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页 共 4 页
2019-2020 学年度高三年级 11 月份月考
应届文科数学试卷
命题:韩国闰 审题:
第 I 卷(选择题)
一、选择题:本题共 12 小题,每小题 5 分,共 60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
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复数 ( )
A. B. C. D.
2.已知直线 与 平行,则 与 的距离为( )
A. B. C. D.
3.sin1830°=( )
A. B.
C. D.
4.某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所示,该几何体的体积是( )
A. B.
C.48 D.56
5.函数 的最小正周期为π,若其图象向左平移 个
单位后得到的函数为奇函数,则函数 的图象( )
A. 关于点 对称 B. 关于点 对称
C. 关于直线 对称 D. 关于直线 对称
6.在△ABC 中,点 D 在边 AB 上,且 ,设 ,则 ( )
A. B. C. D.
7.等差数列{an}的前 n 项和为 Sn,若 , ,则 ( )
A. 16 B. 14 C. 12 D. 10
8.若直线 被圆 截得弦长为 ,则
的最小值是( )
A. B.4 C.9 D.
9.甲、乙、丙、丁四名同学组成一个 4 100 米接力队,老师要安排他们四人的出场
顺序,以下是他们四人的要求:甲:我不跑第一棒和第二棒;乙:我不跑第一棒和第
四棒;丙:我也不跑第一棒和第四棒;丁:如果乙不跑第二棒,我就不跑第一棒.老
师听了他们四人的对话,安排了一种合理的出场顺序,满足了他们的所有要求,据
此我们可以断定在老师安排的出场顺序中跑第三棒的人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10.已知 ,且 ,则 ( )
A.36 B.26 C.18 D.42
11.在封闭的直三棱柱 内有一个体积为 的球.若
, ,则 的最大值是( )
A. B. C. D.
12.已知函数 f(x)=(x2﹣2x)ex,若方程 f(x)=a 有 3 个不同的实根
(x1<x2<x3),则 的取值范围是( )
A. B. C. D.
二、填空题:本题共 5 道小题,每小题 5 分,共 20 分
13.若实数 x,y 满足约束条件 ,则 的最小值为__________.
14.已知向量 , 的夹角为 ,且 , ,则 __________.
15.如图,一栋建筑物 AB 高(30-10 )m,在该建筑物的正东方
向有一个通信塔 CD.在它们之间的地面 M 点(B、M、D 三点共
线)测得对楼顶 A、塔顶 C 的仰角分别是 15°和 60°,在楼顶 A 处
测得对塔顶 C 的仰角为 30°,则通信塔 CD 的高为______m.
16.在直角坐标系中,已知 , ,若直线
上存在点 ,使得 ,则实数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
1 2
2
i
i
− =+
i-1 i- i i+1
1 : 1 0l x ay+ − = 2 : 2 1 0l x y− + = 1l 2l
1
5
5
5
3
5
3 5
5
3
2
3
2
−
1
2
− 1
2
112
3
136
3
( ) ( )f x sin xω ϕ= + )(
2,0
πϕω 6
π
( )f x
7 012
π
, ,012
π −
12x
π= − 7
12x
π=
1
2BD DA= bCAaCB == , CD =
1 2
3 3a b+ 2 1
3 3a b+ 3 4
5 5a b+ 4 3
5 5a b+
8 2a = 7 98S = 3 9a a+ =
( )2 2 0 0, 0ax by a b+ + = > > 2 2 2 4 1 0x y x y+ + + + = 4
4 1
a b
+
1
2
1
4
4 3= =m n k 2 0+ = ≠m n mn k =
1 1 1ABC A B C− V
6 8AB BC AB BC⊥ , = , = 1 3AA = V
4π 9
2
π
6π 32
3
π
321 ,, xxx
22 −x
a
0,- 2
2
e
e
0e
1- ,
e
10, [ ]22,0 e
1
3 3 0.
y x
x y
x y
≤
+ ≥
− + ≥
,
, 3z x y= +
a b
3
π 2a = 1b = 2a b− =
3
( )1,0A ( )4,0B 1 0x my+ − =
P 2PA PB= m第 2 页 共 4 页
三、解答题:共 70 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验算步骤.
17.(10 分)
已知圆 C 经过点 ,且与直线 相切, 圆心 C 在直线 上.
(1)求圆 C 的方程;
(2)过原点的直线 截圆 C 所得的弦长为 2,求直线 的方程.
18.(12 分)
在△ABC 中,角 A,B,C 所对的边长分别为 a,b,c,且满足
。
(Ⅰ)求 C 的大小;
(Ⅱ)若△ABC 的面积为 ,求 b 的值.
19.(12 分)
设函数 ( )在 处取最小值.
(1)求 的值;
(2)在△ABC 中,a,b,c 分别是角 A,B,C 的对边,已知 , ,
,求角 C.
20.(12 分)
若数列{an}的前 n 项和为 Sn,首项 a1>0 且 2Sn= + an(n∈N*).
(1)求数列{an}的通项公式;
(2)若 an>0(n∈N*),令 bn = ,求数列{bn}的前 n 项和 Tn.
21.(12 分)
.如图所示,在四棱锥 P-ABCD 中,底面 ABCD 为菱形,且∠DAB=60°,PA=PD,M
为 CD 的中点,BD⊥PM.
(1)求证:平面 PAD⊥平面 ABCD;
(2)若∠APD=90°,四棱锥 P-ABCD 的体积为 ,求三棱锥 A-PBM 的体积.
22.(12 分)
已知函数 .
(1)当 时,讨论函数 f(x)的单调性;
(2)若函数 f(x)在区间[0,1]上恰有 2 个零点,求实数 a 的取值范围.
( )2, 1A − 1x y+ = 2y x= −
l l
2 2 2sin 3 cos , 2c B b C a c b= − =
21 3
2( ) 2sin cos cos sin sin2f x x x x
ϕ ϕ= + − 0 ϕ π< < x π=
ϕ
1a = 2b =
3( ) 2f A =
2
na
1
( 2)n na a +
2 3
3
2( ) (1+ ) 1xf x ax e= −
0a ≥第 3 页 共 4 页
试卷答案
一、选择题:本题共 12 小题,每小题 5 分,共 60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
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答案 B D D C C B A C C A B B
二、填空题:本题共 5 道小题,每小题 5 分,共 20 分)
13.2 14.2 15. 16.
三、解答题:共 70 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验算步骤.
17.(1)因为圆心 C 在直线 上,所以可设 ,半径为 ( ),
则圆 C 的方程为 ;
又圆 C 经过点 ,且与直线 相切,
所以 ,解得 ,
所以圆 C 的方程为 ;.................................5 分
(2)当直线 的斜率不存在时,直线 的方程为: ,................7 分
此时直线 截圆 C 所得的弦长 ,满足题意;
当直线 的斜率存在时,设直线 的方程为 ,
则圆心到直线 的距离为 ,
又直线 截圆 C 所得的弦长为 2,
所以有 ,解得 ;
此时直线方程为: ;
故所求直线方程为: 或 ..............................................10 分
18. Ⅰ 由已知及正弦定理可得, ,
,
, ......................................................................................4 分
Ⅱ 由 Ⅰ 可得, ,
,
又 ,
,.................................................................................................................8 分
由题意可知, ,
,可得: ................................................................................12 分
19.(1)
,....................................................3 分
因为函数 在 处取最小值,所以 ,
由诱导公式知 ,
因为 ,所以 ,
所以 ......................................................................6 分
(2)因为 ,所以 ,
因为角 为 的内角,所以 .
又因为 , ,所以由正弦定理,得 ,也就是
,
因为 ,所以 或 .
当 时, ;
当 时, ................................................12 分(漏解得 10 分)
20.(1)当 时, ,则
当 时, ,
即 或
或 ..........................................................6 分
(2)由 , ,
..............12 分
21.(1)取 的中点 ,连接 , , ,∵ ,∴ ,
∵底面 为菱形,∴ ,又∵ , 分别为 , 的中点,
∴ ,∴ ,又 , ,∴ 平面 ,
则 ,∴ 平面 ,又 平面 ,∴平面 平面
;..............................................6 分
10 6 ( ), 3 3, −∞ − ∪ +∞
2y x= − ( ), 2C a a− r 0r >
2 2 2( ) ( 2 )x a y a r− + + =
( )2, 1A − 1x y+ =
2 2 2(2 ) ( 1 2 )
2 1
1 1
a a r
a a r
− + − + =
− − = +
1
2
a
r
= =
2 2( 1) ( 2) 2x y− + + =
l l 0x =
l 2 22 1 2r - =
l l y kx=
l 2
2
1
kd
k
+=
+
l
2 22 2r d- =
3
4k = −
3 4 0x y+ =
0x = 3 4 0x y+ =
( ) sinCsinB 3sinBcosC=
sinB 0≠
tanC 3∴ = πC .3
∴ =
( ) ( )
2 2 2a b c 1cosC 2ab 2
+ −= =
2 2 2a b c ab∴ + − =
2 2 2a c 2b− =
a 3b∴ =
∴ 2
ABC
1 3 3S absinC b 21 32 4
= = =
2b 28∴ = b 2 7.=
1 cos( ) 2sin cos sin sin2f x x x x
ϕ ϕ+= ⋅ + −
sin sin cos cos sin sinx x x xϕ ϕ= + + −
sin cos cos sin sin( )x x xϕ ϕ ϕ= + = +
( )f x x π= sin( ) 1π ϕ+ = −
sin 1ϕ =
0 ϕ π< <
2
πϕ =
( ) sin( ) cos2f x x x
π= + =
3( ) 2f A = 3cos 2A =
A ABC∆
6A
π=
1a = 2b =
sin sin
a b
A B
=
sin 1 2sin 2 2 2
b AB a
= = × =
b a>
4B
π= 3
4B
π=
4B
π= 7
6 4 12C
π π ππ= − − =
3
4B
π= 3
6 4 12C
π π ππ= − − =
1n = 2
1 1 12S a a= + 1 1a =
2n ≥
2 2
1 1
1 2 2
n n n n
n n n
a a a aa S S − −
−
+ += − = −
1 1 1( )( 1) 0n n n n n na a a a a a− − −+ − − = ⇒ = − 1 1n na a −= +
1( 1)n
na −∴ = − na n=
0na > na n∴ = 1 1 1 1( )( 2) 2 2nb n n n n
= = −+ +
1 1 1 1 1 1 1 1 1 1 3 2 3[(1 ) ( ) ( )] [1 ]2 3 2 4 2 2 2 +1 2 4 2( +1)( 2)n
nT n n n n n n
+∴ = − + − + + − = + − − = −+ + +
AD E PA PD= PE AD⊥
ABCD BD AC⊥ E
/ /EM AC EM BD⊥ BD PM⊥ PM EM M∩ = BD ⊥ PEM
BD PE⊥ PE ⊥ ABCD PE ⊂ PAD PAD ⊥
ABCD第 4 页 共 4 页
(2)法一:连接 , ,设 ,由 ,
可得 ,又底面 为菱形, ,
∴ ,由(1)可知, 平面 ,
则 ,
∴ ,则 ,可得 ,
∵ ,∴ .
法二:由题得, ,又∵ ,
∴ ........................................................12 分
.
22.(1) …………........................................…1 分
当 时, ,此时 在 单调递增; ……………2 分
当 时,
① 当 时 , , 恒 成 立 , , 此 时 在 单 调 递
增;…4 分
②当 时,令
在 和 上单调递增;在 上单调递减;
综上:当 时, 在 单调递增;
当 时, 在 和 上单调递增;在 上
单调递减; ……………6 分
(2)当 时,由(1)知, 在 单调递增, ,此时 在区间 上
有一个零点,不符; ……………7 分
当 时, , 在 单调递增; ,此时 在区间 上有一个
零点,不符;……………8 分
当 时 , 要 使 在 内 恰 有 两 个 零 点 , 必 须 满 足
在区间 上恰有两个零点时, …………...................………12 分
PA PD a= =
2AD a= ABCD 60DAB∠ =
2 23 ( 2 ) 2 34ABCDS a a= × × = PE ⊥ ABCD
2 31 1 2 6 2 333 3 2 6 3P ABCD ABCDV PE S a a a− = × × = × × = =
3 2 2a = 2, 2PA PD AD= = = 1PE =
1, 32A PBM P ABM ABM ABCDV V S S− − ∆= = = 1 3
3 3A PBM ABMV PE S− ∆= × × =
1
2ABM ABCDS S∆ = A PBM P ABMV V− −=
1 3
2 3A PBM P ABCDV V−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