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大附中 2019~2020 学年高二第一学期(总第四次)模块诊断
政治试题
时间:80 分钟
一、单选题(每小题 2 分,共 60 分)
1.我们儿时唱着“小嘛小儿郎,背着那书包上学堂……”“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长大,
而现在的孩子唱的是“这首歌给你快乐,你有没有爱上我……”这体现了文化生活的道理是
A.文化具有非常丰富的形式 B.文化古今有别,又有先进与落后之分
C.文化可以促进不同时代的人的全面发展 D.文化是一定时代政治经济的反映
2.改革开放 40 年来,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国际影响力越来越大,目前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世界
第一大贸易国,对世界经济增长年均贡献率超过 30%,对全球减贫贡献率逾 70%。中国道路得到越
来越多国际的理解,中国倡导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理念逐渐成为国际社会的共识。随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这表明
①文化影响力是一个国家的国际影响力的基础和核心
②一个国家的文化影响力是与经济影响力同步增强的
③一个国家的国际影响力是经济、政治、文化等共同作用的结果
④一个国家的国际影响力归根到底以经济发展水平为基础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3.今天,传统的阅读模式也在悄悄地发生着变化。在某市图书馆只要手机扫一扫,就能把各类经
典电子图书“装”进手机,轻松带回家。而这些强大功能的“支持者”,都来自于一台电子书借阅
机。可见
①每个人的文化素养不是天生的 ②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
③精神产品凝结在一定的物质载体中 ④文化是经济发展的派生物和附属品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4.2019 年的两会,人工智能被第三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并首次提出“智能+”。报告指出,深化
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研发应用,培育新一代新兴产业集群,壮大数字经济。两会期间,新华社启
用了 AI 主播,主持人白岩松有了分身机器人,人民网推 AI 机器人助力两会报道……这些新变化
①展示了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的文化魅力 ②彰显了科技促进文化创新发展的独特作用
③证明我国在人工智能领域的世界领先地位 ④激发文化与经济交融发展的活力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5.婴儿时,长辈用筷子蘸各种味道教你辨别酸甜苦辣,是一种传承;孩提时,爸爸敲打你先下手
夹菜的筷子,是一种明礼;长大后,你用筷子往妈妈的碗里夹上她爱吃的菜,是一种感恩……每
一个人都有一个关于家的味道、一种情感的记忆,南北不一,味道各异,但对家人的爱,却是唯
一。从中我们可以感悟到
①筷子的使用在不同阶段传递着不同的情感
②“南北各异的家的味道”寓于“唯一的家人之爱”中
③每个人对家的情感源于其长期的生活体验
④人们对家的感悟取决于他的生活意趣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6.子墨子言见染丝者而叹日:“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所人者变,其色亦变。五人必而已则为
五色矣。故染不可不慎也!非独染丝然也,国亦有染。”这给我国的启示是
①反对文化建设的多元化取向,阻断不良文化对人们的影响②文化对人的影响往往是无形的、被动的
③加强社会文化建设,提高人们文化的辨别能力
④营造良好的社会文化氛围,让人们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正能量的熏陶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7.自孔子周游列国开游学风气之先,历代儒生学士背井离乡、负书担囊,游学成为古人的重要学
习方式。圆梦顶尖名校、欧洲文化探秘、国际学生领导力峰会……各色名目赚足了家长的眼球。
随着人们收入水平的提高、教育理念的改变以及出国政策的优化,海外游学热的出现可谓应时当
令。从文化传播角度看,海外游学
①在寓教于乐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②成为现代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③有利于文化在交流中传播 ④源于对丰富多彩世界文化的尊重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8.“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古村落被建筑学家喻为“空间说书者”,传承着文化和历史。然
而,这些穿越千百年、印刻着历史记忆的“说书人”,有的被不断加快的城镇化浪潮推倒,有的因
村庄人口流失而陷入“空心村”或破败坍塌的危局,令人唏墟。我们要保护这些古村落,因为
①保护古村落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
②各具特色的古村落对展现文化多样性有独特作用
③保护古村落对于研究人类文明演进具有重要意义
④保护古村落是全面继承中国传统文化的必然要求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9.甲骨文是一个文明的符号、文化的标志,意味着人类走出了结绳记事的洪荒年代。它虽然经过
了金文、篆书、隶书、楷书等不同书写形式的变化,但是以形、音、义为特征的文字和基本语法
保留至今,为中国书法艺术的产生与发展奠定了基础。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的教授陈楠把甲骨文开
发”成表情包,成为年轻人微信中的“斗图”法宝,这一做法
①借助大众传媒这一文化传播的途径来传递中国符号
②积极利用当今现代化手段改变传统文化的基本内涵
③善于使用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来解读古老文化
④激活人们对传统价值的认同感、文化发展的使命感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0.英国哲学家罗素在《中国问题》一书中写道:“中国至高无上的伦理品质中的一些东西,对现
代世界极为需要。”这些品质“若能够被全世界采纳,地球上肯定会比现在有更多的欢乐祥和”。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①中华文化概括了世界文化的共性 ②我国应加强与其它国家之间的文化交流
③中华文化的个性中包含着世界文化的共性 ④中华文化会同化世界其它文化
A.②③ B.①② C.①④ D.③④
11.2019 年 6 月 8 日是“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为进一步提高人民群众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意
识,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营造非遗保护良好社会氛围,文化和旅游部决定在 2019 年“文
化和自然遗产日”前后集中开展非遗宣传展示活动。开展这一活动
①旨在使非遗文化免遭破坏 ②有利于展现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
③可以增进中国人对自身非遗文化的认同感 ④能够提升人们的科学素养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2.在首档聚焦故宫博物院的文化创新类真人秀节目中,嘉宾作为新品开发官跟随故宫专家进宫识宝,探寻故宫历史文化,并与顶尖跨界设计师一起联手高校设计专业的学生,每期诞生一个引领
热潮的文化创意衍生品,打造“创新”与“故宫”相结合的制作模式。这一节目
①与现代教育相结合,能促进教育体制的创新
②有利于推动故宫文化在继承的基础上创新
③可以保证文化创新沿着正确方向进行
④通过形式创新激发了学生的文化创造活力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3.如今,有些商家利用人们追求新鲜的思想来谋求利益,大肆渲染西方节日,使西方节日风靡中
国,而传统节日的氛围越来越淡。假如就此召开主题讨论会,你认为最合适的主张是
①漠视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就会失去民族生存的精神依托
②要辩证地对待外来文化,全面分析其对我国社会的影响
③要克服中华传统文化的消极作用,移风易俗
④文化发展要有海纳百川的胸怀,凡是优秀的文化都拿来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4.小说《哈利·波特》英文原版中惊现中式英语“long time no see”(很久不见),让人感叹中
国对世界的影响正在不断突破经济领域。有人估计,近年来国际英语的新增词汇中,有将近 20%
来自于汉语。这说明
①文化的影响力随着经济的发展而增强 ②不同的文化在传播和交融中逐步趋同
③中华文化独树一帜独领风骚 ④我们应有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A.①③ B.①④ C.②④ D.②③
15.央视“春晚”两次唱响《常回家看看》这首歌曲。歌词劝诫忙碌奔波的人们不要忘记亲情,常
回家看看操劳一生的“空巢老人”。但是近期英国某学院的一项调查却得出相反的结论:欧洲一些
国家近年出现大批成年子女“归巢族”,给父母带来显著的负面影响。报告结论称:父母很享受子
女离家后的独立生活,成年子女“回巢”对他们的退休生活是一种侵扰。这说明
①人们对“空巢”与“回巢”的内涵有不同的理解和感悟
②不同经济生活和文化背景对东、西方人的影响是不同的
③不同经济生活和文化背景表现的亲子关系具有普遍性
④东、西方人对“空巢”与“回巢”的态度各有特殊性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6.同样是写梅,陆游的梅是寒士之梅,毛主席的梅是战士之梅。做寒士时,有“零落成泥碾作尘,
只有香如故”的品质;做战士时,有“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的傲骨,两者都是人生非常
重要的品格,共同构成了中国传统文化中梅的意象。从中我们可以体会到
①“梅”文化以其特有的包容性,彰显中华文化博大精深
②文学艺术中梅所幻化出的人生品格显了中华文化的民族性
③梅花被赋予特定时代的相应内涵,成为中华民族气节之象征
④把“梅”作为精神追求的目标,与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相得益彰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7.钟扬一生追寻高原种子,只求守护祖国植物基因宝库:黄大年把自己变成“科研疯子”,只愿“中
国由大国变成强国”;南仁东仰望星空,脚踏实地,20 年做件事,只为打造世界最大单口径巨型
射电望远镜。这表明
①中华民族精神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②爱国主义精神深深植根于中华民族心中③爱国主义鞭策着中华儿女奋发有为、奋斗不止 ④中华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现为民族精神的力量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8.“我们都在努力奔跑,我们都是追梦人。”在 2019 年新年贺词中,习近平主席深情回望过去
一年极不平凡的追梦之旅,热情礼赞每一位奋斗者的艰辛付出,满怀信心寄语亿万人民勇敢踏上
追寻梦想的新征程,激励每一个人发扬梦想精神,在奔跑中拥抱梦想、成就梦想。这启示我们,
弘扬梦想精神
①是凝聚民族力量、推动民族振兴的必然要求
②有利于传承中华民族永恒不变的精神品质
③能够为促进我国社会发展提供理论指导和智力支持
④能够为不断夺取中国建设和改革新胜利提供强大精神力量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9.2019 年 1 月 2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告台湾同胞书发表 40 周年纪念会上讲话指出,两岸关系和
平发展要由两岸同胞共同推动,靠两岸同胞共同维护,由两岸同胞共同分享。两岸同胞要携手同
心,共圆中国梦,共担民族复兴的责任,共享民族复兴的荣耀。这反映了
①中国人民是具有伟大团结精神的人民 ②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优秀文化的结晶
③爱国主义的具体内涵是永远都不变的 ④弘扬民族精神有利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0.中国风歌曲,即在歌曲中加入中国古代一些典故作为创作背景,用现代的音乐唱出古典的味道,
高度发达的媒体让“卷珠帘”、“将军令”、“醉赤壁”、“曹操”“青花瓷”等中国风歌曲钻进了
人们的心坎里。这些歌曲的成功缘于它
①民族特色鲜明,能够激发观众对文化认同感 ②创新艺术形式,保障了人们的基本文化权益
③巧借大众传媒,成功实现了自身的商业价值 ④文化底蕴深厚,能够引起广大观众情感共鸣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21.心里有远方,才能一路风雨兼程。年轻人成长过程中,志存高远是进步的根本动力。“立鸿鹄
志、做奋斗者。”不管是伏案苦读的学生,还是扎根基层的青年村官,抑或是流水线上的产业工
人,把人生志向转化为奋斗动力,就能看到雨后的彩虹,收获自己的人生精彩。为此,作为年轻
人
①要不断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 ②要发扬团结精神捍卫民族独立和自由
③要成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④要锤炼坚强意志,弘扬伟大奋斗精神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22.“颜色革命”给相关国家,国际地缘战略格局带来了很大的负面影响。而西方文化的入侵在“颜
色革命”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抵御西方“颜色革命”需要我们
①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为中华民族强基固本
②坚持“以我为主”,抵制西方文化在我国境内传播
③加强中华文化对外输出,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④发挥“主心骨”作用,在全社会形成共同理想和精神支柱
A.①③ B.①② C.①④ D.②④
23.纵览近年来的全媒体发展,从微博、微信到快手、抖音……主流媒体的“舆论主场”,现在变
成了众多跨界者涌入的“舆论广场”。如何成为舆论压舱石、社会黏合剂、价值风向标,考验着主
流媒体推动深度融合发展的能力。面对媒体融合的大趋势,主流媒体应
A.弘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主旋律,实现文化多元化发展B.探索智能化技术创新,为媒体深度融合提供技术保证
C.占据文化传播制高点,全面提高舆论引导力和公信力
D.审时度势,充分利用文化的直接现实性推动社会发展
24.“唧唧复唧唧,木兰啃烧鸡……某喜剧演员以颠覆性的形象出演巾帼英雄花木兰,在小品《木
兰从军》中,她将中国古代巾帼英雄花木兰恶搞成贪吃、不孝、贪生怕死的傻大妞形象,引起众
多网友和观众不满。这说明
①我国文化市场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创新局面
②文艺创作要适应人们多层次、多样化、多方面的文化需求
③人民大众真正需要的是先进的、健康有益的文化
④我国文化市场需要加强管理,反对恶搞英雄的不良现象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25.2019 年 1 月中旬,针对央视曝光的一些包含黄色内容,不良信息、网络游戏等的学习类 APP 向
微信公众号,小程序等阵地转移的现象。微信团队回应:微信公众平台对于辅导类公众账号已设立
了专门监管机制,提高了准入门槛,加强了审核力度。如果辅导类账号出现涉黄及低俗内容,将
被从重处罚,微信团队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
①文化市场主体不以追求盈利为目的 ②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
③微信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途径 ④不良文化影响个人和社会发展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6.右边的漫画启示我们,文化建设要
A.大力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B.推动文化产业健康发展
C.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
D.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27.2019 年 4 月 27 日,第 23 届“中国青年五四奖章” 评选结果揭晓,30
名同志被授予“中国青年五四奖章”。他们以奋斗的青春力量,书写强国时代篇章,是当代青年爱
岗敬业、无私奉献的时代楷模。这一评选活动有利于
①凝魂聚气,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②砥砺前行,培养民族复兴的时代新人
③明辨是非,大力弘扬中华的传统道德 ④尊重多样,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需求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8.2019 年 3 月 18 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强调,办好思想
政治理论课要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推动形成全党全社会努力办好思政课、教师认真讲好思政课、学生积极学好
思政课的良好氛围。这表明
①党要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
②教育在人的教化和培育上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③要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
④意识形态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9.当今,看似繁荣的国内儿童书市场存在着不容忽视的问题。孩子们如数家珍的大多数童书都是
外国书籍,如美国的《贝贝熊》、法国的《不一样的卡梅拉》等,“西餐”悄然成为孩子们“餐桌
上的主菜”。这引发了很多有识之士的担忧。材料给我们的启示是①要充分吸收外来文化的优秀成果,为我国文化发展提供丰富的资源
②依托深厚的中华文化底蕴,发展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的文化
③应坚持文化自信,自觉抵制“西餐文化”的传播
④开发反映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本土原创童书,增强文化认同感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30.用车灯照亮孩子回家路的司机,脱下雨衣为婴儿遮雨的送餐哥,脱去冬衣趴在冰面上救孩子的
好心人---人民日报官方微博曾发布了一组主题为“感谢你,陌生人”的照片,引发了广大网友的
共鸣。该组照片的传播有利于
①培育和践行核心价值观 ②彰显我国文化自信的力量
③夯实和筑牢理想信念之基 ④弘扬主旋律,引领社会风尚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③④
二、主观题(共 40 分)
31.材料: 2019 年 8 月 8 日晚,第二届全国青年运动会(以下简称二青会)开幕式在山西体育
中心红灯笼体育场举行。二青会在设项和规模上都堪称庞大,赛场内外的改革和创新举措也处处
可见。
开幕式突破传统。“新时代、新青年、爱国主义、转型发展,成为此次开幕式最大的亮点和元
素。”科技和艺术创新贯穿始终。观演模式突破传统,吊装直径 80 米、面积达 5024 平方米的巨
型天幕,首次在空中呈现影像内容,实现沉浸式演出,并运用虚拟技术增强电视画面效果。“浑天
仪”造型的主火炬装置由 6 位火炬手与智能机械臂共同点燃。
增设项内涵丰富。二青会增设的项目各有侧重,让青运会承载的内容更加丰富。龙舟、中国
式摔跤等中华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使青运会更富有“中国特色”;增设全能项目,将特点相近的冬
夏项目结合,是对跨界跨项选材的有益尝试;增设冬季项目,则是在备战 2022 年北京冬奥会大
背景下的战略调整。
办赛事思路开放。二青会不再以城市为参赛单位,而是以省、自治区、直辖市、新疆生产建
设兵团等组成参赛代表团。参赛方式也更加多元,大多数项目同时设立体校组和社会俱乐部组。
这种模式有利于各省区市整合资源,选派更优秀的队员参加青运会。进一步深化举国体制和市场
机制在青少年体育培养领域的有机结合,鼓励更多的市场和社会力量参与青少年体育培养工作。
(1)结合材料,从“文化的传承”角度,分析二青会增设中华民族体育传统项目的必要性。(8
分)
(2)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请你为促进青少年体育事业发展提二条合理化建议。
(4 分)32.材料:2019 年 2 月,中办、国办印发《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规划纲要》,明确打造大运
河璀璨文化带、绿色生态带、缤纷旅游带。响应号召,江苏将按照“河为线,城为珠,线串珠,
珠带面”的思路促进省内区域统筹协调,推进“大运河三带融合”突破发展困境,高质量建设“三
带”先导段、示范段、样板段。“始春秋,成隋炀,出邗沟,连京杭。流过唐宋元明清,融通南
北举帆樯。”大运河沿线丰富的文化遗产刻画着扬州的繁荣,沧州的雄浑,拱宸桥的车马,运河
钞关的繁忙……融古铸今,当下的大运河文化带建设承载着新时代的复兴梦,将在京杭一线熠熠
生辉。
结合材料,说明如何让承载新时代复兴梦的千年运河熠熠生辉。(8 分)
33.材料:近年来,新华社倾力打造新型主流媒体,写下推动媒体深度融合的“中国答卷”。充分
运用云计算、移动直播、虚拟现实等先进技术提升采编能力。推出直播新闻、可视化新闻、机器
人新闻等读者喜闻乐见的移动新闻产品,在传播中抢得先机。做大做强新华网后,又开辟微博微
信账号、海外社交平台账号和新闻客户端等新媒体,把新华社打造成新媒体领域发挥主导作用的
“网上通讯社”。打通传统媒体和新媒体人才使用通道,推动名记者、名编辑、名评论员、名主持
人向全媒记者、全媒编辑、全媒管理人才转型,开办原创栏目,培育品牌公号,成为传播正能量
的“网红”。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分析说明新华社写下的“成功答卷”对推动媒体深度
融合的启示。(8 分)
34.材料:近年来,“娱乐至上”的文化泛娱乐化现象愈演愈烈。所谓“泛娱乐化”现象,指的是
一股以消费主义、享受主义为核心,以现代媒介(电视、网络等)为主要载体,以内容浅薄空洞甚
至不惜以搞怪、戏谑的方式,通过戏剧化的粗鄙表演,试图放松人们的紧张神经,从而达到快感
的一种文化现象。近年来层出不穷的“杜甫很忙”、“李白很酷”等名人恶搞事件,各类选秀、真
人秀在青少年中强力圈粉,都是文化泛娱乐化的表现。近日,国家广播电视总局要求加强监管,
进一步调控治理综艺娱乐、歌唱选拔、真人秀、亲子类节目,坚决治理追星炒星和高价片酬等问
题。
有同学认为,迎合人们心理、受人追捧的文化产品,都属于我们所倡导的大众文化,不应干
涉。运用《文化生活》相关知识,对此观点进行评述。(12 分)山大附中 2019~2020 学年高二第一学期(总第四次)模块诊断
政治试题
参考答案
1——5 DDBCC 6——10 DDCDA 11——15 CCABC
16——20 CCBBC 21——25 DCCDC 26——30 CAADC
31.(1)结合材料,从“文化的传承”角度,分析二青会增设中华民族体育传统项目的必要性。
(8 分)
①民族文化是本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根基。增设我国传统体育项目有利于繁荣中华民族文化,
维护中华文化的多样性。
②传统体育项目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民族风格和民族气派,是维系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纽带。
③顺应时代发展要求,满足了人民群众对精神文化生活的美好需要。
④传统文化只有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才能充满生机与活力。(每点 2 分)
(2)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请你为促进青少年体育事业发展提二条合理化建议。
(4 分)
①政府加强财政投入,完善青少年体育场馆等基础设施建设;
②加大向社会购买体育公共服务力度,引导社会力量参与青少年体育培养工作。
③积极搭建各类体育交流平台,鼓励多样的青少年体育交流。
④学校提高体育教学质量,确保学生体育课程和课外活动时间。
⑤举办多层次多形式的学生体育运动会,培养体育人才后备力量。
⑥大力弘扬中华体育精神,引导青少年以强体促强国。(每点 2 分,任意三点 6 分)注:主观性
试题不要死抠评分标准,只要考生表述符合设问要求,言之有理即可酌情给分。
32.结合材料,说明如何让承载新时代复兴梦的千年运河熠熠生辉。(8 分)
①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相互交融,通过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助力运河沿线经济社会发展。
②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在保护好的基础上深入挖掘和丰富大运
河文化内涵,充分展现大运河遗存承载的文化。
③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推动大运河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突出大运河的当代
价值,彰显文化自信。
33.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分析说明新华社写下的“成功答卷”对推动媒体深度
融合的启示。(8 分)
①利用现代科技和传媒手段,增强主流媒体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
②立足社会实践,结合时代条件,打造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产品,满足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
③打造媒体传播新平台,创新性发展文化交流传播的方式方法。
④重视全媒体人才的培养,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
34.有同学认为,迎合人们心理、受人追捧的文化产品,都属于我们所倡导的大众文化,不应干
涉。运用《文化生活》相关知识,对此观点进行评述。(12 分)
①该观点片面。面向广大人民,反映人民的利益和呼声,为人民大众所喜闻乐见的;社会主义文
化才是我们所倡导的大众文化。
②文化市场的自发性和传媒的商业性,在满足人们日趋多样化的精神文化需求的同时,使落后、腐朽文化也有-定市场,政府需要加强管理、正确引导。
③同时,国家要大力发展先进文化,弘扬主旋律,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加强思想道德建
设,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国家观、文化观,筑牢理想信念之基。
④青年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高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修养,增强辨别能力,自觉抵御落
后、腐朽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