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末复习
一、选择题
1.学习历史眼界一定要开阔,要从世界整体的角度来观察和理解中国史。以下搭配不正确的是( )
A. 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国民族工业发展B. 巴黎和会——五四运动
C. 冷战结束——中美关系正常化D. 经济全球化——中国加入世贸组织
2.清代皇帝在北京西郊建造的中西合璧、豪华壮观的皇家园林——圆明园,是在哪个时期被谁毁掉的( )
A. 鸦片战争、英军 B. 第二次鸦片战争、英法联军
C. 甲午中日战争、日军 D. 八国联军侵华、八国联军
3.与中国以往近代化探索相比,辛亥革命的不同之处在于( )
A. 以富国强兵为宗旨 B. 主张学习西方政治制度
C. 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D. 宣传民主和科学的思想
4.近代时期,在清政府被迫签订的不平等条约中,首次出现允许外国人在中国通商口岸开设工厂条款的是( )
A. 中俄《北京条约》 B. 中英《南京条约》
C. 中日《马关条约》 D. 《辛丑条约》
5.《重寻控中国》一书中写道:“这个条约对中国的最大影响不是赔款,不是割让香港(岛),而是五口通商。”“这个条约”是( )
A. 《南京条约》 B. 《北京条约》 C. 《虎门条约》 D. 《黄埔条约》
6.1860年,北京居民有可能看到仓皇出逃的清朝皇帝是( )
A. 乾隆帝 B. 康熙帝 C. 道光帝 D. 咸丰帝。
7.1928年朱德和陈毅率领的队伍同毛泽东领导的部队胜利会师,会师后两军改编为( )
A.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 B. 八路军
C. 国民革命军 D. 中国工农革命军第四军
8.张华在国庆假期里观看了以下五部影视剧,按照事件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虎门销烟》 ②《鸦片战争》 ③《收复新疆》 ④《火烧圆明园》 ⑤《甲午风云》
A.①②③④⑤ B.①③②⑤④ C.①②④③⑤ D.③④⑤①②
9.历史事件不是孤立存在的,在历史学习中一定要从整体上把握历史事件之间的联系。下列组合中,前后事件没有关联的一组是( )
A.英国工业革命——鸦片战争;列强侵略——洋务运动;
B.新文化运动——中共诞生;戊戌变法——剪发辫、改称呼;
C.启蒙运动→法国大革命;宪章运动→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D.秋收起义——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东欧剧变→社会制度发生根本性变化
10.下列对台儿庄战役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发生在1938年春 B. 由李宗仁指挥
C. 八路军一一五师参战 D. 共歼敌一万多人
11.下列对五四运动与辛亥革命相同之处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都经过了长期的起义准备 B. 青年学生发挥了主要作用
C. 都具有反帝反封建的性质 D. 工人阶级登上了历史舞台
12.(题文)2016年9月18日,“九一八事变”发生85周年之际,全国多地举行主题活动,提醒人们牢记历史,勿忘国耻。十四年抗战其实并不像抗日神剧里那样简单,血肉筑长城才取得了最后的胜利。关于抗日战争胜利原因表述正确的有( )
①中国军民的浴血奋战
②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③世界反法西斯力量的配合
④国民党政府始终如一的积极抗战
A. ①②③B. ②③④C. ①③④D. ①②③④
13.“我翻开历史一查,这个历史没有年代……每页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几个字’,但实际上满本都写着两个字‘吃人’”。材料出自( )
A. 《新青年》B. 《狂人日记》C. 《文学改良刍议》D. 《文学革命论》
14.孙中山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是海峡两岸共同尊崇的伟人。他一生中最突出的功绩是领导了 ( )
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辛亥革命 D.新文化运动
15.15.《中国近代史》中指出:“国民党人被迫应战,他们一开始就不能统一行动,处于被动挨打的局面。……袁世凯以江西、南京为进攻重点。……南京方面,由于部分讨袁军被袁世凯用金钱收买,发生内变,被迫退守临淮关。”由此可见,二次革命失败的原因是( )
A. 国民党缺乏统一的领导 B. 列强干涉
C. 国民党力量弱 D. 国民党脱离人民群众
16.有人指出:“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这场战争的发动者是( )
A. 美国 B. 德国 C. 英国 D. 法国
17.遵义会议被誉为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以下史实能够佐证这一观点的是( )
A. 北洋军阀统治被推翻B. 人民军队的创建
C. 井冈山根据地的巩固D. 长征的伟大胜利
18.“法者,天下之公器也;变者,天下之公理也”。 这是谁的名言( )
A. 康有为 B. 严复 C. 谭嗣同 D. 梁启超
19.下列列强的侵华罪行发生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的是( )
A.占领香港岛 B.火烧圆明园
C.拆毁大沽炮台 D.屠杀旅顺居民
20.在中英《南京条约》的不平等条款中,最能反映英国侵略意图的是( )
A. 割占香港岛 B. 勒索战争赔款 C. 扩大鸦片贸易 D. 开放通商口岸
21.“1840年以来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经历了一个始而言技,继而言政,进而言教的过程,言教即主张学习西方自由、民主、平等等资产阶级观念。”能够印证“始而言技”的史实是( )
A. 戊戌变法 B. 辛亥革命 C. 新文化运动 D. 洋务运动
22.下列四部反映晚清历史的影视,按历史事件的发生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辛亥革命》②《鸦片战争》③《甲午风云》④《火烧圆明园》
A. ①②③④B. ③④①②C. ②④③①D. ④①②③
23.清朝北洋舰队全军覆没的战役是( )
A、黄海大战 B、辽东半岛战役
C、威海卫战役 D、平壤战役
24.促使中日民族矛盾逐步上升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的事件 ( )
A. 九一八事变 B. 鸦片战争 C. 甲午中日战争 D. 西安事变
25.一战期间,民族工业迎来快速发展的“黄金时代”,其主要原因( )
A. 辛亥革命冲击了封建制度
B. 北洋军阀的分裂
C. 日本给北京政府贷款
D. 帝国主义忙于战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二、综合题
2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鸦片战争的失败,使一些地主阶级的爱国知识分子从“天朝上国”的梦幻中惊醒,也让一些有识之士开始注目世界、关心时局、寻求强国御侮之道。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五口通商香港失,断鸿声中夷舰现。圆明园中尽烈火,太和殿里无君颜。水师已覆巨舰沉,黄海之水腥且咸。春帆楼上条约订,马关之约逆臣签……辛丑条约庚子恨,落日秋风哭宝剑……
材料二:19世纪60到90年代晚清洋务派进行了一场引进西方军事装备、机器生产和科学技术以维护清朝统治的自救运动,运动前期口号为“自强”,后期口号为“求富”。
材料三:革命成功后,上海的报纸不无戏谑地罗列了革命前后的变化:“共和政体成,专制政体灭,中华民国成,清朝灭总统成,皇帝灭,新内阁成,旧内阁灭”。
请回答:
(1)材料一中提及了哪些给近代中国带来屈辱的事件?(举出四例)
(2)近代中国与帝国主义列强交锋屡战屡败的根本原因是什么?给我们哪些启示?
(3)材料二反映的是哪一历史事件?依据材料结合所学概括这一事件的地位。
(4)材料三中的“革命”指的是什么?期间提出的指导思想是什么?
答案
1.C2.B3.C4.C5.A6.D7.D8.C9.B10.C11.C12.A13.B14.C15.A16.C17.D
18.D19.B20.D21.D22.C23.C24.A25.D
26.(1)《南京条约》的签订,火烧圆明园,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或黄海战役失败或威海卫战役失败),《马关条约》的签订,《辛丑条约》的签订。
(2)列强的侵略、(没落的封建专制制度)清政府腐败无能、综合国力的衰弱 ; 落后就要挨打等。
(3)洋务运动;地位: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或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
(4)辛亥革命;三民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