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溪一中高 2021 届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
文科数学 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12 小题,每小题 5 分,共 60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
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已知集合 , ,则 ( )
A. B. C. D.
2. 抛物线 的准线方程是( )
A. B. C. D.
3.《庄子.天下篇》中有一句话:“一尺之棰,日取其半,万世不竭”。如果经过 天,该木锤
剩余的长度为 (尺),则 与 的关系为( )
A. B. C. D.
4. 已知平面向量 =(1,-3), =(4,-2), 与 垂直,则 是( )
A. -1 B. 1 C. -2 D. 2
5. 已知命题 ,则 为( )
A. B. C. D.
6. “ ”是“方程 表示焦点在 轴上的椭圆”的( )条件
A.充分不必要 B.必要不充分 C.充要 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
7.如图 1 是由圆柱与圆锥组合而成的几何体的三视图,则该几何体的体积为( )
A. B. C. D.
8. 是空气质量的一个重 要指
标,我国 标准采用世卫 组织
0m n> > 2 2 1mx ny+ =
{ 4 2}M x x= − < < 2{ 6 0}N x x x= − − < M N =
{ 4 3}x x− < < { 4 2}x x− < < − { 2 2}x x− < < { 2 3}x x< <
28y x= −
2x = − 2x = 1
32y = − 1
32y =
n
na na n
1
2n na = 11 2n na = − 1
na n
= 11na n
= −
a b a bλ + a λ
: 0, 1xp x e∀ ≥ ≥ p¬
0, 1xx e∃ < < 0, 1xx e∃ < ≥ 0, 1xx e∃ ≥ ≥ 0, 1xx e∃ ≥ <
y
8 3 48
3
π+ ( )8 3 16 π+ 32 3 192
3
π+ 32 3 48
3
π+
5.2PM
5.2PM
图 1
图 2设定的最宽限值,即 日均值在 以下空气质量为一级,在
之间空气质量为二级,在 以上空气质量为超标.如图 2 是某地
11 月 1 日到 10 日 日均值(单位: )的统计数据,则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从 日到 日, 日均值逐渐降低
B. 这 天的 日均值的中位数是 45
C. 这 天中 日均值的平均数是 49.3
D. 从这 天的日均 监测数据中随机抽出一天的数据,空气质量为一级的概率是
9. 若函数 ,则函数 的零点个数是( )
A. 5 个 B. 4 个 C. 3 个 D. 2 个
10. 的内角 , , 的对边分别为 , , .若 的面积为 ,
则角 ( )
A. B. C. D.
11.已知四棱锥 的顶点都在球 O 的球面上,底面 ABCD 是边长为 2 的正方形,且
PA⊥平面 ABCD,若四棱锥的体积为 ,则该球的体积为( )
A. B. C. D.
12.双曲线 的左右焦点分别为 , 是坐标原点,过 作双曲
线的一条渐近线的垂线,垂足为 M,若 ,则双曲线的离心率为( )
A. B.2 C. D.
二、填空题:本题共 4 个小题,每小题 5 分,共 20 分.
13.狄利克雷函数(Dirichlet)是数学分析中病态函数的典型例子,在高等数学中是一个研究导
数存在性,连续性的重要函数,是完全建立在主观意义上的函数,值得我们细细研究。已知
狄利克雷函数 ,则 .
5.2PM 335 /g mµ
3 335 / ~ 75 /g m g mµ µ 375 /g mµ
5.2PM 3/g mµ
5 9 5.2PM
10 5.2PM
10 5.2PM
10 5.2PM 2
5
( )f x x= 1
2
( ) logy f x x= −
ABC△ A B C a b c ABC∆
2 2 2
4
a b c+ −
C =
6
π
4
π
3
π
2
π
P ABCD−
16
3
8 6π 64 6π 24π 6π
2 2
2 2 1x y
a b
− = ( 0, 0)a b> > 1 2,F F O 2F
1 6MF OM=
2 3 5
1,( ) 0, R
x QD x x Q
∈= ∈
( )( )D D x =14. 设 满足 ,则 的最大值为 。
15.已知抛物线的顶点在坐标原点,焦点为 F(1,0),直线 与抛物线相交于 A,B 两点。若 AB
的中点为(2,2),则直线 的方程为_____________.
16. 已知双曲线 过点 且渐近线为 ,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有 (填序号)
① 的方程为 ② 的离心率为
③曲线 经过 的一个焦点 ④直线 与 有两个公共点
三、解答题:共 70 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17.(本小题满分 10 分)设函数 , .
(1)已知 ,函数 是偶函数,求 的值;
(2)设 ,求 的单调递减区间 .
18.(本小题满分 12 分)对某校高一年级学生参加社区服务次数进行统计,随机抽取 名学
生作为样本,得到这 名学生参加社区服务的次数.根据此数据作出了频数与频率的
统计表和频率分布直方图如下:
(1)求出表中 , 及图中 的值;
(2)若该校高一学生有 360 人,试估计该校高一
学生参加社区服务的次数在区间[15,20)内的人数;
(3)在所取样本中,从参加社区服务的次数不少于 20 次的学生中任选 2 人,请列举出所
有基本事件,并求至多 1 人参加社区服务次数在区间[20,25)内的概率.
分组 频数 频率
[10,15) 10 0.25
[15,20) 25
[20,25)
[25,30) 2 0.05
合计 1
yx,
≤
≥+
≤
xy
yx
x
2
3
yx 2−
l
l
C ( )3,2 3
3
y x= ±
C
2
2 13
x y− = C 2 3
3
2 1xy e −= − C 2 1 0x y− − = C
( ) sinf x x= x R∈
[0,2 )θ π∈ ( )f x θ+ θ
2 2( ) [ ( )] [ ( )] ,12 4g x f x f x x R
π π= + + + ∈ ( )g x
M
M
M p a
n
m p
M19.(本小题满分 12 分 )如图,三棱锥 P﹣ABC 中,PA⊥平面 ABC, PA=AC=2, ,
∠BAC=60°,D 是 PA 的中点,.
(1)证明:平面 PAB⊥平面 PBC;
(2)求点 P 到平面 BCD 的距离.
20.(本小题满分 12 分)
已知等比数列 的前 项和为 ,且 , 是 与 的等差中项.
(1)求 与 ;
(2)若数列 满足 ,设数列 的前 项和为 ,求证:
21.(本小题满分 12 分)已知 .
(1)若 ,求 的值;
(2)当 , 时,求 的最小值;
(3)当 时,有 恒成立,求实数 的取值范围.
22、(本小题满分 12 分 )
,( 0, 1, )a a t R> ≠ ∈
[ ]4, 1,2t x= ∈
[ ]0 1, 1,2a x< < ∈ ( ) ( )f x g x≥ t
3BC =
{ }na n nS 2 14S a= 2a 1 1a + 3
1
2 a
na nS
{ }nb
1
n
n
n n
ab S S +
= ⋅ { }nb n nT 1 1
8 6nT≤ <
)22(log2)(,log)( −+== txxgxxf aa
)2()1( gf = t
4a = )()()( xfxgxF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动点 分别与两个定点 , 的连线的斜率之积为
(1)求动点 的轨迹 的方程;
(2)设过点 的直线 与轨迹 交于 两点,判断直线 与以线段 为直径
的圆的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
玉溪一中高 2020 届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
文科数学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12 小题,每小题 5 分,共 60 分)
题
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答
案
C D A A D C A B D B A C
二、填空题:本题共 4 个小题,每小题 5 分,共 20 分.
13. 1 14.5 15. 16. ①②③
三、解答题:共 70 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17. (10 分)解:(I)因为 是偶函数,所以,对任意实数 x 都有
,即 ,
故 ,所以 .又 ,因此 或 .…4分
(Ⅱ)
( ) sin( )f x xθ θ+ = +
sin( ) sin( )x xθ θ+ = − + sin cos cos sin sin cos cos sinx x x xθ θ θ θ+ = − +
2sin cos 0x θ = cos 0θ = [0,2π)θ ∈ π
2
θ = 3π
2
2 2
2 2π π π πsin sin12 4 12 4y f x f x x x
= + + + = + + +
π π1 cos 2 1 cos 2 1 3 36 2 1 cos2 sin 22 2 2 2 2
x x
x x
− + − + = + = − −
M ( 2,0)A − (2,0)B 1
2
−
M C
( 1,0)− l C ,P Q 5
2x = − PQ
y x=
解不等式 , 可得:
所以, 的单调递减区间为 , ………10 分
19.(12 分)解:(1)由分组[10,15)内的频数是 10,频率是 0.25 知, ,所以
因为频数之和为 40,所以 .
因为 是对应分组[15,20)的频率与组距的商,所以 .(4 分)
(2)因为该校高三学生有 360 人,分组[15,20)内的频率是 0.625,
所以估计该校高三学生参加社区服务的次数在此区间内的人数为 360×0.625=225 人.(7 分)
(3)这个样本参加社区服务的次数不少于 20 次的学生共有 3+2=5 人
设在区间[20,25)内的人为{a1,a2,a3},在区间[25,30)内的人为{b1,b2}.
则任选 2 人共有(a1,a2),(a1,a3),(a1,b1),(a1,b2),(a2,a3),(a2,b1),(a2,b2),
(a3,b1),(a3,b2),(b1,b2)10 种情况,(9 分)
而两人都在[20,25)内共有(a1,a2),(a1,a3),(a2,a3)3 种情况,
至多一人参加社区服务次数在区间[20,25)内的概率为 .(12 分)
而两人都在[20,25)内共有(a1,a2),(a1,a3),(a2,a3)3 种情况,
至多一人参加社区服务次数在区间[20,25)内的概率为 .(12 分)
19.(12 分)解:(1)证明:在 中,由正弦或余弦定理得 AB=1 或 ∠ABC=90°,
从而
因为 PA⊥平面 ABC, ,所以
(2) 解: 由(1)知∴BC⊥平面 PAB.
又∠BAC=60°,AC=2,∴ ,
∴ .
记点 P 到平面 BCD 的距离为 d,则 VP﹣BCD=VC﹣PBD,∴ ,
∴ ,
31 sin(2 )2 6x
π= + −
32 2 22 6 2k x k
π π ππ π+ ≤ − ≤ + k Z∈ 5
3 6k x k
π ππ π+ ≤ ≤ +
( )g x 5[ , ]3 6k k
π ππ π+ + k Z∈
=40M
a
ABC∆
AB BC⊥
BC ABC⊂ 平面 PA BC⊥
, ,PA AB B PA AB PAB BC PAB= ⊂ ∴ ⊥ 平面 平面
BC PBC PBC PAB⊂ ∴ ⊥ 平面 平面 平面所以,点 P 到平面 BCD 的距离为 . …(12 分)(采用其他方法酌情给分)
20.(12 分) 解:(1)由 可得 ,所以等比数列 的公比 ,
所以 .由 是 与 的等差中项,可得 ,
即 ,解得 ,所以 ,
.
(3)由(1)知: ,所以,
单调递增,所以 ,从而
21.(12 分)解:(1)
即 ……2 分
(2) ,
当且仅当 ,即 时取最小值 2 ……7 分
(3) ,即
, , , ,
,依题意有
1 2
1 2 2 3 1
1 2 2 3 1
1 1 1 1 1 1 1 1 1( ) ( ) ( )3 3 1 3 1 3 3 1 3 1 3 3 1 3 1
1 1 1 1 1 1 1( )3 3 1 3 1 3 1 3 1 3 1 3 1
n n
n n
n n
T b b b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 1
1
1 1 1( )3 3 1 3 1
1 1 1( )3 2 3 1
n
n
+
+
= −− −
= − −
)()( xgxf ≥ )22(log2log −+≥ txx aa
2)22(loglog −+≥∴ txx aa
[ ]2,1,10 ∈
+1y 2y 2
2
2
m
m + 1y 2y 2
3
2m
− +
+1x 2x ( )1 2 2
42 2m y y m
−+ − = +
PQ 2 2
2 ,2 2
mN m m
−
+ +
2
1 21PQ m y y= + − ( ) 2
2
2 2
2 121 2 2
mm m m
= + + + +
( )( )2 2
2
2 1 4 6
2
m m
m
+ +
= +
N 5
2x = − ( )
2
2 2
5 2 5 6
2 2 2 2
md m m
+= − =+ +
2d −
2
4
PQ = ( )
4 2
22
9 20 12 0
4 2
m m
m
+ + >
+
d >
2
PQ 5
2x = − PQ解法 2:①当过点 的直线斜率不存在时,直线方程为 ,与 交于
和 两点,此时直线 与以线段 为直径的圆相离……6 分
②当过点 的直线斜率存在时,设其方程为 ,
设直线 与轨迹 的交点坐标为 , ,
由 得 .
因为 ,
由韦达定理得 , .…………7 分
注意到 .
所以 的中点坐标为 .……8 分
因为
.…………9 分
点 到直线 的距离为 .………10 分
因为 ,……………11 分
即 , 所以直线 与以线段 为直径的圆相离.…12 分
( )1,0− 1x = −
2 2
14 2
x y+ =
61, 2P
− −
61, 2Q
−
5
2x = − PQ
( )1,0− ( )1y k x= +
( )1y k x= + C P ( )1 1,x y ( )2 2,Q x y
( )
2 2
1 ,
1,4 2
y k x
x y
= +
+ =
( ) ( )2 2 2 22 1 4 2 4 0k x k x k+ + + − =
( ) ( )( )22 2 2 24 4 2 1 2 4 24 16 0k k k k∆ = − + − = + >
1 2x x+ =
2
2
4
2 1
k
k
− + 1 2x x =
2
2
2 4
2 1
k
k
−
+
( )1 2 1 2 2
22 2 1
ky y k x x k k
+ = + + = +
PQ
2
2 2
2 ,2 1 2 1
k kN k k
−
+ +
2
1 21PQ k x x= + − ( ) ( )2 22
2
2 2
4 2 441 2 1 2 1
kkk k k
− = + − + +
( )( )2 2
2
2 1 6 4
2 1
k k
k
+ +
= +
N 5
2x = − ( )
2 2
2 2
5 2 6 5
2 2 1 2 2 1
k kd k k
+= − =+ +
2d −
2
4
PQ = ( )
4 2
22
12 20 9 0
4 2 1
k k
k
+ + >
+
d >
2
PQ 5
2x = − P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