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人民版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卷(沧州市黄骅中学有答案)
加入VIP免费下载

本文件来自资料包: 《2019-2020学年人民版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卷(沧州市黄骅中学有答案)》 共有 1 个子文件,压缩包列表如下:

注:压缩包层级关系提取自源文件,您看到的所有资料结构都和您下载的源文件一致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www.ks5u.com 历史试卷 ‎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两部分。第Ⅰ卷1至8 页,第Ⅱ卷9 至10 页。共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第Ⅰ卷(客观题 共60 分)‎ 注意事项:答第Ⅰ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学号、班级及准考证号等分别写在试卷相应位置和涂在答题卡上;不能将题直接答在试卷上。‎ 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计有40小题,每题1.5分)‎ ‎1.史载周公制礼作乐,以宗法维系封建(分封)制度的运作。有百世不迁的大宗,有五世则迁的小宗,如周封伯禽于鲁(分封)国,鲁国内部又再度分封若干小国为例。以下有关封建与宗法关系的说明,最为恰当的是(  )‎ A.周天子为鲁国大宗,鲁国内部再分封诸国也以周天子为大宗 B.鲁国国君是鲁国内部诸国的大宗,周天子则为其小宗 C.周天子是包括鲁国在内各封国的大宗,鲁国国君则是鲁国内部诸国的大宗 D.周天子为一族,鲁伯禽另为一族,在宗法上,二者并无关系 ‎2. 周天子有四个儿女:大儿子为妾所生,二儿子、三儿子及女儿为妻所生。下列其儿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大儿子:我是长子,王位由我继承,你们都应该听我的 B.二儿子:我是正室夫人所生的长子,应该由我继承王位 C.女儿:我最聪明伶俐,学识渊博,应由我来统治周朝 D.三儿子:我是父王最疼爱的儿子,父王一定会让我继承王位的 ‎3.“夏朝设秩宗,商朝卜、巫、史,西周设太史、太祝、太卜、太士等,他们既是神权的掌握者,又是国家的重要执政官,权位显赫。”这表明夏、商、周政治制度的特点之一是(  )‎ A.按照血缘亲疏分配政治权力 B.形成内外相辅的地方政权体制 C.实行神权与政权相结合的制度 D.国家和家族宗法制度密切结合 ‎4. 秦朝的“三公九卿”中,奉常掌宗庙礼仪,郎中令掌宫殿警卫,宗正管皇室事务等。这反映了中国古代政体的本质是(  )‎ A.职分细化,各负其责 B.官员众多,政务繁杂 C.选贤举能,唯才是用 D.化国为家,君权至上 ‎5. 《荀子·君道》:“墙之外,目不见也;里之前,耳不闻也;而人主(君主)之守司(官吏),远者天下,近者境内,不可不略知也。”为达到引文的效果,秦始皇采取的措施是(  )‎ A.确立至高无上的皇权制 B.设立丞相,为百官之首,帮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 C.设立御史大夫,负责监察百官 D.设立太尉,负责管理全国军务 ‎6.《韩非子·扬权》中说:“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秦始皇所采取的措施中,最能体现“要在中央”政治构想的是(  )‎ A.最高统治者称皇帝 B.设置丞相主持国政 C.在全国推行郡县制 D.厉行文化专制政策 ‎7. 中国古代皇帝与丞相的关系可以用拔河来形容。皇帝和丞相分别在绳子的一头向着自己的方向拉,在这种博弈中两者的权力达到了平衡。下列皇帝彻底打破了这一规则的是(  )‎ A.秦始皇 B.唐太宗 ‎ C.宋太祖 D.明太祖 ‎8. 明成祖时,“殿阁大学士只备顾问,帝方自操威柄,学士鲜所参决……自是内阁权日重,遂赫然为真宰相,压制六卿矣。然内阁之拟票,不得不决于内监之批红,而相权转归之寺人。于是朝廷之纪纲,贤士大夫之进退,悉颠倒于其手。”这说明内阁(  )‎ A.设置的目的为防范六部专权 B.自设立起即为法定决策机构 C.只做顾问无权接触军国大事 D.地位变化取决于君权的需求 ‎9. 清代皇帝通过寄信的方式秘密传达旨意,称“廷寄”。军机处要发的“廷寄”皆于当天办完,且都要按规定里程邮递,迟延要处罚,地方大员可经军机处密折奏事。对此解读不恰当的是(  )‎ A.军机处的行政效率高 B.军机处具有上通下达功能 C.军机处负责监察百官 D.军机处政务运作具有封闭性 ‎10.‎ ‎ “道光后期以来,满清王朝曾在抵御外侮的旗帜下领导过多次民族战争……这是一个转折点,在西太后身上,民族战争失败的同时又意味着民族抵抗意识的全部丧失。”与“转折点”直接相关的不平等条约是(  )‎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11. “门户开放”政策被列强接受后,美国政府十分得意,认为“外交上从来没有比此更辉煌和更重大的胜利”。它“保护了现在的利益,保护了未来的利益,使美国立于一个牢不可破的地位”。这主要是因为(  )‎ A.该政策使帝国主义形成了瓜分中国的同盟,使美国确立了盟主地位 B.中国市场对美国商品自由开放,美国可凭借其精美的产品抢占中国市场 C.该政策阻止了列强对中国的瓜分,使美国既得到了利益又获得了中国政府的感激 D.该政策标志着美国侵华进入新阶段 ‎12. 春帆楼位于日本下关市一座小山丘上,当年谈判的会场依然保存完好;楼前的那块石碑上,还醒目地镌刻着“今之国威之隆,实滥觞于甲午之役”字样。这句话实际上道出了(  )‎ A.中日甲午战争使中国变为了半殖民地 B.甲午海战中日本的胜利削弱了中国国力 C.甲午之役加快了日本资本主义的发展 D.甲午之役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 ‎13. 美国著名作家哈里森•索尔兹伯里在评论某个事件时写道:“一切都变了,这是分水岭……毛泽东牢牢地掌握了领导权,并且中国共产主义运动宣布独立于莫斯科的指挥棒。”该事件(  )‎ A.结束了右倾机会主义在中央的统治 B.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 C.消除了党内长期存在的矛盾和分歧 D.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 ‎14. “国民痛苦,水深火热;土匪军阀,为虎作伥;帝国主义,以枭以张。本军兴师,救国救民……有进无退,为国效忠;实行主义,牺牲个人;丹心碧血,革命精神。”在这一誓词激励下掀起的革命运动(  )‎ A.使清朝统治土崩瓦解 B.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 C.动摇了北洋军阀的统治 D.取得了近代史上反帝斗争的第一次完全胜利 ‎15.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讲到:“当凡尔赛的调停人没有将这个丢失的省份归还给中国时,在北京的学生和知识分子中间爆发了声势浩大的示威游行。抗议很快波及其他城市,商人们以罢市的方式参加抗议。”作者所说的这场运动(  )‎ ‎①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 ②是中国首次反侵略反封建的运动 ③促使马克思主义开始在中国传播 ④为中国共产党成立奠定了基础 A.①③ B.①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16. 1954年9月21日,《人民日报》发表了一篇题为《人民民主政治发展的新阶段》的社论。该社论所说的“新阶段”开始的标志是(  )‎ A.共同纲领的制定实施 B.《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颁布实施 C.“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方针的提出 D.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17. “它既不同于西方国家的两党或多党竞争制,也有别于有的国家实行的一党制。这一制度在中国长期的革命、建设、改革实践中形成和发展起来,是适合中国国情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组成部分。”材料反映的是中国的(  )‎ A.抗战期间的党派合作 B.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民主政治建设的开始 ‎18. 2011年7月,习近平在庆祝西藏和平解放60年的讲话中指出:“只要我们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坚持走有中国特色、西藏特点的发展路子,西藏必将迎来更加美好的明天。”下列有关西藏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我国五个省级自治区都是在新中国成立后建立起来的 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一项长期的根本的政治制度 C.民族自治地方自主管理本地区内部事务,行使自治权 D.1954年宪法确认民族聚居地区都可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19.‎ ‎ 198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颁布后,已受理的行政案件几乎涉及所有行政管理领域。据最高人民法院的统计显示:1989年至2008年,各级人民法院共受理各类一审行政案件超过140万件,结案率为99.7%。这主要反映了(  )‎ A.政治体制改革取得显著效果 B.政治腐败案件不断增加 C.国家对行政机关的监督加强 D.民主法制建设亟待完善 ‎20.1997年中共十五大指出,广大人民群众应该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与此同时,我国的民主政治发展的具体表现是(  )‎ A.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写入宪法 B.提出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历史任务 C.全面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D.邓小平发表《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 ‎21. 1987年,全国人大通过了《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试行)》,从法律上肯定了村民委员会是个群众的民主自治制度。改革开放十多年以后,党和国家重新制定《职工代表大会暂行条例》《工业企业法》等法规,对职工代表大会的职权、性质和工作方式做了进一步的肯定。据此可知,改革开放后,中国政府(  )‎ A.落实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工作重心由经济转向政治 C.扩大了民主政治的范畴 D.积极拓展基层民主政治建设 ‎22.在厦门曾经流传着这么一副对联:“厦门金门门对门,大炮小炮炮轰炮。”对联中的局面直到1979年元旦《告台湾同胞书》出台时才结束。下列关于《告台湾同胞书》这部文献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宣布采用和平方式统一中国的方针 B.提出了“一国两制”的构想 C.重申“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 D.倡议两党之间进行对等谈判 ‎23. 2007年德国《法兰克福汇报》在评价香港回归10周年时说:“十年前,中英两国以和平的方式解决了香港问题,它既是邓小平的智慧,也是人类的共同财富。”《法兰克福汇报》主要是在强调(  )‎ A.“一国两制”促进了香港的繁荣稳定 B.香港回归是中国统一大业的主要组成部分 C.香港回归给国际社会解决历史遗留问题提供了借鉴 D.邓小平对香港回归做出了贡献 ‎24. 十九大报告指出:“我们将扩大两岸经济文化交流合作,实现互利互惠,逐步为台湾同胞在大陆学习、创业、就业、生活提供与大陆同胞同等的待遇,增进台湾同胞福祉。我们将推动两岸同胞共同弘扬中华文化,促进心灵契合。”台湾地区原领导人马英九认为:“(解决两岸关系)我觉得最好的办法,就是争取足够长的历史阶段,让双方进行深度的交流,双方真正找出求同存异、共创双赢之路。”马英九这一主张的实质是(  )‎ A.维持现状前提下,求两岸和平发展 B.积极开展两岸对话,谋求国家统一 C.拒绝两岸统一,坚持“台独”立场 D.反对台湾独立,促进国家统一大业 ‎25. 古代雅典公民对于城邦戏剧活动非常热心,据说每年都有一千多雅典公民参加戏剧演出。演出的经费由城邦来负责,各项剧目在城邦的有序组织下进行。上述城邦集体活动( )‎ A.凸显了雅典各阶层的政治权利 B.增强了雅典公民的公民意识 C.成为传播人文思想的舞台 D.意在培养雅典人的艺术素养 ‎26.古希腊雅典公民尽管在公民大会上可以提出新的议案,或提出修改或废除以往的法律,但是如果他的提议没有通过,就会被起诉为不法行为,提议人要受到罚金处分,甚至有性命之虞。这表明( ) A. 公民大会只注重公民形式上的民主   B. 雅典人非常重视法律的稳定和权威 C. 雅典城邦的司法程序十分严肃缜密   D. 雅典公民的言论自由受到严格限制 ‎27. 布洛斯是生活在公元前5世纪晚期伯里克利执政时期的一个贫困的雅典公民。下列关于他的政治活动符合史实的是 (  )‎ A.他作为第四等级的公民无权担任任何公职 ‎ B.在公民大会上抽签当上了将军的官职 C.通过选举成为四百人会议的一员 D.参加公民大会还能领取工资 ‎28.克利斯提尼时期的“五百人会议”由梭伦时期的“四百人会议”发展而来,两者都是雅典公民大会的常设机构。关于前者“五百人会议”和后者“四百人会议”说法正确的是(  )‎ A.前者基于部落选出,后者基于等级选出 B.前者基于财产多寡,后者更注重家庭出身 C.前者基于等级选出,后者对所有公民开放 D.前者基于行政选区选出,后者基于部落选出 ‎29. 亚里士多德说“全国土地都集中在少数人手里,如果他们(指贫民)交不起租,那么他们自身和他们的子女便要被捕;所有借款都用债务人的人身作为担保,这样的习惯一直流行到梭伦时代为止。”梭伦改变这种习惯的做法是(    )‎ A.制定《十二铜表法》,以成文法形式维护平民利益 B.召开公民大会,用陶片放逐法驱逐侵害平民利益的贵族 C.颁布解负令,解除了债务奴隶制对平民的威胁 D.发展工商业,为平民提供新的就业机会和生计来源 ‎30. 雅典将领阿里斯蒂德被公民大会陶片放逐后,仅过了两年多就被召回,因为波斯大军入侵,需要他参与作战。打败波斯后,他得以重新任职,而指挥战争获得胜利的功臣地米斯托克利却被陶片放逐。由此可见 A.多数人的意愿未必代表公平正义     B.陶片放逐法是对将领去留的表决 C.直接民主导致了雅典的派系纷争     D.主权在民容易导致城邦内部混乱 ‎31. 《十二铜表法》规定:“出卖的物品纵使交付, 非在买受人付清价款或提供担保以满足出卖人的要求后, 其所有权并不移转。”该规定反映了( ) A.罗马法对贵族利益的维护 B.罗马法对私有财产的保护 C.古罗马商品经济的高度发达 D.古罗马对商品交换活动的严格限制 ‎32. 有学者在谈到罗马法的私法权利时指出:罗马法承认个人有独立的人格,承认个人为法的主体、承认个人生活中有一部分是不可干预的,即使国家在未经个人许可时也不得干预个人生活的这一部分。由此来看,罗马法的贡献是( )‎ A.强调保护私权,限制公权滥用 B.强调人人平等,打破贵族垄断 C.强调法律至上,维护法律权威 D.强调社会和谐,协调人际关系 ‎33.‎ ‎ 古罗马《法学阶梯》有这样的表述:我们所适用的全部法律,都是给予每个人他应得的部分的这种坚定而恒久的愿望,但是这种愿望的实现,首先需要考察人,因为如果不了解作为法律对象的人,就不可能很好地了解法律。这说明罗马法 A.具有永恒不变的普适性 B.体现了法律至上原则 C.注重保护每个人的权利 D.蕴含着人文主义精神 ‎34. 1803年,美国与法国签订了从法国廉价购买路易斯安那的协议,总统杰斐逊虽喜出望外,但内心亦十分不安,因为此举超越总统权限。最终,总统将协议交予国会并获得参众两院批准,协议才得以生效。据此可知美国( )‎ A.行政权高于立法权 B.总统权力受国会制约 C.总统由国会选举产生 D.国会权力至高无上 ‎35. 1875年以后,法国确立了共和政体,议会处于政治运行的中心,党派林立,内阁更迭频繁。1958年,戴高乐就任总统,修改宪法,规定总统拥有任命总理、解散议会等权力。这一政治体制的变化( )‎ A.有利于政局稳定 B.确立了总统国家元首的地位 C.剥夺了议会的主要权力 D.有助于两党制的形成 ‎36. 1874年美国选举之后,民主党控制了众议院,立即开始搜集关于执政的共和党腐败的资料,总统格兰特的许多内阁成员因此被迫辞职。由此可知,当时美国( )‎ A.总统享有的权力受到限制 B.两党秉持不同阶级立场 C.议会开始成为权力的中心 D.两党制体现了制衡原则 ‎37. 马克思曾预言社会主义革命应该首先在欧洲比较发达的几个资本主义国家内同时发生,但十月革命却发生在比较落后的俄国,对此你的看法应该是(  )‎ A.马克思对社会主义革命道路的预言是错误的 B.俄国十月革命是“早产”的,其结果已经证明 C.马克思主义要结合实践不断得到发展 D.十月革命有着特定的历史背景 ‎38. 列宁在二月革命后回到俄国并发表了重要演说,一位布尔什维克党的年轻同志在听完演说后回到自己的家乡宣传列宁的主张。以下他对列宁主张理解不正确的是(  )‎ A.要坚决以革命的方式推翻沙皇专制 B.全部政权归苏维埃 C.要从革命的第一阶段过渡到革命的第二阶段 D.政权转到无产阶级和贫苦农民手中 ‎39. 法国作家菲利普·埃尔朗热在《克雷孟梭传》中写道:“公社委员会的大部分成员如果想到有朝一日人家会说他们建立无产阶级专政,一定会大吃一惊的。巴黎公社被视为无产阶级暴力革命在现代社会的第一次大爆发,但在公社委员会的70多名委员中,只有一人公开宣称自己是马克思主义者。”作者认为(  )‎ A.巴黎公社是法国工业革命的必然产物 B.巴黎公社是特殊条件下的偶然性事件 C.巴黎公社受到马克思主义的深刻影响 D.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专政的第一次伟大尝试 ‎40. 在一次历史知识竞赛中,主持人对选手提问:“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最基本条件是什么?”如果你是选手,你应该选择(  )‎ A.随着工业革命深入发展,资本主义的弊端日益暴露 B.无产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 C.空想社会主义理论的产生与发展 D.马克思、恩格斯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活动 第Ⅱ卷(共 40分) ‎ 注意事项:第Ⅱ卷共2页,用钢笔或圆珠笔将答案直接写在试题卷上。‎ 二、非选择题(共2小题,41题24分,42题16分)‎ ‎41.在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从专制到民主、从人治到法治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9分)‎ 材料一:“唐因隋制,以三省之长,中书令、门下、尚书令共议国政,此宰相之职也。中书取旨,门下封驳,尚书奉而行之。”—摘自《新唐书·百官志》‎ 材料二:英国“光荣革命”(实际是一次政变)大概是我心目中最完美的一次政治设计。它在一个有长期专制传统的国家找到了一个摆脱革命与专制的循环,能有效地控制“控制者”的办法。……这大概是改造专制制度以进行制度创新、摆脱专制的革命循环、走向长治久安的最完美的例子。—杨小凯《中国政治随想录》‎ 材料三:孙中山是中国近代政治文明—共和制的重要催生人。他的学说是“内审中国之情势,外察世界之潮流,兼收众长,益以创新”。—《中华文明史》第四卷 ‎(1)材料一反映了唐朝时期实行的哪种政治制度?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该制度对中央权力的运行有什么作用?(8分)‎ ‎(2)“光荣革命”创造了什么完美的政治设计?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在17-18世纪的英国是怎样实现有效控制“控制者”的?(10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孙中山在政治文明方面“兼收众长,益以创新”的主要表现。(6分)‎ ‎42. 新中国成立后,随着内外形势的变化,中国外交政策不断调整,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1分)‎ 材料一:1953年3月斯大林去世,后继的苏联领导人马上终止了斯大林对西方的进攻性政策,并开始劝告,尝试与西方国家和平共处。中共中央接过莫斯科提出的和平共处的外交方针,周恩来将其具体化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后,与中国建交的国家迅速增多,中国代表开始出现在各种亚非国家会议上,美国对中国的外交孤立政策开始被冲破。‎ ‎——《高中历史必修课程专题解析》‎ 材料二:1973年2月17日,毛泽东与基辛格的谈话中第一次提出了这样一种设想,毛泽东说:过去中美两国是敌人,现在是朋友,而苏联对欧亚两洲的威胁现在不仅存在,并且还在增长。今天我们应当搞一条横线,从美国、日本、中国、巴基斯坦、伊朗,到土耳其和欧洲,这样“可以共同对付一个混蛋”。——《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史研究》‎ 材料三:中国永远不称霸,中国也永远不当头。但在国际问题上无所作为不可能,还是要有所作为。作什么?我看要积极推动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我们谁也不怕,但谁也不得罪。——《邓小平文选》《善于利用时机解决发展问题》(1990年12月)‎ (1) 依据材料一,指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的背景?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有何意义?(8分)‎ (2)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成立后中美两国由敌人变成朋友的标志性历史事件。依据材料二说明毛泽东创造性地提出了怎样的外交新思路?(4分)‎ (3) 依据材料三分析指出邓小平提出这一外交方针的出发点是什么?任举一例说明其外交实践。(4分)‎ 高一历史答案 ‎1-5 CBCDC 6-10CDDCD 11-15 BCDCB 16-20BBCCB 21-25DACAB 26-30BDDCA 31-35BADBA 36-40DCABA ‎41.答案:(1)三省六部制(2分)‎ 作用:①可以减少决策失误②有利于提高行政效率③分散相权,强化君权(6分)‎ ‎(2)君主立宪政体(2分)‎ ‎①颁布《权利法案》《王位继承法》(2分),确立了议会权力高于王权、司法权独立于王权的原则(4分)②形成责任内阁制,议会取得对行政权力的监督控制权,国王“统而不治”,变为虚君。(2分)‎ ‎(3)①借鉴美国三权分立的资产阶级共和政体,建立南京临时政府②颁布《临时约法》,实行责任内阁制(6分)‎ ‎42. 答案:(1)背景:苏联对美国外交政策调整。(2分)‎ 意义:①改善并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②后来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③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6分)‎ ‎(2)历史事件: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签署《中美联合公报》。‎ 新思路:建立包括美国在内的世界反苏统一战线(4分)‎ ‎(3)出发点:为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国际环境。‎ 外交实践: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活动。(4分)‎

资料: 29.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