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年级语文学科试卷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 I 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填
写在答题卡上。
2.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第Ⅰ卷 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39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1)在我国传统音乐宝库中,有不计其数的曲牌音乐。这些曲牌是在中国特有的历史传
统和音乐文化背景下产生的,是历代音乐生活的产物,是地域性的音乐符号,是大众共有的
音乐资源库。
(2) 对京剧器乐曲牌伴奏艺术的探讨,自京剧诞生以来、特别是发展至成熟阶段,一直
是备受关注的课题。京剧器乐曲牌作为无词的纯音乐伴奏,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京剧的前
奏、幕间过场音乐、情景音乐、尾奏等,均是通过这些器乐曲牌的演奏来实现的。它与唱腔
音乐、锣鼓打击乐紧密配合,相得益彰,使京剧音乐的艺术表现力丰富多彩,又各具特色。
(3)京剧器乐曲牌各种形式的产生,与京剧的形成有着密切的关系。京剧在形成过程中,
善于博采众长,广纳各种艺术精华。形成之初,京剧的唱腔主要是吸取徽剧的二黄、四平调、
拨子腔、吹腔,以及汉剧的西皮,进而合流成为皮簧腔,并从梆子腔引进南梆子等。京剧的
器乐曲牌则受徽、汉剧的影响很少,而是广泛从昆曲、民间鼓乐和丝竹乐以及宋元南北曲中
汲取营养,最终形成自己的形态。
(4)“京剧化”的变革创新,便是京剧器乐曲牌适应需要最重要的手法。无论是胡琴套子,
还是唢呐、笛子吹奏,都根据京剧风格加以变异。京胡主要是通过二黄、反二黄、西皮、反
西皮的定弦及特有的弓法、指法来体现“京味”;笛子、唢呐则是用筒音变化及特有的气口、
变气等吹奏方法来表达浓郁的京剧韵味。这些“京剧化”的革新,实际上就是改编再创作,
属于音乐创作的范畴。因其是在已有原生态曲调基础上的口头音乐创作方法,所以演奏者也
是改编者。琴师的演奏和乐师的吹奏,时有即兴发挥,常常是在演奏实践过程中,不断修改,
很少有一个定本,处于反复加工的过程中。由此,每首曲牌在多次的演奏中多有大同小异的
变化,特别是根据戏剧情节表现的需要,在无定次的反复变奏中,变化无穷,但又“万变不
离其宗”。
(5)演奏京剧器乐曲牌的乐器有唢呐、笛子、吹打、京胡、月琴、三弦等,而京胡、月
琴、京二胡——“京剧三大件”对器乐曲牌“京剧化”的影响尤为明显。最富特色的还是京
胡,其特有的定弦、演奏的指法与弓法、乐器的制作等,都对胡琴曲牌的风格及旋律变化的“京剧化”产生了直接的影响。可以说,胡琴曲牌如果离开了京胡,其包含的京剧特有的风
味必将大为逊色。
(6)京胡属于高音乐器,其音域较窄,一般为九度或十一度,而超过音域的音就翻高或
移低八度演奏。此外,由于京胡的构造、演奏姿势等原因,形成了京胡演奏独特的弓法、指
法,进而直接导致伴奏旋律的多样变化。而这种旋律的变化以适应京胡的弦式,也是曲牌
“京剧化”的一个特点。另外,由于京胡特殊弓序的推拉特点,其拉弓较强,推弓较弱,形
成[Z-X-X-K]了节拍的弱强弱强的节奏。
(7)京剧器乐曲牌吸取自外来曲牌的创编方式,体现了渐变性及灵活性、即兴性的特点。
京剧器乐曲牌采取“京剧化”的渐变,既符合我国传统音乐的创作思维,又适应广大京剧观
(听)众的欣赏习惯。在渐变性、灵活性、即兴性为特点的音乐思维方法的支配下,我国历
代京剧器乐演奏家(亦是编曲家)通过“京剧化”的变革创新,创编了许多器乐曲牌,大大
丰富了京剧伴奏音乐宝库。
1.下列各项中,不属于曲牌“京剧化”创新的一项是( )(3 分)
A.每首曲牌在多次的演奏中多有大同小异的变化,特别是根据戏剧情节表现的需要,在无
定次的反复变奏中,变化无穷,但又“万变不离其宗”。
B.京胡主要是通过二黄、反二黄、西皮、反西皮的定弦及特有的弓法、指法来体现“京
味”;笛子、唢呐则是用筒音变化及特有的气口、变气等吹奏方法来表达浓郁的京剧韵味。
C.曲牌“京剧化”的革新,实际上就是改编再创作,因其是在已有原生态曲调基础上的口
头音乐创作方法,所以演奏者也是改编者。
D.京剧的器乐曲牌受徽、汉剧的影响很少,而是广泛从昆曲、民间鼓乐和丝竹乐以及宋元
南北曲中汲取营养,最终形成自己的形态。
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 分)
A.京剧在形成过程中,善于博采众长,主要吸取了徽剧的二黄、四平调、拨子腔、吹腔,
以及汉剧的西皮,进而合流成为皮簧腔,并从梆子腔引进南梆子等。
B.京剧器乐曲牌作为无词的纯音乐伴奏,与唱腔音乐、锣鼓打击乐紧密配合,相得益彰,使
京剧音乐的艺术表现力丰富多彩,又各具特色。
C.演奏京剧器乐曲牌的乐器中最富特色的是京胡,其特有的定弦、演奏的指法与弓法、乐
器的制作等,都对胡琴曲牌的风格及旋律变化的“京剧化”产生了直接的影响。
D.京剧器乐曲牌采取“京剧化”的变革创新,我国历代京剧器乐演奏家通过这种渐变过程,
创编了许多器乐曲牌,大大丰富了京剧伴奏音乐宝库。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
A.京剧器乐曲牌各种形式的产生,与京剧的形成有着密切的关系;京剧的前奏、幕间过场
音乐、情景音乐、尾奏等,大都通过这些器乐曲牌的演奏来实现的。
B.无论是胡琴套子,还是唢呐、笛子吹奏,都根据京剧风格加以变异;琴师的演奏和乐师的吹奏,时有即兴发挥,常常是在演奏实践过程中,不断修改而最终变得成熟。
C.由于京胡的构造、演奏姿势和属于高音乐器等原因,形成了京胡演奏独特的弓法、指法,
进而直接导致伴奏旋律的多样变化,这也是曲牌“京剧化”的一个特点。
D.京剧器乐曲牌吸取自外来曲牌的创编方式,体现了渐变性及灵活性、即兴性的特点,因
而,自京剧诞生以来、特别是发展至成熟阶段,它一直成为备受关注和研究的课题。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6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 题,
绳子的故事
莫泊桑
这是个赶集的日子。戈德维尔的集市广场上,人群和牲畜混在一起,黑压压一片。整个
集市都带着牛栏、牛奶、牛粪、干草和汗臭的味道,散发着种田人所特有的那种难闻的人和
牲畜的酸臭气。
布雷奥戴村奥士高纳大爷正在向集市广场走来。突然他发现地下有一小段绳子,奥士高
纳大爷具有诺曼底人的勤俭精神,他弯下身去,从地上捡起了那段细绳子。这时他发现自己
的冤家对头马具商马朗丹大爷在自家门口瞅着他,颇感丢脸。他立即将绳头藏进罩衫,接着
又藏入裤子口袋,然后很快便消失在赶集的人群中去了。
教堂敲响了午祷的钟声,集市的人群渐渐散去。朱尔丹掌柜的店堂里,坐满了顾客。突
然,客店前面的大院里响起了一阵鼓声,传达通知的乡丁拉开嗓门背诵起来:“今天早晨,
九、十点钟之间,有人在勃兹维尔大路上遗失黑皮夹子一只。内装法郎五百,单据若干。请
拾到者立即交到乡政府,或者曼纳维尔村乌勒布雷克大爷家。送还者得酬金法郎二十。”
午饭已经用毕,这时,宪兵大队长突然出现在店堂门口。他问道:“布雷奥戴村奥士高
纳大爷在这儿吗?”坐在餐桌尽头的奥士高纳大爷回答说:“在。”于是宪兵大队长又说:
“奥士高纳大爷,请跟我到乡政府走一趟。乡长有话要对您说。”
乡长坐在扶手椅里等着他。“奥士高纳大爷,”他说,“有人看见您今早捡到了曼纳维
尔村乌勒布雷克大爷遗失的皮夹子。马朗丹先生,马具商,他看见您捡到啦。”
这时老人想起来了,明白了,气得满脸通红。“啊!这个乡巴佬!他看见我捡起的是这根
绳子,您瞧!”他在口袋里摸了摸,掏出了那一小段绳子。但是乡长摇摇脑袋,不肯相信。
他和马朗丹先生当面对了质,后者再次一口咬定他是亲眼看见的。根据奥士高纳大爷的
请求,大家抄了他的身,但什么也没抄着。最后,乡长不知如何处理,便叫他先回去,同时
告诉奥士高纳大爷,他将报告检察院,并请求指示。
消息传开了。老人一走出乡政府就有人围拢来问长问短,于是老人讲起绳子的故事来。
他讲的,大家听了不信,一味地笑。他走着走着,凡是碰着的人都拦住他问,他也拦住熟人,
不厌其烦地重复他的故事,把只只口袋都翻转来给大家看。他生气,着急,由于别人不相信
他而恼火,痛苦,不知怎么办,总是向别人重复绳子的故事。第二天,午后一时左右,依莫维尔村的农民布列东大爷的长工马利于斯•博迈勒,把皮
夹子和里面的钞票、单据一并送还给了曼纳维尔村的乌勒布雷克大爷。这位长工声称确是在
路上捡着了皮夹子,但他不识字,所以就带回家去交给了东家。
消息传到了四乡。奥士高纳大爷得到消息后立即四处游说,叙述起他那有了结局的故事
来。他整天讲他的遭遇,在路上向过路的人讲,在酒馆里向喝酒的人讲,星期天在教堂门口
讲。不相识的人,他也拦住讲给人家听。现在他心里坦然了,不过,他觉得有某种东西使他
感到不自在。人家在听他讲故事时,脸上带着嘲弄的神气,看来人家并不信服。他好像觉得
别人在他背后指指戳戳。
下一个星期二,他纯粹出于讲自己遭遇的欲望,又到戈德维尔来赶集。他朝克里格多村
的一位庄稼汉走过去。这位老农民没有让他把话说完,在他胸口推了一把,冲着他大声说:
“老滑头,滚开!”然后扭转身就走。奥士高纳大爷目瞪口呆,越来越感到不安。他终于明
白了,人家指责他是叫一个同伙,一个同谋,把皮夹子送回去的。
他想抗议。满座的人都笑了起来,他午饭没能吃完便在一片嘲笑声中走了。他回到家里,
又羞又恼。愤怒和羞耻使他痛苦到了极点。他遭到无端的怀疑,因而伤透了心。于是,他重
新向人讲述自己的遭遇,故事每天都长出一点来,每天都加进些新的理由,更加有力的抗议,
更加庄严的发誓。他的辩解越是复杂,理由越是多,人家越不相信他。
他眼看着消瘦下去。将近年底时候,他卧病不起。年初,他含冤死去。临终昏迷时,他
还在证明自己是清白无辜的,一再说:“一根细绳……乡长先生,您瞧,绳子在这儿。”
4.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5 分)
A.奥士高纳大爷在赶集路上捡到一段绳子,因被冤家陷害,又受到众人奚落,最后忧郁
而死,小说通过这一故事,主要反映了小人物的性格悲剧。
B.马具商是农村小奸商,他狡猾、阴险、诡诈,通过他的行为和举动,可以看出,他的
处世哲学具有广泛的社会基础。
C.小说中的下层人民思想麻木,是非不分,是荒唐社会道德的基础,但奥士高纳大爷的
死不是社会道德堕落的必然悲剧,而是马具商与他个人纠葛和他个人性格悲剧所造成
的必然结果。
D.小说的语言简练而富有表现力,通篇没有纤巧华美的辞藻,淡淡的幽默与辛辣的讽刺
相交织,使全文呈现出含蓄冷峻的风格特点。
E.这篇小说叙事详略得当,巧妙地处理了“赶集”这样一个特定环境中的群众场面和主
要人物的关系,使主要人物形象鲜明,个性突出。
5.奥士高纳大爷的死,不免让人唏嘘不已,造成他命运悲剧的外部原因有哪些?结合文本
简要分析。(5 分)
6.小说的题目是“绳子的故事”,但主要内容是围绕一个老实人而展开,有人说应该改为
“老实人的故事”,你认为哪个题目更合适?请谈谈你的观点和理由。(6 分)(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4 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 7 一 9 题。
人间有光
他生于常州,长于苏州,学于上海,游历日美,最终落叶归根;他通晓汉、英、法、日
四种语言;他历经晚清、北洋、民国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因而被戏称为“四朝元老”。他就
是经历丰富、成就卓著的周有光先生。
1906 年 1 月 13 日,周有光生于江苏常州青果巷。十岁时,举家移居到苏州,这一搬家
可以说改变了周有光的命运。当时的常州人会说,读完中学就行了;苏州人则说,一定要上
大学;与苏州近在咫尺的上海,则盛行“一定要留学”的观念。
17 岁时,勤奋好学的周有光考上了上海的圣约翰大学。当时的人说,考上这所大学,
比以前中状元还难。自嘲是“土包子”的周有光,上了大学,就像是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
——他学会了英文,阅读英文报刊,了解世界发生的新鲜事儿。将近 100 年后的今天,他依
旧保持着阅读外文报纸的习惯。最重要的,是还可以学到专业的经济学知识,为他找到谋生
之道。
当时在上海,念完大学的,只要有条件,大多都会选择去外国留学。刚毕业的周有光没
钱,只能留校教书,顺便在银行做事。这段时间,他结了婚生了子。不过随后,抗战开始了。
抗日战争结束之后,百废待兴。上海银行业为了尽快恢复元气,就派了一批优秀的员工
去美国学习。周有光就是其中之一。在美国,他工资高、福利好、生活也幸福。但是经历过
抗战的周有光,还是决定选择回国。“现在的年轻人可能体会不到我们当时的感觉……我们
都认为中国有希望。解放之后,中国最缺乏的也是经济建设,所以我就立志回国搞经济。”
1949 年 6 月回到上海,他在复旦大学经济研究所任教,还兼任新华银行秘书长、人民
银行华东区行第二业务处处长。1949 年香港经济导报社出版他的专著《新中国的金融问
题》。
50 岁以前,他全心全意搞经济。
正所谓五十知天命,前半辈子差不多就这样了,后半辈子还能蹦跶到哪里去?但周有光
不竟从理科的经济学跨到文科的语言学,重新出发。
1955 年,他被周恩来总理亲自点名,让他速速去往北京,参加全国文字改革会议。“当
时要建设一个新中国,可是老百姓 85%都是文盲,文化不提高,国家怎么建设?我本身是搞
经济学的,研究语言、文字只是我的业余爱好,可当时成立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国家领导
却让我转行。”说起这段经历,周老还哈哈大笑:“我对领导人说,我是个外行啊,领导说这是一项新的工作,大家都是外行嘛!”“不过,既来之,则安之。这个‘安’不是安静的
意思,是要认认真真工作。”
说自己是外行,不过是周老的谦辞。长期以来,周有光名声在外,素有“周百科”之称,
精通多门外语,发表出版了许多和拼音、文字改革有关的论文,早在社会上引起重视。
在周老加入之前,汉语拼音方案讨论了两三年,但迟迟没有一个结果。随后那三年,在
周老带领下,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革故鼎新,在不断的争论和探索中,1958 年正式创定汉
语拼音方案。周老因此被誉为“汉语拼音之父”。同年,汉语拼音成为全国小学的必修课。
拼音为中国的文化普及、消除文盲发挥了重大作用。
“有人曾给我们讲笑话:你们太笨了,26 个字母干三年。”周有光回想起这段往事仍不
忘调侃,但他认为,“这三年时间花得还是很值得”。“事实上,直到今天还有人在提意见,
而他们提的意见我们都研究过,几乎没有新的意见。今天就得到了这么点安慰。假如当初没
研究好,有漏洞,就遗憾了,毕竟要弥补就很麻烦了。”不过,“汉字为主、字母为仆。字母
的任务是侍候汉字,不是代替汉字。”
1958 年,周有光开始在北京大学和人民大学讲授汉字改革课程,讲义《汉字改革概论》
也于 1961 年出版。
50 岁以后,他认认真真搞语言。
60 岁退休之后,周有光走出语言学专业领域,乐此不疲地搞起了创作。周老曾对朋友
说:“我是认真思考了这个世界的。”思考引发写作。他的作品探讨现代化、全球化、中东
局势、印度经济、人权保护、公民意识等诸多领域方面的问题,且见解深刻独到,常引起社
会关注,成为颇有影响力的公共知识分子。
对他来说,退休只是换了个工作的地方而已。82 岁,周老学习使用电脑,100 岁出版
《百岁新稿》,104 岁完成《朝闻道集》,105 岁开始玩微博,110 岁时仍有《逝年如水》和
《从世界看中国》两本新书问世。据统计,周老迄今为止出版的 40 多本著作中,约有一大
半是在退休之后完成的。他的粉丝很多,得知老先生百岁之后仍可以每月写一篇思想深刻但
语言平易的文章,更加惊喜感佩。
有人说,他一生好比人家的几辈子。
除了学术和创作,他的爱情婚姻也很值得大书特书。在近 70 年的婚姻中,他和夫人张
允和相濡以沫、相爱如初。周有光说古代讲举案齐眉,而他与夫人上午喝茶、下午喝咖啡,
都要碰碰杯子,叫“举杯齐眉”。他说:“这个小动作好像是玩儿,其实有道理,就是说夫
妇不仅要有爱,还要有敬。要敬重对方,双方才会和谐愉快。现在为什么那么多人离婚啊,一些人结了婚就不尊重对方了,那么你不尊重我,我也不尊重你,就吵架离婚。家庭不愉快
其实是很痛苦的。你下班回来,家庭愉快,就会得到很大安慰。”
一直到张允和去世,他们的日常就是形影不离:要么就是张允和给周有光翻书,要么就
是周有光带着张允和出门赏花,照相的时候一定要握着手才好。2002 年 8 月,93 岁的张允
和重病在床,那个特殊的早上,张允和是握着周有光的手离开人世的。
张允和去世之后,周有光把之前举杯齐眉的地方,两个椅子一个茶几换成一个沙发,他
每天晚上在沙发上去过夜,不再回到卧室去;而且,他时常还会写信给张允和,而落款永远
是“人间周有光”。
周老在 107 岁生日时曾开玩笑说:“上帝太忙,竟把我忘了。”如今,上帝还是想起了
他,终于收回了人间的这束神奇的光。
相关链接
①诗人邵燕祥说:“他是当代难得的智者、仁者和勇者。”
②周有光 105 岁时曾说:“我的一生是很普通的,我也是个平凡的人。”
7.下列理解和分析,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这是一篇典型的“他传”,以叙述传主的求学经历和家庭生活为重点,略述其学术成
就。
B.周有光大学毕业后没有钱,只能留校教书,顺便在银行做事,后来去了美国留学,
在抗战胜利后选择回国,为国家的经济建设服务。
C.虽然周有光在语言文字领域是个外行,但是在他的带领下,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于
1958 年正式创定了汉语拼音方案。
D.周有光一生热爱创作,退休之后,仍有《百岁新稿》《朝闻道集》等 40 多部作品出
版,成为颇有影响力的公共知识分子。
8.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5 分)
A.标题“人间有光”,一语双关:既表示人间的周有光先生,也有赞美周有光的意思,
他经历丰富、成就卓著,犹如照亮人间的一束神奇之光。
B.周有光一家移居苏州的事件深刻地改变了周有光的命运,否则他难以考取上海的圣
约翰大学,更不可能选择学习经济学。
C.1958 年发布的汉语拼音方案有违周有光提出的“汉字为主、字母为仆。字母的任务
是侍候汉字,不是代替汉字”的观点,存在一些有待弥补的漏洞和遗憾。
D.周有光“是认真思考了这个世界的”,这思考引发了他的创作。他的作品题材广泛、思想深刻、语言平易,且常引起社会的关注。
E.在近 70 年的婚姻中,周有光和夫人张允和相濡以沫、相爱如初、形影不离。后来,
虽然夫人已逝,但周老每天依旧写信给她,且不再回卧室过夜。
9.周有光的一生经历丰富、成就卓著,他的身上有哪些优秀品质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呢?
请根据所给材料进行概括。(6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古代诗文阅读(36 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4 小题,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3 题。
曹彬字国华,真定灵寿人。彬始生周岁,父母以百玩之具罗于席,观其所取。彬左手持
干戈,右手持俎豆,斯须取一印,他无所视,人皆异之。
五年,使吴越,致命讫即还。私觌[注]之礼,一无所受。吴越人以轻舟追遗之,至于数
四,彬犹不受。既而曰:“吾终拒之,是近名也。”遂受而籍之以归,悉上送官。
初太祖典禁旅彬中立不倚非公事未尝造门群居燕会亦所罕预由是器重焉。建隆二年,自
平阳召归,谓曰:“我畸昔常欲亲汝,汝何故疏我?”彬顿首谢曰:“臣为周室近亲,复忝
内职,靖恭守位,犹恐获过,安敢妄有交结?”
七年,伐江南。长围中,彬每缓师,冀李煜归服。城垂克,彬忽称疾不视事,诸将皆来
问疾。彬曰:“余之疾非药石所能愈,惟须诸公诚心自誓,以克城之日,不妄杀一人,则自
愈矣。”诸将许诺。明日,稍愈。又明日,城陷。煜与其臣百余人诣军门请罪,彬慰安之,
待以宾礼,请煜入宫治装,彬以数骑待宫门外。左右密谓彬曰:“煜入或不测,奈何?”彬
笑曰:“ 煜素懦无断,必不能自引决。”煜之君臣, 卒赖保全。
初,彬之总师也,太祖谓曰:“俟克李煜,当以卿为使相。”副帅潘美预以为贺。彬曰:
“不然。夫是行也,仗天威,遵庙谟,乃能成事,吾何功哉,况使相极品乎。”美曰:“何
谓也?”彬曰:“太原未平尔。”及还,献俘。上谓曰:“本授卿使相,然刘继元未下,姑
少待之。”既闻此语,美窃视彬微笑。上觉,遽诘所以,美不敢隐,遂以实对。上亦大笑,
乃赐彬钱二十万。彬退曰:“人生何必使相,好官亦不过多得钱尔。”
咸平二年,被疾。上趣驾临问,手为和药,仍赐白金万两。六月薨,年六十九。上临哭
之恸。
(取材于《宋史·曹彬列传》)【注】 觌(dí):相见。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初∕太祖典禁旅∕彬中立不倚∕非公事未尝造门∕群居燕会∕亦所罕预∕由是器重
焉。
B.初∕太祖典禁旅∕彬中立∕不倚∕非公事未尝造门∕群居燕会亦所罕预∕由是器重
焉。
C.初太祖典禁旅∕彬中立不倚∕非公事未尝造门∕群居燕会∕亦所罕预∕由是器重焉。
D.初太祖典禁旅∕彬中立∕不倚∕非公事未尝造门∕群居燕会亦所罕预∕由是器重焉。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字,是男子二十岁行冠礼的时候,由嘉宾或师长来取的,用于社交的正式场合,是
他人对其的尊称。
B.祖,一般是对开国皇帝的尊称,可以是第一位,也可以是第二或第三位,比如明成祖
朱棣,就是明朝第三位皇帝。
C.年号是中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亦可以作为表示年份)。一般由皇帝发起。
秦皇即位后首创年号。
D.薨,古代称候王死叫薨.唐以后二品以上官职死亦以此称之.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曹彬拒绝借公务而取私利,出使吴越,地方官多次送他礼物,他始终不肯接受。
B.曹彬为官清正,对宋太祖不巴结逢迎,对同僚也不结党营私,深得太祖的赏识。
C.曹彬突然称病,意在要求部下破城后不妄杀一人。他尊重降者人格,以礼相待。
D.曹彬富有智慧,才能出众,宋太祖想让他做使相,但他并不十分向往使相职位。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城垂克,彬忽称疾不视事,诸将皆来问疾。(5 分)
(2)上觉,遽诘所以,美不敢隐,遂以实对。(5 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11 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 14~15 题
南乡子•送述古苏轼
回首乱山横,不见居人只见城。谁似临平山上塔,亭亭,迎客西来送客行。
归路晚风清,一枕初寒梦不成。今夜残灯斜照处,荧荧,秋雨晴时泪不晴。
注:述古,苏轼任杭州通判时的同僚与好友陈襄,字述古。 14.下列对本词有关内容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 分)( )
A. 本词起首两句写词人对陈襄的离去特别恋恋不舍,一送再送,直到回头不见城中的
人影。
B.“谁似”二字,既意喻词人不像亭亭耸立的塔,能目送友人远去而深感遗憾,又反
映了词人不像塔那样无动于衷地迎客西来复送客远去。
C.下片写词人想象友人在归途中因思念自己而夜不成眠,只有晚风相伴的凄凉景象。
D.末句“秋雨晴时泪不晴”,用两个“晴”字把雨和泪联系起来,既写了自然之景,又
刻画出了朋友因思念自己而彻夜流泪的伤心形象,读来叩人心扉,令人叹婉不已。
E. 这首词艺术上的特色主要是将山塔、秋雨拟人化,赋予作者自身的感情和心绪,将
无生命的景物写活。
15.本词中的“亭亭”和“荧荧”两词极富韵味。请任选一个,结合诗句简要赏析。(6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1 小题,6 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 分)
( 1 ) 李 白 《 蜀 道 难 》 中 写 行 人 行 走 艰 难 , 表 情 惶 恐 的 诗 句 是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历史上的楚怀王其实是一位贤明的君主,后因受奸臣的蒙蔽而放逐了屈原。屈原
《离骚》中埋怨楚怀王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怀古的诗词大多包含有“思古人”的内容,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中 , 首 先 想 到 了 孙 权 , 他 不 禁 感 叹 道 : “ 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Ⅱ卷 表达题
三、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 4 小题,15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7~19 题。
犹记中国海军第二十二批护航编队抵达坦桑尼亚时,当地市民竖起大拇指表示赞扬。
自 2008 年底中国海军开展护航行动以来,类似的场景 。护航十年,在帆樯林立的亚丁湾,中国海军护航编队以实际行动展现大国担当,助力这片世界上“最危险海域”重新成
为“黄金航道”,赢得世界各国的 。
10 年间,中国海军已累计派出 31 批护航编队、100 艘次舰艇、67 架直升机、2.6 万余
名官兵,圆满完成了 1191 批 6595 艘中外船舶护航任务,103 次出访三大洋六大洲的 63 个
国家和地区……一组组数据折射出 10 年护航的丰硕果实。架起合作之桥,打造和平之海,
( )。犹记 2015 年也门撤侨行动中,一张海军女兵牵着华侨小朋友的照片让无数人 。
在她们身边,祖国的战舰屹立如山,撑起一片安宁,“我们接你们回家”七个字掷地有声,
也感人肺腑。
十年风雨无阻,十年劈波斩浪,护航行动也是中国海军走向深蓝过程中最深刻的足印。
从“一穷二白”时期的“望洋兴叹”,到以建设强大海军为目标的奋起直追,不仅我们有能
力 捍 卫 中 国 利 益 , 更 能 够 为 世 界 做 出 优 质 公 共 安 全 服 务 。 这 背 后 凝 结 着 护 航 官 兵
的付出,也离不开无数人的接续奋斗。
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 分)( )
A.数不胜数 赞不绝口 潸然泪下 夜以继日
B.数不胜数 交口称赞 潸然泪下 夜以继日
C.多如牛毛 赞不绝口 泪如雨下 宵衣旰食
D.多如牛毛 交口称赞 泪如雨下 宵衣旰食
18.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 )
A.中国海军每一次出发的目的,都是为了更多人能够安全抵达
B.每一次中国海军的出发,都是为了更多人能够安全抵达
C.让更多人能够安全抵达,是中国海军每一次出发的目的
D.中国海军一次次出发,都是为了更多人能够安全抵达
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 )
A.不仅我们有能力捍卫中国利益,更能够为世界提供优质公共安全服务。
B.我们不仅有能力捍卫中国利益,更能够为世界做出优质公共安全服务。
C.我们不仅有能力捍卫中国利益,更能够为世界提供优质公共安全服务。
D.不仅我们有能力捍卫中国利益,更能够为世界做出优质公共安全服务。
20.下面是关于“计程车”的一段文字。请根据上下文,补写划线处的内容。要求内容贴切,
语意连贯,逻辑严密,语句通顺。每处不超过 15 个字。(6 分)
广州近期拟新增 2950 辆新式应召计程车,和普通计程车不同,这些应召计程车只接受订单,平时不在路上巡游拉客,但车资比普通计程车贵。多数乘搭计程车的客人是收入不低
的,收入低的多数会靠公共汽车与脚踏车。对于这些多数搭客,比较重要的是时间与方便,
只要打车容易,____________________。因此,我认为,____________________,也应增加
普通计程车,这样可以更好解决打车难的问题。增加搭车的方便程度,____________________,
使人们以公共交通辅以计程车来取代私家车。私家车有炫耀性消费、污染、堵塞、意外、噪
音等大量外部成本,城市应避免走向私家车泛滥的发展方向。
四.作文(60 分)
21.
法国有一句谚语:“一点又一点,小鸟筑成巢”。
《老子》中说:“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合抱:两臂围拢,形容树木粗大;毫末:指幼苗,比喻细小;累:通‘蔂’,盛土的筐
子。)
亲爱的同学,匆匆间,你们已经走过了两年多的高中时光。回顾两年的学习生活,你对
这两句名言有怎么样的感悟呢?
请自拟题目,自选文体(诗歌除外),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高一年级语文学科试卷(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39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每题 3 分,共 9 分)
1.D【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概括的含义,能力层级为 B 级。D 项是对京剧器乐曲牌
形成过程的陈述,并非谈论曲牌“京剧化”创新的问题。
2.A【解析】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能力层级为 C 级。原文第三段中说“形
成之初,京剧的唱腔主要是吸取……”,而在 A 项中偷换了概念,成了“京剧……主要吸取
了……”,与文意不符。
3. B【解析】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和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能力层级为 C 级。
A 项,“大都通过……”与原文“均是通过……”不符。C 项,“属于高音乐器”并非形成
京胡演奏独特弓法、指法的原因;表述中还漏掉了“这种旋律的变化以适应京胡的弦式”这
句话。D 项,前后不能构成因果关系。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6 分)
4.B(5 分)
【解析】
A.“主要反映了小人物的性格悲剧”不准确,主要反映的应是当时法国社会的道德堕落问
题;C.“奥士高纳大爷的死不是社会道德堕落的必然悲剧,而是马具商与他个人纠葛和他个
人性格悲剧所造成的必然结果”错误,奥士高纳大爷的死不是马具商与他个人纠葛和他个人
性格悲剧所造成的必然结果,而是社会道德堕落的必然悲剧;D.“淡淡的幽默与辛辣的讽刺
相交织”与“含蓄冷峻的风格特点”错误,小说把作者自己的爱憎、褒贬寄托在情节中,体
现出对人物的深深同情,没有讽刺之意,也并非冷峻,而是将激情隐藏在内容的描写之中。
5.小说中置奥士高纳大爷于死地的力量有三种:①马具商的诬告,是事件的发难者;②乡
政府的审问,加剧了整个社会的猜测与不信任,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③周围群众的奚落,
把奥士高纳大爷推向忧郁而死的绝境。(5 分)(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也可给分)
【解析】
本题考查概括故事情节,分析作品结构,把握文章思路的能力。回答此题,要从小说中找出
在整个事件中和奥士高纳大爷接触过的人,从他们身上入手分析其死亡的原因。一开始是看
见他捡起绳子的冤家对头马具商马朗丹大爷,正是他的诬告使得奥士高纳大爷开始惹上了麻
烦。其次是乡长的审问,乡长对他不信任,并“将报告检察院,并请求指示”。从乡政府出来,奥士高纳大爷就陷入周围群众的包围中,他一再解释自己是清白的,而周围却无人相信
他。以上三种力量最终把奥士高纳大爷推向死亡的深渊。
6.观点一:以“绳子的故事”为题合适。①从小说的情节(线索)看,全文以“绳子”为线
索,逐层推进故事情节,精巧自然;如果以“老实人的故事”为题,行文线索就不够明晰,
情节衔接就不自然。②从小说的主题看,是通过一根绳子的故事,反映荒唐混乱的世风,揭
示重大的社会道德问题,如果以“老实人的故事”为题,显得过于直白粗浅。③从艺术手法
看,小说以小见大,把“绳子的故事”作为透视点来反映普遍的社会现实,意蕴深刻。
观点二:以“老实人的故事”为题合适。①从人物形象看,奥士高纳大爷勤俭诚实,以“老
实人的故事”为题,有利于突出人物的形象特点。②从情节看,小说从奥士高纳大爷在赶集
路上捡到一根绳子,到被冤家诬告,又受到众人奚落,以致忧郁而死,主要内容是围绕这个
老实人而展开的。③从主题看,小说通过奥士高纳大爷的悲剧,展示了把诚实厚道、纯朴善
良看作违反常理的社会道德观念,以此为题,更发人深省。(6 分)
【解析】
本题考查对文本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这道题要先明确自己的观点,写出
认为哪个标题合适,然后可以从行文线索、人物塑造、情节安排和表现主题等几个角度进行
分析。学生在分析的时候要结合文本内容,从小说的情节入手分析,切忌空洞,只要言之成
理即可。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4 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 7 一 9 题。
7.B(A.叙述的重点是学术贡献和创作成果,以及爱情婚姻。C.周有光说自己是外行,不过
是他的谦辞。D.周有光迄今为止出版了 40 多部作品,约有一大半是在退休之后完成的。(3
分)
8.A(B.周有光考取大学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学习经济学专业也不是因搬家而做出的选择。
C.原文是“假如当初没研究好,有漏洞,就遗憾了,毕竟要弥补就很麻烦了”;汉语拼音方
案也不违背周老的主张。E.并非每天都写信给他的夫人,而是“时常”。)(5 分)
9.答案要点:(1)勤奋好学;(2)爱国报国;(3)谦虚;(4)重情;(5)认真。(6 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6 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4 小题,10-12 每题 3 分,13 题 10 分,共 19 分)
10.A
11.C 先秦至汉初无年号,汉武帝即位后首创年号。12.A 他接受后,登记清楚这些礼物后带回去,全部交给官府。
13.
(1)城池将近攻克时,曹彬忽然称病不管事,众将领都来探视病情。(“垂”、“克”、“视事”
各 1 分,句意 2 分)
(2)皇上察觉了,急忙追问其中的缘故,潘美不敢隐瞒,于是据实回答。(“遽”、“诘”、
“所以”各 1 分,句意 2 分)
【译文】
曹彬,字国华,真定灵寿人。曹彬周岁时,父母把许多玩具放在席子上,看他拿什么东西。
他左手拿刀、枪之类的玩具,右手拿俎、豆之类的礼器,一会儿拿了一枚印章,其他的都不
看,人们都认为他与众不同。
(后周太祖)显德五年,曹彬出使吴越,传达旨意完毕即刻返回朝廷。私下相见(别人送他)的
礼物,一点儿也不接受。吴越之地的人乘小船追来送礼给他,三番五次地给他,曹彬还是不
接受。过一会儿说:“我(如果)一直拒绝收礼,就是在追求虚名了。”于是接受了,登记清
楚这些礼物后带回去,全部交给官府。
当初,太祖掌管皇帝的亲兵,曹彬保持中立不依附太祖,不是因为公事不曾上门拜访,宾朋
宴饮的集会,也很少参加,因此太祖很器重他。(宋太祖)建隆二年,太祖把他从平阳召回,
对他说:“我从前常常想亲近你,你为何总是疏远我?”曹彬叩头谢罪说:“微臣是周室的
近亲,又忝任宫内的职务,恭敬严格地恪守职位,还怕有过失,哪里敢妄自结交您呢?”
(宋太祖)开宝七年,讨伐江南。长期围困中,曹彬经常放缓进攻的节奏,希望李煜降服。城
池将近攻克时,曹彬忽然称病不管事,众将领都来探视病情。曹彬说:“我的病不是药物所
能治好的,只需各位诚心发誓,在攻下城池的那一天,不乱杀一人,那么我的病就自然好
了。”众将领答应了。第二天,病情逐渐好转。又过了一天,城池被攻破。李煜和他的大臣
一百多人来到军营门前请罪,曹彬安慰他们,以客礼相待,请李煜进入宫殿收拾行装,曹彬
率几个骑兵守候在宫门外。他身边的人悄悄地对他说:“李煜进宫后一旦发生意外,怎么
办?”曹彬笑着说:“李煜向来懦弱没有决断,他必定不会自杀。”李煜和他的大臣终于得
以保全性命。
起初,曹彬统领军队,宋太祖对他说:“等到打败李煜,应当让你做使相。”副帅潘美预先
祝贺他。曹彬说:“不会这样。这次征讨,依仗天威,遵照皇上的妙计,才能取得胜利,我
有什么功劳呢?何况使相是多么重要的位置啊!”潘美说:“为什么这样说呢?”曹彬说:
“太原还没有平定啊。”等到得胜回朝,献上俘虏。皇上对曹彬说:“本来应授予你使相职位,然而刘继元还没有打败,姑且稍微等一下吧。”听到这句话后,潘美暗地里看着曹彬微
笑。皇上察觉了,急忙追问其中的缘故,潘美不敢隐瞒,于是据实回答。皇上也大笑起来,
于是赐给曹彬二十万钱。曹彬退朝后说:“人生何必一定要做使相,好官也不过是多得几个
钱罢了。”
(宋真宗)咸平二年,曹彬患病。皇上驱车疾行亲自去问候,亲手为他和药,又赐给他白金万
两。六月,曹彬去世,终年六十九岁。皇上亲自致祭,哭得非常悲伤。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11 分)
14.C(C.下片写词人归途中因思念友人而 夜不成眠。晚风凄清,枕上初寒,残灯斜照,微
光闪烁,这些意象的组接,营造出清冷孤寂的氛围,烘托了作者的凄凉孤寂心境。D.秋雨晴
时泪不晴”,用两个“晴”字把雨和泪联系起来,比喻贴切而新颖,加强了作者思念之苦的
表现,读来叩人心扉,令人叹婉不已。 )(5 分)
15.“亭亭”,直立的样子(1 分),在这里作者把高楼拟人化,形象生动地表现出词人不会
像高塔那样无动于衷地迎客送客(描绘画面 2 分),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离去的哀伤,也表
达了词人不能像高塔那样目送友人远去的遗憾。(3 分)
“荧荧”,指“残灯斜照”之光(1 分),在这里又暗指泪光(2 分),因思念而泪流满
面(1 分)。(补充:或灯光闪烁的样子,描绘画面意象也可给分)生动形象地表现了作者因
思念友人而独守孤灯,彻夜难眠(2 分)。 若答叠词,赏析合理也给分。(6 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每空 1 分,共 6 分)
(1)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
(2)怨灵修之浩荡兮,终不察夫民心。
(3)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第Ⅱ卷 表达题
三、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 4 小题,17-19 每题 3 分,20 题 6 分,共 15 分)
17.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此类试题答题时要熟记所有成语的含
义,然后结合语境弄清所用成语的前后语境,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暗示信息。第一处,数不
胜数:意思是数都数不过来。形容数量极多,很难计算。多如牛毛:基本意思是像牛身上的
毛那样多,形容极多。此处是说自 2008 年底中国海军开展护航行动以来,类似抵达坦桑尼
亚时当地市民竖起大拇指表示赞扬的场景很多,数都数不过来,选用成语“数不胜数”。第二处,赞不绝口:意思是赞美的话说个不停,形容对人或事物十分赞赏。交口称赞:异口同
声地称赞。此处是中国海军护航编队以实际行动赢得世界各国的异口同声地称赞,选用成语
“交口称赞”。第三处,潸然泪下:形容眼泪流下来。意思是指眼泪不由自主地流下来,多
在无法控制情绪时发生。泪如雨下:眼泪像雨水似的直往下流。形容悲痛或害怕之极。此处
是说 2015 年也门撤侨行动中,一张海军女兵牵着华侨小朋友的照片让无数人眼泪不由自主
地流下来,选用成语“潸然泪下”。第四处,夜以继日:形容日夜不停。多指工作或学习等。
宵衣旰食:天不亮就穿衣起来,天黑了才吃饭。形容政务忙碌。此处与“政务”没有关系,
选用成语“夜以继日”,故选 B。
18.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
首先要把握语段,注意前后语境的关联。再根据语境合理推导出所要填写的内容。这是一道
考查语句衔接的题目,答题时注意分析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语句之间的陈述对象的一致性
以及语句强调的重心。根据前文“中国海军……架起合作之桥,打造和平之海”以及后文“犹
记 2015 年也门撤侨行动中,一张海军女兵牵着华侨小朋友的照片让无数人潸然泪下”,根据
前后主语一致原则,可推断出所要填写的句子主语应该是“中国海军”,A 项“目的是为了”
错误,B 项主语是“出发”,C 项主语是“让更多人能够安全抵达”,D 项主语是“中国海
军”,排除 ABC 三项,故选 D。
19.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此类试题答题时应先浏览选项,排除有明显错误
标志的句子,然后按照主谓宾的成分压缩句子,先观察主干部分,是否存在搭配不当、残缺
等问题,再分析修饰成分。画线句子存在语序不当和搭配不当的毛病,语序不当,两个分句
的主语相同的时候,第一个分句的关联词要放在主语之后,“不仅我们”应该调整为“我们
不仅”,据此可排除 AD 两项;搭配不当,“做出”与“服务”搭配不当,把“做出”改为“提
供”,排除 B 项,故选 C。
20.(每空 2 分,共 6 分)① 即使车资高一些也关系不大 ②不但应增加应召计程车
③可以鼓励人们避免拥有私家车(每空 2 分)
四.作文(60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