO2 溶于水显酸性:SO2+H2O===2H++SO2-3
解析 A 项,钠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且离子方程式要遵循原子守恒、电荷守恒和转移电子守恒,离子方程式为 2Na+2H2O===2Na++2OH-+H2↑,
故 A 错误;B 项,电解饱和食盐水时,阳极上生成氯气、阴极上生成氢气同时阴
极附近有 NaOH 生成,离子方程式为 2Cl-+2H2O =====
通电
H2↑+Cl2↑+2OH -,
故 B 正确;C 项,二者反应生成硫酸钡和水,且氢离子、氢氧根离子和水的计量
数都是 2,离子方程式为 Ba2++2OH-+2H++SO2-4 ===BaSO4↓+2H2O,故 C 错
误;D 项,SO2 溶于水显酸性:SO2+H2OH2SO3H++HSO-3 ,故 D 错误。
答案 B
8.下表为截取的元素周期表前 4 周期的一部分,且 X、Y、Z、R 和 W 均为主族元
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X
Y Z R
W
A.五种元素为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一定都大于 2
B.X、Z 原子序数可能相差 18
C.Y 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可能是强酸
D.Z 的氧化物与 X 单质不可能发生置换反应
解析 因为第一周期只有 H、He 两种元素,截取部分是元素周期表前 4 周期的一
部分,所以 X 位于第二周期,且五种元素都是主族元素,根据元素周期表结构可
知,X 可能是 C、N、O。A 项,五种元素属于ⅢA~ⅦA 族,所以原子最外层电
子数一定大于 2,故 A 正确;B 项,X 位于第二周期,则 Z 是第三周期元素,所
以原子序数相差 8,故 B 项错误;C 项,Y 是第三周期元素,可能是是 Al、Si、
P,而 Al、Si、P 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都不是强酸,故 C 错误;D 项,若 X 是
C,则 Z 是 Si,其氧化物为 SiO2,存在置换反应:SiO2+2C =====
高温
Si+2CO↑,
故 D 错误。
答案 A
9.有机化合物对人类的生活和社会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以下关于常见的有机
物的性质和应用分析不正确的是( )
A.乙烯和苯都能使溴水褪色,褪色的原因相同B.甲烷是正四面体结构而不是平面正方形结构,可以用 CH2Cl2 不存在同分异构体
证明
C.煤油可由石油分馏获得,可用作燃料和保存少量金属钠
D.乙醇、乙酸、乙酸乙酯都能发生取代反应,乙酸乙酯中的少量乙酸可用饱和
Na2CO3 溶液除去
解析 A 项,乙烯含有 C===C,与溴发生加成反应,使溴水褪色;苯使溴水褪色
是苯萃取溴水的溴,两者褪色的原因不相同,A 错误;B 项,甲烷是正四面体结构,
二氯甲烷是甲烷中的两个氢原子被氯原子取代而生成的,二氯甲烷不存在同分异
构体说明甲烷是正四面体结构而不是平面正方形结构,B 正确;C 项,石油分馏可
得到煤油,煤油是碳氢化合物能燃烧,煤油和钠不反应,且钠的密度大于煤油的
密度,所以煤油能保存少量金属钠,C 正确;D 项,乙醇、乙酸能发生酯化反应,
乙酸乙酯能发生水解反应,所以乙醇、乙酸、乙酸乙酯都能发生取代反应;制备
乙酸乙酯时常用饱和碳酸钠溶液,目的是中和挥发出来的乙酸,使之转化为乙酸
钠溶于水中,D 正确。
答案 A
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植物油通过氢化可以变成脂肪
B.丙烯和氯乙烯均可以合成食品包装材料
C.苯分子的碳碳双键可与氢气发生加成反应
D.硝酸可以使蛋白质变黄,能用来鉴别所有的蛋白质
解析 A 项,植物油为不饱和的高级脂肪酸甘油酯,加氢后,可以变成饱和的高
级脂肪酸甘油酯,由液态的油变成固态的脂肪,A 正确;B 项,丙烯可以合成聚丙
烯,无毒;氯乙烯可以合成聚氯乙烯,有毒;因此氯乙烯不可以作为合成食品包
装材料,B 错误;C 项,苯分子没有碳碳双键,苯分子中的碳碳键是一种介碳碳单
键与碳碳双键之间的独特的化学键,C 错误;D 项,蛋白质可以跟许多试剂发生颜
色反应。例如在鸡蛋白溶液中滴入浓硝酸,则鸡蛋白溶液呈黄色。这是由于蛋白
质(含苯环结构)与浓硝酸发生了颜色反应的缘故,可用来鉴别部分蛋白质,不是所
有蛋白质,D 错误。
答案 A11. 恒温恒容下,将 1 mol X 和 2 mol Y 置于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X(s) +
2Y(g)2Z(g),10 min 后达到平衡状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平衡前,容器中压强随反应进行而减小
B.平衡后,容器中 Y 和 Z 的物质的量之比一定为 1∶1
C.10 min 后,升高温度,Y 的反应速率不变
D.生成 Z 的物质的量一定小于 2 moI
解析 A 项,该反应是气体分子数不变的反应,容器中压强始终不变,A 错误;B
项,平衡时 Y 和 Z 的物质的量的多少不确定,Y 和 Z 的物质的量之比不一定为
1∶1,B 错误;C 项,升高温度,Y 的反应速率增大,C 错误;D 项,该反应是可
逆反应,不可能进行到底,因此 1 mol X 和 2 mol Y 反应生成 Z 的物质的量一定小
于 2 mol,D 正确。
答案 D
12. 镁 —空 气 电 池 的 工 作 原 理 如 图 所 示 , 电 池 反 应 方 程 式 为 : 2Mg + O2 +
2H2O===2Mg(OH)2。有关该电池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通入氧气的电极为负极
B.电池工作时,溶液中的 Na+由负极移向正极
C.负极的电极反应为 Mg-2e-+2OH-===Mg(OH)2
D.当电路中转移 0.04 mol 电子时,参加反应的 O2 为体积 224 mL
解析 A 项,氧气在正极发生还原反应,所以通入氧气的电极为正极,A 错误;B
项,原电池中阴离子向负极移动,所以溶液中的 OH-由正极移向负极,Na+不能
通过阴离子交换膜,B 错误;C 项,负极镁失电子变成镁离子,与正极移过来的氢
氧根离子结合生成氢氧化镁,所以电极反应式为:Mg-2e-+2OH-===Mg(OH)2,
C 正确;D 项,未注明是否为标准状况,无法确定氧气的体积,D 错误。
答案 C
13.下列事实中能说明亚硝酸是弱电解质的是( )A.用 HNO2 溶液做导电试验,灯光较暗
B.HNO2 是共价化合物
C.亚硝酸不与氯化钠反应
D.常温下 0.1 mol/L 亚硝酸溶液的氢离子约为 0.01 mol/L
解析 A 项,用 HNO2 溶液做导电试验,灯光较暗,说明溶液中离子浓度较小,不
能说明亚硝酸部分电离,所以不能证明亚硝酸是弱电解质,A 错误;B 项,HNO2
是共价化合物,不能说明亚硝酸部分电离,所以不能证明亚硝酸是弱电解质,B 错
误;C 项,亚硝酸不与氯化钠反应,说明二者不符合复分解反应条件,不能说明亚
硝酸是弱电解质,C 错误;D 项,常温下 0.1 mol/L 亚硝酸溶液的氢离子约为 0.01
mol/L,氢离子浓度小于亚硝酸浓度,说明亚硝酸部分电离,则证明亚硝酸是弱电
解质,D 正确。
答案 D
14.化学家格哈德·埃特尔证实了氢气与氮气在固体催化剂表面合成氨的反应过程,
示意图如下:
下列关于合成氨反应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该过程表明,在化学反应中存在化学键的断裂与形成
B.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反应物的化学键变得容易断裂
C.过程②需吸收能量,过程③则放出能量
D.常温下该反应难以进行,是因为常温下生成物的化学键难以形成
解析 由图中可知,每 3 个氢分子和 1 个氮气分子断键得到原子,然后生成 2 个
氨分子,生成氨分子之前是氢原子和氮原子,A 正确;催化剂能改变化学反应的
速率,合成氨的反应在催化剂作用下,反应速度加快,意味着反应物化学键的断
裂和生成物化学键的形成变的更容易,B 正确;化学键的断裂需要吸收能量,而化
学键的形成则放出能量,从图中可看出②为化学键断裂过程,③为新的化学键形
成过程,C 正确;化学键的断裂需要吸收能量,所以该反应在常温下难以进行,D
错误。
答案 D1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碘化氢气体分解和石英熔化克服的化学键类型不同
B.MgCl2 晶体中存在离子键和共价键
C.Cl2、Br2、I2 的分子间作用力依次增大,沸点依次升高
D.F2 和 HF 两种分子中,每个原子的最外层都具有 8 电子稳定结构
解析 A 项,碘化氢气体分解克服的是共价键,石英熔化克服的也是共价键,克
服的化学键类型相同,A 错误;B 项,MgCl2 晶体中只存在离子键,B 错误;C、
Cl2、Br2、I2 都是分子晶体,结构相似,相对分子质量越大,范德华力依次增大,
沸点依次升高,C 正确;D 项,F2 和 HF 两种分子中,F 原子的最外层具有 8 电子
稳定结构,但 H 最外层是 2 电子稳定结构,D 错误。
答案 C
16.以反应 5H2C2O4+2MnO-4 +6H+===10CO2↑+2Mn2++8H2O 为例探究“外界
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实验时,分别量取 H2C2O4 溶液和酸性 KMnO4 溶液,
迅速混合并开始计时,通过测定溶液褪色所需时间来判断反应的快慢。
编号 H2C2O4 溶液 酸性 KMnO4 溶液
浓度/(mol·L-1) 体积/mL 浓度/(mol·L-1) 体积/mL
温度/℃
① 0.10 2.0 0.010 4.0 25
② 0.20 2.0 0.010 4.0 25
③ 0.20 2.0 0.010 4.0 50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实验①②③所加的 H2C2O4 溶液均要过量
B.实验①测得 KMnO4 溶液的褪色时间为 40 s,则这段时间内平均反应速率
v(KMnO4)=2.5×10-4 mol·L-1·s-1
C.实验①和②是探究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实验②和③是探究温度对化学反
应速率的影响
D.实验①和②起初反应均很慢,过了一会儿速率突然增大,可能是生成的 Mn2+对
反应起催化作用
解析 A 项,要通过测定溶液褪色所需时间来判断反应的快慢,则实验①②③所
加的 H2C2O4 溶液均要过量,正确;C 项,探究温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必须满足除了温度不同,其他条件完全相同,满足此条件的实验编号是②和③,探究
反应物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除了浓度不同,其他条件完全相同,满足此
条件的实验编号是①和②,正确;D 项,实验①和②起初反应均很慢,过了一会
儿速率突然增大,可能是生成的 Mn2+对反应起催化作用,正确。
答案 B
17.设 NA 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60 g 二氧化硅晶体中含有 NA 个 SiO2 分子
B.光照条件下,16 g CH4 与 71 g Cl2 反应生成的 CH3Cl 分子数为 NA
C.1 mol Li 在空气中充分燃烧生成 Li2O,转移电子数为 2NA
D.标准状况下,22.4 L NO 与 NH3 的混合气体中所含氮原子数为 NA
解析 A 项,SiO2 是硅原子和氧原子以 1∶2 的比例形成的原子晶体,没有分子,
A 错误;B 项,CH4 与 Cl2 发生反应生成 CH3Cl、CH2Cl2、CHCl3、CCl4、HCl 五种
物质,因此 16 g CH4 与 71 g Cl2 反应生成的 CH3Cl 分子数小于 NA,B 错误;C 项,
1 mol Li 完全反应转移电子数为 NA,C 错误;D 项,22.4 L NO 与 NH3 的混合气体
为 1 mol,含有氮原子总数为 NA,D 正确。
答案 D
18.25 ℃时,向 0.1 mol/L NH3·H2O 溶液中通入 HCl 气体,溶液中 c(NH)
c(NH3·H2O)与
pOH[pOH=-lg c(OH-)]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C 点的溶液中:c(NH3·H2O)>c(NH+4 )
B.pOH=7 的溶液中的溶质是 NH4Cl
C.pOH=3 的溶液中:c(NH+4 )+c(H+)+c(NH3·H2O)-c(OH-)=0.1 mol/L
D.NH3·H2O 的 Kb=1.0×10-4.7
解析 A 项,C 点 lg c(NH)
c(NH3·H2O)=0,故溶液中:c(NH3·H2O)=c(NH+4 ),A 错
误;B 项,若溶液液中的溶质只有 NH4Cl,为强酸弱碱盐,水解呈酸性,pOH>7,
B 错误;C 项,pOH=3 的溶液中 c(H+)-c(OH-)=10-1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