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遂宁市2019-2020高一生物上学期期末试题(Word版附解析)
加入VIP免费下载

本文件来自资料包: 《四川省遂宁市2019-2020高一生物上学期期末试题(Word版附解析)》 共有 1 个子文件,压缩包列表如下:

注:压缩包层级关系提取自源文件,您看到的所有资料结构都和您下载的源文件一致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2019-2020 学年四川省遂宁市高一(上)期末生物试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最佳答案,每小题 2 分,共 60 分) 1.(2 分)培养皿中的一个大肠杆菌菌落从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看应属于哪个层次(  ) A.种群 B.个体 C.群落 D.生态系统 2 .( 2 分 ) 关 于 如 图 所 示 的 四 种 不 同 生 物 , 相 关 叙 述 正 确 的 是 (     ) A.甲细胞的细胞壁可被纤维素酶分解产生葡萄糖 B.乙是低等植物,其细胞中具有中心体和叶绿体 C.丙的遗传物质是单链 RNA,其结构不稳定易产生变异 D.乙和丁的主要区别在于丁没有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 3.(2 分)细胞学说揭示了(  ) A.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的区别 B.生物体结构的统一性 C.细胞为什么能产生新细胞 D.认识细胞经历了曲折过程 4.(2 分)下列关于显微镜的操作方法中,不正确的一组是(  ) A.在塑料薄膜上用笔写下“p>q”,在显微镜视野中观察到的图象应是“b<d” B.换高倍镜后,视野会变暗,一般需增加进光量 C.视野中有一异物,若移动装片和转动目镜后异物仍不动,则异物位于物镜上 D.换用高倍镜后,必须先用粗准焦螺旋调焦,再用细准焦螺旋调焦 5.(2 分)如图为元素在生物体内的含量分布情况,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Ⅰ的含量与这些元素在非生物界中的含量不同,体现了生物界与非生物界的差异性 B.Ⅱ含量虽少,但却是生物体正常生命活动不可缺少的C.Ⅱ中的铁元素缺乏,人体会出现缺铁性贫血症 D.Ⅲ中的 C、H、O、N、P、S 是基本元素 6.(2 分)下面关于氨基酸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氨基酸是蛋白质的组成单位,是由氨基和羧基组成的 B.每个氨基酸分子都只含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 C.一个氨基酸的羧基和另一个氨基酸的羧基脱水缩合形成的化学键称为肽键 D.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分子中至少含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并且连在同一个碳原子上 7.(2 分)形成蛋白质结构的层次从小到大依次是(  ) ①氨基酸 ②C、H、O、N 等元素 ③氨基酸脱水缩合 ④一条或几条多肽链连接在一起 ⑤多肽 ⑥蛋白质。 A.②→①→③→④→⑤→⑥ B.②→①→③→⑤→④→⑥ C.②→①→⑥→⑤→③→④ D.①→②→③→④→⑤→⑥ 8.(2 分)下列物质与所列蛋白质功能相符的是(  ) A.血红蛋白﹣﹣运输功能 B.脂肪酶﹣﹣调节功能 C.胰岛素﹣﹣免疫功能 D.抗体﹣﹣催化功能 9.(2 分)现有氨基酸 150 个,其中氨基总数为 159 个,羧基总数为 156 个,则由这些氨基 酸合成的含有 2 条肽链的蛋白质共有肽键、氨基和羧基的数目依次分别为(  ) A.148、4 和 6 B.149、8 和 11 C.148、11 和 8 D.149、6 和 4 10.(2 分)DNA 彻底水解产物有(  ) A.3 种 B.4 种 C.6 种 D.8 种 11.(2 分)多糖、蛋白质、DNA 和 RNA 的基本组成单位依次是(  ) A.葡萄糖、氨基酸、核苷酸、核糖核苷酸 B.麦芽糖、核苷酸、脱氧核苷酸、核糖核苷酸 C.麦芽糖、氨基酸、核糖核苷酸、脱氧核苷酸 D.葡萄糖、氨基酸、脱氧核苷酸、核糖核苷酸 12.(2 分)有关细胞中水和无机盐的描述,错误的是(  ) A.贮藏中的种子不含水分有利于其保持休眠状态 B.ATP 转化成 ADP 的过程会消耗水 C.植物缺 Mg2+会影响光合作用 D.Fe2+是合成血红蛋白不可缺少的成分13.(2 分)以下关于物质或结构的比喻正确的是(  ) ①蛋白质﹣﹣生命活动的蓝图 ②线粒体﹣﹣养料制造车间 ③叶绿体﹣﹣能量转换站 ④溶酶体﹣﹣消化车间 ⑤高尔基体﹣﹣交通枢纽 ⑥细胞核﹣﹣遗传信息库. A.①②⑤⑥ B.②③④⑤ C.①③④⑥ D.③④⑤⑥ 14.(2 分)下列关于细胞膜的成分和结构,错误的是(  ) A.离子进入细胞的方向是 B→A B.1 表示载体蛋白,与物质进出细胞有关 C.2 是磷脂双分子层,亲水部分分布在膜的两侧 D.3 是糖蛋白,与细胞间信息交流有关 15.(2 分)下列细胞膜有关知识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细胞膜功能的复杂程度取决于其蛋白质种类和数量的多少 B.细胞膜具有控制物质进出细胞的功能,但控制作用是相对的 C.细胞产生的激素与靶细胞膜上对应受体结合,是细胞进行交流的方式 D.细胞膜上,所有磷脂和蛋白质分子都是可以运动的,使得细胞膜具有流动性 16.(2 分)如图是某些细胞器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①是高尔基体,在植物细胞中与细胞壁的形成有关 B.②是线粒体,是真核生物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 C.③是内质网,是细胞内蛋白质合成和加工的“车间”D.④是叶绿体,是所有植物细胞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 17.(2 分)伞藻是单细胞藻类,由帽、柄、足 3 部分组成,细胞核位于足中。为研究细胞 核的功能,有人做了如图伞藻的嫁接实验。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嫁接后长出的再生帽的形状由柄决定 B.嫁接后长出的再生帽的形状不是由足决定的 C.该实验缺乏对照组不能得出科学的结论 D.该实验结果说明细胞核能控制生物的性状 18.(2 分)将完全相同的三个未发生质壁分离的植物细胞置于 A、B、C 三种蔗糖溶液中, 形态不再变化后的细胞图象如图所示。比较开始时不同浓度蔗糖溶液浓度大小,正确的 是(  ) A.B>A>C B.C>A>B C.B≥A=C D.A>B>C 19.(2 分)如图为氨基酸和 Na+进出肾小管上皮细胞的示意图,如表选项中正确的是(  ) 管腔中氨基酸 →上皮细胞 管腔中 Na+ →上皮细胞 上皮细胞中氨 基酸→组织液 A 主动运输 被动运输 被动运输 B 被动运输 被动运输 被动运输C 被动运输 主动运输 被动运输 D 主动运输 被动运输 主动运输 A.A B.B C.C D.D 20.(2 分)下列有关酶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酶的化学本质都是蛋白质 B.酶只在细胞内起催化作用 C.酶通过降低活化能来提高反应速率 D.低温会使酶永久失活 21.(2 分)如图曲线 b 表示在最适温度、最适 pH 条件下,反应物浓度与酶促反应速率的关 系。据图分析正确的是(  ) A.增大 pH,重复该实验,A、B 点位置都不变 B.酶量减少后,图示反应速率可用曲线 a 表示 C.反应物浓度是限制曲线 B 点以后反应速率的主要因素 D.B 点后,升高温度,曲线将呈现 c 所示变化 22.(2 分)下列有关酶的实验设计思路正确的是(  ) A.利用过氧化氢和过氧化氢酶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 B.利用淀粉、蔗糖、淀粉酶和碘液验证酶的专一性 C.利用过氧化氢、新鲜的猪肝研磨液和氯化铁溶液研究酶的高效性 D.利用胃蛋白酶、蛋清和 pH 分别为 3、7、11 的缓冲液验证 pH 对酶活性的影响 23.(2 分)ATP 是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物质,如图为 ATP 结构模式图,关于 ATP 的有关 说法正确的是(  )A.图中的 a 代表腺苷,b、c 代表高能磷酸键 B.ATP 水解释放的能量可用于细胞内的吸能反应 C.对真菌来说 ATP 产生途径有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 D.人在饥饿时细胞中 ATP 与 ADP 的含量难以达到动态平衡 24.(2 分)如图表示的是 ATP 和 ADP 之间的转化图,可以确定(  ) A.A 为 ADP,B 为 ATP B.能量 1 和能量 2 来源相同 C.酶 1 和酶 2 是同一种酶 D.X1 和 X2 是同一种物质 25.(2 分)下列关于核酸及基本单位、糖类和脂质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烟草叶肉细胞中的核酸含有 5 种碱基 B.核糖核苷酸与 ATP 的元素组成相同 C.所有二糖和多糖基本单位组成相同 D.胆固醇是动物细胞膜的重要组成成分 26.(2 分)下列试剂与鉴定的物质或结构以及颜色变化对应正确的一组是(  ) A.甲基绿﹣RNA﹣绿色;吡罗红﹣DNA﹣红色 B.碘液﹣淀粉﹣蓝色;双缩脲试剂﹣蛋白质﹣紫色 C.双缩脲试剂﹣氨基酸﹣紫色;斐林试剂﹣蔗糖﹣砖红色 D.苏丹Ⅲ染液﹣脂肪﹣红色;苏丹Ⅳ染液﹣脂肪﹣橘黄色 27.(2 分)如图为某动物细胞内部分泌蛋白质合成及转运的示意图,据图分析下列有关叙 述错误的是(  )A.氨基酸在内质网上的核糖体中形成肽链,肽链进入内质网进行加工,形成一定空间的 蛋白质 B.除囊泡外,细胞膜、核膜和细胞器膜共同构成了细胞的生物膜系统 C.内质网膜可以转化为高尔基体膜,说明这两种膜在结构成分上比较接近 D.细胞膜上出现的糖蛋白与内质网和高尔基体有关 28.(2 分)将某种植物的成熟细胞放入一定浓度的物质 A 溶液中,发现其原生质体(即植 物细胞中细胞壁以内的部分)的体积变化趋势如右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0~4h 内物质 A 没有通过细胞膜进入细胞内 B.0~1h 内液泡中水没有通过细胞膜排出细胞外 C.2~3h 内物质 A 溶液的浓度小于细胞液的浓度 D.0~1h 内细胞体积与原生质体体积的变化量相等 29.(2 分)比较生物膜和人工膜(双层磷脂)对多种物质的通透性,结果如图,据此不能 得出的推论是(  ) A.生物膜上存在着协助 H2O 通过的物质 B.生物膜对 K+、Na+、Cl﹣的通透具有选择性 C.离子以易化(协助)扩散方式通过人工膜 D.分子的大小影响其通过人工膜的扩散速率 30.(2 分)甲、乙、丙三图依次表示酶浓度一定时,反应速度和反应物浓度、温度、pH 的关系.据图判断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甲图表明当反应物浓度超过某一浓度时,反应速率受酶浓度的制约将不再上升 B.乙图中 a 点以后,随温度升高酶的活性下降 C.丙图可以表示胃蛋白酶催化反应的速率曲线 D.三图说明反应物浓度、温度、pH 对应速率均有影响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 4 小题,共 40 分) 31.(14 分)如图为动物、植物细胞二合一结构模式图。 (1)图中所示结构只有通过   才能观察到,图   是植物细胞,若该细胞为大 蒜根尖分生区细胞,则应该没有[   ]   和[   ]   。 (2)与 B 相比,A 特有的细胞器是   ,该细胞器与细胞的   有关。该细胞中 的遗传物质主要分布于   中(填结构名称)。在飞翔鸟类的胸肌细胞中[   ]    较多。 (3)图中有双层膜结构的细胞器名称是   、   。若某细胞含有 AB 两图中各 种细胞器,则为   细胞。 (4)所有生物的细胞中都有的细胞器是图中的[   ]   ,它是   合成的场 所,5 在分泌蛋白形成中的作用是   。 32.(12 分)如图表示某生物膜结构,图中 A、B、C、D、E、F 表示某些物质,a、b、c、 d 表示物质跨膜运输方式。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构成细胞膜的基本支架是   (填字母)。D 指   分子,与细胞表面的    功能密切相关。 (2)若是线粒体膜,b 和 c 过程运输的气体分别是   。 (3)提取动物的细胞膜,最好选用   做材料,先让其在蒸馏水中吸水涨破,然后 经过   处理即可得到纯净的细胞膜。动物细胞吸水膨胀时,B 的厚度变小,说明细 胞膜具有   的特点。 (4)图中跨膜运输方式属于被动运输的有   (用图中符号表示),协助扩散和主动 运输的共同点是   。 (5)参与 a 运输方式的载体蛋白的基本组成单位 X 是   ,其结构通式是   。 若该蛋白质分子由 n 个 X(基本组成单位)分子(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 m)组成的 2 条 链组成,则该蛋白质分子相对分子质量大约为   。 33.(7 分)如图为显微镜下观察相关材料所得结果,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图 1 是利用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进行的相关实验,图示现象为   ,某 同学通过滴加清水进一步实验,发现实验现象无明显变化,可能的原因是   ,导致 细胞膜失去了选择透过性。 (2)图 1 实验时没有选择紫色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作为实验材料,为什么?   。 (3)图 2 是光学显微镜下观察的黑藻叶片细胞,清晰可见叶绿体主要分布在细胞的    (填“中央”或“周边”),其原因是   。 34.(7 分)为研究 pH 值对人体某种消化酶活性的影响,现准备了 5 支各含有 5mL 酶溶液 但 pH 值各不相同的试管,每支试管中加入 1 块 1cm3 的正方体凝固蛋白质,并置于 25℃室温条件下。各试管内蛋白质块消失的时间如下表: 酶溶液的 pH 值 1 2 3 4 5 蛋白质块消失的时间(min) 13 9 11 45 60 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本实验的自变量为   ,实验涉及该酶的最适 pH 值为   。 (2)为确认蛋白块的消失确实是由于酶的作用,实验中还应设计对照组。对照组设计思 路是:   。 (3)本实验还可以通过观察   来判断酶活性的强弱。 (4)要使本实验在更短时间内完成,可以改进的方法是   。2019-2020 学年四川省遂宁市高一(上)期末生物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最佳答案,每小题 2 分,共 60 分) 1.(2 分)培养皿中的一个大肠杆菌菌落从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看应属于哪个层次(  ) A.种群 B.个体 C.群落 D.生态系统 【分析】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由小到大依次是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 群落、生态系统和生物圈。 种群是指生活在一定区域的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特点是个体间彼此可以交配,实现基 因交流。 群落的概念:在一定空间内所有生物种群的集合体,它具有一定的结构、一定的种类构 成和一定的种间相互关系,并在环境条件相似地段可以重复出现。 生态系统的概念:在一定的空间和时间范围内,在各种生物之间以及生物群落与其无机 环境之间,通过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而相互作用的一个统一整体。 【解答】解:培养皿中的大肠杆菌菌落属于种群层次。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了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要求考生首先能够识记种群、群落的概念, 能够根据概念准确判断;明确群落必须是指全部生物的总和,而种群只能指一种生物的 总和。 2 .( 2 分 ) 关 于 如 图 所 示 的 四 种 不 同 生 物 , 相 关 叙 述 正 确 的 是 (     ) A.甲细胞的细胞壁可被纤维素酶分解产生葡萄糖 B.乙是低等植物,其细胞中具有中心体和叶绿体 C.丙的遗传物质是单链 RNA,其结构不稳定易产生变异 D.乙和丁的主要区别在于丁没有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 【分析】分析题图:甲为幽门螺旋杆菌,属于原核生物;乙为蓝藻,属于原核生物;丙为病毒,没有细胞结构,既不属于原核生物,也不属于真核生物;丁为变形虫,属于真 核生物。 【解答】解:A、甲细胞的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肽聚糖,不能被纤维素酶分解,A 错误; B、乙为蓝藻,属于原核生物,其细胞中不含中心体和叶绿体,B 错误; C、丙的遗传物质是单链 RNA,其结构不稳定易产生变异,C 正确; D、乙和丁的主要区别在于乙没有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D 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结合图解,考查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异同,首先要求考生能准确判断图 中各种生物的类别,其次要求考生识记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异同,能结合所学的知识 准确答题。 3.(2 分)细胞学说揭示了(  ) A.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的区别 B.生物体结构的统一性 C.细胞为什么能产生新细胞 D.认识细胞经历了曲折过程 【分析】细胞学说是由德植物学家施莱登和动物学家施旺提出的,其内容为:(1)细胞 是一个有机体,一切动植物都是由细胞发育而来,并由细胞和细胞的产物所构成;(2) 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既有它自己的生命,又对与其他细胞共同组成的整体的生 命起作用;(3)新细胞可以从老细胞中产生。 【解答】解:A、细胞学说没有揭示动物细胞与植物细胞的区别,A 错误; B、细胞学说的主要内容之一是“动植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这说明生物体结构的统一 性,B 正确; C、细胞学说表面新细胞可以从老细胞中产生,但没有揭示细胞为什么要产生新细胞,C 错误; D、细胞学说的建立过程经历了曲折过程,但不属于细胞学说的内容,D 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细胞的发现、细胞学说的建立、内容和发展,要求考生识记细胞学说 的内容,明确细胞学说揭示了生物体结构具有统一性,属于考纲识记层次的考查。 4.(2 分)下列关于显微镜的操作方法中,不正确的一组是(  ) A.在塑料薄膜上用笔写下“p>q”,在显微镜视野中观察到的图象应是“b<d”B.换高倍镜后,视野会变暗,一般需增加进光量 C.视野中有一异物,若移动装片和转动目镜后异物仍不动,则异物位于物镜上 D.换用高倍镜后,必须先用粗准焦螺旋调焦,再用细准焦螺旋调焦 【分析】光学显微镜主要由物镜、管镜和目镜组成。标本经物镜和管镜放大后,形成放 大倒立的实象;实象经目镜再次放大后,形成放大的虚象。 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将长或者是宽放大,显微镜放大倍数=目镜放大倍数×物镜放大倍 数。 显微镜放大倍数越大,细胞数目越少,细胞越大;反之,放大倍数越小,细胞数目越多, 细胞越小。 由低倍镜换用高倍镜进行观察的步骤是:移动玻片标本使要观察的某一物象到达视野中 央→转动转换器选择高倍镜对准通光孔→调节光圈,换用较大光圈使视野较为明亮→转 动细准焦螺旋使物象更加清晰。 【解答】解:A、在塑料薄膜上用笔写下“p>q”,由于显微镜下呈现的是倒立的虚像, 在显微镜视野中观察到的图象应是“b<d”,A 正确; B、低倍镜转高倍镜后视野会变暗,此时应加大通光孔的进光量,此时可以调节反光镜或 光圈,B 正确; C、视野中有一异物,若移动装片和转动目镜后异物仍不动,则异物位于物镜上,C 正确; D、换用高倍镜后,用细准焦螺旋调焦,D 错误。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了显微镜使用以及相关实验的有关知识,要求考生能够掌握高倍显微 镜的使用方法和相关操作步骤。 5.(2 分)如图为元素在生物体内的含量分布情况,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Ⅰ的含量与这些元素在非生物界中的含量不同,体现了生物界与非生物界的差异性 B.Ⅱ含量虽少,但却是生物体正常生命活动不可缺少的 C.Ⅱ中的铁元素缺乏,人体会出现缺铁性贫血症 D.Ⅲ中的 C、H、O、N、P、S 是基本元素【分析】1、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根据其含量不同分为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两大类。 (1)大量元素是指含量占生物总重量万分之一以上的元素,包括 C、H、O、N、P、S、 K、Ca、Mg; (2)微量元素是指含量占生物总重量万分之一以下的元素,包括 Fe、Mn、Zn、Cu、B、 Mo 等。 2、组成细胞的各种化学元素,在自然界中都能找到,没有一种是自然界没有的,这体现 了生物界与非生物界具有统一性,但是每种元素在细胞内和无机自然界里的含量相差很 大,说明生物界与非生物界存在差异性。 【解答】解:A、组成细胞的各种化学元素,在自然界中都能找到,这些元素在生物解与 非生物界中的含量不同,体现了生物界与非生物界的差异性,A 正确; B、微量元素含量虽少,但却是生物体正常生命活动不可缺少的,B 正确; C、铁是组成血红蛋白的元素,铁属于微量元素,人体会出现缺铁性贫血症,C 正确; D、大量元素中的 C、H、O、N 是基本元素。D 错误。 故选:D。 【点评】本题知识点简单,考查组成细胞的元素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组成细胞的 元素的种类、含量及作用,能准确判断各选项的元素是否属于大量元素,再根据题干要 求选出正确的答案即可。 6.(2 分)下面关于氨基酸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氨基酸是蛋白质的组成单位,是由氨基和羧基组成的 B.每个氨基酸分子都只含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 C.一个氨基酸的羧基和另一个氨基酸的羧基脱水缩合形成的化学键称为肽键 D.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分子中至少含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并且连在同一个碳原子上 【分析】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氨基酸,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的结构特点是:至少含 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且都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连接在同一个碳原子上;氨基酸通 过脱水缩合反应形成肽链,两个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的化合物叫二肽,多个氨基酸脱水 缩合形成的化合物叫多肽。 【解答】解: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的组成成分是氨基、羧基、中心碳原子、氢、R 基组 成,A 错误; B、每个氨基酸至少含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B 错误; C、一个氨基酸的氨基和另一个氨基酸的羧基脱水缩合形成的化学键称为肽键,C 错误;D、组成生物体的蛋白质的氨基酸的结构特点是至少含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并都有一 个氨基和一个羧基连接在同一个碳原子上,D 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对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的结构特点的熟练识记及对氨基酸和 肽链之间关系的理解和掌握。 7.(2 分)形成蛋白质结构的层次从小到大依次是(  ) ①氨基酸 ②C、H、O、N 等元素 ③氨基酸脱水缩合 ④一条或几条多肽链连接在一起 ⑤多肽 ⑥蛋白质。 A.②→①→③→④→⑤→⑥ B.②→①→③→⑤→④→⑥ C.②→①→⑥→⑤→③→④ D.①→②→③→④→⑤→⑥ 【分析】蛋白质主要由 C、H、O、N4 种元素组成,很多蛋白质还含有 P、S 元素,有的 也含有微量的 Fe、Cu、Mn、I、Zn 等元素。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是氨基酸,其结构特 点是每种氨基酸分子至少都含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并且都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连 接再同一个碳原子上,这个碳原子还连接一个氢原子和一个侧链基团。氨基酸在核糖体 上通过脱水缩合的方式形成多肽。 【解答】解:蛋白质的基本单位是氨基酸,氨基酸由 C、H、O、N 等元素组成;氨基酸 经过脱水缩合形成多肽;一条或几条多肽链连接在一起,形成一定的空间结构,构成蛋 白质。 所以形成蛋白质分子结构的层次,从小到大依次是②→①→③→⑤→④→⑥。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蛋白质分子结构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 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8.(2 分)下列物质与所列蛋白质功能相符的是(  ) A.血红蛋白﹣﹣运输功能 B.脂肪酶﹣﹣调节功能 C.胰岛素﹣﹣免疫功能 D.抗体﹣﹣催化功能 【分析】蛋白质的功能﹣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 ①构成细胞和生物体的重要物质,即结构蛋白,如羽毛、头发、蛛丝、肌动蛋白; ②催化作用:如绝大多数酶; ③传递信息,即调节作用:如胰岛素、生长激素; ④免疫作用:如免疫球蛋白(抗体); ⑤运输作用:如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解答】解:A、血红蛋白能够运输氧气体现蛋白质具有运输功能,A 正确; B、脂肪酶具有催化功能,没有调节功能,B 错误; C、胰岛素具有调节糖代谢的功能,没有免疫功能,C 错误; D、抗体具有免疫功能,没有催化功能,D 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蛋白质在生命活动中的主要功能,要求考生识记蛋白质的功能及实例, 能根据题干要求准确判断各选项,属于考纲识记层次的考查。 9.(2 分)现有氨基酸 150 个,其中氨基总数为 159 个,羧基总数为 156 个,则由这些氨基 酸合成的含有 2 条肽链的蛋白质共有肽键、氨基和羧基的数目依次分别为(  ) A.148、4 和 6 B.149、8 和 11 C.148、11 和 8 D.149、6 和 4 【分析】脱水缩合是指一个氨基酸分子的羧基和另一个氨基酸分子的氨基相连接,同时 脱出一分子水。脱水缩合过程中的相关计算: (1)脱去的水分子数=形成的肽键个数=氨基酸个数﹣肽链条数; (2)蛋白质分子至少含有的氨基数或羧基数,应该看肽链的条数,有几条肽链,则至少 含有几个氨基或几个羧基; (3)蛋白质分子量=氨基酸分子量×氨基酸个数﹣水的个数×18。 【解答】解:由题意知,150 个氨基酸含有 159 个氨基,156 个羧基,因此氨基酸的 R 基 中含有 9 个氨基和 6 个羧基,由这些氨基酸合成的含有 2 条肽链的蛋白质共有肽键数是 150﹣2=148 个,氨基数是 2+9=11 个,羧基数是 2+6=8 个。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蛋白质的合成﹣﹣氨基酸的脱水缩合反应的相关内容,解题的关键是 识记氨基酸脱水缩合的概念、正确分析脱水缩合反应的过程及肽键形成的实质。 10.(2 分)DNA 彻底水解产物有(  ) A.3 种 B.4 种 C.6 种 D.8 种 【分析】 DNA RNA 基本单位 脱氧核苷酸 核糖核苷酸 碱基 A(腺嘌呤)、C(胞嘧啶)、GA(腺嘌呤)、C(胞嘧啶)、G(鸟嘌呤)T(胸腺嘧啶) (鸟嘌呤)U(尿嘧啶) 五碳糖 脱氧核糖 核糖 磷酸 磷酸 磷酸 分布 细胞核(主要)、线粒体、叶 绿体 细胞质(主要) 【解答】解:DNA 初步水解形成 4 种脱氧核苷酸;DNA 彻底水解后所得的化合物有磷 酸、脱氧核糖和 4 种含氮碱基(A、T、G、C),其化合物的种类共 1+1+4=6 种。 故选:C。 【点评】本题的知识点是 DNA 分子的基本组成单位和化学组成,对于相关知识点的记忆 是解题的关键 11.(2 分)多糖、蛋白质、DNA 和 RNA 的基本组成单位依次是(  ) A.葡萄糖、氨基酸、核苷酸、核糖核苷酸 B.麦芽糖、核苷酸、脱氧核苷酸、核糖核苷酸 C.麦芽糖、氨基酸、核糖核苷酸、脱氧核苷酸 D.葡萄糖、氨基酸、脱氧核苷酸、核糖核苷酸 【分析】1、单体是能与同种或他种分子聚合的小分子的统称;是能起聚合反应或缩聚反 应等而成高分子化合物的简单化合物;是合成聚合物所用的低分子的原料。 2、多糖(淀粉、糖原和纤维素)、蛋白质、核酸等生物大分子都是由许多单体连接而成, 因而被称为多聚体。 【解答】解:(1)多糖的基本组成单位是葡萄糖; (2)蛋白质是由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的,因此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氨基酸; (3)DNA 是由脱氧核苷酸聚合形成的,因此 DNA 的基本组成单位是脱氧核苷酸; (4)RNA 是由核糖核苷酸聚合形成的,因此 RNA 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核糖核苷酸。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组成细胞的化合物,要求考生识记组成细胞的化合物的种类及化学组 成,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做出准确的判断,属于考纲识记层次的考查。 12.(2 分)有关细胞中水和无机盐的描述,错误的是(  )A.贮藏中的种子不含水分有利于其保持休眠状态 B.ATP 转化成 ADP 的过程会消耗水 C.植物缺 Mg2+会影响光合作用 D.Fe2+是合成血红蛋白不可缺少的成分 【分析】1、细胞内的水以自由水和结合水的形式存在,结合水是细胞结构的主要组成成 分,自由水是良好的溶剂,是化学反应的介质,自由水还参与化学反应并对运输营养物 质和代谢废物具有重要作用。 2、无机盐主要以离子的形式存在,有些无机盐是细胞内某些复杂化合物的组成成分,如 铁是血红蛋白的组成成分,镁是叶绿素的组成成分,碘是甲状腺激素的原料等。 【解答】解:A、贮藏中的种子仍然在进行微弱的代谢,所以含有一定量的水分,A 错误; B、ATP 转化成 ADP 的过程属于水解过程,所以会消耗水,B 正确; C、Mg2+是合成叶绿素不可缺少的元素,植物缺 Mg2+会影响光合作用,C 正确; D、Fe2+是合成血红蛋白不可缺少的成分,D 正确。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水和无机盐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水的存在形式及功能;识记无 机盐的存在形式及功能,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属于简单题。 13.(2 分)以下关于物质或结构的比喻正确的是(  ) ①蛋白质﹣﹣生命活动的蓝图 ②线粒体﹣﹣养料制造车间 ③叶绿体﹣﹣能量转换站 ④溶酶体﹣﹣消化车间 ⑤高尔基体﹣﹣交通枢纽 ⑥细胞核﹣﹣遗传信息库. A.①②⑤⑥ B.②③④⑤ C.①③④⑥ D.③④⑤⑥ 【分析】细胞器的结构、分布和功能: 名 称 形 态 结 构 成 分 功 能 线粒体 大多椭球 形 外膜、内膜、嵴、 基粒、基质 蛋白质、磷脂、有氧呼 吸酶、少量 DNA 和 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动 力车间”RNA 叶绿体 球形,椭球 形 外膜、内膜、类 囊体、基粒、基 质 蛋白质、磷脂、光合作 用的酶、色素、少量 DNA 和 RNA 光合作用的场所,“养料制 造车间”.“能量转换站” 核糖体 椭球形粒 状小体 游离于基质,附 着在内质网,无 膜结构 蛋白质、RNA “生产蛋白质的机器” 内质网 网状 单层膜 蛋白质、磷脂等 增大膜面积,是蛋白质合成 和加工及脂质合成的“车间” 高尔基 体 囊状 单层膜 蛋白质、磷脂等 对蛋白质进行加工、分类和 包装的“车间”及“发送站” 中心体 “十”字形 由两个中心粒 构成,无膜结构 微管蛋白 动物细胞的中心体与有丝分 裂有关 液 泡 泡状 液泡膜、细胞液、 单层膜 蛋白质、磷脂、有机酸、 生物碱、糖类、无机盐、 色素等 调节细胞内环境,使细胞保 持一定渗透压,保持膨胀状 态 溶酶体 囊状 单层膜 有多种水解酶 “酶仓库”、“消化车间” 【解答】解:①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DNA 构建生命活动的蓝图,①错误; ②线粒体是动力工厂,不是养料制造车间,②错误; ③叶绿体是能量转换站,能将光能转化成有机物中的活化能,③正确; ④溶酶体内含有多种水解酶,是消化车间,④正确; ⑤高尔基体是分泌蛋白加工和分泌的场所,是交通枢纽,⑤正确; ⑥细胞核内含有遗传物质,是遗传和代谢的控制中心,⑥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细胞结构和功能,要求考生识记细胞中各种细胞器的结构、分布和功能;识记细胞核、细胞膜等结构的功能,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 14.(2 分)下列关于细胞膜的成分和结构,错误的是(  ) A.离子进入细胞的方向是 B→A B.1 表示载体蛋白,与物质进出细胞有关 C.2 是磷脂双分子层,亲水部分分布在膜的两侧 D.3 是糖蛋白,与细胞间信息交流有关 【分析】由题图可知,该图是细胞膜的模式图,其中 1 是蛋白质,2 是磷脂双分子层,3 是糖蛋白,位于细胞膜的外侧,因此 A 是细胞膜外侧,B 是细胞膜的内侧;组成细胞膜 的磷脂分子和大多数蛋白质分子是可以运动的,因此细胞膜的结构特点是具有一定的流 动性。 【解答】解:A、3 是糖蛋白,位于细胞膜的外侧,因此 A 是细胞膜外侧,B 是细胞膜的 内侧,因此物质进入细胞的方向是 A→B,A 错误; B、图中 1 表示载体蛋白,与物质进出细胞有关,B 正确; C、图中 2 表示磷脂双分子层,构成了细胞膜的基本骨架,亲水的头部分布在膜的两侧, C 正确; D、3 是糖蛋白,糖蛋白与细胞识别有关,D 正确。 故选:A。 【点评】本题结合细胞膜结构示意图,考查细胞膜的成分、细胞膜的结构特点,要求考 生识记细胞膜的成分,能准确判断图中各物质的名称及功能;识记细胞膜的结构特点, 明确细胞膜上的磷脂和大多数蛋白质是可以运动的。 15.(2 分)下列细胞膜有关知识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细胞膜功能的复杂程度取决于其蛋白质种类和数量的多少 B.细胞膜具有控制物质进出细胞的功能,但控制作用是相对的 C.细胞产生的激素与靶细胞膜上对应受体结合,是细胞进行交流的方式 D.细胞膜上,所有磷脂和蛋白质分子都是可以运动的,使得细胞膜具有流动性 【分析】1、细胞膜的组成成分:主要是蛋白质和脂质,其次还有少量糖类,脂质中主要是磷脂,动物细胞膜中的脂质还有胆固醇;细胞膜的功能复杂程度与细胞膜的蛋白质的 种类和数量有关,功能越复杂,膜蛋白的种类和数量越多。 2、细胞膜的功能:作为细胞边界,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分开,保持细胞内部环境的相对稳 定;控制物质进出;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传递。 【解答】解:A、细胞膜功能的复杂程度取决于其蛋白质种类和数量的多少,A 正确; B、细胞膜具有控制物质进出细胞的功能,但控制作用是相对的,B 正确; C、细胞产生的激素与靶细胞膜上对应受体结合,是细胞进行交流的方式,C 正确; D、细胞膜上的所有磷脂分子和大多数蛋白质分子可以运动,D 错误。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意在考查学生的记忆和理解能力,属于简单题。 16.(2 分)如图是某些细胞器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①是高尔基体,在植物细胞中与细胞壁的形成有关 B.②是线粒体,是真核生物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 C.③是内质网,是细胞内蛋白质合成和加工的“车间” D.④是叶绿体,是所有植物细胞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 【分析】分析题图:图中①是高尔基体,②是线粒体,③是内质网,④是叶绿体. 【解答】解:A、①是高尔基体,在植物细胞中与细胞壁的形成有关,A 正确; B、②是线粒体,是真核生物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B 正确; C、③是内质网,是细胞内蛋白质合成和加工的“车间”,C 正确; D、④是叶绿体,是绿色植物细胞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并不是所有植物细胞都含有叶 绿体,如根部细胞不含叶绿体,D 错误。 故选:D。 【点评】本题结合模式图,考查细胞结构和功能,重点考查细胞器的相关知识,要求考 生识记细胞中各种细胞器的结构、分布和功能,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 17.(2 分)伞藻是单细胞藻类,由帽、柄、足 3 部分组成,细胞核位于足中。为研究细胞 核的功能,有人做了如图伞藻的嫁接实验。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嫁接后长出的再生帽的形状由柄决定 B.嫁接后长出的再生帽的形状不是由足决定的 C.该实验缺乏对照组不能得出科学的结论 D.该实验结果说明细胞核能控制生物的性状 【分析】细胞核包括核膜、染色质、核仁、核孔;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是细胞代谢和 遗传的控制中心。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伞藻的性状是由细胞核控制的。 【解答】解:A、嫁接后长出的再生帽的形状由足决定,A 错误; B、嫁接后长出的再生帽的形状是由足决定的,B 错误; C、该实验存在对照组能得出科学的结论,C 错误; D、该实验结果说明细胞核能控制生物的性状,D 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通过伞藻之间的嫁接,考查了细胞核的功能,明确新长出的“帽”形状只 与“足”种类有关,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叙说,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 查。 18.(2 分)将完全相同的三个未发生质壁分离的植物细胞置于 A、B、C 三种蔗糖溶液中, 形态不再变化后的细胞图象如图所示。比较开始时不同浓度蔗糖溶液浓度大小,正确的 是(  ) A.B>A>C B.C>A>B C.B≥A=C D.A>B>C 【分析】1、渗透作用的发生水分的运输方向是从低浓度一侧向高浓度的一侧扩散。2、分析题图:B 未出现质壁分离,C 质壁分离现象最明显,所以实验前,C 的浓度差最 大,B 的浓度差最小。 【解答】解:由于细胞失水的多少取决于浓度差的大小,所以将完全相同的三个未发生 质壁分离的植物细胞置于 A、B、C 三种蔗糖溶液中,C 分离程度较大,说明蔗糖溶液浓 度与细胞液浓度的差最大;B 几乎不分离,说明蔗糖溶液浓度与细胞液浓度的差最小。 因此,开始时不同浓度蔗糖溶液浓度大小,正确的是 C>A>B。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了质壁分离和复原的有关知识,要求考生能够掌握质壁分离的原理, 明确开始时三个未发生质壁分离的植物细胞完全相同这个条件,再根据图中的质壁分离 情况判断出三种蔗糖溶液浓度的大小。 19.(2 分)如图为氨基酸和 Na+进出肾小管上皮细胞的示意图,如表选项中正确的是(  ) 管腔中氨基酸 →上皮细胞 管腔中 Na+ →上皮细胞 上皮细胞中氨 基酸→组织液 A 主动运输 被动运输 被动运输 B 被动运输 被动运输 被动运输 C 被动运输 主动运输 被动运输 D 主动运输 被动运输 主动运输 A.A B.B C.C D.D 【分析】1、自由扩散、协助扩散和主动运输的区别如下: 自由扩散 协助扩散 主动运输 运输方向 顺浓度梯度 顺浓度梯度 逆浓度梯度高浓度→低浓度 高浓度→低浓度 低浓度→高浓度 载体 不需要 需要 需要 能量 不消耗 不消耗 消耗 举例 O2、CO2、H2O、N2 甘油、乙醇、苯、尿素 葡萄糖进入红细胞 Na+、K+、Ca2+等离子; 小肠吸收葡萄糖、氨基酸 2、分析题图可知,肾小管上皮细胞从肾小管吸收氨基酸是从低浓度向高浓度运输,是逆 浓度梯度运输,因此是主动运输;肾小管上皮细胞从肾小管吸收钠离子是从高浓度向低 浓度运输,是顺浓度梯度运输,且需要载体蛋白质协助,是协助扩散;肾小管上皮细胞 将氨基酸排出到组织液,是顺浓度梯度运输,需要载体协助,是协助扩散,肾小管上皮 细胞将钠离子排出到组织液,是逆浓度梯度运输,需要载体协助、也需要消耗能量,是 主动运输。 【解答】解:管腔中氨基酸进入上皮细胞是低浓度到高浓度,需要载体、消耗能量,属 于主动运输;管腔中 Na+进入上皮细胞是高浓度到低浓度,需要载体、但不消耗能量, 属于协助扩散;上皮细胞中氨基酸进入组织液是高浓度到低浓度,需要载体、但不消耗 能量,属于协助扩散。协助扩散和自由扩散都属于被动运输。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物质跨膜运输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和判断能力,运 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20.(2 分)下列有关酶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酶的化学本质都是蛋白质 B.酶只在细胞内起催化作用 C.酶通过降低活化能来提高反应速率 D.低温会使酶永久失活 【分析】1、酶是由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极少数 酶是 RNA。 2、酶的特性:高效性、专一性和作用条件温和的特性。 3、酶促反应的原理:酶能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4、影响酶活性的因素主要是温度和 pH,在最适温度(pH)前,随着温度(pH)的升高, 酶活性增强;到达最适温度(pH)时,酶活性最强;超过最适温度(pH)后,随着温度 (pH)的升高,酶活性降低。另外低温酶不会变性失活,但高温、pH 过高或过低都会使 酶变性失活。 【解答】解:A、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极少数酶是 RNA,A 错误; B、只要条件适宜,酶在细胞内外和生物体外均起催化作用,B 错误; C、酶通过降低活化能来提高反应速率,C 正确; D、低温不会破坏酶的空间结构,酶的活性可恢复,D 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酶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酶的化学本质,识记酶的特性,识 记酶促反应的原理,识记影响酶活性的因素,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叙说,属于 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 21.(2 分)如图曲线 b 表示在最适温度、最适 pH 条件下,反应物浓度与酶促反应速率的关 系。据图分析正确的是(  ) A.增大 pH,重复该实验,A、B 点位置都不变 B.酶量减少后,图示反应速率可用曲线 a 表示 C.反应物浓度是限制曲线 B 点以后反应速率的主要因素 D.B 点后,升高温度,曲线将呈现 c 所示变化 【分析】分析曲线图:曲线 b 表示在最适温度、最适 pH 条件下,反应物浓度与酶促反应 速率的关系。所以改变温度和 pH 都会导致酶活性降低,使酶促反应速率减慢,对应 a 曲 线。曲线 AB 段,随着反应物浓度的升高,反应速率逐渐加快;B 点后,随着反应物浓 度的升高,反应速率不再加快,此时限制酶促反应速率的因素主要是酶浓度,所以在 B 点增加酶浓度,反应速率会加快,对应 c 曲线。 【解答】解:A、曲线 b 表示在最适 pH 条件下,反应物浓度与酶促反应速率的关系。所 以改变 pH 会导致酶活性降低,使酶促反应速率减慢,对应 a 曲线,A 错误; B、酶量减少后,反应速率下降,可以用曲线 a 表示,B 正确;C、B 点后,随着反应物浓度的升高,反应速率不再加快,此时限制酶促反应速率的因素 主要是酶浓度,C 错误; D、曲线 b 表示在最适温度条件下,反应物浓度与酶促反应速率的关系。所以改变温度会 导致酶活性降低,使酶促反应速率减慢,对应 a 曲线,D 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结合曲线图,考查影响酶促反应速率的因素,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曲线图的 分析,要求考生能准确判断出同一条曲线中不同段或不同点的影响因素,还要求学生能 结合所学的影响酶促反应速率的因素,判断环境条件改变后,曲线的走向或曲线中相关 点的位置如何移动。 22.(2 分)下列有关酶的实验设计思路正确的是(  ) A.利用过氧化氢和过氧化氢酶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 B.利用淀粉、蔗糖、淀粉酶和碘液验证酶的专一性 C.利用过氧化氢、新鲜的猪肝研磨液和氯化铁溶液研究酶的高效性 D.利用胃蛋白酶、蛋清和 pH 分别为 3、7、11 的缓冲液验证 pH 对酶活性的影响 【分析】温度会影响过氧化氢的分解,过氧化氢和过氧化氢酶不宜作为实验材料来探究 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用淀粉、蔗糖、淀粉酶来验证酶的专一性时应该选用斐林试剂鉴 定实验结果;酶相对于无机催化剂具有高效性;胃蛋白酶的适宜 pH 是 1.5﹣2.0。 【解答】解:A、过氧化氢的分解受温度影响,所以不能用过氧化氢和过氧化氢酶探究温 度对酶活性的影响,A 错误; B、利用淀粉、蔗糖、淀粉酶来验证酶的专一性时,不可采用碘液检测,应该选用斐林试 剂,B 错误; C、酶的高效性是相对无机催化剂而言的,所以研究酶的高效性时,应用酶和无机催化剂 对比,C 正确; D、胃蛋白酶的适宜 pH 是 1.5﹣2.0,所以利用胃蛋白酶、蛋清来验证 pH 对酶活性的影 响时,pH 不能设置成 3、7、11,D 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探究影响酶活性的因素、探究酶的特性,对于此类试题,需要考生注 意的细节较多,如实验的取材是否合适、实验选用的鉴定试剂是否合理、实验条件控制 是否得当及实验设计是否合理等,这需要考生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注意积累。 23.(2 分)ATP 是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物质,如图为 ATP 结构模式图,关于 ATP 的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图中的 a 代表腺苷,b、c 代表高能磷酸键 B.ATP 水解释放的能量可用于细胞内的吸能反应 C.对真菌来说 ATP 产生途径有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 D.人在饥饿时细胞中 ATP 与 ADP 的含量难以达到动态平衡 【分析】ATP 又叫三磷酸腺苷,简称为 ATP,其结构式是:A﹣P~P~P.A﹣表示腺 苷、T﹣表示三个、P﹣表示磷酸基团。“~”表示高能磷酸键。ATP 是一种含有高能磷 酸键的有机化合物,它的大量化学能就储存在高能磷酸键中。ATP 水解释放能量断裂的 是末端的那个高能磷酸键。ATP 是生命活动能量的直接来源,但本身在体内含量并不高。 ATP 来源于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场所是细胞质基质、叶绿体和线粒体。 【解答】解:A、图 1 中的 A 代表腺嘌呤,a 代表腺嘌呤核糖核苷酸,b、c 为高能磷酸 键,A 错误; B、ATP 水解释放能量,可用于细胞内的吸能反应,B 正确; C、真菌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对真菌来说 ATP 产生途径有呼吸作用,C 错误; D、健康人不管在什么状态下,细胞中的 ATP 和 ADP 含量总是要维持动态平衡状态的, 否则最终会导致能量供应出现问题而影响正常生命活动的进行。在饥饿时可通过分解释 放体内糖类等有机物的能量来维持两者的含量相对平衡,D 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 ATP 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 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24.(2 分)如图表示的是 ATP 和 ADP 之间的转化图,可以确定(  ) A.A 为 ADP,B 为 ATP B.能量 1 和能量 2 来源相同 C.酶 1 和酶 2 是同一种酶 D.X1 和 X2 是同一种物质【分析】A 和 B 无法确定那个为 ATP 或 ADP,X1 和 X2 都是磷酸,据此作答。 【解答】解:A、A 和 B 无法确定那个为 ATP 或 ADP,A 错误; B、能量 1 和 2 一个是用于各项生命活动,一个是光能或化学能,是不同的,B 错误; C、酶 1 和酶 2 一个是合成酶一个是分解酶,C 错误; D、X1 和 X2 都是磷酸,D 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 ATP 相关知识,意在考察考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掌握程度。 25.(2 分)下列关于核酸及基本单位、糖类和脂质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烟草叶肉细胞中的核酸含有 5 种碱基 B.核糖核苷酸与 ATP 的元素组成相同 C.所有二糖和多糖基本单位组成相同 D.胆固醇是动物细胞膜的重要组成成分 【分析】1、核酸是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是一切生物的遗传物质,在生物体的遗传、变异 和蛋白质的生物合成中具有重要作用,细胞中的核酸根据所含五碳糖的不同分为 DNA (脱氧核糖核酸)和 RNA(核糖核酸)两种,构成 DNA 与 RNA 的基本单位分别是脱氧 核苷酸和核糖核苷酸,每个脱氧核苷酸分子是由一分子磷酸、一分子脱氧核糖糖和一分 子含氮碱基形成,每个核糖核苷酸分子是由一分子磷酸、一分子核糖和一分子含氮碱基 形成。 2、糖类是主要的能源物质,常见的有蔗糖、麦芽糖和乳糖。 3、常见的脂质有脂肪、磷脂和固醇。 ①脂肪是最常见的脂质,是细胞内良好的储能物质,还是一种良好的绝热体,起保温作 用,分布在内脏周围的脂肪还具有缓冲和减压的作用,可以保护内脏器官; ②磷脂是构成细胞膜的重要成分,也是构成多种细胞器膜的重要成分; ③固醇类物质包括、性激素和维生素 D,胆固醇是构成细胞膜的重要成分、在人体内还 参与血液中脂质的运输,性激素能促进人和动物生殖器官的发育以及生殖细胞的形成, 维生素 D 能有效地促进人和动物肠道对钙和磷的吸收。 【解答】解:A、烟草叶肉细胞中的核酸包括 DNA 和 RNA,共含有 5 种碱基,A 正确; B、核糖核苷酸与 ATP 的元素组成相同,都是 C、H、O、N、P,B 正确; C、蔗糖由于葡萄糖和果糖组成,乳糖由半乳糖和葡萄糖组成,麦芽糖和多糖的基本组成 单位都是葡萄糖,C 错误;D、胆固醇是固醇类物质中的一种,是构成动物细胞膜的重要成分,D 正确。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的知识,考生对细胞中核酸、糖类、脂质的种 类、组成和功能的识记和理解是解题的关键。 26.(2 分)下列试剂与鉴定的物质或结构以及颜色变化对应正确的一组是(  ) A.甲基绿﹣RNA﹣绿色;吡罗红﹣DNA﹣红色 B.碘液﹣淀粉﹣蓝色;双缩脲试剂﹣蛋白质﹣紫色 C.双缩脲试剂﹣氨基酸﹣紫色;斐林试剂﹣蔗糖﹣砖红色 D.苏丹Ⅲ染液﹣脂肪﹣红色;苏丹Ⅳ染液﹣脂肪﹣橘黄色 【分析】1、观察 DNA 和 RNA 在细胞中分布实验的原理:甲基绿和吡罗红两种染色剂 对 DNA 和 RNA 的亲和力不同,利用甲基绿和吡罗红混合染色剂对细胞染色,同时显示 DNA 和 RNA 在细胞中的分布,观察的结果是细胞核呈绿色,细胞质呈红色,说明 DNA 主要分布在细胞核,RNA 主要分布在细胞质。 2、生物组织中化合物的鉴定:(1)斐林试剂可用于鉴定还原糖,在水浴加热的条件下, 溶液的颜色变化为砖红色(沉淀)。斐林试剂只能检验生物组织中还原糖(如葡萄糖、麦 芽糖、果糖)存在与否,而不能鉴定非还原性糖(如淀粉、蔗糖)。(2)蛋白质可与双缩 脲试剂产生紫色反应。(3)脂肪可用苏丹Ⅲ染液(或苏丹Ⅳ染液)鉴定,呈橘黄色(或 红色)。(4)淀粉遇碘液变蓝。 【解答】解:A、甲基绿可使 DNA 呈绿色,吡罗红可使 RNA 呈红色,A 错误; B、淀粉遇碘液变蓝色,双缩脲试剂可与蛋白质发生紫色反应,B 正确; C、双缩脲试剂可与蛋白质发生紫色反应,氨基酸与双缩脲试剂不会发生紫色反应,蔗糖 属于非还原糖,与斐林试剂不会产生砖红色沉淀,C 错误; D、苏丹Ⅲ染液能将脂肪染成橘黄色,苏丹Ⅳ染液能将脂肪染成红色,D 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观察 DNA 和 RNA 在细胞中分布实验、检测生物组织中化合物的实验, 对于此类试题,需要考生注意的细节较多,如实验的原理、实验采用的试剂及试剂的作 用、实验现象等,需要考生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注意积累。 27.(2 分)如图为某动物细胞内部分泌蛋白质合成及转运的示意图,据图分析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氨基酸在内质网上的核糖体中形成肽链,肽链进入内质网进行加工,形成一定空间的 蛋白质 B.除囊泡外,细胞膜、核膜和细胞器膜共同构成了细胞的生物膜系统 C.内质网膜可以转化为高尔基体膜,说明这两种膜在结构成分上比较接近 D.细胞膜上出现的糖蛋白与内质网和高尔基体有关 【分析】分泌蛋白的合成与分泌过程:附着在内质网上的核糖体合成蛋白质→内质网进 行粗加工→内质网“出芽”形成囊泡→高尔基体进行再加工形成成熟的蛋白质→高尔基 体“出芽”形成囊泡→细胞膜,整个过程还需要线粒体提供能量。 【解答】解:A、氨基酸在内质网上的核糖体中形成肽链,肽链进入内质网进行加工,形 成一定空间的蛋白质,A 正确; B、生物膜系统包括囊泡,B 错误; C、内质网膜可以转化为高尔基体膜,说明这两种膜在结构成分上比较接近,C 正确; D、看图可知:细胞膜上的糖蛋白的形成经内质网和髙尔基体的加工,D 正确。 故选:B。 【点评】本题结合图示,考查细胞的生物膜系统,意在考查考生的识图能力和理解所学 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准确判 断问题的能力,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 28.(2 分)将某种植物的成熟细胞放入一定浓度的物质 A 溶液中,发现其原生质体(即植 物细胞中细胞壁以内的部分)的体积变化趋势如右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0~4h 内物质 A 没有通过细胞膜进入细胞内 B.0~1h 内液泡中水没有通过细胞膜排出细胞外 C.2~3h 内物质 A 溶液的浓度小于细胞液的浓度D.0~1h 内细胞体积与原生质体体积的变化量相等 【分析】分析题图:题图是将某种植物的成熟细胞放入一定浓度的物质 A 溶液中,发现 其原生质体(即植物细胞中细胞壁以内的部分)的体积变化趋势的曲线图,0~1h 内,原 生质体的相对体积不断缩小,说明此时期细胞失水而发生质壁分离;2~4h 内,原生质体 的相对体积不断增大,说明此时期细胞吸水发生质壁分离的自动复原。 【解答】解:A、由图可知,0~4h 该细胞中原生质体的相对体积先减小后增大,这说明 该细胞先发生质壁分离后又发生质壁分离的自动复原,由此可推知物质 A 可通过细胞膜 进入细胞,A 错误; B、由题图知,0~1h 内发生质壁分离,说明该时段细胞失水,B 错误; C、由图知,2~3h 内原生质体的相对体积逐渐增大,这说明细胞吸水(发生质壁分离的 自动复原),由此可推知该时间段内物质 A 溶液的浓度小于细胞液的浓度,C 正确; D、由图知,0~1h 内原生质体的体积不断缩小,由于原生质体的伸缩性要远大于细胞壁, 因此该时间段内细胞体积与原生质体体积的变化量不相等,D 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结合曲线图,考查观察质壁分离及复原实验,正确分析曲线图,并能从中 获取有效信息是解题的关键,难度适中。 29.(2 分)比较生物膜和人工膜(双层磷脂)对多种物质的通透性,结果如图,据此不能 得出的推论是(  ) A.生物膜上存在着协助 H2O 通过的物质 B.生物膜对 K+、Na+、Cl﹣的通透具有选择性 C.离子以易化(协助)扩散方式通过人工膜D.分子的大小影响其通过人工膜的扩散速率 【分析】分析图解:图中两种膜对甘油、二氧化碳、氧气三种物质的通透性相同;人工 膜对三种离子的通透性相同,并且均处于较低值,而生物膜对三种离子的通透性不同; 生物膜对水分子的通透性大于人工膜。 【解答】解:A、图中看出,生物膜对水分子的通透性大于人工膜,说明生物膜上存在着 协助 H2O 通过的物质,故 A 选项正确; B、图中看出,人工膜对三种离子的通透性相同,并且均处于较低值,而生物膜对三种离 子的通透性不同,说明生物膜对 K+、Na+、Cl﹣的通透具有选择性,故 B 选项正确; C、协助扩散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而人工膜是由磷脂双分子层构成的,不含载体蛋白, 故 C 选项错误; D、图中人工膜对不同分子的通透性不同,可见分子的大小影响其通过人工膜的扩散速率, 故 D 选项正确。 故选:C。 【点评】本题以生物膜和人工膜(双层磷脂)对多种物质的通透性的曲线图为载体,考 查了物质跨膜运输方式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图文转换能力和识记能力,考生要 识记协助扩散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而题中提出“人工膜为双层磷脂”,由此解题。 30.(2 分)甲、乙、丙三图依次表示酶浓度一定时,反应速度和反应物浓度、温度、pH 的 关系.据图判断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甲图表明当反应物浓度超过某一浓度时,反应速率受酶浓度的制约将不再上升 B.乙图中 a 点以后,随温度升高酶的活性下降 C.丙图可以表示胃蛋白酶催化反应的速率曲线 D.三图说明反应物浓度、温度、pH 对应速率均有影响 【分析】1、分析图甲:酶浓度一定,在一定的范围内,随反应底物浓度的增大,反应速 率增大,超过一定的浓度时,反应物浓度增加,反应速率不再增大. 2、图乙:该曲线是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在一定的范围内,随温度增大,反应速率升高,超过 35℃后,随温度升高,反应速率降低,该酶的最适宜温度是 35℃左右. 3、图丙:该图是反应速率随 PH 变化而变化,在一定的范围内,随 PH 升高,反应速率 升高,超过 9 后,PH 升高,反应速率降低,该酶的最适宜 PH 是 9 左右. 【解答】解:A、甲图表明,反应物浓度超过某一浓度时,反应速率不再随反应物浓度增 大而增大,此时的限制因素是酶数量,A 正确; B、乙图中,a 点之后,随温度升高,反应速率下降,因此酶活性降低,B 正确; C、胃蛋白酶的最适宜 pH 是 1.5~2,因此该图不能表示胃蛋白酶催化反应的速率曲线, C 错误; D、甲、乙、丙说明反应物浓度、温度、pH 对应速率均有影响,D 正确。 故选:C。 【点评】本题旨在考查学生理解温度、PH、反应物浓度、酶浓度对酶促反应速率的影响, 旨在考查学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的内在联系并建构科学、合理的曲线模 型.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 4 小题,共 40 分) 31.(14 分)如图为动物、植物细胞二合一结构模式图。 (1)图中所示结构只有通过 电子显微镜 才能观察到,图 B 是植物细胞,若该细 胞为大蒜根尖分生区细胞,则应该没有[ 2 ] 中央大液泡 和[ 4 ] 叶绿体 。 (2)与 B 相比,A 特有的细胞器是 中心体 ,该细胞器与细胞的 有丝分裂 有关。 该细胞中的遗传物质主要分布于 细胞核 中(填结构名称)。在飞翔鸟类的胸肌细胞中 [ 9 ] 线粒体 较多。 (3)图中有双层膜结构的细胞器名称是 线粒体 、 叶绿体 。若某细胞含有 AB 两 图中各种细胞器,则为 低等植物 细胞。 (4)所有生物的细胞中都有的细胞器是图中的[ 11 ] 核糖体 ,它是 蛋白质 合 成的场所,5 在分泌蛋白形成中的作用是 将来自内质网的蛋白质进行加工、分类、包装 并分泌到细胞外 。【分析】分析题图:图示为动物、植物细胞二合一显微结构模式图,其中 1 是细胞膜、2 是液泡、3 是细胞质基质、4 是叶绿体、5 是高尔基体、6 是核仁、7 是细胞壁、8 是内质 网、9 是线粒体、10 是中心体、11 是核糖体。 【解答】解:(1)该图能够看到内质网、核糖体等细微结构,为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到的 亚显微结构,图 B 含有细胞壁、叶绿体是植物细胞,若该细胞为大蒜根尖分生区细胞, 则应该没有[2]中央大液泡、[4]叶绿体。 (2)与 B 高等植物细胞相比,A 动物细胞特有的细胞器是中心体,该细胞器与细胞的有 丝分裂有关。该细胞中的遗传物质主要分布于细胞核中,飞翔鸟类的胸肌细胞需要能量 多,线粒体多。 (3)图中有双层膜结构的细胞器线粒体、叶绿体,低等植物细胞含有中心体、叶绿体等 细胞器,若某细胞含有 AB 两图中各种细胞器,则为低等植物细胞。 (4)所有生物的细胞中都有的细胞器是图中的 11 核糖体,它是蛋白质合成的场所,5 高 尔基体在分泌蛋白形成中的作用是:将来自内质网的蛋白质进行加工、分类、包装并分 泌到细胞外。 故答案为: (1)电子显微镜 B[2]中央大液泡[4]叶绿体 (2)中心体 有丝分裂 细胞核[9]线粒体 (3)线粒体 叶绿体 低等植物 (4)[11]核糖体 蛋白质 将来自内质网的蛋白质进行加工、分类、包装并分泌到 细胞外 【点评】本题结合细胞结构示意图,考查细胞结构和功能,要求考生识记细胞中各结构 的图象,能准确判断图中各结构的名称;识记细胞中各种细胞器的功能,掌握分泌蛋白的合成与分泌过程,能运用所学的知识答题。 32.(12 分)如图表示某生物膜结构,图中 A、B、C、D、E、F 表示某些物质,a、b、c、 d 表示物质跨膜运输方式。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构成细胞膜的基本支架是 B (填字母)。D 指 糖蛋白 分子,与细胞表面的  识别 功能密切相关。 (2)若是线粒体膜,b 和 c 过程运输的气体分别是 O2、CO2 。 (3)提取动物的细胞膜,最好选用 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 做材料,先让其在蒸馏水 中吸水涨破,然后经过 离心 处理即可得到纯净的细胞膜。动物细胞吸水膨胀时,B 的厚度变小,说明细胞膜具有 一定的流动性 的特点。 (4)图中跨膜运输方式属于被动运输的有 abc (用图中符号表示),协助扩散和主动 运输的共同点是 都需要载体蛋白(载体)的协助 。 (5)参与 a 运输方式的载体蛋白的基本组成单位 X 是 氨基酸 ,其结构通式是   。若该蛋白质分子由 n 个 X(基本组成单位)分子(平均相对分子质量 为 m)组成的 2 条链组成,则该蛋白质分子相对分子质量大约为 mn﹣18(n﹣2) 。 【分析】据图分析:该图是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及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图中 A 是蛋 白质,B 是磷脂双分子层,C 是信息分子,D 是糖蛋白位于细胞膜外侧,a 是细胞通过协 助扩散吸收物质,b 是细胞通过自由扩散吸收物质,c 是细胞通过自由扩散排出物质,d 是细胞通过主动运输排出物质。 【解答】解:(1)构成细胞膜的基本支架是 B 磷脂双分子层,D 指糖蛋白分子,与细胞 表面的识别功能密切相关。 (2)如果该图是线粒体,线粒体通过自由扩散吸收氧气、排出二氧化碳。 (3)哺乳动物细胞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细胞核和具膜的细胞器,提取细胞膜的实验常用哺 乳动物的红细胞作为实验材料。实验中先让其在蒸馏水中吸水涨破,然后经离心处理即可得到纯净的细胞膜。动物细胞吸水膨胀时,B 的厚度变小,说明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 动性的特点。 (4)图中跨膜运输方式属于被动运输的有 a 协助扩散、b 自由扩散、c 自由扩散,协助 扩散和主动运输都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 (5)载体蛋白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氨基酸,结构通式为 .n 个氨基酸脱水 缩合形成 2 条肽链,脱去的水分子数是(n﹣2),若某种蛋白质分子由 n 个氨基酸分子 (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 m)组成的 2 条链组成,则该蛋白质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大约为 mn﹣(n﹣2)×18。 故答案为: (1)B 糖蛋白 识别 (2)O2、CO2 (3)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 离心 一定的流动性 (4)abc 都需要载体蛋白(载体)的协助 (5)氨基酸 mn﹣18(n﹣2) 【点评】本题的知识点是细胞膜的流动镶嵌模型,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细胞膜的制备, 癌细胞的特点,血糖平衡调节过程,旨在考查学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的内 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并应用相关知识结合题图信息综合解答问题。 33.(7 分)如图为显微镜下观察相关材料所得结果,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图 1 是利用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进行的相关实验,图示现象为 质壁分离 , 某同学通过滴加清水进一步实验,发现实验现象无明显变化,可能的原因是 细胞失去 活性 ,导致细胞膜失去了选择透过性。 (2)图 1 实验时没有选择紫色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作为实验材料,为什么? 内表皮细胞的细胞液中不含色素,不利于观察 。 (3)图 2 是光学显微镜下观察的黑藻叶片细胞,清晰可见叶绿体主要分布在细胞的 周 边 (填“中央”或“周边”),其原因是 细胞中央有一大液泡,将叶绿体推挤到细胞 周边 。 【分析】1、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和复原的条件有:①必须是活细胞;②细胞液与外界溶 液必须有浓度差;③植物细胞必须有大的液泡(成熟的植物细胞),且液泡最好有颜色便 于观察。 2、分析题图:图 1 细胞发生了质壁分离现象;图 2 细胞中的叶绿体主要分布在细胞周边。 【解答】解:(1)图 1 细胞中细胞壁与原生质层已经分离,即发生了质壁分离现象;细 胞失去活性会导致细胞膜失去选择透过性。 (2)图 1 实验时内表皮细胞的细胞液中不含色素,不利于观察,因此没有选择紫色洋葱 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作为实验材料。 (3)由图 2 可知,叶绿体主要分布在细胞的周边,靠近细胞壁,出现这种分布的原因是 黑藻叶片细胞内有一个成熟的中央大液泡,可以将叶绿体推挤到细胞的周边靠近细胞壁 的地方。 故答案为: (1)质壁分离 细胞失去活性 (2)内表皮细胞的细胞液中不含色素,不利于观察 (3)周边 细胞中央有一大液泡,将叶绿体推挤到细胞周边 【点评】本题考查观察细胞质壁分离及复原实验、观察线粒体和叶绿体实验,对于此类 试题,需要考生注意的细节较多,如实验的原理、实验采用的方法、实验现象等,需要 考生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注意积累。 34.(7 分)为研究 pH 值对人体某种消化酶活性的影响,现准备了 5 支各含有 5mL 酶溶液 但 pH 值各不相同的试管,每支试管中加入 1 块 1cm3 的正方体凝固蛋白质,并置于 25℃ 室温条件下。各试管内蛋白质块消失的时间如下表: 酶溶液的 pH 值 1 2 3 4 5 蛋白质块消失的时间(min) 13 9 11 45 60 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本实验的自变量为 酶溶液的 pH 值 ,实验涉及该酶的最适 pH 值为 2 。 (2)为确认蛋白块的消失确实是由于酶的作用,实验中还应设计对照组。对照组设计思 路是: 不加酶的情况下重复上述实验 。 (3)本实验还可以通过观察 相同时间内蛋白质块的大小 来判断酶活性的强弱。 (4)要使本实验在更短时间内完成,可以改进的方法是 将温度由 25℃提高至大约 37 ℃,把原有的 1cm3 正方体蛋白质块切成碎小块 。 【分析】分析表格:表格表示在不同 pH 条件下,蛋白质消失的时间,蛋白质消失的时间 越短,说明酶的活性越高,相应的 pH 越适宜。 【解答】解:(1)分析题干及表格信息可知,本实验的自变量为酶溶液的 pH 值,表格 数据可以看出,在 pH 为 2 时,蛋白块消失的时间是最短的,所以此时酶的活性最强。 (2)为确认蛋白块的消失是由于酶的作用,还应该设置一组对照,自变量是酶的有无, 其他条件都相同,所以另增加一个试管,放入等量的蛋白块并将 pH 调至适宜,但不加酶 溶液。 (3)本实验还可以通过观察相同时间内蛋白质块的大小来判断酶活性的强弱。 (4)方法 1:酶的催化需要适宜的温度,在一定范围内适当的升高温度,可以加速反应 的进行,所以可以将温度由 25℃提高至大约 37℃左右,提高酶的活性。 方法 2:将原有的 1cm3 正方体蛋白块切成碎小块可以增加蛋白质与酶的接触面积,加速 反应的进行。 故答案为: (1)酶溶液的 pH 值 2 (2)不加酶的情况下重复上述实验 (3)相同时间内蛋白质块的大小 (4)将温度由 25℃提高至大约 37℃,把原有的 1cm3 正方体蛋白质块切成碎小块 【点评】本题结合数据表格,考查探究影响酶活性的因素,要求考生识记影响酶活性的 因素,掌握相关曲线图,能结合表中数据准确答题。

资料: 29.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