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 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高一年级语文试题
(试卷总分:150 分 考试时间:150 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共 36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小题。
江南文化的特性是在与北方文化以及与荆楚文化等的比较中显现出来的。江南文化是一
种诗性文化,主要体现在人的饱满的感性审美,与放达沉稳的现实诉求以及与清丽秀美的自然
环境的和谐统一。江南文化在与主流的北方伦理文化相抗衡中,以柔克刚,“越名教而任自
然”,从而自晋室南渡以来逐渐占据了中国文化的制高点。
江南文化给予历代文人以极大的审美愉悦和精神享受。陈望衡在《江南文化的美学品格》
中认为,“江南概念主要是审美的。江南文化从主调来看,是一种审美文化”。这真正抓住了
江南文化的审美和诗性本色。美国学者费正清认为,中原体制文化的大传统和东南沿海地区
相对自由的小传统构成了中国文化的某种张力,促进了中国文化在互补中的发展。而江南文
化就处于费正清所说的东南沿海地区的核心地带。
这种相对自由的文化小传统自宋代以来一直处在引领中国教育、文化和经济的地位,到
明清时期达到高峰。如有清一代,全国共产生(文)状元 115 名,江南文化圈所属三省(苏、浙、
皖)的状元数为 78 名,占全国的 67.83%。这些数据说明,到清代时,江南在文化教育方面已远远
领先于其他地方。这些状元以及出身此地的进士大多进入中国的政治领域,同时他们在经济
领域亦叱咤风云。
这种重学崇文的传统影响所及,到晚清和民国,苏浙两省的现代文学家可谓灿若群星。如
鲁迅、茅盾、郁达夫、周作人、徐志摩等,均是一流的文学家。江南文化自古迄今所形成的
底蕴和特色,也深刻地渗透进了当代中国先锋文学家,尤其是那些出生在江南文化圈的先锋作
家的骨髓当中。
首先,江南文化培育出了中国独特的文学信仰维度。这种信仰渗透进先锋文学家的血液
中便引发了当代先锋文学的持续发展和深化。在 20 世纪 80 年代中后期,先锋文学在全国有
遍地开花之势,各地不少作家都进行过先锋实验性写作,但时至今日大多已偃旗息鼓。而成长
于江南文化圈的先锋作家如苏童、格非、叶兆言、余华、王安忆等,创作势头仍然不减,且先
锋性显明。 这是一种基于对文学的信仰所带来的执着,这种信仰来源于对江南诗性文化的深切记忆
和感恩情怀。江南迷离的山水和氤氩的烟树,温和的气候与鱼米之多,构成了这种准宗教氛围
的外在地理和风物条件。在对文学的追求中,自古以来的江南文化漫透着不同于北方的洒脱
和空灵,那些生息于此的当代先锋文学家们同样承继了这样一份精神遗产。
其次,先锋文学在实验冲动过后仍然富有活力地涌现出众多优秀作家和作品,这得力于江
南文化在当代的精神积淀。这种积淀体现在构思、语言、意象、叙事等诸多方面,这些都折
射出了江南文化的影子,都带有鲜明的江南风物特点。然而,这种风物是以与传统审美意象相
反的反讽方式体现出来的。
先锋文学的中坚力量正是那些至今坚持先锋写作的文学家特别是小说家。他们大多栖居
在江南的城市里面,以最新潮的姿态和话语方式传达出江南传统文化最深沉的品格。如此看
来,中国先锋文学应拥有更加夺目的未来。
(选自《中国社会科学报》)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费正清认为,江南文化是一种审美文化,它与中原体制文化的大传统构成了中国文化的某种
张力,促进了中国文化在互补中的发展。
B.富有饱满的感性审美,与放达沉稳的现实诉求以及与清丽秀美的自然环境的和谐统一,是作
为诗性的江南文化的主要表现。
C.江南文化自古以来所形成的底蕴和特色,孕育了苏浙一代灿若群星的现代文学家,也促成了
中国先锋文学的诞生。
D.当代先锋文学的小说家们大多栖居在江南的城市里面,他们以最新潮的姿态和话语方式传
达出江南传统文化最深沉的品格。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 分)
A.江南文化给予了历代文人以极大的审美愉悦和精神享受,它以柔克刚,自晋室南渡以来逐渐
占据了中国文化的制高点。
B 对江南诗性文化的深切记忆和感恩情怀,对文学的信仰的执着,是当代先锋作家创作势头不
减,仍然保持先锋性的原因。
C..江南文化影响深远,自宋代以来就引领中国的教育、文化和经济发展,它对中国的政治与经
济作出了重大贡献。
D.江南文化因江南迷离的山水和氤氩的烟树、温和的气候与鱼米之多,而显得洒脱和空灵,留
给了当代先锋文学家一笔精神财富。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先锋作家的作品习惯用与传统审美意象相反的反讽方式体现江南风物特点,它将创造出中
国先锋文学更加夺目的未来。
B.中国独特的文学信仰,深刻地渗透了先锋文学家的血液当中,促使中国当代先锋文学由偃旗
息鼓到先锋性特征明显。
C.当代江南优秀作家的作品,无论在构思、语言、意象,还是叙事等方面,都折射出江南文化的
影子,具有鲜明的江南风物特点。
D.江南文化处于东南沿海地区的核心地带,相对自由,"越名教而任自然",在与北方的伦理文化
的抗衡中,成为中国的主流文化。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5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 题。
你必须跟我走
幽兰
这是最末一班车了
夏天昼长夜短,都快六点了,太阳才不情愿地往西爬。算上那个气喘吁吁跑上车坐到我
身边的女孩,正好满座。司机发动车子,满意地吆喝了一句:走着!
一个戴红色旅游帽、身材高挑而瘦削的女售票员利落地跳上车。脸上挂着矜持而优雅的
微笑。身边的女孩笑吟吟地把票钱递给售票员,她伸手接过,呆望着女孩,笑容猛地凝住。
女孩脆生生地说:“阿姨,我去邢家屯,得在三里桥下车”
“哦,三里桥。”女售票员诺诺地应声,却紧跟着问,“这个时间没有去邢家屯的班车
了,你怎么回家呀,步行?”
“那个路口有很多顺风车的,总有好心人让我搭……”女孩浓密的长睫毛自然上翘,
她忽闪着大眼睛,不无得意地说。女售票员欲言又止,认真看了女孩一眼,叹口气,摇摇头。
我分明看到她扭过脸的瞬间,眼里噙了泪。
女售票员却再没回头,把决然的脊背直挺挺地给了我。女孩掏出手机,表情温柔而生动,
嗯哦着跟男友打起电话。
太阳变成个大红球,努力着一天最后的跳跃。公路两旁的庄稼长势喜人,绿油油、密匝
匝的叶子在夕阳下闪着光。大巴车陆续丢下一个个旅人,挟着花香的晚风,飘进车窗,冲淡
了越来越空的车厢里的汗渍味道。
太阳落山了,天空变成灰蓝色。女孩不时向窗外眺望,三里桥快到了。女孩低头开始整理身边的几个手提袋。
那桥越来越近,桥那头的路两旁是一人多高的夏玉米,一眼望不到边。桥栏边居然停着
一辆黑色轿车。
女孩吐了吐舌头,偷偷笑了笑,她或许在窃喜那是一辆顺风车。
这时候,女售票员突然转过头看了女孩一眼,似乎想说什么,却张张嘴,咽了口唾沫。
已经看见三里桥的红白栏杆了,她猛地一把扯下帽子,赫然露出满头白发。她几步来到司机
身后,凑近他耳边,低声说着什么。司机诧异地看看她,回头瞥了一眼,又顺她的手指望向
窗外,若有所思,使劲点点头。
三里桥就“嗖”的一下被汽车甩到身后。
“停车!我在三里桥下!”女孩“噌”的站起来,喊了一句。乘客们也帮着喊,怎么到
站不给人家停车啊!听见没,啥工作态度……“停车,我要下车!”女孩从颠簸的车尾摇晃着,
几步冲到女售票员面前。
女售票员伸出双手扶住女孩,她望着女孩,轻声说:“孩子,你别急,你自己下车,我、
我不放心,天都黑了……”
“关你啥事啊!我在哪儿下车是我的自由,我家人都在等我。停车,停车!”女孩咆哮起
来。
“不行!今天,你必须跟我走!”女售票员脸一沉,声音提高了几度。毋庸置疑的语气突
然使骚动的车厢安静下来。她长舒一口气,柔声央求女孩:“孩子,我不要你车钱。阿姨真
的是为了你好,我送你去邢家屯!”车厢里有旅客恍然大悟,附和着说,是啊,闺女,晚到
一时没事的……人家是好心,你就别生气了!女孩似乎也一下理解了女售票员的良苦用心,
不再执拗,悄悄退回到座位上开始拨打手机。
女孩下车的时候,天已经完全黑了,她的男友早就在村口等候。
女售票员把脸紧贴在车门上,望着女孩远去的背影发呆。大眼睛、长睫毛,真的太像我
女儿了,还有,庄稼地、顺风车……我的青青!十年了,妈啥时才能找到你啊……”女售票
员有些语无伦次地喃喃着。
(选自《中国微型小说精选》)
4. 下列对作品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一项是( )(3 分)
A. 女孩明白了女售票员的良苦用心,才不再执拗,回到座位上,说明她是一个非常善解人
意的女孩。
B. 小说中的司机非常支持女售票员的做法,协助女售票员送女孩回家。C. 女售票员“呆望着女孩”笑容猛地凝住“看到她扭过脸的瞬间”眼里噙了泪,为下文埋
下伏笔。
D. 这篇小说温馨的故事,充满着正能量,其中也蕴含着作者对当时治安的忧虑和担心。
5. 小说在刻画女售票员这个形象时,突出了她的哪些性格特征?请简要分析。(6 分)
6. 文中两处划线的句子都写了太阳,试问,各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其用意分别是什么?请
分别简要分析。(6 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7—9 题。
材料一:
在全球电影产业的交流、合作与协同发展日益密切的大环境下,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第
二个电影大国。从大国走向强国之路,如何提升中国电影在国际市场的话语权,成为中国电
影人考虑的关键问题。上海电影集团董事长任仲伦认为,创作有影响力的电影是开拓国际市
场的关键。“对制片公司来讲,产业链条的强化和发展很重要,要创作有国际影响力的作品,
这样才能支撑电影产业发展,否则电影强国的实现是没有依据的。”他指出,我国影视产业
还处在发展期,电影发展机会多,未来,中国的影视产业依然有很大的投资机会。对此,马
中骏也表示赞同,他指出,我们正处在一个好的时代和机遇期,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的提高,
电影工作者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只要你有专业性,你做得足够好,市场自然认可。”
(选自“央广网”2018 年 6 月 19 日)
材料二:
近年来,历史虚无主义暗流涌动,一些人打着“重写历史”“范式转换”“还原真相”
等旗号,鼓吹“告别革命”,大肆歪曲历史、诋毁英雄,意图从根本上否定马克思主义指导
地位,否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这些言论通过网络不断地发酵和扩散,起到了相当恶劣的作
用。因此,抵制和反对历史虚无主义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关系着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国
家政权安全。为此,我们必须站在唯物史观的立场上,积极运用新媒体占领信息传播的制高点,讲好中国故事,传递好中国声音,增强人们的历史认同和价值认同。
(选自“光明网”2018 年 4 月 23 日)
材料三:
要用电影讲好“中国故事”,首先要把好故事变成具有世界通用文化符号的好作品。比
如,中国悠久的历史文化、独特的生活方式、武侠片中“以和为贵”的价值观念等,都是辨
识度很高的文化符号。这也是《英雄》《十面埋伏》等武侠片在海外大获成功的重要原因。
把中国好故事变成好作品,还有一个案例是王家卫导演的《一代宗师》,它不仅在亚洲其他
国家好评如潮,还发行了美国版。
要用电影讲好“中国故事”,还要学会把好故事“讲好”。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
想工作会议上指出,要“着力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
中国声音”。其中,“融通中外”正是中国电影国际化创作必须遵循的要旨,要选择能激起
中西方共鸣的故事,既在内容上融汇中国文化,又在形式上实现国际表达。比较成功的例子
是 2015 年的《狼图腾》和《滚蛋吧,肿瘤君》,这两部影片都是典型的中国故事国际表达
的代表作,它们曾在数十个国家展映,各国观众或为草原生活的艰难所震撼,或为身患绝症
的坚强所感动。
与此同时,把国外公共组织和学者发展为用电影“讲好”中国故事的阵地和专业力量的
努力,更让我们插上了巡游世界的翅膀。比如,我们与拿督黄纪达基金会的合作让中国经典
默片《神女》配乐放映,在各大电影节绽放异彩;与英国电影学会(BFI)的合作,则让中国
享誉世界的影史名作《小城之春》修复版成为在英格兰地区发行的第一部修复版中国经典影
片……
(选自孙向辉《“融通中外”,如何用电影在海外讲好“中国故事”》 )
材料四:
站在新时代大门口反观反思中国电影,我们同时看到隐患和欠缺。许多平庸之作呼应我
们周遭弥漫的泛娱乐文化、亚文化之风气而生。平庸之作多表现为雷同化、表面化和粗疏化:
只关注娱乐不关注思想;只关注生活表象而不探究生活中的发展趋势。对生活没有新发现,
对艺术没有新表达;盲目跟风克隆,执着于缺少新意的翻拍与续拍。平庸创作一味在市场热
项目中寻找风向,模仿效法。2017 年生产故事影片 708 部,在影院公映的影片只有 396 部,
一半的国产电影因平庸、粗疏被电影市场淘汰。创作平庸之风势必弱化原创力,弱化精品意
识。于是,轻电影、小电影、悦电影才时不时地大行其道。容忍平庸之作,容忍创作平庸之
风,就会放弃国产电影的荣誉感和尊严感,就会丧失创作的主体精神和新时代的创作目标感。必须对屡见不鲜、习以为常的平庸之风,说不!
(选自《光明日报》2018 年 4 月 12 日)
7.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创作有国际影响力的作品,积极开拓国际市场,才能支撑电影产业发展,实现电影强
国的梦想。
B.把中国好故事变成具有世界通用文化符号的好作品,是提升中国电影在国际市场的话
语权的有效手段。
C.《狼图腾》和《滚蛋吧,肿瘤君》等大获成功是因为它们内容上融汇了中国文化,形
式上实现了国际表达。
D.泛娱乐文化、亚文化之风的盛行导致原创力和精品意识弱化,致使轻电影、小电影、
悦电影等平庸之作时不时地大行其道。
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材料一分析了全球电影产业的交流、合作与协同发展的大环境,为中国电影产业的未
来指出了明确的方向。
B.材料二对历史虚无主义进行了严厉的批评,坚定了人们认同历史、尊重英雄的历史唯
物主义的立场。
C.由材料四可知,因一味追求平庸、粗疏的创作风向,2017 年我国生产的故事影片有
一半被电影市场淘汰。
D.从材料可知,“中国好故事”是指具有中国独特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等能激起中西
方共鸣的故事。
9.在新的历史背景下,中国电影如何开拓国际市场?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6 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 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4 小题,19 分)
燕太子丹质于秦,亡归,见秦且灭六国,兵以临易水,恐其祸至。太子丹患之,谓其
太傅鞫武曰:“燕、秦不两立,愿太傅幸而图之!”武对曰:“秦地遍天下,威胁韩、魏、赵氏,则易水以北,未有所定也。 奈何以见陵之怨,欲批其逆鳞哉?”太子曰:“然则何
由?”太傅曰:“请入图之。”
居之有间,樊将军亡秦之燕,太子容之。太傅鞫武谏曰:“不可!夫秦王之暴而积怨于
燕,足为寒心,又况闻樊将军之在乎?是委肉当馁虎之蹊,祸必不振矣!虽有管、晏,不能
为谋。愿太子急遣樊将军入匈奴,以灭口。请西约三晋,南连齐、楚,北讲于单于,然后乃
可图也。”太子丹曰:“太傅之计,旷日弥久,心惛然,恐不能须臾。且非独于此也,夫樊
将军困穷于天下,归身于丹,丹终不迫于强秦,而弃所哀怜之交置之匈奴,是丹命固卒之时
也。愿太傅更虑之。”鞫武曰:“燕有田光先生者,其智深,其勇沉,可与之谋也。”出见
田光曰:“愿图国事于先生。”田光曰:“敬奉教。”乃造焉。太子跪而逢迎,却行为道,
跪而拂席。田先生坐定,左右无人,太子 避席而请曰:“燕、秦不两立,愿先生留意
也!”田光曰:“臣闻 骐骥盛壮之时,一日而驰千里,至其衰也,驽马先之。今太子闻光
盛壮之时不知吾精已消亡矣虽然光不敢以乏国事也所善荆轲可使也!”太子曰:“愿因先生
得交于荆轲,可乎?”田光曰:“敬诺。”
(选自《战国策》)
10.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今太子闻光盛壮之时/不知吾精已消亡矣/虽然/光不敢以乏国事也/所善荆轲/可使也
B.今太子闻光盛壮之/时不知吾精/已消亡矣/虽然光不敢以乏国事/也所善荆轲可使也
C.今太子闻光盛壮之时/不知吾精/已消亡矣/虽然/光不敢以乏国事也/所善荆轲可使也
D.今太子闻光盛壮之/时不知吾精/已消亡矣/虽然光不敢以乏/国事也所善/荆轲可使也
1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太子,指封建时代君主儿子中被确定继承君位的人,有时也可指其他儿子。
B.质,指人质,两国交往,派世子或宗室子弟留居对方作为保证,叫“质”或“质子”。
C.避席,为了表示对对方的尊敬和自己的谦逊,离开坐席而伏于地,这种做法便叫做避席。
也指离开席位。
D.骐骥,千里马的别称。
12.下列对原文的叙述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鞫武认为燕国在西边与韩、赵、魏三国结盟,在南边与齐国和楚国联合,在北边与匈奴
单于结交,然后可以想办法对付秦国。
B.太子知道有位田光先生,深谋远虑,勇敢沉着,因此就请他并和他商量国家大事。
C.樊将军从秦国逃到燕国,燕太子接待了他,并拒绝了太傅将他送往匈奴的主张。D.面对强大的秦国,燕太子希望太傅帮助他,为他出谋划策。太傅向他推荐了田光,田光
觉得自己已老,无能为力,就向太子推荐了荆轲。
13.翻译,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奈何以见陵之怨,欲批其逆鳞哉?(5 分)
(2)是委肉当馁虎之蹊,祸必不振矣。(5 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9 分)
渔家傲
朱敦儒
谁转琵琶弹侧调,征尘万里伤怀抱。客散黄昏庭院悄,灯相照,春寒燕子归来早。
可惜韶光虚过了,多情人已非年少。只恐莺啼春又老,知音少,人间何处寻芳草。
14. 下列对本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征尘万里”点明了客居他乡的处境,“伤怀抱”一词奠定了全词的感情基调。
B.燕子本是自然之物,但在词人眼中充满情义,燕子早早归来给自己带来了慰藉。
C.“客散黄昏庭院悄”写出了客人聚会离开后庭院静谧的情形,给人孤单落寞之感。
D.“只恐莺啼春又老”一句既点明时令,又在景物描写中寄托着强烈的人生感慨。
15.这首词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情感,请结合词句加以分析。(6 分)
(三)名句默写(7 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儒道两家都曾用行路来形象地论述积累的重要性,《老子》中说的“九层之台,起于累
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荀子在《劝学》中则说“ , ”。 (2)变与不变的争论是一个永恒的话题,苏东坡在《赤壁赋》中紧扣水月,阐述了变与不变
的辩证关系,来攻破客人“ , 抱明月而长终”的理想,指出我们若从变化
的角度来观察,眨眼之间,万事万物都在变化,即“ , 。”
(3)《涉江采芙蓉》中描绘出游子望乡的感人情景的句子是 , 。
三、语言文字运用(12 分)
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7—19 题。
2001 年,上海合作组织正式成立,2017 年,“上合”成为人口最多、地域最广的综合
性区域组织。不忘合作之初心,賡续合作之智慧。今天,“上海精神”与儒家“和合”理念
的 ,实现了安全、经济、人文合作的累累硕果,得到了热爱世界
和平、期盼发展图强的人们心向往之。
在孔子故乡、礼仪之邦,思考儒家文化与国际交往理念的 ,别有一种
滋味。儒家贵“和”尚“中”。在儒家的“和合”理念中,“和”是和谐、和平、祥和;“合”
是聚合、合作、融合。 、由近至远的思维,洞明着共赢共生的“和
实生物”之道:“大道之行,天下为公”的理想,体现着超越民族、泽被世界的责任:“己所
不欲,勿施于人”的观念,表达出互相尊重、互不干涉的原则;“和而不同”“和衷共济”
的主张,揭示的是求同存异、包容互补、和谐共存的价值取向:“先天下之忧而忧”的抱负,
抒发着中国人的济世情怀"“达则兼济天下”的胸怀,承敢着成人达己的共享意识;“四海
之内皆兄弟”的豪情,传遇出补素的平等愿望。这些“和合”思想,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
核心和精华,也是千百年来中华民族 的理想世界。
从“帆船之都”出发,( )。
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3 分)
A.浑然一体 不约而同 推己及人 朝思暮想
B.浑然一体 不谋而合 以己度人 孜孜以求
C.水乳相融 不谋而合 推己及人 孜孜以求
D.水乳相融 不约而同 以己度人 朝思暮想
18.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3 分)
A.实现了安全经济、人文合作的累累硕果,令热爱世界和平、期盼发展图强的人们心向往
之
B.成就了安全、经济、人文合作的累累硕果,令热爱世界、和平期盼发展图强的人们心向
往之 C.成就了安全经济、人文合作的累累硕果,赢得了热爱世界和平、期盼发展图强的人们心
向往之
D.实现了安全经济、人文合作的紧紧硕果,赢得了热爱世界、和平期盼发展图强的人们
心向往之
19.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3 分)
A.“和合"理念与“上海精神“交相辉映,必将椎动青春“上合”扬帆驶向世界大同的理
想彼岸,
B.“上海精神"与“和合”理念交相辉映,必将推动青春“上合”扬帆驶向世界大同的理
想彼岸。
C.“和合"理念与"上海精神"交相辉映,必将推动青春“上合”扬帆驶向理想彼岸的大同
世界。
D."上海精神”与"和合”理念交相辉映,必将推动青春“上合”扬帆驶向理想彼岸的大
同世界。
20.下列各项中有关文学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人,现代作家。作品有《骆驼样子》、《四世同
堂》、《茶馆》等。因话剧《龙须沟》而被授予“人民艺术家”称号。
B.赋是我国古代的一种文体,兼具诗歌和散文的性质,其特点是“铺采摛文,体物写
志”, 常融写景、抒情、议论于一体,因为偏散文化,不讲究声调的韵律和句式的整齐。
C.在《赤壁赋》中,苏东坡“乐水”,在《始得西山宴游记》中,柳宗元“乐山”,这两
篇文章有异曲同工之妙,都是在特殊的人生境遇中感悟自然。
D,韩愈,又称“韩吏部”、“韩文公”,与柳宗元一起倡导了中唐的古文运动,苏轼谓
之“文起八代之衰”。他在《师说》中提出了进步的师道见解“古之学者必有师”,崇尚从
师之道。
四、整本书阅读(7 分)
21.林黛玉刚到贾府时,对眼前的四个女性印象是:①削肩细腰,长挑身材,鸭蛋脸面,俊
眼修眉,顾盼神飞,文彩精华,见之忘俗。②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身量苗条,
体格风骚,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③肌肤微丰,合中身材,腮凝新荔,鼻腻鹅
脂,温柔沉默,观之可亲。④身量未足,形容尚小。她们依次是:( )(3 分)
A.贾迎春 王熙凤 贾探春 贾惜春 B.王熙凤 贾迎春 贾惜春 贾探春
C.贾惜春 贾探春 王熙凤 贾迎春 D.贾探春 王熙凤 贾迎春 贾惜春22.“桃李春风结子完,到头谁似—盆兰。如冰水好空相妒,枉与他人作笑谈。”这四句判
词概括了 的命运。元妃省亲后众姐妹搬入大观园,其中,潇湘馆是
的住处。(4 分)
五、作文(60 分)
23. 风景一般指自然风光、人文景观,也泛指生活场景、人间真情等等。
请以“留在我心底的风景”为题,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记叙文。(60 分)
参考答案
1. A:
2. C:
3. D。
解析:
1 张冠李戴。“江南文化是种审美文化”是陈望衡的观点。
2 范围大。根据第 3 段可知应是“它对中国近代的政治与经济作出了重大贡献”。
3 成为“中国的主流文化”于文无据。
4. A
5. (1)善良,有爱心(或关爱他人,或乐于助人)不愿自己的悲剧发生在别人身
上。(2)果敢,有主见,有方法。果断的说“你必须跟我走”,并义务绕道拉送女
孩。
6. (1)第一句是比拟(或拟人)第二句是比喻(2)第一句交代了夏季傍晚时间的
特点,第二句推动了情节发展,烘托出热情,积极的环境(或两处都交代了时间,
推动了情节的发展)(3)两处都描写烘托了温馨氛围,暗示人物的热情与爱心
7.D
8.C
9. 创作有国际影响力的作品,提升中国电影在国际市场的话语权;抵
制和反对历史虚无主义,增强人们的历史认同和价值认同;用电影在
海外讲好“中国故事”,把国外公共组织和学者发展为用电影“讲好”
中国故事的阵地和专业力量;强化原创力,强化精品意识,坚决拒绝
平庸之作。(每点 2 分,答出三点即可)
10A
11A
12B
13.(1)何必(怎么能)因为被凌辱的怨恨而去触犯秦王?(2)这就是所说的把肉扔在饿虎出没的小路上,祸患一定无法挽
救了。
14.B【解析】“在词人眼中充满情义,燕子早早归来给自带来了慰藉分析错误,与“灯相照
意境一致,应是用蒸子归来进一步衬托出自己的孤单落寞之情。
15.从“征尘万里伤怀抱“客散美黄昏“可看出词入羁旅思乡、孤单落宽之愁。(2 分)
从“韶光虚过“多情人已非年少“只恐莺啼春又老“可看出词人内心那份韶华华已逝,年老
体衰的无奈与忧愁:;(2 分
从”知音少。人间何处寻芳草”可以看出词人因人海茫茫,知音难找、无志同道合之人相伴
相守的苦闷。(2 分
16.(1)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2 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 (3)还
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
17.答案 C
解析:第一组“水乳相融”水和乳汁融合在一起,比喻感情非常融或结合十分紧密。“浑然
一体”,融和成一个整体,形客完整不可分割。第二组,“不谋而合”没有事先商量而彼此
见解或行动完全一致。“不约而同”事先没有约定。彼此的言论或行动却完全一致。“不约
而同”不能直接作句子的谓语,第三组,“推己及人”用自己的心思来推想别人的心思,设
身处地替别人着想。“以己度人”用自己的心思(多指不好的)去猜度别人,第四组段“孜孜
以求”,不知疲倦地探求。“朝思暮想”形容时刻想念。
18.答案 B
解析画线句中“实现”与“硕果“格配不当,得到了的。。。。人们心向往之的句式杂糅,
要么说得到(赢得。。。。。的人们赞同支持”,要么说令(使,使得、。。。。。的人们心
向往之
19 答案 A
解析上—段着重述了儒家和合“理念的内涵及其价值,所以,尾段应以“和合理念为陈述对
象,排除 BD 两项,括号前有“从帆船之都出发,下文以驶向呼应,而驶向的宾语应是”彼
岸”不宜让“彼岸”作“大同世界”的定语,故排除 C 项。
20.B
名著选择 21.D
22. 李纨、林黛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