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 年 1 月浙江省选考科目考试模拟卷八
(时间:90 分钟 满分:100 分)
选择题部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20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60 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
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贵州是国家级大型数据中心网络之一。大数据运营的最大支出项目为服务器
用电和冷却用电。自然制冷冷凝器按冷凝方式分为风冷和水冷。机房温度过高和
灰尘会影响设备的性能和寿命。读图,完成 1~2 题。
1.贵州建设大型数据中心的优势条件有( )
①气候凉爽 ②空气尘埃少 ③电力丰富廉价 ④科技发达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2.关于制冷工作原理图,表述不正确的是( )
A.过滤器主要是除去冷湿空气中部分灰尘
B.干燥空气经过蒸发冷却器以后降温
C.机房内空气运动主要为下沉
D.出风口的空气温度高于自然空气
解析 第 1 题,贵州大数据中心位于高原上,海拔较高,夏季凉爽,可节省电力;
贵州水能资源丰富,水电充足且廉价;贵州属于湿润区,空气湿度大,尘埃少,机房除尘成本低。当地土地和劳动力成本低,但科技水平并不发达。第 2 题,室
外空气经过过滤器,可以除去部分灰尘和水汽,使空气变得洁净干燥。冷却器提
过蒸发吸热,使空气进一步降温,为机房空气降温。机房空气带走数据服务器产
生的热量,经过上升,在机房上方出风口流出。出风口的空气温度高于机房外自
然空气温度,C 表述错误。
答案 1.C 2.C
(2019·4 月浙江七彩联盟)杭黄高速铁路简称杭黄高铁,是一条连接浙江省杭州
市与安徽省黄山市的高速铁路。2014 年 6 月 30 日破土动工,2018 年 12 月 25 日,
正式开通运营。下图为杭黄高铁示意图,完成 3~4 题。
3.影响杭黄高铁的决定性因素是( )
A.自然因素 B.社会因素
C.经济因素 D.技术因素
4.众所周知修高铁走直线距离才是最短的,但杭黄高铁却未选择经临安这条直线,
最终呈“Z”字分布的首要原因是( )
A.从临安虽然距离较近,但途径山区,建设成本高
B.“Z”字形铁路线沿黄金水道旅游景点多,经济效益高
C.经临安线路自然条件复杂,目前技术不成熟
D.利用原有铁路线,节省成本
解析 第 3 题,一般影响交通线修建的决定性因素是“社会经济需要”,自然因素
是制约因素,技术因素是保障因素。第 4 题,高铁线路的走向弯曲,是考虑经过
沿线更多的地区,方便旅客出行。由于科技和经济发展,自然条件不是首要考虑
的因素,A、C 错。
答案 3.C 4.B
中美洲的洪都拉斯蓝洞是冰河时代末期形成的一个石灰石坑洞。后因冰川融
化,海平面的升高,洞内溢满海水,其四周有许多珊瑚礁。读图,完成 5~6 题。5.形成蓝洞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
A.地壳运动 B.海水侵蚀
C.风化作用 D.流水溶蚀
6.蓝洞周围的珊瑚礁所属岩石类型和形成原因,符合图中的( )
A.①—甲 B.②—丙
C.③—乙 D.④—甲
解析 第 5 题,根据题目文字材料和蓝洞形成过程看,蓝洞是石灰岩被溶解形成
的空洞,并溢满海水,主要是流水溶蚀作用。地壳运动属于内力作用,不符合题
意,D 正确。第 6 题,根据材料,该蓝洞周围的珊瑚礁是海洋生物沉积物,主要
成分是碳酸钙。观察地质循环示意图可知,变质岩是变质作用形成的;有三个箭
头指向的甲是岩浆,则丙一定是岩浆岩;因此,判断乙是沉积岩,C 正确。
答案 5.D 6.C
纳木错位于青藏高原中部,受人类活动影响较小。下图为纳木错湖冰时间属
性表,表中初冰日采用年内的第多少天来表达,如 2018 年 10 月 15 日为今年的第
288 天,则初冰日是“288”。读图完成 7~8 题。
7.纳木错湖的初冰日,大多数是( )
A.8 月底 B.9 月底
C.10 月初 D.11 月初
8.图示信息,可以推测( )
A.唐古拉山脉的雪线下降
B.纳木错湖附近冬季变暖C.西藏地区的湖泊数量增多
D.西藏地区的草原退化变慢
解析 第 7 题,根据题目初冰日的含义,结合图示中纳木错湖的初冰日数字大多
是每年的“第 280 天~303 天”,由此可以推算是 10 月初左右。第 8 题,观察纳木
错湖的初冰日数字,可知结冰日期有推迟变晚的趋势,可能是冬季来得晚、去的
早,冬季平均气温升高,即“暖冬现象”。
答案 7.C 8.B
当地时间 2018 年 7 月 6 日,美国加州圣巴巴拉县戈拉塔地区,多地发生火灾,
居民住宅被烧。完成 9~10 题。
9.火灾发生时,当地的气候特点是( )
A.西风劲吹 B.高温多雨
C.晴朗干燥 D.阴雨绵绵
10.周围附近地区的典型植被是( )
A.常绿阔叶林 B.落叶阔叶林
C.寒带针叶林 D.常绿硬叶林
解析 第 9 题,美国加州是地中海气候,7 月受副热带高气压控制,多晴朗天气,
高温干燥。第 10 题,地中海气候对应的典型陆地自然带是“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带”,D 正确。
答案 9.C 10.D
读我国某四个省区的人口统计资料图。读图,完成 11~12 题。11.如果四个城市之间出现产业转移,最可能的情况是( )
A.资金密集型:①→④ B.技术密集型:②→③
C.劳动密集型:②→① D.资源密集型:④→③
12.从未来看,人口老龄化程度明显变大城市最可能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解析 第 11 题,读图可知,①地区的人口增长率高,人口数量增加,人口有一定
外迁,说明当地的劳动力丰富廉价;地区②的机械增长率高,外来人口较多,说
明当地经济发达,劳动力和土地价格高。劳动密集型产业适合从②地区向①地区
转移,减低劳动力成本。第 12 题,地区④的机械迁移是负值,中青年外出务工数
量最多,导致留守老年的比例增大,老龄化加剧最明显。
答案 11.C 12.D
明长城中段是黄土高原的北界;但实际并不完全与黄土分布的界线重合,总
体上向南偏黄土分布一侧。下图示意明长城中段位置。读图完成 13~14 题。
13.明长城的建造主要采用夯土版筑技术。明长城中段总体偏南主要考虑( )
A.积温 B.沉积物
C.军事 D.劳动力14.目前明长城中段局部被流沙掩埋的主要原因是( )
A.气候异常 B.早期选址
C.人类活动 D.风化加强
解析 第 13 题,长城主要是用于抵御外来入侵。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长城中段
总体偏南主要考虑军事,C 正确;积温、沉积物、劳动力对军事建筑的影响不大,
A、B、D 项错误。第 14 题,近年来,人类不合理的活动造成图示区域土地荒漠化
加剧,风沙频繁,导致明长城中段局部被流沙掩埋,C 正确。
答案 13.C 14.C
目前世界各地的垂直农业各具特色。新加坡的“天空绿蔬”工厂(左图),占地
较小,各种蔬菜垂直排设在 A 字型框架上“轮转生长”,让人们实现城市菜园的梦
想。英国伦敦北约克郡的垂直农场(右图),采用水耕栽培和 LED 照明系统,可全
年为本地市场提供新鲜蔬菜。据此完成 15~16 题。
15.影响新加坡发展垂直农业的主导因素是( )
A.交通运输 B.土地面积
C.农业产业结构 D.人口年龄结构
16.与英国相比,新加坡发展垂直农业的优势条件是( )
A.太阳高度大,光照条件好
B.科技发达,成本低廉
C.热量充足,蔬菜生长周期长
D.降水丰富,灌溉水源充足
解析 第 15 题,新加坡是一个岛国,国土面积小,人口密集,发展垂直农业的主
导因素是土地面积小,B 对。第 16 题,与英国相比,新加坡发展垂直农业的优势
条件是纬度低,太阳高度大,光照条件好,A 对。新加坡科技水平比英国低,B 错。
热量充足,蔬菜生长速度快,生长周期短,C 错。降水丰富,但新加坡地表水缺乏,
D 错。答案 15.B 16.A
(2019·3 月绍兴选考)下图为高速铁路客运站与城市区位关系示意图。完成 17~
18 题。
17.图示的四种模式中,出行最为便捷、交通效率最高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18.我国中小城市高铁站选址多为甲、丙两种模式,其主要原因是( )
A.避免带来城市空心化 B.利于城市 CBD 的发展
C.土地价格低,成本低 D.市中心拥堵,出行不便
解析 第 17 题,仅从乘客出行角度看,需要便捷、费时少。高铁站设置在市区内,
接近市中心人口密集地带,便于乘客出行,省时省钱。所以选 D。第 18 题,我国
中小城市高铁站选址一般都在城市外围,主要是因为与市区相比,外围郊区土地
价格低,建设成本低。同时,也可避免城市中心区交通拥堵和带动外围区域的发
展。从备选的四个选项看,最合理的应是 C。
答案 17.D 18.C
(2019·6 月绍兴期末)我国某校组织学生开展为期 5 天的野外研学活动。小组成
员发现出发地的北京时间 7:00 日出正东方向,日落时(北京时间约为 19:04)刚好
到达第 1 个考察地,晚上测得北极星仰角为 30°;次日发现白昼变短,测得的北极
星仰角变大。完成 19~20 题。
19.该校位于我国的( )
A.黄土高原 B.长江中游平原
C.四川盆地 D.珠江三角洲
20.研学活动出发日期及小组的前进方向最有可能是( )
A.3 月 21 日(春分日),东偏南
B.9 月 23 日(秋分日),西偏北
C.6 月 22 日(夏至日),东偏北D.12 月 22 日(冬至日),西偏南
解析 第 19 题,分析提取题目信息是解答本题的关键。研学地的北极星仰角是 30°,
则判断出考察地的当地纬度是 30°N,出发地(学校)的纬度小于 30°N。该日的太阳
从正东升起,且次日的白昼变短,则当天一定秋分日,日出地方时是 6 点钟,由
此计算出当地经度是 105°E。根据学校的经纬度数值,判断出学校位于“四川地
区”,故选 C。第 20 题,根据上题分析,出发的当天是秋分日。“测得的北极星仰
角变大”,说明研学活动小组第二天比前一天的纬度高。研学地的日落时间是北京
时间 19:04,这个时间比秋分日落时间 18 点,晚了 4 分钟,可判断出研学地的经
线数值比学校小,即位于学校的西边。综上分析,选 B。
答案 19.C 20.B
非选择题部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 2 小题,共 40 分)
21.(2019·6 月湖州期末调测)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20 分)
材料一 图 1 为南美洲部分区域略图。图 2 是乙地气候统计资料。
材料二 智利是全球铜矿储量最丰、产量最大、出口最多的国家,被誉为“铜矿
之国”。智利铜矿矿体埋藏浅,大部分可露天开采,生产成本低。图 3 是甲铜矿区
2000 年美宇航局 Terra 卫星照片。
图 1(1)描述图示区域 40°S 以南大陆地形的主要特点。(6 分)
(2)从大气环流和地形角度,分析巴塔哥尼亚地区气候十分干燥的原因。(4 分)
(3)分析巴塔哥尼亚地区多外流河的自然原因。(6 分)
(4)简析智利甲地区大规模、长时间的露天开采铜矿产生的生态问题。(4 分)
解析 第(1)题,题目限定回答“40°S 以南”的大陆地形特点。注意海岸线特征也
是地形特征的内容,不要遗漏。第(2)题,根据题干设问的角度,要从高大的安第
斯山脉对降水的影响进行分析。巴塔哥尼亚是南半球的中纬地区,是西风带的分
布范围。然后从阻挡水汽方面分析即可。第(3)题,理解“外流河”的含义和原理
是解题关键。一条河流的水是否能够流入海洋,有多方面的因素影响,如河流流
量、河流长度、沿途情况等等。第(4)题,此题考查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生态问题包括生物多样性、土地荒漠化、水土流失、湿地破坏等等方面。
答案 (1)西部以(高峻)山地为主,中东部以高原为主,(沿海分布着狭长平原);地
势西高东低;西部海岸线曲折,多岛屿(半岛)。
(2)西部南北纵列的山脉,阻挡了来自太平洋的水汽;巴塔哥尼亚地区地处西风背
风坡,气流下沉,难以形成降水。
(3)河流多发源于西部高峻山脉,冰雪融水补给较多,河流上游多湖泊,河流流量
较大;河流落差较大,流速较快;河流总体自西向东流,(陆地东西向狭窄)河流较
短,途中蒸发、下渗损失较少。(答出其中三点即可)
(4)破坏地表植被,导致生物多样性减少;加剧当地水资源短缺,导致生态恶化;
剥离表土,加剧当地风蚀、水蚀,造成土地退化。(答出其中两点即可)
22.(2019·6 月金华十校联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20 分)
材料一 色林错流域位于青藏高原中部,面积 45 530 km2,是西藏最大的内陆湖水
系。流域内有大小湖泊 20 余个,众多的河流和湖泊相互串通,组成一个封闭的内
陆湖泊群。材料二 图 1 为色林错流域局部位置示意图,图 2 为 1990~2010 年色林错湖泊面
积的变化示意图。
(1)简析该区域夏季太阳辐射强,气温却很低的主要原因。(6 分)
(2)说出色林错湖底 A、B 两地坡地的差异,并简述该湖泊的水文特征。(6 分)
(3)说出 1990~2010 年色林错湖泊的变化特点,并简析其原因。(5 分)
(4)简述全球变暖对该区域自然环境的不利影响。(3 分)
解析 第(1)题,本题有两问,都是从夏季这个季节进行的设问。答题时要抓住夏
季的正午太阳高度、昼长等方面。当然,青藏高原的海拔高,大气稀薄、云层少
等区域背景也是重要的基础原因。第(2)题,湖底的坡地差异包括“坡度陡缓”“坡
面朝向”等。湖泊水文特征从补给来源、湖面、水位、盐度、结冰期等方面进行
回答。第(3)题,观察图 2,并从图像中的湖岸线位置变化推测湖面、水位的变化。
然后从湖泊水的补给来源、湖水蒸发等角度进行相互结合,一并分析。第(4)题,
此题考查全球变暖对青藏地区自然环境的影响,难度不大,但要注意书写要点的
条理性、逻辑性。
答案 (1)太阳辐射强的原因:纬度较低,太阳高度角大;夏季的白昼时间长:海
拔高,空气稀薄,晴天多,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少。
气温低的原因:海拔高,大气稀薄且云层少,大气逆辐射弱,保温作用差;高原
上风速大,不利于热量的积累和保持。
(2)A 地的坡度较缓;A 坡坡面朝东,B 坡坡面朝北。
水文特征:高山冰雪补给为主;湖水含盐量大;水位季节变化大;有结冰期。
(3)面积变大;水位变高。气温升高,冰川融水增加,降水量增多,入湖径流量增大。
(4)改变了水热资源的空间分布格局;改变了生物的栖息地,生物多样性减少;加
剧了洪涝等自然灾害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