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溪一中 2019—2020 学年上学期高三年级第四次月考
语文学科试题
(本卷满分 150 分,考试时间 150 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共 36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有人问,百年来,衣食住行、生产生活、科学技术,我们吸取了那么多外来
文化,中国人是不是已经“他信”胜过“自信”了呢?
文化不是物资也不是货币,它是智慧更是品质,它不是花一个少一个,而是
越用越发达,越用越有生命力,越用越本土化、时代化、大众化。它有坚守的一
面,更有学习发展进步的一面,学习是选择、汲取与消化,不是照搬和全盘接受,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谁学到手就为谁所用,也就归谁所有,旧有
体系就必然随之调整变化,日益得心应手。
文化也不是垄断性、山寨性的土特产,它既有地域性,更有超越性与普适性。
任何一种文化都无须追求来源的单一、唯一、纯粹。如果用产地定义文化传统与
文化内涵,国人吃的小麦、玉米、土豆等,最初都是舶来品,连中餐都不是绝对
的“中”了。再看日本,先学中国,后学欧美,已经大大发展了日本文化。美国
更是移民国家,文化土产有限,但绝不能说美国没有自己的文化。他山之石可以
攻玉,古为今用、洋为中用,这样的态度正是中华文化历久不衰的原因所在。
20 世纪七八十年代,当时各社会主义国家都掀起改革浪潮,但是那些了解中
国的西方政要和学者,如撤切尔夫人等,唯独看好中国的改革;未来学家阿尔
文·托夫勒更是直言:中国可以实现跨越,“我相信中国正在向着成为 21 世纪第
一流的国家稳步前进。”他们赞赏中国文化独特的包容与应变康复能力。他们从
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领导人身上,看到了坚韧灵活,看到了既独立又开放,善
于以退为进、转败为胜。果然,中国的改革开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我们自
己就更没有理由反过来嘲笑我们百余年来改革开放、旧邦维新的大手笔了!
文化一经吸收采用,必然与本土文化结合。马克思主义到了中国,发展成为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等,它们当然是中华文化而不可能是什么其他文化。孔
子早就明白:“三人行,必有我师”“十室之邑,必有忠信”,而孟子干脆明确孔
子是“集大成者”,是“圣之时者”,说明圣者也要追求现代化、当代化。
我们主张文化自信,不是说只有中华文化是优秀的。《礼记》早就告诉我们:
“学然后知不足。”《尚书》的说法是:“满招损,谦受益,时乃天道。”我们从
不认为自身足够完满。我们对全球各国各地的文化必须是“各美其美,美人之美,
美美与共,天下大同”。但我们必须重视、珍惜中华文化长久而又丰富的历史存
在,重视它为我们当代快速发展所奠定的基础。越是经济全球化,越是西欧、北
美取得了人类文化某些优势甚至主流地位,我们越要加倍珍惜自己的文化成果,
越要思考为何或异其趣的中华文化对人类发展的参照作用越来越大。
(摘编自王蒙《旧邦维新的文化自信》)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文化是一种智慧,它不会越用越少,因为它有本土化、时代化和大众化的特点
B.非中国原产、却已融入中餐文化的部分食材是文化有超越性与普适性的例子。
C.中国文化具有独特的包容与应变康复能力,善于以退为进,转败为胜。
D.西欧、北美取得文化优势甚至主流地位,对人类发展的参照作用越来越大。
[参考答案]1.B(A 项,强加因果,原文的表述为文化“越用越本土化、时代化、大众化”;它
与“文化是一种智慧……”不构成因果关系。C 项,“善于以退为进,转败为胜”不是说的中
国文化的特点。D 项,偷梁换柱,“将中华文化对人类发展的参照作用越来越大”换成了西欧、
北美文化。)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文章开头以设疑方式提出论题,造成悬念,激发了读者的兴趣,引人深思。
B.文章从正反两个方面直接批驳了“中华文化没有自信”的论点,破立结合,论证严密。
C.文章以中国改革开放的成功实践作为例证,来证明“中国人是有文化自信的”的观点。
D.文章既有理论分析,也有事实论证,说理充分,从而强化了中心论点。
【参考答案】2.B(文章没有从反面批驳,也没有直接批驳“中华文化没有自信”的观点,而
是从文化的一般特点和中华文化的特殊性进行分析,进而提出了中华文化是有自信的主张。)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美、日不得不走向别人学习的道路,是因为他们虽有自己的文化,但本土文化有限。
B.学习先进的外来文化,为我所用,这给经久不衰的中华文化注入了新鲜活力。
C.孟子和孔子的名言,既表明文化需要借鉴与吸收,又表明圣者也要追求现代化、当代化。
D.中华文化和其他地域文化各有所长,所以各种文化要相互学习,不应厚此薄彼。
[参考答案]3.A(无中生有和强加因果,文章只强调了美国文化“土产有限”,并没有说日本
也“土产有限”;“美、日不得不走向别人学习的道路”,并不完全是因为他们“虽有自己的
文化,但土产有限”,而在于他们注重学习的态度。)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 题。
材料一:养心殿维修保护工程,在故宫古建筑维修保护历史上,可能算不上大事。
仅近年来,故宫博物院就有太和殿、慈宁宫等大体量故宫古建筑维修保护工程竣
工;相比较来说,养心殿古建筑规模和体量要小得多。然而,此次养心殿维修保
护在故宫古建筑维修保护历史上,又可以算得上大事,不仅在于养心殿知名度高、
影响深远,还在于此次养心殿维修保护被确定为“研究性保护项目”,这在故宫古
建筑维修保护历史上是第一次。
面对故宫古建筑维修保护所出现的传统营造技艺传承后继无人、高质量材料
不能正常使用、维修保护过程中记录与研究缺失等一系列问题,故宫博物院创新
古建筑保护机制,以养心殿研究性保护项目等作为示范项目,建立专家咨询机制,对文物现状及维修保护进行全过程科学记录,冲破古建筑工程招投标制度的制约,
探索工匠招募制度,实现全过程人才培养,建立起故宫博物院古建筑保护传承队
伍,为古建筑维修保护提供了经典案例,为文化遣产保护探索了可行之路。
(摘编自单霁翔《留住传统建筑的精髓》)
材料二:4 月 15 日傍晚,位于法国首都的巴黎圣母院发生大火,造成巴黎圣母院
塔尖倒塌,建筑损毁严重。这对我们来说也是一个警讯。我国是文物大国,与西
方建筑以石结构为主不同,我国古代建筑多以木结构为主,留下的木质结构文物
不胜枚举,毁于火灾的文物不在少数,近年来,就有世界文化遗产武当山古建筑
群的遇真宫主殿、云南香格里拉独宗克古城遭大火荼毒。
权威统计显示,2009 年至 2014 年年初,全国文物古建筑发生火灾 1300 余起,
生活用火不慎引发火灾居首位,占总数近 40%,电气原因占总数 20%,其他原因依次
为放火、玩火、吸烟、雷击。这组数据,让人悲哀,也说明我们在防火上还有较
大改进空间。在唏嘘中吸取教训,在喟叹中反求诸己,把我们的古建筑保护得更
好,绝不蹈其覆辙,这应是我们的底线责任。
(摘编自王石川(巴黎圣母院火灾为重点文物保护再次敲响警钟》,《光明日报》2019 年
4 月 18 日)
材料三:古建筑的维修,根据其残损程度和工程性质,一般分为 5 种类型:
(1)经常性保养维护工程。古建筑需进行经常性保养与维护,包括屋顶除草与勾
抹、局部补漏、梁柱和墙壁等支顶加固、庭院清理整顿、室内外排水等小型工程。
(2)抢险加固工程。古建筑的某些部分在发生了危及文物安全险情时要进行抢救,
如支顶、牵拉、堵挡、加固等应急工程。
(3)重点修缮工程。古建筑进行较全面和较大规模的修缮,必须事先做好调查研
究,在充分掌握科学资料的基础上进行设计。
(4)局部复原工程。是指对存有遗址而地面建筑残缺不全或巳损毁部分的古建筑
进行局部复原。
(5)保护性建筑与构筑物工程。为了保护不可移动文物而附加的排水防洪堤坝、
防雨房、消防站等安全设施,应与文物本身及环境风貌相协调。
(摘编自秦半两《古建筑施工修缮常见的五种类型与方法》)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养心殿维修保护工程是大事,不仅因为养心殿地位特殊,更在于工程本身意义重大。
B.2009 年至 2014 年初,全国文物古建筑发生火灾千余起,绝大多数是因生活用火不慎。
C.古建筑重点修缮工程最好经过认真分析,广泛征求有关专家的意见后,再进行施工。
D.为保护武当山古建筑群而修建消防站时,应充分考虑到建筑的风格、环境的风貌。
4.【答案】B B 项,“大多数是因生活用火不慎”错误。结合“权威统计显示,2009 年至 2014
年年初,全国文物古建筑发生火灾 1300 余起,生活用火不慎引发火灾居首位,占总数近 40%,
电气原因占总数 20%,其他原因依次为放火、玩火、吸烟、雷击”分析可知,原文是说“生活
用火不慎引发火灾居首位,占总数近 40%”,不能表明“大多数是因生活用火不慎”导致的。
故选 B。5.下列古建筑的维修属于局部复原工程的一项是( )(3 分)
A.北京故宫太和殿更换破碎琉璃瓦。
B.山西高平二郎庙木构件补接榫卯。
C.巴黎圣母院被烧毁塔楼尖顶重建。
D.锦州广济寺古建筑群修建拦雀网。
5.【答案】C A 项,结合“古建筑需进行经常性保养与维护”分析,“更换破碎琉璃瓦”属
于经常性保养维护工程;B 项,结合“古建筑的某些部分在发生了危及文物安全险情时要进行
抢救”分析,“二郎庙木构件补接榫卯”属于抢险加固工程;C 项,结合“对存有遗址而地面
建筑残缺不全或已损致部分的古建筑进行局部复原”分析,“被烧毁塔楼尖顶重建”属于局部
复原工程;D 项,结合“为了保护不可移动文物而附加排水防洪堤坝、防雨房、消防站等安全
设施,应与文物本身及环境风貌相协调”等分析,“古建筑群修建拦雀网”属于保护性建筑与
构筑物工程。故选 C
6.请结合材料,分析怎样才能更好地保护、维修古建筑。(6 分)
【参考答案】①创新古建筑保护机制,留住传统建筑精髓。②吸取教训,重点做好防火工作。③
根据古建筑残损程度和工程性质,分类科学维修。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5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7~9 题。
小杨月楼义结李金鏊
冯骥才
民国二十八年,龙王爷闯进天津卫。街上行船,窗户当门,买卖停业,车辆
不通,小杨月楼和他的一班人马,被困在南市的庆云戏院。那时候,人都泡在水
里,哪有心思看戏?
龙王爷赖在天津一连几个月,戏班照样人吃马喂,把钱使净,便将十多箱行
头道具押在河北大街的“万成当”。等到水退了,火车通车,小杨月楼急着返回上
海,凑钱买了车票,就没钱赎当了,急得他闹牙疼,腮帮子肿得老高。戏院一位
热心肠的小伙计对他说:“您不如去求李金鏊帮忙,那人仗义,拿义气当命。凭
您的名气,有求必应。”
李金鏊是天津卫出名的一位大锅伙①,混混头儿。上刀山、下火海、跳油锅,
绝不含糊,死千②一个。虽然黑白道上,也讲规矩讲脸面讲义气,拔刀相助的事,
李金鏊干过不少,小杨月楼却从来不沾这号人。可是今儿事情逼到这地步,不去
也得去了。
他跟随这小伙计到了西头,过街穿巷,抬眼一瞧,怔住了。篱笆墙,栅栏门,
几间爬爬屋,大名鼎鼎的李金鏊就住在这破瓦寒窑里?小伙计却截门一声呼:“李
二爷!”
应声打屋里猫腰走出一个人来,出屋直起身,吓了小杨月楼一跳。这人足有
六尺高,肩膀赛③门宽,老脸老皮,胡子拉碴;那件灰布大褂,足够改成个大床
单,上边还油了几块。小杨月楼以为找错了人家,没想到这人说话嘴上赛扣个罐子,瓮声瓮气问道:“找我干嘛?”口气挺硬,眼神极横,错不了,李金鏊!
进了屋,屋里赛破庙,地上是土,条案上也是土,东西全是东倒西歪;迎面
那八仙桌子,四条腿缺了一条,拿砖顶上;桌上的茶壶,破嘴缺把,磕底裂肚,
盖儿上没疙瘩。小杨月楼心想,李金鏊是真穷还是装穷?若是真穷,拿嘛帮助自
己?于是心里不抱什么希望了。
李金鏊打量来客,一身春绸裤褂,白丝袜子,黑礼服呢鞋,头戴一顶细辫巴
拿马草帽,手拿一柄有字有画的斑竹折扇。他瞄着小杨月楼说:“我在哪儿见过
你?”眼神还挺横,不赛对客人,赛对仇人。
戏院小伙计忙做一番介绍,表明来意。李金鏊立即起身,拱拱手说:“我眼
拙,杨老板可别在意。您到天津卫来唱戏,是咱天津有耳朵人的福气!哪能叫您
受治、委屈!您明儿晌后就去‘万成当’拉东西去吧!”说得真爽快,好赛天津
卫是他家的。这更叫小杨月楼满腹狐疑,以为到这儿来做戏玩。
转天一早,李金鏊来到河北大街的“万成当”,进门朝着高高的柜台仰头叫道:
“告你们老板去,说我李金鏊拜访他来了!”老板慌张出来,请李金鏊到楼上喝
茶,李金鏊理也不理,只说:“我朋友杨老板有几个戏箱押在你这里,没钱赎当,
你先叫他搬走,交情记着,咱们往后再说。”说完拨头便走。
当日晌后,小杨月楼带着几个人碰运气赛的来到“万成当”,进门却见自己的
十几个戏箱,早已摆在柜台外边。小杨月楼大喜过望,便取了戏箱,高高兴兴返
回上海。
小杨月楼走后,天津卫的锅伙们听说这件事,佩服李金鏊的义气,纷纷来到
“万成当”,要把小杨月楼欠下的赎当钱补上。老板不肯收,锅伙们把钱截着柜台
扔进去就走。多少亦不论,反正多得多。这事又传到李金鏊耳朵里。李金鏊在北
大关的天庆馆摆了几桌,将这些代自己还情的弟兄们着实宴请一顿。
谁想到小杨月楼回到上海,不出三个月,寄张银票到天津“万成当”,补还那
笔欠款。“万成当”收过锅伙们的钱,哪敢再收双份,老板亲自捧着钱给李金鏊送
来了。李金鏊嘛人?不单分文不取,看也没看,叫人把这笔钱分别还给那帮代他
付钱的弟兄。至此,钱上边的事清楚了,谁也不欠谁的了。这事本该了结,可是
情没结,怎么结?
转年冬天,上海奇冷,黄浦江冰冻三尺,大河盖上盖儿。这就断了码头上脚
夫们的生路,尤其打天津去扛活的弟兄们,肚子里的东西一天比一天少,快只剩
下凉气了。恰巧李金鏊到上海办事,见这情景,正愁没辙,抬眼瞅见小杨月楼主
演《芸娘》的海报,拔腿便去找小杨月楼。
赶到大舞台时,小杨月楼正是闭幕卸妆时候,听说天津的李金鏊在大门外等
候,脸上带着油彩就跑出来。只见台阶下大雪里站着一条高高汉子。他口呼:“二
哥!”三步并两步跑下台阶。脚底板给冰雪一滑,一屁股坐在地上,仰脸对李金
鏊还满是欢笑。
小杨月楼在锦江饭店盛宴款待这位心中敬佩的津门恩人。李金鏊说:“杨老
板,您喂得饱我一个脑袋,喂不饱我黄浦江边的上千个扛活的弟兄。如今大河盖盖儿,弟兄们没饭辙,眼瞅着小命不长。”
小杨月楼慨然说:“我去想办法!”
李金鏊说:“那倒不用。您只要把上海所有名角约到一块儿,义演三天就成!
戏票全给我,我叫弟兄们自个儿找主去卖。这么做难为您吗?”
小杨月楼说:“二哥真行,这点事还不好办吗?”第二天就把大上海所有名
角全都约齐,在黄金戏院举行义演。戏票由天津这帮弟兄拿到平日扛活的主家那
里去卖。这些主家花钱买几张票,又看戏,又帮忙,落人情,过戏瘾,谁不肯?
何况这么多名角同台献技,还是《龙凤呈祥》《红鬃烈马》这些热闹好看的大戏,
更是千载难逢。一连三天过去,便把冻成冰棍的上千个弟兄全救活了。
李金鏊完事要回天津,临行前,小杨月楼又是设宴送行。酒足饭饱时,小杨
月楼叫人拿出一大包银子,送给李金鏊。既是盘缠,也有对去年那事谢恩之意。
李金鏊一见钱,面孔马上板起来,沉下来的嗓门更显得瓮声瓮气。他说道:“杨
老板,我这人,向例只交朋友,不交钱。想想看,您我这段交情,有来有往,打
谁手里过过钱?谁又看见过钱?折腾来折腾去,不都是那些情义吗?钱再多也经
不住花,可咱们的交情使不完!”说完起身告辞。
(选自冯骥才《俗世奇人•贰》,有删改)
[注]①锅伙:此处指在简陋食宿处住着的单身工人、小贩。 ②死千:担当出生入死的差事。这是天津地方土
语,也是混混儿的行话。③赛:天津方言,有“像”或“似”之意。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小说擅长写人。不仅对主角李金鏊、小杨月楼刻画细腻,也于寥寥数语中将热心肠的小伙
计、诚实本分的当铺老板、仗义的锅伙们刻画得活灵活现。
B.小说善于叙事。李金鏊助小杨月楼脱困,小杨月楼助力李金鏊,两件事情都办得爽快,可
作者总能尺水生波,以人物心理活动和言行来制造波澜。
C.小说多用对比。李金鏊家境贫困却能济危扶困,这是人物自身的对比;小杨月楼称李金鏊
“二哥”,对方却唤其“老板”,这是人物之间的对比。
D.小说语言精妙。文中“嘛”“赛”“锅伙”“爬爬屋”等诸多天津方言词汇都透着一股子天津
话的生动和幽默,富有生活气息,增添了地方特色。
【答案】7.C(李金鏊家境贫困却能济危扶困,是以衬托来突显人物的仗义;两人对彼此的称
呼迥异,这符合人物的身份特征,不是对比)
8.初见时,小杨月楼眼前的李金鏊与传闻中的李金鏊形成了强烈反差,这产生了什么艺术效
果?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6 分)
【答案】8.①使情节波澜起伏。眼前的李金鏊贫穷落魄,和传闻中“拿义气当命”的仗义形
象形成反差,小杨月楼从先前的期待到眼前的怀疑再到后来的不抱希望,形成了情节的跌宕。
(2 分)
②为后文设置了悬念。这样一个让小杨月楼“不抱什么希望”“满心狐疑”的人物,能否帮助
小杨月楼脱困,二人最终为何会“义结”,充满悬念,引发读者阅读兴趣。(2 分)
③凸显人物形象。传闻中的“混混头儿” 李金鏊居然生活如此拮据,强烈的反差使人物“助
人脱困、不求回报、重义轻财”的形象更加突显。(2 分)9.这篇小说中不同人物身上都体现了中国人对“义”的普遍认同和追求,结合文本对此作简
要分析。(6 分〕
【答案】9.① 主人公李金鏊侠肝义胆。他把义气视若生命,广交朋友;对素不相识的人施以
援手,不求回报;为上千兄弟的衣食想方设法,重义轻财。(2 分)
②次要人物小杨月楼知恩重义。他获助返沪即寄回银票,不贪钱财;约聚名角义演助困,临
别赠银以示感恩。(2 分)
③一众人物热心仗义。热心助人的小伙计、爽快诚信的当铺老板、仗义疏财的天津卫锅伙们、
慷慨义演的上海滩名角们皆是如此。(2 分)小说用这样一众群像表现了中国人对“义”的普
遍认同和追求。
【小说主题】这篇小说叙述了水灾受困、无钱赎当的戏班班主小杨月楼请“混混头儿”李金
鏊帮忙赎回戏箱,以及后来小杨月楼组织义演帮李金鏊救助扛活弟兄的故事,突出了主人公
及其他众多人物助人脱困、不求回报的侠义形象,反映了中国人对“义”的普遍认同和追求。
二、古代诗文阅读(共 34 分)
(一)文言文阅读(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3 题。
元行钦,幽州人,为刘守光裨将。
与李嗣源战于山北,身中嗣源七矢。
拔矢而战,反中嗣源。屡败,乃降嗣
源。嗣源谓其壮士,以为养子。从战,
数立功。庄宗闻其骁勇,取之为散员
都部署。庄宗与梁军战,军败而溃,
梁兵数百追及,攒槊围之。行钦驰一
骑,夺剑断其二矛,斩首一级,梁兵
解去。庄宗持行钦泣曰:“富贵与卿共
之!”由是宠绝诸将。
赵在礼反,庄宗以为邺都行营招
抚使将二千人讨之行钦以诏书招在礼
在礼登城谓行钦曰将士经年离去父母
不取敕旨奔归追悔何及若公善为之辞
尚能改过自新行钦曰:“天子以汝等
有社稷之功,小过必当赦宥。”在礼
再拜,以诏书示诸军。皇甫晖从旁夺
诏书坏之,军士大噪。
行钦攻邺无功,庄宗欲自将以往,
群臣皆谏止,乃遣明宗①讨之。明宗
军城西,行钦军城南。而明宗军变,
与在礼合。行钦闻之,退屯卫州,以
【文言文参考译文】
元行钦,幽州人,是刘守光的偏将。
和李嗣源在山北作战,身中七箭。元行钦拔
出箭继续作战,反而射中李嗣源。元行钦多
次失败,于是投降李嗣源。李嗣源认为他是
猛士,把他收为养子。元行钦跟随李嗣源作
战,屡立战功。后唐庄宗李存勖(xù)听说
元行钦骁勇善战,收纳他在身边做散员都部
署。庄宗与梁军作战,战败而溃逃,被数百
梁兵追赶,重重兵器包围。元行钦单马驰来,
夺剑砍断敌军长矛两支,斩下一人首级,包
围的梁兵分散退去。李存勖抱着行钦哭道:
“富贵和你共享!”从此,元行钦在诸将中
最受宠信。
赵在礼谋反,唐庄宗于是任命元行钦
为邺都行营招抚使,让他率领二千兵马前去
讨伐。元行钦用诏书劝降赵在礼。赵在礼登
上城楼对行钦道:“将士们长期离开家乡父
母,没有领取皇帝的旨意就急切归家,后悔
哪里来得及呢?倘若您在皇帝面前替他们
说说好话,将士们还能改过自新。”元行钦
道:“天子认为你们是国家的有功之人,一
定会宽容赦免你们的小过错。”赵在礼拜
了两次,把诏书给士兵们看。皇甫晖从一旁
夺过诏书,将之撕毁,军士都吵闹不止。
元行钦攻邺城不下,而庄宗想亲自率
兵前往,群臣都进谏阻止,于是唐庄宗只得
派明宗李嗣源前去平叛。李嗣源在城西驻军,
而元行钦则在城南驻军。不久,李嗣源兵变,
与赵在礼会合。元行钦听闻此事,率军撤退
屯驻卫州,把李嗣源已经谋反的消息上奏皇
帝。庄宗派遣李从璟快速赶到李嗣源处召他明宗反闻。庄宗遣李从璟驰诏明宗计
事。从璟,明宗子也。行至卫州,而
明宗已反,行钦乃系从璟,将杀之,
从璟请还京师,乃许之。明宗引兵南,
行钦率兵趋还京师。从庄宗幸汴州,
行至荥泽,闻明宗已渡黎阳,庄宗复
遣从璟通问于明宗,行钦以为不可,
因击杀从璟。
明宗入汴州,庄宗不得进。庄宗
谓行钦曰:“卿等从我久,富贵急难无
不同也。今兹危蹙,而默默无言,坐
视成败。我至荥泽,欲单骑渡河,自
求总管,卿等各陈利害。今日俾我至
此,卿等何如?”行钦泣而对曰:“臣
本小人,蒙陛下抚养,位至将相。危
难之时,不能报国,虽死无以塞责。”
因与诸将百余人,皆解髻断发,置之
于地,誓以死报,君臣相持恸哭。
庄宗崩,行钦出奔,为野人所执。
刺史石潭折其两足,载以槛车,送京
师。明宗见之,骂曰:“我儿何负于尔!”
行钦瞋目直视曰:“先皇帝何负于
尔!”乃斩于洛阳市。
呜呼!死之所以可贵者,以其义
不苟生尔。方明宗之兵变,诸将未知
去就,而行钦独以反闻,至于断发自
誓,其诚节有足嘉矣。及庄宗崩,不
能自决,而反逃死以求生,终于被执
而见杀。其言虽不屈,而死非其志也,
乌足贵哉!
(节选自《新五代史·元行钦传》)
【注】①明宗:李嗣源。
回来核实事情真伪。李从璟,是李嗣源的儿
子,到了卫州,当时明宗已经反叛,行钦于
是拘禁从璟,将杀他。从璟请求回到京师,
行钦于是同意了。不久,李嗣源率军南下,元
行钦便率军急切返回京师。后来,元行钦又
随唐庄宗前往汴州(今河南开封),行至荥泽
时,闻听李嗣源已经到达黎阳(今河南浚县)。
庄宗又想派李从璟去面见并劝降李嗣源,但
元行钦认为不可,于是将李从璟杀死。
这时,李嗣源进入汴州,唐庄宗不能
前进。唐庄宗对元行钦说:“你们跟随我这
么久,荣华富贵危急患难没有不共同经历的。
如今情势危急,你们默默无言,坐观我的成
败。我到荥泽,想要单枪匹马渡河,亲自去
求见李嗣源(李嗣源, 在后唐灭后梁之战中
屡立战功,累升至成德节度使、蕃汉内外马
步军总管,兼中书令。所以庄宗称其为“总
管”)你们各自陈说利害关系。如今让我到
了这样的境地,你们怎么办呢?”元行钦哭
着回答道:“臣原本只是一个卑贱之人,承
蒙陛下爱护体恤,官至将相之位。如今危难
之时,却不能报效国家,即使死了也无法弥
补罪责。”(塞责:①尽责任; ②弥补罪
责; ③对应负的责任敷衍了事。)于是和
众将一百多人,都解开发髻,剪断头发,放
在地上,发誓以死报主,君臣相拥痛哭。
唐庄宗遇害后,元行钦出逃,被乡野
之民捉拿,刺史石潭打断元行钦的双脚,用
囚车将他送到京城洛阳。李嗣源见到元行钦
后,大骂道:“我儿有什么对不起你的!”
元行钦怒目直视道:“那先帝又有什么对不
起你的!”于是李嗣源将元行钦斩于洛阳
闹市。
唉!死亡可贵的原因,是能为道义(而
死)而不苟且偷生。在李嗣源发动兵变之时,
诸将不知道该如何选择,而只有行钦把谋反
的消息及时上报,至于断发自誓,他的忠诚
节义实在值得嘉奖。等到庄宗驾崩后,他不
能自尽(自决:自尽、自杀),反而逃跑来
苟且偷生,最终被抓住被处死。他的言辞虽
然慷慨不屈,但是他的死并不是他的志愿,
哪里有什么可贵之处呢!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
A.庄宗以为邺都行营招抚使/将二千人讨之/行钦以诏书招在礼/在礼登城谓行钦曰/将士经
年离去父母/不取敕旨奔归/追悔何及若/公善为之辞/尚能改过自新/
B.庄宗以为邺都行营/招抚使将二千人讨之/行钦以诏书招在礼/在礼登城谓行钦曰/将士经
年离去父母/不取敕旨奔归/追悔何及/若公善为之辞/尚能改过自新/C.庄宗以为邺都行营招抚使/将二千人讨之/行钦以诏书招在礼/在礼登城谓行钦曰/将士经
年离去父母/不取敕旨奔归/追悔何及/若公善为之辞/尚能改过自新/
D.庄宗以为邺都行营/招抚使将二千人讨之/行钦以诏书招在礼/在礼登城谓行钦曰/将士经
年离去父母/不取敕旨奔归/追悔何及若/公善为之辞/尚能改过自新/
【答案】10. C;(庄宗以为邺都行营招抚使,将二千人讨之。行钦以诏书招在礼。在礼登城
谓行钦曰:“将士经年离去父母,不取敕旨奔归,追悔何及?若公善为之辞,尚能改过自
新。”)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
A.“社稷”原指土地神和谷神,古代君主每年要到郊外去祭祀土谷之神,后来社稷成为国
家的象征。
B.“断发”,古人认为“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此处指元行钦等诸臣以死报
国的决心。
C.“刺史”,中国古代官职名,“刺”是检核问事,即监察之职;“史”是“御史”,负
责对地方政府进行监察。
D.“先皇帝”指本朝在位皇帝的已逝的父皇,即太上皇。这里用“先”表示对已亡故君主
的尊敬。
【答案】11. D;(“太上皇”与“先皇帝”不同,太上皇又称太上皇帝,是中国历史上给予
退位皇帝或当朝皇帝在世父亲的头衔,通常给予的对象是在世但已禅位的皇帝。)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
A.元行钦作战勇猛,数立战功。与李嗣源作战时身中七箭,他拔出箭继续作战,反而射中
李嗣源;庄宗被梁军包围,元行钦单骑退敌。
B.元行钦忠心为君,宠绝诸将。庄宗曾因感激元行钦,哭着说要与元行钦共享富贵;赵在
礼在邺城谋反,行钦攻邺无功,也并未受到斥责。
C.元行钦誓死报国,但晚节不保。情势危急时,他和众大臣断发起誓,以死报主;后唐庄
宗死后,他却出逃偷生,最终被抓住而处死。
D.元行钦眼光敏锐,见微知著。在庄宗派李嗣源去邺城平叛时,他就预见到李嗣源会兵变,
后率军屯驻卫州,把其谋反消息上奏皇帝。
【答案】12. D;(“在庄宗派李嗣源去邺城平叛时,他就预见到李嗣源会兵变”不正确,原
文是“而明宗军变,与在礼合。行钦闻之,退屯卫州”,意思是“李嗣源兵变,与赵在礼会合。
元行钦听闻此事,率军撤退屯驻卫州”,可见“预见”之说纯属臆断。)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 分)
(1) 我至荥泽,欲单骑渡河,自求总管,卿等各陈利害。今日俾我至此,卿等何如?(6 分 )
【答案】13. (1) 我到荥泽,想要单枪匹马渡河,亲自去求见李嗣源,你们各自陈说利害关系。
如今让我到了这样的境地,你们怎么办呢? (单骑:单枪匹马,1 分;自:亲自,名作状,1
分;陈:陈说,1 分;俾:使、让,1 分;卿等何如,1 分;句意通顺 1 分)
(2) 其言虽不屈,而死非其志也,乌足贵哉!(4 分 )【答案】(2) 他的言辞虽然慷慨不屈,但是他的死并不是他的志愿,哪里有什么可贵之处呢!
(不屈:慷慨不屈,1 分;志:志愿,1 分;乌:何、哪里,疑问代词,1 分;句意通顺 1 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9 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 14—15 题。
柳梢青·春感
刘辰翁①
铁马蒙毡,银花洒泪,春入愁城。笛里番腔,街头戏鼓,不是歌声。
那堪独坐青灯。想故国、高台月明。辇下风光,山中岁月,海上②心情。
【注】①刘辰翁(1233-1297),南宋词人。宋亡以后隐居于故乡江西庐陵山中,从事著述,以
此终老。②《汉书·苏武传》记载:“武既至海上,廪食不至,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杖汉
节牧羊,卧起操持,节旄尽落。”
14.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词题为“春感”,然春景不多。从词中出现的物象,如“银花”“戏鼓”“月明”等推断,
该词应是作者在元宵节有感而作。
B.春天给人以希望,但在作者的笔下,处于元军铁蹄蹂躏之下、曾经锦绣的江南此刻毫无
生气,处处充满哀愁。
C.词中“番腔”“戏鼓”与辛词《京口北固亭怀古》中的“神鸦社鼓”,都表达出对沦陷之
地民众麻木不仁的激愤。
D.全词以整齐的四字句法结构为主,搭配两字一顿的节奏和内涵丰富的典故,生出一种沉
郁苍凉、欲说还休的情致。
【答案】C “民众麻木不仁”理解有误。“笛里番腔,街头戏鼓,不是歌声”三句写想象中
临安元宵鼓吹弹唱的情景:横笛中吹奏出来的不是汉家的故音,而是带有北方游牧民族情调
的“番腔”,街头上演出的也不再是熟悉的故国戏鼓,而是是异族的鼓吹杂戏,一片呕哑之声,
身为忠于故国的南宋遗民,听来根本不能称为“歌声”。这几句对元统治者表现了义愤。
15.下片“辇下风光,山中岁月,海上心情”三句,诗人为什么要如此安排顺序?请说出你
的理由。(6 分)
【答案】“辇下风光”是对过去的怀念,指故都临安曾经的美丽繁华景象;“山中岁月”是现
实的处境,指自己隐居之后寂寞而漫长的时光;“海上心情”是气节的体现。指自己在宋亡
之后忠心不二、矢志守节的心意。“辇下”承接上文,,从“辇下”到“山中”,既有空间上的
转换,又有从过去到现实的今昔比照,最后一句是全篇思想感情的收束。
(三)名篇名句默写
16.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 分)
(1) 《 岳 阳 楼 记 》 中 用 动 静 结 合 的 手 法 描 写 洞 庭 湖 月 夜 美 影 的 句 子 是 :
“ , 。”
(2)《出师表》中诸葛亮向刘禅推荐了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治国的贤能之士,而在文章结尾
处,也规劝刘禅应该自行谋划的两句是:“ , 。”
(3)范仲淹《渔家傲·秋思》中点明地域、时令及词人对边地风物的异样感受的词句是:“ , 。”
【答案】
(1)浮光掠金 静影沉璧
(2)以咨诹善道 察纳雅言
(3)塞下秋来风景异 衡阳雁去无留意
三、语言文字运用(20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7~19 题。(9 分)
中美两国自 1979 年建交以来,合作与矛盾长期并存。面对两个大国之间全面
且复杂的关系,我们不能 两国关系发展会一帆风顺,但也不能对正在发
生的新变化置若罔闻。
过去一年,中美关系的紧张气氛从贸易外溢到其他领域。有人认为,美国对
华看法正在发生转折性变化。如何处理一个守成大国和一个迅速崛起的大国,摸
索新的共处之道,成为两国面临的共同挑战。美国进行任何调整都会需要一段时
间,这一点毋庸置疑。在这个过程中,中美不可避免会出现摩擦甚至对抗,但双
方应 全面对抗情况的发生。
从 2018 年 3 月到现在,中方既没有因为对方的霸凌而失去理智,更没有因史
无前例的贸易摩擦规模而 。最近,中美关系出现了转机。美方暂停了原
先的加税节奏。中方临时降低了美国汽车的进口关税。但是,考虑到过去 9 个多
月美方在谈判中表现出的反复无常,我们仍不能 。面对贸易摩擦,我们
有底气。我们有改革开放 40 多年发展积累的坚实基础,有 13 亿多人口的内需市
场。搞好对美关系确实非常重要,( );但更重要的,还是办好中国自己的
事情,将改革开放进行到底。
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3 分)
A.幻想 避免 惊慌失措 掉以轻心
B.遐想 避免 手足无措 漫不经心
C.幻想 制止 手足无措 掉以轻心
D.遐想 制止 惊慌失措 漫不经心
18.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3 分)
A.如何处理一个守成大国和一个迅速崛起的大国,探索新的共处之道,成为两国面临的共
同挑战。
B.如何处理一个守成大国和一个迅速崛起的大国之间的关系,探索新的共处之道,成为两
国面临的共同挑战。
C.如何处理一个守成大国和一个迅速崛起的大国,摸索新的共处之道,成为两国面临的共
同挑战。
D.如何处理一个守成大国和一个迅速崛起的大国之间的关系,摸索新的共处之道,成为两
国面临的共同挑战。
19.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3 分)A.中国也希望对话磋商,以最大的诚意来解决分歧
B.中国也想要解决分歧,于是以最大的诚意希望对话磋商
C.中国也确实拿出了最大诚意,希望通过对话磋商解决分歧
D.中国也确实在解决分歧,并以最大的诚意希望对话磋商
【答案】17. A 18. B 19. C
【解析】
【17 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核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应首先明确词语的
基本意思、感情色彩、适用对象、习惯搭配等,然后结合语境辨析正误。幻想:①以社会或个人的
理想和愿望为依据,对还没有实现的事物有所想象。②幻想出的情景。遐想:悠远地思索或
想象。从语境看,中美关系发展一帆风顺是不切实际的,只是我们的一个愿望罢了,故用“幻
想”更恰当。避免:设法不使某种情形发生;防止。制止:强迫使停止;不允许继续(行
动)。根据语境,用“避免”更恰当。惊慌失措:害怕、慌张,举止失去常态,不知怎么办好。
手足无措:举动慌乱,没有办法应付。材料中强调的是中国没有慌乱,应选用“惊慌失措”。
掉以轻心:对事情采取轻率的漫不经心的态度,不认真当回事。漫不经心:随随便便,不放
在心上。相对来说“掉以轻心”更强调轻率不认真的态度,材料中说的是要重视美方在谈判
中反复无常的态度,用“掉以轻心”更恰当。故选 A。
【18 题详解】
画线句有两处语病。一是成分残缺,“处理”后缺宾语中心词,应在“迅速崛起的大国”后加
“之间的关系”;二是搭配不当,“摸索新的共处之道”应改为“探索新的共处之道”。故选 B。
“摸索”着重指在方向不明、经验不多的情况下,一点一点地寻找。“探索”着重指为解决疑
难问题而多方面寻求答案,试图发现、求得隐藏的事物,比“摸索”更自觉、更进一步。
【19 题详解】
试题分析:此题以语句复位的形式考查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一般要从话题
统一、内容前后勾连、事理相承、意境协调、句式一致等角度思考。本题括号上文提到美国
在谈判中表现出“反复无常”,并没有提到美国“希望对话磋商”“想要解决分歧”,因此 A 项
“中国也希望对话磋商”,B 项“中国也想要解决分歧”与上文无法呼应,应排除。前文说“…
确实…”,括号内接着说“…也确实…”,与前文衔接更紧密。再比较 C、D 两项,“对话磋商”
是“解决分歧”的手段,排除 D 项,故选 C。
20.下列选项中,最恰当的一项是( )(3 分)
梅尧臣的诗句“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常被后人引用,借以说明 。
A.任何人和事物都各有所长。
B.任何人和事物都各有缺憾。
C.任何人和事物都各有千秋。
D.任何人和事物都各有所爱。
[参考答案]:B
21.请按要求变换下列各句。(3 分)
①不能说这件事没有成功的希望。改为反问句: 。
②谁都知道杜甫是中国唐代的伟大诗人。
改为否定句: 。
③他们应该有为我们所未经生活过的新生活。
改为强调“为我们所未经生活过的”: 。
[参考答案]:
①怎能说这件事没有成功的希望呢?
②没有人不知道杜甫是中国唐代的伟大诗人。
③他们应该有新生活,为我们所未经生活过的。
22.用“我们”作为全句的开头和叙述的主体,重组下面的句子。可增删个别词语,但不能改
变原意。(5 分)
书籍将人类自身无法逾越的障碍和局限揭示给我们,而且毫不保留地将人的
痛苦、幸福、愉悦、悲伤、烦恼、绝望、矛盾等种种复杂的的心理启示给我们。
答:
[参考答案]:
我们从书籍中了解到人类自身无法逾越的障碍和局限,而且得到了有关人的痛苦、幸福、愉
悦、悲伤、烦恼、绝望、矛盾等种种复杂的心理启示。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 分)
为激励子女经常到护理院探望父母长辈,苏州一家护理院别出心裁地推出了
“奖孝金”管理制度。这项制度规定:子女两个月内到护理院探望父母长辈超过 30
次,就可获 200 元现金抵用券。“奖孝金”现金抵用券,可以在缴纳老人相关费用
时抵用。据了解,规定实施后,子女看望老人的次数暴增。护理院的这 一规定也
引来众多网友热议,有网友认为这是用金钱买亲情,子女如因为钱而看望老人,
会更伤老人的心。但也有网友赞同护理院的做法,认为只要能解决问题就是好办法。
对此现象及引发的争议你有怎样的看法或感悟?
要求: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自选文体,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