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大学附中2019-2020高二政治上学期期中试题(Word版带答案)
加入VIP免费下载

本文件来自资料包: 《山西大学附中2019-2020高二政治上学期期中试题(Word版带答案)》 共有 1 个子文件,压缩包列表如下:

注:压缩包层级关系提取自源文件,您看到的所有资料结构都和您下载的源文件一致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山大附中 2019~2020 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政治试题 时间:90 分钟 一、单选题:(每小题 2 分,共 60 分) 五四运动是 20 世纪深刻影响中国思想文化进程的重大历史事件。回答 1--3 小题。 1.北京大学于 2019 年 4 月 26 日起举办展览“新文化的曙光:五四时期北大学人群像”,展示北 京大学百年传统的历史生成过程。举办这一活动表明了 ①文化都是社会实践的产物,新文化思想随五四运动的深入而发展 ②文化都具有意识形态的性质,新文化运动发挥着思想启蒙的功能 ③精神产品凝结在一定的物质载体之中,通过展览可以透视当时北大学者的精神世界 ④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阅读五四时期作品可以认清民国文化的全貌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2. 2019 年 4 月 19 日习近平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四次集体学习时强调,五四精神是五四运 动创造的宝贵精神财富,要发扬五四精神,引导广大青年在五四精神激励下,为实现中华民族伟 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要发扬五四精神,是因为 ①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 ②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促进社会的发展 ③五四精神作为宝贵的精神财富,是推动经济发展的根本力量 ④五四精神具有与时俱进的品质,是激励民族前行的精神动力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3.某班同学在策划纪念五四运动 100 周年板报展时,计划展示内容为“五四运动——救亡图存, 保家卫国”“五四精神——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精神延续——奋斗拼搏,担当新时代使 命”三大版块。你认为该板报展最为贴切的主题是 A.筑牢理想信念,发扬爱国精神 B.革除传统文化,继承奋斗精神 C.营造文化氛围,培育创造精神 D.认同外来文化,传播时代精神 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70 周年,回答 4--6 小题。 4.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70 周年活动标识以数字“70”和代表国家形象的国徽、五星及天安 门作为设计核心元素,紧扣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70 周年庆典活 动主题;既体现了历史的厚重感,又蕴含了重大节日的欢庆气氛。 这一成功设计 ①主要源于创作者的创新理念和传统文化修养 ②证明了一定的文化反作用于一定的政治经济 ③证明了文化继承是文化发展的必要前提 ④充分体现了文化是对经济政治的反映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5.2019 年 10 月 1 日,20 余万军民以盛大的阅兵仪式和群众游行欢庆共和国 70 华诞。庆祝活动既 是一次成就展,更是一次精神展,它激励着我们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上奋勇前进。这说明 A.文化能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 B.文化是社会全面发展的决定因素 C.文化活动是由人类创造和享用的 D.文化作为精神力量能转化为物质力量 6.香港邮政于 2019 年 10 月 1 日发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70 周年》1 套 4 枚纪念邮票。这套邮 票以象征团结、吉祥、和谐的中国结作为设计亮点,构图精巧细致,寓意 70 年来我国在经济、社 会、科技及环境各方面取得的卓越发展与成就,这套邮票 ①在设计中引入中国结元素,体现了传统与现代的贯通 ②新颖独特的设计说明设计者的灵感是文化创新的源泉 ③说明传统文化的稳定性,在传承中保留着其基本特征 ④促进了香港地区经济、社会、科技等方面的发展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7.经济与文化之间存在相互影响的关系。下列对经济与文化之间关系的传导顺序排列合理的是 ①随着经济发展和生活水平提高,人们对文化产品的需求增加 ②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的总体格局中的地位作用越来越突出 ③资本涌入,推动了文化产品的研发与生产 ④生产发展壮大,文化领域出现新型的产业或部门 A.①→③→④→② B.①→③→②→④ C.②→①→③→④ D.③→②→①→④ 8.“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指导着中国传统农业生产。每一个节气对应 不少诗歌,比如“九月节,露气寒冷,将凝结也”。歌谣曰:寒露时节天渐寒,农夫天天不停闲。 小麦播种尚红火,晚稻收割抢时间等。这些诗歌记载着四季变换,书写着农事与民生。这说明 ①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文化并享用着文化  ②人们的实践活动和思维方式受文化的深刻影响 ③“二十四节气”是维系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④“二十四节气”是中华传统文化的基本载体,记载了文化发展的丰富成果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9.以“一脉传承,创意未来”为主题的第十一届海峡两岸文化产业博览会在福建厦门举行。展会 期间举办了两岸艺术设计展、广告创意高端人才交流会等活动,受到舆论的广泛关注。举办海峡 两岸文化产业博览会有利于 ①构建两岸交流平台,深化社会主义制度认同 ②促进文化交流协作,助力海峡两岸经济发展 ③传承中华文化根脉,共筑中华民族精神家园 ④消除两岸文化隔阂,实现两岸文化深度融合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0.新型阅读产品“主题阅读”电子书柜一经亮相,就受到社会各界广泛关注。该产品按不同主 题分类,形成一个个电子书柜,并将这些电子书柜产品嵌入微信公众号或 APP 产品中供读者随时随地进行有营养、省时间、成体系的阅读。从文化生活的角度看,主题阅读做到了 ①博采众长,推出融合多种特质的新文化 ②丰富人的精神世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③保障公民基本阅读权利,提高人们文化修养 ④文化传播方式的创新,优化文化资源的配置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11.没有了古运河,那些白玉长堤、临河古戏台、乌篷小画船就寻不到根源;没有了易水河就感 受不到“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壮怀激烈;没有了疏勒河,就没有沿河谷自东 而西的敦煌石窟群的精美壁画和塑像。这意在说明 ①文化具有区域性和时代性特征 ②精神产品离不开特定的物质载体 ③自然地理环境滋养着人文与风情 ④各种社会交往活动带有特有的文化印记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2.“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金庸的武侠小说底色是传统文化,精神龙骨则是儒家 理论。他笔下形形色色的侠客基本恪守仁义、忠孝、志勇等品质,其作品表现出的向死而生的家 国情怀曾触动几亿人的心。他的小说正版发行已经超过 5 亿册,被影视圈数次翻拍。金庸作品的 成功是因为 ①其创作来源于人们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 ②其渗透着中国文化的底蕴,展示着中华文化的魅力 ③大众传媒具有传递、沟通、共享的功能,是文化传播的前提 ④其作品中的家国情怀激发读者的爱国主义情结,引导人们向美向善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13.2019 年 1 月 3 日,我国发射的“嫦娥四号”探测器成功着陆月球背面预选区,开启了月球探 测的新旅程。从“嫦娥奔月”的神话,到“千里共婵娟”的词句,“月亮”寄托着中国人浓厚的 情感因素和文化情结,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中浪漫美好意向的形象符号。我国探月活动的成功,可 以说是以科学技术的成就续写传统文化中“奔月”理想的佳话。这种渗透在科技探索活动中的民 族情感和文化情结 ①蕴涵着美好憧憬,激励人们自强不息、奋发有为 ②体现着与时俱进,是进行科学技术探索的主要动机 ③凝聚着自信自尊,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④充溢着浩然正气,对社会与人的发展起着积极推动作用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14.2019 年 4 月 15 日,法国巴黎圣母院发生严重火灾,造成塔尖倒塌,建筑损毁严重。习近平主席 向法国总统马克龙致慰问电指出,巴黎圣母院是法兰西文明的重要象征,也是人类文明的杰出瑰宝。 中国人民同法国人民一样,对此次火灾深感痛恻。从中看出 ①文化遗产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 ②文化遗产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 ③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④法兰西文明为世界各国所认同 A.③④ B.①③ C.②④ D.①② 15.2019 年 7 月,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四十三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上,良渚古城遗址申遗成功。至此,中国世界遗产总数达 55 处,位居世界第一。申遗成功后,游客可通过预约进入良渚古 城遗址公园,一睹中国新石器时代早期区域城市文明。良渚古城遗址申遗成功 ①得益于其深厚历史和独特文化价值 ②为文化遗产注入了丰富的时代内涵 ③有利于促进我国优秀文化遗产保护 ④意味着其经济价值能得以充分发挥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6.2019 年 3 月 1 日起止式施行的《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管理办法>规定,建设国家级文化生态 保护区要以“遗产丰富、氛围浓厚、特色鲜明、民众受益”为目标,将非遗及其得以孕育、滋养 的人文环境加以整体性保护。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①“遗产丰富”一一让各种类型、各个级别的非遗项目和资源蕴藏更加丰富多样 ②“氛围浓厚”一一让更多人认同全世界的非遗文化,并自觉地参与非遗的保护 ③“特色鲜明”一一让非遗资源始终保持单一形态,显示鲜明的地方或民族特色 ④“民众受益”一一让非遗保护与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相结合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17.“坛”是中国古代建筑的重要类型,也是“礼制”的内容,主要供祭祀之用。在坛上举行的 重大仪式有取得天地作证的意思。北京有天坛、地坛、社稷坛、祈谷坛、先农坛、太岁坛、天神 坛、日坛、月坛、先蚕坛等,明清皇家在这些地方举行祭祀仪式,祈祷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以 下认识正确的是 ①坛建筑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 ②坛文化中渗透着人定胜天的朴素自然观念 ③坛文化在本质上是服务于农业社会生产方式的 ④坛文化通过消解自然的神秘性以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8.2019 年 9 月 23 日,中国迎来了第二个“农民丰收节”。“我的丰收我的节——70 地庆丰收全 媒体联动直播”活动在人民网一号演播厅举行,直播活动中通过专线、5G、5G+VR、 5G+无人机等 多种方式,多形态、立体式展示了各地悠久灿烂的农耕文明、丰富多彩的民族风情、千姿百态的 丰收美景,受到观众热烈欢迎。该活动的推出表明 ①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是展现新时代精神 ②大众传媒具有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 ③科学技术极大地促进了文化的传播、继承和发展 ④要善于推陈出新,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新需要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9.中国诗固有的格律诗词飘逸浑雄、沉深博大,抒情言志,留下了“留取丹心照汗青”等无数 的千古绝唱,体现了中华文化之大美。它源于先秦,盛于唐宋,成为中国文学群山之高峰。而明 清之后特别是“五四”以后白话诗和欧化诗盛行,中国格律诗词衰微,已鲜有可传世之作,有学 者对此深感忧虑。这一忧虑 ①蕴涵了对中华诗词创新性不足的忧虑 ②反映了推动中华传统诗词走向复兴的自觉 ③道出了对中华传统诗词高峰后人难以逾越的感慨 ④表达了中华诗词创新须保持民族文化特质的愿望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即将 600 岁的故宫正在“逆生长”,变得越来越年轻、时尚。回答 20--22 小题。 20.故宫博物院众多神兽塑像变成了“萌萌哒”的卡通人物,上海博物馆的青铜藏品,变成了可 以立起来的手工动画玩具;一批从中华经史典籍、神话传奇中脱胎而成的当代动漫作品正在热播; “汉服热”,“唐装热”与“动漫热”相辅相成,正在形成新的时尚产业。传统文化与动漫的融合 ①有利于推动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 ②是实现传统文化创新的重要基础 ③为实现优秀传统文化的“活化”提供了有益借鉴 ④赋予了优秀传统文化新活力,增添了文化的功能 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①③ 21.利用收藏的中外玩具,举办了玩具展,设计“萌萌哒”宫廷娃娃,以故宫经典 IP 为素材创作 系列表情包,各种文创产品一经推出就成为市场爆款。故宫的成功得益于 ①传统文化与科技融合,把精神力量直接转化为物质利益 ②传承与发展相统一,用文化创意为优秀传统文化注入时代魅力 ③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把文化创新作为推动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力量 ④创新与市场需求契合,把追求经济效益作为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2.“年轻人喜欢什么,我们就给他们献上什么”,故宫负责人这样分享“故宫正青春”的理念。 但服务年轻人,绝不只是“老爷爷卖萌”。更深入研究他们的特点和需求,充分发挥互联网的社交 互动功能,吸引青年一代参与到内容产业的生产中来,文博、文创事业才有了新的源头活水。这 启示我们 ①文化创新要着眼于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 ②面向世界,博采众长是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 ③文化的传承必须与流行文化深度融合 ④文化创新要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23.电影《时间去哪儿了》由金砖国家合拍,五位导演以各自巧妙的构思,分别讲述了一个充满 爱与生机的故事,虽然题材和风格各异,却都在时间主题下殊途同归地展现了人与人之间的真情 实感,能够被不同国家和不同年龄的人分享。五国的电影故事 ①能够诠释共同的主题,是由于五国人民的生活实践具有相似性 ②殊途同归地展现情感,是由于五国经济发展具有很强的互补性 ③传播文化的手段各异,是由于五国人民的思维方式和观念不同 ④被不同国家的人分享,是由于五国文化既有民族性又有世界性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4.2019 年 3 月 24 日,法国总统马克龙向访欧的习近平主席赠送 1688 年出的首部《论语导读》法 文版原著。当年,中国的儒家思想远渡重洋来到法国,深刻影响了伏尔泰、孟德斯鸠等启蒙思想家, 为欧洲启蒙运动提供思想的滋养;而今,《论语导读》法文版原著作为中西文明交往的历史见证来 到中国。中法两大文明的相互吸引和交相辉映,在此刻更显珍贵。可见 ①世界文化多姿多彩,各具特色的文化构成世界文化的多样性②不同文化间的交流与交锋,构成了文化发展的重要动力 ③在一个民族的历史与现实中,文化是其生存与发展的精神根基 ④世界各民族的社会实践具有共性特征,使中法两大文明相互吸引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25.2019 年 5 月 15 日,习近平主席在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开幕式上指出:文明因多样而交流,因交 流而互鉴,因互鉴而发展。我们要加强世界上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文化的交流互鉴,夯实 共建亚洲命运共同体、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人文基础。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带来的新理念、新主张, 凝结出思想之花,为亚洲文明大花园增添了芬芳。下列能体现亚洲文明对话大会思想理念的是 ①各美其美,美人之美 ②零和博弈,彰显个性 ③美美与共,和而不同 ④相互认同,彼此融合 A.①④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26.2019 年 4 月 29 日,以“让园艺融入自然,让自然感动心灵”为办会理念的中国北京世界园艺 博览会在北京开幕。本次园博会以园艺为载体,积极传播和发展中国园艺文化,推动我国由园艺 生产大国向园艺产业强国迈进;园博会汇聚世界各地独特的园艺特色和地域文化,促进国际园艺 合作。本次园博会的举办有利于 ①推动文化产业发展,促进文化与经济融合发展 ②加强对话交流,增进对外域文化的理解与认同 ③展示文化多样性,推动世界文化的发展和繁荣 ④丰富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促进不同文明的交流互鉴 A.①③ B.①④ C.②④ D.②③ 27.培田古村落被称为“福建民居第一村”,至今仍保存着较为完整的明清时期古民居建筑群。走 进培田,便觉处处是画。这里有高高的灰褐色风火墙、飞檐翘角的威严门楼、花鸟虫鱼或历史故 事或工笔写意的木刻窗雕、寄高理想追求向往美好生活的石联壁画……无处不是人与自然的和谐 画面,无处不体现天人合一的哲学思维。对此理解正确的有 ①培田古村落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②优秀传统文化具有超越时空的艺术价值 ③培田古村落推动了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 ④传统文化只有不断创新才能更好地传承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8.唐代诗歌是中国文学史上一朵不朽的奇葩。那些“水”的画面,一经诗人用浓厚感情色彩的 渲染,便有了深邃的意境和别致的神韵,令人掩卷长思、余味无穷。“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 河落九天”,描山绘水,抒发了炽热奔放的感情。“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离情似 水,表达了依依惜别的深情。“唯见碧流水,曾无黄石公”,幽思如水,抒发了政治上失意的忧郁 之情。由此可见 ①中华文学文艺独树一帜,博大精深 ②文化的价值就在于深刻体验不同的审美意境 ③文学创作是作者生活体验的艺术再现 ④优秀的文学文艺能促进个人的全面发展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29.面对中国发展的强劲势头,有些人开始担心,用此消彼长、弱肉强食、零和博弈等思想认识中国,认为中国梦是“扩张梦”“霸权梦”的前奏,中国一定会跌入所谓大国冲突对抗的“修昔 底德陷阱”。从民族精神角度看,这一观点的错误在于 ①歪曲了中国追求和平的梦想精神 ②夸大了梦想精神对国家发展的作用 ③忽视了团结精神在实现梦想中的作用 ④否定了中国梦与世界梦息息相通的关系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30.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必定崇尚英雄。为展现“天地英雄气, 千秋尚凛然”的主旨,央视推出大型原创寻访纪实节目《闪亮的名字》,通过真实寻访和明星化身 英雄场景重现的方式让观众看到英雄,了解英雄、崇敬英雄。以下对寻访英雄,传承英雄精神理 解正确的是 ①寻访英雄,既是对初心的叩问,也体现着个体的良知和时代的温度 ②寻找英雄,是尊重英雄,重新书写历史,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生活 ③英雄精神是民族精神的具体表现,是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力量 ④中华优秀文化植根于英雄精神之中,铸就中华民族不朽的精神丰碑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二、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 4 个小题,40 分) 31.在中国文化里,对于“味道”的感知和定义,既起自于饮食,又超越了饮食。根据材料,回答 相应的问题。(6 分) 【舌尖上流淌着故乡的味道】美食是骨子里的乡思。看到片中介绍家乡的美食,想起了小时候 妈妈做的饭。也就是说,能够真真切切地感觉到“故乡的味道”,不仅是我们的舌头和鼻子,而且 是一颗思乡的心。 (1)这段文字蕴含的道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舌尖上品尝着八方的味道】北方人喜欢吃面,南方人喜欢吃米。西安的羊肉泡馍、兰州的拉 面、嘉兴的粽子、宁波的年糕,具有鲜明的地域文化特色。不同地域的中国人,运用各自智慧、 适度、巧妙地利用自然,烹制出各具特色的美食。 (2)这段文字蕴含的道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舌尖上的感受着中国的味道】五味使中国的味道千变万化。在厨房里,五味的最佳存在方式, 并不是让其中一味显得格外突出,而是五味的调和以及平衡。这是中国历代厨师不断寻求的完美 状态,也折射出中国人在为人处世,甚至在治国经世上所追求的理想境界。 (3)这段文字蕴含的道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2.城镇化是现代我们的一个重要标志,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 但是一些专家认为,过去城镇化过程中一些地方破坏文物、损坏传统建筑,造成大批传统村落消 失,而许多新村片面追求花园、格调和洋气。如今稳步推进城镇化,要利用地理优势、生态优势, 因地制宜,利用当地的自然禀赋,顺势而为,不应当是“千镇一面”;不能忽视传统文化传承和田园特色保持,让城镇化和文化多样性协调发展,切忌“贪大求洋”。要把生态文明理念全面融入城 镇化全过程,走集约、智能、绿色、低碳的新型城镇化道路。 运用“文化的继承与发展”的知识,结合材料分析如何走好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10 分) 33.2019 年新春一大燃点是科幻电影《流浪地球》,用世界听得懂的电影语言讲述的中国科幻故事。 它胜就胜在,将中国的“道”与西方的“术”有机融合。电影的构思、讲述手法和拍摄技术 等借鉴了好莱坞等西方经验,但又没有照搬照抄,而是消化吸收再创新。中国传统文化、中国视角 和中国价值观赋予了《流浪地球》不同于好莱坞大片的精神和灵魂。 这一燃点充分证明了中国电影正步上与世界一流水平作品相比肩之路。改革开放 40 年来,中 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中国今天的一切成就,是全国各族人民撸起袖子干出来的,是新时代奋 斗者挥洒汗水拼出来的。孜孜不倦的科技人员、挥洒汗水的农民工、兢兢业业的基层工作人员都 为此付出了巨大的奉献。如果没有新时代海纳百川的文化自信,如果没有新中国成立 70 年来工业 化的巨大积累,就创作不出这样的电影。 《流浪地球》换种方法告诉世界:愚公移球,中国人将子子孙孙努力下去,为更美好的世界贡 献中国智慧。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流浪地球》成为一大燃点的原因。(10 分) 34.2018 年 9 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 年)》。依托中国特 定的国情形成的优势,我们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信心满满。 我们有富有创造精神的亿万农民。乡村振兴,主体在民,农民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决定性力量。 40 年前,小岗村那 18 户农民鲜红的手印焕发着中国农民的创造精神;40 年后,具有开拓创新精 神的亿万中国农民正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主力军。 我们更有历史悠久的农耕文明。在世世代代周而复始的春播、夏锄、秋收、冬藏中,中国农 民积累了丰沛的农耕文明,顺应天时、市场和时代,与先进的商业文明成为并蒂莲,是推进社会 发展的重要动力。这些优势让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更有底气,更有活力,也更有希望。 (1)根据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相关知识,阐明我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何来的文化底气。(10 分) (2)乡风文明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和软件基础。请你为形成良好的乡风民俗提两条建议。(4 分) 山大附中 2019~2020 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政治答案 一、单选题:(每小题 2 分,共 60 分) 1——5 CDADD 6——10 BAABC 11——15 CDBBB 16——20 CBDDD 21——25 CCBAB 26——30 AAABB二、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 4 个小题,40 分) 31.(1)文化对人具有深远持久的影响; (2)文化具有多样性; (3)中华文化博大精深。 32. 运用“文化的继承与发展”的知识,结合材料分析如何走好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10 分) ①传统建筑是展现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城镇化过程要注重对传统建筑的保护,传承传统文化。 ②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和鲜明民族性。城镇化过程注重保护本地历史和文化特色,才能焕发 人们强烈认同感。 ③对传统文化要批判继承、古为今用,同时要体现时代精神。城镇化过程既要不失传统风格,又 要与现代化建设相协调。 ④把握好文化继承与文化发展的关系。在城镇化建设的过程中,要不断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33.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流浪地球》成为一大燃点的原因。(10 分) ① 立足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作的基本要求,也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改革开放 40 年 来,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如果没有新中国成立 70 年来工业化的巨大积累,就创作 不出这样的电影”。 ② 继承传统,推陈出新。文化创新既是一个“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改造传统文化的过程, 又是一个“推陈出新、革故鼎新”,创造新文化、发展先进文化的过程。中国传统文化、中 国视角和中国价值观赋予了《流浪地球》不同于好莱坞大片的精神和灵魂。 ③面向世界,博采众长。文化的交流、借鉴与融合,是学习和吸收各民族优秀文化成果,以发展 本民族文化的过程。 ④树立了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新时代的文化自信极大增强了民族的文化创造活力,成就 了《流浪地球》这一文化精品。(每点 3 分,满 12 分。如有其他合理答案,可酌情给分。) 34.(1)根据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相关知识,阐明我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何来的文化底气。(10 分) ①底气来自于中国农民富有的伟大创造精神(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这种精神是推动中华民族 走向繁荣、强大,也是实现乡村振兴的精神动力和精神支柱。(4 分) ②来自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历经世代农民的耕耘劳作积累成的丰沛的农耕文明, 对今天的乡村振兴仍产生巨大的影响。(3 分) ③我国农耕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和包容性。既能因时而变,顺应时代发展,又能与先进的商业文 明并行发展。必将在乡村振兴中得到继承和发展,是重要精神力量。(3 分) (2)乡风文明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和软件基础。请你为形成良好的乡风民俗提两条建议。(4 分) 答案示例:①传承优秀家风乡风民风中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②通过宣传教育,破除陈规陋习,移风易俗。 ③ 开展农民喜闻乐见具有乡土特色的文化活动,培育文明风尚。

资料: 29.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