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师大附中2020届高三生物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卷(Word版有答案)
加入VIP免费下载

本文件来自资料包: 《湖南师大附中2020届高三生物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卷(Word版有答案)》 共有 1 个子文件,压缩包列表如下:

注:压缩包层级关系提取自源文件,您看到的所有资料结构都和您下载的源文件一致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生 物 本试题卷包括选择题、非选择题两部分,共 10 页。时量 90 分钟。满分 90 分。 第Ⅰ卷 选择题(共 36 分)                                     一、单选题(本题共 24 小题,1~12 题每小题 1 分,13~24 题每小题 2 分) 1.右图中的概念或者概念之间的关系错误的是(A) A.1 表示生态系统信息种类,2~4 分别表示物理信息、化学信息、生物信息 B.1 表示细胞的生物膜系统,2~4 分别表示细胞膜、细胞器膜、核膜 C.1 表示原核生物,2~4 分别表示大肠杆菌、乳酸菌、发菜 D.1 表示免疫系统,2~4 分别表示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免疫活性物质 【解析】生态系统中信息种类包括物理信息、化学信息和行为信息,A 错误;B 正确; C 正确;D 正确。 2.对 HIV 的化学成分进行分析,得到如图所示组成关系,叙述正确的是(A) A.a 与 a 之间通过“-NH-CO-”相连接 B.甲、乙的合成主要由 HIV 的线粒体供能 C.乙彻底水解可产生磷酸、核糖和 A、G、T、C 四种碱基 D.HIV 的遗传信息主要储存在大分子甲中 【解析】乙是 RNA,彻底水解的产物是磷酸、核糖和 A、U、G、C 四种碱基,C 错误; HIV 遗传信息储存在题图中的大分子乙(RNA)中,D 错误。 3.“分子马达”是分布于细胞内部或细胞表面的一类蛋白质,它们的结构会随着与 ATP 和 ADP 的交替结合而改变,促使 ATP 转化成 ADP,同时引起自身或与其结合的分子产生 运动。下列相关分析错误的是(C) A.“分子马达”具有酶的功能 B.主动运输可能与“分子马达”有关 C.蛋白质结构改变意味着其失去活性 D.吸能反应一般与 ATP 水解反应相联系 【解析】由题意知,分子马达具有催化 ATP 水解的作用,A、B、D 正确;蛋白质结构 改变,如果功能团不变,其功能也不会改变,C 错误;故选:C。 4.图甲表示四种不同的物质在一个动物细胞内外的相对浓度差异。其中通过图乙所示 的过程来维持细胞内外浓度差异的物质是(D)A.Na+ B.CO2 C.胰岛素 D.K+ 【解析】K+离子是细胞外的浓度低于细胞内,从膜外运输到膜内,属于逆浓度运输, 符合图乙。 5.下列有关叶绿体和线粒体代谢活动的叙述,正确的是(C) A.叶绿体内发生 CO2→C3→C6H12O6,线粒体内发生 C6H12O6→丙酮酸→CO2 B.ATP 和[H]在叶绿体中随 H2O 的分解而产生,在线粒体中随 H2O 的生成而产生 C.光合作用光反应阶段产生的[H]和有氧呼吸过程中产生的[H]还原的物质不同 D.两种细胞器增大膜面积的方式相同,有利于代谢高效地进行 6.等位基因一般位于(D) A.DNA 的两条链上 B.复制后的两条染色单体上 C.非同源染色体的同一位置 D.同源染色体的同一位置 7.下表各选项中,符合“M 一定能推理得出 N 结论”的是(D) 选项 M N A 花药离体培养 植株体细胞内只有一个染色体组 B 细胞中不存在线粒体 不能发生有氧呼吸 C 孟德尔假说“形成配子时, 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 F2 中出现 3∶1 的性状分离比 D 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改变 生物发生了进化 A.A B.B C.C D.D 8.下列物质合成时,需要模板的是(B) A.磷脂和蛋白质 B.DNA 和酶 C.性激素和胰岛素 D.神经递质和受体 9.下图是中心法则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C) A.图中核酸分子的复制都是边解旋边复制 B.逆转录的原料是四种核糖核苷酸 C.基因的复制和表达均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D.上述过程的发生场所均为细胞核 10.下列有关生物的遗传变异的叙述,正确的是(D) A.基因型为 Aa 的个体自交,因基因重组而导致子代发生性状分离 B.三倍体无子西瓜不能产生种子,因此是不可遗传变异 C.在光学显微镜下能看到的突变是染色体变异和基因重组 D.基因结构的改变都属于基因突变 11.下列过程发生在人体内环境中的是(A)A.神经递质与受体结合 B.葡萄糖脱氢分解产生丙酮酸 C.食物中的蛋白质经消化被分解成氨基酸 D.胰岛细胞合成胰岛素 12.下列现象与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的对应,不正确的是(C) 现象 主要原因 A 凡嫁接矮果及花,用好黄泥……以小便浸 之。……则根生。 生长素促进生根 B 红柿摘下未熟,每篮用木瓜三枚放入,得气即发, 并无涩味。 乙烯促进果实成熟 C 小麦在即将成熟时,如果经历持续一段时间的干 热之后又遇大雨的天气,种子就容易在穗上发芽 细胞分裂素促进细胞分裂 D 芦苇在生长期用一定浓度的某种溶液处理,就可 以使芦苇的纤维长度增加 50%左右 赤霉素促进细胞伸长 A.A B.B C.C D.D 【解析】C 中主要原因是脱落酸在高温下降解。 13.2015 年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获得者屠呦呦从青蒿中提取出了青蒿素。它能干扰疟 原虫线粒体的功能,阻断宿主红细胞为其提供营养,导致形成自噬泡,并不断排出虫体,使 疟原虫损失大量胞浆而死亡,进而达到抗疟的目的。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D) A.疟原虫的细胞与人的成熟红细胞生物膜上的脂质在水面展开面积是细胞表面积的两 倍 B.疟原虫由于寄生在红细胞内,所以只能进行无氧呼吸 C.疟原虫利用膜的选择透过性特点排出细胞内自噬泡 D.青蒿素对人体成熟的红细胞营养物质运输的速率不产生影响 【解析】疟原虫为真核生物,具有生物膜系统,故其生物膜上的脂质在水面展开面积大 于细胞表面积的两倍,A 错误;疟原虫含有线粒体,故能进行有氧呼吸,B 错误;疟原虫排 出细胞内自噬泡是利用了细胞膜的流动性,C 错误;人体成熟的红细胞无线粒体,青蒿素能 干扰线粒体的功能,故对红细胞营养物质运输的速率不产生影响,D 正确。 14.为探究 H2O2 酶对 H2O2 分解的影响,某学生的实验设计如下:①制备 30%新鲜猪 肝研磨液;②设置实验组如下(图 1):横向为梯度 pH 值,纵向为不同量的新鲜猪肝研磨液; ③每支试管加入等量且足量 H2O2 溶液,并设置相同且适宜的反应温度;④设计实验记录表 如下(图 2);⑤以加入猪肝研磨液后同等时间内测得的 H2O2 减少量为实验结果作记录。下列 实验结果预测及其分析,不正确的是(B) A.无论猪肝研磨液量为图中何值,实验结果都可以发现酶的最适 pH 值 B.无论 pH 为图中何值,实验结果都可以证明酶量影响反应速率 C.无论猪肝研磨液量为图中何值,记录表中作出的曲线图形都近似抛物线 D.此实验有 2 个自变量,1 个因变量,温度、H2O2 浓度等是无关变量【解析】酶的数量只改变催化效率,不改变酶的最适 pH,因此无论肝脏研磨液为图中 何值,实验结果都可以发现酶的最适 pH, A 正确;过酸或过碱都会使酶的分子结构遭到破坏 而失去活性,因此图中 pH 过高或过低时,无论酶量的多少,都不会引起反应速率的变化, 不能证明酶量影响反应速率,B 错误; pH 对酶活性影响的曲线,其形似抛物线,所以无 论猪肝研磨液量为图中何值,记录表中作出的曲线图形都近似抛物线,C 正确;依题意可知, 此实验的自变量是 pH 和不同浓度的酶液,因变量是 H2O2 减少量,温度、H2O2 浓度等是无 关变量,D 正确。 15.下列有关细胞癌变的叙述,正确的是(C) A.基因突变导致的各种细胞癌变均可遗传 B.石棉和黄曲霉素是不同类型的致癌因子 C.人体的免疫系统对癌变细胞具有清除作用 D.癌变细胞内酶活性降低导致细胞代谢减缓 【解析】基因突变只有发生在生殖细胞才有可能遗传给后代,发生在体细胞中的突变不 可遗传,故 A 错误;石棉和黄曲霉素都是化学致癌因子,故 B 错误;人体的免疫系统对癌 变细胞具有清除作用,故 C 正确;、癌变细胞内代谢速率加快,故 D 错误。 16.将所有 DNA 分子双链均用 3H 标记的蚕豆(2n=12)根尖移入普通培养液(不含放射 性元素)中,再让细胞连续进行有丝分裂。请判断在普通培养液中的第三次有丝分裂中期, 某个细胞中染色体的标记情况为(D) A.12 个染色体被标记 B.6 个染色体被标记 C.0 个染色体被标记 D.0~12 个染色体被标记 17.如图所示为真核细胞内基因 Y 的结构简图,共含有 2 000 个碱基对,其中碱基 A 占 2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D) A.基因 Y 复制两次,共需要 4 800 个游离的鸟嘌呤脱氧核苷酸 B.基因 Y 复制时解旋酶作用于①、③两处 C.若②处 T/A 替换为 G/C,则 Y 控制的性状一定发生改变 D.Y 的等位基因 y 中碱基 A 也可能占 20% 【解析】该基因共有 2 000 对脱氧核苷酸组成,其中鸟嘌呤占 30%,因此该基因中含有 鸟嘌呤数目为 2 000×2×30%=1 200 个,则基因复制 2 次,需要游离的鸟嘌呤脱氧核苷酸 数目=(22-1)×1 200=3 600 个,A 错误;解旋酶作用于③处,即氢键,B 错误;Y 控制的 性状不一定发生改变,C 错误;y 是基因突变形成的,A 也可能占 20%,D 正确。 18.如图表示“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实验的过程,图中亲代噬菌体已用32P 标记,A、 C 中的方框代表大肠杆菌,分别来自于锥形瓶和试管。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 A.图中锥形瓶内的培养液要加入含 32P 的无机盐来培养大肠杆菌B.图中 A 少量噬菌体未侵入细菌会导致沉淀物中的放射性强度偏低 C.若亲代噬菌体的 DNA 中含有腺嘌呤 50 个,3 次复制需要胸腺嘧啶 350 个 D.C 中子代噬菌体蛋白质外壳的合成,需要噬菌体的 DNA 和细菌的氨基酸参与 【解析】图中锥形瓶中的培养液是用来培养大肠杆菌的,由于噬菌体已被标记,所以其 内不需要加入 32P 标记的无机盐,需要加入 31P 的无机盐,A 错误;图中 A 少量噬菌体未侵 入细菌,搅拌离心后出现在上清液中,所以会导致沉淀物中的放射性强度偏低,B 正确;若 亲代噬菌体的 DNA 中含有腺嘌呤 50 个,3 次复制后形成 8 个 DNA,所以需要胸腺嘧啶数 目为 50×(8-1)=350 个,C 正确;子代噬菌体蛋白质外壳的合成,需要噬菌体的 DNA 作 为模板,细菌的氨基酸作为原料,D 正确。 19.原核生物的 mRNA 通常在转录完成之前便可启动蛋白质的翻译,但真核生物的核 基因必须在 mRNA 形成之后才能翻译蛋白质,针对这一差异的合理解释是(D) A.原核生物的 tRNA 合成无需基因指导 B.真核生物 tRNA 呈三叶草结构 C.真核生物的核糖体可进入细胞核 D.原核生物的核糖体可以靠近 DNA 【解析】转录形成 tRNA,A 错误;真核生物和原核生物的 tRNA 都呈三叶草结构,B 错误;真核生物的核基因位于细胞核中,而翻译是在细胞质的核糖体上,只有 mRNA 合成 以后,从细胞核内出来,与核糖体结合才能进行蛋白质的合成,故 C 错误;原核生物的转 录和翻译是在同一时间和地点进行,原核生物的核糖体可以靠近 DNA,这使得原核生物在 转录完成之前便可启动蛋白质的翻译,故 D 正确。 20.黄色小鼠(AA)与黑色小鼠(aa)杂交,产生的 F1(Aa)不同个体出现了不同体色。研究 表明,不同体色的小鼠 A 基因的碱基序列相同,但 A 基因上二核苷酸(CpG)胞嘧啶有不同程 度的甲基化(如图)现象出现,甲基化不影响基因 DNA 复制。有关分析错误的是(D) A. F1 个体体色的差异与 A 基因甲基化程度有关 B.甲基化可能影响 RNA 聚合酶与该基因的结合 C.碱基甲基化不影响碱基互补配对过程 D.甲基化是引起基因突变的常见方式 【解析】F1(Aa)不同个体出现了不同体色,A 基因上二核苷酸(CpG)胞嘧啶有不同程度 的甲基化现象出现,F1 个体体色的差异与 A 基因甲基化程度有关,A 正确;RNA 聚合酶与 该基因的启动子结合,但是启动子部位甲基化可能会导致 RNA 聚合酶不能与该基因的结合, B 正确;看图可知:碱基甲基化不影响碱基互补配对过程,C 正确;A 基因上二核苷酸(CpG) 胞嘧啶有不同程度的甲基化现象出现,但是其他基因没有甲基化现象,D 错误。故选:D。 21.某种细菌的野生型能在基本培养基上生长,现有由该种细菌突变成的甲、乙两种突 变型细菌,二者均不能在基本培养基上生长。如图所示为该种野生型细菌合成物质 X 的途 径,在基本培养基上若添加中间产物 2,则甲、乙都能生长;若添加中间产物 1,则乙能生 长而甲不能生长;在基本培养基上添加少量的 X,甲能积累中间产物 1,而乙不能积累。下 列分析正确的是(D) A.突变型甲中控制酶 a 的基因发生了突变 B.突变型乙中控制酶 b 的基因发生了突变 C.突变型甲和乙均不能通过控制酶 c 的合成控制 X 的合成 D.两种突变体在基本培养基上只添加底物时均不能生长 【解析】据分析,突变型甲控制酶 b 的基因发生了突变,突变型乙控制酶 a 的基因发生了突变,A、B 错误;据题干“添加中间产物 2,则甲、乙都能生长”可知,甲、乙都有酶 c,推出突变型甲和乙均能通过控制酶 c 的合成控制 X 的合成,C 错误;突变型甲、乙由突 变导致的酶缺陷不能将底物经过一系列过程合成 X 等物质,所以在基本培养基上只添加底 物,则两种突变体均不能生长,D 正确。 22.如图是一个涉及甲、乙两种单基因遗传病的家系图,其中Ⅱ-3 不携带乙病基因。 不考虑染色体畸变和基因突变。下列叙述正确的是(D) A.乙病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B.Ⅱ-2 为杂合子的概率为2 3 C.Ⅲ-3 的 X 染色体可能来自于Ⅰ-2 D.Ⅲ-1 携带致病基因的概率是4 5 【解析】根据分析,乙病为伴 X 隐性遗传病,A 错误;由于Ⅲ-2 患乙病,而Ⅱ-2 正 常,所以Ⅱ-2 肯定为杂合子,B 错误;Ⅲ-3 正常,其 X 染色体来自Ⅱ-2,而Ⅱ-2 的这 条不携带乙病致病基因的 X 染色体一定来自于Ⅰ-1,C 错误;对于甲病,Ⅱ-1 患病,其 父母正常,Ⅰ-4 患病,则Ⅱ-1 的父母都是 Aa,所以Ⅱ-2 为 1 3AA、2 3Aa;Ⅱ-3 为 Aa。 因此,Ⅲ-1 个体为 AA 的概率为1 3×1 2+2 3×1 4=1 3,为 Aa 的概率为1 3×1 2+2 3×1 2=1 2,所以不 携带致病基因的概率是1 3÷(1 3+1 2)=2 5;对于乙病,Ⅱ-2 为 XBXb,Ⅱ-3 为 XBY,所以Ⅲ-1 个体为 XBXB 的概率为1 2,为 XBXb 的概率为1 2。因此,Ⅲ-1 携带致病基因的概率是 1-2 5×1 2 =4 5,D 正确。故选:D。 23.“草盛豆苗稀”体现了生物对生物的影响。如图表示疏于管理的大豆田中,大豆与 狗尾草两个种群的增长速率随时间变化的曲线,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C) A.甲、乙两曲线分别代表大豆和狗尾草两种群 B.t1~t5 时间内乙种群呈“S”型增长 C.t2~t3 时间内,甲种群的年龄组成为衰退型,乙种群的年龄组成为增长型 D.该农田中,物种丰富度将逐渐增加 【解析】“草盛豆苗稀”说明草在竞争中获胜,即曲线图中乙,A 正确;甲在 t1~t3 呈 现“S”型增长曲线,而乙种群在 t1~t5 呈现“S”型增长曲线,B 正确;甲在 t2~t3 种群增长率减少,但种群增长率大于 0,则种群数量增加,种群的年龄结构为增长型;乙在 t2~t3 种群 增长率为正值,使得种群数量增加,年龄结构为增长型,C 错误;该农田中,疏于管理出现 杂草,则物种丰富度增加,D 正确。 24.下列调节过程不属于反馈调节的是(C) A.害虫数量增加会引起食虫鸟类数量增多,进而抑制害虫种群的增长 B.池塘污染后,水蚤死亡进一步加剧污染,导致更多水蚤死亡 C.寒冷时,促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多,使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多 D.血液中 CO2 增多会刺激呼吸中枢,使 CO2 大量排出,以维持 CO2 含量正常 【解析】寒冷时,促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多,使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多,是分级调节,C 正 确。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答案 A A C D C D D B C D A C 题号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答案 D B C D D A D D D D C C 第Ⅱ卷 非选择题(共 54 分) 二、非选择题(共 54 分) (一)必考题(本题共 4 小题,42 分) 25.(9 分,除标明外,每空 1 分)如图甲为绿藻细胞中光合作用过程简图,图乙为 25 ℃ 条件下,将绿藻置于密闭玻璃容器中,每 2 h 测一次 CO2 浓度变化情况(假设细胞呼吸强度 恒定)。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中吸收光能的色素位于叶绿体的__类囊体薄膜上__,B、C 为 E→F 过程提供 __[H](还原氢)__、__ATP(能量)__。 (2)图乙实验过程中 4~6 h 平均光照强度__小于__(填“小于”、“等于”或“大于”)8~ 10 h 平均光照强度,判断依据是__两时间段内细胞呼吸与光合作用强度相等,但是 4~6 小 时 CO2 浓度较大,所以平均光照强度较低(2 分)__。 (3)某小组就某种化学物质 X 对小麦光合作用的影响展开研究,所得结果如表(fw 表示鲜 重;气孔导度表示气孔张开的程度),请回答: 测定项目 A 组 B 组 叶绿素 a 含量(mg/gfw) 20.50 25.24 叶绿素 b 含量(mg/gfw) 8.18 13.13 气孔导度(mmol·m-2·s-1) 0.07 0.25 光合速率(μmol·m-2·s-1) 14.27 31.37 ①A 组小麦幼苗用含适宜浓度的 X 的营养液培养;B 组作为对照,用__不含 X 的等量 营养液__培养。 ②分析实验数据可知,X 可以导致小麦幼苗光合速率明显下降,原因是: a.__使叶绿素含量下降__,光反应减弱。 b.__使气孔导度下降,吸收的 CO2 减少__,暗反应减弱。26.(12 分,除标明外,每空 1 分)玉米(2N=20)是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分析回答下列 有关遗传学问题: (1)某玉米品种 2 号染色体上的基因 S、s 控制一对相对性状,基因 S 在编码蛋白质时, 控制最前端几个氨基酸的 DNA 序列如图 1 所示。已知起始密码子为 AUG 或 GUG。 ①如果进行玉米的基因组测序,需要检测__10__条染色体的 DNA 序列。 ②基因 S 发生转录时,作为模板链的是图 1 中的__b__链。若基因 S 的 b 链中箭头所指 碱基对 G/C 缺失,则该处对应的密码子将改变为__GUU__。 (2)玉米的高秆易倒伏(H)对矮秆抗倒伏(h)为显性,抗病(R)对易感病(r)为显性,两对基因 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上图 2 表示利用品种甲(HHRR)和乙(hhrr)通过三种育种方法 (Ⅰ~Ⅲ)培育优良品种(hhRR)的过程。 ①利用方法Ⅰ培育优良品种时,获得 hR 植株常用的方法是__花药离体培养__,这种植 株由于__长势弱小而且高度不育__,须经诱导染色体加倍后才能用于生产实践。图 2 所示的 三种方法(Ⅰ~Ⅲ)中,最难获得优良品种(hhRR)的是方法__Ⅲ__,其原因是__基因突变频率 很低而且是不定向的__。 ②用方法Ⅱ培育优良品种时,先将基因型为 HhRr 的植株自交获得子代(F2),F2 代植株 中自交会发生性状分离的基因型共有__5__种,这些植株在全部 F 2 代中的比例为__3/4(2 分)__。若将 F2 代的全部高秆抗病植株去除雄蕊,用 F2 代矮秆抗病植株的花粉随机授粉,则 杂交所得子代中的纯合矮秆抗病植株占__4/27(2 分)__。 【解析】(1)①玉米雌雄同体,细胞内没有性染色体,基因组测序,只需要检测 10 条染 色体的 DNA 序列。②起始密码子为 AUG 或 GUG,则转录起始密码子的模板链是 TAC 或 CAC,分析基因中的 a 链和 b 链,TAC 位于 b 链,因此转录的模板链是 b 链;基因 S 的 b 链中箭头所指碱基对 G/C 缺失,转录形成的 mRNA 该处顺延一个碱基,该处的密码子变成 GUU。 (2)①Ⅰ是单倍体育种。由于基因突变具有不定向性,采用方法Ⅲ最难获得优良品种 (hhRR)。 ②基因型为 HhRr 的植株自交获得子代,子代的基因型共有 9 种,其中四种纯合子 HHRR、HHrr、hhRR、hhrr 不会发生性状分离,其余五种是杂合子,会发生性状分离;发 生 性 状 分 离 的 植 株 占 后 代 的 比 例 是 : 1 - 1 16×4 = 3 4; F2 高 秆 抗 病 植 株 H_R_(HHRR∶HHRr∶HhRR∶HhRr = 1∶2∶2∶4) , 产 生 的 卵 细 胞 的 基 因 型 是 HR∶Hr∶hR∶hr=4∶2∶2∶1,F2 代矮秆抗病植株的基因型是 hhRR∶hhRr=1∶2,产生 的配子的基因型及比例是 hR∶hr=2∶1,二者杂交,子代中的纯合矮秆抗病植株占的比例 是 hhRR=2 9×2 3= 4 27。 27.(12 分,每空 2 分)棉花是雌雄同花的经济作物,棉纤维的长绒(A)和短绒(a)、白色(B) 和红色(b)为两对相对性状。深红棉基因型为ⅡbⅡb(右上角字母表示该染色体含有 b 基因), 其单倍体植株浅红棉深受消费者青睐。为了获得高产的长绒浅红棉新品种(Ⅱ-Ⅱb),育种专 家对长绒深红棉的萌发种子进行电离辐射处理,可能发生的变异情况如图。请据图回答:(1)情况 1 发生的变异类型为__染色体缺失(或染色体变异)__,该新品种自交后代出现了 新型白色棉,其基因型为__Ⅱ-Ⅱ-__。 (2)欲探究长绒深红棉电离辐射后的变异情况如何,请你提出最简便的遗传实验设计思 路,并对实验结果加以分析说明。 实验思路:__让通过电离辐射培育的植株自交,观察并统计子代的表现型及比例__。 实验结果: ①若__若子代中长绒深红棉∶短绒深红棉=3∶1__,则该植株没有发生变异; ②若__若子代中 6 种表现型(或子代中长绒白棉∶长绒浅红棉∶长绒深红棉∶短绒白 棉∶短绒浅红棉∶短绒深红棉=3∶6∶3∶1∶2∶1)__,则植株发生了情况 1 所示的变异; ③若__若子代中长绒白棉∶长绒浅红棉∶短绒深红棉=1∶2∶1__,则植株发生了情况 2 所示的变异。 28.(9 分,除标明外,每空 1 分)研究者为了研究神经元之间兴奋的传递过程,选用枪 乌贼的神经组织进行实验,处理及结果见下表。 实验 组号 处理 微电极刺激突触前神 经 元测得动作电位(mV) 室温,0.5 ms 后测得 突触 后神经元动作电位 (mV) Ⅰ 未加河豚毒素(对照) 75 75 Ⅱ Ⅲ Ⅳ 浸润在河 豚毒素中 5 min 后 10 min 后 15 min 后 65 65 50 25 40 0 (1)第Ⅰ组处理说明枪乌贼神经元兴奋时,膜外比膜内电位__低__(填“高”或“低”)75 mV。室温下,微电极刺激突触前神经元测得动作电位 0.5 ms 后,才能测到突触后神经元的 动作电位,这被称为“突触延搁”,延搁的原因是突触前膜以__胞吐__的方式释放__神经递 质__,该物质被突触后膜上的__特异性受体__识别。 (2)已知河豚毒素对于突触后膜识别信息分子的敏感性无影响,从Ⅱ、Ⅲ、Ⅳ组推断, 突触后神经元动作电位的降低应该是__作用于突触后膜的神经递质数量减少(或突触前膜释 放的神经递质减少)__直接引起的,由此可知河豚毒素对神经兴奋的传递起__抑制__作用。 (3)若利用河豚毒素的生理作用开发药物,可用作__b、c、d__(选填选项前的符号)。 a.降糖药 b.麻醉药 c.镇痛剂 d.抗肌肉痉挛剂(4)研究者利用水母荧光蛋白标记突触前神经元,直接观察到突触前膜先出现钙离子内 流,之后引发突触小泡的定向移动。药物 BAPTA 能迅速结合钙离子,现将该药物注入突触 小体内,若突触前神经元的__动作电位无改变,神经递质释放量减少(2 分)__,则说明钙离 子不影响突触前神经元产生神经冲动,但对于神经元之间兴奋的传递是必需的。 (二)选考题(本题共 2 小题,考生只选做其中 1 题,12 分) 29.(12 分,除标明外,每空 1 分)【生物——选修 1:生物技术实践】 对蛋白质进行研究时,首先要获得纯度较高的蛋白质。下图是某生物兴趣小组在“蛋白 质的提取和分离”实验中,准备从猪的血液中初步提取血红蛋白,设计的“血红蛋白提取、 分离流程图”。 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样品处理中红细胞的洗涤要用__生理盐水__反复冲洗、离心。向红细胞悬液中加入 一定量的低浓度 pH7.0 的缓冲液并充分搅拌,可以破碎红细胞,破碎细胞的原理是__渗透(作 用)原理(当外界溶液浓度低于动物细胞内液浓度时,细胞吸水涨破)__。 (2)血红蛋白粗分离阶段,透析的目的是__除去小分子杂质(2 分)__,若要尽快达到理想 的透析效果,可以__增加缓冲液的量或及时更换缓冲液(2 分)__(写出一种方法)。 (3)血红蛋白的纯化是通过__凝胶色谱(2 分)__法将相对分子质量大的杂质蛋白除去。 (4)电泳利用了待分离样品中各种分子的__带电性质以及分子大小、形状(2 分)__等的差 异,而产生不同迁移速度,实现各种分子的分离。 (5)一同学通过血红蛋白醋酸纤维薄膜电泳,观察到正常人和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患者的 血红蛋白电泳结果如右图所示。由图可知携带者有__2__种血红蛋白,从分子遗传学的角度 作出的解释是__携带者具有一对等位基因,可以控制合成两种不同的蛋白质__。 30.(12 分,除标明外,每空 1 分)【生物——选修 3:现代生物科技专题】 利用小鼠制备的抗人绒毛促性腺激素单克隆抗体做成的“早早孕试剂盒”,检测早孕的 准确率在 90%以上。请回答该“单抗”制备的有关问题: (1)在该“单抗”的生产过程中,将__人绒毛促性腺激素__作为抗原对小鼠进行注射。 (2)从小鼠体内脾脏中得到了__B__细胞,设法将鼠的骨髓瘤细胞与该细胞融合,再用特 定的__选择性__培养基进行筛选,选出融合的杂种细胞,对该细胞还需进行__克隆化__培养 和__抗体__检测,经多次筛选,就可获得足够数量的符合需要的杂交瘤细胞,该细胞的特点 是__既能迅速大量繁殖,也能产生专一的抗体(2 分)__。 (3)若在体外大规模培养该杂交瘤细胞,需要采取一定的措施保证被培养的细胞处于__ 无菌无毒__的环境中,例如向培养液中加一定量的抗生素等;为保证营养,在使用__合成__培养基时,通常需加入血清、血浆等一些天然成分,需提供__CO2__(气体),维持培养液的 pH。 (4)单克隆抗体最广泛的用途是用作__体外诊断试剂(2 分)__。

资料: 29.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