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丰台区2019-2020高二生物上学期期中试题(A卷)(Word版带解析)
加入VIP免费下载

本文件来自资料包: 《北京市丰台区2019-2020高二生物上学期期中试题(A卷)(Word版带解析)》 共有 1 个子文件,压缩包列表如下:

注:压缩包层级关系提取自源文件,您看到的所有资料结构都和您下载的源文件一致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丰台区 2019-2020 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联考 高二生物(A 卷) 一、选择题 1.正常情况下,下列均属于人体内环境组成成分的一组是 ①Na+、抗体、血浆 ②血红蛋白、O2 和葡萄糖 ③葡萄糖、CO2 和胰岛素 ④激素、突触小泡和氨基酸 A. ①③ B. ③④ C. ①② D. ②④ 【答案】A 【解析】 【分析】 内环境又叫细胞外液,由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组成,凡是可以存在于血浆、组织液或淋巴中 的物质都是内环境中的物质,只存在于细胞内的物质不是组成内环境的物质。 【详解】①Na+、抗体都可以存在于组织液中,血浆属于内环境,①符合题意; ②血红蛋白存在于红细胞,不属于内环境,②不符合题意; ③葡萄糖、CO2 和胰岛素均可存在于血浆中,都属于内环境中的成分,③符合题意; ④突触小泡存在于突触前膜内,不属于内环境中的成分,④不符合题意。 故选 A。 2.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的叙述,错误的是 A. 抗原与抗体的特异性结合发生在内环境中 B. 淋巴管阻塞引起下肢水肿 C. 组织液渗回血浆和渗入淋巴的量相差较大 D. 血浆的成分稳定时,机体达到稳态 【答案】D 【解析】 【分析】 人体内环境即细胞外液,由组织液、血浆和淋巴构成,是人体细胞的直接生活环境,是细胞 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桥梁。内环境稳态的就是使内环境中各种成分保持相对稳定的状 态,是一个动态平衡,不是成分不变。稳态的维持有利于人体应对外界环境的变化。 【详解】A、抗体主要分布在血清、组织液等内环境中,所以抗原与抗体的特异性结合发生在内环境中,A 正确; B、淋巴管阻塞将导致组织液回流减少,引起下肢水肿,B 正确; C、组织液渗回血浆的量很大,但组织液渗回淋巴的量较少,所以组织液渗回血浆和渗入淋 巴的量相差较大,C 正确; D、内环境稳态是指内环境中各种成分和理化性质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血浆只是其一部分, 所以只要血浆的成分稳定时,机体不一定达到稳态,D 错误。 故选 D。 3.如图表示内环境稳态的部分调节机制。下列表述错误的是 A. 若①表示免疫活性物质,则①包括抗体、淋巴因子等 B. 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有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和免疫调节 C. 寒冷时,控制骨骼肌不自主的神经中枢是大脑皮层的躯体感觉中枢 D. 若②表示促甲状腺激素,则②的分泌量不仅仅受甲状腺激素的调节 【答案】C 【解析】 【分析】 内环境稳态是指内环境的理化性质和化学成分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 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目前普遍认为,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 调节机制。 【详解】A、抗体和淋巴因子属于重要的免疫活性物质,所以若①表示免疫活性物质,则① 包括抗体、淋巴因子等,A 正确; B、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有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和免疫调节,B 正确; C、控制骨骼肌不自主的颤栗应该是躯体运动神经中枢,C 错误; D、若②表示促甲状腺激素,促甲状腺激素受甲状腺激素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的共同调 节,D 正确。故选 C。 4. 关于神经兴奋的叙述,错误的是 A. 刺激神经纤维中部,产生的兴奋沿神经纤维向两侧传导 B. 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方向是由兴奋部位至未兴奋部位 C. 神经纤维的兴奋以局部电流的方式在神经元之间单向传递 D. 在神经纤维膜外,局部电流的方向与兴奋传导的方向相反 【答案】C 【解析】 【详解】A、刺激神经纤维中部,兴奋可以双向传导,A 正确; B、兴奋可以从兴奋部位传向未兴奋部位,膜内电流流向与兴奋传导方向一致,B 正确; C、神经纤维在离体的神经纤维上可以双向传导,C 错误; D、神经纤维膜外,电流流向与兴奋传到方向相反,膜内电流流向与兴奋传到方向一致,D 正确。 故选 C。 5.下图是反射弧的模式图(a、b、c、d、e 表示反射弧的组成部分,I、Ⅱ表示突触的组成部 分),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切断 d、刺激 b,不会引起效应器收缩 B. 兴奋在结构 c 和结构 b 的传导速度相同 C. Ⅱ处发生的信号变化是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 D. 正常机体内兴奋在反射弧中的传导是单向的 【答案】D 【解析】 【分析】 根据反射弧中神经节的知识可以判断出:a 表示效应器,b 表示传出神经,c 表示神经中枢,d 表示传入神经,e 表示感受器。Ⅰ表示突触前膜,Ⅱ表示突触后膜。 【详解】A、切断 d,刺激 b(传出神经),信号能到达效应器,所以会引起效应器收缩,但 不属于反射过程,A 错误; B、兴奋在突触中传递有时间延搁,所以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速度比在神经纤维上的传 导速度慢,即兴奋在结构 c 和结构 b 的传导速度不相同,B 错误; C、Ⅱ为突触后膜,Ⅱ处发生的信号变化是化学信号→电信号,C 错误; D、由于突触结构的存在,正常机体内兴奋在反射弧中的传导是单向的,D 正确。 故选 D。 6. α-银环蛇毒能与突触后膜上 乙酰胆碱受体牢固结合;有机磷农药能抑制胆碱酯酶的活 性,而乙酰胆碱酯酶的作用是清除与突触后膜上受体结合的乙酰胆碱。因此,α-银环蛇毒 与有机磷农药中毒的症状分别是( ) A. 肌肉松弛、肌肉僵直 B. 肌肉僵直、肌肉松弛 C. 肌肉松弛、肌肉松弛 D. 肌肉僵直、肌肉僵直 【答案】A 【解析】 考查神经元间兴奋传导知识。α-银环蛇毒能与突触后膜上的神经递质受体结合,神经递质不 能作用于突触后膜,兴奋不能传导,肌肉松弛;有机磷农药能抑制胆碱酯酶的活性,神经递 质不能及时分解,突触后膜持续兴奋,肌肉僵直。 7. 某人能看懂文字和听懂别人谈话,但自己不会说话,这表明他的大脑受到损伤,受伤的 区域是( ) A. 大脑皮层的言语区 B. 大脑皮层的运动区 C. 小脑 D. 下丘脑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大脑皮层言语区包括 W、S、H、V,若 S 区受到损伤时,患者不会说话,故 A 正确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脑的结构和功能,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 内在联系的能力。 8.下图表示人体皮肤在不同环境温度下维持体温的方式,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的 。A. 从上图可知,人体在炎热和寒冷条件下均靠体液调节维持体温 B. 从甲到乙是机体散热的唯一途径,从丙到丁表示机体产热途径 C. 人体的体温调节中枢位于下丘脑,体温感觉中枢位于大脑皮层 D. 甲和丙表示在寒冷环境中,人体维持体温消耗的能量少于乙和丁 【答案】C 【解析】 分析图可知,人体在炎热和寒冷条件下主要靠神经调节维持体温,A 错误;从甲到乙和从丙 到丁表示皮肤在散热,皮肤是散热的主要器官,B 错误;人体的体温调节中枢位于下丘脑, 体温感觉中枢位于大脑皮层,C 正确;在寒冷环境中,汗腺分泌减少,毛细血管收缩,进而 减少散热量,可用甲和丙表示,此时人体维持体温消耗的能量多于乙和丁,D 错误。 9. 下面是某人在摄食后及运动过程中血糖平衡的调节示意图.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摄食后 1 小时内,分泌物甲增多可以促进血糖合成糖原 B. 分泌物乙中主要含有胰岛 B 细胞分泌的胰高血糖素等激素 C. 2~2.5 小时分泌物乙增多,它能促进肝糖原的分解和葡萄糖大量的氧化分解 D. 从图中可看出,血糖浓度的相对稳定是分泌物甲和分泌物乙协同作用的结果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 摄食后 1 小时内,由于食物中糖类消化吸收,使得血糖浓度升高,则胰岛素的分泌量增多, 促进血糖氧化分解、合成糖原、转化成非糖类物质;抑制肝糖原的分解和非糖类物质转化,使得血糖浓度下降,A 正确;分泌物乙是胰高血糖素,是由胰岛 A 细胞分泌,B 错误;2~ 2.5 小时胰高血糖素的分泌量增加,促进肝糖原的分解和非糖类物质的转化,抑制葡萄糖 的氧化分解,使得血糖升高,C 错误;从图中可看出,血糖浓度的相对稳定是胰岛素和胰高 血糖素拮抗作用的结果,D 错误。 【点睛】 胰岛素由胰岛 B 细胞分泌,具有促进血糖合成糖原和转化为非糖物质的功能;胰高血糖素 由胰岛 A 细胞分泌,具有促进糖原分解,非糖物质转化为血糖的功能。 10. 关于甲状腺激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A. 甲状腺激素的分泌受下丘脑和垂体的调节 B. 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多时,机体耗氧量和产热量都增加 C. 促甲状腺激素只作用于甲状腺,而甲状腺激素可作用于多种器官 D. 血液中甲状腺激素水平降低会引起促甲状激素释放激素分泌减少 【答案】D 【解析】 【分析】 甲状腺激素的分级调节:如果外界条件寒冷,下丘脑会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这种激 素作用于垂体后,使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促甲状腺激素作用于甲状腺,使甲状腺分泌甲 状腺激素分泌增多;甲状腺激素的调节属于反馈调节:当甲状腺激素增多后,反过来又会抑 制下丘脑和垂体的激素分泌,使得机体得到甲状腺激素的调节,同时又保证甲状腺激素分泌 不致过多。 【详解】A、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到达垂体,调节垂体促甲状腺激素的分泌, 继而影响和调节甲状腺的分泌活动,A 正确; B、甲状腺激素可以促进新陈代谢,分泌增多时机体耗氧量和产热量都增加,B 正确; C、促甲状腺激素影响和调节甲状腺的分泌活动,甲状腺激素可以促进新陈代谢,促进生长 发育,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C 正确; D、下丘脑和垂体对甲状腺激素的调节属于负反馈调节,甲状腺激素水平降低会引起下丘脑 活动增强,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分泌增加,D 错误。 故选 D。 11. 吞噬细胞对细菌抗原的吞噬、加工处理和呈递过程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吞噬细胞特异性地吞噬细菌抗原 B. 溶酶体参与抗原的加工处理过程 C. 加工处理后的抗原可直接呈递给 B 淋巴细胞 D. 抗原加工处理和呈递过程只存在于体液免疫 【答案】B 【解析】 吞噬细胞不能特异性的识别抗原,A 选项错;图示细菌进入吞噬细胞后,细胞中的溶酶体对 细菌进行了加工处理,并暴露抗原,B 选项正确;加工处理后的抗原直呈递给 T 细胞,而不 是 B 淋巴细胞,C 选项错;抗原加工处理和呈递过程同样存在于细胞免疫过程,D 选项错。 【考点定位】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过程中吞噬细胞的作用。学习过程中注意掌握体液免疫和 细胞免疫的过程,仔细比较二者的异同点。 12.将小鼠 B 细胞注入家兔体内,产生免疫反应后,家兔血清能使小鼠 T 细胞凝集成细胞集 团。而未经免疫的家兔血清不能使小鼠 T 细胞凝集成团。T 细胞凝集现象的出现是因为( ) A. 小鼠 B 细胞诱导家兔产生细胞免疫 B. 小鼠 T 细胞诱导家兔产生体液免疫 C. 小鼠 B 细胞和小鼠 T 细胞有相同抗原 D. 小鼠 T 细胞和家兔 T 细胞有相同抗原 【答案】C 【解析】 【分析】 小鼠 B 细胞作为抗原被注射到家免体内引起特异性免疫反应,使得家免血清中含有针对小 鼠 B 细胞的抗体,此过程属于体液免疫;未经免疫的家兔血清不含针对小鼠 B 细胞的抗体, 同时不能使小鼠 T 细胞凝集成团,已免疫家兔血清与未免疫家兔血清的区别就是否含有针 对小鼠 B 细胞的抗体。 【详解】A、小鼠 B 细胞没有进入到家兔的细胞内部,不会诱导家兔产生细胞免疫,A 错误; B、注射的是小鼠 B 细胞,所以材料中能得出的是小鼠 B 细胞诱导家兔产生体液免疫,B 错误; C、根据分析可知:小鼠 B 细胞和小鼠 T 细胞有相同抗原,C 正确; D、小鼠和家兔属于不同的生物,小鼠 T 细胞和家兔 T 细胞不具有相同抗原,D 错误。 故选 C。 13.埃博拉出血热是由埃博拉病毒(EBV)侵染引起的。下列有关人体对抗 EBV 的叙述,错误 的是( ) A. 吞噬细胞在对抗 EBV 的特异性反应和非特异性反应中均起作用 B. 抗 EBV 抗体与 EBV 结合,可使 EBV 失去进入宿主细胞的能力 C. 细胞免疫产生的效应 T 细胞可识别并消灭被 EBV 侵染的细胞 D. 被 EBV 感染后,人体只能产生一种抗 EBV 的特异性抗体 【答案】D 【解析】 【分析】 吞噬细胞(巨噬细胞)既参与非特异性免疫,又参与特异性免疫;抗体的化学本质是免疫球 蛋白,体液免疫过程中,浆细胞能够产生抗体,并与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细胞免疫中,效 应 T 细胞与靶细胞结合,将靶细胞裂解死亡。 【详解】A. 巨噬细胞可以暴露出 EBV 病毒特有的抗原,在对抗 EBV 的特异性反应和非特 异性反应中均起作用,A 正确; B. 抗 EBV 抗体与 EBV 特异性结合,形成沉淀或细胞集团,进而被吞噬细胞吞噬消化,从 而使 EBV 失去进入宿主细胞的能力,B 正确; C. 细胞免疫中效应 T 细胞可识别并与被 EBV 侵染的细胞密切接触,使其裂解死亡,C 正确; D. 埃博拉病毒(EBV)易变异,可能有多种突变体,故被 EBV 感染后,人体可能产生多种 抗 EBV 的特异性抗体,D 错误。 14. 风湿性心脏病、系统性红斑狼疮等一类疾病是 A. 病原体感染机体而引发的疾病,有传染性 B. 机体免疫功能不足或缺乏而引发的疾病,无传染性 C. 人体免疫系统对自身的组织和器官造成损伤而引发的疾病 D. 已免疫的机体再次接受相同物质的刺激而引发的过敏反应 【答案】C 【解析】风湿性心脏病、系统性红斑狼疮等一类疾病属于免疫缺陷病,属于人体免疫系统对自身的组 织和器官造成损伤而引发的疾病。 15. 神经递质乙酰胆碱与突触后膜的乙酰胆碱受体(AChR)结合,突触后膜兴奋,引起肌 肉收缩。重症肌无力患者体内该过程出现异常,其发病机理示意图如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物质 a 作 抗原能激活 B 细胞增殖分化为浆细胞 B. 抗 a 抗体与物质 a 的结合物不能被吞噬细胞清除 C. 物质 a 引发的上述免疫过程属于体液免疫 D. 患者体内乙酰胆碱与突触后膜的 AChR 特异性结合减少 【答案】B 【解析】 熟悉体液免疫的流程是解决本题的关键。逐项分析如下:由流程图物质 a 刺激机体产生抗体, 抗体是由浆细胞合成分泌的,由此可推知物质 a 作为抗原能激活 B 细胞增殖分化产生浆细 胞;A 项正确。抗体与抗原结合形成的沉淀或细胞集团,可被吞噬细胞吞噬消化而清除;B 项错误。由图示知是抗 a 的抗体与乙酰胆碱受体结合导致的重症肌无力,由抗体参与的免疫 属于体液免疫;C 项正确。由图示抗 a 的抗体与乙酰胆碱受体结合,导致乙酰胆碱与乙酰胆 碱受体结合的几率减小;D 项正确。 【考点定位】本题考查免疫知识,意在考查考生对免疫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及获取信息、 利用信息和所学进行分析、判断的能力。 16.图示某些生物学概念间的关系,其中Ⅰ代表整个大圆Ⅱ包含Ⅳ。下列各项不符合关系的 是 A. Ⅰ体液 Ⅱ细胞外液 Ⅲ细胞内液 Ⅳ组织液 B. Ⅰ突触 Ⅱ突触前膜 Ⅲ突触后膜 Ⅳ突触小泡 C. Ⅰ核酸  Ⅱ核糖核酸 Ⅲ脱氧核糖核酸 Ⅳ信使 RNA 为D. Ⅰ免疫 Ⅱ特异性免疫 Ⅲ非特异性免疫 Ⅳ细胞免疫 【答案】B 【解析】 【分析】 由图可知,它们之间的关系:Ⅰ仅包括Ⅱ和Ⅲ,Ⅱ包括Ⅳ。 【详解】体液包括细胞外液和细胞内液,细胞外液又包括组织液、淋巴和血浆,故 A 项正确; 突触包括: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而突触小泡存在与突触小体中,将化学信号从 突触前膜传递到突触后膜,并不包含于突触前膜,故 B 项错误; 核酸包括核糖核酸(RNA)和脱氧核糖核酸(DNA),其中 RNA 又可分为信使 RNA (mRNA)、转运 RNA(tRNA)和核糖体 RNA(rRNA),故 C 项正确; 免疫包括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特异性免疫包括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故 D 项正确。 故选 B。 17.下列不能解除植物顶端优势的措施是( ) A. 去掉顶芽 B. 在去掉顶芽的断口处放一块含有生长素的羊毛脂 C. 在去掉顶芽的断口处放一块含有细胞分裂素的羊毛脂 D. 在去掉顶芽的断口处放上琼脂小块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顶端优势是指植物顶芽优先生长,侧芽受抑制的现象.顶端优势产生的原因是顶 芽产生生长素向下运输,大量积累在侧芽,使侧芽生长受抑制.打顶和摘心能使侧芽生长素 降低,解除顶端优势. 解:A、顶端优势的产生是因为顶芽产生的生长素向下运输积累在侧芽,导致侧芽的生长素 浓度过高,抑制侧芽生长,因此去掉顶芽可以解除,A 正确; B、去掉顶芽放含有生长素的羊毛脂,和没有去除顶芽的效果是一样的,不能解除顶端优势, B 错误; C、去掉顶芽放含细胞分裂素可以解除顶端优势,C 正确; D、去掉顶芽,只放琼脂小块,可以解除顶端优势,D 正确. 故选 B.考点:生长素的作用以及作用的两重性. 18.如图是几组研究生长素产生部位及运输方向的实验,对实验结果表述正确的是( ) A. ①②琼脂块中都有 IAA,①Y,X>Z,但 Y 和 Z 之间浓度大小无法判断。 【点睛】本题考查植物的激素调节相关知识,要求学生能正确分析题图,并能正确解读曲线, 意在考查学生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解释生物学问题,做出推理和判断的能力。

资料: 29.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