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 学年度第一学期永泰县一中期末考
高中一年语文科试卷
完卷时间:150 分钟 满 分:150 分
一、语言基础(24 分,每小题 3 分)
1、下列加点词语读音全对的一项是(3 分 )( )
A.参差(cī) 潭柘寺(zhè) 涸辙(hé) 自缢(yì)
B.一椽(chuán) 垝垣(guǐ) 舳舻(zhú) 纨素(zhí)
C.肄业(sì) 商榷(què) 侘傺(chì) 修禊(qì)
D.赍钱(lài) 愆期(qiān) 婆娑(suō) 訾詈(cǐ)
2、下列词语字形全对的一项是(3 分 )( )
A.流殇曲水 峭楞楞 廿四桥 譬如 袅娜
B.沧海一粟 妖童嫒女 礕石 鹢首 窈窕
C.伶俜 踯躇 敷衍塞责 弭谤 急不瑕择
D.旁稽博采 葳蕤 揠苗助长 造诣 匏樽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熟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3 分)( )
A.如果有了正确的理论,只是把它空谈一阵,束之高阁,并不实行,那么,这种理
论再好也
是没有意义的。
B.国台办发言人马晓光说:“当台湾同胞生命财产安全受到威胁,孤立无援,甚至
走投无路
的时候,向他们伸出援手对于我们来说责无旁贷。”
C.我们知道美联储每个月向市场注入 1000 亿美元的流动性,殊不知,价值千亿美元
的实物黄
金和实物现金与此同时不胫而走了。
D.三国时魏的嵇康、阮籍优游竹林,放浪形骸,是有他们的特定的政治原因的。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 分)( )
A.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刘结一大使 3 日在纽约联合国总部表示,中方愿与各方保持
接触,通过广泛、民主协商,共同努力,改革朝有利于维护联合国整体利益和会员国
团结的方向发展。
B.这些文章共同将中俄塑造成为了私利不择手段、不顾规范约束、率先对他国发动
网络袭击的不负责任的国家形象;而将美国打扮成活像一个网络袭击的受害者和
自卫者。
C.一种观念只有被人们普遍接受、理解和掌握并转化为整个社会的群体意识,才能
成为人们自觉遵守和奉行的准则。
D.为做好庆祝澳门回归 20 周年宣传报道工作,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派出了由 880 多人
组成的报道团队,以及包括两辆 4K/8K 转播车在内的 18 辆重装车和一架直升机,
并作了多次演练。
5、下列“之”字的用法,分类正确的一项(3 分)( )①高余冠之岌岌兮 ②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
③纵一苇之所如 ④悟言一室之内 ⑤月出于东山之上
⑥凌万顷之茫然 ⑦倚歌而和之 ⑧不知东方之既白
A.①⑥/②⑧/③/④⑤/ ⑦ B.①⑧/③⑥/②④⑤/⑦
C.①④⑤/②/③⑥/⑦/⑧ D.①⑤/②⑧/③/④⑥/⑦
6、下列各组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3 分)( )
A.君既若见录 而其见愈奇
B.顺流而东 抱明月而长终
C.静言思之 举言谓新妇
D.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夫夷以近
7、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都有活用现象,分类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①舞幽壑之潜蛟 ②始舍于其址 ③常在于险远
④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⑤少长咸集 ⑥ 屈心而抑志兮
⑦黄泉共为友 ⑧謇朝谇而夕替 ⑨侣鱼虾而友麋鹿
A.①⑨/②④⑦/③⑤/⑥⑧ B.①⑥/②④/③⑤/⑦⑧/⑨
C.①⑥/②⑨/③⑤/④⑦/⑧ D.①⑥/②④⑦/③⑤/⑧/⑨
8、下列句子句式分类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①渐见愁煎迫 ②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③何言复来还 ④客有吹洞箫者
⑤不吾知其亦已兮 ⑥有碑仆道 ⑦窈窕艳城郭 ⑧固一世之雄也
A.①⑦/②⑧/③④⑤/⑥ B.①②/③⑤/④/⑥⑦⑧
C.①②/③⑤/④/⑥⑦/⑧ D.①②⑧/③⑤/④/⑥⑦
二、古诗文阅读(40 分)
(一)文言文阅读(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9 - 12 题。
(一)
苏子日:“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
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
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
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
与子之所共适。”
(节选自苏轼《赤
壁赋》)
(二)
子瞻迁于齐安①,庐于江上。齐安无名山,而江之南武昌诸山,陂陁②蔓延,涧谷深
密,中有浮图精舍,西曰西山,东曰寒溪。依山临壑,隐蔽松枥,萧然绝俗,车马之迹不至。
每风止日出,江水伏息,子瞻杖策载酒,乘渔舟,乱流而南。山中有二三子好客而喜游闻子
瞻至幅巾③迎笑相携徜徉而上穷山之深力极而息扫叶席草酌酒相劳。意适忘反,往往留宿于山上。以此居齐安三年,不知其久也。
昔余少年,从子瞻游。有山可登,有水可浮,子瞻未始不褰裳先之。有不得至,为之
怅然移日。至其翩然独往,逍遥泉石之上,撷林卉,拾涧石,酌水而饮之,见者以为仙也。
盖天下之乐无穷,而以适意为悦。方其得意,万物无以易之,及其既厌,未有不洒然
自笑者也。譬之饮食,杂陈于前,要之一饱,而同委于臭腐。夫孰知得失之所在!惟其无愧
于中,无责于外,而姑寓焉。此子瞻之所以有乐于是也。 (节选
自苏辙《武昌九曲亭记》)
【注释】①齐安:古郡名,即黄州,今湖北黄冈。②陂陁( pō tuò):不平坦。③幅巾:以
幅巾束首
9、文中划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最合理的一项是(3 分) ( )
A.山中有二三子好客/而喜游/闻子瞻至/幅巾迎笑相携/徜徉而上/穷山之深/力极而息/扫叶
席草/酌酒
相劳。
B.山中有二三子/好客而喜游/闻子瞻至/幅巾迎笑相携/徜徉而上/穷山之深力/极而息/扫叶
席草/酌酒
相劳。
C.山中有二三子好客/而喜游/闻子瞻至/幅巾迎笑/相携徜徉而上/穷山之深力/极而息/扫叶
席草/酌酒
相劳。
D.山中有二三子/好客而喜游/闻子瞻至/幅巾迎笑/相携徜徉而上/穷山之深/力极而息/扫叶
席草/酌酒
相劳。
10、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赋,是汉代流行的文体,汉代时分为“汉赋”、“文赋”,它们都要求句式工整,
不太注重押韵,《赤壁赋》是文赋。
B.浮图也写作“浮屠”或“佛图”,本意是佛或佛教徒,也指和尚或佛塔。
C.唐宋八大家是韩愈、柳宗元、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欧阳修八位散文家
的合称,其中三苏是宋代古文运动的核心人物。
D.精舍最初是指儒家讲学的学社,也指僧道居住或说法布道的处所,本文指第二种含义。
11、下列对以上两段选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选文一以散句为主,整句较少;选文二写景语言简洁精炼,写人刻画细致,形象生动
传神。
B.选文一以江水、明月引出对万物变异及人生哲理的议论;选文二写了苏辙和苏轼逍遥
山水的美
好回忆,表达了深厚的兄弟情。
C.两段选文都有点到景物,但选文一侧重议论说理,江和月是其议论的载体;选文二则
是将江和
山等美景与人的情趣融合为一。
D.两段选文都表达了作者乐观超脱的精神状态,但选文一将人放置于宇宙和历史中去思
考,表现
出作者超然于俗的态度;选文二则认为自己只要“无愧于中,无责于外”也能获得快乐。
12、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⑴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5 分)
⑵方其得意,万物无以易之,及其既厌,未有不洒然自笑者也。(5 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 分)
13、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2)题。
宿王昌龄隐居①
(唐)常建
清溪深不测,隐处唯孤云。
松际露微月,清光犹为君。
茅亭宿花影,药院滋苔纹。
余亦谢时去,西山鸾鹤②群。
【注】①王昌龄未出仕前,隐居在石门山。常建辞官西归后到石门山一游,在好友王昌
龄当年隐居处住了一夜,当时王昌龄外出做官,并不在此。②鸾鹤:古常指仙人的禽鸟。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 分)( )
A.首联的“孤云”和李白《独坐敬亭山》中“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的“孤云”,
都写出了官场失意,朋友离去的孤独。
B.颔联描绘了一幅松林间露出微微的月光,光辉清亮的画面,营造了一种清幽淡雅的
氛围。
C.颈联第六句,“滋”字写出了茂盛的药草滋养了地上的青苔,令隐居之地也有了生机。
D.尾联直抒胸臆,表达了自己将追随王昌龄而去,与鸾鹤仙灵为伴,隐逸终生的情怀。
E.本诗的语言洗练自然,富有表现力,洋溢着诗人对石门山隐逸环境的喜爱赞美之情。
(2)从整诗阅读的角度,本诗与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在选材内容和景物描写手法上有什么不同?
(6 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10 分)
14、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0 分)
(1)《氓》和《关雎》都出自《诗经》,都有对心上人思念的描写。女子不见男子到来,表
现是“ ”,男子则是求之不得“ ”。(2 )《赤壁赋》和《短歌行》都有月亮的意象,但涵义不同。前者有关月的句子是
“ ”,抱明月而长终。后者是明明如月,“ ”。
(3)因为不忘初心,屈原在《离骚》中表明自己要保持清白节操,为正直的信仰而死的句
子是“ ”。
(4)针对魏晋名士崇尚虚无的思想倾向,王羲之在《兰亭集序》中用诗句来批评是:
“ , ”。
(5)此中有真意, 。
(6)可以无悔矣, 。
(7) ,归雁入胡天。
三、现代文阅读(17 分)
15、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文一)
秋天的况味
林语堂
秋天的黄昏,一人独坐在沙发上抽烟,看烟头白灰之下露出红光,微微透露出暖气,心
头的情绪便跟着那蓝烟缭绕而上,一样的轻松,一样的自由。一转眼,缭烟变成缕缕的细丝,
慢慢不见了,而那霎时,心上的情绪也跟着消沉于大千世界,所以也不讲那时的情绪,而只
讲那时的情绪的况味。待要再划一根洋火,再点起那已点过三四次的雪茄,却因白灰已积得
太多而点不着,乃轻轻一弹,烟灰静悄悄的落在铜垆上,其静寂如同我此时用毛笔写在纸上
一样,一点的声息也没有。于是再点起来,一口一口的吞云吐雾,香气扑鼻,宛如红倚翠偎
香在抱的情调。于是想到烟,想到这烟一股温煦的热气,想到室中缭绕暗淡的烟霞,想到秋
天的意味。
这时才忆起,向来诗文上秋的含义,并不是这样的,使人联想的是肃杀,是凄凉,是秋
扇,是红叶,是荒林,是萋草。然而秋确有另一意味,没有春天的阳气勃勃,也没有夏天的
炎烈迫人、也不像冬天之全入于枯槁凋零。我所爱的是秋林古气磅礴气象。有人以老气横秋
骂人,可见是不懂得秋林古色之滋味。在四时中,我于秋是有偏爱的,所以不妨说说。
秋是代表成熟,对于春天之明媚娇艳,夏日的茂密浓深,都是过来人,不足为奇了。所
以其色淡,叶多黄,有古色苍茏之概,不单以葱翠争荣了。这是我所谓秋天的意味。大概我
所爱的不是晚秋,是初秋,那时暄气初消,月正圆,蟹正肥,桂花皎洁,也未陷入懔烈萧瑟
气态,这是最值得赏乐的,那时的温和,如我烟上的红灰,只是一股熏熟的温香罢了。或如
文人已排脱下笔惊人的格调,而渐趋纯熟练达,宏毅坚实,其文读来有深长意味。这就是庄
子所谓“正得秋而万宝成”结实的意义。在人生上最享乐的就是这一类的事。比如酒以醇以
老为佳。烟也有和烈之辨。雪茄之佳者,远胜于香烟,因其味较和。倘是烧得得法,慢慢的
吸完一支,看那红光炙发,有无穷的意味。鸦片吾不知,然看见人在烟灯上烧,听那微微哗
剥的声音,也觉得有一种诗意。大概凡是古老,纯熟,熏黄,熟练的事物,都使我得到同样的愉快。如一只熏黑的陶锅
在烘炉上用慢火炖猪肉时所发出的锅中徐吟的声调,使我感到同看人烧大烟一样的兴味。或
如一本用过二十年而尚未破烂的字典,或是一张用了半世的书桌,或如看见街上一熏黑了老
气横秋的招牌,或是看见书法大家苍劲雄浑的笔迹,都令人有相同的快乐。
人生世上如岁月之有四时,必须要经过这纯熟时期,如女人发育健全遭遇安顺的,亦必
有一时徐娘半老的风韵,为二八佳人所不及者。使我最佩服的是邓肯的佳句:“世人只会吟
咏春天与恋爱,真无道理。须知秋天的景色,更华丽,更恢奇,而秋天的快乐有万倍的雄壮、
惊奇、都丽。我真可怜那些妇女识见偏狭,使她们错过爱之秋天的宏大的赠赐。”若邓肯者,
可谓识趣之人。
(文二)
故都的秋
郁达夫
秋天,无论在什么地方的秋天,总好的;可是啊,北国的秋,却特别地来得清,来得静,
来得悲凉。我的不远千里,要从杭州赶上青岛,更要从青岛赶上北平来的理由,也不过想饱
尝一尝这“秋”,这故都的秋味。
江南,秋当然也是有的;但草木凋得慢,空气来得润,天的颜色显得淡,并且又时常多
雨而少风;一个人夹在苏州上海杭州,或厦门香港广州的市民中间,浑浑沌沌地过去,只能
感到一点点清凉,秋的味,秋的色,秋的意境与姿态,总看不饱,尝不透,赏玩不到十足。
秋并不是名花,也并不是美酒,那一种半开、半醉的状态,在领略秋的过程上,是不合适的。
……
南国之秋,当然是也有它的特异的地方的,譬如廿四桥的明月,钱塘江的秋潮,普陀
山的凉雾,荔枝湾的残荷等等,可是色彩不浓,回味不永。比起北国的秋来,正像是黄酒之
与白干,稀饭之与馍馍,鲈鱼之与大蟹,黄犬之与骆驼。
秋天,这北国的秋天,若留得住的话,我愿意把寿命的三分之二折去,换得一个三分之
一的零头。
⑴下列对散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 分)( ) ( )
A. 《秋天的况味》一文首段,作者从日常生活的细节入手,并用大量笔墨,写出了其抽
烟时候“烟”轻松自由的特点,表现出其“情绪”悠然如秋之意味。
B. 《秋天的况味》一文中,林语堂先生认为秋的含义有两层。一是使人联想的是肃杀,
是凄凉,是秋扇,是红叶,是荒林,是萋草。二是如秋林古气磅礴气象,甚至于如老
气横秋骂人般的秋林古色之滋味。
C. 两篇选文都是用对比手法写出自己心中秋的味道。《故都的秋》深刻厚重,蕴藏着孤
独忧郁,充满了悲凉的美感;《秋天的况味》笔调幽默,写出了作者达观清淡的生活
态度,氤氲着舒缓的文人情调。
D. 《故都的秋》一文中,“比起北国的秋来,正像是黄酒之与白干,稀饭之与馍馍,鲈鱼之与大蟹,黄犬之与骆驼。”作者仅运用了比喻手法,就写出了南国之秋与北国之
秋的特点,可见其语言功力之深厚。
E. 《秋天的况味》后半部分,作者同样写出了秋的意境,不过这次的意图与开头大不相
同,主要是表现自己对“古老、纯熟、熏黄、熟炼”的秋之意味的喜爱与沉醉。
⑵对比手法在两篇选文中的运用十分突出,请各举出一处并作分析。(6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林语堂说“人生世上如岁月之有四时”,接着引用邓肯的话说,“须知秋天的景色,更华丽,
更恢奇,而秋天的快乐有万倍的雄壮、惊奇、都丽”,请结合文章谈谈对“秋”和“人生”
的理解。(6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语言运用题(11 分)
16、下面的“邀请函”在格式、内容、表达得体方面有 7 处错误,请找出 5 处并改正。(5
分)
邀 请 函
贵校“不忘初心,追梦人生”演讲比赛将于 1 月 13 日举行。我们向教育系统的各位领
导、教师及各位家长、校友发出鼎力邀请。
真心希望您能在百忙之中拨冗前来,聆听学子们洋溢着青春热情的心声,您的莅临将使
我们这次的活动更加圆满。
同行在热情相邀,孩子在期待,母校在召唤,恭候您的惠顾!
2019 年 12 月 20 日
××中学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17、高一年的语文教材中出现的文化名人,常常会引发我们的情思。请从下列人物中选择一
个作开头,仿照例句写一句话。要求:①体现人物的特点②句式一致③运用对比和比喻的
修辞手法(4 分)
苏轼 陶渊明 王羲之 朱自清 郁达夫 王安石 蔡元培
例句:屈原是孤独的,在那窒息的腐朽中挣扎拼搏;但他却在孤独中,为迷茫的志士点
燃了一束照亮希望的火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五、作文(60 分)
18、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红旗一中将于 1 月 13 日举行“不忘初心,追梦人生”演讲比赛,这次比赛的主题是:
“追梦人生”,要求是:“书写自己的梦想,讲好自己的故事”。年段希望你代表高一的同学
参赛,请你根据演讲主题和演讲要求,结合自己学习、生活中的经历,写一篇演讲稿。
材料 1:
世界上最幸福的事情是彻彻底底地了解自己人生的追求和梦想,并依托自己天性的才华,
让自己的梦想得到实现,让自己的才华得到彰显。《牧羊少年的奇幻之旅》一书中,圣地亚
哥说:一路上我都会发现从未想像过的东西, 如果当初我没有勇气去尝试看来几乎不可能的
事,如今我就还只是个牧羊人而已。
材料 2:
也许是因为人缺了什么就更喜欢什么吧,我的两条腿虽动都不能动,却是个体育迷。我
不光喜欢看足球、篮球等各种球类比赛,也喜欢看田径、游泳、拳击、滑冰、滑雪、自行车
和汽车比赛,总之我是个全能体育迷。当然都是从电视里看,体育馆场门前都有很高的台阶,
我上不去。(摘选自史铁生《我的梦想》)
参考答案
一、语言基础(24 分,每小题 3 分)
A.(B.纨 wán C.肄 yì 禊 xì D.赍 jī 訾 zǐ )
2、D A.殇——觞 B.嫒——媛 礕——磐 C. 瑕——暇.
3、C.不胫而走:形容没有腿却能跑,多指消息无声地散播。应改为不翼而飞
束之高阁:意思是捆起来以后放在高高的架子上,比喻放着不用、丢在一旁不管,也比喻把
某事或某种主张、意见、建议等搁置起来,不予理睬和办理。
责无旁贷:意思是自己的责任不能推卸给别人。多用于指自己应当做的不可推卸的事。
放浪形骸:指行动不受世俗礼节的束缚。
4、D. A.“中方”作主语,但话还没有说完,最后一个分句就突然改变为“改革”作主语,
少了谓语动词,在“改革”前加谓语动词“推动”即可。
B.“将美国打扮成受害者”和“美国活像一个受害者”,两种说法句式杂糅。
C. 并列短语顺序不当,“接受、理解和掌握”应调整为“理解、接受和掌握”。5、A(①⑥定语后置 ②⑧取独 ③动词,到 ④⑤助词,的 ⑦代词)
6、B.表修饰(A.见:放在动词前,表示对自己怎么样 ;景观。C.无实意;说。D.因为;表
并列。)
7、B.①⑥:使动用法 ②④:名词作动词 ③⑤:形容词作名词 ⑦⑧:名词作状语 ⑨意动用
法
8、C.①②:被动句(②也是判断句) ③⑤:宾语前置
④:定语后置句 ⑥⑦:省略句 ⑧:判断句
二、古诗文阅读(40 分)
(一)文言文阅读(19 分)
9.D.(文言断句能力是文言文阅读能力的一个重要标志,断句时首先要仔细阅读文段,
把握语段的基本意思,然后充分利用各种标志词及句式特点断句。具体做法,可以找名词
(如人名、地名、官名、族名、器物名、动物名、植物名、时间等),找虚词(如句首语气
词、句末语气词、句首关联词、句首时间词等),找对话(注意曰、云、言等词),找修辞
(如对偶、反复之类),找固定结构(如“是以”、“以故”等),找对称句式。
本题所给文段从内容来看“二三子”,指几个人;“好客而喜游”并列结构;“子瞻”人名;
“徜徉”逍遥自在的样子;“穷”与“山之深”,意思衔接紧密;“扫叶”可看作一个词;
“席草”,以草为席;“酌酒”,倒酒;“忘反”,联系现代汉语中的“流连忘返”,可看作是
一个词;“往往”“留宿”“山上”都可以看作是独立的词,了解这些信息,断句就很容易
了。)
10.A.文赋是在中唐后产生的,不是汉代产生。文赋句式灵便,押韵相对自由.
11. B. 选文二通过写苏轼游山玩水,主要表达了苏轼超然洒脱的精神风貌,并没有体现深厚
的兄弟情。
12.(1)这是大自然的无尽宝藏,我和你可以共同享受的。(字词赋分点 2 处,每处 1 分。
句式 1 分。句意 2 分。是┈也:这是┈,判断句;“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之:的;共适:
共同享受,共同享有。)
(2)当他称心如意的时候,(觉得)万事万物都不能换取这种快乐;到了他兴尽的时候,又没
有不感到吃惊,自我嘲笑的。(字词赋分点 3 处,每处 1 分。句意 2 分。方:当,正在;得意:
满意,感到满足,高兴,称心如意;无以:没有┈;)
(二)古代诗歌阅读(11 分)
13. (1)(A D。A. 错在“都写出了官场失意,朋友离去的孤独”。常诗所以赋予云以孤独的
特点,是因王昌龄已不在此处。李诗则因个人的失意,所以赋眼中的云以孤独之感。D.从注
释可以看出,此时王昌龄已去做官,不是追随他隐居。)(5 分,答对一项得 3 分)
(2)1 选材不同。陶诗属于田园诗,选择了村庄、炊烟等景物。常诗属于山水诗,选择清溪、松鹤等景物。(3 分)
2 意象不同。陶诗选择具有乡村特色的意象,比如宅子、草屋、榆柳,桃李,鸡狗等。
常诗选择具有文人气息的意象,如松树、花影,药院、鸾鹤等。(3 分)
3 手法不同。陶诗选择景物虽多,但主要运用白描的手法,不用修饰,不用渲染。如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常诗主要运用拟人的手法。“孤云”、“犹为君”,让月有了人
的情感。“宿”、“滋”二字,让茅亭和药院有了人的气息。 (3 分)
4 写景的角度不同。陶诗近景远景相结合。先写近景,从自己的住宅写起。接着写远
景,村庄,炊烟、狗吠等。常诗写景则由上而下,由天上月到地上的花影、药院,富有层次
感。(3 分)
(选材内容和景物描写手法,两个部分都要体现。只答其中一个部分,虽然也有两点只
得 3 分。要从整首诗的角度分析。如果只从部分,如用“尘网”、“樊笼”比喻官场,不得分。
如果两首诗都只从部分分析,总体给 1 分。3 分的分配,指出具体不同得 1 分,陶诗分析得
1 分,常诗分析得 1 分。其他言之有理,可斟酌给分。)
14、名句名篇默写(10,每空 1 分。)
1.泣涕涟涟 寤寐思服
2.挟飞仙以遨游 何时可掇
3.伏清白以死直兮
4.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5.欲辨已忘言。
6.其孰能讥之乎
7.征蓬出汉塞
三、现代文阅读(15 分)
15、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15(1)BD(5 分)(答对一项得 3 分)
(2)参考示例:
《秋天的况味》:与传统诗文中的秋对比(1 分),不同于传统诗文中肃杀凄凉的
秋,而是古色苍茏的秋(1 分),表达了作者对秋的偏爱、痴迷、钟情(1 分)。
与春夏冬季节对比(1 分),不同于春的阳气勃勃、夏的炎烈迫人、冬的桔槁凋零,
秋更有磅礴气象的特点,(1 分)表达了作者对秋的偏爱、痴迷、钟情(1 分)。
初秋晚秋对比(1 分),不是晚秋的凛冽萧瑟,而是令人赏乐的、温和的初秋(1
分),表达了作者对秋的偏爱、痴迷、钟情(1 分)。(以上任选一点)
《故都的秋》将北国之秋与南国之秋进行对比(1 分),写出北国秋的“清、静、悲
凉”的特点(1 分),表达作者对故都的秋的喜爱之情(1 分)。(其它答案言之成理即可)
(3)林语堂的秋天既是指自然界的秋天,也指人生命中的秋天(2 分)。“秋”是一年四时
里最好的季节(1 分),它能带给人以快乐(1 分);人生中年阶段相当于一年四时的秋天,
是人生的“纯熟”期(1 分),作者借对赞美“秋天”,表达自己对人之中年的礼赞。(1 分)
(意思对即可。考生从“秋天的特点”角度答题,亦可给分。)
四、语言运用题(11 分)
16.(1)贵校—我校(2)鼎力—诚挚(符合句义即可)
(3)聆听—听到(符合句义即可)(4)惠顾—光临
(5)比赛的具体时间、地点(如:下午两点,大礼堂)(时间、地点各一分)
(6)时间应写在落款的下方。(每点 1 分)
17.赋分建议:体现人物特点 1 分;句式一致 1 分;运用对比修辞 1 分;运用比喻修辞 1 分
五、作文(60 分)
(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