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通史版高考历史复习辛亥革命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课时检测含解析
加入VIP免费下载

本文件来自资料包: 《2019通史版高考历史复习辛亥革命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课时检测含解析》 共有 1 个子文件,压缩包列表如下:

注:压缩包层级关系提取自源文件,您看到的所有资料结构都和您下载的源文件一致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天添资源网 http://www.ttzyw.com/‎ 课时检测(十四) 辛亥革命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 ‎(时间:45分钟 满分:85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说:“中国近代社会的新陈代谢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接踵而来的外力冲击。”直接加速武昌起义爆发的“外力冲击”是(  )‎ A.甲午战争签订《马关条约》‎ B.开始出现“西学东渐”局面 C.八国联军侵华签订《辛丑条约》‎ D.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和发展 解析:选C “甲午战争签订《马关条约》”直接冲击的中国政治运动是戊戌变法,故A项错误;“西学东渐”局面的出现是鸦片战争的影响,故B项错误;《辛丑条约》的签订标志着近代中国彻底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民族危机空前严重,辛亥革命正是在这种冲击下应运而生的产物,故C项正确;“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和发展”,这是辛亥革命爆发的内在的经济基础而非“外力冲击”,故D项错误。‎ ‎2.(2018·河南中原名校联考)新军是清朝统治的支柱力量。1911年秋,武汉新军15 000人中,纯粹革命党人将近2 000人,经过联系而同情革命的约4 000人,与革命为敌的不过1 000多人,其余都是摇摆不定。这说明(  )‎ A.清朝统治根基已动摇 B.革命党建立自己的武装 C.武昌起义打击了清廷 D.革命党人的宣传力度大 解析:选D 大部分新军的摇摆不定并不代表清王朝统治的根基已动摇,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可知,革命党人的武装还尚不足新军的五分之一且并没有实现独立,故B项错误;1911年秋天之时武昌起义还没有爆发,故C项错误;根据材料可知,新军中有相当数量的人转化为了革命军,这说明革命党人的宣传工作是十分有力和有效的,故D项正确。‎ ‎3.(2018·辽宁重点高中联考)辛亥革命爆发后,清政府命令吴禄贞率北洋新军第六镇(师)镇压山西革命,他却暗中与山西革命党人联络,随后并共同反清,却在1911 年 11 月被旧势力暗害。此事说明(  )‎ A.民主革命思想广泛传播 B.革命阵营内部潜伏危机 C.革命果实落入北洋之手 D.革命与反革命斗争激烈 解析:‎ 天添资源网 http://www.ttzyw.com/‎ 天添资源网 http://www.ttzyw.com/‎ 选D 材料反映的是清军将领与革命党人共同反清,没有涉及A、B、C三项所述内容;从材料中清政府与革命党人的相互较量,可知革命与反革命斗争激烈,故D项正确。‎ ‎4.‎1911年11月20日,天津《大公报》进行了一次征文评比,主题是“君主民主立宪问题之解决”,获奖结果统计如下:‎ 类别 主张君主立宪 主张民主立宪 主张调和者 篇数 ‎10‎ ‎2‎ ‎4‎ 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 A.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B.君主立宪成为主流选择 C.评比结果具有明显的政治导向性 D.《大公报》实质上是政府的喉舌 解析:选C 根据统计可知,主张民主立宪的仅有2篇,说明民主共和观念并未深入人心,故A项错误;虽然主张君主立宪的篇数最多,但此时武昌起义已经爆发,民主共和才是主流选择,故B项错误;根据篇数的多少可以看出《大公报》偏向于君主立宪,故C项正确;《大公报》偏向于君主立宪,是对封建君主专制的否定,因此不可能是政府的喉舌,故D项错误。‎ ‎5.有学者说:“辛亥革命的失败不是让权,不是妥协,而是在民元之后重建的新国家新制度,基本上没有按照南京临时政府的规范往下走。”这说明(  )‎ A.民主理念不适合中国国情 B.民主发展需要政权保障 C.政府“规范”过于理想化 D.民主实践事关政权兴亡 解析:选D 材料的主旨是“民元之后重建的新国家新制度,基本上没有按照南京临时政府的规范往下走”,这揭示了民国元年的民主政治实践基本上没有按照南京临时政府的规定在践行,从而导致了辛亥革命的失败,由此可知民主实践关乎政权兴亡,故D项正确。 ‎ ‎6.北京学生发动五四运动后,首先支持他们的是以商会为代表的资产阶级,而那时商会已遍及各地;随之,上海等大城市的工人也投入运动。吴佩孚‎5月9日通电说:“莘莘学子……其心可悯,其志可嘉,其情更有可原。”这反映出(  )‎ A.五四运动是全国性革命运动 B.经济诉求是运动的重要目标 C.五四运动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D.军队支持是胜利的重要原因 解析:‎ 天添资源网 http://www.ttzyw.com/‎ 天添资源网 http://www.ttzyw.com/‎ 选C 五四运动是爱国运动而非革命运动,故A项错误;五四运动的导火线是巴黎和会中国外交的失败,其运动诉求是政治而非经济,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可知,五四运动广泛的群众基础迫使军阀集团不得不暂时的予以退让,故C项正确;军阀集团并没有对五四运动有着实质上的支持,故D项错误。‎ ‎7.甲午战后“公车上书”痛陈利害,力主变法的主要是士大夫阶层;五四运动时期疾呼“外争国权,内惩国贼”的既有学生、市民,又有工人阶级。这种变化体现了近代中国(  )‎ A.无产阶级革命力量的日益壮大 B.精英教育与文化普及同步发展 C.民族觉醒与国家认同不断深入 D.民众理念与官方思想渐趋一致 解析:选C 五四运动的参加者不仅仅只有工人阶级,故A项错误;材料未涉及教育的普及程度,故B项错误;由资产阶级上层知识分子到无产阶级再到全民族的反抗,说明近代随着社会矛盾的发展和一系列民主运动的推动,中国人民的民族意识增强,故C项正确;材料未涉及民众理念与官方思想的关系,且双方不可能一致,故D项错误。‎ ‎8.有学者认为:五四运动之于历史的意义,不在于破坏,不在于摧毁,而在于回归,在于重生;这生生不息的人性启蒙,这潜滋暗长的普世关照,是导引着中国社会走向和谐和繁荣的必由之路。在此作者强调的是(  )‎ A.五四运动没有其现实意义 B.五四运动的思想启蒙作用 C.五四运动的爱国救亡意义 D.五四运动传播了民主科学 解析:选B “五四运动没有其现实意义”的表述既不符合史实也与现实严重相背离,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可知,该学者主要是从思想启蒙方面来评价五四运动,故B项正确;材料中并没有提及爱国救亡意义和民主科学精神,故C、D两项错误。‎ ‎9.(2018·邯郸摸底)下面是中国早期的铁路工人斗争情况。这种变化可以用来表明(  )‎ 时间 结果 ‎1912~1920年 只是一部分人参加的斗争,大都是在被逼无奈或被教唆利用的情况下发生的,没有其他产业工人的声援 ‎1921~1923年 罢工持续时间长,牵涉方面广、斗争复杂、组织严密,斗争策略娴熟和胜利成果(经济、政治诉求)全面 A.工人斗争由自发阶段走向自觉阶段 B.工人阶级逐步成为独立政治力量 C.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矛盾日趋尖锐 D.工人阶级的民主意识在迅速提高 天添资源网 http://www.ttzyw.com/‎ 天添资源网 http://www.ttzyw.com/‎ 解析:选A 材料“只是一部分人参加的斗争,大都是在被逼无奈”表明是自发斗争,“牵涉方面广、斗争复杂、组织严密,斗争策略娴熟和胜利成果(经济、政治诉求)全面”表明是自觉斗争,故A项正确;五四运动中,中国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这与材料时间段不符,故B项错误;材料中“1921~1923年”包含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而非资产阶级,故C项错误;材料中仅提到“政治诉求”,没有涉及民主意识迅速提高,故D项错误。‎ ‎10. “中共一大是在当局的白色恐怖下秘密举行的,会场一度遭到暗探和巡捕的骚扰,以致最后一天的会议转移到浙江嘉兴南湖举行。”文中的“当局”是(  )‎ A.晚清政府         B.北洋政府 C.南京临时政府 D.国民政府 解析:选B 中共“一大”召开于1921年7月,而清王朝于1912年2月就已灭亡,故A项错误;在1912年3月至1927年初统治中国的是北洋军阀政府,故B项正确;南京临时政府在历史上存在的时间极短,仅为1912年1月至3月,故C项错误;国民政府在大陆的统治时间是1927~1949年,故D项错误。‎ ‎11.(2018·洛阳期中)国共两党曾积极开展农村动员工作,在广州、武汉等地培养大量农民运动干部,并利用革命刊物发表一系列以农村、农民为题材的文章。这些情形的出现(  )‎ A.推动国民革命运动的发展 B.促使农村革命根据地广泛建立 C.有利于团结农民共同抗日 D.调动了农民发展经济的积极性 解析:选A 根据材料“国共两党曾积极开展农村动员工作,在广州、武汉等地培养大量农民运动干部”可知是国共第一次合作时期,故A项正确;农村革命根据地广泛建立是在国共十年对峙时期,由共产党领导建立的,故B项错误;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执行的是只依靠政府和军队的片面抗战路线,不会发动农民群众,故C项错误;材料中主要是调动农民进行国民革命,不是发展经济,故D项错误。‎ ‎12.1927年,天津《大公报》的一篇社论中写道:“党军去秋突出武汉,今春进陷苏浙,世人惊为意外,渐认为南北势力将有不可测之变化。”这说明(  )‎ A.国民革命运动开始兴起 B.国共合作取得巨大成功 C.北伐实现了中国的统一 D.北洋军阀的统治被推翻 解析:选B 国民革命运动开始兴起是在1924年,故A项错误;“党军去秋突出武汉,今春进陷苏浙”‎ 天添资源网 http://www.ttzyw.com/‎ 天添资源网 http://www.ttzyw.com/‎ 表明国共合作下的北伐战争取得了重大进展,故B项正确;北伐战争实现了中国的统一不符合史实,北伐战争基本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但北洋政府依然存在,故C、D两项错误。‎ 二、非选择题(第13题25分,第14题12分,共37分)‎ ‎13.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第一次国共合作推动了国民革命运动的高涨。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19年五四运动大事记(部分) ‎ 时间 大事 五月五、六日 北京总商会为学生被捕事开紧急会议,决以实力赞助学生 五月七日 上海举行国民大会。天津、南京等城市群众也先后集会声援北京学生 五月二十日 北京、武汉等地商界议决抵制日货办法 六月五日 上海工人开始罢工,要求释放学生,罢免曹、章、陆。各地工人纷纷响应 ‎ ‎——摘编自彭明《五四运动史》‎ 材料二 1924年国民党的改组对孙中山重振声威大有帮助,可以统一所有的革命力量在孙中山的领导之下。国民党重视并开展民众运动,也是在改组之后出现的新现象。这一时期,中国民族主义与爱国主义日趋高涨,各界民众反帝爱国的积极行动越来越踊跃。民众运动的开展,为北伐的酝酿与进行创造了十分有利的环境。 ‎ ‎——摘编自朱英《北伐之前的国民党与民众运动》‎ 材料三 1924~1927年国共合作实际上是以“国民革命”为号召的民族革命。这场革命的直接斗争目标就是所谓“打倒列强,除军阀”,北伐战争即为这场革命最具体的实现手段。北伐战争这一军事统一运动,从一个侧面清楚地反映出,中国社会民族主义观念广泛发酵,多数社会大众对国家统一运动明显抱以期待和欢迎的态度。 ‎ ‎——摘编自王建郎、黄克武主编 ‎《两岸新编中国近代史》(民国卷) ‎ ‎(1)据材料一,五四运动的进程具有哪些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爱国民众积极参与五四运动的直接原因。(8分)‎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孙中山改组国民党的举措。据材料二,归纳国民党改组带来的积极作用。(9分)‎ ‎(3)据材料三,“这场革命”的实质任务是什么?综合上述材料,请你谈谈推动近代中国走向民族复兴的主要因素。(8分)‎ 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据“学生被捕事”得出青年学生揭开运动序幕,据“北京”“上海……天津、南京等城市”得出运动范围从北京扩展到全国,据“总商会为学生被捕事”“城市群众”“各地工人纷纷响应”‎ 天添资源网 http://www.ttzyw.com/‎ 天添资源网 http://www.ttzyw.com/‎ 得出参与的社会阶层迅速扩大;第二小问,结合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分析。第(2)问第一小问,结合所学分析得出重新解释三民主义,吸收共产党员加入国民党;第二小问,据材料二中的每一句话分层概括即可。第(3)问,注意以材料中的句号分层,前两句话说明了任务,后一句话则分析了原因,从中归纳概括即可。‎ 答案:(1)特点:青年学生揭开运动序幕;运动范围从北京扩展到全国;参与的社会阶层迅速扩大。原因: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 ‎(2)举措:重新解释三民主义;吸收共产党员加入国民党。作用:国民党的革命性增强,壮大了民主革命力量;促使民众反帝爱国运动高涨;推动国民革命运动走向高潮。‎ ‎(3)任务:实现国家统一;获得民族独立。因素:民族民主意识觉醒;民族凝聚力增强。‎ ‎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在继承传统文化和借鉴外来文化的基础上进行创新,是人类历史发展的一个基本规律。从人类进化的角度来看,人类社会首先是继承、借鉴前人包括本国和外国积累起来的文化遗产,然后进行创新,才有可能创造出一种新的文化。‎ ‎——摘编自康咏秋《论继承、借鉴和创新、发展》‎ 运用中国近现代史的相关知识,对上述观点进行探讨。(要求: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楚。)(12分) ‎ 解析: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解题时注意运用中国近现代史的相关史实,如戊戌变法、中华民国的建立等,从“继承、借鉴”和“创新、发展”两个角度进行论述。‎ 答案:示例:孙中山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后,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约法规定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国民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并确立了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规定实行责任内阁制。这些规定表明,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党人注重借鉴西方的民主思想和制度文化。同时,他们又考虑了中国的实际情况,继承中国传统的制度文化,在“三权分立”的基础上,增加“考试权”和“监察权”两项,形成“五权分立”方案。这表明,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党人在民主实践中既注重借鉴西方的民主政治文化,又注重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继承发展中国的传统制度文化,从而创造出一种新的制度文化。‎ 天添资源网 http://www.ttzyw.com/‎

资料: 29.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