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宣化一中2019-2020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试卷(Word版含答案)
加入VIP免费下载

本文件来自资料包: 《河北宣化一中2019-2020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试卷(Word版含答案)》 共有 1 个子文件,压缩包列表如下:

注:压缩包层级关系提取自源文件,您看到的所有资料结构都和您下载的源文件一致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语文试卷 一、默写(本大题共 1 小题,共 6.0 分) 1. (三)名句名篇默写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赤壁赋》中写游人任凭一叶扁舟随意飘荡,在辽阔江面上自由来去的句子是“ ______ , ______ ” 《离骚》中屈原用圆孔与方枘不相合来表达自己不能和世俗小人同行的志向的是“ ______ , ______ ” 文天祥在《过零丁洋》中用比喻来表达宋朝国事危亡、个人身世坎坷的句子是:“ ______ , ______ ” 二、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 3 小题,共 33.0 分) 2.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中国游记散文徐中玉我国的游记散文源远流长,游记数文给人们的滋养,不仅有助于人 们对自然美景的欣,满足人们精神生活和业余体息的需要,而且“江山之助”早已被视 为许多文人、学士、哲学家甚至政治家在事业上取得光辉成就的一个不可缺少的因素。 “江山之助”从何而来?当然要“行万里路”,直接攀涉过许多名山大川,有亲切的体 验、多方面的实践。但对任何人来说,直接经历总会受到各种条件的限制。文学史上大 量优秀的游记散文会得到人们的欢迎,就因为它们可以补充直接经历之不足。读吴均的 《与朱元思书》、部道元的《三峡》诸文,对未曾亲历过这些山水胜境的读者国能引起 清新美妙的兴趣,对曾亲历过的读者来说,也还具有极大的吸引力,并能使之从中领会 到不少当时自己尚未能觉察出的东西。 伟大哲人孔子从大水的运动中受到启发,用所悟到的规律性认识解说生活现象,表达他 的进步思想。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他未必没有感觉到水的美景, 但流传下来这些从水悟出的哲理,蕴含深长的意味。欣赏自然美,热爱大自然,又并不 局限在自然景物本身,而同热爱生活、探索人生联系起来,这早已成为我国游记散文的 鲜明特点。 理论大师刘勰是最早比较全面地来讨论自然景物与文艺创作的密切关系的。其《物色》 篇云:“春秋代序,阴阳惨舒,物色之动,心亦摇焉。“他说:“及《离騷》代兴,触 类而长。”而到当时,已越来越不停留在自然景物的单纯描摹,而臻于景中寓情了。山 水文学变得更加丰富发达,产生了很多优秀的作品。他明白宣告:“屈平所以能洞监风 骚之情者,抑亦江山之助乎?”从《诗经》《楚辞》等作品中体现出来的“江山之 助”,对后代作者创作记游诗文的重要作用,十分明显。 古代作家除屈原外,公认得“江山之助”最多的是司马迁。 20 年间他几乎跑遍了当时 的全国,这一壮举,对他的创作起了重大的作用。他直接游历了所能到达的最广大的地 方。祖国许多名山大川和历史胜地,他大致都亲眼目睹了;另外,在这过程中,他到处 了解和搜集各种闻事、民情风俗、文物史料。这些难得的实践之功,深化了他对历史、 社会的认识培养了他关怀国事民生、发愤有为的思想。崇高的历史青任感,战胜了来自 个人一时的痛苦,巨著《史记》创造性地写成。司马迁没有留下游记文幸,但表现在他 作品里的“江山之助”,对后代创作游记的作者,以及欣赏游记的人们,直接间接都启 发无穷。 如果说司马迁所得的“江山之助”主要表现在他创作《史记》的思想品格、精神血脉里 么明代徐霞客的“以身许之山水”便是另一种情况。徐霞客直接写游记,在记述祖国山水的自然佳景时,又对山川奧秘做了富有科学价值的勇敢探索。他明知前途艰险、生死 莫测,仍抱着不惜牺牲性命的决心踏上征途。就这样,留下了一部 70 多万字的大著 《徐霞客游记》。 无论是屈原、司马迁、徐霞客,还是其他优秀游记文学的作者,他们差不多都不是单纯 的自然风景的游览者,而都是关心国事、热爱生活、同情百姓疾苦的爱国主义者兼政治 家艺术家。他们的成果产生了几乎一致的效果:使我们身心都得到鼓舞和教益。 (选自《中南游记选》,有删减)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江山之助”是古代文人学士取得成功的关键因素,因此大多数人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 都会亲历山水胜境 B.伟大的哲人孔子拥有进步的思想,在欣赏大水的运动中受到启发,用生活现象概括所悟 到的规律性认识。 C.自屈原的《离骚》之后山水文学发展起来,《诗经》《楚辞》等作品对后世人创作记游 诗文产生了重要影响。 D.司马迁几乎游遍祖国山川,他目睹了自然风光,了解搜集各地轶事民情,这对他的文学 创作产生了积极影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文章先介绍游记散文的影响,然后结合古代作家作品论述游记散文的特点及“江山之助” B.文章引用名篇名句,让我们体会到游记散文景中含情、景中寓理的特点,优秀的游记散 文给我们以滋养,使我们身心受益 C.司马迁没有留下游记文章,他的“江山之助”渗透在创作中,而徐霞客“以身许山水” 就专写游记,这二者形成正反对比论证。 D.文中引用吴均、鄙道元的文章,是为了论证游记散文既能引起读者兴趣,增强美景吸引 力,又能使人有所体悟,价值非凡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古代游记散文记录了作者丰富的经历和亲切的体验,对于曾亲历过这些胜境的人来说, 往往会是美的艺术享受 B.游记散文可以弥补人们直接经历之不足,引发对现实人生的思考,因此大量优秀的游记 散文受到了人们的欢迎 C.徐霞客的“江山之助”表现在自身的思想精神里,也表现在其作品对山川奥秘的科学探 索中,两者相融相和 D.优秀游记文学的作者都热爱生活,探索人生,关心国事民生,追求社会进步,因而其作 品都不是单纯描述风景 3.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社丹的拒绝张抗抗 它被世人所期待、所仰慕、所赞誉,是由于它的美。它美得秀韵多姿,美得绚丽娇艳美得惊 世骇俗。 有多少人没有欣赏过牡丹呢?却偏偏要坐上汽车火车飞机轮船,千里万里跋山涉水,揣着焦 渴与翘盼的心涌进洛阳城。 欧阻修有诗云:洛阳地脉花最宜,牡丹尤为天下奇。传说牡丹被武则天一怒之下逐出京城, 贬去洛阳。却不料洛阳的水土最适合牡丹生长。于是洛阳人种牡丹蔚然威风。每年日历四月 中旬春色融融的日子,街巷园林千株万株牡丹竟放,花团锦簇香云缘绕。 所以看牡丹是一定要到洛阳的。没有看过洛阳的牡丹就不算看过牡丹。况且洛阳牡丹还有那么点来历,它因被贬而增值而名声大嗓。 这一年是洛阳的第九届牡丹花会。这一年的春却来得迟。连日浓云阴雨,四月的洛城冷风飕 飕。街上挤满了从远方赶来的看花人。看花人踩着应准的花期。明明是梧桐发叶,柳枝滴翠, 桃花梨花姹紫嫣红,海震已落英纷纷-一可洛阳人说春尚不曾到来;看花人说牡丹城好安静。 你闭上眼睛不忍寻觅。你深呼吸掩藏好了最后的侥幸,姗姗步入王域公园。你相信牡丹生性 喜欢热闹,你知道牡丹不像幽兰习惯寂寞,你甚至自私地愿牡丹接受这提前的参拜和瞻仰。 然而,满园绿色,却仅有零零落落的几处浅红、几点粉白。一丛丛牡丹植株之上,昂然挺起 千头万头硕大饱满的牡丹花苞,个个形同仙桃,却是朱唇紧闭,皓齿轻咬,薄薄的花瓣层层 相裹,透出一副傲慢的冷色,绝无开花的意思。 于是看花人说这个洛阳牡丹真是徒有虚名;于是洛阳人摇头说其实洛阳牡丹从未如今年这样 失约,这个春实在太冷怎能怪牡丹?当年武则天皇帝令百花连夜速发以待她游玩上苑,百花 慑于皇威纷纷开放,唯独牡丹不从,宁可发配洛阳。如今牡丹怎么就能轻易改了性子? 于是你面对绿色的牡丹国,只能竭尽你想象的空间。想象它在阳光中火热的激情;想象它在 春晖里的辉煌灿烂牡丹开花时犹如解冻的大江,一夜间千朵万朵纵情怒放排山倒海惊天动地。 它积蓄了一年的精气,在这几天中轰轰烈烈地迸发出来。它不开则已开则倾其所有挥洒净尽, 终要开得一个倾国倾城,国色天香。 此刻你想象花开时节洛阳城上空被牡丹映照的五彩样云;想象微风中颤动的牡丹花香;想象 被花气濡染的树和房屋;想象洛阳城“花开花落二十日,一城之人皆若狂”之盛况。牡丹为 自己营造了神秘与完美-恰恰在没有牡丹的日子里,你探访了牡丹的个性。 其实你在很久以前并不喜欢牡丹。因为它总被人作为富贵膜拜。后来你目睹了次牡丹的落花, 你相信所有的人都会为之感动:一阵清风徐来,娇艳鲜嫩的牡丹忽然整朵朵地坠落,铺散一 地绚丽的花瓣。那花瓣落地时依然鲜艳夺目,如同一只奉上祭坛的大鸟脱落的羽毛,低吟着 壮烈的悲歌离去。牡丹没有花谢花败时,要么烁于枝头,要么归于泥土,它跨越委顿和衰老, 由青春而死亡,由美丽而消。它美却不吝惜生命,即使告别也要留下最后一次的惊心动魄。 所以在这阴冷的四月里,任凭游人扫兴和诅咒,牡丹依然安之若素。它不苟且不俯就不妥协 不媚俗,它遵循自己的花期,它有权为自己选择盛大的节日。天南海北的看花人依然络绎不 绝地涌入洛阳城。人们不会因牡丹的拒绝而拒绝它的美。 于是你在遗憾中感悟到,富贵与高贵只是一字之差人一样,花也是有灵性、有品位之高低的。 品位这东西为气为魂为筋骨为神韵只可意会。你叹服牡丹卓尔不群,方知品位”是多么容易 被世人忽略的美。 (有删节) (1)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作者写了一场未见花开又胜似花开的牡丹盛会,体悟到牡丹花傲慢的外表下掩藏的更为 宝贵的品位、个性和精神 B.文章第(10)段通过联想、想象虚写了牡丹盛放时的美,运用排比、比喻、夸张等手法 生动地描绘了花色与花香。 C.本文借牡丹托物言志,作者认为牡丹不应被作为“富贵”者膜拜,而应用“高贵”来颂 扬,寄托了自己的精神追求 D.本文语言优美生动,饱含激情,措词精当,如写牡丹花苞“朱唇紧闭,齿轻咬”,赋予 花人的动作和神情,形象可感。 (2)本文既用了第三人称”它”,也用了第二人称“你”。请简要分析使用这两种人称的 好处。 (3)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题目“牡丹的拒绝”的含义。 4.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世人瞩目的港珠澳大桥 24 日正式运营通车,这座全长 55 千米,横跨珠江口伶仃洋海 域,陆路连接香港大屿山、澳门半岛和珠海市的大桥,被誉为国家级“世纪工程”。耗 时九年用掉 50 万吨钢材,耗费 230 万吨钢筋混凝土的港珠澳大桥,将一个近 7000 万人 口的经济区域-“粤港澳大湾区“连接起来。 2017 年,广东 GDP 总量连续多年位居中国首位,其中近 80%都集中在珠三角地区。但 以深圳为代表的珠江口东岸与以珠海等为代表的珠江口西岸,一直呈现“东强西弱”的 发展不均衡状况。与香港的交通不便被视为影响珠江西岸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港 珠澳大桥的开通,有利于拉近珠江西岸与香港的距离。 (摘编自《中国新闻网》) 材料二: 港珠澳大桥通车后,将大大缩短香港、珠海、澳门三地的时空距离,从香港到珠海、澳 门驱车仅需 30 分钟。大桥的通车将提升三地人员和生产资料的流动效率,为港澳经济 发展提供便利的腹地空间,由此促进港珠澳产业的互动交流和升级。也就是说,港珠澳 大桥对于港珠澳大湾区、泛珠三角区域乃至“一带一路”建设都有深远的意义。 港珠澳大桥正式通车前夕,大桥总设计师孟凡超表示,港珠澳大桥对大湾区经济增长有 重大的支撑作用,会为区内产生几十万亿经济效益,经济价值远超大桥本身 1000 多亿 元港币的投资,因此他对大桥收回成本很有信心。 (摘编自《光明日报》) 材料三: 10 月 24 日,港珠澳大桥正式通车运营。无论是内地粤通卡还是香港快易通等电子标签 车辆驶入自动收费车道,率道栏杆自动升起,粤港澳三地不停车收费系统实现互联互通; 另边人工收费通道,司机掏出信用卡靠近设备一挥,系统即可扣除卡里相应的港币,终 端收到相应的人民币……这普通的一挥卡,后面连接的是一个为港珠澳大桥量身定做的 强大收费系统银联移动支付应用平台”,可根据即时汇率结算通行费。如果将该系统扩 展到粤港澳大湾区各类消费场所,这将为解决粤港澳大湾区三地融合中关键的支付环节 打下坚实基础。 港珠澳大桥管理局局长朱永灵介绍说,港珠澳大桥建成通车,粤港澳各方的深度交流与 磨合,诞生了一大批新机制和合作方式。 当然,港珠澳大桥还有许多问题有待解决或正在解决过程中,有些三地合作的层次和水 平还有待提高。三地融合需要粤港澳三地持之以恒的努力,而每一点进步,都是对“一 国两制”政策的发展与补充,都是对粤港澳大湾区的融合发展做出的有益尝试。 (摘编自《人民日报》2018 年 10 月 30 日) 材料四: 10 月 24 日,世纪工程“港珠澳大桥通车。一桥连三地不仅带来了交通上的便利,也让 大湾区的旅游业获得新契机。据统计,仅大桥开通首日,经大桥往来粤港澳三地的车辆 就数以千计,旅客则数以万计。 大桥通车让珠海、中山、江门等地的游客一下大桥就能直接去迪士尼乐园、昂坪 360、 大澳渔村等香港西部地区观光游览,比此前先从深圳过关进香港市区、再换乘去迪士尼 等地的方式要节省很多时间。对于香港市民来说,坐巴士到澳门可以体验葡国风情,到 珠海游长隆主题乐园,到粤西地区享受农家乐。对于从外国来华的游客来说,无论从香 港或澳门入境,都可以自如地往来两地,并自由选择从香港或澳门北上前往内地,沿途 饱览中华大地的。 (摘编自《人民日报海外版》)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港珠澳大桥投资大,建设时间长,但孟凡超认为成本回收不是问题,并对其未来的经济 效益持乐观态度。 B.与香港交通联系不便造成了珠江西岸经济发展落后,港珠澳大桥的开通将缩小珠江口东 西岸的经济差距。 C.港珠澳大桥在使用过程中还面临许多问题,需要粤港澳三方加强沟通融合,从而推动整 个大湾区的建设 D.港珠澳大桥通车后,粤港澳三地之间通行的方式更加多样化,人员物资流动加快,产业 合作会更加便利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港珠澳大桥是国家级重要基建的“世纪工程”,有了这条跨境陆路通道,将开启粤港澳 三地便捷互通的新篇章 B.港珠澳大桥的建设和通车对地方区域经济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也将对我国“一带一路” 的建设产生深远影响。 C.银联移动支付应用系统能根据即时汇率结算消费,扩展到各类消费场所,解决了粤港澳 三地融合中的支付问题 D.港珠澳大桥的建成是粤港澳大湾区融合发展的生动案例,三地合作融合也是对我国一国 两制”政策的发展和补充。 材料二、三、四报道的侧重点分别是什么?请结合材料概括,每则材料的概括不超过 25 字。 三、文言文阅读(本大题共 1 小题,共 25.0 分) 5. (一)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汉元年十月,沛公兵先诸侯至霸上。秦王子婴素车白马,系颈以组,封皇帝玺符节,降 轵道旁。诸将或言诛秦王。沛公曰:“始怀王遗我,国以能宽容;且人已服降,又杀之, 不样。”乃秦王属吏,遂西入成阳。欲止宫休舍,樊喻、张良谏,乃封秦重宝财物府库, 还军霸上。召诸县父老豪桀曰:“父老芰秦苛法久煮族设煮市最与诸的先△关者之是逝 关中与父老约法三章耳: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余悉除去秦法诸吏人皆案堵如故。 凡吾所以来,为父老除害,非有所侵暴,无恐!且吾所以还军霸上,待诸侯至而定约束 耳。”乃使人与秦吏行县乡邑,告谕之。秦人大喜,争持牛羊酒食献飨军士。沛公又让 不受,曰:“仓象多,非乏,不欲费人。”人又益喜,唯恐沛公不为秦王。 成说沛公曰:“秦富十倍天下,地形强,今闻章邯降项羽,项羽乃号为雍王,王关中。 今则来,沛公恐不得有此。 可急使兵守函谷关,无内诸侯军,稍征关中兵以自益、距 之。”沛公然其计,从之。十一月中,项羽果率诸侯兵西,欲入关,关门闭。闻沛公已 定关中,大怒,使黥布等攻破函谷美。十二月中,遂至戏。沛公左司马曹无伤闻项王怒, 欲攻沛公,使人言项羽曰:“沛公欲王关中,令子婴为相,珍宝尽有之。”欲以求封。 亚父劝项羽击沛公。方飨士,旦日合战。是时项羽兵四十万,号百万。沛公兵十万,号 二十万,力不敌。 会项伯欲活张良,夜往见良,因以文谕项羽,项羽乃止,请公从百 余骑驱之鸿门,见谢项明。项羽曰:“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沛 公以樊哈、张良故,得解归。 (节选自《史记•高祖本纪》)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乃以秦王属吏属:嘱咐,嘱托 B.召诸县父老豪桀 桀:杰出的人物 C.争持牛羊酒食献飨军士飨:用酒食款待,犒劳 D.沛公然其计,从之然:认为…对,同意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______ A.①系颈以组 ②常以身翼蔽沛公 B.①伤人及盗抵罪 ②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C.①凡吾所以来,为父老除害 ②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 D.①项羽乃号为雍王 ②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父老苦秦苛法/久矣/诽谤者族/偶语者弃市/吾与诸侯约先入关者/王之吾/当王关中/ B.父老苦秦苛法久矣诽谤者族/偶语者弃市/吾与诸侯约/先入关者王之/当王关中 C.父老苦秦苛法/久矣/j 谤者族/偶语者弃市/吾与诸侯约先入关者/王之/吾当王关中 D.父老苦秦苛法久矣/诽谤者族/偶语者弃市/吾与诸侯约/先入关者王之吾/当王关中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符节,发兵或派遣使者做凭证的东西,用竹、木等制成,分成两半,以两半相合为验。 与《兰亭集序》中“契”相似 B.乡,地方行政单位,所辖范围历代不同。春秋时期十连为乡,汉制十亭为乡,唐宋以后 指县级以下基层行政单位 C.古代地理名词有许多习惯性的称呼或叫法,如“江”一般指长江,“河“多指黄河,本 文中“关中”的“关”指函谷关。 D.本纪,是指中国古代纪传体史书中的帝王传记。西汉司马迁编写的《史纪》中只为帝王、 天子作纪,记录其生平政绩等 下列对文章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刘邦有气量,做事有分寸。秦王子婴投降,将领们主张杀死他,刘邦认为他已是投降之 人,再杀不吉利。 B.刘邦知人善任,从善如流。刘邦入关后本想在秦宫休息,樊哙等劝谏他封府库,还军霸 上,他都采纳 C.刘邦深谋远虑,善笼民心。他与关中父老约法三章,严明法纪,拒绝百姓酒食,大获人 得到拥护 D.刘邦审时度势,能屈能伸。项羽大怒欲击刘邦,刘邦见仅存二十万兵力,敌众我寡,就 亲赴鸿门谢罪。 把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可急使兵守函谷关,无内诸侯军,稍征关中兵以自益,距之 译文: ______ ②会项伯欲活张良,夜往见良,因以文谕项羽,项羽乃止。 译文: ______ 四、诗歌鉴赏(本大题共 1 小题,共 9.0 分) 6.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题 望岳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下列对这首诗内容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首联写远望所见的泰山,突出山的高峻雄伟与挺拔苍翠,主要是通过视觉感受来体现其 静态美。 B.颔联是“青未了”的注脚,近望中的秦山神奇秀丽且巍峨高大,“割”字体现了其雄浑 的特点。 C.颈联是细望,山中云气层出不穷,心胸亦为之荡漾,作者把自身感受融入“决眦”之景 显其神奇。 D.末句“众山小”韵味十足,使用缩小夸张手法凸显众山的低矮,使用对比手法突出泰山 的雄伟 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 五、语言表达(本大题共 3 小题,共 17.0 分) 7.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大上海拥有的咖啡店 ______ ,但这一家无疑是其中 ______ 的。它只供应 4 种咖啡, 且一天只营业 4 个小时。门口告示里提醒:非经营场所,不对外营业。“这里不是普通 的咖啡店,是‘自闭症实践基地,“咖啡馆创始人小曹说,“做咖啡不是目的,眼人交 流才是目的。” 自闭症患者被称为“冰箱里的孩子”,有语言及社会交往行为刻板、智能障碍等特征, 而教育和训练干预是 ______ 的治疗方法,这家“自闭症实践基地”便是通过卖咖、服 务于顾客的形式,帮助年轻的自闭症患者进行职业锻炼,学着独立跟陌生人打交道。这 个过程是漫长艰难的,非常简单的微笑鞠躬说“欢迎光临”,老师就要用80 分钟来教, 且要每天重复训练以免忘记,但老师和“顾客”们都 ______ 。为了帮助这些患者走出 自己孤独的世界,慈善人士及相关部门不遗余力,一起为这些孩子营造出温馨的世界。 然而,仅有爱心和宽容是不够的,(  )走出这间咖啡店,他们要面对的真实世界要 复杂得多,这就需要更科学的训练,更多力量的支撑。因此,要唤起更多的社会主体长 期关注自闭症患者,帮助他们改善病痛、生存能力、自理能力和生活质量,乃至融入社 会。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______ A.不胜枚举别具一格行之有效不厌其烦 B.不一而足独辟蹊径立竿见影不厌其颅 C.不一而足别具一格行之有效不胜其烦 D.不胜枚举独辟蹊径立竿见影不胜其烦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______ A.这会导致他们沉溺于这个特殊环境 B.还要培养他们走向真实世界的能力 C.特殊对待会让他们更加受到歧视 D.过分宽容会让整个探索失去意义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______ A.帮助他们改善病痛和生存能力,提高自理能力和生活质量,进而融入社会 B.帮助他们改善病痛和生存能力,提升自理能力和生活质量,乃至融入社会 C.帮助他们解除病痛,提高生存能力和自理能力,提升生活质量,进而融入社会 D.帮助他们解除病痛,提高生存能力,提升自理能力和生活质量,乃至融入社会8. 某中学将召开家长会,以下是某班班委会草拟的家长邀请函。其中有四处词语使用不当, 请找出井修改。 尊敬的各位家长: 我班将于 2019 年 1 月 25 日早 9 点在本班教室召开家长会。我们谨代表全班同学诚 邀家父家母参加。您的到来实属是对我们最大的支持和鼓励。届时我们还将惠赠我们亲 手制作的小礼物。请您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出席,对此我们敬谢不敏。 x 班班委会 2019 年 1 月 20 日 9. 下面是某市 2018 年秋季民办初中网上学位申请流程图,请将此图写成一段文字介绍。 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 100 字。 六、作文(本大题共 1 小题,共 60.0 分) 根据要求作文。 请你以“逆风而行”为题目,写一篇记叙文,使用多种表达方式,记述一段成长故事或 经历,写出自己的思考与收获。要求书写工整,自选题材,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 800 字。答案和解析 1.【答案】【小题 1】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小题 2】何方圜之能周兮,夫孰异道而相安 【小题 3】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解析】故答案为: (1)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重点字:凌) (2)何方圜之能周兮,夫孰异道而相安(重点字:圜) (3)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重点字:絮) 本题考查了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本考点包括两个要素,即名言和名篇。所谓“名言”,是 指那些广泛流传的诗文、格言警句之类;所谓“名篇”,是指在人们心目中占有突出地位的 篇目,一般为教材中要求背诵的篇目“常见的”是为考生备考限定一个大致范围,意思是所 要考的内容并不是漫无边际的,而是日常的阅读和写作活动中常会遇到的,如中学课本所规 定的背诵篇目以及所涉及到的名句名篇。 《赤壁赋》中的名句辑录: (1)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2)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3)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 (4)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5)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 2.【答案】【小题 1】D 【小题 2】C 【小题 3】D 【解析】(1)A.“关键因素”错误,第一段中的“不可缺少的因素”不能置换成“关键 因素”。B.“用生活现象概括所悟到的规律性认识”错误,原文第二段是“用所悟到的规 律性认识解说生活现象”。C.无中生有,文中并未提及山水文学发展起来的时间。 (2)C.“二者形成正反对比论证”错误,二者不存在正反对比论证关系。 (3)D.“因而其作品都不是单纯描述风景”错误,原文最后一段是“差不多都不是单纯 的自然风景的游览者”。 答案: (1)D (2)C (3)D (1)本题考查学生把握文章内容要点和筛选整合信息的能力。此类题要求学生在理解文章 大意的基础上,能快速找出题目各选项在文章中的对应句子并进行比对,得出正确结论。 (2)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论证的分析能力。此类题要求学生在理解文章大意和文章论证方 法的基础上,结合选项加以分析,得出正确结论。 (3)本题考查把握文章内容要点和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先要对作品有整体的了解和准确的把握。要善于抓住关键语句,理解作品内容,把握作者观点。解答本题,可将各选项表述 同文本相关内容加以比照,确定答案。 一般论述类文本以理性思维为主要思维方式,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具有理论性强、逻辑 性强、针对性强的特点。论述类文章一般以议论文的面目出现,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以 阐述观点、说明道理、分析事实、辩驳旧说、介绍新见等为主要内容,它包括论文、杂文评 论等。 3.【答案】【小题 1】B 【小题 2】 【小题 3】 【小题 4】 【小题 5】 【小题 6】 【小题 7】 【小题 8】 【小题 9】 【小题 10】 【小题 11】 【小题 12】 【小题 13】 【解析】(1)B.本文中没有运用比喻手法。故选 B。 (2)本文之中“它被世人所期待、所仰慕、所赞誉,是由于它的美。它美得秀韵多姿”,“想 象它在阳光中火热的激情;想象它在春晖里的辉煌灿烂”等处,作者运用第三人称“它”写 牡丹,叙述视角比较客观;“你闭上眼睛不忍寻觅。你深呼吸掩藏好了最后的侥幸”“你相 信所有的人都会为之感动”等处用第二人称“你”写观花人,和读者进行沟通,自然亲切。 (3)文中两次写到牡丹的拒绝,“当年武则天皇帝令百花连夜速发以待她游玩上苑,百花 慑于皇威纷纷开放,唯独牡丹不从,宁可发配洛阳。”这是第一次牡丹的拒绝,违背武则天 皇帝连夜速发的命令,拒绝开放;“满园绿色,却仅有零零落落的几处浅红、几点粉白…… 透出一副傲慢的冷色,绝无开花的意思”,这是第二处牡丹的拒绝,因为寒冷牡丹不肯绽放, 拒绝看花人的瞻仰观赏。联系文章内容加以概括,并指出各自体现的牡丹的特点以及作者的 用意。 答案: (1)B (2)用第三人称“它”写牡丹,能够比较直接客观地展现牡丹的美及个性特点,不受时空 限制。便于抒情、议论。用第二人称“你”,有助于拉近与读者的距离,更好地进行思想情 感交流,引领读者走近并了解牡丹,激发共鸣。 (3)文中两次写到牡丹的拒绝,一次是传说中的牡丹违背武则天皇帝连夜速发的命令,拒 绝开放;第二次是洛阳第九届牡丹花会,因为寒冷牡丹不肯绽放,拒绝看花人的瞻仰观赏。 用拟人的手法,表现了牡丹不苟且不俯就不妥协不媚俗,卓尔不群的精神品格,表达了作者 对牡丹的热爱赞颂之情。 (1)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义,分析鉴赏文章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能力。解答 本题要通读全文,了解重要句子在文中结构、内容、人物、主题等方面发挥的重要作用,注意理解其深层含义和言外之意,同时注意作品中表现手法和语言特点。 (2)本题考查分析鉴赏艺术特色的能力。解答本题先要通读全文,了解不同人称在文中的 运用,再结合不同人称的特点,联系文章内容加以分析。 (3)本题考查理解标题的含义与作用的能力。解答本题要通读全文,分析文章的标题注意 从字面和深层两个角度进行分析,字面的意思较为浅显,不难理解,深层含义即引申义、比 喻义、象征义,分析深层含义的时候还结合文章的主旨进行分析,注意是对某事物的赞美, 或是对某种人的鞭挞等。 记叙三种人称的作用: 1.第一人称:便于直接抒情,自由表达思想感情;有亲切感;可以把文中的人物、事件写 得好像是“我”的亲身经历,增强文章的真实感;便于直接表达“我”内心的喜怒哀乐,亲 切自然。 2.第二人称:①拉近与读者或作品中形象的距离,便于作者与之直接对话和沟通交流;② 便于作者的感情抒发;③在所写对象为物时,起到拟人化的修辞效果。一般书信、诗歌和赞 颂、悼念的文章的使用。 3.第三人称:直接表现生活,不受时空限制,灵活自如。作者以旁观者的身份向读者作客 观的叙述,便于反映更广阔的画面和更丰富的内容。 4.【答案】【小题 1】B 【小题 2】C 【小题 3】 【解析】(1)B.“与香港交通联系不便造成了珠江西岸经济发展落后”错,材料一“与 香港的交通不便被视为影响珠江西岸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是其中原因之一。 (2)C.“解决了粤港澳三地融合中的支付问题”错,材料三“这将为解决粤港澳大湾区 三地融合中关键的支付环节打下坚实基础”,未然变已然。 (3)材料二“将大大缩短香港、珠海、澳门三地的时空距离,从香港到珠海、澳门驱车仅 需 30 分钟。……将提升三地人员和生产资料的流动效率,为港澳经济发展提供便利的腹地 空间,由此促进港珠澳产业的互动交流和升级”“港珠澳大桥对于……建设都有深远的意义” 可概括为“意义”;材料三关键句为“港珠澳大桥建成通车,粤港澳各方的深度交流与磨合, 诞生了一大批新机制和合作方式”;材料四“不仅带来了交通上的便利,也让大湾区的旅游 业获得新契机。……旅客则数以万计”是对旅游业的影响。 答案: (1)B (2)C (3)材料二侧重大桥建成对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材料三侧重大桥对三地合作机制和方式 的影响。材料四侧重大桥通车对旅游业发展的积极影响。 (1)本题考查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能力。在文中找到对应的句段,仔细辨别原文 内容与选项内容的细微差别。 (2)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答时既要对文章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 文章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 (3)本题考查理解文本内容、筛选整合文本有关内容的能力,通读文章,从中筛选出符合 题目要求的信息,进行整合概括。 实用类文本阅读解题意识: ①文本意识:题目都源于原文,而答案与原文的关系则是镜中花,水中月的关系,看得见, 却又看不清。命题者依据选文,考生答题也要依据原文,因此文本意识考生必须注意。 ②问题意识:阅读主观题就是要求考生就提出的问题作答,考生一定要围绕“问题”对应回 答,要问什么答什么,有几问作几答,怎样问就怎样答。 ③关键词意识:答案在原文中也是阅读题命题的原则之一,考生要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 善于捕捉文中与题目相关的关键词语,提取答案要点。文中的关键词句实际上就是答案要点, 考生要学会从文中寻找,并利用其提示作用提炼出答案。 5.【答案】【小题 1】B 【小题 2】A 【小题 3】B 【小题 4】D 【小题 5】A 【小题 6】可以赶快派军队守住函谷关,不要让诸侯军进来。并且征集关中的兵卒,加强自 己的实力,以便抵抗他们。,恰巧项伯想要张良活下来,在夜晚前往沛公军营见张良,趁机 把刘邦的说辞告诉项羽,项羽才放弃杀刘邦的念头。 【解析】(1)B.“乃以秦王属吏”中“属”理解成“嘱咐,嘱托”有误,应该理解成“交 付、委托”。 译文:于是把秦王交给主管官吏。 (2)A.介词,用; 介词,用; B:连词,和; 动词,比得上 C:连词,…的原因;介 词。用来 D.副词,于是、就;副词,是;故选 A。 (3)根据句意断句。根据句意断句。“苦”的宾语是“秦苛法”,中间不能断开,排除 AC;“先入关者”是“王之”的主语,不可断开,排除 D,选 B 项。这段话翻译为:父老 们苦于秦朝的严刑峻法已经很久了,诽谤朝政的要灭族,相聚议论的要在街市上处斩。我和 诸侯们约定,先入关的在关中称王,我应当称王关中。 (4)D.“司马迁编写的《史纪》中只为帝王、天子作纪,记录其生平政绩等”理解有误, 也有例外,如吕后、项羽不能算帝王、天子。 (5)A.能体现刘邦有气量做事有分寸的不是“刘邦认为他已是投降之人,再杀不吉利”, 而是“当初怀王派我攻关中,就是认为我能宽厚容人”。 (6)①“急”,赶快;“内”通“纳”,让……进来;“自益”,宾语前置,加强自己的 实力;益:提高,增强;“距”通“据”,抵抗。句子翻译为:可以赶快派军队守住函谷关, 不要让诸侯军进来。并且征集关中的兵卒,加强自己的实力,以便抵抗他们。 ②“会”,恰巧;“活”,使动用法,使……活;“夜”,作状语,在夜里;“以”,用; “谕”,晓谕,劝说。句子翻译为:恰巧项伯想要张良活下来,在夜晚前往沛公军营见张良, 趁机把刘邦的说辞告诉项羽,项羽才放弃杀刘邦的念头。 答案: (1)B。 (2)A。 (3)B。 (4)D。 (5)A。 (6)①可以赶快派军队守住函谷关,不要让诸侯军进来。并且征集关中的兵卒,加强自 己的实力,以便抵抗他们。 ②恰巧项伯想要张良活下来,在夜晚前往沛公军营见张良,趁机把刘邦的说辞告诉项羽, 项羽才放弃杀刘邦的念头。 译文: 汉元年(前 206)十月,沛公的军队在各路诸侯中最先到达霸上。秦王子婴驾着白车白 马,用丝绳系着脖子,封好皇帝的御玺和符节,在枳(zhǐ,纸)道旁投降。将领们有的说 应该杀掉秦王。沛公说:“当初怀王派我攻关中,就是认为我能宽厚容人;再说人家已经投 降了,又杀掉人家,这么做不吉利。”于是把秦王交给主管官吏,就向西进入城阳。沛公想 留在秦宫中休息,樊哙、张良劝阻,这才下令把秦宫中的贵重宝器财物和库府都封好,然后 退回来驻扎在霸上。沛公召来各县的父老和有才德有名望的人,对他们说:“父老们苦于秦 朝的苛虐法令已经很久了,批评朝政得失的要灭族,相聚谈话的要处以死刑。我和诸侯们约 定,谁首先进入关中就在这里做王,所以我应当当关中王。现在我和父老们约定,法律只有 三条:杀人者处死刑,伤人者和抢劫者依法治罪。其余凡是秦朝的法律全部废除。所有官吏 和百姓都象往常一样,安居乐业。总之,我到这里来,就是要为父老们除害,不会对你们有 任何侵害,请不要害怕!再说,我所以把军队撤回霸上,是想等着各路诸侯到来,共同制定 一个规约罢了。”随即派人和秦朝的官吏一起到各县镇乡村去巡视。向民众讲明情况。秦地 的百姓都非常喜悦,争着送来牛羊酒食,慰劳士兵。沛公推让不肯接受,说:“仓库里的粮 食不少,并不缺乏,不想让大家破费。”人们更加高兴,唯恐沛公不在关中做秦王。 有人游说沛公说:“秦地的富足是其它地区的十倍,地理形势又好。现在听说章邯投降 项羽,项羽给他的封号是雍王,在关中称王。如今要是他来了,沛公您恐怕就不能拥有这个 地方了。可以赶快派军队守住函谷关,不要让诸侯军进来。并且逐步征集关中的兵卒,加强 自己的实力,以便抵抗他们。”沛公认为他的话有道理,就依从了他的计策。十一月中旬, 项羽果然率领诸侯军西进,想要进入函谷关。可是关门闭着。项羽听说沛公已经平定了关中, 非常恼火,就派黥布等攻克了函谷关。十二月中旬,到达戏水。沛公的左司马曹无伤听说项 羽发怒,想要攻打沛公,就派人去对项羽说:“沛公要在关中称王,让秦王子婴做丞相,把 秦宫所有的珍宝都据为己有。“曹无伤想借此求得项羽的封赏。亚父范增劝说项羽攻打沛公, 项羽正在犒劳将士,准备次日和沛公会战。这时项羽的兵力有四十万,号称百万;沛公的兵 力有十万,号称二十万,实力抵不过项羽。恰巧项伯要救张良,在夜晚去见张良,趁机把刘 邦的一番说辞告诉了项羽,项羽才作罢。次日沛公带了百余名随从骑兵驱马来到鸿门见项羽, 向他道歉。项羽说:“这是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说的,不然我怎么会这样呢?”沛公因为是带 着樊哙、张良去的,才得以脱身返回。 (1)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应掌握方法并结合语境判断,有时也可以使用带入法看 能否理解通顺。 (2)本题是考查的文言虚词的意义与用法。做好这类题,前提是我们必须熟知整个文言句 子的含义,还必须熟悉语法。很多时候都是判断使用是否一致,多数情况下一句来源于课文, 一句来源于所给文言文,因此只要我们知道课文里虚词的意义与用法,就可以判断两句当中 虚词意义与用法是否一致。 (3)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弄通文意断句。给文言文断句,首先要阅读全文,了解文意, 这是断句的先决条件,如果想当然地断下去,就容易发生错断。通读全文,搞清属于什么文 体,写了什么内容,想表达什么意思。要注意文言文单音词占多数的特点,抓住几个关键的 字词翻译以理解文段大意。 (4)此题考查对古代文化常识的理解,这就要求在平日的学习中要多积累。 (6)翻译文言文句子关键是要翻译出关键实词,同时要注意文言虚词,通假字,古今异义,文言句式,词类活用等文言现象。 翻译的基本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具体方法:“留”,就是保留,保留一些不需要翻 译的名词。“删”,就是删除。删掉无须译出的文言虚词。“补”,就是增补,补充省略的 成分。“换”,就是替换,用现代词汇替换古代词汇。“调”就是调整。把古汉语倒装句调 整为现代汉语句式。“变”,就是变通。在忠实于原文的基础上,活译有关文字。 6.【答案】【小题 1】D 【小题 2】 【解析】(1)D.“使用缩小夸张手法”错误,没有夸张手法。 (2)诗歌的前三联是对所见景物的描写,描写的壮美的泰山景色,其中蕴含了作者对其的 喜爱与赞美之情。后一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诗人由望岳而产生了登上泰山的想法。 结句不但令全诗有含蓄不尽之味,更可看成是杜甫的自我期许,展示了一个青年诗人的雄心 和气概。也表现了他不怕困难的精神。 答案: (1)D (2) ①在描写壮美的泰山中,蘊藏着诗人对祖国河山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②尾联写诗人从望岳产生了登岳的想法。体现了诗人自信自强(坚韧不拔)的精神。从面 透露出诗人不怕困难、勇于攀登的雄心和气概。 译文: 巍峨的泰山,到底如何雄伟?走出齐鲁,依然可见那青青的峰顶。 神奇自然汇聚了千种美景,山南山北分隔出清晨和黄昏。 层层白云,荡涤胸中沟壑;翩翩归鸟,飞入赏景眼圈。 一定要登上泰山顶峰,俯瞰群山,豪情满怀。 赏析: 起始两句以设问提起,既包含着酝酿已久的神往之情,更写出远泰山雄拔于齐鲁大地 的英姿,可谓意出高远。清代沈德潜《唐诗别裁集》评论这后五个字时说“已尽泰山”,施 补华《岘佣说诗》说,这五个字“囊括数千里,可谓雄阔”。大自然似乎对泰山情有独钟, 把神奇和秀美集中在它身上。高高的山峰,把泰山南北分割成一边亮,一边暗。就好像一边 是黄昏,一边是晨晓。“钟”,聚集或集中之意。“阴阳”,山北背日为阴,山南向日为阳。 “割”字用在这里,恰当地描绘了泰山的高峻奇险。清代仇兆鳌《杜诗详注》说:“岱宗如 何,意中遥想之词,自齐至鲁,其青未了,言岳之高远,拔地而起,神秀之所特钟,矗天而 峙,昏晓于此判割,二语奇峭。”细望泰山,山间云气生发,层层叠叠,令人心胸激荡起伏。 诗人睁大了眼睛,极尽舒展目力,追羡那飞入山间的归鸟。刘勰谓“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 则意溢于海”。诗人目睹泰山的壮美而情怀满腔。前一句显出诗人襟怀的浩荡,后一句显出 眼界的空阔。“决眦”,裂开眼角,形容极目远望的样子。诗人之所以如此,是山高鸟小, 远望所致?还是诗人的神思随那鸟儿一起飞翔?这两句在写景之中,有诗人的不尽之意及神 往之情。由望山而联想到登山。由久慕其名,到远望近观,再到决意登山,全诗虽无一个“望” 字,但诗人分明不仅是用眼在望,更是用心在“望”。他想象总有一天,一定会登上泰山绝顶。放眼四望,脚下群山是那样的渺小!《孟子•尽心上》称“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 而小天下”,杜甫大概此时也是这样的心境吧。 结句不但令全诗有含蓄不尽之味,更可看成是杜甫的自我期许,展示了一个青年诗人的雄心 和气概。本诗所写的虽是泰山,却也是作者借歌颂泰山之雄伟,兼写自己的胸怀。 (1)本题以客观选择题的形式考查对诗歌的鉴赏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一般首先要注意了 解作者身世经历及本诗词的写作背景,逐句翻译诗句,把握意象,分析意境,领悟思想情感, 思考表现手法,再对比选项得出答案。 (2)本题考查评价作者的情感态度。要结合诗中关键词语,关键意象,揣摩它们背后的含 义。 诗歌鉴赏六读: 一、读诗题 古诗词,除一部分词、曲只有词牌、曲牌外,多数是有标题的,它们或标明写作对象,写 作重点,或表现感情基调。如《春夜洛城闻笛》就交代了时间、地点及引发情感的事件。 《听邻家吹笙》“凤吹声如隔彩霞”,扣“吹笙”;“不知墙外是谁家”,扣“邻家”;“疑 是碧桃千树花”,仍是扣题,即笙声产生的幻觉(注意“疑”字),并非描写“庭院美 景”。 二、读“明示” 古诗词表达的思想情感往往是蕴含在形象之中含而不露的。但也有些诗词中个别词句明示 着思想情感倾向,阅读时对这些可贵的信息应圈点出来,结合全诗加以体会。如赵嘏《江楼 旧感》“独上江楼思渺然,月光如水水如天。同来望月人何在?风景依稀似去年。”起句“独 上”,表现了诗人孤单的身影,孤独的情感,第三句“同来”与之呼应。“思渺然”,直接 表露出茫然怅惘的情思。这种情思产生的原因就在三、四句。再如李白《菩萨蛮》“平林漠 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何处是 归程?长亭更短亭。”“伤心”、“愁”触景伤怀,孤独生愁;表现全词感情基调;“空” 表现苦等无果;“归程”明确表达思归之情。高考所选诗歌,大都是绝句律诗。绝句一般是 “卒章显志”。第四句明示主旨,如《峨眉山月歌》“思君不见下渝州”,《春夜洛城闻笛》 “何人不起故园情”等。律诗一般是一二联写景叙事,三四联议论抒情,如杜甫的《旅夜书 怀》《登岳阳楼》等。 三、读形象 诗歌形象包括物象(意象)和人物形象。古诗词中常用的意象往往有比较稳定的含义,如 杨柳、春草、残荷、禾黍、菊、梅、竹、杜鹃(子规)、沙鸥等等。但又不能机械地理解, 如“杨柳”一般用来抒写离情别绪,但在“杨柳青青江水平”“月上柳梢头”“柳暗花明又 一村”等句中的“柳”则不谐音“留”,与离情别绪无联系。意象应联系起来看,多个意象 组合起来,形成意境。如有的学生看到“笋根雉子无人见,沙上凫雏傍母眠”就将“无人 见”、“傍母眠”片面地理解为杜甫的孤独寂寞。联系其它意象如“糁径杨花”、“点溪荷 叶”等看,诗人描写的是暮春之景的生机和意趣,表现的是喜爱之情,并无孤独寂寞之感。 人物形象,有的是描写客体的形象,如“蜀僧抱绿绮,西下峨眉峰。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 松。”更多的是抒情主公(诗人)的形象,如“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表现 的是抒情主人公(诗人)玉洁冰清的情怀。 四、读注释 注释有交待写作背景的,有解释疑难字词的,有揭示典故含义的。它们对理解诗词具有一 定的作用。 五、读“有无” 无中见有,有中见无。古诗词言简意赅,是浓缩的作品,有很多空间需要读者去合理填补。 六、读类型 读诗时,根据题材了解所属类型,有助于对诗的理解。 如:写景诗、咏物诗、送别诗、边塞诗、咏史诗、游子思归诗、思妇怀人诗等等。 7.【答案】【小题 1】不胜枚举 【小题 2】别具一格 【小题 3】行之有效 【解析】(1)A.不胜枚举:不能一个个地列举出来。形容数量很多。 不一而足:指同类 的事物不只一个而是很多,无法列举齐全。句中只是指咖啡店多,而没有列举有哪些咖啡店, 所以用“不胜枚举”。别具一格:比喻另有一种独特的风格(味)。独辟蹊径:比喻独创一 种风格或新的方法。句中指这一家另有一种独特的风格,所以用“别具一格”。行之有效: 实行起来有成效。指某种方法或措施已经实行过,证明很有效用。立竿见影:在阳光下把竿 子竖起来,立刻就看到影子。比喻立刻见到功效。根据后句“这个过程是漫长艰难的”,可 知选用“行之有效”。不厌其烦:不嫌麻烦。 不胜其烦:烦琐得使人受不了。根据后句“慈 善人士及相关部门不遗余力”可知,应选用“不厌其烦”。 (2)B.“仅有……是不够的”,既然“不够”,那后面应是“还要……”,是对前句的 补充,所以选 B。 (3)C.“帮助他们改善病痛、生存能力、自理能力和生活质量,乃至融入社会”中,“改 善病痛、……能力、……质量”搭配不当,应是“解除病痛”,“提高能力”,“提升质 量”。故选 C。 答案: (1)A (2)B (3)C (1)本题考查成语的使用,要结合成语意思和具体语境来分析。 (2)本题考查句子的补写,要根据前后语境分析,抓住句子关键词语。 (3)本题考查句子语病的修改,要注意语序和搭配等问题。 语病主要分为两大类:结构性语病和语义性语病。对于结构性病句,考生应多从语法角度分 析,先压缩,再看搭配。要认真细致审读每个选项,重点注意分析并列短语作句子成分与其 他成分的搭配,可以将并列短语拆开逐一与其他成分搭配,验证其当否。对于句式杂糅的句 子,先凭语感判定其不协调,再分别造成句子,再放回原文中,验证其当否。对于语序不当 的句子,先也要凭语感检测,再将不协调的词语或句子调换位置,看是否通畅自然。对因不 明词义而造成前后矛盾的语句,应尽力推敲出这个关键词语的含义,推敲方法是拆字组词。 8.【答案】①“家父家母”,谦辞,指自己的父母,不用于别人,改为“您”; ②“实属是”,“实属”与“是”重复,删去“实属”或删去“是” ③“惠赠”,敬辞,称人赠与,改为“敬赠”; ④“敬谢不敏”,恭敬地表示能力不够或不能接受,是表示推辞的客气话,不合语境,改为 “深表感激”。 答案:①“家父家母”改为“您”; ②“实属是”删去“实属”或删去“是” ③“惠赠”改为“敬赠”; ④“敬谢不敏”改为“深表感激”。 【解析】考查得体,要结合语境,语境可分为“内部语境”与“外部语境”。“内部语境” 是指上下文,“外部语境”是指语言交际时的各种情景条件,这些条件主要有以下几个因素: 目的、内容、对象、时间、地点、场合、手段等。 要使语言“得体”,应注意以下四个方面: 1.注意称呼的得体 (1)敬称和谦称:称对方亲属时,常加“令”字表敬重,如令尊、令堂、令爱、令郎等。 相反,称自己的长辈或比自己年龄大的平辈,称呼前常加“家”字,表谦称,如家父、家母、 家兄等。称比自己年龄小的亲属,称呼前常加“舍”字,表谦称,如舍弟、舍妹、舍侄等。 过去对敬称与谦称的用法,有个七字诀:家大、舍小、令外人。 (2)掌握一些习惯用语。如称岳父为泰山,夫妻为伉俪,女婿为东床等。 2.注意特定文体的得体 特定文体对语言的要求也不同。如议论文讲究语言准确严密;记叙文讲究语言的流畅生动; 说明文讲究语言平实严谨;应用文讲究具体问题具体对待;新闻稿讲究简洁、扼要,概括性 强;广播稿、演讲稿要求明白易懂、口语化,避免同音字混淆;广告词通俗凝炼、新颖活泼、 幽默易记;合同措辞严密,表述清楚,杜绝歧义;贺辞热情典雅,寿礼庄重,讣告严肃沉郁; 政令词语庄严而有分寸等等。 此外,一篇文章中还要保持语言得体的统一性。 3.注意场合的得体 俗话说:“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因此不同的场合决定不同的用语,如在医院里看望病人, 不宜提“死”字;在人多的地方批评人,不宜直截了当;欢乐的场面,语言宜热情奔放;悲 伤的场面,语言宜严肃低沉;在有许多不同人的场合,不能随便,一定要兼顾各种人,否则 会在无意之中伤害了别人。 4.注意特定目的、对象的得体 同一内容,不同的语言表达,产生的效果也就不一样。为了达到较好的效果,或者为了达到 不同的目的就得选择恰当的语言,否则就达不到目的,甚至会背道而驰。所谓“对象”,一 是指讲话者,二是指听话者。由于他们的地位、身份、学识、性格、修养的不同,决定着讲 话者应讲怎样的话,掌握语言的分寸感。说话要看对象,要有针对性,才能取得好的效果, 千万不能混淆。 9.【答案】根据题干可知这是一个流程图。流程图就要注意它的顺序,在进行文字转述时要 注意箭头的方向,尤其要注意在教育局审核是要分两步来转述,一是通过,一是不通过。转 述后要注意语言的连贯和字数的要求。 答案为: 先登录平台实名注册,选一所民办学校,由教育局审核。如果审核不通过,申请的公办学校 学位不变;如果审核通过,申请的公办学校学位失效(或:学位占位成功)。审核通过后, 登录平台打印录取通知书,并在规定时间内前往学校报到。 【解析】该题考查图文转换。做这类考题,应当对图表资料有一个整体的了解,把握主题或 方向。通过整体阅读,搜索有效信息。同时要注意图表细节,留意方位,按照顺序,采用恰 当的表达方式。 图文转换题就是要求考生将图表中的信息转换成语言文字信息,但一般不需要也不允许我们 进行想象甚至虚构。从近几年的考题情况看,有时只需将图表所包含的一般信息用文字表述 出来即可,有时则需要将图表中所蕴涵的内在信息用语言表述出来,且往往表现为一些观点型或结论型的句子。由此可见,这种题型对考生敏锐捕捉信息,精确分析信息和准确精炼概 括的能力有着较高的要求。 10.【答案】逆风而行 人的一生,肯定会遇到无数的风风雨雨。当风雨来临,你会怎样 选择?是毫不畏惧地冲过去,还是狼狈地躲开?正如一首歌里唱的“不经历风雨,怎么能见 彩虹”,只有勇敢地面对,逆风而行,才会有意想不到的惊喜。 去年十月份,我去著名的青城山爬山。十月,天气已经开始转凉,山上的风不再象刚过 去的夏季那样清凉宜人,而是有了一丝丝的寒意,从袖口与领口灌入,冷得人打颤,仿佛预 示着这将是一场不同寻常的登山旅行。尽管如此,我还是兴致勃勃地背起了双肩包,三步两 步地踏上了登山的阶梯。 我不断地前进,身上慢慢升起了一股热气,风也不那么冷了。我心中暗暗高兴,这趟登 山之行应该会很顺利吧。可是,老天爷仿佛故意与我作对,忽然,刮起了一阵劲风,大树被 吹弯了枝头,游客们也纷纷低头避风。一些脆弱的小草甚至被折断了,在风中飞舞,几只小 鸟在树上急迫地叫了起来。天色变得越来越暗,风也越刮越强,地上的落叶都被卷了起来, 在空中打着旋儿。突然,一道闪电划过天空,紧接着轰轰的雷声在我们头顶炸响,一场猛烈 的暴风雨气势汹汹地席卷而来。我赶紧拿出雨伞,指望抵挡住暴风雨凶猛的袭击。然而,一 阵阵强风吹来,雨伞也不顶用了,衣服湿了,我顿时感到寒气逼人。刹那间,我再也忍受不 了了,我想放弃爬山。我想回头,去宾馆里享受打游戏的轻松生活。但是,看到同行的游客 毫不畏惧,奋勇前行,丝毫没有停下来的意思。这个场景给了我巨大的力量。既然已经决定 了要登上山顶,就不能半道回头,不管再艰难,再辛苦,我也不应放弃!我顶着雨伞,面对 劲风,无视暴雨,一步一步地往前走。踏过陡峭的山路,一步一步往前走。 渐渐地,有些害怕困难的人退缩了,我的信念却没有动摇半分,尽管风吹得我举步维艰, 尽管雨把我淋得浑身湿透,我却仍然缓慢却坚定地前行着。雨,慢慢变小了,风,却仍然猎 猎地吹着,但我已经没什么感觉了,不知道是因为登山的疲劳让我忘记了寒冷,还是吹太久 已经麻木了。我的眼前只看得到一条通向山顶的路,我的脚步机械地挪动着,离目标越来越 近。 我终于登上了山顶!此时,雨停了,风也变小了,我站在山顶,真是有“会当凌绝顶, 一览众山小”的感觉。感受着山风拂面,环视经过秋雨洗礼的青城山,山峦起伏,青翠中夹 杂着红黄,好一幅五彩缤纷的美景…… 逆风而行,你会看见最美的风景。不畏困难,你会收获真正的成功。坚定自己信念,认 准自己的目标,排除一切杂念,扫清一切障碍。迎着风,迎着雨,登上顶峰。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命题作文写作的基本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结合题目的具体 要求进行准确分析,这道题目的题目是“逆风而行”,从某种角度上来说,要求学生从逆向 思维进行具体把握,可以延伸到生活的具体方面,从自己成长经历的故事进行具体表达,将 自己的人生与收获具体书写,选取恰当的事例,突出这种“逆风而行”的准确,事例写作的 时候要注意语言生动形象。题目要求学生写一篇记叙文,在写作的时候要注意文体意识。 记叙描写通顺流利,分段合理,层次清晰,语句流畅,紧扣文题,把逆风而行登上青城山的 经过写得细致感人,最后能够通过这件事总结出含有哲理的话,使作文的档次得到提升。

资料: 29.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