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师范大学大附中2019-2020高一历史12月月考试题(Word版带答案)
加入VIP免费下载

本文件来自资料包: 《山东师范大学大附中2019-2020高一历史12月月考试题(Word版带答案)》 共有 1 个子文件,压缩包列表如下:

注:压缩包层级关系提取自源文件,您看到的所有资料结构都和您下载的源文件一致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1 机密★启用前 山东师大附中 2019 级高一学业质量检测二 历 史 试 题 2019.12 本试卷共 6 页。满分 100 分。考试用时 90 分钟。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注意事项: 1. 答题前,考生务必用 0.5 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考籍号和座号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规定位置上。 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 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答案写在试卷上无效。 3.非选择题必须用 0.5 毫米黑色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不能 写在试卷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能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第Ⅰ卷 一、本大题共 34 题,每题 1.5 分,共 51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商王每每遇事都要占卜,占卜的方法是用火在牛胛骨或龟腹甲上烧烤,甲骨文的背面便出现裂纹,叫 “兆”,然后根据兆纹的形状来断定吉凶。这说明 A.商代最高权力尚未高度集中 B.民本色彩较为浓厚 C.神权和王权相结合 D.由分封制等级体系决定 2.据《礼记》记载:“天子之豆(古代盛食器具)二十有六,诸公十有六,诸侯十有二,上大夫八,下大 夫六。”这种规定反映的本质是 A. 严格的等级制度(如礼乐制度) B. 天子生活奢侈 C. 政治地位越高生活水平越高 D. 西周各地经济发展不平 3.战国时期的某诸侯国“以牛田”,变法改革,实力逐渐增强,后来相 继攻灭其他各国,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持续数百年的战乱。观察右图, 该诸侯国位于 A.① B.② C.③ D.④ 4.《诗》《书》等原是孔子编订的私学教材,至汉代,位列官方史书 《汉书》的《艺文志》第一大部类“六艺略”;《汉书》中又记载武帝以 后立传者大增,有 188 人,其中士人有 150 人,约占 80%。导致这一变化 的主要原因是 A. 诸子“百家争鸣” B. 始皇帝焚书坑儒 C. 汉武帝独尊儒术 D. 司马迁撰《史记》 5.《史记》载:“始皇……起诸侯,并天下,意得欲从,以为自古莫及己。专任狱吏,狱吏得亲幸。博士 虽七十人,特备员弗用。丞相诸大臣皆受成事,倚辨于上……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这表明 A.秦始皇帝,才能非凡 B.皇权至上,大权独揽 C.政权系统,尚不完备 D.君相矛盾,尚不突出 6.秦汉时期设立了朝议制度,凡遇军国大事,皇帝往往“下其议”于群臣,议定的结果,通常由宰相领衔2 上奏,最后必须经皇帝裁决,方能施行。隋唐时设立的三省六部制也有类似的职能。这两大制度都 A. 表明军国大事是最终由朝臣议定 B. 反映了皇权与相权的矛盾 C. 起到了限制、监督皇权的作用 D. 有利于皇帝决策时集思广益 7.西晋永嘉年间,匈奴人刘曜攻破洛阳,杀死贵族、官僚、庶民三万余人,洛阳变成一片瓦砾,从此北方 再次陷入分裂战乱之中。上述历史事件带来的社会影响是 A. 大大削弱了豪族势力,推动了社会发展 B. 造成北方人大批南迁,促进江南开发 C. 结束了北方门阀制度,社会趋于安定 D. 豪族趁机扩充实力,形成军阀混战 8.在宁夏发现的印制于西夏后期(南宋时期)的一本佛经残本有以下特点:字体歪斜、有个别字排倒; 印出的字一半轻、一半重,墨色浓淡不均;有隔行线的痕迹。另一本佛经上有西夏文刻款“选字出力 者”等语。据此可确证的是 A.西夏已经出现活字印刷术 B.活字印刷术在西夏得到普及 C.佛经的雕版印刷始于宋代 D.西夏的印刷技术落后于宋代 9.如图所示两幅犁的构造图片中,后一幅图片体现了农业的发展与进步,这种改进是在 A.秦朝 B.汉朝 C.唐朝 D.宋朝 10.元代曾在西南和中南少数民族地区实行“以土官治土民”的自治制度。明清改为直接委派流官管 理,即“改土归流”。该变化表明 A.君主专制体制定型 B.中央对地方管理加强 C.国家重视边疆开发 D.民族自治模式的形成 11.《辽史•百官志一》记载“兼制中国(指得幽云十六州后,统治区域扩大),官分南北(官制分南面官、北 面官),以国制治☆,以汉制待汉人。……北面治宫帐、部族、属国之政,南面治汉人州县、租赋、军马之 事。”材料中的☆处应该是 A.党项 B.蒙古 C.契丹 D.女真 12.乾隆帝亲撰《须弥福寿之庙碑记》,竖立在须弥福寿之庙的碑亭内,高约 12.5 米。乾隆帝在碑记中记 述了从顺治帝到他本人的文治武功,褒扬了边疆少数民族的“倾心向化”,并突出强调班禅六世前来朝觐, 是“不因招致而出于喇嘛之自愿”。该材料反映了哪一民族与中央政府的密切关系 A.满族 B.藏族 C.回族 D.蒙古族 13.自宋初开始,众多学者掀起了一场儒学复兴运动,就宇宙万物本原问题展开了广泛而深入的探讨。北 宋中期的“二程”认为宇宙万物的本原是 A.道理     B.天理 C.童心 D.良知 14.唐《本草图经》载“菘菜不生北土,初一年,半为芜菁,二年,菘种都绝。有将菘芜菁子南种,亦二 年都变”,为此徐光启亲自试种,结果“种芜菁三四年,亦未尝变菘也”;此外,他积极试种南洋传入的 甘薯,并解决了甘薯在北方的越冬藏种等问题。材料反映了徐光启 A.继承总结前人经验 B.学习西方农业思想 C.开展实地调查统计 D.重视农业实验方法3 15.林则徐指出,“烟不禁绝”,中国将“无可筹之饷”“无可用之兵”,这旨在 A.说明鸦片输入的危害 B.抨击政府的军备废弛 C.建议增加财政收入 D.提出扩充军队数量 16.中国近代史既是一部屈辱史,又是一部抗争史。下列侵略与抗争史实搭配错误的是 A.鸦片战争——林则徐虎门销烟 B.第二次鸦片战争——左宗棠收复新疆 C.中法战争——冯子材镇南关大捷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义和团廊坊大捷 17.据《清史稿》记载,光绪二十年(1894 年)九月,“丁汝昌率北洋兵舰与日本战于大东沟,失致远、经 远、超勇、扬威四舰。”以上史料可以用来研究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8.台湾人民表示要“与倭人决一死战,不愿将全台归与倭人”。以下与之直接相关的事件是 A.《天津条约》的签订 B.《北京条约》的签订 C.《马关条约》的签订 D.《辛丑条约》的签订 19.1900 年 6 月,清政府颁布“向各国宣战懿旨”。当时的两江总督刘坤一、湖广总督张之洞却与列强达成 协议:上海租界归各国共同保护,长江及苏杭内地均归各省督抚保护。历史上称为 A.“自强求富” B.“百日维新” C.“和平外交” D.“东南互保” 20.十九世纪末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其中强租九龙,扩大在香港地区的侵略权益的帝国主义国家是 A.法国 B.沙俄 C.德国 D.英国 21.1912 年初,南京传唱着这样一首歌“东亚开化中华早,揖美追欧,旧邦新造……”根据当时的情景, 歌词中的“旧邦新造”是指 A.清政府实行“新政” B.武昌起义爆发 C.新文化运动兴起 D.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 22.孙中山(1866~1925)在回忆录中说:“28 岁那年,我就与 20 多个华侨,在海外成立起革命团体,决心 用流血斗争推翻清王朝。”孙中山在“28 岁那年”的主要行动是 A.上书清政府,组建“皇族内阁” B.成立兴中会,走上反清革命道路 C.成立同盟会,提出“三民主义” D.开展革命运动,领导武昌起义 23.“第一,觉得凡不是中国人都没有权来管中国人的事;第二,觉得凡是中国人都有权来管中国人的 事。”上述评价意在指出辛亥革命 A.增强了国民的民族民主意识 B.打击了帝国主义侵略势力 C.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D.开启了思想解放的闸门 24.以下是某班同学在学习“民国初年维护共和的斗争”时所做的学习卡片。请你帮助该同学把卡片中标 注序号的空项准确补充完整 北洋军阀 革命党人 刺杀宋教仁 1913 年,① ② 1915 年,护国运动 拒绝恢复③ 1917 年,护法运动 A.①武昌起义②清帝退位③《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B.①二次革命②清帝退位③《中华民国约法》 C.①武昌起义②复辟帝制③《中华民国约法》 D.①二次革命②复辟帝制③《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25.杨德才在《中国经济史新论》中指出,1920 年同 1913 年比较,我国厂矿数和资本额分别增加了 152%4 和 51.3%。促使这种增长的国内因素是 A.洋务派大力投资兴办了新式企业 B.戊戌变法中成立农工商总局 C.政府鼓励及实业救国思潮的影响 D.南京国民政府重视经济建设 26.孙中山曾在某次会议上发表演说:“革命党推翻满清,第一次成功是在武昌,那天的日期是双十日。 今天是民国十三年的一月双十日,所以这个会期,同武昌起义的日期,都是民国很大的纪念……”该会议 是 A.中国同盟会成立大会 B.中国共产党一大 C.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大会 D.中国国民党一大 27.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该杂志作为史料可以直接用于研究 A.百日维新 B.黄花岗起义 C.北伐战争 D.新文化运动 28.学习历史可以通过合理想象的方法来“重现”历史场景。在 1913 年的中国,可能会看到的场景是 A.福州船政局开工 B.街上路人穿西服,互行脱帽礼 C.《申报》上刊登北伐的消息 D.李大钊发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 29.紧紧关着的店门上贴上了这样的对联:“实指望,除国贼,还我青岛;为国家,今罢市,挽救学生。” 这副对联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五四运动    B.一二·九运动 C.国民革命 D.新文化运动 30.董必武在重游某地后写诗道:“烟雨楼台,革命萌生,此间曾著星星火;风云世界,逢春蛰起,到处 皆闻殷殷雷。”毛泽东同志称诗中记述的事件为“开天辟地的大事变”。这一事件 A.提出了三民主义的理论 B.建立了革命统一战线 C.确定了土地革命的方针 D.宣告了中国共产党诞生 31.《解放军报》在纪念遵义会议 76 周年之际,发表了一篇题为《遵义会议,中国共产党的“成人礼”》 的文章,将遵义会议视为中国共产党的“成人礼”。下列可作为其主要理由的是 A.会议摆脱了共产国际“左”倾思想路线的干扰 B.会议开始制定了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纲领 C.会议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领导 D.遵义会议是我党历史上一个重要的转折点 32.“高粱叶子青又青,九月十八来了鬼子兵。先占火车站,后占北大营。”这一歌谣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义和团运动 B.华北事变 C.九一八事变 D.七七事变 33.美国著名记者史沫特莱就西安事变结束时的局势发表评论说:“西安事变……是一次全国性的胜利。 一个统一的中国……终于在渐渐诞生。”这里的“统一”指 A.国民政府实现了形式上的全国统一 B.国共两党合作抗日局面形成 C.蒋介石获释并重新执掌军政大权 D.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建立 34.美国作家索尔兹伯里在其著作中说道:“它是一曲人类求生存的凯歌,是为了避开蒋介石的魔爪而进 行的一场生死攸关、征途漫漫的撤退,是一场险象环生、危在旦夕的战斗。”这场“战斗”指的是 A.北伐战争 B.南昌起义 C.土地革命 D.红军长征5 第Ⅱ卷 二、本大题共 3 小题,第 35 题 18 分,第 36 题 15 分,第 37 题 16 分,共 49 分。 35.(18 分)统一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中国封建社会的统治者一贯重视处理民族关系。阅读下列材料, 回答问题。 材料一 统一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造成中华文明这一鲜明个性特征的重要因素,是中国历史上历经数 千年而不衰的“大一统”思想的潜移默化,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而秦汉时期正是这种理念完全 定型的关键阶段。秦汉时期的最高统治者,都对统治思想进行了选择,用以规范、整齐全国上下的思想, 并构筑了统一的制度文化。秦汉时期的思想家也全力以赴地弘扬“春秋所以大一统者,六合同风,九州共 贯也。” —— 摘编自黄朴民《论秦汉文化的时代精神》 (1)根据材料一,指出秦汉文化蕴涵的时代精神及作用。(4 分) 材料二 唐太宗贞观十二年(638 年),松赞干布率吐蕃大军进攻大唐边城松州(今四川松潘),……于是 派侯君集督率领大军讨伐,大败吐蕃于松州城下。松赞干布退兵,再派使臣求婚。……贞观十五年,太宗 以文成公主妻之……。文成公主的入藏,不仅保证了唐蕃间在政治上的长久友好关系,还将大唐的音乐、 茶文化和医药典籍等传入了吐蕃。吐蕃文化中的马球运动、装束方式等也传入了大唐,为中原文化注入了 新的活力。 ——张继文《从现存若干文物文献看文成公主入蕃对唐蕃经济文化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唐太宗对吐蕃采取的主要措施以及文成公主入藏的积极意义。(8 分) 材料三 我国北方草原历史上是游牧民族的家园, 他们以部落为基本的社会组织,各部落在草原上迁徙 不定,往往为争夺草地、水源相互仇杀。清朝入关前,统一漠南蒙古,开始分定各地部界,严禁互相侵越; 入关后仿八旗制度形式逐步改造蒙古社会,形成新的管理制度。蒙古各部大者被分为数旗,小者自为一旗, 旗长由蒙古各部首领世袭担任。各旗有固定的牧地,不相统属,旗民不得越界放牧,日常往来亦受限制。 合数旗为一盟,盟长、副盟长以及会盟地由朝廷指定,对各旗进行监督,处理各旗不能解决的事务,盟不 是一级行政机构,盟长不得干涉各旗事务。 ——整理自 2011 年全国文综卷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朝管理蒙古族地区事务采取的措施。(6 分) 36.(15 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泰西近政论,皆言三权:有议政之官,有行政之官,有司法之官,三权立,然后事体备。以我朝 论之,皇上则为元首,百体所从,军机号曰政府,出纳王命。 ——康有为《应诏统筹全局折》 (1)材料一反映了康有为怎样的政治主张?(4 分)6 材料二 (2)阅读上表,从“中国近代化探索”的某个侧面,选出 3 个关键词,提炼一个主题,再补充一个符合该 主题的关键词,并说明自己提炼的主题。(11 分) 37.(16 分)近代以来中国社会发展进步的历史证明:中国共产党代表了中国历史前进的方向,有能力驾 驭复杂局面、破解前进道路上遇到的一个又一个难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党的领导下,以 1922 年 1 月香港海员罢工为起点,掀起中国工人运动的第一个高潮。……1923 年 2 月 4 日爆发的京汉铁路三万名工人大罢工,使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达到顶点。2 月 7 日,在帝国主义势 力的支持下,军阀吴佩孚调动军警在京汉铁路沿线血腥镇压罢工工人。……“二七惨案”发生后,全国工 人运动暂时转入低潮。这个时期党领导的工人斗争,提供了重要的经验教训。中国共产党人正是带着这些 经验教训,进入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大革命时期。 1922 年 1 月,中国共产党派代表出席共产国际在莫斯科召开的远东各国共产党及民族革命团体第一次 代表大会。大会指明,中国“当前的第一件事便是把中国从外国的羁轭下解放出来,把督军推倒”,建立 一个民主主义共和国。这对于党制定当时的革命纲领给予了直接的帮助。1922 年 7 月,中国共产党第二次 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举行。大会通过对中国经济政治状况的分析,揭示出中国社会的性质,指出党的最高 纲领是实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但在现阶段的纲领即最低纲领是:打倒军阀;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 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 ——摘编自《中国共产党简史》 材料二 在中国共产党光辉的历史上,几乎每一次危机,都成为之后党做出正确决策并迎来大发展、大进 步的契机。 ——摘编自姬轩亦《国祚密码》 (1)据材料一指出中共一大确定的党成立后的中心任务;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共二大提出“最低纲领” 的背景和意义。(8 分) (2)结合中国 20 世纪 20 年代后期的历史,简要说明党面对“危机”是怎样“做出正确决策并迎来大发展、 大进步”的;并概括指出其体现的党的思想路线。(8 分) 《四洲志》 《变法通议》 《海国图志》 江南制造总局 奕䜣 张之洞 开平煤矿 《新学伪经考》 林则徐 《资政新篇》 李鸿章 《时务报》7 山东师大附中 2019 级高一学业质量检测二 历 史 试 题 2019.12 一、本大题共 34 题,每题 1.5 分,共 51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CACCB DBACB CBBDA BCCDD DBADC DDBAD ACDD 二、本大题共 3 小题,第 35 题 18 分,第 36 题 15 分,第 37 题 16 分,共 49 分。 35.(18 分) (1)时代精神:“大一统”。(2 分) 作用: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奠定了基础。(2 分) (2)主要措施:武力征服;和亲。(4 分) 意义: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统治;传播了中原地区的风俗与文化;促进了藏区社会经济的发展(或“西 藏地区封建化”);使中华文化愈加丰富多元;促进民族融合和民族团结。(任答两点得 4 分) (3)军事征服统一漠南蒙古,分定各部边界;实行盟旗制度(或设立盟、旗两级单位进行统治,任命当地 王公为盟长、旗长);中央专设理藩院管理蒙古族和藏族等民族事务。(6 分) 36.(1)宣传西方三权分立的学说,宣传维新变法的思想。(4 分) (2)答案示例:三个关键词:《四洲志》、《海国图志》、林则徐。(3 分) 提炼主题:开眼看世界。(2 分) 补充:徐继畬。(2 分) 说明:近代知识分子开眼看世界,介绍了西方历史地理和科技发展,提出了向西方学习的主张。(4 分) 37.(1)任务:组织和领导工人运动。(2 分) 背景:吸取第一次工人运动失败的经验教训,认识到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必要性;中国社会的性质是半殖 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外反动势力勾结起来,力量强大;共产国际给予了直接的指导。(任答两点得 4 分) 意义:这是中国近代以来第一次明确提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为中国革命指明了方向。(2 分) (2)决策:发动了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召开八七会议;建立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开创了农村包围城市的 正确革命道路(或井冈山道路),形成了工农武装割据理论;召开古田会议,确立“思想建党、政治建军” 的建党建军原则;推动了全国十几块革命根据地的建立,使红色根据地迅速发展壮大。(任答 3 点得 6 分) 路线:解放思想,实事求是。(2 分)

资料: 29.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