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丰台区2020届高三生物上学期期末试卷(Word版带解析)
加入VIP免费下载

本文件来自资料包: 《北京市丰台区2020届高三生物上学期期末试卷(Word版带解析)》 共有 1 个子文件,压缩包列表如下:

注:压缩包层级关系提取自源文件,您看到的所有资料结构都和您下载的源文件一致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丰台区 2019~2020 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练习 高三生物 第一部分 1.下列关于结核杆菌的叙述正确的是 A. 以 RNA 为遗传物质,能够发生遗传变异和进化 B. 是一种胞内寄生菌,新陈代谢类型为自养厌氧型 C. 含有质粒,可以作为基因工程运载体和诱导动物细胞融合 D. 没有线粒体,但有呼吸作用和生物合成等代谢有关的酶系 【答案】D 【解析】 【分析】 原核生物与真核生物的主要区别是有无核膜包被的细胞核,原核生物只含有核糖体一种细胞 器,无染色质,二者的遗传物质都是 DNA,前者的 DNA 主要存在于拟核中,后者的 DNA 主要存在于细胞核中。 【详解】A、结核杆菌的遗传物质是 DNA,A 错误; B、结核杆菌为异养生物,B 错误; C、质粒可以作为基因工程运载体,但不能诱导动物细胞融合,C 错误; D、没有线粒体,但有呼吸作用和生物合成等代谢有关的酶系,可以进行呼吸作用,D 正确。 故选 D。 2.下列有关人体中蛋白质功能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肝细胞中的某些蛋白质参与肝糖原的水解过程 B. 胰岛 B 细胞分泌 某种蛋白质参与血糖平衡的调节 C. 成熟红细胞膜上的某些蛋白质参与 O2 的跨膜运输 D. 效应 B 细胞分泌的某种蛋白质参与体液免疫过程 【答案】C 【解析】 【分析】 蛋白质具有多种功能,如调节作用(激素)、免疫作用(抗体)、运输作用(载体)、催化作 用(酶)等。 的【详解】A、肝细胞中的某些蛋白质,如糖原水解所需的酶参与肝糖原的水解过程,A 正确; B、胰岛 B 细胞分泌的某种蛋白质如胰岛素,可以降低血糖,B 正确; C、O2 的跨膜运输为自由扩散,不需要载体蛋白,C 错误; D、效应 B 细胞分泌的某种蛋白质如抗体,可以参与体液免疫过程,D 正确。 故选 C。 3.叶绿体中催化 CO2 固定的酶 R 由叶绿体 DNA 编码的大亚基和细胞核 DNA 编码的小亚基 共同组装而成,部分代谢途径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 叶绿体的功能受核 DNA 的控制 B. 酶 R 在[H]的参与下固定 CO2 形成 C3-I C. X 的浓度随着外界 CO2 浓度增加而增加 D. C3-II 输出叶绿体的速度不影响淀粉的合成 【答案】A 【解析】 【分析】 由图可知,R 酶的大亚基由叶绿体中的基因控制合成,小亚基由细胞核基因控制合成,在叶 绿体中进行组装。 【详解】A、R 酶的小亚基由核基因控制合成,故叶绿体的功能受核 DNA 的控制,A 正确; B、二氧化碳的固定不需要[H]的参与,B 错误; C、X 的浓度与二氧化碳浓度、光照强度等因素相关,不会随外界 CO2 浓度增加而一直增加, C 错误; D、一部分 C3-II 在叶绿体中转化为淀粉,一部分输出叶绿体转化为蔗糖,故其输出叶绿体 的速度会影响淀粉的合成,D 错误。 故选 A。4.苹果储藏方式不当会出现酒味,这种现象与苹果细胞的无氧呼吸有关,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苹果细胞无氧呼吸的产物是酒精、二氧化碳和乳酸 B. 苹果细胞无氧呼吸过程中会生成[H]并在细胞内积累 C. 苹果细胞无氧呼吸产生丙酮酸的过程不能生成 ATP D. 苹果储藏库中适当增加氧气浓度会降低酒味的产生 【答案】D 【解析】 【分析】 有氧呼吸指细胞在氧气的参与下,通过多种酶的催化作用,把葡萄糖等有机物彻底氧化分解, 产生二氧化碳和水,生成大量能量的过程。 无氧呼吸是不彻底的氧化分解,产物是二氧化碳和酒精或乳酸,释放出少量的能量。 【详解】A、苹果细胞无氧呼吸的产物是酒精、二氧化碳,没有乳酸,A 错误; B、苹果细胞无氧呼吸过程中会生成[H],但不会在细胞内积累,B 错误; C、苹果细胞无氧呼吸产生丙酮酸的过程会生成少量的 ATP,C 错误; D、苹果储藏库中适当增加氧气浓度会抑制无氧呼吸,故可以降低酒味的产生,D 正确。 故选 D。 5.下列关于果蝇细胞分裂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染色单体的形成均发生在细胞分裂间期 B. 一个四分体是指两对配对的同源染色体 C. 有丝分裂后期的细胞中含有两个染色体组 D. 基因重组只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后期 【答案】A 【解析】 【分析】 减数分裂是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在产生成熟生殖细胞时进行的染色体数目减半的细胞分裂。 【详解】A、无论有丝分裂还是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单体的形成均发生在细胞分裂间期 DNA 复制时期,A 正确; B、一个四分体是指一对配对即联会的同源染色体,B 错误; C、有丝分裂后期的细胞中含有 4 个染色体组,C 错误; D、基因重组可以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前期或后期,D 错误。故选 A。 【点睛】基因重组包括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前期同源染色体上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的交叉互 换及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后期非同源染色体之间的自由组合。 6.科学家发现如果 RNA 聚合酶运行过快会导致与 DNA 聚合酶相“撞车”而使 DNA 折断, 引发细胞癌变。研究发现,一种特殊酶类 RECQL5 可以吸附到 RNA 聚合酶上减缓其运行速 度,扮演“刹车”的角色,从而抑制癌症发生。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A. DNA 聚合酶和 RNA 聚合酶均可以与 DNA 链结合分别催化不同过程 B. “撞车”引发的 DNA 折断可能损伤 DNA 链上与细胞周期相关的基因 C. RECQL5 可以与 RNA 聚合酶结合进而减慢细胞内蛋白质合成的速率 D. RECQL5 导致 RNA 聚合酶与 mRNA 结合受阻使基因不能正常表达 【答案】D 【解析】 【分析】 DNA 复制过程中需要解旋酶和 DNA 聚合酶的参与,转录过程中需要 RNA 聚合酶的参与。 【详解】A、DNA 聚合酶可以与 DNA 结合催化 DNA 复制过程,RNA 聚合酶可以与 DNA 结合催化转录过程,A 正确; B、“撞车”引发的 DNA 折断可能损伤 DNA 链上与细胞周期相关的基因,导致分裂失控出现 无限增殖,B 正确; C、基因表达包括转录和翻译两个阶段,RNA 聚合酶可以催化转录过程,RECQL5 可以与 RNA 聚合酶结合,故可以减慢细胞内蛋白质合成的速率,C 正确; D、RNA 聚合酶与 DNA 结合,不与 mRNA 结合,D 错误。 故选 D。 7.以下高中生物学实验中的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 探究温度对酶活性影响的实验,可选用新鲜的肝脏研磨液 B. 鉴定 DNA 时,将溶解的粗提产物与二苯胺混合后进行沸水浴 C. 用苏丹 III 染液染色,可观察到花生子叶细胞中的脂肪颗粒 D. 观察质壁分离时,用一定浓度的蔗糖溶液处理黑藻的叶片 【答案】A 【解析】 【分析】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大多是蛋白质,少数是 RNA。 【详解】A、由于过氧化氢在高温环境中会分解,故探究温度对酶活性影响的实验,不能选 用新鲜的肝脏研磨液,A 错误; B、鉴定 DNA 时,将溶解的粗提产物与二苯胺混合后进行沸水浴,会出现蓝色,B 正确; C、脂肪遇苏丹 III 染液会呈现橘黄色反应,C 正确; D、黑藻含有大液泡,用一定浓度的蔗糖溶液处理黑藻的叶片,会出现质壁分离,D 正确。 故选 A。 【点睛】探究温度对酶活性影响的实验中不能选择过氧化氢做底物;也不能选择斐林试剂进 行鉴定。 8.甘蓝的叶色受两对等位基因控制,只含隐性基因的个体表现隐性性状,其他基因型的个体 均表现显性性状。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分组 亲本组合 子代情况 实验一 绿叶(甲)×绿叶(甲) 绿叶 实验二 绿叶(甲)×紫叶(乙) 绿叶:紫叶=1:3 A. 这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 B. 由实验二测交实验可以推出紫叶为显性性状 C. 子代紫叶甘蓝自交后代的性状分离比为 1:15 D. 紫叶甘蓝隐性基因不表达导致叶片不含叶绿素 【答案】B 【解析】 【分析】 设控制甘蓝叶色的基因为 A/a、B/b,结合题意可知,隐性性状对应的基因型为 aabb,显性 性状对应的基因型有:A-B-、A-bb、aaB-。根据实验二杂交结果可知,紫叶为显性性状,绿 叶为隐性性状,且甲的基因型为 aabb,乙的基因型为 AaBb。 【详解】A、根据实验二杂交结果为 1:3 即 1:1:1:1 的变式可知,控制该性状的两对等位基因 位于 2 对同源染色体上,A 错误;B、由实验二测交实验可以推出紫叶为显性性状,绿叶为隐性性状,B 正确; C、由上分析可知,甲的基因型为 aabb,乙的基因型为 AaBb,后代紫叶甘蓝的基因型为: 1/3AaBb、1/3Aabb、1/3aaBb,自交后代中绿叶甘蓝的比例为: 1/3×1/16+1/3×1/4+1/3×1/4=9/48,紫叶甘蓝的比例为 1-9/48=39/48,故紫叶:绿叶=39:9, C 错误; D、紫叶甘蓝叶片含叶绿素,可以进行光合作用,D 错误。 故选 B。 9.成人的血红蛋白由 2 个 α-珠蛋白亚基、2 个 β-珠蛋白亚基和 4 个血红素分子组成。3 种 α-珠蛋白基因和 5 种 β-珠蛋白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及在部分生长发育时期的表达如下 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 人的血红蛋白基因由 8 个片段自由组合而成 B. 婴儿红细胞中能提取 3 种珠蛋白 mRNA 作为逆转录模板 C. 人的不同生长发育时期组成血红蛋白的亚基可能不同 D. 成人的红细胞内不断合成血红蛋白直至细胞凋亡 【答案】C 【解析】 【分析】 根据题目信息可知,3 种 α-珠蛋白基因和 5 种 β-珠蛋白基因分布在两条常染色体上,妊娠期 和婴儿期表达的珠蛋白有所区别。 【详解】A、人的血红蛋白基因由 8 个片段按特定的顺序排列而成,A 错误; B、婴儿红细胞中主要表达 HBB 和 HBA 两种珠蛋白,故可以提取这 2 种珠蛋白 mRNA 作 为逆转录模板,另外 HBD 和 HBG 的表达量较少,提取其 mRNA 相对困难,B 错误;C、根据图中数据可知,人的不同生长发育时期组成血红蛋白的亚基可能不同,C 正确; D、成熟的红细胞无细胞核和众多的细胞器,不能合成血红蛋白,D 错误。 故选 C。 10.避蚊胺是良好的驱蚊剂,科学家利用人体散发的气味分子、气味分子+避蚊胺、避蚊胺分 别刺激蚊子,三组实验均在触角上检测到了神经元电响应,且发现蚊子对避蚊胺的敏感性高 于对气味分子的敏感性。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 避蚊胺抑制了气味分子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 B. 受体蛋白被激活后引起神经元膜电位变化并传导 C. 气味分子和避蚊胺可能与不同的受体蛋白结合 D. 蚊子优先识别避蚊胺然后主动躲避而不是趋近 【答案】A 【解析】 【分析】 突触是由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构成的,突触小体含有突触小泡,内含神经递质, 神经递质有兴奋性和抑制性两种,受到刺激以后神经递质由突触小泡运输到突触前膜与其融 合,递质以胞吐的方式排放到突触间隙,作用于突触后膜,引起突触后膜的兴奋或抑制。 【详解】A、气味分子及气味分子+避蚊胺处理均可以在触角上检测到神经元电响应,说明 避蚊胺未抑制气味分子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A 错误; B、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受体结合,受体蛋白被激活后引起神经元膜电位变化并传导,B 正确; C、由于受体具有特异性,故推测气味分子和避蚊胺可能与不同的受体蛋白结合,C 正确; D、由于避蚊胺是良好的驱蚊剂,故推测蚊子优先识别避蚊胺然后主动躲避而不是趋近,D 正确。 故选 A。 11.流行性感冒(流感)由流感病毒引起。HA 和 NA 是流感病毒表面的两种糖蛋白,甲型流 感病毒的 HA、NA 氨基酸序列的变异频率非常高,导致每年流行的病毒毒株可能不同。下 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 流感病毒包膜的磷脂双分子层来自宿主细胞膜 B. 控制 HA 和 NA 的 DNA 改变引起氨基酸序列改变 C. HA 和 NA 作为抗原能刺激 B 细胞产生记忆细胞 D. 注射流感疫苗将使人体的二次免疫应答水平增强 【答案】B 【解析】 【分析】 病毒无细胞结构,必须依赖于活细胞才能存活。 【详解】A、流感病毒在宿主细胞内增殖产生的,故包膜的磷脂双分子层可能来自宿主细胞 膜,有帮助病毒吸附宿主细胞的凝血素和帮助病毒摆脱宿主细胞的神经氨酸酶,A 正确; B、流感病毒的遗传物质是 RNA,故控制 HA 和 NA 的 RNA 改变引起氨基酸序列改变,B 错误; C、HA 和 NA 作为抗原能刺激 B 细胞产生记忆细胞和浆细胞,浆细胞可以分泌抗体,C 正 确; D、注射流感疫苗后体内可以产生记忆细胞和抗体,再次接触流感病毒时,记忆细胞可以迅 速增殖分化,二次免疫应答水平增强,D 正确。 故选 B。 12.缺乏维生素 a 就容易导致出现夜盲症,营养不良,甚至有一些能够威胁到生命。而 β-胡 萝卜素可以在人体内转化成维生素 a。科学家尝试通过转基因技术生产富含胡萝卜素的大米。 八氢番茄红素合酶(其基因用 psy 表示)和胡萝卜素脱饱和酶(其基因用 crtl 表示)参与β- 胡萝卜素的合成。根据以上信息分析正确的是 A. 重组质粒中的目的基因含有 psy 基因和 crtl 基因 B. 构建重组质粒需要限制酶、DNA 连接酶和核酸酶 C. 可通过显微注射法将目的基因导入水稻受体细胞D. PCR 既可扩增特定基因也可检测目的基因表达 【答案】A 【解析】 【分析】 基因工程需要用到的工具有限制酶、DNA 连接酶和运载体。 【详解】A、根据“八氢番茄红素合酶和胡萝卜素脱饱和酶参与 β-胡萝卜素的合成”可知, 重组质粒中的目的基因含有 psy 基因和 crtl 基因,A 正确; B、构建重组质粒需要限制酶、DNA 连接酶,不需要核酸酶,B 错误; C、可通过农杆菌转化法将目的基因导入水稻受体细胞,C 错误; D、PCR 既可扩增特定基因,但要检测目的基因是否表达应该用抗原-抗体杂交法,D 错误。 故选 A。 13.图 1 为某森林生态系统部分生物关系示意图,图 2 为该生态系统中第二和第三营养级(甲、 乙)的能量流动示意图,其中 a~e 表示能量值,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 杂食性鸟位于第三和第四营养级 B. 该生态系统的分解者为大型真菌 C. 乙粪便中食物残渣的能量在 d 中 D. a+c 表示甲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 【答案】D 【解析】 【分析】 图 1 中:草本植物、乔木等为生产者,蝗虫、蜘蛛、杂食性鸟等为消费者。 图 2 中:甲表示第一营养级的同化量,e 表示第二营养级用于呼吸散失的能量,a 表示流向 第三营养级的能量,b 表示第三营养级用于呼吸散失的能量。 【详解】A、杂食性鸟分别处于第二、第三和第四营养级,A 错误;B、该生态系统的分解者有大型真菌、跳虫等,B 错误; C、乙粪便中食物残渣的能量属于甲同化量的一部分,应该属于 c 中,C 错误; D、a+c 表示甲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再加上 e 中能量表示甲的同化量,D 正确。 故选 D。 【点睛】粪便中的能量不属于该营养级同化量的一部分,属于上一营养级同化量的一部分。 14.茎尖超低温疗法是一种马铃薯脱毒方法。科学家以单病毒 PLRV(马铃薯卷叶病毒)、PVS (马铃薯 S 病毒)感染的马铃薯试管苗为实验材料,对不同大小的茎尖超低温处理后,再 生培养,选取培养 18 周的 20 棵植株进行检测以获得病毒保存率,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 病毒感染类型 茎尖大小(mm) 病毒保存率(%) 0. 5 0(0/20) PLRV 1. 5 35(7/20) 0. 5 100(20/20) PVS 1. 5 100(20/20) 注:括号内数字表示检测阳性样本量/检测总样本量 结合以上实验结果,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A. 超低温处理后的再生培养利用了植物组织培养技术 B. 可以利用 PCR 技术检测马铃薯植株中的病毒保存率 C. 1. 5mm 的茎尖超低温脱毒效果优于 0. 5mm 的茎尖 D. 应设置一组未受病毒感染的马铃薯试管苗作对照组 【答案】C 【解析】 【分析】 由图表信息可知,PLRV 感染的试管苗经低温处理后,茎尖越短病毒保存率越低;PVS 感染 的试管苗经低温处理后,不同茎尖病毒保存率均为 100%。 【详解】A、超低温处理后的再生培养利用了植物组织培养技术,需要经过脱分化和再分化 处理,A 正确; B、图中数据即为 RT-PCR 对再生苗的带毒状况检测结果,故可以利用 PCR 技术检测马铃薯植株中的病毒保存率,B 正确; C、PLRV 感染的试管苗经低温处理后,1. 5mm 的茎尖超低温脱毒效果不如 0. 5mm 的茎尖, C 错误; D、应设置一组未受病毒感染的马铃薯试管苗作对照组,可以减小误差,D 正确。 故选 C。 15.下表为不同动物受精卵发育成胚胎进入子宫的时间(小时),依据下表分析错误的是 发育阶段 发育时间 动物种类 2 细胞 4 细胞 8 细胞 16 细胞 桑椹胚 进入子宫时 受精卵的发 育天数(天) 小鼠 24~38 38~50 50~60 60~70 68~80 3 牛 27~42 44~65 46~90 96~120 120~144 4~5 马 24 30~36 50~60 72 98~106 6 A. 小鼠胚胎进入子宫时 发育程度比牛的高 B. 体外马胚胎移植到子宫时选择 16 细胞阶段 C. 受精卵发育的阶段顺序为 2-4-8-16-桑椹胚 D. 2-4-8-16 细胞发育阶段进行的是有丝分裂 【答案】B 【解析】 【分析】 由图表信息可知,不同动物胚胎发育的时间及进入子宫的时间不同,小鼠在胚胎发育 3 天进 入子宫,牛在胚胎发育 4-5 天进入子宫,马在胚胎发育 6 天进入子宫。 【详解】A、小鼠胚胎在发育 3 天进入子宫,此时处于桑椹胚时期,牛在胚胎发育 4-5 天进 入子宫,此时处于 16 细胞时期,故小鼠胚胎进入子宫时的发育程度比牛的高,A 正确; B、马在胚胎发育 6 天进入子宫,此时大概处于囊胚期,故体外马胚胎移植到子宫时选择囊 胚期,B 错误; C、受精卵发育的阶段顺序为 2-4-8-16-桑椹胚-囊胚期,C 正确; 的D、2-4-8-16 细胞发育阶段进行的是有丝分裂,不改变遗传物质,D 正确。 故选 B。 第二部分 16.适量的碘射入是保证人体正常甲状腺功能的必要条件。科研人员以体外培养人体正常甲 状腺细胞为模型,探讨碘过量对甲状腺细胞的损伤及其机制。 (1)人体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内碘(I-)的浓度比血浆高 20—25 倍,该细胞依靠__________ 方式从血浆中摄取碘。 (2)滤泡上皮细胞在内质网上的__________合成甲状腺球蛋白的前体,继而在高尔基体上 加工并浓缩形成分泌颗粒(含碘化甲状腺球蛋白),再以胞吐方式排放到腺泡腔内贮存。 (3)在促甲状腺激素的调节下,滤泡上皮细胞摄取碘化甲状腺球蛋白,成为胞吞小泡,小 泡与细胞内__________融合,碘化甲状腺球蛋白被分解形成大量 T4 和少量 T3,即甲状腺激 素,于细胞基底部释放入血液。上述过程体现了细胞膜具有__________功能。 (4)体外培养甲状腺细胞,待细胞进入快速增殖期,分别加入浓度为 0、1、10、50mmol/L 的 KI 溶液处理 24h。收集各组培养液测定乳酸脱氢酶(LDH)含量,计算 LDH 漏出率。取 各组培养的细胞,检测并分析细胞周期及细胞凋亡率。实验结果如下: KI(mmol/L) LDH 漏出率 G1 期 S 期 G2—M 期 凋亡率 0 34. 07% 60. 09% 32. 59% 1. 15% 9. 64% 1 37. 47% 59. 69% 34. 04% 6. 29% 10. 48% 10 37. 39% 60. 39% 35. 04% 6. 28% 10. 80% 50 43. 27% 72. 84% 18. 66% 8. 50% 14. 76% 注:分裂间期分为 G1 期、S 期、G2 期,其中 S 期为 DNA 分子复制期;M 表示分裂期。 ①LDH 是细胞内含有的酶,LDH 漏出率的测定结果说明__________。 ②细胞周期是细胞正常生长的关键,50mmol/L KI 作用于甲状腺细胞 24h,细胞周期会阻滞 细胞于________期进行 DNA 修复,如果无法修复,就会诱导细胞_______。 (5)碘是维持甲状腺形态和功能的重要因素之一,请结合上述信息以及所学知识谈一谈为 什么建议人们要适量摄入碘___。 【答案】 (1). 主动运输 (2). 核糖体 (3). 溶酶体 (4). 控制物质进出细胞和进行信息交流 (5). 高浓度的 KI 对甲状腺细胞的损伤程度更大 (6). G1 (7). 凋亡 (8). 碘摄入量过低导致甲状腺激素合成不足,甲状腺肿大;碘摄入量过高会影响细胞周期诱导甲 状腺细胞凋亡 【解析】 【分析】 细胞膜的作用: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分隔开;控制物质进出细胞;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 细胞周期指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一次分裂完成时开始,到下一次分裂完成时为止。 【详解】(1)人体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内碘(I-)的浓度比血浆高 20—25 倍,该细胞可以 逆浓度梯度吸收碘离子,故依靠主动运输从血浆中摄取碘。 (2)蛋白质的合成场所是核糖体,故甲状腺球蛋白的前体在核糖体上合成后,经过内质网、 高尔基体加工,再经过细胞膜以胞吐的形式分泌到细胞外。 (3)溶酶体含有多种水解酶,碘化甲状腺球蛋白被包裹成胞吞小泡,可以与溶酶体融合, 碘化甲状腺球蛋白被分解形成大量 T4 和少量 T3,即甲状腺激素,细胞释放甲状腺激素的过 程体现了细胞膜控制物质进出细胞的功能,该过程中需要经过促甲状腺激素的调节作用,促 甲状腺激素作用于滤泡上皮细胞的过程体现了细胞膜的信息交流的功能。 (4)①根据实验数据可知,KI 浓度越高,LDH 漏出率越高,说明高浓度的 KI 对甲状腺细 胞的损伤程度更大。 ②由实验数据可知,50mmol/L KI 作用于甲状腺细胞 24h,G1 期细胞数目增多,细胞凋亡率 增大,故推测细胞周期会阻滞细胞于 G1 期进行 DNA 修复,如果无法修复,就会诱导细胞 凋亡。 (5)碘摄入量过低导致甲状腺激素合成不足,甲状腺肿大;碘摄入量过高会影响细胞周期 诱导甲状腺细胞凋亡,故要适量的摄入碘。 【点睛】被动运输是顺浓度梯度的运输,不需要消耗能量,包括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前者 不需要载体,后者需要载体。主动运输是逆浓度梯度的运输,需要载体,需要消耗能量。 17.餐厨垃圾废液中的淀粉、蛋白质、脂肪等微溶性物质可以被微生物分解并利用,但由于 初期有益微生物数量相对较少,存在发酵周期长、效率低等缺点,极易对环境造成污染。 (1)为探究圆褐固氮菌和巨大芽孢杆菌处理某餐厨垃圾废液的最佳接种量比,来制备微生 物菌剂,研究者做了如下实验: ①将两种菌液进行不同配比分组处理如下表所示:编号 R0 R1 R2 R3 圆褐固氮菌:巨大芽孢杆菌 1:0 0:1 1:1 2:1 将上表菌液分别接种于 l00mL__________中进行振荡培养,振荡处理的目的是__________。 本实验还需设置对照组为__________。 ②培养 3 天后测定活菌数,取一定量菌液进行__________稀释,然后分别取 0. 1mL 的菌液 采用__________法接种于基本培养基中培养。进行计数时,可依据__________对两种菌进行 区分,并选取菌落数在__________内的平板。实验结果如下图所示,由实验结果可知 __________。 (2)为进一步探究菌种比例对该餐厨垃圾废液中蛋白质、脂肪等有机物的降解效果,测得 15 天内废液中蛋白质、脂肪的含量变化如下图所示: 由实验结果可知分别选取__________的接种比对该餐厨垃圾废液中蛋白质、脂肪降解效果最 好。废液中个别组蛋白质含量在后期升高,分析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 【答案】 (1). 某餐厨垃圾废液 (2). 供氧、目的菌与培养液充分接触 (3). 接种等 量无菌水 (4). 梯度 (5). 涂布 (6). 菌落形态 (7). 30~300 (8). 两种菌混合接种时有效菌落数均大于单独接种;两菌种接种量比例为 1:1 时,废液中两种菌种的有效 活菌数能够实现同步最大化 (9). R3、R1 (10). 随着固氮菌和芽孢杆菌的大量繁殖其 产生的蛋白酶及脂肪酶等导致蛋白质含量增加或者两种菌的不同配比,产生的蛋白酶的种类 不同 【解析】 【分析】 常用的接种方法:平板划线法和稀释涂布平板法。 在统计菌落数目时,为了保证结果准确,一般选择菌落数在 30-300 的平板进行计数。 【详解】(1)①要探究圆褐固氮菌和巨大芽孢杆菌处理某餐厨垃圾废液的最佳接种量比,故 需要将不同配比的菌液接种在 100mL 某餐厨垃圾废液中,为了保证氧气供应及目的菌与培 养液充分接触,需要进行振荡培养。另外为了减小误差,还需要设置对照组,接种等量无菌 水。 ②培养 3 天后要测定活菌数,需要进行稀释涂布平板法进行接种,故需要取一定量菌液进行 梯度稀释,然后分别取 0. 1mL 的菌液采用涂布法接种于基本培养基中培养。可以根据菌落 的形态区分两种菌,为了保证结果准确,一般选择菌落数在 30-300 的平板进行计数。根据 实验数据可知,两种菌混合接种时有效菌落数均大于单独接种,且两菌种接种量比例为 1: 1 时,废液中两种菌种的有效活菌数能够实现同步最大化。 (2)由实验数据可知,R3 接种组随着时间的延长,蛋白质的含量下降最明显;R1 接种组 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脂肪的含量下降最明显,即脂肪的降解效果最好。随着固氮菌和芽孢 杆菌的大量繁殖其产生的蛋白酶及脂肪酶等导致蛋白质含量增加或者两种菌的不同配比,产 生的蛋白酶的种类不同,均会导致废液中个别组蛋白质含量在后期升高。 【点睛】在判断哪种接种比例下蛋白质、脂肪的降解效果最好时,应该根据不同处理条件下, 蛋白质、脂肪的含量下降情况做出判断。 18.水稻(2n=24)以自花授粉为主,一对等位基因(Aa)控制水稻的育性,当基因型为隐性 纯合时,个体表现不育。研究人员对水稻突变体 Q 开展了如下研究,请回答问题: (1)统计 Q 自交后代得到可育株为 111 株,不育株 QM 为 308 株。随着 Q 自交多代,类 似分离情况再次出现。这一结果表明,该突变类型的遗传__________(填“符合”或“不符 合”)孟德尔的分离定律。 (2)进一步研究 Q 的减数分裂细胞的染色体组成,在__________期,能够观察到正常的____ 对染色体和一条额外的染色体,或者 11 组两两配对和一组 3 条染色体配对(三价体),推断Q 的变异类型是__________,像这样的个体被称为三体。由 Q 自交后代的性状分离比可知, 该育性基因位于__________上。 (3)研究人员对 Q 的遗传模式推断如下图所示,并从 Q 的可育后代中,挑选自交后代可育: 不育为__________的植株,进而选出了 QM 的非三体可育株。进一步设计__________杂交 实验,发现均不能得到种子,推断该不育突变体 QM 为雌雄不育突变体。 (4)杂合基因型(Aa)自交一代可以分离 25%的隐性纯合个体(aa),随着自交代数的增 加,隐性基因在后代中的比率将__________。若不育基因的染色体增加了一条,使基因型变 为 Aaa,自交 n 代后,不育隐性基因(a)可以稳定的存在于_____的群体中。 (5)请你结合以上资料谈谈三体水稻在农业育种中 应用_____。 【答案】 (1). 不符合 (2). 减数第一次分裂中 (3). 12 (4). 染色体数目变异 (5). 额外的染色体(3 条配对的染色体、三价体) (6). 3:1 (7). QM♀×非三体可育 株♂和非三体可育株♀×QM♂ (8). 逐渐下降并趋近于零 (9). 三体(含有三价体) (10). 可以高效稳定的保存隐性基因和突变个体 【解析】 【分析】 染色体变异包括染色体结构变异(缺失、重复、易位、倒位)和数目变异(个别染色体数目 的增减和以染色体组的形式成倍的增减)。 基因的分离定律: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控制同一性状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不相融合;在形 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发生分离,分离后的遗传因子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遗 传给后代。 【详解】(1)由题目信息可知,一对等位基因(Aa)控制水稻的育性,若该突变类型的遗 的传符合基因的分离定律,当水稻的基因型为 Aa 时,后代会出现性状分离,且可育:不可育 =3:1,而 Q 的自交后代可育:不可育=1:3,说明该突变类型的遗传不符合孟德尔的分离定律。 (2)减数第一次分裂 前期同源染色体会出现两两配对的联会现象,故要进一步研究 Q 的 减数分裂细胞的染色体组成,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前期,若观察到 11 组两两配对和一组 3 条染色体配对(三价体),说明其含 25 条染色体,可能发生了染色体数目变异,减数第一次 分裂的前期也可能观察到 12 对染色体和一条额外的染色体。由 Q 自交后代可育:不可育 =1:3 可知,该育性基因不是位于正常配对的染色体上,而是位于三条配对的染色体上。 (3)由 Q 的遗传模式可知,非三体可育株的基因型为 Aa,其自交后代中可育:不育为 3: 1。要证明不育突变体 QM 即 aa 为雌雄不育突变体,可以让其分别作为父本和母本与非三体 可育株 Aa 进行正反交,预期后代均不能得到种子,即可推断该该不育突变体 QM 为雌雄不 育突变体。 (4)杂合基因型(Aa)自交一代可以分离 25%的隐性纯合个体(aa),由于 aa 不育不能自 交得到后代,故随着自交代数的增加,隐性基因在后代中的比率将逐渐下降并趋近于零。若 不育基因的染色体增加了一条,使基因型变为 Aaa,其自交后代中仍可保留 Aaa,自交 n 代 后,不育隐性基因(a)可以稳定的存在于三体的群体中。 (5)三体水稻在农业育种中可以高效稳定的保存隐性基因和突变个体。 【点睛】根据 Q 的遗传模式可知,aa 自交不能产生后代,Aa 自交代数增多,a 的基因频率 会逐渐下降至 0,而单体 Aaa 自交后代中可以保留 a 基因,故在实际生产中,三体水稻可以 高效稳定的保存隐性基因和突变个体。 19.水稻抛秧育苗时,多数茎和根系平躺在田面。科学家针对此现象开展下列研究。 (1)在横放的水稻幼根中,IAA 因重力影响使近地侧浓度较高,导致近地侧细胞的生长速 度比远地侧__________,根向地弯曲生长。 (2)将水稻根分成 8 组进行局部遮光和切除处理,放入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中,先将各组 置于黑暗环境中,实验处理和结果如下表所示: 的组别 处理 根尖的生长情况 1 黑暗中 垂直生长 2 某处理 负向光倾斜生长 3 遮住根尖以上的部位 负向光倾斜生长 4 遮住根尖 垂直生长 5 完全剥除根冠 6 不完全剥除根冠(残留根冠原始细胞) 约在 1 天内失去负向光性,新根冠形 成后仍负向光生长 7 切除根尖 0. 5mm(即切除根冠和分生区) 有限的伸长生长,无负向光性 8 切除根尖 2mm(即切除根冠、分生区和伸长 区) 对 2~8 组应给予__________,第 5 组根尖的生长情况为__________,第 8 组根尖的生长情 况为__________。根据上表推测__________是根的感光部位。 (3)光对植物生长的调控需要 IAA 作为中介,用不同光照条件处理水稻幼苗,由下图可知 __________。(4)用单侧光处理水稻根后,检测根尖 4mm 向光侧和背光侧 IAA 含量,结果如下表: 处理 弯曲度 向光侧(ng·g-1·FW) 背光侧(ng·g-1·FW) 光强(100μmol·m-2·s-1) 63 184 498 黑暗 0 418 418 根据上表可知,单侧光照使水稻根 IAA__________,引起根的负向光性生长。 (5)推测发生负向光性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IAA 的含量决定了根尖的生长方向,即 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 (6)请你根据所学知识并结合以上研究分析秧苗能够扎根直立的原因____。 【答案】 (1). 慢 (2). 单侧光 (3). 能伸长生长,但失去负向光性 (4). 根停止 生长,无负向光性 (5). 根冠 (6). 蓝光增强了 IAA 氧化酶活性,使 IAA 减少 (7). 分布不均 (8). 单侧光促使 IAA 向背光侧运输;蓝光提高了 IAA 氧化酶的活性,促 使向光侧的 IAA 氧化分解的多 (9). 根尖一方面受到重力的影响发生向地弯曲生长,另 一方面受到上方光照发生向下弯曲生长;茎负向地生长 【解析】 【分析】 生长素的化学本质是吲哚乙酸,主要的合成部位是幼嫩的芽、叶和发育中的种子。 在单侧光的照射下,尖端的生长素可以发生横向运输,导致生长素在尖端下部分布不均匀, 进而出现向光弯曲生长。 【详解】(1)在横放的水稻幼根中,IAA 因重力影响使近地侧浓度较高,抑制生长,近地侧 细胞的生长速度比远地侧慢,根出现向地弯曲生长,该过程体现了生长素的两重性。(2)要研究水稻根在不同的处理下是否会出现负向光性,1 为对照组处于黑暗中,对 2~8 组实验组应给予单侧光处理,观察其是否会出现负向光性。根据第 6、7 组结果可知,第 5 组完全去掉根冠,由于有伸长区,根尖能伸长生长,但失去负向光性;第 8 组切除根冠、分 生区和伸长区后,根停止生长,无负向光性。由图表信息可知,有根冠可以感受单侧光刺激, 无根冠不能感受单侧光刺激,故推测根冠是根的感光部位。 (3)根据实验数据可知,蓝光可以有效增强 IAA 氧化酶活性,进而使 IAA 减少。 (4)根据表格信息可知,单侧光照射下,向光侧生长素浓度明显低于背光侧,故推测单侧 光照使水稻根 IAA 分布不均,引起根的负向光性生长。 (5)结合(3)(4)问实验数据可知,单侧光可能促使 IAA 向背光侧运输,另外蓝光提高 了 IAA 氧化酶的活性,促使向光侧的 IAA 氧化分解的多,故出现了负向光性。 (6)根尖一方面受到重力的影响发生向地弯曲生长,另一方面受到上方光照发生向下弯曲 生长;茎负向地生长,故秧苗能够扎根直立。 【点睛】根据题干信息可知,单侧光会引起生长素在向光侧和背光侧分布不均匀,另外单侧 光照射组两侧的生长素总量小于黑暗条件下两侧的生长素总量,故推测可能光照提高了 IAA 氧化酶的活性,促使向光侧的 IAA 氧化分解的多,导致了生长素的分布不均匀。 20.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6)题。 地衣是什么?这有关一个被颠覆的“真理” 1868 年,瑞士科学家西蒙·施文德纳揭示了地衣是由单一真菌与单一微型藻类结伴相生的 复合生命体。此后的 150 年,生物学家一直试图在实验室里栽培地衣,但是徒劳无功。 2011 年,斯普利比尔使用现代遗传学手段,研究当地的两种地衣,其中一种会制造狐衣酸 的强力毒素,呈现黄色;另一种则缺乏这种毒素,呈深棕色。这两种地衣看起来截然不同, 被分类为两个“物种”已有一个世纪的历史。研究表明,它们中的真菌是一致的,搭配的也 是一样的藻类。它们为什么会呈现不一样的颜色呢? 为寻真相,斯普利比尔分析了两种地衣所激活的基因,结果没有区别。他意识到,他的搜索 范围太过狭隘了,地衣学家全都认为大型地衣中的真菌都来自子囊菌的类群,然后他将搜索 范围拓展到整个真菌界。这时诡异的事情出现了,地衣当中大量被激活的基因来自一个完全 不同的真菌类群——担子菌。 子囊菌是真菌中的一个类别,平时见到的霉菌中就有一些属于这类。担子菌也是真菌中的一 类,平时见到的各种蘑菇大多都属于此类。 一开始,他们猜测是有担子菌碰巧长在地衣上面,可能只是样本污染,样品上落了一点点细屑什么的,再或者也可能是某种病原体,感染了地衣导致其生病等等。这甚至可能只是假信 号。 但是,当斯普利比尔从他的数据中移除了所有担子菌基因后,与狐衣酸有关的一切也随之消 失了。他开始怀疑担子菌实际上就是地衣的一部分,两种地衣都有,但是黄色地衣中担子菌 的丰度和数量更高。 斯普利比尔收集了 45000 份地衣样本,批量筛查这些属于不同演化分支、来自不同大陆的样 本,结果发现几乎所有的大型地衣中都能检测到担子菌类的基因。 在显微镜下,地衣由一层紧实的外壳包裹着绵软的内芯。藻类就嵌在那层厚厚的外壳上,子 囊菌也长在那里,只不过它们的菌丝向内部分支,构筑成海绵状的内芯。担子菌在外壳的最 外层,就在另外两个伙伴的周围。 然而就算是那些担子菌已经充分暴露出来,要鉴别它们也是困难重重,它们看起来跟子囊菌 的菌丝横断面别无二致,完全没有理由认为那里存在两种而非一种真菌,这也是为何 150 年 来都没人意识到这点的原因。 或许用上这三种成分,地衣学家终将能在实验室里成功栽培地衣。 (1)一个世纪以来把黄色地衣和深棕色地衣分类为不同的两个“物种”,为什么有人提出质 疑呢__________?斯普利比尔寻找到的真相是什么?__________ (2)斯普利比尔最重要的发现是__________ A. 黄色地衣和深棕色地衣是不同的“物种” B. 担子菌和子囊菌的菌丝横断面没有区别 C. 几乎所有大型地衣中都能检测到担子菌类的基因 D. 黄色地衣和深棕色地衣的真菌和藻类是一致的 (3)若你已经意识到地衣的共生生物,你可以通过怎样的分子技术和手段直观地观察到地 衣的共生生物?______ (4)请概述斯普利比尔的研究前后,人们对地衣共生生物的认识。__________ (5)请结合本文和所学知识概括互利共生的概念。__________ (6)本文中的研究对地衣学的概念进行了修正,你觉得还有哪些谜团有待打开呢? __________(答出一点即可) 【答案】 (1). 它们中的真菌是一致的,搭配的也是一样的藻类 (2). 黄色地衣中担子 菌的丰度和数量更高 (3). C (4). 荧光标记 显微观察 (5). 之前认识:单一真菌与 单一微型藻类结伴相生之后认识:子囊菌和担子菌两种真菌和一种藻类共生 (6). 两种或者三种生物共同生活在一起,相互依存,彼此有利。(多种生物共同生活在一起,相互依存, 彼此有利。) (7). 两种真菌到底各自发挥着什么作用? 担子菌和狐衣酸是紧密相关的,但究竟是担子菌需要摄入这种物质,还是产生了这种物质, 还是说其解锁了另一种真菌制造此物的能力? 担子菌、子囊菌和藻类是如何相互有利的? 【解析】 【分析】 种间关系包括捕食、竞争、寄生和互利共生等。 【详解】(1)由于黄色地衣和深棕色地衣中的真菌是一致的,搭配的也是一样的藻类,故有 人质疑他们属于两个“物种”。斯普利比尔经过研究发现,黄色地衣中担子菌的丰度和数量更 高。 (2)在斯普利比尔进行研究之前,已经有研究表明黄色地衣和深棕色地衣的真菌和藻类是 一致的,并且人们长久以来把黄色地衣和深棕色地衣分为不同的物种。斯普利比尔通过研究 45000 份地衣样本,批量筛查这些属于不同演化分支、来自不同大陆的样本,结果发现几乎 所有的大型地衣中都能检测到担子菌类的基因,这是其最重要的发现。在斯普利比尔发现地 衣由两种真菌和一种藻类共生之后,显微镜下观察发现担子菌和子囊菌的菌丝横断面几乎一 样,所以 150 年来无人意识到地衣中存在两种而非一种真菌。 综上所述,ABD 不符合题意,C 符合题意。 故选 C。 (3)可以通过荧光标记及显微观察来直观地观察地衣的共生生物。 (4)斯普利比尔的研究之前,人们认为单一真菌与单一微型藻类结伴相生;研究之后人们 认为子囊菌和担子菌两种真菌和一种藻类共生。 (5)互利共生指两种或者三种生物共同生活在一起,相互依存,彼此有利。 (6)既然地衣是由担子菌、子囊菌和藻类共同组成的,那么担子菌、子囊菌和藻类是如何 相互有利的? 【点睛】互利共生的生物相互之间彼此有利,缺一不可,离开彼此后都不能正常生存。 21.神经纤毛蛋白-1(NRP-1)是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新型受体,通过参与多种信号转导来促 进肿瘤血管的生成。本研究将为 NRP-1 单克隆抗体靶向治疗乳腺癌提供数据基础。 (1)取乳腺癌(MCF7)组织块,运用__________技术获得 MCF7 细胞用于后续实验。用 重组的人_________蛋白对小鼠进行注射,使小鼠产生免疫反应,制备杂交瘤细胞,将杂交瘤细胞转到多孔培养板上培养,吸取培养孔中的__________(填“上清液”或“沉淀细 胞”),应用__________技术进行抗体阳性检测。经多次筛选和细胞培养,获得NRP-1 单克 隆抗体(NRP-1 MAb)。 (2)提取正常组织细胞和 MCF7 细胞的总蛋白,设置空白对照,加入 NRP-1 MAb 进行蛋 白质免疫印迹,实验结果如下: 该实验结果说明了__________。 (3)将 MCF7 细胞制成单细胞悬液,等量注入 4 组裸鼠右前腋下,接种后 3 天开始给药, 共给药 7 次。每隔 5 天测算一次肿瘤的体积,如下图所示: 对照组注射__________,从上图中可以看出__________。 (4)结合题干信息,综合以上研究请你推测 NRP-1 MAb 抑制肿瘤的作用机理是__________。 (5)注射不同剂量 NRP-1 MAb 33 天后,剥离肿瘤组织称重,实验结果如下图:从该结果中可以看出____。综合比较(3)和(5)的实验结果,可见中高剂量和低剂量的 NRP-1 MAb 在降低肿瘤体积和降低肿瘤重量上出现了不一致性。 (6)基于以上研究,科学家们对该抗体的用药方式有两种观点:谨慎用药和适宜浓度用药。 你支持哪个观点,并说出理由______。 【答案】 (1). 动物细胞培养技术 (2). 神经纤毛蛋白-1(NRP-1) (3). 上清液 (4). 抗原—抗体杂交技术 (5). NRP-1 在 MCF7 细胞中高表达 (6). 等量的生理盐水 (7). NRP-1 MAb 能够有效地降低肿瘤的体积,中、高剂量抗体的降低效果比低剂量的效果更 显著 (8). NRP-1 在 MCF7 细胞中高表达,NRP-1 MAb 与 NRP-1 特异性结合,阻断了血 管内皮生长因子与 NRP-1 的结合,抑制了肿瘤血管生成,进而降低了肿瘤的体积。 (9). NRP-1 MAb 能够有效地降低肿瘤组织的重量,中、高剂量抗体的降低效果稍微没有低浓度 的好,不同剂量降低效果的差异并不显著。 (10). 支持谨慎用药理由:随着治疗时间的 延长,这种不一致性可能会加大,应进行后续研究,现阶段谨慎用药。支持适宜浓度用药理 由:该抗体已经显示了显著的抑瘤效果,这种不一致性很小,可以考虑适宜浓度用药 【解析】 【分析】 动物细胞融合,又称细胞杂交,指将两个或多个动物细胞结合形成一个细胞的过程,融合后 形成具有原来两个或多个细胞遗传信息的单核细胞,称为杂交细胞。 单克隆抗体制备的过程中需要经过两次筛选,第一次用选择培养基筛选出杂交瘤细胞;第二 次用专一抗体检测筛选出能产生特定抗体的杂交瘤细胞。 【详解】(1)取乳腺癌(MCF7)组织块,需要用胰蛋白酶或胶原蛋白酶进行分散处理后, 运用动物细胞培养技术获得 MCF7 细胞。要制备 NRP-1 单克隆抗体,需要用重组的人 NRP-1 蛋白对小鼠进行注射,使小鼠产生免疫反应,产生相应的浆细胞,与该浆细胞与骨髓瘤细胞 进行融合处理,制备杂交瘤细胞。将杂交瘤细胞转到多孔培养板上培养,可以从培养液即上 清液中提取到单克隆抗体,可以用抗原-抗体杂交技术进行抗体阳性检测。经多次筛选和细 胞培养,获得 NRP-1 单克隆抗体(NRP-1 MAb)。 (2)根据实验结果可知,只有 MCF7 细胞中蛋白可以与 NRP-1 MAb 发生免疫反应,说明 NRP-1 在 MCF7 细胞中高表达。 (3)实验的自变量是给药的剂量和时间,因变量是肿瘤的体积,对照组应该注射等量的生 理盐水,根据实验结果可知,NRP-1 MAb 能够有效地降低肿瘤的体积,中、高剂量抗体的 降低效果比低剂量的效果更显著。(4)根据“神经纤毛蛋白-1(NRP-1)是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新型受体,通过参与多种信 号转导来促进肿瘤血管的生成”及实验数据 NRP-1 MAb 能够有效地降低肿瘤的体积可知, NRP-1 在 MCF7 细胞中高表达,NRP-1 MAb 与 NRP-1 特异性结合,阻断了血管内皮生长因 子与 NRP-1 的结合,抑制了肿瘤血管生成,进而降低了肿瘤的体积。 (5)注射不同剂量 NRP-1 MAb 33 天后,剥离肿瘤组织称重,根据实验数据可知,NRP-1 MAb 能够有效地降低肿瘤组织的重量,中、高剂量抗体的降低效果稍微没有低浓度的好, 不同剂量降低效果的差异并不显著。 (6)综合比较(3)和(5)的实验结果,可见中高剂量和低剂量的 NRP-1 MAb 在降低肿 瘤体积和降低肿瘤重量上出现了不一致性。根据上述研究结果可知,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 这种不一致性可能会加大,应进行后续研究,故现阶段应该支持谨慎用药。 【点睛】本题的难点在于需要考生根据题目信息分析 NRP-1 MAb 抑制肿瘤的作用机理,题 干已知信息中 NRP-1 可以促进肿瘤血管的生成,结合 NRP-1 MAb 可以在 MCF7 细胞中高表 达及 NRP-1 MAb 可以引起肿瘤体积变小可以做出相关的推测,NRP-1 在 MCF7 细胞中高表 达,NRP-1 MAb 与 NRP-1 特异性结合,阻断了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与 NRP-1 的结合,抑制了 肿瘤血管生成,进而降低了肿瘤的体积。 的

资料: 29.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