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试题
本试卷共 12 页,满分 300 分。考试用时 150 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座位号和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
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主观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
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 13 小题,每小题 6 分,共 78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
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人体内的生理功能,可由血浆中的蛋白质完成的是
A.运输氧气和 Na+ B.降低血糖浓度
C.催化 ATP 的合成 D.裂解宿主细胞
2.下列与真核细胞中的水有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A.结合水是细胞内许多物质的良好溶剂 B.氨基酸缩合形成肤链时需要消耗自由水
C.有氧呼吸产生水的过程发生在生物膜上 D.ATP 中的高能磷酸键在水解时会产生水
3.下列有关人体甲状腺激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状腺激素通过催化葡萄糖的氧化分解增加机体产热
B.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会导致神经系统兴奋性明显降低
C.下丘脑分泌的激素可以直接作用于甲状腺影响其分泌
D.甲状腺功能低下的患者补充甲状腺激素可以直接口服
4.下列与基因表达有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A.转录过程中 RNA 聚合酶能将 DNA 的双链解开成单链
B.逆转录病毒的遗传信息流向 DNA 时由宿主细胞提供酶
C.当 tRNA 与 mRNA 的终止密码配对时翻译过程就停止
D.线粒体基因都是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生物性状的
5.下图是真核细胞中部分结构的模式图,下列关于这些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
A.酵母菌细胞中没有结构①,在缺氧条件下进行无氧呼吸
B.蓝藻无结构②,进行光合作用必须由细胞呼吸提供 ATP
C.结构③能储存遗传信息,无结构③的细胞一定是原核细胞
D.结构①②③中均含 DNA,都能将遗传信息传递到 RNA 中
6.研究发现大豆种皮有黄色(俗称黄豆)和黑色(俗称黑豆)两种表现型,若用黄豆与黑豆杂交,
F1 植株所结种子的种皮颜色为黑黄镶嵌(俗称花脸豆),F2 表现为 1/4 黄豆、1/2 花脸豆、1/4
黑豆。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大豆种皮颜色的黄色由显性基因控制,黑色由隐性基因控制
B.F1 种皮细胞基因相同,但不同种皮细胞中基因表达情况不同
C.F2 大豆种皮颜色的表现型及比例,符合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D.将花脸豆与黄豆进行杂交,子代出现纯合花脸豆的概率是 1/2
三、非选择题:共 174 分。第 22~32 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 33~38 题
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
(一)必考题(共 129 分)
29.(9 分)下图曲线表示不同光质和 CO2 浓度对某植物净光合速率的影响结果(实验过程中呼
吸速率不变)。回答下列问题:
(1)叶绿体光合色素吸收的光能,在光合作用的光反应阶段结束后,转变成了 。
据图分析,该植物在黄光条件下 (填“能”或“不能”)进行光合作用,依据是 。
在 CO2 浓度相同时,白光条件下净光合速率最大,原因是 。
(2)如果向培养植物的温室内通入 14CO2,光照一定时间后杀死该植物,提取细胞中的产物分
析发现,短时间内 CO2 就已经转化为多种不同的化合物。如果采用这种方法探究 CO2 转化成
的第一种产物是什么物质,.请写出实验的设计思路: 。
30.(8 分)棉花栽培中,适时打顶(去顶芽)是提高棉花产量的重要措施,但打顶后的棉株叶
片在花铃后期会出现早衰,进而影响棉花产量。为探究打顶后棉叶出现早衰的原因,科研人
员在花铃后期检测了不打顶、打顶、打顶+NAA(打顶后立即用适宜浓度的 NAA 溶液处理)三
组棉株叶片内相关激素的含量,结果如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不打顶的棉花植株会出现明显的顶端优势,这体现了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具有 的
特点。打顶能提高棉花产量的原因是 。
(2)据图分析,打顶后棉株叶片出现早衰的原因是 。请据此研究结果,
提出提高棉花产量的措施: 。
31.(8 分)运动神经元病(MND)患者由于运动神经细胞受损,肌肉失去神经支配逐渐萎缩,四
肢像被冻住一样,俗称“渐冻人”。右图是 MND 患者病变部位的有关生理过程,NMDA 为膜上
的结构。回答下列问题:
(1)据图判断,谷氨酸是 (填“兴奋”或“抑制”)型神经递质。图中突触后膜上 NMDA
的作用是 。
(2)MND 的发病机理是突触间隙谷氨酸过多,持续作用于突触后膜最终导致突触后神经元吸
水破裂,据图推测突触后神经元吸水破裂的原因是 。某药物
通过作用于突触来缓解“渐冻人”病症,其作用机理可能是 (答出三点)。
32.(14 分)某自花传粉植物的紫株和绿株由常染色体上一对等位基因(D/d)控制,育种工作
者用紫外线照射某一纯合紫株后,再与绿株杂交,发现 F1 代有紫株 679 株,绿株 1 株(甲)。
针对 F1 代产生绿株甲的原因,有人提出了两种假设。假设一:基因突变;假设二:含有基
因 D 的片段缺失(注:一条染色体片段缺失不影响个体生存,两条同源染色体缺失相同片段
的个体死亡)。回答下列问题:
(1)该植株颜色性状中,由显性基因 D 控制的是 。F1 代紫株会产生两种基因型且比
例相等的配子,原因是 。
(2)若假设一成立,则这种变异发生的时期最可能是 。若假设二成立,则可以通过显
微镜观察绿株甲花粉母细胞的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得到验证,原因是该时期会发生 ,
这种染色体行为便于将异常染色体与正常染色体进行比较。
(3)若要用杂交实验证明假设一和假设二谁成立,可将绿株甲与 F1 紫株杂交得到子二代,子
二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 。再将子二代植株都进行自交,统计子三代的表现型及比
例,若子三代 ,则假设一成立;若子三代 ,则假设二成立。
(二)选考题:共 45 分。请考生从 2 道物理题、2 道化学题、2 道生物题中每科任选一题作答,
如果多做,则每科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
37.[生物——选修 1:生物技术实践](15 分)
为了研究手机屏幕上的细菌数量和种类,有人做了下图所示的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该实验需制备固体培养基,制备固体培养基的操作顺序是:计算→称量→ → →
倒平板。为了防止培养基被杂菌污染,倒平板时应该注意: (写出两点)。
(2)该实验在平板培养基上的接种方法是 法。培养一段时间后,通过观察菌落
的 等特征(写出两点),可知手机上存在多种微生物。
(3)若按图中方法取样,测定某手机屏幕上的细菌数量,从 10mL 菌悬液中取出 1mL,稀释 100
倍,在 3 个平板上分别接入 0.1mL 稀释液,经适当培养后,3 个平板上的菌落数分别为 38、
40 和 42,则该手机屏幕的细菌数为 个/cm2。该方法计数的结果往往比实际结果
偏 (填“高”或“低”),原因是 。
38.[生物——选修 3:现代生物科技专题](15 分)
某种荧光蛋白(GFP)在紫外光或蓝光激发下会发出绿色荧光,这一特性可用于检测细胞
中目的基因的表达。某科研团队将某种病毒的外壳蛋白(L1)基因连接在 GFP 丛因的 5'末端,
获得了 L1-GFP 融合基因,并将其插入质粒 P0,构建了真核表达载体 P1,其部分结构和酶
切位点如下图所示,图中 E1~E4 四种限制酶产生的黏性末端各不相同。回答下列问题:
(1)该团队在将 L1-GFP 融合基因插入质粒 P0 时,使用了两种限制酶,据图推断它们是 。
使用这两种酶进行酶切是为了保证 ,也是为了保证 的正确连接。
(2)为获得含有 L1-GFP 融合基因的牛,可将能够产生绿色荧光细胞的细胞核植入牛的 中,
再进行体外培养、胚胎移植等相关操作。若采用胚胎分割移植技术一次获得多头表型相同的
转基因牛,在对处于囊胚阶段的胚胎进行分割时,应注意 。
(3)为检测 L1-GFP 融合基因是否存在于克隆牛的不同组织细胞中,某同学用 PCR 方法进行
鉴定。在鉴定时应分别以该牛不同组织细胞中的 作为 PCR 模板。利用 PCR 技术进
行 DNA 扩增时,除模板外,还必须提供的物质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