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凉山州2019-2020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模拟(二)试卷(Word版带答案)
加入VIP免费下载

本文件来自资料包: 《四川省凉山州2019-2020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模拟(二)试卷(Word版带答案)》 共有 1 个子文件,压缩包列表如下:

注:压缩包层级关系提取自源文件,您看到的所有资料结构都和您下载的源文件一致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语文 一、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 3 小题,共 35.0 分) 1. 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积善之家,必有余庆 赵法生 ①“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出自《周易•文言传》,大意是 经常行善的人家会有许多可以庆贺的事,经常做恶事的人家会有许多灾祸在等着。初看 起来,这句话是在讲报应,其中也的确含有报应的含义,但是作为儒家文献的《易 传》,这话与佛道两家的报应观念又有所不同。 ②儒家的主流观点不太强调报应,因为儒家道德修养的目标是成为君子,而君子的首 要条件,就是明白义利之辨。孔子说过“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孔孟甚至要求他 们的弟子杀身成仁、舍生取义。他们认为,仁义既是天道,也是人道,为仁义而牺牲, 死得其所,使生命获得永恒意义。 ③钱穆先生曾经将儒家人生观与其他文明宗教相比较,说儒家的君子,他们居仁由义 不是为了获得好处,不管它是来自今生还是来世。而且君子人格恰恰是要超越这种功利 主义的考虑,他不把道义当作手段,而是当作目的本身。 ④儒家要求君子超脱私利的羁绊,并不是不考虑个人利益,而是对此有独特的理解。 杀身成仁是君子的担当和境界,实践仁义礼智信也经常意味着要放弃一些个人利益。但 总的来看,长远来看,道德对于人生和社会都是有益的。 ⑤讲仁爱奉献的儒家道德何以有利于人生?说到底,违反道德的行为可以得利于一时, 却难以长久持续。比如一个“信”字,欺诈或许能够短期获利,但是长此以往必然臭名 远扬。那些讲诚信的人虽然有时也吃亏,但能获得广泛的信誉和信任,事业便越做越大。 ⑥道德与利益的问题,又被称为德福关系问题,也是西方道德哲学的核心问题之一。 在现实生活中常常看到,有德者未必有福,享福者未必有德,这一矛盾如何解决?哲学 家康德认为,经由上帝审判之后,德与福最终能够实现一致,作恶者将会下到地狱,而 行善者将会升入天堂,于是公平正义最终得以实现。可是,儒家没有上帝观,有人经常 行善却穷困潦倒,有人作恶多端却福寿俱全,如何解释这种情况呢?儒家对此的回答是: 家庭。一个人的积德行善未必能改善自己的处境,但一定会为他的后代积下“阴德”; 一个人作恶多端,尽管能做高官、骑骏马,但他的债务将由子孙偿还。通过引入家庭和 时间两个因素,儒家也成功解决了德福表面上的矛盾。 ⑦那么,现实中是否真是如此?城市兴起的时间较短,不易觉察,但在乡村中则常常 应验。常听有年纪见识多的村里老人说,凡是目前发展不错的家庭,现在有出息的人, 祖先父辈多是厚道人。我们看历史上那些传承久远的世家大族,比如范仲淹、曾国藩等 家族,人才辈出,福泽绵长,乃是因为他们将深厚的文化底蕴凝结为优良的家教传统, 培养了一代又一代子孙的优良品格。这也算是对“积善人家论”的经验证明。因此古人 也说:“德者,得也。”这种观点长期以来深入人心。 ⑧所以“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并非迷信,而是儒家历史理 性的结晶。它以儒家的成德之教为思想基础,强调德行修养和与人为善才是一个家庭长 期繁荣兴盛的根本保障,不但在义理上可以说得通,在现实中也有经验的证实,反映了 儒家古老透彻的人生智慧。 (摘自《光明日报》)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_A.《易传》所说的“积善之家,必有余庆”,虽然也含有报应的含义,但与佛、道两 家的报应观不同,与西方的德福观也有区别。 B.明白义利之辨是成为儒家君子的首要条件,君子为了仁义不但可以放弃一些个人利 益,而且必要时可以牺牲自己。 C.儒家道德修养的目标是成为君子,君子人格讲求超越功利主义的考虑,同时也要为 后代积下“阴德”。 D.儒家要求君子超脱私利,却追求道德在更大范围、更长远的时间对人生和社会的益 处。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_ A.本文从“积善”与“报应”这一话题出发,从个人修养、社会效应和家族传承三个 层面阐述了儒家独特的福报观。 B.本文运用了引用、对比、举例、比喻等多种论证方法展开论证,让读者对“积善” 的意义有了一个新的认识。 C.本文的二三自然段通过对孔孟观点及对钱穆先生研究成果的介绍,从个人道德修养 的层面强调了儒家的主流观点。 D.本文的四至七自然段主要阐释了“积善”观在社会效应和家族传承方面的影响力, 其中重点强调了儒家成功地解决了德福表面上的矛盾的意义。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_ A.作者认为,与佛、道及西方哲学相比,儒家报应观念有其独特性,不但在义理上可 以说得通,在现实中也有经验的论证。 B.文中引入康德对现实生活中德福矛盾现象的解说,是为了引出儒家德福观的内容并 与之对比、对其加以衬托。 C.作者认为,“阴德”之说在乡村常常应验,而在城市中不易觉察,表明儒家古老透 彻的人生智慧源于传统的农业社会。 D.作者认为,在儒家那里,“积善之家”的“家”被赋予了时间因素,常用来指那些 传承久远的家族。 【答案】C;B;C 【解析】(1)C.“同时也要为后代积下‘阴德’”错,儒家君子如果有“给后代积下‘阴 德’”的目的,也就不能说是“超越了功利主义”了;原文第三段说:“儒家的君子,他们 居仁由义不是为了获得好处,不管它是来自今生还是来世。” (2)B.文中没有运用比喻论证。 (3)C.“表明儒家古老透彻的人生智慧源于传统的农业社会”错,原文倒数第二段开头 说,“阴德”之说在城市中不易觉察的原因是“城市兴起的时间较短”。 答案: (1)C (2)B (3)C (1)本题考查理解文意,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答题时要找出词语相关的信息, 然后与选项比较。 (2)本题考查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作答时注意把握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 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等。 (3)本题考查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答题时要注意选项的内容是否能在 原文中找到依据。完成论述类文本要通读原文。先仔细阅读所给的文章,标记重要信息,做到句清段结。了解 文章说的是什么事,或讲的是什么理;文章涉及到什么人,什么观点等。不管是哪一种形式 的概括,我们都必须首先通读全文,然后抓住文章里的那些关键性的词、句,这些关键性的 词语或句子多出现在文章的开头、结尾,还有一些就是在文章的过渡处。 2. 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养鸭人 筱敏 ①乡村,还留着这一面驯顺的池塘。养鸭人来到这里。 ②绿意慵倦,旧年相熟的苔草,刚进入夏季就衰老了,倒伏着,瑟缩着。听凭车辙和 鞋印碾过去,踏过去。桥架起来了,于是有车,楼宇竖起来了,于是有并不荷锄而出的 人。风已经是反季节的了,带着金属尖利的呼啸,从池塘上空划过的时候,池塘就梦魇 一般的痉挛一下。 ③夏季很冗长。公路是棕红色的,如一道鲜活的擦痕,切割着水湄笔直而去,又笔直 地切割了远方的山脚。那道棕红色的擦痕也很冗长。 ④走了比乡愁更漫长的路,养鸭人在这里搭起他的席棚。把骨节粗大的手掌拢在眉际, 并非为着遮住乡野暴烈的日光,却是为着遮住都市声浪的日渐近逼。在每一个遍体尘土 的傍晚,他次第收缩自己的视线,如同次第收缩对世界的幻想。 ⑤当鸭群在晨间欣然醒来,摇摆着扑入池塘中嬉戏的时候,那种生之欢愉是如此饱满。 暗影在席棚之下,而日光尽情倾下。池塘在欢愉中绽开,苔草在欢愉中青润,绿水中是 银亮的光斑和洁白的羽翎。只有养鸭人知道,苔草和鸭群都只存活一季。生之欢愉是没 有未来的欢愉。 ⑥故乡已经不可触摸,他是漂流的,漫无目的地漂流了一季,又漂流了一季。因为远 方总是好的。而当远方也被挤迫着慵倦并且沉落的时候,究竟有什么可以长存?席棚的 日夜都是低矮的,漂流者是低矮的,夜里靠近哪一盏灯,才能确切地感觉到其实还很健 壮的自身? ⑦月亮如儿时一样升起来了,橙黄色,很瘦弱,一言不发,却依然带着一个奔月那样 明亮的关于远方的故事。远处的山更浑糊了,近处的山更沉重了。目力所及的每一座楼 房都紧闭着,只留下几方如月光一样橙黄得黯淡的玻璃。鸭群睡了,而虫鸣仍在,儿时 一样的清越,在仅存的水湄和苔草之中。又有一股带着金属气味的风划过,月亮就在池 塘里痉挛了一下,望之令人心惊。 ⑧忽然他开始喊叫-- ⑨“……啊!--啊,啊……--啊……” ⑩像是呼唤,也像是抒情。于是夜空中有了一种裂帛似的回声。然而没有人能听懂这 外乡人的语音。 ⑪鸭群惊着了。忽啦啦一阵张皇的扑翼,逃亡似的纷纷扑入水中,然而池塘依旧惺忪。 远远的黑暗中传来几声狗吠,很困倦的。没有一扇门就此打开,回应他的嘶叫。 ⑫于是,一切复又平静,或许世界上还有未曾撕碎也未经证实的远方的故事。此刻, 那故事也必定栖在夜色之中。 ⑬养鸭人就枕着那故事睡着了。 ⑭他当然不会梦见,将近一百年前有一位名叫卢森堡的女人是怎样做着关于池塘的梦。 这位曾经使整个欧洲为之惊厥为之歌哭的女人,这位曾使整个世界为之侧目为之摇曳的 女人,一次再次地梦见自己是一个乡村的牧鹅女,赤足走在露水深重的苔藓上,于是世界不再存在,只余了她默默地照看绿水,照看水中银亮的光斑和洁白的羽翎。那面有着 月光的池塘对于她太遥远太遥远了,那是一个无法撕碎也无法证实的远方的故事,她是 枕着这个故事逝去的。 ⑮假如养鸭人在梦中与她相遇,他能不能领她去找远方的乡村? (选自《血脉的回想》,有删节)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_ A.本文前三段的环境描写,展现了一派乡村衰落的景象;特别是风“带着金属尖利的 呼啸”和乡村被公路切割得支离破碎的描写,揭示了乡村受城市挤压侵扰、生态遭到破 坏的现状。 B.本文 8 至 10 段以繁琐的文字写了养鸭人的喊叫,这凸现了人物的踌躇满志,也表 现了他对现实的反抗和对远方的呼唤;其中还用到了比喻,既生动地写出了回声嘹亮、 静夜空旷,又烘托了人物内心的孤独。 C.作者最后写到了被列宁誉为“革命之鹰”的波兰女革命家卢森堡,是因为养鸭人和 卢森堡都爱池塘和放牧,也都热爱自然、向往远方;并以此说明人类无论处于何种境地, 都有对梦想的向往。 D.本文是一篇散文性小说,通过大量的环境描写,围绕养鸭人不断漂流的放牧生活, 表现了城市化进程中因过度开发给乡村带来的困扰;养鸭人对远方的向往,卢森堡对乡 村的渴望,蕴含了作者对乡村重归平静安宁、自然重现生机的憧憬。 (2)结合全文,分析第 12 段画横线的句子的含意。 或许世界上还有未曾撕碎也未经证实的远方的故事。此刻,那故事也必定栖在夜色之中。 (3)本文的语言文字优美动人,请结合全文加以赏析。 【答案】B 【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对文章思想内容和艺术手法的鉴赏的基本能力。选择题时往往 错误的选项命制都是明显的不会引起争议的错误,即所谓的“硬伤”,在答题时注意寻找这 些硬伤。B.该项有两个错误,第一,“繁琐的文字”错,应是“简洁优美的文字”;第二, “踌躇满志”错,应是“心中的迷茫”,因为养鸭人一直在漂流着,一直在寻找远方美好的 乡村,而眼前这个被“车辙和鞋印碾过踏过”的乡村、被“带着金属气味的风划过”的乡村, 不可能让养鸭人“踌躇满志”,只会让他感到“迷茫”。 (2)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本重要语句含义的基本能力。所谓重要语句,主要指结构较为复 杂的句子、内涵较为丰富的句子、使用了特殊手法的句子、能显示脉络层次或主旨的句子。 一般可采用关键词解读法、手法解读法、情感解读法和主旨解读法等方法来作答。首先明确 划线句有无艺术特色,然后再圈划出句子中的关键词,结合文意进行解答。“未曾撕碎也未 经证实的远方的故事”指的是对完整美好的乡村的向往等;“栖在夜色之中”,则有对未来 充满希望和憧憬之意。 (3)本题考查学生赏析文本语言特色的基本能力。解答时要结合文本重要语句进行分析, 从不同角度进行具体山下,“桥架起来了,于是有车,楼宇竖起来了,于是有并不荷锄而出 的人。风已经是反季节的了,带着金属尖利的呼啸,从池塘上空划过的时候,池塘就梦魇一 般的痉挛一下”“公路是棕红色的,如一道鲜活的擦痕”“绿水中是银亮的光斑和洁白的羽 翎”等句子描绘得体,语言典雅秀美,展现出对乡土的生动描绘;“养鸭人……把骨节粗大 的手掌拢在眉际,并非为着遮住乡野暴烈的日光,却是为着遮住都市声浪的日渐近逼”这是 对人物外貌的描绘,展现出不一样的人物个性特点;“月亮如儿时一样升起来了,橙黄色, 很瘦弱,一言不发”运用拟人、比喻的修辞,展现出独特生动的语言特色;“鸭群睡了,而 虫鸣仍在,儿时一样的清越,在仅存的水湄和苔草之中”这些环境描写充满味道,语言饱满 有力度,展现出唯美的自然味道。答案: (1)B (2)①虽受现实困扰,但相信远方还有完整美好的乡村,表明对未来的希望。②蕴含了对 乡村重归平静安宁、自然重现生机的憧憬。③也蕴含对生活中拥有理想、信念的人们的肯定。 (3)①语言文字典雅秀丽,绘声绘色、形神兼备。对乡村环境的描写,绘声绘色、形象生 动,如“风……带着金属尖利的呼啸”“公路是棕红色的,如一道鲜活的擦痕”“绿水中是 银亮的光斑和洁白的羽翎”;对人物的描写,以貌写心,形神兼备,如“养鸭人……把骨节 粗大的手掌拢在眉际,并非为着遮住乡野暴烈的日光,却是为着遮住都市声浪的日渐近逼。 在每一个遍体尘土的傍晚,他次第收缩自己的视线,如同次第收缩对世界的幻想。”“卢森 堡……一次再次地梦见自己是一个乡村的牧鹅女,赤足走在露水深重的苔藓上……”②修辞 手法多样。文中大量运用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具体、形象、生动,令人映像深刻。如: “绿意慵倦,……”“月亮如儿时一样升起来了,橙黄色,很瘦弱,一言不发,……”“公 路是棕红色的,如一道鲜活的擦痕……”③对环境的描写做到了“一切景语皆情语”。语言 画面感浓厚,又饱含情韵。如“远处的山更浑糊了,近处的山更沉重了。”“鸭群睡了,而 虫鸣仍在,儿时一样的清越,在仅存的水湄和苔草之中。” (1)本题主要考查对文章思想内容和艺术手法的鉴赏的基本能力。 (2)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本重要语句含义的基本能力。 (3)本题考查学生赏析文本语言特色的基本能力。 语言特色类题目答题角度一般有: 1、用词的角度:寻找文段中有无极富表现力的动词、形容词。句式选用的角度:判定文中 有无连续使用短句,或者长短句结合的情况。如:文中多使用短句,使语言简洁明快,富于 节奏感。或长短句结合,使句子错落有致,节奏富于变化。 2、修辞手法使用的角度:判定文中有无使用某种修辞手法。如:文中使用了比喻(拟人、 夸张、排比、引用、设问、反问、反语)的修辞手法,使语言生动形象(富于气势、增加文 采、感情充沛、风趣幽默)。 3、语言的整体风格的角度,如:这段文字的语言具有朴素自然、清新明快(典雅华丽、含 蓄蕴藉、辛辣尖锐、方言口语)的特点。人称使用的角度,如:这段文字运用了第二人称, 使语言亲切自然,富于抒情性。 3. 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近年来国内外游学线路迅速升温,越来越多的家长希望孩子通过游学的方式拓宽眼界。 公开数据显示, 2017 年暑假国内游学报名人数增长 140%以上,是海外游学增长率的 2 倍。上海、北京、广州、深圳等城市参加游学的人数位居前列。 据携程发布的 2017 年我国城市家庭亲子游学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显示,今年暑 期报名海外游学的人数增长达到 70%,人均花费 2.5 万元。而国内游学的增长是出境的 2 倍,人均花费在 4000 元。从售卖城市的分布来看,上海、北京、广州、深圳等城市 报名参加游学人数最多,一线城市排名靠前。内蒙古、宁夏、贵州、甘肃等城市是国内 游学热门目的地,沙漠徒步、草原亲子、文化自然游学等产品最为火热。 在海外游学市场方面,报告显示,海外游学增长达到 70%以上,人均消费 2.6 万元,中 产家庭是海外游学的主力。美国、英国、澳大利亚位居十大海外游学目的地国家和地区 的三甲。报告预计,今年全国夏季海外游学市场规模达到 80 万人次,营收 200 亿元,国内外游学总体量预计超过 300 万人次。 材料二: 不久前,微信朋友圈里很火的文章《月薪三万,还是撑不起孩子的一个暑假》里提到, 一位在企业当高管的妈妈,月薪三万出头。可是,她最近却连新衣服都快不敢买了,原 因就是孩子一个暑假就花了 35000.20000(美国游学)+5000(阿姨)+2000(钢琴) +2000(游泳)+6000(培优)=35000 元。这样养孩子的花费令人咂舌。那么问题来了, 在天津,孩子过暑假要花多少钱呢?就此“津云”--前沿新闻记者做了问卷调查,共收 到 203 份有效问卷,大多数网友选择了 5000 元以下,可以看出咱天津的家长们养孩子 还是很淡定的。 有机会您会让孩子参加海外游学吗? 您认为让孩子参加海外游学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在问卷调查中,对于孩子暑期花费这一项,有 70%以上的网友选择了 5000 元以下,仅有 7% 的网友愿意为孩子过暑假花费上万元。在《月薪三万,还是撑不起孩子的一个暑假》中不难 看出,花费的大头是海外游学,这跟近两年中小学生出国游学热不断升温有关。对于调查中, “您自己的孩子或者周围朋友的孩子参加过海外游学吗”一项,选择周围很多孩子参加过的 网友仅 20%,大多数人周围孩子参加过海外游学的没几个,或者干脆没有。对于有机会参 不参加海外游学,50%以上的网友认为孩子去不去海外游学应该视家庭经济条件而定,而有 机会就会让孩子参加海外游学的网友不足 20%.对于参加海外游学的目的,绝大部分网友 选择为了让孩子开阔视野,提高独立性,仅 16%的网友认为是“同学都去,不去怕孩子有 失落感”。对于目前孩子的教育消费,过半网友认为偏高了,增加了家庭的经济负担,同时 认可放养式教育的家长寥寥无几。对于暑假怎么过才有意义,网友们意见不一,但愿意遵从孩子的意愿者不少。 从调查可以看出,天津的家长们还是比较理性的,更认同培养孩子量力而行,对海外游学这 样的高端消费盲目跟风者不多。 --《北方网》 材料三: 何谓“游学”?传统上,游学是游学者游历四方、寻师求学、传播思想的文化活动。人有恒 言曰:“百闻不如一见。”“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游学之益在于体验,人世间有些知 识,有些情感,有些体会,非亲历其境不能得其益。 游学传统由来已久,早在《史记•春申君列传》中,就有“游学博闻”之语。孔子周游列国, 历时十余年,行程数千里,历经艰难险阻,一边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一边带领弟子读书、 体验山水、感悟人生,并将一路的所闻、所见、所感记录下来。孔子死后,其弟子及其再传 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语录进行整理,编成《论语》,传诵至今。司马迁从二十岁起就漫游 祖国各地,到处寻访古迹,采集传说,行迹所至,殆遍宇内。壮阔的游记,不仅开阔了眼界, 增长了阅历,而且壮丽山水中的灵气,也赋予了他“疏荡颇有奇气”的文风,为他写下“史 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打下了坚实基础。一直到明代的徐霞客、清初的顾 炎武,这种传统代代相传,成就了中国古人知行合一的优良士风。 其实不仅仅在中国,游学也是世界各国、各民族文明中最为传统的一种教育形式。 13 世纪, 来自意大利的马可•波罗在中国游学 17 年,其口述的《马可波罗游记》不仅激起了欧洲人对 东方的向往,奠定了新航路的开辟,同时也是研究我国元朝地理和历史的重要典籍。18 世 纪,英国上层社会也兴起了一股赴欧洲大陆游学的热潮。今天的日本,游学早已成为教育文 化的一部分,国家大力支持中小学学生游学,并和地方财政共同承担其费用。 曾经,游学这种教育形式因费时、费力、费钱等缺点的存在,加之社会各方担心学生在游学 过程中会受到意外伤害,一度有被搁置的趋势。 2016 年末,教育部、中国国家旅游局等 11 个部门联合发布《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明确把“研学旅行”纳入中小学教 育教学计划,该计划的发布和实行使游学获得了制度保障,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帮助其扫清障 碍,解除后顾之忧。 从目前来看,游学传统的回归弥补了学校教育的很多不足,扩大了见闻,磨炼了意志,陶冶 了情操,值得大力推广。但目前也有些游学掺杂了一些别的因素。比如有些融入了过多的商 业因素,游学逐渐变成商人赚钱的一种手段。对于这些问题,摆正心态是关键。学校和相关 教育机构要意识到游学是为学生提供知识学习的有效途径,是锻炼学生意志和提升境界的绝 佳方法,尤其是那些在自然界中的游学,可以使学生在天地人的交融之中陶冶人格境界,感 受天地的大气象。 游学教育作为教育活动的一种形式已有 2000 多年的历史,其价值依然灿若明星,其精髓贵 在知行合一,诚如青年毛泽东所言:“闭门求学,其学无用。欲从天下国家万事万物而学之, 则汗漫九垓,遍游四宇尚已。” --《光明时评》 (1)根据图表,下列关于海外游学情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54%的网友根据自己的经济条件是否让孩子参加海外游学,表现得很理性。 B.多数网友并没有反对让孩子参加海外游学,但仅有 20%的网友明确表示会参加。 C.多数网友希望孩子通过海外游学实现开阔视野,提高独立性的目的,主动性很强。 D.16%的网友因怕有失落感而让孩子参加海外游学,而多数网友并未给予孩子自主选择权。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正确的两项是 ______ A.材料一表明 2017 年暑假海内外游学人数大幅增长,并点出了游学的热门目的地,材料 二以天津为例,指出家长们的选择还是很理性的。 B.材料三以较大篇幅谈及游学的内涵和中外游学的传统,并借阐释游学的意义与价值,深 刻地揭示了游学的精髓在于知行合一。 C.针对游学融入过多的商业因素的情况,《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从制度上 做出了保障,从而消除了家长“有游无学”的担忧。 D.面对游学热的现象,我们必须要学会摆正心态,客观冷静的加以对待;而新闻媒体的报 道评论,有助于我们形成正确的认知。 E.三则材料,虽然体裁不一,但是对象一致,都是对游学现象的报道与评论,利于我们从 不同视角认识游学这一现象。 (3)怎样才能正确地开展游学活动?请结合材料进行简要概括。 【答案】 【小题 1】D 【小题 2】BD 【解析】(1)此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这道题主要考查学生 的分析和概括能力.这类题目首先要速读题干,明确对象及要求,然后浏览选项,之后到文 中找到选项所在的位置,并将选项与其进行比较,这类题目编题者会故意曲解文意或以偏概 全,特别要关注句中限制性的副词.经比较即可得知.D 项,“多数网友并未给予孩子自主 选择权”理解不准确,不能说“开阔视野,提高独立性”就一定不是孩子的选择. (2)此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这道题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和 概括能力.这类题目首先要速读题干,明确对象及要求,然后浏览选项,之后到文中找到选 项所在的位置,并将选项与其进行比较,这类题目编题者会故意曲解文意或以偏概全,特别 要关注句中限制性的副词.经比较即可得知.A 项,“以天津为例”错,材料二的调查只是 针对天津网友.C 项,《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只是使游学得到了制度上的保 障,并不能限制商业因素对游学的渗入.E 项,“三则材料,虽然体裁不一,但是对象一致, 都是对游学现象的报道与评论”错误,材料一没有评论. (3)此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把握文章内容要点的基本的能力.信息筛选的 题目,首先要求审清题干,确定答题的方向,通过分析题干确定试题的类型是局部信息筛选 还是综合信息筛选,局部信息筛选要锁定区位,对段落进行简单的划分,分出层析,找到关 键词语,联词成句分条作答;综合信息筛选要立足全文,对文章进行段落的划分,筛选文中 的重要语句,整合后作答.重点关注各段的段首和段尾句.分条作答.从“从调查可以看出, 天津的家长们还是比较理性的,更认同培养孩子量力而行,对海外游学这样的高端消费盲目 跟风者不多”;“对于目前孩子的教育消费,过半网友认为偏高了,增加了家庭的经济负担, 同时认可放养式教育的家长寥寥无几.对于暑假怎么过才有意义,网友们意见不一,但愿意 遵从孩子的意愿者不少”“游学教育作为教育活动的一种形式已有 2000 多年的历史,其价 值依然灿若明星,其精髓贵在知行合一”“学校和相关教育机构要意识到游学是为学生提供 知识学习的有效途径,是锻炼学生意志和提升境界的绝佳方法,尤其是那些在自然界中的游 学,可以使学生在天地人的交融之中陶冶人格境界,感受天地的大气象”等语句可以具体把 握. 答案: (1)D (2)BD (3)①根据家庭经济情况,量力而行,合理设计.②正确认识游学的意义和价值,有针对 性地开展游学活动.③把游学活动和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做到知行合一.④遵从孩子的意愿, 更好地锻炼孩子,促进其成长.(不必拘泥于答案,言之成理即可,答出 2 条即可) (1)此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2)此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3)此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把握文章内容要点的基本的能力. 信息筛选题的答题步骤是:①把握全文主要内容,从整体和局部找出表明作者观点的语句, 形成整体印象,尤其要注意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②把握题干,确定答题区间;③将选项信 息与原文语句内容进行对应比较.选项信息的语言与原文语句内容在表述上有一定区别,命 题者常通过改变叙述的方式来设置一些干扰项,解答时要认真核对,找出符合题干的选 项. 二、文言文阅读(本大题共 1 小题,共 19.0 分) 4.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陈恕,字仲言,洪州南昌人。少为县吏,折节读书。太平兴国二年进士,解褐大理 评事、通判洪州,恕以乡里辞。改澧州。澧自唐季为节镇兼领,吏多缘簿书干没为奸。 恕尽擿发①其弊,郡中称为强明,以吏干闻。会契丹引去,召入为户部郎中、户部副使, 迁右谏议大夫、知澶州。驿召为河北东路营田制置使。太宗询以农战之旨,恕对曰:“古 者兵出于民无寇则耕寇至则战今之戎士皆以募致衣食仰给县官若使之冬持兵御寇春持 耒服田万一生变悔无及矣。”太宗曰:“卿第行,朕思之。”恕行数日,果有诏,止令 修完城堡、通导沟渎而已,营田之议遂寝。俄知代州,入判吏部选事,拜盐铁使。恕有 心计,厘去宿弊,太宗深器之,亲题殿柱曰“真盐铁陈恕”。恕每便殿奏事,太宗或未 深察,必形诮让。恕敛板蹴缩,退至殿壁负立,若无所容。俟意稍解复进,悫②执前奏, 终不改易,如是或至三四。 太宗以其忠,多从之。迁礼部侍郎。真宗即位,加户部, 命条具中外钱谷以闻。 恕久不进,屡趣之,恕曰:“陛下富于春秋,若知府库充实, 恐生侈心,臣是以不敢进。”真宗嘉之。咸平二年,帝北巡,充行在转运使。俄以母老 求解,拜吏部侍郎。五年,知贡举。恕自以洪人避嫌,凡江南贡士悉被黜退。又援贡举 非其人之条,故所取甚少,而所取以王曾为首,及廷试糊名考校,曾复得甲科,时议称 之。恕事母孝,母亡,哀慕过甚,不食荤茹,遂至赢瘠。起复视事,迁尚书左丞、权知 开封府。恕已病,犹勉强亲职。数月增剧,表求馆殿之职,获奉以济其贫。真宗曰:“卿 求一人可代者,听卿去。”是时寇准罢枢密使,恕即荐以自代,遂以准为三司使,恕为 集贤学士、判院事。准即检寻恕前后改革兴立之事,类以为册,及以所出榜,别用新板, 躬至恕第请判押。恕亦不让,一一押之,自是计使无不循其旧贯。 (节选自《宋史•陈恕传》) 注释:①擿发:[tī fā]揭露。 ②悫:[què]诚实,谨慎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______ A.古者兵出/于民无寇则耕/寇至则战/今之戎士皆以募致衣食/仰给县官/若使之冬持兵 御寇/春持耒服田/万一生变/悔无及矣/ B.古者兵出于民/无寇则耕/寇至则战/今之戎士皆以募致/衣食仰给/县官若使之冬持兵 御寇/春持耒服田/万一生变/悔无及矣 C.古者兵出/于民无寇则耕/寇至则战/今之戎士皆以募致/衣食仰给县官/若使之冬持兵 御寇/春持耒服田/万一生变/悔无及矣/ D.古者兵出于民/无寇则耕/寇至则战/今之戎士皆以募致/衣食仰给县官/若使之冬持兵 御寇/春持耒服田/万一生变/悔无及矣/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_ A.字,是男子 20 岁(成人)举行加冠礼时所取、女子 15 岁许嫁举行笄礼时所取,以 供同辈或朋友称呼。B.进士,是科举考试的最高功名。贡士参加殿试录为三甲都叫进士。考中进士,一甲 即授官职,其余二甲参加翰林院考试,学习三年再授官职。 C.年号是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名号,如咸平;每次新皇帝登基常常会改元,明清以前 一个皇帝只有一个年号,明清时期一个皇帝往往有多个年号。 D.起复,指封建时代官员遭父母丧,守丧尚未满期而应召赴任官职;也可泛指一般开 缺或革职官员重被起用,文中即是前者。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_ A.陈恕为官清廉,精于吏治。他因自己家在洪州而辞去洪州通判之职,后改任澧州通 判,到任后将积久的弊政清理一空,太宗极其器重他,亲笔在殿柱上题词“真盐铁陈 恕”。 B.陈恕公忠体国,讲究策略。陈恕奏事,有时太宗没有深察,误解责问;他就收回手 板退到大殿墙边站立,等皇帝气消了一点后,又上前奏事,不改变立场,有时会如此三 四次。太宗因他忠心,大都采纳了他的意见。 C.陈恕非常孝顺,事母尽心。母亲年老,他曾请求解官回家服侍,未被批准。母亲死 后,他又因过度哀伤,不吃荤腥,以至于瘦弱不堪。 D.陈恕擅长识才,举贤任能。陈恕生病,后病情加剧,上表请求任闲职,真宗要他推 荐可以接替他的人,于是他推荐了当时被罢免了枢密使之职的寇准,寇准被真宗任命为 三司使后不负所托。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陛下富于春秋,若知府库充实,恐生侈心,臣是以不敢进。 ②恕已病,犹勉强亲职,数月增剧,表求馆殿之职,获奉以济其贫。 【答案】D;C;A 【解析】(1)“无寇则耕”和“寇至则战”为并列句,前面停顿,排除 AC;“仰给县官” 为动宾结构,意思是“依靠官府”,中间不可断开,排除 B;故选:D.译文为:古时候兵 从百姓中临时征集,没有军情就种地,敌寇来了就当兵打仗,现在的战士都是招募来的,补 给都要依靠官府,如果让他们冬天持兵器抵御敌寇,春天拿着锄头种田,万一有什么变故, 后悔都来不及啊。 (2)C.“明清以前一个皇帝只有一个年号,明清时期一个皇帝往往有多个年号”错,应 为“明清以前一个皇帝往往有多个年号,明清时期一个皇帝一般只有一个年号”。 (3)A.陈恕“得到太宗的器重”,太宗“亲笔在殿柱上题词‘真盐铁陈恕’”是在陈恕“任 代州知州”并被“授予盐铁使”之后,而非任职澧州之时。原文为“俄知代州,入判吏部选 事,拜盐铁使。恕有心计,厘去宿弊,太宗深器之,亲题殿柱曰‘真盐铁陈恕’。” (4)①富于春秋,年轻;侈心,奢侈之心;是以,因此。译文为:陛下年轻,如果知道府 库充实,恐怕生出奢侈之心,臣因此不敢上报。 ②亲职,亲自处理政事;表,上表;奉,俸禄;济,解决。译文为:陈恕已经生病了,还勉 强亲自处理政事,几个月后病情加剧,上表请求任馆殿里的闲职,用获得的俸禄来解决家贫 之急。 答案: (1)D (2)C (3)A (4)①陛下年轻,如果知道府库充实,恐怕生出奢侈之心,臣因此不敢上报。 ②陈恕已经生病了,还勉强亲自处理政事,几个月后病情加剧,上表请求任馆殿里的闲职,用获得的俸禄来解决家贫之急。 (1)本题考查文言断句。解答该题可以根据句意、虚词和结构判断。 (2)本题考查识记古代文化常识,答题关键在于平时的积累与识记。 (3)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注意将选项和原文进行比较。 (4)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 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 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 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 概括归纳文章内容。解答此类题的方法是:①抓住题干,读全读准。在阅读题目时,须读全、 读准题干,切忌走马观花。所谓读全,就是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 析;所谓读准,就是要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概括内容 还是分析观点。只有对题干作全面、准确的分析理解,才能准确地答题。②放回原文,查对 正误。特别是在时间、地点、官职,人物的行为、实效方面,应仔细查对原文的词句,全面 理解,综合分析,两者间的差别正是把握全文的关键所在。对似是而非处,要有借题解文的 意识。 三、选择题(本大题共 3 小题,共 9.0 分) 5.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 ①正如教科书所说,光彩炫目的广告表现仅仅是冰山一角,水底之下隐伏着无数的策略 和机关。 ②他虽有不羁之才,但由于目空一切,不再学习,发表的言论多是不刊之论,错误百出。 ③她写戏曲喜欢用别开生面的烘托手法,所以主人公一出场就以惊人的美丽吸引了观众。 ④一个出奇制胜的决策除了需要天马行空的思维,更需要对市场的科学测评和准确定位, 否则再好的创意也只能成为空中阁楼。 ⑤因为科学家们处心积虑地研究,我国的防疫学取得了巨大进步,终于在国际上引起广 泛的注意。 ⑥章老师是全国优秀教师,她对我们班上五十六个同学都是等量齐观的,不存在偏心哪 一个的情况。 A. ②⑤⑥ B. ④⑤⑥ C. ①③④ D. ①②③ 【答案】A 【解析】①冰山一角:冰山:多用作事物暴露出来的部分。原比喻不能长久依赖的靠山,现 指所暴露出来的只是事物的一小部分。此处使用正确。 ②不刊之论:刊,古代指消除刻错了的字,不刊是说不可更改。比喻不能改动或不可磨灭的 言论,用来形容文章或言辞的精准得当,无懈可击。句中将“不刊之论”理解为“不能刊登 的言论”“错误的言论”,犯了望文生义的错误。 ③别开生面:来源于杜甫的《丹青引》:“凌烟功臣少颜色,将军下笔开生面。”,原指画 像经重新绘制,面目一新,后比喻另外开辟一种新局面或创造出一种新的风格式样。此处使 用正确。 ④出奇制胜:奇指奇兵、奇计,制胜指取胜;用奇兵或奇计战胜敌人;比喻用对方意料不到 的方法取得胜利。此处使用正确。 ⑤处心积虑:处心,存心;积虑,蓄谋很久,意为存着某种想法,早已有了打算,借以形容 千方百计地盘算(多含贬义)。此处感情色彩不当,应用“殚精竭虑”(形容耗尽精力,费 尽心思,褒义词)。 ⑥等量齐观:不管事物间的差异,同等看待(多用于否定句)。这个成语使用对象一般是物,此句中学生本身是有差异的,虽然同等看待,但不能忽视这种差异。因而应用“一视同仁” (原指圣人对百姓一样看待,同施仁爱。后多表示对人同样看待,不分厚薄)更合适。 故选:A。 此题主要考查正确使用词语(成语)的能力。在平时的复习中应养成规范使用汉语言文字的 习惯,不要被一些媒体的错误用法所误导,并注重积累。积累一些常见的近义词、易错词, 注意区分近义词中不同语素的含义,做题时根据语境分析哪个更合适;更重要的是在阅读中 培养语感,注意基本词语使用的语境。 对于成语题,第一要辨析词义,包括词语的语义侧重点、词语的词义轻重、词义的范围大小 等。第二,辨析色彩,包括词语的感情色彩跟语体色彩。第三,辨析用法,包括搭配习惯、 语法功能、使用对象等方面。解答成语题,第一,要逐字解释成语,运用成语结构特点把握 成语大意,但要注意不能望文生义;第二,注意成语潜在的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第三,要 注意成语的使用范围、搭配对象;第四,弄清所用成语的前后语境,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联 的信息;第五:从修饰与被修饰关系上分析,看修饰成分跟中心词之间是否存在前后语义矛 盾或前后语义重复的现象。 6.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为了缓解日益严重的城市交通拥堵状况,在借鉴西方城市规划经 验的基础上,城乡封闭住宅小区的内部道路被要求逐步对外开放 B. 五四新文学的发展现实,使本来就向往科学和民主精神的朱光潜,在从理智上认识 到改文言文为白话之必要的同时,更从事实上看到了推行白话的可能性,以及白话文学 发展的广阔前景 C. 野外探险具有极大的风险,仅有“人定胜天”和“大无畏”的精神显然不够,还要 有专业的安全保障和对自然规律的充分认知为基础 D. 网络词语“刷朋友圈”表达的其实是“看朋友圈”的意思,“刷”这个动词形象地 描绘了“看”的动作,加大了表达的趣味性 【答案】B 【解析】A.偷换主语,句子开头的主语是“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还没有出现与之对应的 谓语动词,主语就偷换成了“城乡封闭住宅小区的内部道路”,将最后一句改为“要求城乡 封闭住宅小区的内部道路逐步对外开放”; B.正确; C.结构混乱,“有专业的安全保障和对自然规律的充分认知为基础”杂糅,“有”改为“以” 或者删去“为基础”; D.搭配不当,“加大”与“趣味性”不搭配,可将“加大”改为“增强”; 故选:B。 本题考查辨析病句的能力。此类题目要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仔细分析病句的类型,如语序 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等。 搭配不当常见的类型: (1)主谓搭配不当 例如:我国棉花的生产,过去不能自给。(不能自给的是“棉花”而不是“生产”。) (2)动词和宾语搭配不当 例如:纪念三八节的到来。(“纪念”的只能是“三八节”而不是“到来”。) (3)修饰语和中心语搭配不当 例如:这次大会上,对工资问题交换了广泛的意见。(并不是意见广泛而是交换的范围广 泛,应改为“广泛地交换了意见”。)*这一类搭配不当常和语序不当有交叉的地方。 (4)一面与两面搭配不当 例如:做好生产救灾工作决定于干部作风是否深入。 (5)否定与肯定搭配不当 例如:我想这应该是不必叙述的,没有谁不会想象不出来。 7. 下列各句中,语言表达恰当得体的一项是(  ) A. 为便于校庆活动的顺利进行,烦请各位校友先到接待处签名报到. B. 日前惠顾贵公司的网站,得知招聘网络编辑的消息,我决定应聘. C. 对于有兴趣投资山乡建设的人,我们将鼎力相助,提供咨询服务. D. 金先生早已著作等身,但仍笔耕不辍,他最近又出版了一部拙作. 【答案】A 【解析】解析:B 项“惠顾”指光临;惠临。商家多用于欢迎顾客。可将“惠顾”改为“浏 览”; C 项“鼎力相助”意为大力相助,特指别人对自己的大力帮助,是赞美他人之辞,属于敬辞, 不能用于自己。可改为“全力相助”; D 项“拙作”是谦词,用于形容自己的作品,可改为“大作”。 故选:A。 此题考查语言表达得体的能力. 语言表达的得体是指能够恰当地使用语言,体现语境和语体的要求.“得体”就是根据语境 条件使用语言,即根据内部语境(上下文文体、句式、语言间的搭配和使用习惯等)和外部 语境(语言交际的各种情境条件,如说话的目的、场合,需要表达的方式,发话者的身份、 职业、处境,受话者的年龄、经历、思想性格、心理需求等),选用恰当的语句来表情达意, 这是比“简明、连贯”更高一层的要求. 具体要求 1、要考虑对象,即根据不同交际对象的社会背景、文化修养、语言习惯等采用相应的语言 形式. 2、要考虑场合,在不同场合(如正式场合、工作场合、日常生活、娱乐场所等)采用不同 的语言形式. 3、要考虑目的,目的不同,语言表达自然有别.如广播稿是念给人听的,所以要多用短句、 口语,不容易引起歧义的词和生僻的词等.再如失物招领启事语言要简洁,寻物启事语言要 较详细等. 4、要考虑表达方式,表达方式的差异主要指不同语体所用的表达方式不同.语体分谈话语 体和书面语体两大类.谈话语体包括日常谈话、演讲、辩论等;书面语体分为文学语体、政 论语体、科学语体、事务语体等. 四、默写(本大题共 1 小题,共 5.0 分) 8.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孟子在《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列举六位古人的事例后作出结论的过渡句是______。 (2)杜牧的《赤壁》中发挥想象以两位女性的命运作结,从反面议论历史的诗句是 ______。 (3)李商隐在《锦瑟》中感叹“才华被弃如沧海遗珠”的千古名句是:______。 (4)在《登岳阳楼》中,表明诗人杜甫站在岳阳楼上凭倚轩窗、不禁涕泪交流的原因的诗句是______。 (5)杜甫的《阁夜》中表现千家万户不堪忍受战争之苦的诗句是______。 【答案】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铜雀春深锁二乔;沧海月明珠有泪;戎马关山北;野哭千 家闻战伐 【解析】故答案为: (1)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重点字:是) (2)铜雀春深锁二乔(重点字:锁) (3)沧海月明珠有泪(重点字:沧) (4)戎马关山北(重点字:戎) (5)野哭千家闻战伐(重点字:伐) 本题考查名篇名句默写,首先要能够背诵相关诗词,其次能够正确书写。 本题考查“名篇名句”的默写能力。从历年高考题来看,名篇名句考查的内容基本上诗词文 兼顾,立足课内,也涉及少量课外名句。从考查的倾向来看,主要是富有教育意义和警策作 用的哲理句。所考的名句,有一定的迷惑性,而且现在课标卷考核“理解性默写”,因此提 倡考生备考中首先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然后要立足于“写”,避免会背不会写的情况。 五、诗歌鉴赏(本大题共 1 小题,共 11.0 分) 9. 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各题。 送进士下第归南海① 曹邺 数片红霞映夕阳,揽君衣袂更移觞。行人莫叹碧云晚,上国②每年春草芳。 雪过蓝关寒气薄,雁回湘浦怨声长③.应无惆怅沧波远,十二玉楼④非我乡。【注释】 ①南海:今广州佛山一带。②上国:指京城。③蓝关、湘浦:地名,均为朋友归南海必 经之地。④十二玉楼:传说昆仑山有五城十二楼,是仙人居住的处所,多指隐居之所。 以下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______ A.首联写夕阳、红霞,点明了送别的时间,诗人挽着朋友的衣袖举杯相劝,这一联情景相 生,表现了诗人对朋友的一片深情。 B.“行人莫叹碧云晚”借江淹“日暮碧云”之语表示惜别,同时劝勉友人不必因为下第而 感叹;语气委婉舒缓,使失意的朋友感到友谊的温馨。 C.“上国每年春草芳”一语双关,表面上写京城年年会有明媚的春光,实则暗含京城科举 考试每年举行,中举的机会还有很多。 D.诗歌颈联对仗工整,承接上句“春草芳”,实写送别时的环境,雪过蓝关寒气减弱,虚 写朋友南归会途经湘浦,意味深长。 E.“应无惆怅沧波远”两句,是说朋友远涉江河,必然会产生惆怅之情、有出世隐居之想, 但诗人自己不会选择归隐,不能与之志同道合。 这首诗表达的情感丰富,主要有哪些情感?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答案】 【小题 1】DE 【小题 2】 【解析】(1)D.诗歌颈联二句都是虚写,想象朋友的行程所经之地;E.“必然会产生惆 怅之情、有出世隐居之想,但诗人自己不会选择归隐,不能与之志同道合”错,应为“诗人 劝告朋友‘不必有惆怅之情,不要作出世隐居之想’”。 (2)结合诗句分析,“榄君衣袂更移筋”表达出的是惜别之情,揽君衣袂,依依惜别。“行 人莫叹碧云晚,上国每年春草芳”表达出诗人对朋友的鼓励和劝慰,一生中科举的机会很多,没必要为失败气馁。“雪过蓝关寒气薄,雁回湘浦怨声长”通过情景交融的写法,表达对友 人的牵挂与关怀--蓝关过后,天气变化时要注意衣着,到湘浦后也不要叹息。“应无惆怅沦 波远,十二玉楼非我乡”句则充满期待和祝愿,期待朋友在沧海中不要惆怅,不要归隐居, 而要积极进取。 答案: (1)DE (2)①惜别之情:首联送别朋友回归故乡时,揽君衣袂,依依不舍。 ②鼓励劝勉之情:诗歌颔联劝勉朋友中举的机会很多,不必为一次失败而消沉。 ③关怀牵挂之情:颈联遥想友人经过蓝关之后,寒气减弱,衣着须注意;湘浦雁回,思念之 情当会萌生。 ④期冀,祝愿之情:尾联希望友人不必在江海沧波之中惆怅留连,不要作出世隐居之想,应 该积极入世进取。 译文: 数片红彤彤的晚霞照映着西下的夕阳,牵揽着你的衣裳却依依不舍。 远行的你不要总是叹息时光已晚,京城年年都会有明媚的春光。 经过蓝关之后寒气减弱,大雁回归湘浦时也请不要有太多惆怅。 你远涉江海沧波应无惆怅之情,仙人居住的十二楼并非你我的故乡。 赏析: 诗人曹邺的作品似乎被他的民谣风名诗《官仓鼠》所掩盖,今人的一些选本多只选他的《官 仓鼠》,或者加上他的《捕鱼谣》等二、三首。其实诗人曹邺所存的一些咏史诗、赠别诗乃 至写景诗,都有一些佳作。其中一些作品亦曾受到历代读者的热爱。《送进士下第归南海》 一诗是曹邺送别诗的名作,晚唐诗人韦庄在他的著名唐诗选本《又玄集》中,选录了这首诗。 可见这首诗在当时就受到人们的欢迎。 景色明丽的初冬傍晚,夕阳斜照,天边飘着几片红霞,和夕阳相互映衬着。诗人和即将南归 的朋友,手挽着手,在路边设酒宴送别。他们饮了一杯又一杯,送了一程又一程。在轻快明 丽的景色衬托下,友朋宴别的感情显得深情而明朗。 诗的后三联是关怀劝勉友人的诗句。“行人莫叹碧云晚”借江淹“日暮碧云”之语,一是表 示惜别,一是劝勉友人不必因为下第而感叹。语气委婉舒缓,使失意的朋友感到友谊的温情。 “上国每年春草芳”承接前一句,进一步鼓励朋友,诗意仍然是委婉含蓄。“上国”是京城 的代语,“每年春草芳”用暗喻手法,意思是京中每年都举行科举考试,中举的机会很多, 正不必为一次失败而消沉。这一句描绘了明丽美好的春光,对前途充满信心,给友人更大的 鼓励与安慰。 颈联中诗人转而想念友人此行之前途。“雪过蓝关寒气薄,雁回湘浦怨声长”不仅对仗工整, 而且情意深长。南海,今广州、佛山一带,蓝关、湘浦是友人前往南海必经之地。遥想友人 经过蓝关之后,寒气减弱,衣着须注意;湘浦雁回,思念之情当会萌生。这里既关怀友人漫 长途程,又以体察入微的态度理解友人心情,给人如获知音的亲切感。尾联以更深一层的劝 勉作结。十二楼,传说昆仑山有五城十二楼,是仙人居住的处所,此处借指出世隐居。希望 友人不必在江海沧波之中惆怅留连,不要作出世隐居之想,应该积极入世进取。这里回应了 “上国每年春草芳”一句,对友人充满了期冀、祝祷的真情厚意,使整首诗的含意更为超凡、 脱俗。 古人送别诗,多是渲染别情的孤楚、悲苦,曹邺这首诗没有一般送别诗的悲叹,不仅仅沉浸在别离的凄苦中,它在色泽明丽的背景下,有安慰、有关怀、有理解、有鼓励、有期待,意 境鲜明、语气亲切委婉、格调清新明丽,是一首别具一格的送别诗作。 (1)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的能力。解答此题既 要对诗歌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诗歌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 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诗歌的内容、情感、主题、意象、意境等进行分析概括。 (2)本题考查考生把握诗歌思想感情的能力。赏析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要善于抓住带 感情色彩的关键词语,还应该联系作者的生平遭遇及诗歌的创作背景来考虑,即我们平时所 说的要“知人论世”。 诗歌鉴赏“五必看”: ①必看题目(题目常常是诗眼,或中心事件,有助于了解诗的内容); ②必看作者(知人论世,了解作者风格); ③必看注释(可以借此了解诗歌的感情基调,难懂的知识典故,有时答案也在其中); ④必看关键句(中心句、诗眼常常在此。诗歌鉴赏也常常是名句的鉴赏); ⑤必看题干(题干的指向性很强,必须看清要求,必须结合原诗内容、题干作答,不能空洞 的阐述概念。答案必须有针对性、指向性,一定要问什么,答什么,要什么,给什么)。 六、语言表达(本大题共 2 小题,共 11.0 分) 10.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 密。每处不超过 15 个字。 臭氧是个亦正亦邪的角色,是正还是邪,______:在距地面 10~50 千米的高空,臭 氧能吸收紫外线,______,是当之无愧的地球卫士;到了距地面 10~100 米的近地面, 臭氧就换了一副面孔,______,使人头痛、胸闷甚至产生肺气肿等病症。 【答案】这取决于它所处的高度;保护地球上的生物;变成健康的杀手 【解析】段意:“臭氧”的利与弊. 本语段本段主要谈“臭氧”的利与弊.第一个空,根据横线前“是正还是邪”和横线后“在 距地面 10~50 千米的高空,臭氧能吸收紫外线”“到了距地面 10~100 米的近地面,臭氧 就换了一副面孔”等信息,推断出此处填写“这取决于它所处的高度”; 第二个空,根据“能吸收紫外线”“是当之无愧的地球卫士”,推断出此处可填写“保护地 球上的生物”; 第三空,根据“保护地球上的生物”“使人头痛、胸闷甚至产生肺气肿等病症”,推断出此 处填写“变成健康的杀手”. 答案:(1)这取决于它所处的高度( 2)保护地球上的生物( 3)变成健康的杀手 考查补写句子能力,要通读原文,整体把握段意. 把握语段的中心大意,主要根据上下文语境来填写,紧密结合句子中关联的词语推断句意, 做到上下文意贯通. 11. 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考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 云南的“思茅市”改成“普洱市”,四川的“南坪县”更名为“九寨沟县”后,城 市的知名度都有了很大提高,经济有了较快发展,可见,更名必然带来城市经济的发展。 我市的名字不够响亮,这严重影响了我们的经济发展。如果更名,就一定会带来我市的 经济腾飞,因此,更名的事要尽快提到日程上来。 ①更名并不一定能带来城市的发展。②______。 ③______。 【答案】名字不够响亮不一定影响经济发展;更名不一定会带来本市的经济腾飞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综合表达语言的基本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准确细致理解题目 的基本意图以及题干表达的具体意思,这是解答本题的关键,本题题目是“下面文段有三处 推断存在三处问题,请参照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文段中“我市的名字不够响亮, 这严重影响了我们的经济发展”“如果更名,就一定会带来我市的经济腾飞”推断存在问题, 由推断的条件,并不一定能得出所推断的结果.仿照①的方式--“更名并不一定能带来城市 的发展”把理由表述出来即可,故可以具体表达为“名字不够响亮不一定影响经济发展”“更 名不一定会带来本市的经济腾飞”. 答案: ②名字不够响亮不一定影响经济发展. ③更名不一定会带来本市的经济腾飞. 本题考查学生综合表达语言的基本能力. 要解答好此题需要考生有较好的分析能力和语言概括能力.做这类试题要指导学生学会分析 题干要求,能揣摩理解出题者意图,当然考试时这类题型以主观题为主,在备考时还应多练 习、多积累. 七、作文(本大题共 1 小题,共 60.0 分) 12.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随着社交网络的发展和智能手机的更新,现代自拍潮悄然兴起、不断声势浩大。如 今,人们旅游要自拍、聚会要自拍、出门要自拍、居家要自拍……,几乎无时无地无事 不可以自拍。 有人认为,自拍帮助我们留住美好时光、保值美丽心情;有人认为,自拍讲究技巧 和角度、可以拍出高颜值的美照,帮我们增强自信;有人认为,自拍可以让家庭变得更 为和睦、让友谊变得更为牢固,……因此,自拍是生活的调味剂,让生活变得五彩缤纷、 更加迷人! 然而,自拍也可能被视为一种病态。2014 年,自拍成瘾已经被美国精神病协会定义 为强迫症…… 自拍也许会带来危险。2015 年,俄罗斯政府发布手机自拍指南,警告国民沉溺在自 拍中可能带来的生命危险,建议不要在船上、铁轨旁和房顶上自拍。 当然,也有哲学家说过:拿着手机随处自拍,所见证的,则是自我的消失。 对此你有何看法?或者有什么情感或故事想要分享?请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选文体,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得套作,不得抄 袭。 【答案】短暂与永恒 这是每一个人都会思考的问题,如何才能长生不老。这个问题困扰了一代又一代人,即 使是身为万人之上的皇帝也是如此,从秦始皇的求丹到汉武帝的巫蛊之乱,再到明嘉靖的自 我修道,无一不是人追求永生的表现,而这又有什么用呢? 可曾记得那只有一天生命的蜉蝣?我认为人和蜉蝣只是五十步和百步之别。即使是上古 的彭祖也不过是 800 岁而已,对于我们来说已经是很长,但他仍然不是永恒,他仍然没有超 脱生死。 是的,我认为没有生物可以超脱生死,他们身上的物质可以,但是他们本身绝对不行。 那以 800 年为春,800 年为秋的巨树不还是不行么?那怎样才能打破这个怪圈?怎样才能成 为近似永恒? 我认为,关键在于价值。我们总会有一天离开人世,所以及时创造为后人服务的价值才 是重要的。只要还有人记得,那就没有死亡,那就是活着,只不过换了一种方式罢了。 所以,我想说,短暂不代表不铭记,长久不代表被人记住。历史上有很多长寿的人,但 是又有多少因为长寿到极点而被人铭记的? 如果把人的一生比作燃烧,每个人天生燃料不同,但是怎么燃烧由自己选择。有人选择 了爆炸,给世间带来了耀眼的火花,照亮了别人前进的道路。历史上因为过度燃烧而照亮他 人的人是不少的,有些人因为过度工作,有些人因为感觉到自己燃料不多所以决定释放一次 来帮助他人。 正如蜉蝣也可以干出很多事情来一样,生命短暂的人可以做出很多大事。周瑜虽然短命, 但是他为了一个国家的安稳四处征战,最终在战场上身中流箭,身负重伤,最后身亡。他可 以轻易夺取高高在上的王位,但是他却选择了不,他选择了为这个国家立下汗马功劳。于是 有了赤壁之战上的“谈笑间,墙橹灰飞烟灭。”的“雄姿英发”。他将自己有限的生命献给 了自己的国家,用有限的燃料释放出最耀眼的光芒,成为最闪耀的将星之一。 而只顾延长自己生命的人是不会形成那种永生的,因为他们会无恶不作,直到最后一刻 还念念不忘再活一段。或许他们也能永恒,但却是遗臭万年。不过很多无恶不作的人并没有 得到想要的长寿,因为他们几乎都被人民的审判杀死。 人生如此,朝代亦然。秦始皇曾想万世皇位,而秦朝却因此成为了短命王朝,在历史的 长河中湮灭。勤于政事的汉文帝并没有追求王位的稳固,而是追求天下的苍生,因此被世人 称赞,也为汉朝的大一统创造了局面。 我认为,毁灭并不可怕,因为无意义的活不如有意义的死,就想在前面所说的利用有限 的燃料进行爆炸一样。很多朝代灭亡,很多人已经埋葬,但是他们仍然在时刻影响着我们。 人的一生就是这么短暂,如果不在这个世界上留下什么东西就太可惜了。而我认为这话 应该改一下,人的一生就是这么短暂,如果不因为做了好事而被人记住就太可惜了。我等高 中青年更应努力,创造人生的辉煌,为祖国做贡献。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把握材料作文的能力。这类题,要求学生首先要读懂作文材料,继而 进行立意分析,列出几则立意,最后结合题目要求及自身积累,选择适合自己写作的最佳角 度进行写作。材料新鲜,从材料中提炼最重要的观点,同时这个观点可以运用到各个方面。 无论是个人生活,学生教育,做事模式,都可以有所展现。这段材料涉及到的是生活中极为 常见的“自拍”现象,这已经融入到人们的生活之中,材料列举了大量自拍带来的危害,举 出了类似于美国、俄罗斯等国家的一种限制性措施,在分析的时候要具体进行把握,强调自 己的一种看法。 参考角度: 1.自拍为了分享,套用笛卡尔“我思故我在”的句式,就是“我分享,所以我存在。” 2.不自拍记录自己的生活、并把这种记录分享,似乎就没有生活过。 3.其实,这种通过自拍记录下来的,并不是生活,而是生活的停顿。 4.只有停顿中的庆贺,没有真实的历程,则不成为人生。 5.自拍也好,他拍也好,有一点是共同的:它们所记录的,都是我们生活消失的时刻。拿 着手机随处摆拍,所见证的,则是自我的消失。 材料作文写作策略: ①引:恰当地引用材料,开头既要引述材料,在论证时还要回扣材料(不能全部照抄),对 材料进行分析后,或摘要或概述,三言五语即可。②议:是对材料中提供的信息进行分析议论,对人物关系的分析,对结果的预测,对原因的 追问等,目的是为了提出观点做铺垫,这部分不能太长,百字左右即可。 ③提:提出论点(或观点),文字简炼,一两句话就可以,观点明确。 ④联:这是文章的关键,可由材料推开去,可联系历史人物、历史故事,可联系现实生活, 今人今事;可以正面举例也可以反面证明;可以摆事实,也可以讲道理。最少要举两个例子, 一古一今或一正一反,多角度多侧面得把中心论点阐述得深刻有力,三四百字即可。 ⑤深:深入分析。怎样深入分析??分析原因,说明好处(或危害),找出症结。 ⑥结:收敛全篇,总结全文,宜对论述的问题有所深化,不要故作惊人之语,强调精炼有力, 不要画蛇添足。

资料: 29.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