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 年四川省成都市高考生物一诊试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 13 个小题,每小题 6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
合题目要求的.
1.(6 分)下列关于人体内物质跨膜运输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胰岛素通过主动运输运出胰岛细胞
B.钾离子通过协助扩散进入神经元细胞
C.葡萄糖进入红细胞不需要 ATP 提供能量
D.物质被动运输进细胞时与膜的流动性无关
2.(6 分)下列与健康人体生命活动调节有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医用生理盐水 NaCl 的浓度大于血浆中 NaCl 的浓度
B.肾上腺分泌肾上腺素时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到体液中
C.寒冷环境中机体的产热量大于散热量才能维持体温恒定
D.记忆细胞受抗原刺激后产生特异抗体并增殖分化为浆细胞
3.(6 分)与半胱氨酸相比,同型半胱氨酸 R 基中的巯基(﹣SH)前多一个“﹣CH2﹣”,
含同型半胱氨酸的多肽链容易在内质网中形成来折叠蛋白。据此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
是( )
A.未折叠蛋白与双缩脲试剂不能发生紫色反应
B.同型半胱氨酸与半胱氨酸的区别是羧基数目不同
C.同型半胱氨酸与其他氨基酸之间不能正常形成肽键
D.人体内同型半胱氨酸积累可能影响细胞间的信息交流
4.(6 分)果蝇体内的一个细胞在分裂过程中,一段时期内某种物质或结构的数量变化如图。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若 a 代表 2 个染色体组,则该细胞正在进行减数分裂
B.若 a 代表 4 个核 DNA 分子,则该细胞正在进行有丝分裂
C.若 a 代表 4 条染色体,则该细胞在 CD 段不能形成四分体D.若 a 代表 8 条染色单体,则该细胞在 CD 段可发生基因重组
5.(6 分)真核生物基因中编码蛋白质的序列(外显子)被一些不编码蛋白质的序列(内含
子)隔开。基因的模板链在转录过程中会将外显子与内含子都转录在一条前体 mRNA 中,
前体 mRNA 中由内含子转录的片段被剪切后,再重新将其余片段拼接起来成为成熟的
mRNA.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前体 mRNA 的合成过程需要 RNA 聚合酶参与
B.基因的内含子中含有转录成终止密码子的片段
C.内含子发生碱基对的缺失可能不会导致性状改变
D.将模板链与成熟 mRNA 结合可检测内含子的位置
6.(6 分)研究人员将二倍体不抗病野生型水稻种子进行人工诱导,获得了一种抗病突变体,
研究发现该突变体是由一个基因发生突变产生的,且抗病与不抗病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
对该抗病突变体的花药进行离体培养,获得的两种单倍体植株中,抗病与野生型的比例
为 1:3.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野生型水稻是杂合子,可通过自交后代的性状分离比进行验证
B.该抗病突变为隐性突变,可以通过与野生型植株杂交进行验证
C.抗病突变体产生的配子中,含抗病基因的雄配子可能部分死亡
D.该抗病突变体植株成熟后,产生的雌配子数量应该多于雄配子
二、非选择题(共 4 小题,满分 39 分)
7.(8 分)植物甲与植物乙的净光合速率随叶片温度变化的趋势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l)甲、乙两种植物中,更能适应高温环境的植物是 ,判断的依据是 。
(2)若在 35℃恒温条件下分别培养植物甲和植物乙一昼夜(12 小时光照、12 小时黑
暗),根据图示信息 (填“能”或“不能”)确定两者一昼夜有机物积累量的多少,
原因是 。
(3)进一步研究发现,45℃恒温条件下增加空气湿度可以有效提高植物乙的净光合速
率,据此推测,45℃时导致植物乙净光合速率下降的主要原因最可能是 。8.(10 分)垂体和下丘脑发生病变都可引起甲状腺功能低下。为了判断甲、乙两人甲状腺
功能低下的原因,分别给他们及健康人注射适量的 TRH(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在注
射前 30min 和注射后 30min 测得血液中的 TSH(促甲状腺激素)的浓度如表。回答下列
问题:
TSH 浓度(mU/L)检测对象
注射前 注射后
健康人 9 30
甲 2 29
乙 1
(l)TRH 注射后通过 运输到全身各处,但仅能作用于垂体,原因是 。
(2)根据如表的实验结果推测,甲发生病变的部位是 (填“下丘脑”或“垂
体”),依据是 。
(3)为了进一步判断乙患者下丘脑是否发生病变,还应该补充的检测指标是 ,
若该指标的测定值比性康人的正常值低很多,结合表中数据则可说明乙患者发生病变的
部位是 。
9.(9 分)脱落酸( ABA)会抑制拟南芥种子的萌发;拟南芥种子中有一种隐花色素 CRY1
是能够感受光的受体。为了研究 ABA 与隐花色素 CRYl 对拟南芥种子萌发的影响,研究
人员将野生型拟南芥、CRYl 突变体(无法合成 CRYl)的种子,分别放在 MS 培养基和
含有不同浓度 ABA 的 MS 培养基中,置于适宜光照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后测得种子的
发芽率如图。回答下列问题:
(l)植物体中的脱落酸常常合成于根冠、萎焉的叶片等部位,其主要作用是抑制 、
促进叶和果实的 。
(2)种子萌发不需要光照,但在该实验中,研究人员却将拟南芥种子置于适宜光照条什
下培养,最可能的原因是 。
(3)根据实验结果进行推测,CRYl 对拟南芥种子萌发的影响是通过 (填“提高”
或“降低”)种子对 ABA 的敏感性来实现的,做出这种推测的理由是 。10.(12 分)遗传学上的平衡种群是指在理想状态下,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都不再改变的
大种群。某种马的平衡种群中,皮毛颜色(栗色和黑色)由常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
(A/a)控制,回答下列问题。
(l)在马的种群基因库中,A 基因的频率是指 。平衡种群保持基因频率和基因型
频率不改变,需要满足的条件是:种群非常大、所有雌雄个体间都能自由交配并产生后
代、没有迁入和迁出、 、 。
(2)若该马的平衡种群由 AA、Aa 和 aa 三种基因型的个体组成,且这三种基因型个体
数量之比为 1:4:4,那么该种群中 a 基因的频率是 该平衡种群随机交配三代后
获得 R,则 R 代显性个体中纯合子所占的比例为 。
(3)假设母马每胎只能生育一匹小马,请通过一代杂交实验完成皮毛颜色性状的显隐性
判断,写出实验思路并预期结果及结论。 。
[生物--选修 1:生物技术实践]
11.(15 分)白蚁消化道中的某些微生物能分泌纤维素酶。某生物兴趣小组从白蚁消化道中
分离能降解纤维素的细菌,实验流程如图。回答下列问题:
(1)纤维素酶是由多种酶组成的复合酶,其中能催化纤维二糖水解的酶是 。若
要测定纤维素酶的活性,可对纤维索酶分解纤维素后所产生的 进行定量测定。
(2)制备选择培养基时采用高压蒸汽灭菌法灭菌。灭菌的目的是 。灭菌结束后,
若提前打开灭菌锅的排气阀,锅内压力突然下降,会导致的后果是 。
(3)某同学将白蚁后肠中的微生物接种到适宜的培养液中调节 pH 及温度至适宜条件,
并持续通入无菌空气,结果一段时间后发现培养液中几乎没有菌体生存,出现这种结果
最可能的原因是 。
(4)培养一段时间后,在长出菌落的培养基上滴加刚果红染液,观察菌落周围是否产生 ,就可初步筛选出能降解纤维素的目的菌株。利用刚果红染色法筛选纤维素分
解菌的原理是 。
[生物--选修 3:现代生物科技专题]
12.回答下列关于基因工程的相关问题:
(l)基因工程中限制酶的作用是 。用两种不同的限制酶分别切割目的基因的两
端获得目的基因,与经过同样双酶切的运载体连接构建基因表达载体。与单一酶切相比,
双酶切具有的优点是 (答出两点)。
(2)基因表达载体应该包括启动子、目的基因、标记基因和 。常把两个启动子
串联在一起形成双启动子,加在目的基因上游,双启动子的作用可能是 。标记基
因的作用是 。
(3)目的基因可以在受体细胞中表达的原因是 。若要检测目的基因是否转录,
可采用的分子水平的检测方法是 。2020 年四川省成都市高考生物一诊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本题共 13 个小题,每小题 6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
合题目要求的.
1.(6 分)下列关于人体内物质跨膜运输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胰岛素通过主动运输运出胰岛细胞
B.钾离子通过协助扩散进入神经元细胞
C.葡萄糖进入红细胞不需要 ATP 提供能量
D.物质被动运输进细胞时与膜的流动性无关
【分析】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包括:自由扩散、协助扩散、主动运输。
运输方式 运输方向 是否需要载体 是否消耗能量 示例
自由扩散 高浓度到低浓度 否 否 水、气体、脂类(因为细胞膜
的主要成分是脂质,如甘油)
协助扩散 高浓度到低浓度 是 否 葡萄糖进入红细胞
主动运输 低浓度到高浓度 是 是 几乎所有离子、氨基酸、葡萄
糖等
此外,大分子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是胞吞或。
【解答】解:A、胰岛素属于大分子蛋白质,通过胞吐方式运出胰岛细胞,A 错误;
B、钾离子通过主动运输方式进入神经元细胞,既需要载体的协助,也需要消耗能量,B
错误;
C、葡萄糖进入红细胞的方式是协助扩散,需要载体的协助,但不需要 ATP 提供能量,C
正确;
D、物质被动运输进细胞时与膜的流动性有关,D 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着重考查了物质跨膜运输方式的异同点,要求考生能够识记相关物质跨膜
运输的方式,同时掌握不同跨膜运输方式的特点,再结合所学知识准确判断各项。
2.(6 分)下列与健康人体生命活动调节有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医用生理盐水 NaCl 的浓度大于血浆中 NaCl 的浓度B.肾上腺分泌肾上腺素时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到体液中
C.寒冷环境中机体的产热量大于散热量才能维持体温恒定
D.记忆细胞受抗原刺激后产生特异抗体并增殖分化为浆细胞
【分析】1、内环境的理化性质主要包括渗透压、pH 和温度,其中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
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在组成细胞外液的各种无机盐离子中,含量上占有明
显优势的是 Na+和 Cl﹣,细胞外液渗透压的 90%来源于 Na+和 Cl﹣.血浆 pH 能维持相对
稳定的原因是血浆中存在缓冲物质。
2、神经元分泌的肾上腺素能引发突触后神经元兴奋,即肾上腺素是兴奋性递质。肾上腺
髓质也能分泌肾上腺素,所以肾上腺素既能发挥激素的作用也能发挥神经递质的作用,
既能参与神经调节也能参与体液调节。
【解答】解:A、由于血浆渗透压的 90%来源于 Na+和 Cl﹣,还有部分来自于血浆蛋白等,
所以医用生理盐水 NaCl 的浓度略大于血浆中 NaCl 的浓度,A 正确;
B、肾上腺分泌肾上腺素时可由突触前膜释放到体液中,B 错误;
C、寒冷环境中机体的产热量增加,散热量也增加,只有产热量等于散热量,才能维持体
温恒定,C 错误;
D、记忆细胞受抗原刺激后增殖并分化为浆细胞,由浆细胞产生特异性抗体,D 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内环境的稳态,要求考生识记内环境稳态的概念、实质、调节机制及
生理意义,明确内环境稳态是一种动态的相对稳定状态,再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
选项。
3.(6 分)与半胱氨酸相比,同型半胱氨酸 R 基中的巯基(﹣SH)前多一个“﹣CH2﹣”,
含同型半胱氨酸的多肽链容易在内质网中形成来折叠蛋白。据此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
是( )
A.未折叠蛋白与双缩脲试剂不能发生紫色反应
B.同型半胱氨酸与半胱氨酸的区别是羧基数目不同
C.同型半胱氨酸与其他氨基酸之间不能正常形成肽键
D.人体内同型半胱氨酸积累可能影响细胞间的信息交流
【分析】1、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是氨基酸,其结构通式是 ,即每种氨基酸分子至少都含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且都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连接在
同一个碳原子上,这个碳原子还连接一个氢和一个 R 基,氨基酸的不同在于 R 基的不同,
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约有 20 种。
2、蛋白质分子中含有肽键,可以与双缩脲试剂作用产生紫色反应。
【解答】解:A、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反应的原理是双缩脲试剂与其中的肽键反应呈紫色,
蛋白质结构是否折叠都会与双缩脲试剂反应呈紫色,A 错误;
B、同型半胱氨酸与半胱氨酸的区别是羧基数目相同,R 基组成不同,B 错误;
C、同型半胱氨酸与其他氨基酸之间也能正常形成肽键,C 错误;
D、人体内同型半胱氨酸积累导致蛋白质的空间结构改变而引起国内改变,所以可能影响
细胞间的信息交流,D 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结合某蛋白质分子的结构图,考查蛋白质的合成﹣﹣氨基酸脱水缩合和蛋
白质鉴定的知识,考生识记氨基酸的结构通式,明确氨基酸脱水缩合的过程和双缩脲试
剂鉴定蛋白质的原理。
4.(6 分)果蝇体内的一个细胞在分裂过程中,一段时期内某种物质或结构的数量变化如图。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若 a 代表 2 个染色体组,则该细胞正在进行减数分裂
B.若 a 代表 4 个核 DNA 分子,则该细胞正在进行有丝分裂
C.若 a 代表 4 条染色体,则该细胞在 CD 段不能形成四分体
D.若 a 代表 8 条染色单体,则该细胞在 CD 段可发生基因重组
【分析】1、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1)间期:进行 DNA 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
成;(2)前期: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3)中期:染色体
形态固定、数目清晰;(4)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
地移向两极;(5)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
2、减数分裂过程:
(1)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染色体的复制;(2)减数第一次分裂:①前期:联会,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②
中期:同源染色体成对的排列在赤道板上;③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
由组合;④末期:细胞质分裂。
(3)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①前期: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
②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③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
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④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
【解答】解:A、果蝇是二倍体生物,其体细胞中含有 2 个染色体组,在有丝分裂后期最
多为 4 个染色体组,因此若 a 代表 2 个染色体组,则该细胞正在进行有丝分裂,A 错误;
B、果蝇体细胞核中含有 8 个 DNA 分子,若 a 代表 4 个核 DNA 分子,则 DE 段后细胞
中只含 4 个核 DNA 分子,是正常体细胞的一半,说明该细胞正在进行减数第二次分裂,
B 错误;
C、若 a 代表 4 条染色体,则 CD 段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能形成四
分体,C 错误;
D、若 a 代表 8 条染色单体,则 CD 段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和后期
能发生基因重组,D 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结合曲线图,考查细胞的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要求考生识记细胞有丝分
裂和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掌握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DNA 含量变化
规律,能结合曲线图做出准确的判断。
5.(6 分)真核生物基因中编码蛋白质的序列(外显子)被一些不编码蛋白质的序列(内含
子)隔开。基因的模板链在转录过程中会将外显子与内含子都转录在一条前体 mRNA 中,
前体 mRNA 中由内含子转录的片段被剪切后,再重新将其余片段拼接起来成为成熟的
mRNA.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前体 mRNA 的合成过程需要 RNA 聚合酶参与
B.基因的内含子中含有转录成终止密码子的片段
C.内含子发生碱基对的缺失可能不会导致性状改变
D.将模板链与成熟 mRNA 结合可检测内含子的位置
【分析】1、真核基因包括非编码区(启动子、终止子)和编码区,且编码区不连续,分
为内含子和外显子。
2、解答本题需要紧扣题干信息“前体 mRNA 中由内含子转录的片段被剪切后,再重新将其余片段拼接起来成为成熟的 mRNA”答题。
【解答】解:A、前体 mRNA 通过转录过程合成,而转录需要 RNA 聚合酶的参与,A 正
确;
B、前体 mRNA 中由内含子转录的片段会被剪切掉,因此基因的内含子中不含有转录成
终止密码子的片段,B 错误;
C、前体 mRNA 中由内含子转录的片段会被剪切掉,因此内含子发生碱基对的缺失可能
不会导致性状改变,C 正确;
D、前体 mRNA 中由内含子转录的片段会被剪切掉,因此将模板链与成熟 mRNA 结合可
检测内含子的位置,D 正确。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要求考生识记遗传信息转录和翻译的过程、
场所、条件及产物等基础知识,能正确分析题文,再结合题干信息准确判断各选项。
6.(6 分)研究人员将二倍体不抗病野生型水稻种子进行人工诱导,获得了一种抗病突变体,
研究发现该突变体是由一个基因发生突变产生的,且抗病与不抗病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
对该抗病突变体的花药进行离体培养,获得的两种单倍体植株中,抗病与野生型的比例
为 1:3.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野生型水稻是杂合子,可通过自交后代的性状分离比进行验证
B.该抗病突变为隐性突变,可以通过与野生型植株杂交进行验证
C.抗病突变体产生的配子中,含抗病基因的雄配子可能部分死亡
D.该抗病突变体植株成熟后,产生的雌配子数量应该多于雄配子
【分析】假设控制抗病与不抗病的一对等位基因是 A、a,根据题干中“将二倍体不抗病
野生型水稻种子进行人工诱导,获得了一种抗病突变体,该突变体是由一个基因发生突
变产生的,且抗病与不抗病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说明二倍体不抗病野生型水稻基因型
为 aa,抗病突变体基因型为 Aa。
【解答】解:A、据分析可知,野生型水稻是纯合子,可通过自交后代是否出现性状分离
验证,A 错误;
B、据分析可知,该抗病突变为显性突变,可以通过与野生型植株杂交进行验证,B 错误;
C、抗病突变体 Aa 产生的雄配子理论上抗病与野生型的比例为 1:1,而实际上抗病与野
生型的比例为 1:3,这说明含抗病基因的雄配子可能部分死亡,C 正确;
D、该抗病突变体植株成熟后,产生的雄配子数量应该多于雌配子,D 错误。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基因突变、基因分离定律的应用,要求考生识记基因突变的特点和结
果,掌握基因分离定律的应用,能结合题干所给信息和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叙说,属
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
二、非选择题(共 4 小题,满分 39 分)
7.(8 分)植物甲与植物乙的净光合速率随叶片温度变化的趋势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l)甲、乙两种植物中,更能适应高温环境的植物是 甲 ,判断的依据是 温度高于
35℃时,植物甲的净光合速率更大 。
(2)若在 35℃恒温条件下分别培养植物甲和植物乙一昼夜(12 小时光照、12 小时黑
暗),根据图示信息 不能 (填“能”或“不能”)确定两者一昼夜有机物积累量的多
少,原因是 甲、乙两种植物的呼吸速率未知,不能确定黑暗条件下两者的有机物消耗
量 。
(3)进一步研究发现,45℃恒温条件下增加空气湿度可以有效提高植物乙的净光合速
率,据此推测,45℃时导致植物乙净光合速率下降的主要原因最可能是 蒸腾作用过强
导致叶片气孔部分关闭,叶肉细胞吸收 CO2 的量减少 。
【分析】据图分析:随着叶片温度的升高,两种植物的净光合作用速率都是先升高后降
低,但植物甲对温度的变化的适应范围比植物乙对温度的变化的适应范围更大。真正的
光合作用速率=呼吸作用速率+净光合作用速率。
【解答】解:(1)从曲线图可推知,植物甲的最适净光合速率大于乙的,所以植物甲可
能更耐高温,可能是阳生植物或热带植物。
(2)真正的光合作用速率=呼吸作用速率+净光合作用速率,由于图中甲、乙两种植物
的呼吸速率未知,不能确定黑暗条件下两者的有机物消耗量,也就无法确定两者一昼夜
有机物积累量的多少。
(3)由题意知:45℃恒温条件下增加空气湿度可以有效提高植物乙的净光合速率,可能
的原因是 45℃时蒸腾作用过强导致叶片气孔部分关闭,叶肉细胞吸收 CO2 的量减少,植物乙净光合速率下降。
故答案为:
(l)甲 温度高于 35℃时,植物甲的净光合速率更大
(2)不能 甲、乙两种植物的呼吸速率未知,不能确定黑暗条件下两者的有机物消耗
量
(3)蒸腾作用过强导致叶片气孔部分关闭,叶肉细胞吸收 CO2 的量减少
【点评】本题结合图示主要考查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关系,关键是要求学生理解真正
的光合作用速率=呼吸作用速率+净光合作用速率,并学会识图分析曲线,解决相关问题。
8.(10 分)垂体和下丘脑发生病变都可引起甲状腺功能低下。为了判断甲、乙两人甲状腺
功能低下的原因,分别给他们及健康人注射适量的 TRH(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在注
射前 30min 和注射后 30min 测得血液中的 TSH(促甲状腺激素)的浓度如表。回答下列
问题:
TSH 浓度(mU/L)检测对象
注射前 注射后
健康人 9 30
甲 2 29
乙 1
(l)TRH 注射后通过 血液循环(或体液) 运输到全身各处,但仅能作用于垂体,原
因是 只有垂体细胞有 TRH 的特异性受体 。
(2)根据如表的实验结果推测,甲发生病变的部位是 下丘脑 (填“下丘脑”或“垂
体”),依据是 注射 TRH 后 TSH 浓度恢复正常,说明垂体功能正常 。
(3)为了进一步判断乙患者下丘脑是否发生病变,还应该补充的检测指标是 注射前血
液中的 TRH 浓度 ,若该指标的测定值比性康人的正常值低很多,结合表中数据则可说
明乙患者发生病变的部位是 下丘脑和垂体 。
【分析】1、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随血液运输到垂
体,促使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促甲状腺激素随血液运输到甲状腺,促使甲状腺增加
甲状腺激素的合成和分泌。血液中甲状腺激素含量增加到一定程度时,又反过来抑制下
丘脑和垂体分泌相关激素,进而使甲状腺激素分泌减少,这种调节过程为反馈调节。
2、分析题干信息:注射适量的 TRH(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前,甲的 TSH(促甲状腺激素)的浓度较正常人低,注射适量的 TRH(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后,甲的 TSH
(促甲状腺激素)的浓度恢复正常,可见甲缺乏的是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病变器官
是下丘脑;乙注射适量的 TRH(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前,乙的 TSH(促甲状腺激素)
的浓度较正常人低,注射适量的 TRH(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后,TSH 浓度依旧低,
可见乙缺乏的不是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而是促甲状腺激素,其病变器官是垂体。
【解答】解:(1)TRH 注射后通过血液循环(或体液)运输到全身各处,但仅能作用于
垂体,原因是:只有垂体细胞有 TRH 的特异性受体。
(2)根据试题分析,注射适量的 TRH(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前,甲的 TSH(促甲
状腺激素)的浓度较正常人低,注射适量的 TRH(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后,甲的 TSH
(促甲状腺激素)的浓度恢复正常,可见甲缺乏的是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病变器官
是下丘脑。
(3)为了进一步判断乙患者下丘脑是否发生病变,还应该补充的检测指标是注射前血液
中的 TRH 浓度,若该指标的测定值比性康人的正常值低很多,结合表中数据:注射适量
的 TRH(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前,乙的 TSH(促甲状腺激素)的浓度较正常人低,
注射适量的 TRH(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后,TSH 浓度依旧低,可说明乙患者发生病
变的部位是下丘脑和垂体。
故答案为:
(l)血液循环(或体液) 只有垂体细胞有 TRH 的特异性受体
(2)下丘脑 注射 TRH 后 TSH 浓度恢复正常,说明垂体功能正常
(3)注射前血液中的 TRH 浓度 下丘脑和垂体
【点评】本题考查内环境稳态调节,本题判断病变的器官较难,解题策略可采用假设法
进行推理。
9.(9 分)脱落酸( ABA)会抑制拟南芥种子的萌发;拟南芥种子中有一种隐花色素 CRY1
是能够感受光的受体。为了研究 ABA 与隐花色素 CRYl 对拟南芥种子萌发的影响,研究
人员将野生型拟南芥、CRYl 突变体(无法合成 CRYl)的种子,分别放在 MS 培养基和
含有不同浓度 ABA 的 MS 培养基中,置于适宜光照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后测得种子的
发芽率如图。回答下列问题:
(l)植物体中的脱落酸常常合成于根冠、萎焉的叶片等部位,其主要作用是抑制 细胞
分裂 、促进叶和果实的 衰老和脱落 。
(2)种子萌发不需要光照,但在该实验中,研究人员却将拟南芥种子置于适宜光照条什下培养,最可能的原因是 CRYI 是感光受体,其发挥作用需要适宜的光照 。
(3)根据实验结果进行推测,CRYl 对拟南芥种子萌发的影响是通过 降低 (填“提
高”或“降低”)种子对 ABA 的敏感性来实现的,做出这种推测的理由是 在相同浓度
ABA 的影响下,野生型种子中含有 CRYI,其发芽率比突变型更高,说明 CRYI 能够降
低种子对 ABA 的敏感性 。
【分析】根据题文分析,本题探究 ABA 与隐花色素 CRY1 对拟南芥种子的萌发的影响,
图中显示本题有两个自变量分别是添加不同浓度 ABA 的培养基和拟南芥种子的种类。由
于 CRY1 是能够感受光的受体,故该实验应在适宜的光下进行。从图中可以看出,在添
加不同浓度的 ABA 的 MS 培养基与不添加 ABA 的 MS 培养基中种子的萌发率都有降低,
说明 ABA 能够抑制种子的萌发率。
【解答】解:(1)植物体中脱落酸的作用是抑制细胞分裂,促进叶和果实的衰老和脱落。
(2)由于实验中 CRY1 是能够感受光的受体,为保持无关变量一致且适宜,要奖拟南芥
种子置于适宜的光照条件下培养。
(3)根据实验结果分析:在添加相同浓度的 ABA 的 MS 培养基中,野生型种子中含有
CRY1,其发芽率比 CRY1 突变体的发芽率要高,说明 CRY1 能够降低种子对 ABA 的敏
感性。
故答案为:
(l)细胞分裂 衰老和脱落
(2)CRYI 是感光受体,其发挥作用需要适宜的光照
(3)降低 在相同浓度 ABA 的影响下,野生型种子中含有 CRYI,其发芽率比突变型
更高,说明 CRYI 能够降低种子对 ABA 的敏感性
【点评】本题结合曲线图主要考查植物激素调节的相关知识,对于探究实验题中要注意
分析实验组与对照组,以及实验组之间的对比。
10.(12 分)遗传学上的平衡种群是指在理想状态下,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都不再改变的大种群。某种马的平衡种群中,皮毛颜色(栗色和黑色)由常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
(A/a)控制,回答下列问题。
(l)在马的种群基因库中,A 基因的频率是指 A 基因占 A、a 基因总数的比率 。平
衡种群保持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不改变,需要满足的条件是:种群非常大、所有雌雄
个体间都能自由交配并产生后代、没有迁入和迁出、 不产生突变 、 不发生自然选
择 。
(2)若该马的平衡种群由 AA、Aa 和 aa 三种基因型的个体组成,且这三种基因型个体
数量之比为 1:4:4,那么该种群中 a 基因的频率是 该平衡种群随机交配三代后获
得 R,则 R 代显性个体中纯合子所占的比例为 。
(3)假设母马每胎只能生育一匹小马,请通过一代杂交实验完成皮毛颜色性状的显隐性
判断,写出实验思路并预期结果及结论。 方案一:选择多对黑色(或栗色)马交配,
若子代均为黑色(或栗色),则说明黑色(或栗 色)为隐性,若子代中出现栗色(或黑
色),则说明黑色(或栗色)为显性
方案二:选择多匹栗色马和多匹黑色马交配,若子代中黑色多于栗色,则说明黑色为显
性,若子代中栗色多于黑色,则说明栗色为显性
方案三:选择一匹栗色(或黑色)雄马和多匹黑色(或栗色)雌马交配,若子代都为栗
色(或黑色)或栗色:黑色=1:1,则栗色(或黑色)是显性,若子代中全为黑色(或
栗色)或黑 色(或栗色)多于栗色(或黑色),则黑色(或栗色)为显性 。
【分析】1、相对性状中显隐性的判断:
(1)亲代两个性状,子代一个性状,即亲 2 子 1 可确定显隐性关系;
(2)亲代一个性状,子代两个性状,即亲 1 子 2 可确定显隐性关系。
所以亲 2 子 1 或亲 1 子 2 可确定显隐性关系,但亲 1 子 1 或亲 2 子 2 则不能直接确定。
2、基因频率及基因型频率:
(1)在种群中一对等位基因的频率之和等于 1,基因型频率之和也等于 1;
(2)一个等位基因的频率=该等位基因纯合子的频率+1/2 杂合子的频率。
(3)遗传平衡公式:(p+q)2=p2+q2+2pq。
【解答】解:(1)基因频率是指在一个种群基因库中,某个基因占全部等位基因数的比
率,本题中 A 的等位基因只有 a,故 A 基因频率指 A 基因占 A、a 基因总数的比率;要
保证种群的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不变一般要满足以下五点:①种群非常大②所有雌雄个体能自由交配并产生后代③没有迁入和迁出④没有突变⑤没有自然选择。
(2)根据题文分析:aa 占 ,Aa 占 ,根据公式一个等位基因的频率=该等位基因纯
合子的频率+ 杂合子的频率,a 的基因频率= + × = ,则 A 的基因频率为 ;因
为该马的种群为平衡种群且是随机交配,所以 A、a 的基因频率不变,显性纯合子 AA 所
占比例为 ,Aa 所占比例=2× × = ,故显性个体中纯合子的比例为 。
(3)题干中说明母马每胎只能生育一匹小马,在杂交过程中要选择多对相同性状的马进
行交配,避免结构出现的偶然性,要判断马皮毛颜色的显隐性可通过以下三种方案进行:
方案一:选择多对黑色(或栗色)马交配,若子代均为黑色(或栗色),则说明黑色(或
栗 色)为隐性,若子代中出现栗色(或黑色),则说明黑色(或栗色)为显性。
方案二:选择多匹栗色马和多匹黑色马交配,若子代中黑色多于栗色,则说明黑色为显
性,若子代中栗色多于黑色,则说明栗色为显性。
方案三:选择一匹栗色(或黑色)雄马和多匹黑色(或栗色)雌马交配,若子代都为栗
色(或黑色)或栗色:黑色=1:1,则栗色(或黑色)是显性,若子代中全为黑色(或
栗色)或黑 色(或栗色)多于栗色(或黑色),则黑色(或栗色)为显性。
故答案为:
(I)A 基因占 A、a 基因总数的比率 不产生突变 不发生自然选择
(2)
(3)方案一:选择多对黑色(或栗色)马交配,若子代均为黑色(或栗色),则说明黑
色(或栗 色)为隐性,若子代中出现栗色(或黑色),则说明黑色(或栗色)为显性
方案二:选择多匹栗色马和多匹黑色马交配,若子代中黑色多于栗色,则说明黑色为显
性,若子代中栗色多于黑色,则说明栗色为显性
方案三:选择一匹栗色(或黑色)雄马和多匹黑色(或栗色)雌马交配,若子代都为栗
色(或黑色)或栗色:黑色=1:1,则栗色(或黑色)是显性,若子代中全为黑色(或
栗色)或黑 色(或栗色)多于栗色(或黑色),则黑色(或栗色)为显性
【点评】本题结合基因频率的变化主要考查分离定律的应用,意在考查考生对相关概率
的计算及显隐性的判断,难度中等。
[生物--选修 1:生物技术实践]
11.(15 分)白蚁消化道中的某些微生物能分泌纤维素酶。某生物兴趣小组从白蚁消化道中分离能降解纤维素的细菌,实验流程如图。回答下列问题:
(1)纤维素酶是由多种酶组成的复合酶,其中能催化纤维二糖水解的酶是 葡萄糖苷
酶 。若要测定纤维素酶的活性,可对纤维索酶分解纤维素后所产生的 葡萄糖 进行
定量测定。
(2)制备选择培养基时采用高压蒸汽灭菌法灭菌。灭菌的目的是 杀死全部微生物 。
灭菌结束后,若提前打开灭菌锅的排气阀,锅内压力突然下降,会导致的后果是 容器
内的液体冲出、造成污染和危险 。
(3)某同学将白蚁后肠中的微生物接种到适宜的培养液中调节 pH 及温度至适宜条件,
并持续通入无菌空气,结果一段时间后发现培养液中几乎没有菌体生存,出现这种结果
最可能的原因是 白蚁后肠中的微生物为厌氧型,不能在有氧环境中生存和繁殖 。
(4)培养一段时间后,在长出菌落的培养基上滴加刚果红染液,观察菌落周围是否产生
透明圈 ,就可初步筛选出能降解纤维素的目的菌株。利用刚果红染色法筛选纤维素分
解菌的原理是 刚果红能与纤维素形成红色复合物;纤维素被分解后会出现透明圈;从
透明圈中心的菌落中可筛选出纤维素分解菌 。
【分析】纤维素分解菌可以产生纤维素酶,能够将纤维素分解为葡萄糖。纤维素分解菌
常采用刚果红染液进行鉴定,刚果红可以与纤维素结合形成红色物质,纤维素分解菌由
于能够将纤维素分解而在平板上的菌落周围出现无色的透明圈,透明圈的大小可以反应
纤维素分解菌产生的酶的多少。微生物培养基的接种方法常采用高压蒸汽灭菌法灭菌,
接种方法常用稀释涂布平板法和平板划线法。微生物的培养基的主要成分包括碳源、氮
源、水和无机盐,有的还有特殊营养物质(生长因子、维生素)。
【解答】解:(1)纤维素酶是一种复合酶,包括 C1 酶、Cx 酶和葡萄糖苷酶三种,其中
能够将纤维二糖分解为葡萄糖的是葡萄糖苷酶。一般是采用对纤维素酶分解滤纸等纤维
素后所产生的葡萄糖进行定量测定。
(2)灭菌的目的就是杀死全部微生物;灭菌结束后,若提前打开灭菌锅排气阀,会造成
锅内压力突然下降,容器内与外界形成压力差,从而导致容器内的液体冲出、造成污染
和危险。
(3)白蚁后肠中的微生物是厌氧生物,在有氧条件下无法生存和繁殖。
(4)刚果红可以与纤维素形成红色复合物,纤维素分解菌产生的纤维素酶可以水解纤维素而使菌落周围出现透明圈,所以从透明圈中心的菌落中可筛选出纤维素分解菌。
故答案为:
(l)葡萄糖苷酶 葡萄糖
(2)杀死全部微生物 容器内的液体冲出、造成污染和危险
(3)白蚁后肠中的微生物为厌氧型,不能在有氧环境中生存和繁殖
(4)透明圈 刚果红能与纤维素形成红色复合物;纤维素被分解后会出现透明圈;从
透明圈中心的菌落中可筛选出纤维素分解菌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微生物的分离和培养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对所学知识的理
解,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的能力。
[生物--选修 3:现代生物科技专题]
12.回答下列关于基因工程的相关问题:
(l)基因工程中限制酶的作用是 识别特定的核苷酸序列,在特定的位点切割 DNA 分
子 。用两种不同的限制酶分别切割目的基因的两端获得目的基因,与经过同样双酶切
的运载体连接构建基因表达载体。与单一酶切相比,双酶切具有的优点是 防止目的基
因(载体)白身连接,防止目的基因与运载体反向连接 (答出两点)。
(2)基因表达载体应该包括启动子、目的基因、标记基因和 终止子 。常把两个启动
子串联在一起形成双启动子,加在目的基因上游,双启动子的作用可能是 保证目的基
因的高效转录(高效表达) 。标记基因的作用是 鉴别受体细胞中是否含有目的基因 。
(3)目的基因可以在受体细胞中表达的原因是 目的基因与受体细胞共用一套遗传密
码 。若要检测目的基因是否转录,可采用的分子水平的检测方法是 分子杂交 。
【分析】基因工程技术的基本步骤:
(1)目的基因的获取:方法有从基因文库中获取、利用 PCR 技术扩增和人工合成。
(2)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是基因工程的核心步骤,基因表达载体包括目的基因、启动
子、终止子和标记基因等。
(3)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根据受体细胞不同,导入的方法也不一样。将目的基因
导入植物细胞的方法有农杆菌转化法、基因枪法和花粉管通道法;将目的基因导入动物
细胞最有效的方法是显微注射法;将目的基因导入微生物细胞的方法是感受态细胞法。
(4)目的基因的检测与鉴定:分子水平上的检测:①检测转基因生物染色体的 DNA 是
否插入目的基因﹣﹣DNA 分子杂交技术;②检测目的基因是否转录出了 mRNA﹣﹣分
子杂交技术;③检测目的基因是否翻译成蛋白质﹣﹣抗原﹣抗体杂交技术。个体水平上的鉴定:抗虫鉴定、抗病鉴定、活性鉴定等。
【解答】解:(1)基因工程中限制酶能够识别双链 DNA 分子的某种特定的核苷酸序列,
并且使每一条链中特定部位的两个核苷酸之间的磷酸二酯键断开,与单一酶切相比,双
酶切具有的优点是防止目的基因(载体)白身连接,防止目的基因与运载体反向连接。
(2)基因表达载体应该包括启动子、目的基因、标记基因和终止子,双启动子能保证目
的基因的高效转录,标记基因的作用是鉴别受体细胞中是否含有目的基因。
(3)由于所有生物共用一套密码子,故目的基因可以在受体细胞中表达,若要检测目的
基因是否转录,可采用的分子水平的检测方法是 DNA 分子杂交。
故答案为:
(1)识别特定的核苷酸序列,在特定的位点切割 DNA 分子 防止目的基因(载体)
白身连接,防止目的基因与运载体反向连接
(2)终止子 保证目的基因的高效转录(高效表达) 鉴别受体细胞中是否含有目的
基因
(3)目的基因与受体细胞共用一套遗传密码 分子杂交
【点评】本题考查基因工程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基因工程的原理、操作步骤,掌
握各操作步骤中需要注意的细节,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