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 第 1 页 共 16 页
成都外国语学校 2019-2020 学年上期 12 月考试
高一语文试卷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2.本堂考试用时 150 分钟,满分 150 分。
3.答题前,考生务必先将自己的姓名、学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使用 2B 铅笔填涂。
4.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6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①鲁迅的本质精神是他对于中国社会、文化和中国人的深刻理解。鲁迅一生批判和
挑战的不是哪一个个人,而是中国的一些旧的文化传统,一种民族劣根性,一种社会状
态。局限于鲁迅与周边人际关系和具体事件的纠葛,是不能真正理解鲁迅的价值和意义
的。鲁迅是常读常新的,他已经成为一个世纪性的话题。而留在民族记忆里的鲁迅是中
小学教科书中的鲁迅,是每逢某个重大政治节日便被装饰出来的鲁迅。毫无疑问,鲁迅
已经远离了我们这个时代和我们自己。人们都认同鲁迅性格的本质是挑战强者而绝望地
反抗,但是我们很少能细想为什么鲁迅能至死坚守这一性格?归根结底,就是鲁迅的人
格所致,任何性格特征大多源自于人格特征。
②鲁迅用自己的思想和行为为“知识分子”这一概念进行了界定。对于我们来说,
鲁迅精神在当代中国最大的价值,就是对于中国当代知识分子思想立场和人格境界的启
示意义。夜深人静,我读到鲁迅的一些句子,总是惊出一身汗水来。这冷汗不只是为鲁
迅的深刻而惊叹,也是面对鲁迅的深刻和挑战而自愧不如的结果。鲁迅的伟大在于其思
想的深刻,而鲁迅的痛苦也在于其思想的深刻。不忘鲁迅,让我们活得很累很沉重。但
是无论如何,知识分子,尤其是研究鲁迅的人,绝不能参与对于鲁迅本质精神的改造,
因为曲解鲁迅就是背叛鲁迅。
③鲁迅在世纪之初确立的现代人的思想人格境界,就是呼唤“真人”揭露“伪
士”。在人性的道德上,鲁迅始终是“复古”的——复归于人间的原点。鲁迅在担负起
政治救亡、思想启蒙重任的同时,又担负起道德救赎的重任。鲁迅的真实让恶人的作恶
变得困难,特别是让伪善者暴露出恶的本质。他一生树敌过多,除了思想立场和政治倾
向的差异之外,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性格所致。而这性格也就是人格——不说假话和揭穿
虚伪。这造成了他人际关系中最大的悲剧——自己不虚伪也不允许别人虚伪。
④鲁迅的真诚与真实是当下中国最值得珍惜的精神资源,思想意识上的“独出”与
道德人格上的“率真”,是鲁迅“致人性于全”的主要思考内容。鲁迅一生都在“力抗
时俗”“力抗强者”。而今日之民众,在思想意识和道德人格上则往往表现为两重性:
思想意识的觉醒与道德人格的滑落。由于历史的发展,一般民众逐渐疏离于僵化的意识
形态,具有了被“唤醒”后的思想状态。但是,正是由于这觉醒之后对现实产生的失望,
使人们丧失了理想主义和共同伦理精神,退而求其个人物质生活的发展,结果带来了道
德心的淡化,造成政治意识的弱化与道德人格的滑落。身处当下境遇,我们可能什么都
做不来,但是我们至少能做到真诚和善良。
⑤鲁迅的存在,为我们确立了一种人生境界和一面反省的镜子。面对鲁迅的言行,高一语文 第 2 页 共 16 页
使我们不敢自我夸耀,不敢轻易自称为“战士”,也不敢轻易把某人称之为“伟人”。
我们需一直努力坚守这样一个底线:可以平凡,但是不能平庸;可以不崇高,但是不可
以堕落。然而,这个人生底线的坚守是痛苦的,也可能是孤独的。所以我说:“我爱鲁
迅,鲁迅害我。”
(摘自《远离鲁迅让我们变得平庸》,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鲁迅的本质精神是他对于中国社会、文化和中国人的深刻理解。他批判和挑战的是
中国的传统文化,一种民族劣根性,一种社会状态。
B.鲁迅用自己的思想和行为为“知识分子”这一概念进行了界定。鲁迅精神在当代中
国最大的价值,就是对中国当代知识分子思想立场和人格境界的启示意义。
C.鲁迅在世纪之初确立的现代人的思想人格境界,就是呼唤“真人”揭露“伪士”。
鲁迅的真诚与真实值得珍惜。身处当下,我们至少应做到真诚和善良。
D.鲁迅的存在,为我们确立了一种人生境界和一面反省的镜子。我们需一直坚守“可
以平凡,但是不能平庸;可以不崇高,但是不可以堕落”的底线。
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虽然不忘鲁迅让我们活得很累很沉重,但鲁迅研究者绝不能对鲁迅的本质精神进行
改造,因为曲解鲁迅就是背叛鲁迅。
B.鲁迅人际关系中最大的悲剧就是自己不虚伪也不允许别人虚伪,这是由他不说假话
和揭穿虚伪的性格使然。
C.今日民众,在思想意识和道德人格上往往表现为两重性:思想意识的觉醒与道德人
格的滑落。这完全是由民众的主观原因造成的。
D.作者说“鲁迅害我”,是因为当代知识分子要坚守鲁迅确立的精神人格,会活得很
累、很沉重、很孤独,这是深爱鲁迅的正话反说。
3、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作者指出不要纠结于鲁迅与其周边哪一个人的关系如何,这样解读,会阻碍我们去
真正理解鲁迅的价值和意义。
B.文中写中小学教科书中的鲁迅、每逢某个重大政治节日便被装饰出来鲁迅,是比喻
论证鲁迅已经远离了我们。
C.文章第二、三、四段,以递进的结构阐述了鲁迅精神对于当今社会知识分子以及普
通人具有的重要意义。
D.原文标题明确提出作者的认识,是作者结合社会现状提出的自己的观点,具有启发
性,具有现实意义。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 题。
材料一:
据新华社北京 4 月 3 日电(记者叶昊鸣)记者 3 日从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了解到,
近日正式向社会发布 13 个新职业信息,包括人工智能工程技术人员、物联网工程技术
人员等。通过分析可以发现,这 13 个新职业主要集中在高新技术领域,这与我国当前
所处社会发展阶段、产业结构升级发展、科技创新能力提升、信息化广泛使用等方面有
着莫大的关联。
近几年,随着我国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和云计算的广泛运用,与此相关的高
新技术产业成为我国经济新的增长点,对从业人员的需求大幅增长,形成了相对稳定的
从业人群。在这一背景下,以较高的专业技术知识和能力为支撑、从业人员普遍具有较高一语文 第 3 页 共 16 页
高学历的专业技术类新职业应运而生。
(摘编《新华每日电讯·新闻纵深》2019 年 4 月 4 日)
材料二:
我们的时代,科技发展日新月异,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促
进社会进步的速度比以往任何时代都快。麻省理工学院的教授迈克斯·泰格马克认为最
不可能被取代的职业呈现三个条件:其一是需要与人交互的社交情商,其二是涉及创造
性、需要聪敏的方法,其三是在不可预料的环境中工作。所有这一切正是劳动和职业启
蒙教育可以帮助我们培养和造就的。劳动和职业启蒙教育是人与人合作的劳动,在劳动
中体现每个人的价值,劳动中明白自己的职业倾向,在劳动中体验与人合作的快乐。同
时,人们追求幸福人生的需要对人的职业生涯规划比以往任何时代都紧迫,而劳动和职
业启蒙教育正是建立职业生涯规划的起点,非常重要、不可替代。
大力开展劳动和职业启蒙教育是新时代赋予职业教育的历史使命。《国家职业教育
改革实施方案》指明“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是两种不同教育类型,具有同等重要地
位”。职业教育作为一种类型就必然是系统化的,在中小学阶段当然要有这一类教育的
基础,那就是劳动和职业启蒙教育。
(摘编邬宪伟《新时代呼唤劳动和职业启蒙教育》《光明日报》2019 年 03 月 12 日)
材料三: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与美国、日本、韩国合作进行了高中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研究。
研究发现,中国高中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全面落后,中国学生接受职业与毕业指导的
比例最低,严重缺失职业学习或体验活动,严重缺乏职业准备与规划意识。
有的父母认为孩子年龄还小,离就业远着呢。有的老师认为学生考个好大学,有了
名校做靠山,还怕找不到好工作?这些想法都是把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等同于就业、找工
作。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目的是为了帮助孩子找到未来的人生方向,并且找到奔向目标
的路径。探索、尝试、规划的过程是孩子认识自我与他人、认识家庭与社会的过程。接
受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过程,有利于青少年扬长避短。孩子既要了解自己的优势,也要
了解自己的不足,还需要把学业发展与自己的兴趣爱好、成长资源等结合起来。能理性
地进行职业定位的孩子,才能有清晰的人生目标,发现自我价值,并通过合理的方式使
自己的价值最大化。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在关注孩子的未来发展,是引领孩子们客观全
面地评价自我。
(摘编自孙宏艳《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关乎更长远的育人目标》)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近日发布的人工智能工程技术人员等 13 个新职业主要集中在高新技术领域,这与高
新技术产业成为我国新的经济增长点不无关系。
B.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高新技术产业领域对人才需求旺盛,也对从
业人员的专业技术知识和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C.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到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对学生将来考学、就业的重要性,在他们青
少年时期就要开展相关教育,做到未雨绸缪。
D.高中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可以帮助孩子找到人生方向以及实现目标的路径,这不仅
会影响孩子未来的发展,也关涉到长远的育人目标。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随着我国社会不断发展,产业结构升级等因素的变化,相信在未来还会有新职业不
断出现,具有专业的技能将成为未来职业的要求。
B.如果不想在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中被淘汰,要努力培养自己的社交情商、创新
意识以及应变能力等,这样会具有更好的适应能力。高一语文 第 4 页 共 16 页
C.虽然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类型不同,但地位同样重要。作为一种系统化的教育类型,
职业教育即使在中小学阶段也不应缺席。
D.无论是家长还是教师,都有一些人不能正确认识职业生涯规划的意义和价值,造成
我国高中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落后于其他国家。
6、怎样更好地进行自我职业生涯规划?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6 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5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7—9 题。
说话
贾平凹
①我出门不大说话,是因为我不会说普通话。人一稠,只有安静地听,能笑的也笑,
能恼的也恼,或者不动声色。口舌的功能失去了重要的一面,吸烟就特别多,更好吃辣
子,吃醋。
②我曾经努力学过普通话,最早是我补过一次金牙的时候,再是我恋爱的时候,再
是我有些名声,常常被人邀请时。
③但我一学说,舌头就发硬,像大街上走模特儿的一字步,有醋熘过的味儿。自己
都恶心自己的声调,也便羞于出口让别人听,所以终没有学成。后来想,伟人也不都说
普通话,我也不说了。而我的家乡话外人听不懂,常要一边说一边用笔写些字眼,说话
的思维便要隔断,越发觉得说话没了激情,也没了情趣,于是就干脆不说了。
④数年前同一个朋友上京,他会普通话,一切应酬由他说,遗憾的是他口吃,话虽
说得很慢,仍结结巴巴,常让人产生没气儿了、要过去了的危险感觉。偏有一日在长安
街上有人问路,这人竟也是口吃,我的朋友就一语不发,过后我问怎么不说,他说,人
家也是口吃,我要回答了,那人以为我是在模仿戏弄,所以他是封了口的。受朋友的启
示,以后我更不愿说话。
⑤有一年夏天,北京的作家莫言去新疆,突然给我发了电报,让我去西安火车站接
他。那时我还未见过莫言,就在一个纸牌上写了“莫言”二字在车站转来转去等他,一
个上午我没有说一句话,好多人直瞅着我也不说话。那日莫言因故未能到西安,直到快
下午了,我迫不得已问一个人 X 次列车到站了没有,那人先把我手中的纸牌翻了个个儿,
说:“现在我可以对你说话了,我不知道。”我才猛然醒悟到纸牌上写着“莫言”二字。
⑥这两个字真好,可惜让别人用了笔名。我现在常提一个提包,是一家聋哑学校送
我的,我每每把“聋哑学校”的字样亮出来,出门在外觉得很自在。不会说普通话,有
口难言,我就不去见领导,见女人,见生人,慢慢乏于社交,越发瓜呆。
⑦我这么说的时候,其实心里很悲哀,恨自己太不行,自己就又给自己鼓劲。所以
在许多文章中,我写我的出生地绝不写是贫困的山地,而写“出生的地方如同韶山”;
写不会说普通话时偏写道:普通话是普通人说的话嘛!我虽不会说普通话,但我会骂人,
用家乡的土话骂,很觉畅美。
⑧一个和尚曾给我传授过成就大事的秘诀:心系一处,守口如瓶。我的女儿在她的
卧房里也写了这八个字的座右铭,但她写成:心系一处,守口如平。平是我的乳名,她
说她也要守口如爸爸。
⑨不会说普通话,我失去了许多好事,也避了诸多是非。世上有流言和留言——流
言凭嘴,留言靠笔——我不会去流言,而滚滚流言对我而来时,我只能沉默。
7、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手法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高一语文 第 5 页 共 16 页
A.“我”不会说普通话,别人说普通话“我”也不全能听懂,只有安静地听,能笑的
也笑,能恼的也恼,或者不动声色。
B.“普通话是普通人说的话嘛!”,作者不是贬低普通话及说普通话的人,而是表明
不会说普通话也无可厚非,不必拘泥于世态人情而深受困扰。
C.文章语言平实、幽默,如在火车站等候作家莫言的事,出门带着聋哑学校的提包的
事,很生活化,又令人忍俊不禁。
D.文章通过多件小事的叙述,写出了自己不会说普通话的种种窘迫;又通过女儿化写
的座右铭渗透出“我”对于家乡话的坚守。
8、文中“我”自始至终不会说普通话,有哪些原因?请分点概括。(6 分)
9、分析划线句子在全文内容和结构上的作用。(6 分)
二、古诗文阅读(34 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4 小题,20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3 题。
留侯张良者,其先韩人也。韩破,良家僮三百人。弟死不葬,悉以家财求客刺秦王,
为韩报仇,以大父、父五世相韩故。
沛公之从雒阳南出轩辕,良引兵从沛公。沛公欲以兵二万人击秦峣下军,良说曰:
“秦兵尚强,未可轻。臣闻其将屠者子,贾竖易动以利。愿沛公且留壁,使人先行,为
五万人具食,益为张旗帜诸山上,为疑兵,令郦食其持重宝啖秦将。”秦将果畔,欲连
和俱西袭咸阳,沛公欲听之。良曰:“此独其将欲叛耳,恐士卒不从。不从必危,不如
因其解击之。”沛公乃引兵击秦军,大破之。遂至咸阳,秦王子婴降沛公。
汉元年正月,(沛公)使请汉中地。项王乃许之。良因说汉王曰:“王何不烧绝所过
栈道,示天下无还心,以固项王意。”乃使良还。行,烧绝栈道。项王以此无西忧汉心,
而发兵北击齐。良亡,间行归汉王。至下邑,汉王下马踞鞍而问曰:“吾欲捐关以东等
弃之,谁可与共功者?”良进曰:“九江王黥布,楚枭将,与项王有郄;彭越与齐王田荣
反梁地,此两人可急使。而汉王之将独韩信可属大事,当一面。即欲捐之,捐之此三人,
则楚可破也。”然卒破楚者,此三人力也。
张良多病,未尝特将也。常为画策臣,时时从汉王。汉四年,韩信破齐而欲自立为
齐王,汉王怨。张良说汉王,汉王使良授齐王信印。其秋,汉王追楚至阳夏南,战不利
而壁固陵,诸侯期不至。良说汉王,汉王用其计,诸侯皆至。汉六年正月,封功臣。高
帝曰:“运筹策帷帐中,决胜千里外,子房功也。自择齐三万户。”良曰:“始臣起下
邳与上会留此天以臣授陛下陛下用臣计幸而时中臣愿封留足矣不敢当三万户。”乃封张
良为留侯。留侯性多病,即道引不食谷,杜门不出岁余。会高帝崩,吕后德留侯,乃强
食之,曰:“人生一世间,如白驹过隙,何至自苦如此乎!”留侯不得已,强听而食。
后八年卒,谥为文成侯。
(选自《史记·留侯世家》,有删节)
10、下列对文中画框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始臣起下邳/与上会留此/天以臣授陛下/陛下用臣计/幸而时中/臣愿封留足矣/不敢
当/三万户
B.始臣起下邳/与上会留/此天以臣授陛下/陛下用臣计/幸而时中/臣愿封留足矣/不敢
当三万户高一语文 第 6 页 共 16 页
C.始臣起下邳/与上会留此/天以臣授陛下/陛下用臣计/幸而时中/臣愿封留足矣/不敢
当三万户
D.始臣起下邳与上/会留/此天以臣授陛下/陛下用臣计/幸而时中/臣愿封留足矣/不敢
当/三万户
11、下列对文中加粗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侯,古爵位名,为春秋时期的第三等,比伯低一等。《烛之武退秦师》中晋侯比秦伯
低一等。
B.庙号是封建时代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特起的名号,如高祖、太宗等。有的君
主死后,会有多个庙号,庙号并不唯一。
C.世家,史籍中把用来记述王侯封国史迹的传记称为“世家”。因“王侯开国,子孙世
袭”,故名。其体例创自《史记》。
D.谥,封建社会时,在人死后根据其生前的事迹给予的带有褒贬性质的称号,也称谥号。
获得谥号的人可以是帝王,也可以是臣民。
12、下列对原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张良知恩图报。张良因为祖父、父亲做过五代韩国相国,所以在韩国灭亡时用全部家
财寻找刺客刺杀秦王,为韩国报仇。
B.张良知人善察。汉王打算舍弃函谷关以东地区作为封赏,问何人可与他共建功业,张
良推荐了彭越、田荣和韩信三人。
C.张良足智多谋。沛公打算率领两万人马去攻击峣山下的秦军,张良建议智取,认为他
们的将领是屠户的儿子,可以利诱。
D.张良受到赏识。汉六年正月,封赏有功之臣,高帝对他的才能极为赏识,让他自己在
齐地选择三万户作为封地,张良委婉地拒绝了。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⑴良因说汉王曰:“王何不烧绝所过栈道,示天下无还心,以固项王意。”(4 分)
⑵运筹策帷帐中,决胜千里外,子房功也。(3 分)
⑶张良曰:“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3 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 14-15 题。
狂夫①(杜甫)
万里桥西一草堂,百花潭水即沧浪。风含翠篠②娟娟净,雨裛③红蕖冉冉香。
厚禄故人书断绝,恒饥稚子色凄凉。欲填沟壑唯疏放,自笑狂夫老更狂。
【注】①此诗作于诗人客居成都草堂时。②篠:通筱,竹子。③裛:滋润。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3 分)
A.诗歌首联描写居住环境,用“万里”“百花”这类豪气的字眼,使得开篇便显出疏狂
之意,为下面写“狂”做铺垫。
B.因为与故人音信断绝,缺乏接济,作者日久断粮,生活窘迫,就连幼子也感到了生活
带来的凄凉之感。
C.面对快要饿死的现实处境,作者仍有心赞美“翠筱”“红蕖”,笑称自己是狂夫,表
达了他一种倔强的人生态度。
D.诗歌前后看似描写了两种无法调和的情景,实则是以此突显“狂夫”的“狂”,表现高一语文 第 7 页 共 16 页
作者贫贱不移的精神。
15、本诗的颔联广为人所称道,请从手法的角度赏析这一联的精妙之处。(6 分)
(三)名句名篇默写。(每空 1 分,共 6 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沁园春·长沙》表现同学少年意气风发、强劲有力的诗句: , 。
(2)同是面对离别,“荆轲和而歌, 。”徐志摩则说:“但
我不能放歌, 。”
(3)《记念刘和珍君》里描写作者面对反动派的下劣无耻而无法忍受的句子是
; 。
三、语言文字运用(20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7-19 题。
12˙13 国家公祭日是一个令无数人心痛的日子,它昭示着一段需要铭记的历史。82
年前的 12 月 13 日,侵华日军野蛮侵入南京,在长达 40 多天 的大屠杀中,30 万
同胞横遭杀戮,人类文明史上留下了最黑暗的一页。那段苦难深重的历史、山河破碎的
血泪、 的痛楚、生灵涂炭的悲剧,刻在每一个中国人的心灵深处,构成民族共同
的记忆,每一次回想起来总让人 ,每一次重温之时总让人悲痛不已。时光荏苒,
远离战争的烽火,告别亡国的危机,今日之中国已经成为一个具有保卫人民和平生活能
力的伟大国家;沐浴着改革开放的春风,成长在社会主义中国的宽广怀抱,
( )。
,任何时候,唯有铭记历史才能开创未来。以一段悲壮历史的定格与复原
表达当代人的深切缅怀,以国家名义举行的公祭仪式传递的中国人不忘屈辱、守护和平
的坚定信念,设立国家公祭日 5 年来,爱国情感的力量在汇聚,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决心
坚定不移,迈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脚步铿锵有力。
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3 分)
A.惨绝人寰 百孔千疮 痛彻心扉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B.惨无人道 百孔千疮 肝肠寸断 前车之覆,后车之鉴
C.惨绝人寰 满目疮痍 痛彻心扉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D.惨无人道 满目疮痍 肝肠寸断 前车之覆,后车之鉴
18、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3 分)
A.已经实现历史性转变的中国人民,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了
B.今日之人民已经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性转变
C.今日之人民已经实现了历史性转变,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了
D.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中国人民已经实现了历史性转变
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3 分)
A.以一段悲壮历史的定格与复原表达当代人的深切缅怀,以国家名义举行的公祭仪式传
递的中国人不忘屈辱、守护和平的坚定信念
B.以一段悲壮历史的定格与复原表达当代人的深切缅怀,以国家名义举行的公祭仪式传
递中国人不忘屈辱、守护和平的坚定信念
C.以一段悲壮历史的复原与定格表达当代人的深切缅怀,以国家名义举行的公祭仪式传
递的中国人不忘屈辱、守护和平的坚定信念
D.以一段悲壮历史的复原与定格表达当代人的深切缅怀,以国家名义举行的公祭仪式传
递中国人不忘屈辱、守护和平的坚定信念高一语文 第 8 页 共 16 页
20、把下面一段话的主要意思压缩成一句话,不超过 20 个字。(6 分)
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在公布的最新报告中指出,全球变暖速度近来有
所放缓。尽管全球温度在 20 世纪 50 年代到 90 年代期间每十年上升约 0.2 华氏度,但
在 1998 年气温达到创纪录的高度之后,变暖速度下降了一半。该委员会的科学家认为,
20 世纪 70 年代以来,人类通过温室气体排放向大气层输送的部分热量已被海洋吸收。
权威的《科学》杂志也刊文称,海洋消化人类碳排放产生的热量的能力可能比目前科学
家所认为的还要强,该文首席作者、拉特格斯大学气候学家亚伊尔·罗森塔尔说:“我
们可能低估了海洋储藏热量的效率,它可能为我们应对全球变暖这个难题争取了一些时
间。”
21、下图是国庆七十周年阅兵庆典仪式上,从天安门驶过的代表四川省的“逐梦兴川”
彩车设计图:
例:车头“安安”“逸逸”这对憨态可掬的大熊猫模型,展开双手,拥抱世界,表
现了巴蜀儿女对中华人民共和国 70 华诞的美好祝福,和四川人民团结奋进、共筑伟大
中国梦的时代精神风貌。
请根据上图提示和示例,从第 2—12 处元素标记中,任意选取其中一个元素,结合
四川的特色解读其中的寓意,要求字数不能超过 60 个字。(5 分)
四、写作(60 分)
22.阅读下面的漫画材料,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记叙文。
(据“小林漫画”作品改编)
要求:结合材料的内容和寓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写人记事,突出
细节,注意抒情。(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班名、校名)高一语文 第 9 页 共 16 页
12 月月考答案
1、【A】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命题的手
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此题主要从概念的内涵的方面考核,概
括文章的内容较难,答题时首先阅读题干,在文中找到题干对应的区位,然后仔
细分析。
A 项,“他批判和挑战的是中国的传统文化”错,结合“鲁迅一生批判和挑战的
不是哪一个个人,而是中国的一些旧的文化传统,一种民族劣根性,一种社会状
态”分析可知,原文是“一些旧的文化传统”。
2、【C】本题考查考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和归纳概括内容要点的能力。此类
试题解答时,一般先浏览选项,然后到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句,进行比较、
辨析。解答理解和分析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
死抠字眼。
C 项,“这完全是由民众的主观原因造成的”错误。结合“由于历史的发展,一
般民众逐渐疏离于僵化的意识形态,具有了被‘唤醒’后的思想状态”分析,不
完全是民众主观原因造成的,原文中“由于历史的发展”可以看出,还有历史原
因(客观原因)。
3、【B】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分析文章的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此类试题
解答时,第一步,逐项审查每一个选项有几个分句,分句与分句之间是什么关系,
一般的有因果、条件、假设、目的等关系。第二步,比对每一分句的意义在原文
是否有依据,分句与分句之间的逻辑关系在原文中是否有依据。
B 项,“是比喻论证鲁迅已经远离了我们这个时代和我们自己”错误。此处没用
比喻论证,用了举例论证。
【点睛】解答此类题的步骤是:第一步,把握全文主要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
的信息”,涉及的内容一般范围比较大,所以把握全文主要内容是筛选和整合的
基础。具体来说,要探究文章的观点,把握作者在文中体现的态度,筛选出文中
使用的论据等。对文章的主要内容有个整体把握,筛选和整合信息时才会心中有
数。第二步,把握题干,确定答题区间。第三步,将选项信息与原文语句内容进
行对应比较。选项信息的语言与原文语句内容在表述上有一定区别,命题者常通
过改变叙述的方式来设置一些干扰项,解答时要认真核对,找出符合题干的选项。
4、【C】本题考查对文中重要内容的概括和分析的能力。答题时注意仔细阅读文
章,找准有效答题区间,然后认真对读,寻找细微的差别。
C 项,“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对学生将来考学、就业的重要性”错误,原文“这些
想法都是把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等同于就业、找工作。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目的是
为了帮助孩子找到未来的人生方向,并且找到奔向目标的路径”,职业生涯教育
和就业、找工作不能等同。
5、【D】本题考查对文中重要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能力。答题时注意仔细阅读文章,
找准有效答题区间,然后认真对读,寻找细微的差别。此类题目答题时应注意分
清答题的区域,错误设置一般为混淆范围,强拉因果、曲解文意、无中生有、以
偏概全或偷换概念等,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
D 项,“……不能正确认识职业生涯规划的意义和价值,造成我国高中生职业生
涯规划教育落后于其他一些国家”,无中生有,原文只有“研究发现,中国高中
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全面落后”的论述,但没有分析原因。高一语文 第 10 页 共 16 页
6、①中小学时期就要接受劳动和职业启蒙教育,开始职业生涯规划;②了解自
己的优势与不足,将学业发展与兴趣爱好、成长资源结合;③要关注时代的发展、
科技的进步与社会需要未来的变化。(1 点 2 分,答到 3 点得 6 分。)
本题考查对文中重要内容的分析、筛选、整合的能力。答题时注意仔细阅读文章,
找准有效答题区间,然后对文中重要内容要认真分析、筛选、整合。解题方法:
①通读全文,整体感知。②根据题干要求,确定提取信息的范围。③准确寻找,
筛选提取。此题注意根据文中的句子“有的父母认为孩子年龄还小,离就业远着
呢”“职业教育作为一种类型就必然是系统化的,在中小学阶段当然要有这一类
教育的基础,那就是劳动和职业启蒙教育”“孩子既要了解自己的优势,也要了
解自己的不足,还需要把学业发展与自己的兴趣爱好、成长资源等结合起来”
“在这一背景下,以较高的专业技术知识和能力为支撑、从业人员普遍具有较高
学历的专业技术类新职业应运而生”概括答题要点即可。
【点睛】解答实用类文本的选择题的方法:①读全文,概括主要内容:②抓标题,
概括主要内容;③辨文体,概括主要内容;④找线索,概括主要内容;⑤理层次,
概括主要内容。第一步:整体感知。明确文章主旨和作者的写作意图是评价的基
础。文章的主旨是指文章的主要意义或目的,整体把握中要抓住文章的主旨,这
是评价的根本。第二步:筛选文中的关键信息。无论写人记事还是发表看法,关
键性的语言最能显示文章的思想内涵或作者的观点,可以帮助我们对文章的内容
进行评价。第三步:评。价要具体、客观,不可含糊笼统。分析和评价都必须紧
密结合文学作品实际,避免离开作品去进行漫无边际的分析。分析和评价要以正
确的思想为理论基础,以辩证法为基本的分析法,并结合文学作品创作特有的艺
术规律,对作品进行分析和评价,而不应依据个人的好恶去随意评说。文章是传
记,传记最重要就是真实性,时间、时间力求准确。本题中错误的选项基本都属
于,曲解文意,只要回到文本中一一对照,便可发现错误。
7、【A】本题主要考查分析和概括文章的内容要点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要
先通读全文,了解和把握全文的内容和主旨,在此基础上,联系上下文,结合文
本内容对文章某一内容要点进行分析和概括。解答此题,可将各选项文字同文本
相关内容进行比较,以确定正误。
A 项,“别人说普通话‘我’也不全能听懂”错误。结合“不会说普通话,有口
难言,我就不去见领导,见女人,见生人,慢慢乏于社交,越发瓜呆”分析,原
文中没说“别人说普通话‘我’也不全能听懂”。
8、①我一学说,舌头就发硬,羞于出口让别人听,所以终没有学成;②我觉得家乡话说
起来很畅美;③不会说普通话,就可以少说话,能避免误会;④不会说普通话,有口难言,
我就不用去应酬;⑤不说话保持沉默,也避了很多是非。(1 点 2 分,答到 3 点即得 6
分。)
本题主要考查文本内容理解与分析及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的能力。解答
此类试题,需要审清题干要求,如本题“文中‘我’自始至终不会说普通话,有
哪些原因?请分点概括”,需要通读全文,筛选出相关信息,然后归纳总结,从
文章中来看,可以筛选出下列信息“我不会说普通话”“舌头就发硬,像大街上
走模特儿的一字步……有醋熘过的味儿”“用家乡的土话骂,很觉畅美”“受朋
友的启示,以后我更不愿说话”“不会说普通话,我失去了许多好事,也避了诸
多是非”等,从这些信息中就很容易总结出答案了。
9、①内容上:因为“我”不会说普通话(1 分),所以少了很多与人交流的机
会(1 分);但是又因此而自我安慰鼓励,体现并不因此有什么缺失(1 分)。高一语文 第 11 页 共 16 页
②结构上:承上启下(1 分),承上文表现的窘态(1 分),启下文我的应对办
法(1 分)。
本题主要考查分析文本语句作用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答题时注意首先概括该
语段的主要内容,然后分析和上下文之间的关系,还要注意结合语段在文章中所
处的位置进行分析。结合语句内容分析,作者自己不会说普通话,“其实心里很
悲哀,恨自己太不行,自己就又给自己鼓劲……”,写不会说普通话时“偏写道:
普通话是普通人说的话嘛!”,有对自己的安慰,也有自嘲。不说普通话也说明
自己有自己的长处,不是普通人。结合“不会说普通话,有口难言,我就不去见
领导,见女人,见生人,慢慢乏于社交,越发瓜呆”“一个和尚曾给我传授过成
就大事的秘诀:心系一处,守口如瓶。我的女儿在她的卧房里也写了这八个字的
座右铭,但她写成:心系一处,守口如平”等分析,承上启下,承上文表现的窘
态,启下文我的应对办法。
【点睛】这道题综合性比较强,既涉及到了对文中字词句段的理解,也涉及到了
对文章主旨的探究,还涉及到了对文章结构、手法的把握。解答这类题的方法是:
(1)快速通读全篇,抓住中心句关键句理清全文结构。(2)认真品读重要段落,
抓住关键段把握全文情感主旨。(3)吟咏精读主体段落,抓住表现形式鉴赏评
价语言与情旨。(4)细致咀嚼重要语句,抓住关键词句揣摩挖掘作者情感内蕴。
(5)对照选项一一排除得出答案。考生可以按照上述方法逐一分析即可得出答
案。
10、【B】“此天以臣授陛下”的意思是“这是上天把我授给了陛下”,“此”
是表示判断语气的指示代词,前面要断开,所以可以排除 AC 两项。根据理解原
句“不敢当三万户”是一个整句,不能断开。所以可以排除 D 项。
11、【A】理解有误。正确的理解是:“侯” 为春秋时期的第二等,“伯”比
“侯”低一等,《烛之武退秦师》中晋侯比秦伯高一等。
12、【B】应是黥布、彭越和韩信三个人。
13、(划线的为关键词,1 处 1 分。)
(1)张良趁机劝汉王说:“大王为什么不烧断所经过的栈道,告示天下人你没
有再回来的想法,用这个办法来稳住项王的心。”
(2)(在)帷帐之中运筹谋划,(在)千里之外决战取胜,是子房的功劳。
(前两句为省略句、状语后置句,最后一句为判断句)
(3)张良说:“秦朝时,(他)和我交往,项伯杀了人,我使他活了下来。”
【参考译文】
留侯张良,他的祖先是韩国人。韩国灭亡时,张良家有僮奴三百人。他的弟
弟死后没有厚葬,而是用全部家财来寻求刺客暗杀秦王,为韩国报仇,因他祖父、
父亲历任韩国五代国君之相的缘故。
沛公从雒阳向南穿过轩辕山时,张良率兵跟随沛公。沛公打算率领两万人马
去攻击峣山下的秦军,张良劝说道:“秦军还很强大,不可轻视。我听说他们的
将领是屠户的儿子,买卖人容易用利益来动摇。希望沛公暂且驻留营垒,派一部
分人先出发,给五万人准备粮饷,在周围的山上多张挂旗帜,作为疑兵之计,然
后派郦食其带着贵重的财宝去诱惑秦将。”秦军的将领果然反叛,打算和沛公联
合一齐向西袭击咸阳,沛公想接受他们。张良说:“这只是他们的将领想反叛罢
了,恐怕士兵们不会听从。如不听从就一定会有危险,不如趁他们懈怠时去袭击高一语文 第 12 页 共 16 页
他们。”于是沛公率兵袭击秦军,大败秦军。于是到了咸阳,秦王子婴投降了沛
公。
汉元年正月,沛公派人请领汉中地区。项王就答应了。张良趁机劝汉王说:
“大王为什么不烧断所经过的栈道,告示天下人你没有再回来的想法,用这个办
法来稳住项王的心。”于是派张良回去。他一边走,一边烧断了栈道。
项王因此消除了西面对汉王的忧心,而向北发兵去攻打齐国。张良逃跑了,
从小路偷偷归依汉王。到了下邑,汉王下马倚着马鞍问:“我打算把函谷关以东
地区捐送给别人,不知谁可以和我共建功业呢?”张良进言说:“九江王黥布是
楚军的猛将,他和项王有隔阂;彭越和齐王田荣在梁地反叛,这两个人马上就可
以使用。而汉王的将领只有韩信可以委任大事,独当一面。如果打算捐弃关东之
地,就送给这三个人,楚军就可以打败了。”最后击败楚军的,正是靠了这三个
人的力量。
张良体弱多病,不曾单独领兵,经常作为谋臣,时时跟从在汉王身边。汉四
年,韩信打败齐国以后想自立为齐王,汉王非常生气。张良劝说汉王,汉王才派
张良前去授予韩信齐王王印。这年秋天,汉王追击楚军到了阳夏的南面,因战斗
失利而坚守固陵,诸侯们到了约定的时间还没到。张良劝说汉王,汉王采用了他
的计谋,诸侯们才都来到。汉六年正月,封赏有功之臣。高帝说:“运筹谋划于
帷帐之中,决战取胜在千里之外,是子房的功劳。你自己在齐地选择三万户作为
封地吧。”张良说:“当初我在下邳起兵,与陛下在留县会合,这是上天把我授
给了陛下。陛下采用我的计策,幸而时常料中,我希望封在留县就满足了,不敢
接受三万户的封地。”于是封张良为留侯。留侯身体多病,便施行道引之术,不
食谷物,闭门不出一年多。恰逢高帝驾崩,吕后感激留侯的恩德,就强让他吃饭,
说:“人生一世,如白驹过隙那样短促,何必自找苦吃到如此地步啊!”留侯不
得已,勉强听从吕后的话而进食。八年以后,留侯去世,谥号为文成侯。
14、【B】“就连幼子也感到了生活带来的凄凉之感”理解有误。颈联中“恒饥
稚子色凄凉”一句的意思是,因为长久饥饿,使得幼子也面露饥色。这句更多表
露出的是作者的愧疚和感伤之情。
15、①用“含”字,将风拟人化,生动地写出了风的轻微,给人以小心爱护之感。
②运用了互文手法。颔联的两句看似分咏风和雨,但上句从“净”字。可看出是
风中有雨。有细雨的润洗,翠筱方可“净”;下句从“香”字,可看出雨中有风,
有微风,才可嗅到红蕖之香味。
③巧用叠词。用“娟娟”形容翠筱姿态柔美,“冉冉”形容红蕖飘来的阵阵清香。
④动静结合。“娟娟”对“冉冉”,一静一动,突显出环境之优美。
⑤色彩对比。“翠筱”与“红渠”形成鲜明的色彩对比,突显环境之优美。
(1 点 2 分,其中点明手法 1 分,具体分析 1 分;答到 3 点即得 6 分。)
【点睛】诗歌表达技巧:
1、修辞方法:比喻、拟人、设问、反问、借代、对偶、夸张、衬托、用典、化
用、互文、反复等。
2、表达方式:记叙、议论、描写、抒情。
抒情:分直接抒情,间接抒情(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用典抒情。借古讽今)。
描写:分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点面结合、明暗结合、正侧结合、粗笔勾勒、白
描工笔;乐景写哀、哀景写乐等。
3、表现手法:赋、比、兴;抑扬变化、铺陈描写、象征、联想、衬托、对比、
想象、联想、照应、托物言志等。高一语文 第 13 页 共 16 页
4、篇章结构:开门见山、曲笔入题、卒章显志、以景结情、总分得当、以小见
大、层层深入、过渡照应、伏笔铺垫等。
5、思想感情有:迷恋、忧愁、惆怅、寂寞、伤感、孤独、烦闷、恬淡、闲适、
欢乐、仰慕、激愤、坚守节操、忧国忧民等。
6、作用:深化意境、深化主旨、意境深远、意境优美、意味深长、耐人寻味、
言近旨远等。
16、(1)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2)为变徵之声,悄悄是别离的笙箫。
(3)惨象,已使我目不忍视了;流言,尤使我耳不忍闻。
17、【C】解析:
①惨无人道:残酷到没有一点人性的地步,形容凶恶残暴到了极点。
惨绝人寰:世界上再没有比这更惨痛的事;多形容酷刑、屠杀等造成的各种惨状。
根据语境,两者均可。
②百孔千疮:原形容战争中遭受损害的建筑物,后指事情做得很不好,漏洞很多;
又指学习不好,各项基础掌握不扎实;还指生活非常困苦,是一个多义词,含贬
义。
满目疮痍:比喻遭受破坏或灾害后的景象,与文章大屠杀后的惨象相吻合。
③肝肠寸断:比喻伤心到极点,也形容饥饿到了极点。
痛彻心扉:痛直接冲击到内心的最深处,形容非一般的痛。南京大屠杀的回忆不
仅仅是伤心,更是心痛。
④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比喻人们应当牢记以前的经验教训,作为今后行事的借
鉴。
前车之覆,后车之鉴:前面的车翻了,后面的车要引以为戒;比喻以往的失败,
应该拿来当作教训。这里说失败的教训与文意不符。
18、【B】上文主语是今日之中国,所以所填句子的主语应为“今日之人民”,
排除 A、D 项。从形式上看,分号前面和所填句子相对应的是一个单句,所以排
除 C 项。
19、【D】“定格与复原”语序错误,应是先“复原”再“定格”,排除 A、B 项;
第二个分句成分残缺,去掉“传递”后的“的”,排除 C 项。
20、海洋吸收热量使得全球变暖速度放缓。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压缩语段的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要认真阅读所给
文段,解答时要认真阅读所给文段,明确有几句话,可分为几层,然后筛选重点
句子(或词语),归纳主要意思,最后根据字数限制组织语言答题。
本题所给文段讲了三层意思,第一层是总述,关键信息是“全球变暖速度近
来有所放缓”,第二层用数据说明全球变暖速度下降;第三层分析分析了全球变
暖速度放缓的原因,关键信息为“人类通过温室气体排放向大气层输送的部分热
量已被海洋吸收”,综合三层信息,可概括文段的主要意思是海洋吸收热量使得
全球变暖速度放缓。考生依据上述分析可归纳出本题答案。
【点睛】本题属于压缩语段类题目,解答时要认真阅读所给文段,明确共几段话,
每段话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段与段之间是什么关系,如果是一段话,就要明确有
几句话,每句话说什么,句与句之间是什么关系,全段可以分为几层,每层什么
意思,然后筛选重点句子(或词语),归纳主要意思。(注,重点词语可参照:
“谁在什么情况下干什么结果如何”或“什么怎么样”的模式来寻找。)最后根
据字数限制组织语言答题。高一语文 第 14 页 共 16 页
21、【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图文转换的能力。此题属于分析设计图,答题时首先
立足于设计图的元素内容,结合实际,然后从政治、经济、文化、科技、人文等
方面揭示设计图的寓意。
【参考答案】(只选其中一项,言之有理即可)
元素一:2 金山银山。表达金山银山就是绿水青山的天府四川自然生态的沃野千
里与富饶美丽。
元素二:3 中欧班列一蓉欧快铁、9 智能机器大熊猫、10 数字信息芯片墙、11 核
电技术华龙一号、12 新能源页岩气开发。表达党的十八大以来具有四川特色的
支柱产业和现代高科技发展,反映四川“一带一路”建设新成果和四川经济发展、
科技进步、军民融合的辉煌成就。
元素三:5 金沙太阳神鸟图案、6“四水泽川”的江流图纹、7 三星堆古蜀文化。
表达神秘的古蜀文化和四川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元素四:4 汶川地震灾后重建的藏羌彝新寨。展现四川人民欢庆祥和、幸福美好
的新生活。
元素五:8 具有四川特色、现代时尚的舞蹈展演。通过人车的组合,视觉和听觉
的融合,生动串联起一幕幕小场景、小故事,浓缩了四川传统元素和现代社会发
展剪影,展现四川各族人民在新时代的精神面貌。
整体形象地展示了四川经济发展、科技创新、乡村振兴的新成果,表达了治
蜀兴川新理念、天府家园新形象、改革开放新成就、人民幸福新生活。(答到这
些寓意也可)
22、【详解】本题考查写作能力。文体要求:不少于 800 字的记叙文。
命题方式:漫画材料作文
审题要点:漫画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通常是三步:看画面、品文字、把握寓意。
具体过程:
一、看画面。看画面注意找对象、定主体,注意找细节、辨特征,注意理关系、
找联系。本题漫画的画面是一人趴在桌上托着双腮静静地等待桌上的一盆花盛开。
二、品文字。漫画的文字有两种:标题和画中文字。本题漫画里的文字是“等一
朵花开需要很多的耐心和微笑”。
三、把握寓意。把握漫画的寓意,注意作者的情感倾向,然后由画面到生活,引
发对生活的某种现象的联想。本题审题重心应落在对文字的品读上。“花朵的盛
开”可有多种寓意:事业(学业)的成功,孩子(学生)的成长……“微笑”可
以理解为信心或呵护。整句话的意思是“花朵的盛开需要等待”“花朵的盛开需
要耐心等待”“花朵的盛开需要信心呵护”“花朵的盛开需要信心”等。由画面
联想到生活:事业的成功需要耐心等待,孩子的成长需要信心呵护……不宜操之
过急,拔苗助长等。
参考立意:
1、事业(学业)成功需要等待 2、孩子(学生)的成长需要等待
3、等待是一种智慧 4、等待赢得人生 5、等待是一种教育
6、等待孩子(学生)的成长需要耐心。 7、等待事业(学业)的成功需要信
心……
文体:抒情性散文
标题:学会等待高一语文 第 15 页 共 16 页
总起:等待是一个过程,需要平和的心态,不能浮躁,更不能急于求成;学会等
待是一种成熟,懂得等待的人具有深沉的耐力,具有宽广的胸怀;等待给人以憧
憬,等待给人以希望等待要有一份信念,等待要有一份真诚。
小标题:生命需要等待。用拟人的手法叙写梅花经过漫长而艰苦的等待终于赢得
香满园的故事,表明生命的意义在于等待。
小标题:美丽需要等待。叙写蛹化蝴蝶,从最丑陋的毛毛虫到美丽的蝴蝶的蜕变
的故事,表明在等待中孕育着美丽,在等待中酝酿着重生。
小标题:成功需要等待。叙写越王勾践的十年生聚十年教训的故事,表明很多时
候成功就是一种等待的过程。
总结抒情:学会等待,聆听大自然生命的清脆鸟鸣,品味现实社会的百态人生。
素材链接
1、等待,决非坐以待毙,而是是一种智慧,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说来容易,可
这东风何时来,何时去,作为一个普通人的我们却无法算计,但我们能经日月磨
练而积累,受风霜雨打而成长,在忍耐中积攒力量,充实自身。会如梅花在风霜
中悄然开放,成就理想。
2、等待是石,擦出星星之火;等待是火,点燃生命之灯;等待是灯,照亮前行
之路;等待是路,引你走向黎明!
3、人生不是速度竞赛,而是马拉松长跑,只有保持一颗平常心,一颗期望心,
才能赢得最后的成功。
4、每一个孩子都是一朵花,只是花期不同而已,我们要做的就是“静待花开”。
但是,也许很多家长并没有真正懂得这句话的含义。他们只看到了“静待花
开”,而忽略了“默默耕耘”。
5、真正的园丁不会在意花开的时间,只会默默耕耘,静待花开……
6、洛克菲勒就是这样一个善于等待的成功者,他以他特有的美国人的习性,等
待着机会的出现,而一旦机会出现,他就会毫不犹豫,迅速地抓住它,从而获得
意想不到的成功。
【点睛】
漫画材料作文审题
漫画构成:标题、主体、画注。
标题,即题目,往往告诉人们漫画的主题思想,有的虽没有标题,但一定有鲜明
的主题。
主体,组成漫画的各个要素,包括人物动作、对话等
画注,对漫画内容与主题的提示、注解。(可以没有)
1、掌握分析漫画的方法。
①按观察画面的常规,要仔细观察画中的人(服饰、表情、动作及人物间相互关
系)、物、景的特点,特别是细节内容,进而推断出发生的事件、时间、地点等,
千万不能遗漏了画面中的文字和标题。
②人的认识规律是依序而行的,观察画面也要按照恰当的顺序,或由上而下,或
由左而右,或由里而外,或由前而后,或与上面完全相反。
2、要看文字,文字有交代背景,比如时间、地点、环境等作用,包括读懂漫画
标题,说明性文字或人物语言。从中概括内容,揭示主旨。单一画面根据内容找
关系,即画面内部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之间的关系,找出它们之间的某种联
系,从中分析主旨,提炼中心。多幅画面要做比较,看变化,把握事物的变化趋
势。高一语文 第 16 页 共 16 页
3、写作形式可以有记叙、说明、议论等方式,一定要审清题意,明确要求,选
准角度。
其中要注意通过联想想象把漫画内容故事化、情节化,把画面中的内容与现实生
活相结合。如侧重说明,则要明确要素之间的方位关系,如上下、左右、内外等,
通过分析来概括主旨,往往漫画的主旨就是作文的主旨。
4、漫画说明类文章:宜实,传其形,重方位交代。漫画描写议论类文章:宜虚,
传其神,抓主旨,可以有想象。但要把握一点:分析画面,摸清绘画者的绘画意
图,漫画材料的论点是根据漫画原作精神主旨来确立的,是从绘画原作中产生的,
而不是观察者外加的。
【老师下水文】
孩子成长,需要耐心等待
孩子需要的是什么?我们耐心的等待。
星期一的语文课上,我让孩子们复习上周学习成语。可过了一个双休日了,
孩子们还能记住这些成语吗?
“谁能把上周学习的成语背出来?”一阵沉默之后,小手陆续举起来。扫视
了一圈后,居然发现一只被公认为很调皮,学习成绩很落后的学生的手,我一阵
窃喜,毫不犹豫地点了这位孩子的名。
孩子站了起来,背得很流利,一会儿工夫便把 5 个成语背出来了。“中间漏
了两个。”班上有孩子小声嘀咕起来了,爱表现的孩子都已迫不及待地举起了小
手。孩子僵住了,不知所措。我让他再想想,孩子眉头紧锁着,看得出来,他在
努力地回忆着。时间一分一秒过去了,这两个成语还是没能从他的嘴里说出来。
其他的孩子已耐不住性子了,个个高高地举起了手。这个孩子低下了头,他意识
到自己的无能了。
我决定再给他点时间。我示意其他孩子将手放下,平静地对这个孩子说:
“再想想,如果你实在想不出来,你跟老师说,我会让其他的同学帮你。”孩子
的眼睛和我对视了一下,那目光中少了一份紧张和失望,多了一份感谢和希望。
孩子的眉头又紧锁起来,一双不大的眼睛不停地眨巴着,他在拼命地回忆着。我
耐心地等待着,同学们也耐心地等待着,教室里一点声也没有,我清楚地听到自
己的心跳声。半分钟过去了,没有声音,一分钟过去了,没有声音,两分钟过去
了,还是没有声音,孩子们的眼神中流露出着急的神情。可孩子根本没寻求帮助
的意思,他还在坚持着,努力着。
“算了吧!没希望了。”我决定放弃,准备寻找另一个目标。就在这时,一
个响亮、激动的声音划破了这安静得让人有点窒息的教室,“博学多才,见多识
广”,孩子终于想出来了并脱口而出了!所有的人都松弛下来,还没来得及等我
反应,教室里居然爆发出一阵热烈的掌声。 孩子在掌声中微笑着坐了下去,他
的眼睛里溢满了幸福和满足!我欣慰地笑了,为孩子的执著而欣慰,为自己的等
待而欣慰。
生命中,总有许多的成功,在默默的等待中如期地到来。等待是尊重,是支
持;等待是鼓励,是希望,是成功!对于一个刚刚在生命的长河中跋涉的孩子来
说,一次次的等待又是多么的重要!作为一个教育孩子的老师,我们又怎能不学
会等待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