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年文科数学第二次月考试卷 第 1 页(共 6 页)
龙海二中 2019—2020 学年第一学期第二次月考
高三年文科数学试卷
(考试时间:120 分钟 总分:150 分)
一、选择题(每题 4 分,共 60 分)
1、若全集 集合 ,则
(A) (B) (C) (D)
2、小明骑车上学,开始时匀速行驶,途中因交通堵塞停留了一段时间,后为了赶时
间加快速度行驶.与以上事件吻合得最好的图象是
(A) (B)
(C) (D)
3、已知 , 表示两条不同直线, 表示平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若 , ,则 (B)若 , ,则
(C)若 , ,则 (D)若 , ,则
4、在空间直角坐标系 中,点 关于
平面的对称点是
(A) (B)
(C) (D)
5、阅读如图所示的程序框图,若运行该程序后输出 的
值为 4,则输入 的值为
( A ) 2 ( B ) 0 ( C )
(D)
时间
距学校的距离
O 时间
距学校的距离
O
时间
距学校的距离
O 时间
距学校的距离
O
{1,2,3,4},U = {1,2}, {2,3}M N= = ( )U M N =
{ }1,2,3 { }2 { }1,3,4 { }4
m n α
m α∥ n α∥ m n∥ m α⊥ n α⊂ m n⊥
m α⊥ m n⊥ n α∥ m α∥ m n⊥ n α⊥
O xyz− ( )1,2,3P xOy
( )1,2,3− ( )1, 2,3− −
( )1,2, 3− ( )1, 2, 3− −
y
x
1−
4−高三年文科数学第二次月考试卷 第 2 页(共 6 页)
6、从甲、乙、丙三人中任选 2 人,分别担任周一和周二的值日生,则甲被选中的概
率为
(A) (B) (C) (D) 1
7、函数 , 的单调递增区间是
(A) (B) (C) (D)
8、若 则
(A) (B) (C) (D)
9、古代数学著作《九章算术》有如下问题:“今
有女子善织,日自倍,五日织五尺,问日织几何?”
意思是:“一女子善于织布,每天织的布都是前一天的
2 倍,已知她 5 天共织布 5 尺,问这女子每天分别织布
多少?”根据上题的已知条件,若要使织布的总尺数不
少于 30,该女子所需的天数至少为
(A)7 (B)8 (C)9 (D)10
10、某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所示(单位: ),则该
几何体的表面积(单位: )是
(A) (B) (C) (D)
11、不等式6푥2 +푥 ― 2 ≤ 0的解集是
(A){푥│ ― 2
3 ≤ 푥 ≤ 1
2} (B){푥│푥 ≤ ― 2
3或 x ≥ 1
2}
(C){푥│ ― 1
2 ≤ 푥 ≤ 2
3} (D){푥│푥 ≤ ― 1
2或 x ≥ 2
3}
12、过原点且倾斜角为 的直线被圆 所截得的弦长为 .
(A)1 (B)2 (C)3 (D)4
13、为估计 的近似值,可以用随机模拟方法近似计算.先产生两组(每组 个)区
1
2
1
3
2
3
( ) sin 3cosf x x x= − [ ]π,0x∈ −
5ππ, 6
− −
5π π,6 6
− −
π ,06
−
π ,03
−
1sin ,3 4
απ − = cos 23
απ + =
7
8
− 1
4
− 1
4
7
8
cm
2cm
36 24 2+ 36 12 5+ 40 24 2+
40 12 5+
60° 2 2 4 0x y x+ − =
π N高三年文科数学第二次月考试卷 第 3 页(共 6 页)
间 上 的 均 匀 随 机 数 和 , 由 此 得 到 个 点
( ).再数出其中满足푥푖
2 + 푦푖
2 ≤ 1( )的点数 ,那么由随机模
拟方法可得 的近似值为
(A)
2N1
N (B)
4N1
N (C)
N1
4N (D)
N1
2N
14、角 的面积是 , , ,则 =
(A) 3 (B) 5 (C)2 (D)3
15、方体 中, , , ,点 O 为长方形
对角线的交点,E 为棱 的中点,则异面直线 与 所成的角为()
(A)30° (B)45° (C)60° (D)90°
二、填空题(每题 4 分,共 20 分)
16 、 已 知 向 量 . 若 , 则 ,
.
17、已知 ,且 ,则 的值为________.
18、如图,一辆汽车在一条水平的公路上向正西行驶,到 A
处时测得公路北侧一山顶 D 在西偏北 30°的方向上,行驶 600 m 后
到达 B 处,测得此山顶在西偏北 75° 的方向上,仰角为 30° ,则此
山的高度 =________m.
19、设 满足约束条件 则 的最小值为________.
20、某车间分批生产某种产品,每批的生产准备费用为 800 元.若每批生产 x 件,则平均
仓储时间为x
8天,且每件产品每天的仓储费用为 1 元.为使平均到每件产品的生产准备费用与
仓储费用之和最小,每批应生产产品 件.
三、解答题(每题 12 分,选做题 10 分,共 70 分)
21、 中, 是 上的点, 平分 , 面积是 面积的 2
[ ]1,1− 1 2, , , Nx x x 1 2, , , Ny y y N ( ),i ix y
1,2, ,i N= 1,2, ,i N= 1N
π
ABC△ 1
2 1AB = 2BC = AC
1 1 1 1ABCD A B C D− 3AB = 1AD = 1 2AA = ABCD
1CC 1AD OE
( ) ( ) ( )1,1 , 1, 1 , 1,2− −a = b = c = m n= +c a b m =
n =
0 2x
π< < 1sin cos 5x x− = 24sin cos cosx x x−
CD
,x y
2 1 0,
2 1 0,
1,
x y
x y
x
− +
− −
2 3z x y= +
ABC△ D BC AD BAC∠ ABD△ ADC△高三年文科数学第二次月考试卷 第 4 页(共 6 页)
倍.(Ⅰ)求 ;
(Ⅱ)若 , ,求 和 的长.
22、已知数列 的前 n 项和 ,其中 .
(Ⅰ)证明 是等比数列,并求其通项公式;
(Ⅱ)若 ,求 .
23、某市居民用水拟实行阶梯水价,每人月用水量中不超过 立方米的部分按 4
收费,超出 立方米的部分按 10 收费.从该市随机调查了 位
居民,获得了他们某月的用水量数据,整理得到如下频率分布直方图:
(Ⅰ)如果 为整数,那么根据此次调查,为使 以上居民在该月的用水价格为 4
, 至少定为多少?
(Ⅱ)假设同组中的每个数据用该组区间的右端点值代替.当 时,估计该市居
民该月的人均水费.
sin
sin
B
C
1AD = 2
2DC = BD AC
{ }na 1n nS aλ= + 0λ ≠
{ }na
5
31
32S = λ
w
/元 立方米 w /元 立方米 10 000
w 80%
/元 立方米 w
3w =高三年文科数学第二次月考试卷 第 5 页(共 6 页)
24、如图,已知四棱锥 的底面 是菱形,
, , 为 边的中点,点 在线段 上.
(Ⅰ)证明:平面 平面 ;
(Ⅱ)若 , ∥平面 ,求四棱锥 的体
积.
25、在平面直角坐标系 中,圆 ,过点 的动直线 与圆
交于 两点,线段 的中点为 .
(Ⅰ)求 的轨迹方程;
(Ⅱ)当 时,求 的方程及 的面积.
P ABCD− ABCD
60BAD∠ = ° PA PD= O AD M PC
POB ⊥ PAD
2 3, 7, 13AB PA PB= = = PA MOB M BODC−
xOy 2 2: 8 0C x y y+ − = ( )2,2P l C
,A B AB M
M
| | | |OP OM= l POM△
C
O
A B
D
P
M高三年文科数学第二次月考试卷 第 6 页(共 6 页)
选考题:共 10 分,请考生在第 26、27 题中任选一题作答。
26、[选修 4-4:坐标系与参数方程]10 分
在直角坐标系xOy中,曲线C1的参数方程为{푥 = 6 ― 3
2 푡,
푦 = 3 + 1
2푡,
(t 为参数),曲线C2的参
数方程为{푥 = 2 + 2푐표푠휑,
푦 = 2푠푖푛휑, (φ为参数),以坐标原点 O 为极点,x 轴为极轴建立极坐标
系。
(1)求曲线C1,C2的极坐标方程;
(2)若射线l:θ = α(ρ ≥ 0)分别交C1,C2于 A,B 两点,求|푂퐵|
|푂퐴|的最大值。
27、[选修 4-5:不等式选讲]10 分
已知f(x) = |1
2푥 ― 푎|
(1)若不等式f(x) ≤ 1的解集为{푥│2 ≤ 푥 ≤ 6},求a的值;
(2)在(1)的条件下,若f(2x) +2f(x) ≥ 푚2 +4푚 ― 3对任意x ∈ R恒成立,求 m 的取
值范围。高三年文科数学第二次月考试卷 第 7 页(共 6 页)
龙海二中 2019—2020 学年第一学期第二次月考
高三年文科数学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 4 分,共 60 分)
1-5:DCBCB 6-10:CCABB 11-15:ABBBC
二、填空题(每题 4 分,共 20 分)
16、 . 17、 . 18、 . 19、-5 20、80
三、解答题(每题 12 分,共 70 分)
21、【解】(Ⅰ)由于 , ,且
, ,
所以 .
在 中,由正弦定理可得 .
(Ⅱ)因为 ,所以 .
在 和 中,由余弦定理得,
①,
②.
由于 ,从而 ;
由①+2 × ②得, .
由(Ⅰ)知 ,所以 .
22、【解】(Ⅰ)由题意得 ,故 , ,故 .
由 , 得 ,
即 .
由 , 得 ,所以 .
1 3,2 2
− 39
25 100 6
1 sin2ABDS AB AD BAD= ⋅ ∠△
1 sin2ADCS AC AD CAD= ⋅ ∠△
2ABD ADCS S=△ △ BAD CAD∠ = ∠
2AB AC=
ABC△ sin 1
sin 2
B AC
C AB
= =
: :ABD ADCS S BD DC=△ △ 2BD =
ABD△ ADC△
2 2 2 2 cosAB AD BD AD BD ADB= + − ⋅ ∠
2 2 2 2 cosAC AD DC AD DC ADC= + − ⋅ ∠
πADB ADC∠ + ∠ = cos cosADB ADC∠ = − ∠
2 2 2 2 22 3 2 6AB AC AD BD DC+ = + + =
2AB AC= 1AC =
1 1 11a S aλ= = + 1λ ≠ 1
1
1a λ= − 1 0a ≠
1n nS aλ= + 1 11n nS aλ+ += + 1 1n n na a aλ λ+ += −
1( 1)n na aλ λ+ − =
1 0a ≠ 0λ ≠ 0na ≠ 1
1
n
n
a
a
λ
λ
+ = −高三年文科数学第二次月考试卷 第 8 页(共 6 页)
因此 是首项为 ,公比为 的等比数列,
于是 .
(Ⅱ)由(Ⅰ)及 得 .
由 得, ,解得 .
23、【解】(Ⅰ)由用水量的频率分布直方图知,该市居民该月用水量在区间
内的频率依次为 .
所以该月用水量不超过 3 立方米的居民占 ,用水量不超过 2 立方米的居民占
.
依题意, 至少定为 3.
(Ⅱ)由用水量的频率分布直方图及题意,得居民该月用水量费用的数据分组与频率
分布表:
组号 1 2 3 4 5 6 7 8
分组
频率
根据题意,该市居民该月的人均水费估计为:
(元).
24、【解】(Ⅰ)连接 ,因为底面 是菱形, ,
所以 是正三角形,所以 .
因为 为 的中点, ,
所以 ,且 ,
所以 平面 ,
又 平面 ,所以平面 平面 .
(Ⅱ)连接 ,交 于点 ,连接 ,
因为 ∥平面 , 平面 ,平面 平面 ,所以 ∥
,
{ }na 1
1 λ− 1
λ
λ −
11
1 1
n
na
λ
λ λ
− = − −
1n nS aλ= + 1 1
n
nS
λ
λ
= − −
5
31
32S =
5 311 1 32
λ
λ
− = − 1λ = −
[ ]0.5,1 ,
( ]1,1.5 , ( ]1.5,2 , ( ]2,2.5 , ( ]2.5,3 0.1,0.15,0.2,0.25,0.15
85%
45%
w
[ ]2,4 ( ]4,6 ( ]6,8 ( ]8,10 ( ]10,12 ( ]12,17 ( ]17,22 ( ]22,27
0.1 0.15 0.2 0.25 0.15 0.05 0.05 0.05
4 0.1× + 6 0.15× + 8 0.2× + 10 0.25× + 12 0.15× + 17 0.05× + 22 0.05× + 27 0.05× = 10.5
BD ABCD 60BAD∠ = °
ABD△ AD BO⊥
O AD PA PD=
AD PO⊥ PO BO O=
AD ⊥ POB
AD ⊂ PAD POB ⊥ PAD
AC OB N MN
PA MOB PA ⊂ PAC PAC MOB MN= PA
MN
N
C
O
A B
D
P
M高三年文科数学第二次月考试卷 第 9 页(共 6 页)
因为 ,所以 ,所以 ,故 ,
因为 , ,所以 , ,
又 ,所以 ,所以 ,即 ,
又 ,且 ,所以 平面 .
由 知 ,故点 到平面 的距离为 ,
因为 ,
所以四棱锥 的体积为 .
25、【解】(Ⅰ)圆 的方程可化为 ,所以圆心为 ,半径为
4.
设 ,则 , ,由平面几何知识可知 ,
故 ,即 .
由于点 在圆 的内部,所以 的轨迹方程是
(Ⅱ)由(Ⅰ)可知 的轨迹是以点 为圆心, 为半径的圆.
由 于 , 故 在 线 段 的 垂 直 平 分 线 上 , 又 在 圆 上 , 从 而
.
因为 的斜率为 ,所以 的斜率为 ,直线 的方程为: .
所以点 到 的距离为 ,
又 ,所以 ,
所以 的面积为
AO BC∥ 1
2
AN AO
CN CB
= = 1
3AN AC= 1
3PM PC=
2 3AB = 7PA PD= = 3OB = 2OP =
13PB = 2 2 2OB OP PB+ = 90POB∠ = ° OP OB⊥
AD PO⊥ OB AD O= OP ⊥ BODC
1
3PM PC= 2
3CM CP= M BODC 2 4
3 3PO =
23 3 12 (2 3) sin604 4 2BODC ABCDS S= = × × × × ° 9 3
2
=
M BODC− 1 9 3 4 2 33 2 3
× × =
C ( )22 4 16x y+ − = (0 4)C ,
( , )M x y ( , 4)CM x y= − (2 ,2 )MP x y= − − 0CM MP⋅ =
( ) ( )( )2 4 2 0x x y y− + − − = ( ) ( )2 21 3 2x y− + − =
P C M ( ) ( )2 21 3 2x y− + − =
M (1,3)N 2
OP OM= O PM P N
ON PM⊥
ON 3 l 1
3
− l 1 8
3 3y x= − +
O l
3
4 108
511 9
d = =
+
2 2OM OP= = 2 2 160 4 102 2 8 25 5PM OP d= − = − =
POM△ 16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