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二次适应性考试试卷(玉溪市带答案)
加入VIP免费下载

本文件来自资料包: 《2020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二次适应性考试试卷(玉溪市带答案)》 共有 1 个子文件,压缩包列表如下:

注:压缩包层级关系提取自源文件,您看到的所有资料结构都和您下载的源文件一致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语文试题卷 (考试时间:150 分钟。全卷满分:150 分) 一、现代文阅读(36 分) (一) 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对文学艺术创作者来说,或早或晚,都会遭遇到这个问题——为谁创作、为谁立言?习 近平同志强调:“文 学艺术创造、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首先要搞清楚为谁创作、为谁立言的问题,这是一个根 本问题。人民是创作的源头活水,只有扎根人民,创作才能获得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 泉。” 目前,文艺界普遍认识到,只有与身处的时代积极互动,深刻回应时代重大命题,才会 获得艺术创作的蓬勃生机。然而,在创作实践中,还有许多作家、艺术家困惑于现实如此丰 富,以至于完全超出个人的认识和表现能力。我们常常听到这样的说法:现实太精彩了,它 甚至远远走到了小说家想象力的前面。是的,我们有幸生活在这样一个日新月异的时代,随 时发生着习焉不察而影响深远的变化。这就为作家、艺术家观察现实、理解生活带来巨大困 难。对于他们而言,活灵活现地描绘出生活的表象,大约是不难的,难就难在理解生活复杂 的结构,理解隐藏在表象之下那些更深层的东西。那么,这“更深层的东西”是什么呢? 去过天安门广场的朋友一定会对矗立在广场上的人民英雄纪念碑印象深刻,许多人都背 得出上面的碑文——“三年以来 ,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三十年以来,在人民解放 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水垂不朽!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从那时起,为 了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 朽!”在新中国成立 70 周年的今天,再次诵读这段话,我们就会意识到,这改天换地的宏 伟现实是人民创造的,人民当之无愧是时代的英雄,是历史的创造者,只有认识到人民的主 体地位,才能感受到奔涌的时代浪潮下面深藏的不竭力量,才有可能从整体上把握一个时代, 认识沸腾的现实。 认识人民创造历史的主体地位,是为了从理性和情感上把自己放到人民中间,是为了解 决我是谁、我属于谁的问题。新文化运动以来,无论是经历革命与战争考验的现代作家,还 是上世纪 80 年代那批经历了知青岁月的当代作家,他们内心其实都有一方情感根据地,都 和某一片土地上的人民建立了非常深切的情感关系。这些作家是属于某个情感共同体的,这 个共同体时刻提醒着他,他的生命和创作与这世界上更广大的人群休戚相关。一个普普通通 的劳动者,或许并不是我们的读者,但这并不妨碍我们将他以及他所代表的广大人民作为我 们认识现实、理解时代的依据。以人民为中心,就是要坚持以精品奉献人民。在新的时条件下,我国文化产品供给的主 要矛盾已经不是缺不缺、够不够的问题,而是好不好、精不精的问题。诚然,娱乐和消费也 是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要的一部分,但是,有责任感的艺术家会深深感到,我们就生活在那 些为美好生活、为民族复兴而奋斗的人们中间,理应对我们的共同奋斗负有共同责任。我们 有责任通过形象的塑造,凝聚精神上的认同。这种认同,是对国家和民族未来的认同,是与 新时代伟大历史进程的同频共振。作家和艺术家只有把自己看成人民的儿子,积极投身于人 们争取美好未来的壮阔征程,才有能力创造出闪耀着明亮光芒的文艺,照亮和雕剥一个民族 的灵魂。 (摘编自铁凝《照亮和雕刻民族的灵魂》)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 文艺界普遍认识到,只有树立了与时代积极互动、深刻回应时代重大命题的理念,才 会获得艺术创作的蓬勃生机。 B. 认识人民创造历史的主体地位,和某一片土地上的人民建立了非常深切的情感关系, 是自古以来很多作家创作取得成功的重要原因。 C. 人民是认识现实、理解时代的依据,因为普通劳动者才是文艺最理想的读者。 D. 真正扎根时代、富有责任感的艺术家,无须考虑人民群众的娱乐和消费需求。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 文章采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的方式展开论证,在结构上采用并列式分论点平行展开。 B. 文章论证兼顾现实与历史,既有对当下创作的分析,也有对历史经验的总结。 C. 文章引用人民英雄纪念碑碑文内容,巧妙衔接了上下文,也有力支撑了论点。 D. 文章末段论证了 “以人民为中心,就是要坚持以精品奉献人民”这一重要观点。 3. 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分析和推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 对于那些认为现实走在小说家想象力前面的作家而言,困难在于如何把握生活的复杂 结构和本质内容。 B. 对艺术家而言,日新月异的变革时代,既意味着巨大挑战,也能激发创作热情,促使 他们投身沸腾的生活。 C. 我国当下文化产品供给的主要矛盾已经由量的问题转向质的问题,艺术家的创作也应 少而精。 D. 老舍曾说:“不去与劳动人民结为莫逆的好友,是写不出结结实实的作品的。”这与 文中情感共同体的理念是相通的。 (二) 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 题。 材料一: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指出,“今年首次将就业优先政策置于宏观政策层面,旨在强化各方面重视就业、支持就业的导向。”这进一步彰显了就业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优先 位置,丰富了宏观经济政策的内涵。 2012 年以来,虽然我国劳动年龄人口趋于减少,但我国人口基数大,每年新增劳动力 数量庞大,在就业方面始终存在巨大压力。由于措施得当有力,我国已经连续 6 年实现城镇 新增就业人口超过 1300 万人,失业率始终稳定在较低水平。但随着世界经济增速放缓,不 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加,外部输入性风险上升,我国经济下行压力加大,未来几年的就业仍 将是一个巨大的难题。此外,一些特殊就业困难群体、零就业家庭等需要给予特殊关照。与 缓解就业总量压力相比,就业结构矛盾的缓解和就业质量的提高难度更大,更需要政策持续 发力。 (摘编自《人民日报》2019 年 04 月 16 日) 材料二: [注]CIER 指数=市场招聘需求人数/市场求职申请人数,Q4 指第四季度。(数据来 源于互联网) 材料三: 传统的经济理论认为,经济增长是决定就业的主要因素。虽然增长的就业弹性——就业 增长率与经济增长率的比值,即经济增长每变化一个百分点所对应的就业数量变化的百分比 ——会有变化,相同的经济增长速度并不一定会带来相同规模的就业,但总体来看,经济增 长是扩大就业的前提。我国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也是把经济增长当作首要目标来追求的。 但实际上,就业也是促进经济增长和结构转型的重要力量。我国现在已进入经济高质量发展 阶段,与高速增长阶段相比,现阶段的经济增长更依赖于创新,更依赖于全要素生产率的提 高,更依赖于人力资本红利的增加。最近 20 年来,我国各级各类教育得到了长足发展,劳 动者受教育年限大幅度提高,人力资本存量显著增加,这是创新的重要源泉。可以预期,随 着教育被定位于“国之大计、党之大计”,我国劳动者的受教育程度和技能将会得到进一步 提升。这一更高水平的人力资本存量如果能够最大可能地实现就业,无疑会进一步推动创新, 从而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并最终实现更高水平的增长。因此,解决好就业问题,既事关民生, 也事关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摘编自赖德胜《作为宏观政策的就业优先政策》) 材料四:在信息化时代,由互联网创造的巨大信息交互平台,逐渐成为劳动力市场参与者获取信 息资源的主要渠道。互联网提供的及时有效的信息,加强了雇主与雇员之间、用户与用户之 间的沟通,通过影响人力资本、社会资本以及工作搜寻等方式,影响个人的就业决策。此外, 互联网技术的普及与广泛应用,还创造了新的工作岗位和新的职业类别,为个体的就业带来 多元化选择,能够使个人获得更多平衡工作和家庭生活的机会,为提高个体的就业质量带来 新的可能。值得注意的是,尽管目前我国互联网普及率已达 53.2%,但与发达国家和地区相 比,我国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和应用水平仍然较低,并且由于城乡分割、个体差异的存在, 在中老年、女性和农民工等人群中的互联网使用率和使用技能都普遍偏低。 (摘编自《互联网使用、就业决策与就业质量》)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高水平的人力资本存量 就业 高水平的经济增长 B.各级各类教育 长足发展 人力资本存量 C.人口基数大 劳动力数量大 政策持续发力 D.互联网技术 新岗位、新职业 个体就业质量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2012 年以来,由于措施得当有力,我国失业率稳定在较低水平,但由于人口基数大、 经济增速放缓等多重因素,未来几年就业压力仍然是巨大的。 B.尽管相同的经济增长速度不一定带来相同规模的就业,但不可否认,经济增长是决定 就业的主要因素,因此,当前应当把经济增长当作首要目标。 C.由材料二可知,2017 及 2018 年环保、印刷、包装、造纸行业都处在就业饱和状态, 就业前景不容乐观;2018 年处在就业饱和状态的行业有所增加。 D.如果提升中老年、女性和农民工等人群对互联网的使用率和使用技能,这将对他们的 就业有一定的帮助,对缓解就业压力将起到积极作用。 6.请你结合材料给急需就业者提三条建议。(6 分) (三) 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5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7~9 题。 灯 侯发山 周末,小伟回乡下看望父亲。 看到小伟回来,父亲的眼角、眉梢,还有皱纹,舒心的笑意都一起弥漫出来。小伟还算 个孝子,虽然在城里上班,平时没少回家看看,有时忙,回不来,打个电话,或是在微信上视频聊天,真的是远在天边近在眼前,这一切都让父亲自豪、欣慰。 吃罢晚饭,父亲提出要带小伟到东江捉鱼。 晚上钓鱼?黑灯瞎火的能钓到吗?父亲要给自己做鱼吃?父亲缺钱花?小伟心里打了 不少的问号,嘴上还是爽快地答应了。他知道,老还小,人上了年纪,往往跟小孩子一样, 会做出一些看似可笑或是愚的事;小伟还知道,什么是孝顺,顺着老人的意思就是最好的孝 顺。母亲死得早,是父亲一把一把把自己带大的,风里来雨里去,靠捕鱼供自己吃喝,供自 己上学。小伟毕业参加工作后,想把父亲带进城,父亲执意不去,说自己在乡下惯了,说自 己还能干得动,每天活动活动筋骨对身体有好处。小伟也就没再坚持,他心里清楚,最主要 的,家里有母亲的影子和味道,父亲含不得离开。 来到江边,天已经完全暗下来,江和天似乎连接到一块了,只能听到江水不安分的波涛 声。 父亲没有拿出鱼竿,没有带鱼饵。小伟以为父亲忘了,正要自责自己没有提醒他,父亲 笑了笑,说,孩子,不用鱼竿,照样可以捉鱼。 小伟吃惊不小,心说父亲什么时候会徒手逮鱼了?从末见过,也从没有听说过。难道是 父亲早就有的绝技,今天要露一手给自己瞧? 小伟正在胡乱猜测,父亲拉着他来到浅水处,让他往水里看。顺着父亲的手势,小伟辨 认半天,才看清水底下有个闪闪发光的东西。那是什么?小伟心里疑惑,正要问父亲,父亲 说,小伟,那是蛤蟆鱼,也叫老头鱼,学名安康鱼。 还有这种鱼?它怎么会发光呢?小伟惊诧不已。他又往水里细看,看到这种鱼头顶上有 一根钓竿,这根钓竿不时会发出星星一样的闪光,像一只悬挂明灯的钓鱼竿。 父亲说,蛤蟆鱼基本上是吃等食的,平时潜伏不动,以背鳍第一棘的皮瓣为钓饵,诱捕 那些趋光的鱼虾类。 说到这里,父亲起脚悄悄下水,探下身子,手猛地一伸,就抓到了那只蛤蟆鱼。 蛤蟆鱼在父亲手里扭曲着身子,但被父亲牢牢抓在手里。小伟打开手机的电筒,看到这 种鱼头大,口宽,胸鳍大,尾部细小,背紫褐色,腹面淡色。 小伟啊啊一笑,对父亲说:“爹,这就做‘螳螂在前,黄雀在后’。” 这种鱼肉少,吃起来不过瘾。父条甩手把鱼扔进了江里,然后继续说道,咱江边好多渔 民都喜欢逮蛤蟆鱼,好逮,不费劲。孩子,人跟这蛤蟆鱼一样,不能太出风头。 父亲这是哪里话啊?小伟心里打了个愣。 父亲说,你下乡扶贫,你改造危房,你资助贫困大学生,这都没错,不要传到朋友圈嘛。 原来父亲天天去自己的朋友圈里转,时时关注着自己呢!小伟恍然大悟,心里一下子热 乎起。天天点赞的不一定是朋友,不点赞的不一定就不是朋友,看来这话是没说错。 父亲说,你若挺不下来,或是做得不够圆满,让人揪住把柄,可就不好喽。你是单位的 一把手,有时不能太招人眼了。小伟说,爹,我是故意那样做的。 父亲愣怔了一下。 小伟说,我那样做,一是督促自己坚持到底,不能半途而废,二是大家监督自己,杜绝 自己有谋私利的行为,还有一点,就是做一个样子给他们看!爹,无欲则刚,有什么好怕的 呢? 龟儿子,咋不早给我说呢?害得我担惊受怕,好几个晚上都睡不着,父亲说看,拿起拳 头轻轻捶了小伟的胸脯一下。 有轮船的汽笛声从江面上飘过来。父亲指着远处的灯塔,自豪地说,小伟,爹希望像你 说的,要做灯塔发出的光,不要做蛤蟆鱼身上的光! 小伟偎依着父亲,感觉到父亲的身板还是那样的结实,那样的硬朗,那样的温暖。 回家的路上没有路灯,黑瞎瞎的,有父亲在身边,小伟走得很踏实,一点也不用担心会 迷路。 (《小小说选刊》2018 年第 1 期转载)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木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小伟作为单位的一把手,他正直无私,为民做了许多有利的实事,并且还将这些事情 发到朋友圈里。对儿子做好事实事发朋友圈的行为,父亲开始是担惊受怕的。 B.“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在本文是指蛤蟆鱼要诱捕那些趋光的鱼类,却被父亲抓住的 情景。父亲想借此情景告诫儿子小伟做事应低调的道理。 C.小说将故事发生的时间设定在晚上,是因为晚上才能看到蛤蟆鱼身上的光和远处灯塔 里发出的光。父亲好借此机会与儿子进行一番交流。 D.小说第 4 段开头的四个问句使用反问的手法,既表现出小伟对父亲行为的疑惑,也设 置了悬念,引发读者对父亲真实意图的猜测,激起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8.请联系全文,分析“父亲”的人物形象特点。(6 分) 9.小说以“灯”为标题,有哪些含意?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的理解。(6 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4 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4 小题,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3 题。 张策,字少逸,敦煌人。父同仕唐官至容管经略使策少聪警好学尤乐章句。居洛阳敦化 里,尝浚甘泉井,得古鼎,耳有篆字曰“魏黄初元年春二月,匠吉千”,且又制作奇巧,同 甚宝之。策时在父旁,徐言曰:“建安二十五年,曹公薨,改年为延康,其年十月,文帝受 汉禅,始号黄初,则是黄初元年无二月明矣。鼎文何谬欤!”同大惊,亟遣启书室,取《魏 志》展读,一不失所启,宗族奇之,时年十三。未弱冠,落发为僧,居雍之慈恩精庐,颇有高致。唐广明末,大盗犯阙,策遂返初服,奉父母逃难,君子多之。及丁家艰,以孝闻。服 满,自屏郊薮,一无干进意,若是者十余载,方出为广文博士,改秘书郎。王行瑜帅邠州, 辟为观察支使,带水曹员外郎,赐绯。及行瑜反,太原节度使李克用奉诏讨伐,行瑜败死, 邠州平。策与婢肩舆其亲,南出邠境,属边寨积雪,为行者所哀。太祖闻而嘉之,奏为郑滑 支使,寻以内忧去职。制阕,除国子博士,迁膳部员外郎。不一岁,华帅韩建辟为判官,及 建领许州,又为掌记。天复中,策奉其主书币来聘,太祖见而喜曰:“张夫子且至矣。”即 奏为掌记,兼赐金紫。天祐初,表其才,拜职方郎中,兼史馆修撰,俄召入为翰林学士,转 兵部郎中,知制诰,依前修史。未几,迁中书舍人,职如故。太祖受禅,改工部侍郎,加承 旨。其年冬,转礼部侍郎。明年,从征至泽州,拜刑部侍郎、平章事,仍判户部,寻迁中书 侍郎。以风恙拜章乞骸,改刑部尚书致仕,即日肩舆归洛,居于福善里,修篁嘉木,图书琴 酒,以自适焉。乾化二年秋,卒。所著《典议》三卷、制词歌诗二十卷、笺表三十卷,存于 其家。 (节选自《旧五代史·张策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 父同/仕唐/官至容管经略/使策少聪警好学/尤乐章句 B. 父同仕唐/官至容管经略使/策少聪警好学/尤乐章句 C. 父同/仕唐/官至容管经略使/策少聪警好学/尤乐章句 D. 父同仕唐/官至容管经略使/策少聪警好学/尤乐章句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 篆字,篆书字体,是汉字字体之一,分为大篆和小篆,大篆又称籀文,小篆又称秦 篆。 B. 弱冠,古时男子汉族 20 岁称弱冠。这时行冠礼,即戴上表示已成人的帽子,以示成 年,但体犹未壮,故称“弱”。后世泛指二十左右的年纪,也可用于女子。 C. 广文,唐朝设广文馆,设博士、助教等职,主持国学。明清时因称教官为“广文”, 亦作“广文先生”。 D. 乞骸,即乞骸骨,指古代官员自请退职,意为请求使骸骨归葬故乡,回老家安度晚 年。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 张策聪明好学,博闻强识。他十三岁时根据历史事实指出古鼎上文字内容的谬误, 父亲查阅史书后证实了他的说法,族人们对此感到十分惊奇。 B. 张策孝顺父母,至情至性。母亲去世,他在守丧期满后隐居郊野,十多年都无心功 名;出任郑滑支使不久,又因父亲去世而辞去官职,为父亲守丧。 C. 张策仕途顺畅,屡受提拔。他出仕后先在地方任广文博士、秘书郎等官职;后又在 兵部、工部、礼部等多个部门任职。D. 张策情致高尚,著述丰厚。他年轻时在雍州慈恩精庐修行,退休后过着情趣高雅的 生活;他曾编写国史,平生著有《典议》、诗词、笺表等作品多卷。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大盗犯阙,策遂返初服,奉父母逃难,君子多之。 (2)策与婢肩舆其亲,南出邠境,属边寨积雪,为行者所哀。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这首明诗,完成 14~15 题。 闻武均州报已复西京① 陆游 白发将军亦壮哉,西京昨夜捷书来。 胡儿敢作千年计,天意宁知一日回。 列圣仁恩深雨露,中兴赦令疾风雷。 悬知寒食朝陵使②,驿路梨花处处开。 【注】①这是诗人得悉均州的武矩报捷官军收复西京洛阳而作的。当时武钜知均州,故 诗人称其武均州。②朝陵使:朝祭陵墓的使者。北宋皇帝陵墓在洛阳。 14.下列关于这首诗的赏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3 分)( ) A. 颔联用“千年计”和“一日回”进行对比,强调天道正义在南宋一方,金主想千年统 治中原的计谋终成迷梦,一朝破灭。 B. 诗中描绘了王师获胜、金军败退、赦令颁布、使者朝祭的景象。 C. 本诗和杜甫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的感情同中有异,相同的是都有收复失地的快意, 不同的是本诗含有自己功业无成的伤感。 D. 这首诗写诗人听到捷报传来后不能自已的欢欣鼓舞之情,表现了诗人对国事的关心。 15.这首诗的最后一句描写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6 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1 题,6 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 分) (1)孟子在《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文中,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 深刻地揭示出饱经磨难对于一个人成才的重要意义。 (2)屈原《离骚》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 以穿荷叶荷花制作的衣服来表明自己高洁的情操和志向。 (3)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借“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景象, 表达了自己对百姓忘却国耻,安于异族统治的沉痛之情。 三、语言文字运用(20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7~19 题。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兴媒体的快速崛起,强力推动了媒体融合,带来了一场“传播革 命”,极大地改变了文艺创作、生产、评论、传播和消费等各个环节。文艺生态发生了 的变化,文艺评论也出现了 的新特征。但是,近年来,作为文艺评论的重要对 象,文艺作品因为资本等市场力量和互联网等科技力量的强力介入,其数量呈爆炸式增长, 但质量上却 。 文艺评论是文艺创作的一面镜子、一剂良药,( )。不管技术如何进 步,也改变不了评论者对文学作品创作主体的决定性影响,不管网络文艺如何喧嚣热闹,更 改变不了文艺评论引领大众审美潮流和社会价值判断的功能和作用。优秀的文艺评论,不仅 能够发现和解决不良的创作倾向,批驳错误的文艺现象,匡正文艺风气,推动良好文明风尚 的形成,而且可以帮助创作者总结创作得失,帮助读者更好地欣赏优秀作品的精髓。因此, 文艺批评者要 、主动应对,坚守艺术理想、批评精神和独立品格,引领文艺朝着健康 繁荣的方向阔步前进。 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 分)( ) A. 铺天盖地 空前绝后 良莠不齐 当仁不让 B. 翻天覆地 空前绝后 参差不齐 首当其冲 C. 铺天盖地 前所未有 良莠不齐 首当其冲 D. 翻天覆地 前所未有 参差不齐 当仁不让 18.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 ) A. 是引导创作、多出精品、提高审美、引领风尚的重要力量。 B. 是多出精品、引导创作、提高审美、引领风尚的重要力量。 C. 是引导创作、多出精品、引领风尚、提高审美的重要力量。 D. 是提高审美、引领风尚、引导创作、多出精品的重要力量。 19.文中划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 ) A. 不仅优秀的文艺评论,能够发现和抵制不良的创作倾向,批驳错误的文艺现象,匡 正文艺风气,推动良好文明风尚的形成,而且可以帮助创作者总结创作得失,帮助 读者和观众更好地欣赏优秀作品的精髓。 B. 优秀的文艺评论,不仅可以帮助创作者总结创作得失,帮助读者和观众更好地欣赏 优秀作品的精髓,而且能够发现和抵制不良的创作倾向,批驳错误的文艺现象,匡 正文艺风气,推动良好文明风尚的形成。 C. 不仅优秀的文艺评论,能够发现和解决不良的创作倾向,批驳错误的文艺现象,匡 正文艺风气,推动良好文明风尚的形成,而且可以帮助创作者总结创作得失,帮助 读者和观众更好地欣赏优秀作品的精髓。 D. 优秀的文艺评论,不仅可以帮助创作者总结创作得失,帮助读者和观众更好地欣赏优秀作品的精髓,而且能够发现和解决不良的创作倾向,批驳错误的文艺现象,匡 正文艺风气,推动良好文明风尚的形成。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 密,每处不超过 15 个字。(6 分) 人们常用“秋风扫落叶”来形容温带地区秋天的景色。你也许会为树叶的飘落而惋惜, 但是,落叶恰恰是树木的一种自我保护。 _____①____,尽量减少水分养分的蒸腾,才能 安全过冬。并且,植物的落叶太多是叶背朝上,叶面朝下, ② 。因为靠近叶面 的栅栏组织排列紧密,且含有大量的叶绿素,密度较大;靠近叶背的海绵组织排列疏松,叶 绿素较少,密度较小,所以当树叶落下的时候比较重的那面就会朝下。不过一些松柏之类的 树木因为叶片像针尖一样, _______③______,所以能保持常绿。 21.请以“成语,中华文化的缩微景观”为主题,在下列提供的成语中任选三个组成一组, 模仿画线的句子,续写一段意思完整的话。要求:(1)符合首句的观点;(2)句式基本一 致。(5 分) 成语:锲而不舍 见义勇为 精益求精 雪中送炭 别出心裁 夜以继日 筚路蓝缕 古道热肠 成语深植于中华文化,如果把中华文化比作一幅博大的风景,那么成语就是它的微型景 观。 “因材施教、循序渐进、言传身教”,每一个成语给我们诠释的都是丰富深邃的教育智 慧,它体现的爱生育人的教育情怀已经成为了中华民族教育文化的精神财富。 四、写作(60 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 分) 最近,“网红漫画家”林帝浣在其微信公众号“小林”上发了一组原创漫画《你的三观, 我很喜欢》,阅读人数很快超过 10 万。简单的画面,简短的文字,折射出作者充满正能量的 价值观。 有网友留言;大家知道吗?小林老师小时候因家里经济困难,就节约零钱买颜料画画, 到废品收购站买书阅读;三年前,他创作的一组“二十四节气”国画,被选为国家“申遗” 推介宣传画;就在前几天,作为五四“奋斗者”的代表,小林老师被请进了央视精品文化访 谈类节目《文化十分》。 奋斗是青春最亮丽的底色,而价值观是成长最需要的钙片。有正确的价值观,奋斗会更 有意义;有奋斗作支撑,价值观则更有力量。 以上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据此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 人信息;不少于 800 字。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现代文阅读(36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 1.(3 分)答案 A A 项,正确。 B 项,扩大范围,相关信息在文章第四段,由原文“认识人民创造历史的主体地位,是为了 从理性和情感上把自己放到人民中间,是为了解决我是谁、我属于谁的问题。新文化运动以 来,无论是经历革命与战争考验的现代作家,还是上世纪 80 年代那批经历了知青岁月的当 代作家,他们内心其实都有一方情感根据地,都和某一片土地上的人民建立了非常深切的情 感关系。”对应时间范围是新文化运动以来,而非自古以来。 C 项,强加因果,相关信息在文章第四段,由原文“一个普普通通的劳动者,或许并不是我 们的读者,但并不妨碍我们将他以及他所代表的广大人民作为我们认识现实,理解时代的依 据” 可知,“人民是认识现实、理解时代的依据”与“普通劳动者才是不是文艺最理想的 读者”之间没有因果关系。 D 项,“无须考虑人民的娱乐和消费需求”错误,由原文第五段“诚然,娱乐和消费也是人 民群众精神文化需要的一部分”可知,娱乐和消费也是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要的一部分,并 不是“无需考虑”。 2.(3 分)【答案】A 项,分析不当,文章提出问题、分析问题,结构上层层推进。 3.(3 分)【答案】C 项,无中生有,“艺术家的创作也应少而精”推断错误,原文最后一段 说“我国文化产品供给的主要矛盾……是好不好、精不精”,强调文学家的创作重点在“精” 也就是“质上”,而没有说“少”。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2 分) 4.(3 分)【答案】C 项,“更需要政策持续发力”说法不当,原文说的是“与缓解就业总量 压力相比,就业结构矛盾的缓解和就业质量的提高难度更大,更需要政策持续发力”,更需 要“政策持续发力”的应是“就业结构矛盾的缓解和就业质量的提高”。故选 C。 5.(3 分)【答案】B 项,“当前应当把经济增长当作首要目标”错误。根据材料三“我国现 在已进入经济高质量发展阶段,与高速增长阶段相比,现阶段的经济增长更依赖于创新,更 依赖于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更依赖于人力资本红利的增加”可知,“当前应当把经济增长 当作首要目标”说法错误。故选 B。 6.(6 分)【答案】①了解国家相关就业政策;②避开就业需求饱和的行业,选择招聘需求 人数较多的行业;③加强学习,提高自身素质,提高个体的就业竞争实力;④充分利用互联 网技术,了解就业情形。(每点 2 分,答出 3 点给 6 分) (三) 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5 分)7.(3 分)【答案】D D 项,反问手法有误 8.(6 分)【答案要点】①勤劳自立:靠捕鱼供“我”上学,将“我”养大;儿子出息后 不愿跟“我”进城,仍在农村劳动。②关爱儿子:时时关注“我”的朋友圈,为儿子担惊受 怕。③教子有方:晚上带儿子去钓鱼,借用蛤蟆鱼来劝说。④低调正直:劝“我”不能太招 人眼,也支持“我”下乡扶贫等。(每点 2 分,答出 3 点给 6 分) 9.(6 分)【答案】①蛤蟆鱼的光:象征着张扬、高调、出风头的处事方式。②灯塔的光: 引人走向光明,走向正道,是默默奉献精神的象征。③父亲的教导:父亲的言传身教如明灯, 希望儿子为官正直低调,走路踏实不迷路。(每点 2 分,答全给满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4 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4 小题,19 分) 10.(3 分)【答案】C. 本句意思:父亲张同,在唐朝做官,官位到了容管经略使。张策从小聪明机警爱好学习,尤 其喜好章句之学。故选 C。 11.(3 分)【答案】B,弱冠只能用于男子 12.(3 分)【答案】B 项,先是父亲去世、后来才是母亲去世,文中内忧指母丧,遭遇母亲 丧事,故选 B。 13.(10 分)【答案】⑴大盗入犯京城,张策就恢复俗人的身份,侍奉父母一起逃难,君子 们都称赞他。(“阙”,借指宫殿或京城;“初服”,直译为当初的衣服,可引申为俗衣; “多”认为他做得好,或称赞、赞许。各 1 分,句意 2 分) (2)张策和婢女用轿子抬着自己的母亲,从南面逃出邠州地界,恰好遇上边寨积雪,他们 被路人怜悯。(“肩舆”,名词作动词,即轿子抬; “南”,名词作状语,从南面;“哀”, 怜悯;“为……所”,表被动各 1 分,句意 1 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 14.(3 分)【答案】C 项,错在“对自己功业无成的伤感”。从全诗看,诗人写这首诗时的 情绪是乐观的,毫无伤感可言。这首诗写诗人听到捷报传来后不能自已的欢欣鼓舞之情,表 现了诗人对国事的关心。故选 C。 15.(6 分)【答案】①尾句描写寒食节时朝陵驿道上处处盛开的梨花,通过联想方式,想 象朝陵驿道上使者奔驰的热烈欢快的场面;(3 分) ②以景结情,表达诗人对故土收复、皇陵得以朝祭的欢愉之情,寄寓着国家中兴的美好愿景。 (3 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1 题,6 分) 16.(6 分)【答案】所以动心忍性 曾益其所不能 制芰荷以为衣兮 集芙蓉以为裳 佛狸祠下 一片神鸦社鼓 三、语言文字运用(20 分) 17.(3 分)【答案】D 翻天覆地:形容变化巨大而彻底;铺天盖地:形容来势猛,声势大,到处都是。此处指文艺 生态的变化而不是声势;前所未有:从来没有发生过的。空前绝后:指从前没有过,今后也 不会再有。夸张性地形容独一无二。也形容非凡的成就或盛况。此处新特征应该之前未有, 不能断言包括以后;参差不齐:本意是长短、高低、大小不一致。形容很不整齐或水平不一。 良莠不齐:指好人坏人都有,混杂在一起。侧重于品质,不能用于形容水平、成绩等。此处 对象为文艺作品质量;当仁不让:原指以仁为任,无所谦让。后指遇到应该做的事就积极主 动去做,不推让。首当其冲:比喻最先受到攻击或遭到灾难。此处是指文艺批评者要积极主 动。 18.(3 分)【答案】18.A 此处根据后文提示,文艺评论作用对象首先应是文学作品的创作主体,其次是文艺作品和文 艺评论等的阅读者即大众,最终是对社会风气的作用,排除 C 项、D 项;再根据行为先后逻 辑顺序排序,应是先创作才有精品,排除 B 项。故选 A 。 19.(3 分)【答案】B 此题“不仅”应放在“优秀的文艺评论”之后,排除 A、C 两个选项; “解决”和“倾向”属于搭配不当,排除 C、D 两个选项。根据内容的递进关系,应先是具 体性的帮助创作者、读者和观众,然后才是对抽象性的文艺风气、文明风尚等产生影响,故 可排除 A 选项。 20.(6 分))【答案】(有些)树木唯有脱尽全身的树叶 这是由叶子内部的特殊结构造 成的(这跟叶面叶背的密度不同有关系) 损耗的水分养分特别少 (答对 1 个得 2 分,答对 2 个得 4 分,答对 3 个给 6 分;意思对即可) 21.(5 分)【答案】“见义勇为、雪中送炭、古道热肠”,每一个成语给我们标榜的都是乐 善好施的做人美德,它推崇的修己助人的美好品格已经成为中华民族代代相传的精神瑰宝。 “筚路蓝缕、夜以继日、锲而不舍”,每一个成语给我们诠释的都是自强不息的创业精神, 它展现的坚韧图强的坚毅品质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精神风貌的生动写照。 四、写作(60 分) 22.(60 分)【答案】作文这是一则材料作文。作文题的材料内容由两段组成:一是讲述林 帝浣的漫画《你的三观,我很喜欢》很受欢迎,二是介绍林帝浣的奋斗历程。导写部分由两 部分组成:一是导语内容,即“奋斗是青春最亮丽的底色,价值观是成长最需要的钙片。有 正确的价值观,奋斗会更有意义;有奋斗作支撑,价值观则更有力量”;二是写作要求,即“以 上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据此写一篇文章。理解材料内容的关键在于把握好“奋斗”和“价值观”两个内涵关键词。写作导语“奋斗是青春最亮丽的底色,价值观是成 长最需要的钙片。有正确的价值观,奋斗会更有意义;有奋斗作支撑,价值观则更有力量”, 直接点出了材料的内涵,并且揭示了“奋斗与价值观”的关系,为考生指明了写作的主题方 向。考生的思考应当聚焦这个导语内涵上来,才算是切合题意。 参考立意: 1、以正确的价值观指引奋斗的青春; 2、让奋斗为正确的价值观助力; 3、人生二重奏——奋斗与正确的价值观; 4、价值观是灯塔,奋斗是船桨。 【评分:依据参考 2019 年高考全国卷语文作文评分标准】 参考译文: 张策,字少逸,敦煌人。父亲张同,在唐朝做官,官位到了容管经略使。张策从小聪明 机警爱好学习,尤其喜好章句之学。住在洛阳敦化里,家人曾经在疏通甜水井时,挖出了一 只古鼎,鼎耳上刻有篆字“魏黄初元年春二月,匠吉千”,古鼎制作新奇精巧,张同十分喜 爱,视为宝贝,张策当时在父亲身旁,慢慢地说道:“建安二十五年,曹操去世,汉献帝改 年号为延康,这年十月,魏文帝接受汉帝让位,才改年号为黄初,那么黄初元年没有二月就 很清楚了。鼎上的文字多荒谬啊!”张同大吃一惊,急忙让人打开书房,取出《魏志》翻阅, 果然与张策说的一点不差,族人们对此感到十分惊奇,当时张策年仅十三岁,不到二十岁, 他就削发为僧,住在雍州的慈恩精庐,颇有高致。唐广明末年,大盗入犯朝延,张策就恢复 俗人的身份,侍奉父母一起逃难,君子们都称赞他。到为父亲守丧时,以孝行闻名。丧期结 束,他隐居郊野,毫无谋求仕进的打算,像这样有十多年,才出任广文博士,改任秘书郎。 王行瑜任邠州帅后,征召他为观察支使,兼任水曹元外郎,并赐给他红色官服。到王行瑜反 叛时,太原节度使李克用奉诏讨伐,王行瑜战败而死,邠州被平定,张策和婢女用轿子抬着 自己的母亲,从南面逃出邠州地界,恰好遇上边寨积雪,他们被路人怜悯。梁太祖知道这件 事情之后赞扬了他,奏请(当朝皇帝)让他担任郑滑支使,不久后他因母亲去世离职,服丧 期满后,被授予国子博士,调任膳部员外郎。不到一年,华帅韩建征召他为判官,到韩建治 理许州时,又任他为掌记。天复年间,张策带着唐朝皇帝的书信和礼物来访,梁太祖见了他 高兴地说:“张夫子到了。”就上奏任他为掌记,并给他赐金鱼袋及紫衣。天佑初年,又上 表奏报他的才能,皇帝任命他为职方郎中,兼史馆修撰,不久召入朝廷任翰林学士,后转任 兵部郎中、知制诰,像以前一样编修史书。不久,调任中书舍人,职位依旧。梁太祖接受让 位后,改任他为工部符印,加封承旨官。这年冬天,转任礼部侍郎,第二年,跟随梁太祖出 征到泽州,被任命为刑部侍郎,平章事,仍兼管户部事务,不久调任中书侍郎。他因风症上奏章请求退休,改任刑部尚书退休,当天坐轿子回洛阳,住在福善里,高竹大树,图书琴酒, 籍以自乐。乾化二年秋,去世。所著《典议》三卷,制词歌诗二十卷、笺表三十卷,保存在 家中。

资料: 29.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