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密★考试结束前(高三 12 月联考)
浙江省名校新高考研究联盟(220 联盟)2020 届第二次联考
生物试题卷
考生注意:
1.答题前,请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分别填写在试题卷和答
题纸规定的位置上。
2.答题时,请按照答题纸上“注意事项”的要求,在答题纸相应的位置上规范作答,在本试题
卷上的作答一律无效。
3.非选择题的答案必须使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写在答题纸上相应区域内,作图时可先用
2B 铅笔,确定后必须使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描黑。
选择题部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25 题,每小题 2 分,共 50 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
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1.对不良环境发生响应有关的植物激素是
A.脱落酸 B.生长素类 C.赤霉素类 D.细胞分裂素类
2.下列关于有机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A.C、H、O、P 是组成磷脂和糖元的元素
B.单糖可以被进一步水解为更简单的化合物
C.蛋白质检测时,需要加入等量的双缩脲试剂 A 和 B
D.油脂检测过程中,第二次使用吸水纸的目的是吸去多余的染液
3.下列关于全球人口动态和环境问题的叙述,错误的是
A.全球变暖会改变全球降雨格局
B.现在世界各地都已普遍存在降酸雨的现象
C.臭氧减少会使人类和其他生物易受短波辐射的伤害
D.目前世界人口已达到环境容纳量,控制人口数量刻不容缓
4.有关人体细胞生命历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A.正常情况下,细胞分化过程中遗传物质不会发生改变
B.正常细胞通过突变引起细胞癌变,质膜上粘连蛋白减少
C.细胞衰老的特征之一是核膜不断向内折叠、细胞核体积变小
D.细胞凋亡有利于个体的生长发育,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5.右图中 a、b、c 为相应部位的细胞外液,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a、b、c 分别为血液、组织液和淋巴
B.三种细胞外液中,a 中血红蛋白含量较多
C.稳态是指三种细胞外液的成分和含量处于相对稳定状态
D.炎症反应表现为 a 中的蛋白质和液体溢出,导致 b 增多,形成局部肿胀
6.下列关于种群和群落的叙述,正确的是一
A.群落的水平结构只是由于土壤、小地形、风和火等环境条件引起的
B.群落的演替总是朝着物种多样化、结构复杂化和功能完善化方向发展
C.引入到塔斯马尼亚岛的绵羊种群,其环境容纳量是由该岛有效资源决定的
D.在实验室内把黄猩猩果蝇饲养在瓶内并喂养酵母菌,其种群按 J 形曲线增长
7.下列关于孟德尔遗传实验和遗传规律的叙述,正确的是
A.实验材料豌豆的雌蕊、雄蕊的形成由性染色体上的基因决定
B.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使所有非等位基因之间也发生自由组合
C.孟德尔对自由组合定律现象的解释是基于对减数分裂的研究而提出的假说
D.孟德尔设计测交实验并预测结果,是假说的演绎;实施测交实验,是假说的验证
8.在“验证活细胞吸收物质的选择性”实验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玉米籽粒先放在 20~25℃温水中浸泡 36 小时
B.在沸水中煮沸 5min 的玉米籽粒作为实验组材料
C.先用红墨水染色玉米籽粒,后纵切观察颜色变化
D.实验现象为未煮熟的玉米①部位比煮熟过的颜色浅
9.在培养微生物时必须进行无菌操作,以下操作错误的是
A.各种器皿灭菌前均需用牛皮纸或报纸包好
B.实验用具经灭菌后即可放在超净台上备用C.将培养基转移到三角瓶和试管中时必须用三角漏斗
D.G6 玻璃砂漏斗使用前要在 121℃下进行高压蒸汽灭菌
10.原核细胞中,转录形成的 tRNA 前体需要加工才能成为成熟的 tRNA。此过程需要 tRNA 剪
切酶的参与,该酶经蛋白酶处理后仍有活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tRNA 加工的场所在细胞核中
B.tRNA 剪切酶的基本单位是氨基酸
C.tRNA 剪切酶能为 tRNA 加工过程提供活化能
D.tRNA 剪切酶参与 tRNA 加工过程会发生可逆性形变
11.某种野生型水稻体内 B 基因突变成 b 基因,导致编码的多肽链第 31 位色氨酸替换为亮氨酸,
表现为矮化的突变体水稻。用赤霉素处理这种突变体的幼苗,株高恢复正常。下列叙述正确
的是
A.B 基因与 b 基因中的嘌呤和嘧啶的比值不同
B.B 基因突变成 b 基因,并不影响其基因组成的完整性
C.B 基因突变成 b 基因,自然选择就发生作用
D.突变体水稻经赤霉素处理后产生的变异是可以遗传的
12.下图表示人小肠上皮细胞吸收葡萄糖的过程,其中 Na+/K+ATPase 是钠钾 ATP 酶,GLUT2
是细胞膜上的葡萄糖载体。据图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图中膜蛋白具有运输、催化和细胞间连接的作用
B.人小肠上皮细胞呼吸产生的 ATP 可直接为其吸收葡萄糖提供能量
C.借助 Na+/K+ATPase 和 GLUT2 的物质转运方式分别是主动转运、易化扩散
D.面向肠腔的细胞膜形成较多微绒毛,可以增加载体蛋白数量以促进物质吸收
13.右图是果醋发酵装置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醋杆菌在有氧条件下才能将乙醇氧化为醋酸,醋酸含量可达 16%
B.取 800mL 果酒作为发酵原料,倒入甲瓶;另取加 200mL 果酒调 pH 至 7.0 后倒入乙瓶
C.乙瓶装锯末至八分满,下口用一双孔橡胶塞塞紧,橡胶塞中插入两个直角玻璃管
D.实验开始时,往乙瓶通入无菌空气,同时调节甲瓶下口的双通活塞和乙瓶下口的螺旋夹,保
持流量一致
14.下列关于人类遗传病及优生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由于某种原因引起体内细胞遗传物质发生改变,均可导致人类患遗传病
B.羊膜腔穿刺技术可对羊水进行离心、分层,经细胞培养后进行细胞学检查
C.调查高胆固醇血症的发病率和遗传方式时,分别需在惠者家系中和人群中随机调查
D.“选择放松”所带来的致病基因频率的升高是不可以忽略的,会造成人类更大的威胁
15.下列关于生态工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A.庭院生态系统的有效贡献是指该系统的总产出,包括农户自身消费和出售部分
B.农村地区推广的农作物秸秆“过腹还田”,实现了物质的良性循环和多途径利用
C.针对耕作方式和种植制度,可设计在北方果园中种植蔬菜等套种技术,提高经济效益
D.广大西部地区实施“退耕还林”、“退耕还草”政策,重新优化组合种植业和畜牧业关系
16.下图是“制作并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临时装片”活动的细胞分裂图,有关叙述正确的
是
A.将洋葱根尖放在载玻片上,用镊子轻轻压扁后滴加龙胆紫溶液染色
B.在低倍物镜下找到根尖根毛区细胞后,转换成高倍物镜观察
C.甲细胞中可观察到染色体变短变粗、核膜逐渐解体成小泡D.甲→乙→丙→丁可表示一个完整的细胞周期
17.人类在生产和生活中长期大量使用抗生素是引起细菌抗药性增强的重要原因。下图是细菌
抗药性形成示意图,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接触抗生素之前细菌个体间己经产生了抗药性的差异
B.长期使用同一种抗生素,会通过 a、c 过程产生耐该抗生素的菌群
C.存活下来的细菌个体通过 b、d 过程会导致种群抗药性的基因频率提高
D.若易感细菌接触抗药性细菌后发生抗药性转化,这种变异属于基因重组
18.科学家发现人体生物钟机理如右图所示,在下丘脑 SCN 细胞中,PER 蛋白基因的表达产物
为 PER 蛋白。该蛋白在夜晚不断积累,到了白天又会被分解,其浓度呈周期性变化,变化周
期为 24h。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PER 蛋白基因仅存在于下丘脑 SCN 细胞中
B.过程①与②中的碱基配对方式完全相同
C.过程②中核糖体在 mRNA 上认读的方向是从右向左
D.过程③中 PER 蛋白抑制细胞核中 PER 蛋白基因表达体现了正反馈调节机制
19.下丘脑在人体部分生命活动的调节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如下图所示,其中①②③代表
化学物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血糖平衡调节过程中,胰岛 β 细胞接受的化学物质①是葡萄糖
B.下丘脑通过神经分泌束释放②作用子垂体可调节甲状腺的分泌活动C.甲状腺分泌的激素会反馈作用于下丘脑和垂体,抑制②③的合成和分泌
D.血糖浓度下降,胰岛 α 细胞分泌激素作用于骨骼肌细胞,促进其糖元分解
20.当快速牵拉骨骼肌时,会在 d 上记录到电位变化过程,并可观察到骨骼肌收缩。据右图判
断,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此反射弧是最简单的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元、传出神经元和效应器组成
B.若将电表的一极移接到 b 上,可观察到指针发生一次偏转
C.兴奋在 b 上以局部电流的形式传导,传至 c 处形成痛觉
D.d 的神经末梢释放神经递质作用于肌膜,一定能引起肌膜去极化
21.下图 1 表示某动物细胞减数分裂过程中某项指标的数量变化曲线;图 2 表示对该动物精巢
切片显微观察后绘制的四幅细胞分裂示意图,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图 1 曲线表示同源染色体对数的数量变化
B.细胞甲为次级精母细胞,处于图 1 中的 BC 段(不含 B 点),可能存在等位基因
C.图 2 中细胞乙、丙处于图 1 中的 AB 段(不含 B 点),均含有 2 个染色体组
D.若细胞丁置于含 3H 标记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培养液中,培养至第二次有丝分裂中期,每个
核 DNA 分子均含 3H
22.利用细胞工程方法,以 H7N9 病毒颗粒外膜表面糖蛋白为抗原制备出单克隆抗体。下列相关
叙迷错误的是
A.用纯化的糖蛋白反复注射到小鼠体内,提取的血清抗体具有异质性
B.经灭活的仙台病毒诱导融合并筛选得到的杂交瘤细胞具有二倍体核型
C.经多次抗体检验得到的阳性杂交瘤细胞,可注射到小鼠腹水中继续培养D.利用该单克隆抗体,通过抗原一抗体杂交技术可诊断出 H7N9 病毒感染者
23.图 1 表示某绿色植物光合作用与细胞呼吸之间的关系,图 2 表示在最适宜的条件下该植物
吸收 CO2 的速率随光照强度的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图 1 的①~⑤过程中,产生 ATP 的反应过程有①③④⑤
B.Y 物质含有葡萄糖中的大部分能量,进入线粒体后逐步释放 CO2
C.适当提高外界环境温度,图 2 中 b 点将会右移、c 点右下移
D.在 b 点所示条件下,该植物叶肉细胞光合速率等于呼吸速率
24.在自然生态系统中,植物 A、动物甲、动物乙之间存在捕食关系。甲和乙种群数量随时间
变化的曲线图如右,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三种生物的捕食关系为:A→甲→乙
B.5 月份甲种群的年龄结构为增长型
C.乙的存在会把甲种群数量压制在一定的水平上
D.甲、乙的数量变化说明环境容纳量随时间变化发生改变
25.甲病和乙病均为单基因遗传病,某家族遗传家系图如下,其中Ⅱ4 不携带甲病的致病基因。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甲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乙病为伴 X 染色体隐性遗传病B.Ⅱ1 与Ⅲ5 的基因型相同的概率为 1/4
C.Ⅱ3 与Ⅱ4 的后代中理论上只患一种病的概率是 l/2
D.若Ⅲ7 同时是葛莱弗德氏综合征患者,则致病基因也可能来自 I2
非选择题部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 6 小题,共 50 分)
26.(7 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下图是某人工湿地生态系统中各营养级间的能量流动关系简
图,相关数值用有机干物质质量表示(单位:t·km-2a-1)。请据图分析下列问题:
(1)从生态系统成分的角度分析,湿地中浮游动物可以作为
(2)湿地中的芦苇高低不一、错落有致,这种现象 (填“属于”或“不属于,’)群落
的分层现象。
(3)若该湿地在相同环境及养殖条件下,鱼虾总投放量不变,增加食鱼性鱼类的投放比例,则
鱼虾总产量将 (填“升高”、“不空”或“降低”)。
(4)小型鱼虾类到食鱼性鱼类的能量传递效率为 1.2%,该数据远低于 10%,据图分析,最可能
的原因是
(5)湿地生态系统中存在两类食物链,一种是以死亡生物或有机碎屑为起点的腐食食物链,还
有一种是通过生物间 系形成的食物链,二者同时存在,各有侧重。植物直接
流入浮游动物的能量占浮游动物同化的总能量的 %(保留小数点后一位),这说明
食物链在湿地生态系统能量流动中起更重要作用。
27.(9 分)探究不同植物与环境相适应的关系,其中图 1 是三种不同类型植物的 CO2 同化方式示
意图,图 2 表示生活在不同地区的 A、B、C 三类植物在晴朗夏季的光合作用日变化曲纷
请据图分析并回答:(1)将水稻的绿色叶片进行色素的提取与分离实验,需要加入 ,以防止叶绿素被破
坏,该色素在滤纸条上形成的色素带从上往下是第 条。以光合色素的 为纵
坐标,以波长为横坐标,所得曲线就是光合色素的吸收光谱。
(2)美国科学家卡尔文用 法探明了 CO2 中的碳在光合作用中转化成有机物中碳的途径。
二氧化碳还原成糖的一系列反应称为
(3)己知玉米叶肉细胞叶绿体中固定 CO2 的酶对 CO2 的亲和力远高于水稻。据图 l 分析,图 2
中水稻、玉米和景天科植物依次对应的曲线是: 。
(4)图 2 中,在 10 点到 16 点期间,A 组植物的光合速率 (填“>”、“=”,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