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密★考试结束前
2019 学年第一学期浙江“七彩阳光”新高考研究联盟期中联考
高三年级历史学科试题
考生须知:
1.本试题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 6 页,满分 100 分,考试时间 90 分钟;
2.答题前,在答题卷指定区域填写班级、姓名、考场号、座位号及准考证号;
3.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只需上交答题纸。
选择题部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24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48 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
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1.20 世纪 20 年代以前,我国曾一度兴起过黄帝部落来自古巴比伦之说。从 20 年代起,在坚
持中国人种本土说的前提下逐渐形成了中国西北说和河南说等 6 种重要观点。从 20 世纪 50
年代起学者将考古学文化与黄帝部落文化对应,根据文化元素推断仰韶文化、齐家文化、大
汶口文化等中国原始社会文化与黄帝部落有关系。据此可知
A.黄帝部落发祥地的确证取决于考古学的进步
B.黄帝为传说人物因此其部落也就不可能存在
C.对黄帝部落发祥地的诸种论断仍需持较谨慎的态度
D.考证古巴比伦与黄帝部落的关联是此项研究的关键
2.周初同姓不婚被定为宗法伦理。春秋时期,晋国想利用吴国牵制楚人北上,吴国也想借助
晋国分散楚国的力量,于是,同为姬姓封国的晋吴两国联姻。这反映出
A.宗法伦理瓦解引发诸侯争霸局面 B.贵族婚姻具有政治色彩
C.宗法制丰富内容而淡化血缘联系 D.宗法制是分封制的基础
3.随着经学的发展,太学中的各家各派争立博士。建初四年,东汉章帝召开白虎观会议,综
合各家学说,编订统一教材《白虎通义》,以避免经师衍生发挥产生争论。《白虎通义》的编
订
A.标志着儒学教育的官方化制度化 B.巩固了政治大一统局面
C.结束了诸子百家平等竞争的局面 D.有利于太学生科举应试
4.如图为考古出土的简牍。对简牍上的字体解读有误的是①始于晋朝 ②笔画圆匀,富于图案美
③成熟并通行于汉魏时代 ④字形平衡对称,整齐安定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5.下表为南宋诗人范成大创作的部分诗歌,这些诗歌反映出当时
诗歌名 诗句
《晓出古城山》 墟市(草市)稍来集,筠笼(竹笼)转山忙
《春日田园杂兴》 溪头洗择店头卖,日暮裹盐沽酒归
《马当洑阻风》 趁墟渔子晨争渡,赛庙(参加庙会)商人晚醉归
《离池阳十里清溪口,复阻风》 远寻草市沽新酒,牢闭篷窗理旧书
①草市已具有比较完备的饮食服务设施 ②乡村商品贸易活动较为繁荣
③草市演进为相对集中的地方商业中心 ④农民与市场发生着密切联系
A.①② B.②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6.王守仁说:“良知只是一个天理……致此良知之真诚恻怛(怜悯之心)以事亲,便是孝;致
此良知之真诚恻怛以事兄便是悌。”由此可见,王守仁认为
A.致良知是个体自觉自愿的行动 B.格物致知才能真正体悟天理
C.致良知须经历循序渐进的过程 D.发明本心要抛弃“三纲五常”
7.雍正时代,湖广容美土司改流后政府马上释放被土司掠夺为奴的民众,四川建昌土司改流
后政府也查民有沦为奴婢者概行发还。这说明改土归流
A.瓦解了封建等级秩序 B.减轻少数民族的服役负担
C.削弱了人身依附关系 D.促使专制统治进一步强化
8.故宫的御花园有效地利用“错景”的手法邻借了院外大树等其它景物,实现了“虚”与
“实”、“动”与“静”之间的相互结合。此处蕴含的文化内涵主要属于
A.道家审美思想 B.皇权至上观念 C.儒家礼制思想 D.“南面而王”观念
9.魏源认为士“夷”专指“残略性情之民,未知王化者言之”,而洋“夷”是“瀛寰之奇士,域外之良友”。魏源的这一思想
A.恪守着“天朝上国”的观念 B.主张学习西方走资本主义道路
C.与当时主流社会思想相吻合 D.利于士大夫接受“师夷”思想
10.阅读如图:东北地区国产机制棉纱市场占有率五年平均数,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
A.一战期间列强停止经济侵略 B.中国日益卷入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C.民族工业进口替代成效显著 D.甲午战争后中国民族工业逐步兴起
11.如图是民国时期的集体婚礼照片,读图可知当时
①文明新式的婚礼获得一定认同 ②青年择偶标准趋向一致化
③西方文化渗透到社会生活之中 ④婚姻自由成为社会的共识
A.①② B.①③ C.①②③ D.②③④
12.国民政府第二战区司令长官阎锡山密电蒋介石称:“林(彪)师及七十三师一部向敌左侧背
挺近,占领蔡家峪,将平型关通灵邱丘之汽车路截断,敌机械部队及重兵器均不得退走,已
获敌汽车五十余辆,均满载军用品。”该密电最有可能发布于
A.1937 年 7 月 21 日 B.1937 年 8 月 12 日
C.1937 年 9 月 25 日 D.1938 年 11 月 3 日
13.如图为 1956 年创作的宣传画,此画意在宣传A.大跃进运动提升了农民获得感 B.农民的幸福生活基于合作社生产
C.农民通过承包经营养猪业致富 D.农民参加人民公社劳动积极性高
14.上海合作组织青岛峰会批准了《上合组织成员国打击恐怖主义、分裂主义和极端主义 2019
年至 2021 年合作纲要》,这使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能够加强边境地区军事互信,有效打击恐
怖主义、分裂主义、极端主义。这反映出当代中国外交致力于
A.完善互相信任的军事同盟关系 B.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
C.实现边境地区军事政治一体化 D.构建新型区域合作睦邻友好关系
15.“horoi”是雅典土地上立着的标识宗教祭坛的石碑,它史土地税征税的依据。雅典贵族
因掌握祭祀权得以通过“horoi”占有土地税。梭伦颁布解负令,消除了土地上的“horoi”。
梭伦的这一做法
A.剥夺了贵族阶级的土地 B.铲除了贵族的政治特权
C.稳定了雅典的公民集体 D.解放了雅典的奴隶群体
16.西塞罗说,他那时的青少年都把《十二铜表法》当作课本来背诵。自《十二铜表法》公
布后的近千年,罗马统治者从来都没有以明文废止它。对此合理的解释是《十二铜表法》
A.在罗马法体系中起着基础性作用 B.是以往罗马习惯法的汇编
C.是一部十分完备和先进的成文法 D.渗透了西塞罗自然法理念
17.“他们代表着一种十足的保守势力,致力于恢复基督教的原初形态。无论就个人的精神
气质还是改革的理想目标来说,这些领袖都无可争议地属于中世纪类型的人物”。材料中的
“他们”应是
A.天主教教士 B.人文主义者 C.宗教改革家 D.启蒙思想家
18.书籍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阶梯。下列影响西方文明史的名著按照问世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
的是A.②①④③ B.②③④① C.③①②④ D.③④①②
19.虽然 1871 年宪法规定德意志皇帝是国际交往中国家主权的唯一体现者,但事实上巴伐利
亚等国的君主在对外关系上仍然保留了派遣和接受对外使节的权利。这表明当时德国
A.厉行专制主义 B.奉行联邦体制 C.确立君主立宪制 D.处于分裂状态
20.世界上第一次正式广播是 1920 年在英国开始的,接着美国和其他许多国家的无线电广播
事业,也都蓬勃发展了起来。为广播事业兴起做出卓越贡献的历史名人是
A.莫尔斯 B.贝尔 C.马可尼 D.本茨
21.1915 年 5 月 7 日,英国客轮“卢西塔尼亚”号遭德国潜艇击沉,遇难中有 128 名美国人。
英国政府立刻动员各种力量在各个中立国家不断报道该事件。英国的举动
A.促使美国迅速做出了参战决定 B.有利于英国海军夺回制海权
C.遏止了德国实施无限制潜艇战 D.加剧了美德两国紧张的关系
22.“在 1921 年这一整年中间……不合作运动已经认真开始了,运动的号召达到了偏僻的乡
村……国大党的工作人员无论到哪里,总是强调非暴力主义的新主张……农村中的骚动很激
烈,产生农民暴动……(农民)准确铤而走险。”这表明当时
A.甘地实践了毛泽东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 B.民族解放运动有脱离组织者本意的趋势
C.“食盐进军”引发民众反殖情绪的高涨 D.农民成为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领导阶级
23.美国学者罗宾认为:“华沙条约起源于苏联和东欧人对一个重新武装起来的德国的恐惧。
华沙条约产生于莫斯科为阻止西德成为西欧联盟的成员即走上加入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途
径而开展的运动。”在罗宾看来
A.对德国军国主义的恐惧导致了华约的成立
B.联邦德国的成立成为华约组建的直接诱因
C.华约成立的最初目的是阻止西欧的一体化进程
D.北约的成立势必会引发与之对立的集团的出现
24.据美国杂志估算,如今美国中餐厅的数量已超 45000 家,中国菜在美国的 6 个州成为人们的外卖首选。这说明
A.美国是全球化的真正受益者 B.全球化与本土性的矛盾加剧
C.世界贸易走向体系化制度化 D.全球化已渗透到日常生活中
非选择题部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 3 小题,共 52 分)
25.(20 分)“百家争鸣”蕴含着深远的历史意蕴。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稷下学宫整体上是齐国官学,但前往讲学的学者大都办有私学,带其弟子同入稷下
学宫。众人推举学界名流来担任学宫的祭酒,国君不直接干预教学与学术研究。学宫中容纳
“百家之学”,成为百家争鸣的文化沙龙。荀子在学宫三为祭酒,对儒学进行了改造。他扬
弃以往儒家天人合一的传统观念,吸收春秋以来具有自然主义倾向的天道观,构建其天人关
系学说。
——张秉楠《稷下学宫与百家争鸣》
材料二 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们怀着“救亡图存”的使命感,希望在西方找到一种能化解中
国苦难的灵丹。他们曾一度认为自己找到了灵丹。但是一战的爆发使他们认识到资本主义并
不是理想的乐园,巴黎和会浇了他们一盘凉水。战后,社会主义成为时髦思想,知识分子先
后试验了工读主义、泛劳动主义、新村主义等空想社会主义理论,最终都宣告破产。1920
年 11 月,陈独秀说:“万万不能够妄想拿主观的理想来自由改造……近代空想主义和科学
的社会主义之重要的区别就在此一点。”
——倪培强《再论五四新文化运动》
材料三 1950 年,毛泽东在全国戏曲工作会议上提出“百花齐放、推陈出新”的反正,主
张各种戏曲应该去其糟粕,取其精华。1953 年,中国历史问题研究委员会就历史研究工作
方针向毛泽东请示,毛泽东提出要“百家争鸣”。1956 年 2 月,赫鲁晓夫在苏共二十大上对
斯大林晚期专制主义的揭露,对毛泽东的触动很大。这使他意识到,人民内部矛盾处理不好,
就会出现政治危机。1956 年 4 月,毛泽东第一次明确提出“双百”方针。
——韩永进《新的文化发展观》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齐国稷下学宫的办学特点,并结合所学简述荀子改造而成的“天人
关系说”?(7 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指出“灵丹”的内涵,并简析新文化运动后期,知识分子选择科
学社会主义作为指导思想的主要原因?(7 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指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适用对象的变化,并分析这一变化产生的时代背景?(7 分)
26.(20 分)近现代世界崛起的强国都曾经历过工业化阶段,期间伴随着美好,也有阵痛。阅
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651 年,英国议会颁布《航海条例》,规定:“凡外国商品输入英国,或英国商品
输出到国外,只许用英船装载或用输入国的船只装运。”詹金森任英国首相期间(1812-1827),
按照工业资产阶级的旨意,撤销了东印度公司对印度贸易的垄断权。罗伯特。皮尔第二次任
首相期间(1841-1846),取消了 60 种商品进口税,废除了《谷物条例》。随后英国在 1849
年废除《航海条例》。
——摘编自王玮等《世界通史教程:近代卷》
材料二 随着 30 年代中期国际局势的再度紧张,“斯大林及其助手就坚信,他们将不得不建
立起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否则在十年左右的时间里或许苏联就有可能被资本主义所摧毁。”
然而,工人低下的技术水平根本无法高效的驾驭从西方进口的设备。1935 年 8 月 30 日夜间,
斯达汉诺夫在一个工作班内采煤 102 吨,超过了当时定额的 13 倍。不久,斯达汉诺夫运动
在全国迅速开展。与 1913 年相比,1937 年苏联人均工业产量增长速度为 610%,工业生产
水平跃升为世界第二,欧洲第一。
——徐天新《斯大林模式的形成》
材料三 《全国工业复兴法》既是产业政策法,也是市场规制法。在实施过程中,大企业一
直在寻求控制价格,法规的执行有利于大企业,使中小企业的处境更加困难。到 1933 年后
期,消费者不满工资上涨幅度低于物价上涨幅度,劳工抱怨政府偏袒资方,执行不力。等到
经营情况略有好转,大企业也公开抗拒执行法规。1935 年,联邦最高法院在一则判决中指
出国会授予总统制定甚至批准行业法规的权力是违宪的,宣布《全国工业复兴法》违宪,予
以废除。
——指编自潘贤掌《罗斯福“新政”及其启示》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 1651 年《航海条例》颁布的主要目的,并分析 1849 年英
国能够废除《航海条例》的历史条件?(6 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分析斯达汉诺夫运动产生的历史背景,并分析该运动对苏联经
济的影响?(8 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说明《全国工业复兴法》作为一部“市场规制法”的体现,并
概括《全国工业复兴法》被废除的原因?(6 分)
27.(12 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公元 213 年,秦始皇令蒙恬率部与征用的民夫与大量战俘近 200 万人,对长城进行修筑。
唐太宗说:“隋炀帝不能精选贤良,安抚边境,唯解筑长城,以备突厥,情识之惑,一
至于此!”。对筑长城的修筑“卒何所益”。
官员上疏要求修筑古北口一带的长城,康熙说:“巩固国防的根本,在于修德安民。民
心顺了,国家就安定……古北口、喜峰口一带我都亲自巡视过,长城已损坏的很多,要修的
话工程浩大,能不给百姓带来损害吗?”
——摘编自山西博物院《碰撞·融合 长城文化》等
从材料中提取历史信息,围绕“历史人物与长城”拟定一个论题,并就论题简要阐释。(要
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释须有史实依据)。2019 学年第一学期浙江七彩阳光联盟期中联考
高三年级 历史参考答案
1.C【解析】根据材料,黄帝部落发祥地是学界争讼不一的学术问题,无论哪一种学说,都
不能确证其发源地,就连考古,还只是一种“推断”,故可知对黄帝部落发祥地的诸种论
断仍需持较谨慎的态度,选 C 项。“取决于”强调了决定性作用,太绝对,考古学也只是
研究这一问题的一种方法,故排除 A 项。不能因为黄帝为传说人物,就得出其部落也就
不可能存在的结论,传说也有可能被证实,故排除 B 项。根据材料,不能推断考证古巴
比伦与黄帝部落的关联是此项研究的关键,因为从材料叙述看,黄帝部落起源中国学说
占优势,故排除 D 项。
2.B【解析】根据材料,晋吴两国出于牵制楚国的目的而缔结婚姻,这说明贵族婚姻具有政
治色彩,选 B 项。材料阐释的是诸侯争霸过程中,出于政治目的,同姓联姻,从而破坏
宗法伦理,而 A 项因果关系颠倒,故排除。材料并不能得出血缘联系淡化,反而“亲上
加亲”加强了血缘联系,故排除 C 项。材料并没有讨论分封制,故排除 D 项。
3.B【解析】《白虎通义》的编订可以提到统一思想认识的作用,从而巩固了政治大一统局面,
选 B 项。太学的设立标志着儒学教育的官方化制度化,故排除 A。汉武帝罢黜百家结束
了诸子百家平等竞争的局面,而当时(东汉时期)是儒家内部学术派别的争鸣,故排除
C。当时科举制尚未出现,科举制出现在隋代,故排除 D 项。
4.A【解析】简牍上的字体为隶书,隶书成熟并通行于汉魏时代,字形结构平衡对称,整齐
安定,故③④正确,不符合题意。隶书创始于秦代,故①错误,符合题意。笔画圆匀,
富于图案美是小篆的特点,故②错误,符合题意。
5.B【解析】墟市(草市)就是乡村的民间集市。根据材料“转山忙;日暮裹盐沽酒日暮裹
盐沽酒;趁墟渔子晨争渡”等,可知农民转山赶集,生活用品来自于市集,渔人也到草
市卖鱼等,可知乡村商品贸易活动较为繁荣,农民与市场发生着密切联系,故选②④。
饮食服务设施主要是酒店、饭店等,材料只能得出草市中有卖酒的,不能看出饮食服务
设施,更不能得出设施的“完备”,故排除①。材料看不出草市成为地方商业中心,故排
除③。
6.A【解析】根据材料“良知只是一个天理……致此良知之真诚恻怛……”,可得出一方面,
良知作为普遍之天理,构成了个体自觉遵守的内在规范,另一方面,良知又是个体自愿
选择的,真诚去实践的。这样,致良知就达到自觉和自愿的统一,故选 A 项。材料并没有强调格物致知,格物致知是程朱理学的修养方法,故排除 B 项。材料并不能得出“事
亲、事兄”是循序渐进的,循序渐进的修养也就是格物致知的方法,是程朱理学的修养
方法,故排除 C 项。王守仁的学说本质上还是理学,也是遵守“三纲五常”的儒家伦理
的,故排除 D 项。
7.C【解析】根据材料“马上释放被土司掠夺为奴的民众;沦为奴婢者概行发还”,可得出改
土归流后,原来成为土司奴仆的人,被释放了,而奴是听命于主人的,释放后,摆脱了
人身依附关系,这说明改土归流削弱了人身依附关系,选 C 项。依据所学知识,封建制
度下,这些还家复业的人实际上成了农民,农民是封建秩序中与地主相对的一级,故没
有瓦解封建等级秩序,排除 A 项。这与“赋役负担”关系不大,故排除 B 项。农民人数
增多,人身依附关系削弱,不能得出专制统治进一步强化,故排除 D 项。
8.A【解析】道家主要顺应自然,符合材料“邻借了院外的大树等其它景物”,道家又主张辩
证统一,符合材料“实现了虚与实、动与静之间的相互结合”,故选 A 项。其他各项不符
合题意。
9.D【解析】魏源的这一思想将土“夷”和洋“夷”做了区分,夸赞洋“夷”,这一思想没有
改变对周边少数民族即土“夷”的歧视,在当时天朝上国观念盛行的情况下,有利于减
少与守旧派的思想冲突,进而让更多的人接受洋“夷”的文明成果,利于士大夫接受“师
夷”思想,选 D 项。这已经属于对“天朝上国”观念的突破,因为传统的“天朝上国”
将华夏以外都称之为蛮夷,故不能得出他恪守着“天朝上国”的观念,排除 A 项。魏源
是地主阶级改革派,学习西方并没有上升到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层面,故排除 B 项。这是
一种新思潮,并非主流思想,故排除 C 项。
10.C【解析】棉纱是用来做衣服的,国内市场是有稳定需求的,根据图示可知,在辛亥革命
以前,国产机制棉纱占有率很小,据此可推测外国机制棉纱和国产手工棉纱加起来的市
场占有率高,而辛亥革命以后,国产机制棉纱市场占有率快速提升到接近 60%,这说明
外国机制棉纱的市场空间被挤压,民族工业进口替代成效显著,故选 C 项。“停止”说法
不符合史实,一战期间欧洲列强只是放松经济侵略,故排除 A 项。材料显示的是中国市
场的情况,看不出中国产品与世界市场的联系,故排除 B 项。甲午战争后中国民族工业
逐步兴起不符合史实,民族工业兴起于 19 世纪 60—70 年代,故排除 D 项。
11.B【解析】这是集体婚礼,与只有一对青年男女的婚礼相比,相对来说,更简单更经济,
图片中很多人参与集体婚礼,爱热闹的人也挺多,这说明简单经济的文明新式婚礼获得
一定认同,选①项。材料中的女方穿着婚纱,婚礼也不是传统样式,这说明西方文化渗透到社会生活之中,选③项。这是婚礼,材料看不出男女青年的择偶标准,故排除②。
材料不能得出这些青年结婚是否是自由的,故排除④。
12.C【解析】根据材料“林(彪)师、平型关、敌机械部队及重兵器”,可得出这是平型关
伏击战,该战役发生在太原会战期间,根据教材淞沪会战期间,国民政府组织了太原会
战。淞沪会战始于八一三事变,故时间为 1937 年 8 月 13 日之后,选 C 项。1937 年 7 月
21 日淞沪会战尚未爆发,故排除 A 项。1938 年 11 月 3 日,抗日战争已经进入相持阶段,
而太原会战属于防御阶段的战役,故排除 D 项。
13.B【解析】1956 年,正值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之年,当时的“社”指的是农业生产合
作社,这幅图描绘的是一位青年在合作社里养猪的场景。在画中的一位青年身着蓝色衣
服,头戴红色头巾,腰上系着白色的围裙,手里还拿着一把毛刷,正在给猪清理。背景
描绘了合作社里猪的数量多,体型大的特点,意在表达农民的幸福生活是基于合作生产,
通过合作化生产让人民群众共同走向富裕的道路,故选 B 项。1958 年才开始大跃进运动,
故排除 A 项。承包经营与 20 世纪 80 年代家庭联产承包经营责任制有关,而这幅画是
1956 年创立的,当时承包经营并非要推广和宣传的内容,故排除 C 项。人民公社出现于
1958 年,故排除 D 项。
14.D【解析】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为我国的邻国,该组织是新型区域合作组织,根据材料
“能够加强边境地区军事互信”,可得出当代中国外交致力于构建新型区域合作睦邻友好
关系,选 D 项。当代中国的外交是不结盟的外交,故排除 A 项。这是参与上海合作组织
的外交,并非参与联合国的活动,故排除 B 项。材料只能看出军事互信,不能体现军事
政治一体化,故排除 C 项。
15.C【解析】梭伦的这一做法,让遭受贵族盘剥的平民得以不缴纳土地税,从而减轻了平民
的负担,稳定了公民集体,故选 C 项。这是清除土地上的“horoi”,清除的是税收,并
没有剥夺贵族的土地,故排除 A 项。雅典贵族仍旧享有特权的,梭伦改革只是限制贵族
特权,并非取消,故排除 B 项。雅典仍旧是奴隶制,只是不再是债务奴隶,故排除 D 项。
16.A【解析】《十二铜表法》是罗马第一部有章可循的成文法,是罗马成文法发展史的起点,
属于罗马法律体系中的基础性法律,是罗马立国的基础,而罗马又以法律治国,青少年
学习法律当然要注重学习《十二铜表法》,作为基本性的法律,罗马统治者也会注重它,
选 A 项。是以往罗马习惯法的汇编就要学习,就不能废除,这因果联系不成立,故排除 B
项。《十二铜表法》中掺杂着原始、落后的古老习俗,保留了某些维护贵族特权的不合理
法规,不能算是一部十分完备和先进的成文法,故排除 C 项。《十二铜表法》制定于罗马共和国早期,而西塞罗生活于罗马共和国晚期,故并没有渗透西塞罗的自然法理念,排
除 D 项。
17.C【解析】宗教改革中的路德派主张人人有权阅读《圣经》和理解《圣经》,人人都可以
直接和上帝沟通,这体现了“致力于恢复基督教的原初形态”,故选 C 项。其他各项不符
合材料信息。
18.A【解析】②《政府论》为洛克的著作,问世于 17 世纪资产阶级革命时代;①拜伦的代表
作《唐璜》,问世于工业革命时代;④ 《红与黑》为法国作家司汤达的代表作,它问世
于 1830 年,《唐璜》属于浪漫主义文学的早期代表,而《红与黑》是批判现实主义文学
的早期代表,故①在④前。③为达尔文的《物种起源》,问世于英国工业革命结束后,
即 1859 年。
19.B【解析】材料表明德意志皇帝与一些邦国的国王事实上都有外交权,这体现了联邦体制
下中央有权,地方也保留部分权力的特点,故选 B 项。材料看不出德意志皇帝以强硬的
手段强行推行专制主义,因为巴伐利亚等国的君主还掌握有部分外交权,故排除 A 项。
德意志帝国是君主立宪政体,但材料看不出这一点,故排除 C 项。宪法通过前,德意志
帝国已经统一了,故排除 D 项。
20.C【解析】1916 年,马可尼完成了信息传播史上的重大突破——短波试验,从而奠定了
几乎所有现代远距离无线电通信的技术基础,故选 C 项。
21.D【解析】早在大战爆发前,美国同德国关系就已经十分紧张,这种宣传激起了中立国美
国对德国的仇恨,从而加剧了美德两国紧张的关系,选 D 项。美国参战是在 1917 年 4 月,
故“迅速”说法错误,排除 A 项。英国海军本来就掌握着制海权,故排除 B 项。1917 年
2 月,德国重新实施“无限制潜艇战”,故并没有遏止,排除 C 项。
22.B【解析】根据材料“1921 年;不合作运动已经认真开始了;国大党的工作人员无论到
哪里”,可得出当时国大党在推动民族解放运动,根据材料“产生农民暴动。……(农民)
准确铤而走险”,可得出民族解放运动有脱离组织者本意的趋势,组织者的本意是“总是
强调非暴力主义的新主张”,故选 B 项。毛泽东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属于暴力革命,而甘
地主张非暴力,故排除 A 项。“食盐进军”发生在 1930 年,故排除 C 项。非暴力不合作
运动是资产阶级政党国大党领导的,故排除 D 项。
23.A【解析】根据材料“对一个重新武装起来的德国的恐惧;为阻止西德成为西欧联盟的成
员即走上加入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途径”,可得出德国是此前世界大战的欧洲策源地,充
满军国主义,重新武装德国会让苏联和东欧人产生对军国主义的恐惧,故对德国军国主义的恐惧导致了华约的成立,选 A 项。根据材料“为阻止西德成为西欧联盟的成员”,可
得出华约组建的直接诱因是北约让其加入组织,并非联邦德国的成立,排除 B 项。根据
材料“走上加入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途径”可得出此处的“西欧联盟”指的是北约,而
北约成立的最初目的并非是要阻止西欧的一体化进程,排除 C 项。罗宾的言论中看不出
北约成立与华约成立之间存在着的“必然性”,故排除 D 项。
24.D【解析】中餐属于中华文化,而中餐在美国的兴盛反映出全球化过程中的文化输出,反
映出全球化已渗透到日常生活中,选 D 项。不能仅凭中餐热销,就说明美国是全球化的
真正受益者,信息不足,故排除 A 项。材料看不出矛盾加剧,反而是文化交流融合,故
排除 B 项。这并非世界贸易,这是餐厅都是在开设在美国的,故排除 C 项。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 3 小题,共 52 分)
25.【答案】(1)特点:兼官学与私学于一体;兼容并包,思想自由;国君不直接干预。(3
分)学说:一方面强调“天行有常”,另一方面又指出人道有为,提出了“制天命而用之”
的重要思想。(4 分)
(2)内涵:民主和科学。(2 分,或答“德先生、赛先生”)原因:知识分子的社会使命感;
一战和战后帝国主义的侵略使知识分子对资本主义制度失望;十月革命的影响;空想社会主
义在中国的破产;李大钊等人的宣传。(5 分)
(3)变化:分别从戏曲、历史领域扩大到艺术和学术领域。(2 分)时代背景:社会主义基
本制度的建立和大规模经济建设的开展,需要调动知识分子在内的一切积极因素建设社会主
义的需要;(2 分)苏联模式弊端的暴露;(1 分)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需要。(1 分)
26.【答案】(1)主要目的:排斥荷兰的中转贸易。(2 分)历史条件:英国自由贸易政策的
推进(如回答“英国政府着力打造‘世界工厂’;国际经济交流基本准则的逐步确立”均可
给 1 分);(1 分)1832 年议会改革,资产阶级代议制的发展;(1 分,答出“议会制度改
革”、“代议制发展”均可给分)工业革命后,工业资产阶级实力增强,英国工业品竞争力领
先。(2 分)
(2)历史背景:苏联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实施(或答“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完成);苏联领导
人急于实现工业化;工人技术水平落后难以适应工业化需求;资本主义世界仇视苏联(苏联
处于资本主义世界包围之中,处境危险);西方经济危机的爆发;法西斯扩张,欧洲局势紧
张。(5 分,任意答出 5 点即可)影响: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加速苏联第二个五年计划的完
成;推动苏联由农业国变为世界工业强国。(3 分)
(3)体现:成立全国工业复兴署来执行该法;建立了公平竞争的规则及关于产量、价格、销售等方面的规则。(3 分,如只回答“加强对市场的干预”,可得 1 分)法规在实施过程中
出现了许多问题;社会各界对法案不满;最高法院对法案实施违宪审查(法案违宪)。(3 分)
27. 示例
论题:秦始皇修长城有功于历史,但也造成统治危机 (2 分)
阐释:战国时期,处于中原北部的秦、赵、燕三国,为了抵御北方游牧民族的袭扰,在北
方边境修筑长城。战国末年,匈奴进入河套地区,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北击匈奴,夺取河套。
为了防御匈奴,秦始皇修筑长城。秦长城的建成,保护了内地的农业生产和人民的生命财产,
以后历代在秦长城的基础上重修,也起到了这种功能,故秦始皇修长城有功于历史。但在秦
长城修筑过程中,征发了大批民夫,造成了大量人员伤亡,造成统治危机,故急建长城是秦
灭亡的暴政之一。(8 分)
综上所述,对于秦始皇修长城的功过,要辩证分析,从当时当地出发,也要从历史发展出
发,从长远来看,秦始皇修长城功大于过。(2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