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高考历史二轮练习第一部分板块一第3讲中国古代文明的辉煌与迟滞——明清前期(1840年前)(Word版附解析)
加入VIP免费下载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第一部分 板块一 第 3 讲 (时间:35 分钟 分值:85 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 12 小题,每小题 4 分,共 48 分) 1.(2019·毛坦厂中学联考,27)1367 年,朱元璋承袭宋元旧制设给事中,洪武六年(1373 年)始分为吏、户、礼、兵、刑、工六科,设置了六科给事中,下表中内容为六科给事中的具 体职权。据表可知,明朝六科给事中的设置(  ) 吏科 监督文官的选拔、任命、考核等事项 户科 监督国家钱粮收支、仓储等 礼科 监督各项祭祀、封增等 兵科 监督军事方略的制定、实施以及武官的考选、任命、赏功罚罪 刑科 对审判等进行监督 工科 监督各项建筑、水利工程的建造 A.沿袭了唐朝三省六部制度 B.确立了直属六部的监察机关 C.利于维护封建秩序的稳定 D.改变了当时的行政决策方式 解析:C [据材料中的“监督”说明六科给事中的具体职权监督六部的工作,利于维护 封建秩序的稳定,故选 C 项;唐朝三省六部是行政权而不是监督权,排除 A 项;据所学,六 科给事中直属皇帝,排除 B 项;材料体现的检察权不是行政权,排除 D 项。] 2.(2020·漳州质检,27)从 1405 年至 1433 年,郑和七下西洋,访问了 30 多个国家和地 区,代表皇帝接受当地君王的朝贡,并把大量礼品回赐当地的君王。这一系列活动(  ) A.改变了明初实施的海禁政策 B.开创了海上丝绸之路新局面 C.彰显了明帝国的国际影响力 D.推动了明朝经济走向繁荣 解析:C [据材料“访问了 30 多个国家和地区,代表皇帝接受当地君王的朝贡,并把大 量礼品回赐当地的君王”可知郑和下西洋增强了明帝国的影响力,故选 C 项;据所学海禁政 策主要是禁止民间海外贸易活动,而郑和下西洋是官方行为,不属于改变了海禁政策,排除 A 项;郑和下西洋的主要目的是宣扬国威,并非为了经济利益,排除 B 项;郑和下西洋消耗了 大量财富,另外,郑和下西洋不是为了追求经济利益,难以推动明朝经济走向繁荣,排除 D 项。]3.(2019·天一大联考六,27)据记载明初“风尚诚朴”,“中产之家,前房必土墙茅盖”。 到明代后期,“鄙为寒酸,贫者必用绸娟色衣”“日用会社婚葬,皆以俭省为耻”。这一变化 反映了(  ) A.经济发展冲击传统观念  B.宋明理学正统地位动摇 C.市民兴起瓦解等级秩序 D.下层民众易染奢靡风气 解析:A [由材料明初和明后期的对比,从“风尚诚朴”到“以俭省为耻”说明民众的 尚俭传统观念发生变化,结合所学知识,以及时间点明后期,可以判断变化的原因是明中后 期商品经济的发展,故选 A 项;明时,宋明理学仍占正统地位,排除 B 项;市民兴起是在宋 代,不是明后期,排除 C 项;民众消费得起绸娟色衣,是经济发展的表现,不是奢靡风气, 排除 D 项。] 4.(2019·蚌埠三模,27)明朝中后期,刊刻通俗书籍的民间坊肆,发行了一种以戏曲小说 形式演绎和表现佛教内容的新的文学样式作品,且配有大量版画。这种新文学样式出现的主 要原因是(  ) A.民众消费观念变化    B.雕版印刷技术改进 C.佛教影响逐渐增强 D.市民阶层日益扩大 解析:D [明朝商品经济的发展,市民阶层的壮大,推动文学作品世俗化发展,故选 D 项;民间消费观念的变化是原因之一,不是主要原因,排除 A 项;雕版印刷术的改进主要是 在宋代,明朝活字印刷术普及,排除 B 项;材料中“刊刻通俗书籍的民间坊肆,发行了一种 以戏曲小说形式演绎和表现佛教内容的新的文学样式作品,且配有大量版画”是文学作品世 俗化的表现,而且儒家思想是正统思想,佛教的影响不会逐渐增强,排除 C 项。] 5.(2019·郑州三模,27)美国史学家罗威廉在《最后的中华帝国:大清》一书中认为清朝 有三个机构创新,三个创新指向了清王朝统治最重要的三个方面。具体情况如表所示: 机构 职能 主要表现 理藩院 管理 对汉族中国本部十八行省之外的管理(大清帝国的多民族与大疆域) 内务府 保护 对皇帝个人及其有关家族的保护 军机处 控制 满洲统治者对核心包括军事权力和行政权力的高度控制 这说明清朝(  ) A.倾向于推行满汉民族分治政策 B.构建了较独特的帝国管控体系 C.实行家国同构的国家管理模式 D.对边疆地区控制相对比较松散 解析:B [据材料理藩院管理多民族与大疆域,内务府保护皇帝及其家族,军机处控制 军事、行政等核心权力,这说明清王朝构建了较独特的帝国管控体系,君主专制制度空前加 强,故选 B 项;材料的三个机构创新没有体现满汉民族分治政策,排除 A 项;家国同构早在西周就已实施,体现不出“创新”,排除 C 项;理藩院的专门设置体现的是对边疆地区控制的 严格,排除 D 项。] 6.(2019·赣州三模,27)康熙五十五年(1711 年),热河行宫正式更名为“避暑山庄”,每年 四月开始避暑塞外,乾隆在位期间,“避暑山庄”还是重要的政治舞台,其重大政治活动、 日常生活多方面体现了游牧与农耕文化的整合。据此推断,“避暑山庄”这一舞台有利于(  ) A.满族全国性统治地位确立 B.各民族政治地位平等的实现 C.长城对外防御功能的增强 D.统一多民族国家局面的巩固 解析:D [题干中“‘避暑山庄’还是重要的政治舞台,其重大政治活动、日常生活多 方面体现了游牧与农耕文化的整合”,推知这有利于中原农耕地区与边疆游牧地区的融合,再 结合明清时期君主专制带来的积极影响,故选 D 项;满族在全国确立统治是在 1644 年,排除 A 项;皇帝避暑地点的变化与各民族平等关系不大,排除 B 项;长城主要防御游牧民族,明 清时期长城不需要防御游牧民族了,因为满族就是游牧民族的代表,排除 C 项。] 7.(2020·乐山模拟,5)乾隆以后,一些经营地主和富农,或利用自己的土地,或租种别 人的土地,大规模的用无田农民从事各种经济作物或粮食的生产,获取利润。这些地主和富 农与他们雇佣的农民“同桌同吃,无主仆名分”。这最能表明(  ) A.当时农村中资本主义萌芽的存在 B.明清时期农业取得长足进步发展 C.在清中期以后开始出现货币地租 D.国家经济政策调整促进农业发展 解析:A [材料主旨是一些地主、富农雇佣无田农民种地,获取利润,二者没有人身依 附关系,而是雇佣劳动关系,故 A 项正确;B、C 两项材料未体现,故排除;材料未体现国家 调整经济政策,故 D 项错误。] 8.(2019·荣成二诊,8)明末清初,大陆居民特别是福建、广东等地居民大规模迁移台湾, 与原住民共同参与当地开发。其影响是(  ) A.打击了东印度公司在台残余 B.开始突破传统的闭关锁国政策 C.推动了台湾经济结构的转型 D.丰富了中华民族历史发展内涵 解析:B [明末清初是海禁时期,福建、广东等地居民大规模迁移台湾实际上是对闭关 锁国政策的突破,故本题选 B 项;A 项错误,当时东印度公司并没有在台湾有势力;C 项没 有理解材料的真实含义;D 项与材料无关。] 9.(2019·南宁三模,27)宗法制造成西周“家天下”的局面和魏晋时代“公门有公,卿门有卿”的门阀政治,至明清之际,它为徽商提供血缘网络、商帮、会馆、人力、财力,是徽 商成功的重要因素。这表明宗法制(  ) A.推动着社会不断进步 B.具备丰富的社会功能 C.其血缘关系逐渐被取代 D.强化了对社会的控制 解析:B [西周和魏晋时期反映出宗法制具备政治功能,明清时期宗法制推动商帮的发 展说明其还具备经济等社会功能,故选 B 项;材料说明宗法制在不同时代发挥着不同的功能, 未从社会进步的角度阐述,排除 A 项;宗法制的血缘关系传承是宗法制继续发挥作用的关键, 排除 C 项;材料中明清时期强调宗法制的经济功能,排除 D 项。] 10.(2019·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三模,27)明清时期,湖州蚕农有一种独特的植桑技术。他 们为了使桑树长得更好,在桑树长到七八尺时,便将桑树顶枝剪断,使桑树不再长高,而是 横向发展,长出更好、更多的桑叶。材料可反映出当时湖州(  ) A.纺织业生产的技术发达 B.发展丝织业的条件较优越 C.种桑养蚕技术全国领先 D.丝织业商品化的趋势明显 解析:C [本题主要考查明清时期湖州的桑产业生产。材料中只提到湖州的蚕农生产桑 叶的先进技术,未提及纺织业的生产技术,故 A 项错误;材料中只提到湖州的蚕农生产桑叶 的先进技术,对于其他发展丝织业的条件则未提及,无法看出湖州发展丝织业的条件是否优 越,故 B 项错误;材料中提及湖州地区的蚕农通过运用独特的植桑技术,让桑叶横向发展, 长出了更好、更多的桑叶,说明湖州地区当时种桑养蚕技术的先进,故 C 项正确;材料中提 到湖州的蚕农生产桑叶的先进技术,未提及丝织业商品化的情况,故 D 项错误。] 11.(2019·郑州二检,3) 冯友兰在《中国哲学史》一书中写道:(明清)在这个时期,在某 些方面,中国的文化有了重大进展。……官方方面,程朱学派的地位甚至比前朝更为巩固。 非官方方面,程朱学派和陆王学派在清朝都发生了重大的反动。这里的“反动”是指(  ) A.宋明理学的统治地位丧失 B.对传统儒学地位的彻底否定 C.对传统儒家思想的批判继承 D.倡导“自由”“平等”思想 解析:C [本题材料提到,“在这个时期(明清),在某些方面,中国的文化有了重大进 展。……官方方面,程朱学派的地位甚至比前朝更为巩固。非官方方面,程朱学派和陆王学 派在清朝都发生了重大的反动”,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清之际黄宗羲等思想家对传统儒家思 想的批判继承,故选 C 项。] 12.(2019·遵义二模,3)《红楼梦》中,贾宝玉的父亲让仆人转告贾府私塾老师说:“什么《诗经》、古文,一概不用虚应故事,只是先把‘四书’一气讲明背熟,是最要紧的。”据 此推出符合史实的结论是(  ) A.理学居于统治地位,“四书”更受重视 B.孔子权威地位动摇,《诗经》遭到轻视 C.科举制度弊端暴露,富家子弟弃儒从商 D.《红楼梦》取材于现实,反映宋代生活 解析:A [据题干及所学可知,明清时期理学居于统治地位,从题干中“只是先把‘四 书’一气讲明背熟,是最要紧的”信息可以看出,“四书”更受重视,故选 A 项;明清时期, 儒学仍是官方的正统思想,孔子的权威地位不可能动摇,故 B 项错误;C 项在题干信息中没 有体现,错误;《红楼梦》是清代小说,不是反映宋代生活,故 D 项错误。]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 2 小题,第 13 题 25 分,第 14 题 12 分,共 37 分) 13.(2019·福州质检,4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 分) 材料一 16 世纪,东亚存在一个以明代中国为中心的朝贡贸易圈。……在明代,朝贡的 经济特征更加明显,成为官方垄断海外贸易的手段。“朝贡与贸易挂钩,非朝贡不得互市。”为 了维持官方对贸易的垄断,明政府对海外贸易实行严格控制和限制。明统治者所建立的朝贡 贸易体系,直接促进了中国与周边地区的贸易交流。与统治者意愿相反,朝贡贸易直接促生 了东南沿海地区—东南亚地区的私人的贸易网络。 ——摘编自梁雪松《近代早期与近代早期世界贸易》 材料二 葡萄牙是欧洲最早进行海外探险和殖民的国家,15 世纪末到 16 世纪中期,葡萄 牙帝国处于鼎盛时期,以圣多美为中转站,通过好望角航线将大西洋贸易与印度洋贸易联系 起来。巴西的烟草、黄金、白兰地酒和兽皮等商品经圣多美、好望角运往亚洲;亚洲的纺织 品和香料运抵圣多美分销非洲、欧洲和美洲。这样葡萄牙人通过扩张活动建立了连接美洲、 欧洲、非洲和亚洲的海上贸易网络和庞大的商业殖民帝国。   ——摘编自赵婧《葡萄牙帝国与早期近代世界贸易》 (1)根据材料一,概括明代建立的贸易体系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影响。(10 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相对于明代的贸易体系,葡萄牙建立的贸易网 络的不同及其原因。(15 分) 解析:(1)第一小问特点,根据材料一“16 世纪,东亚存在一个以明代中国为中心的朝贡 贸易圈”可知以中国为中心;根据材料一“在明代,朝贡的经济特征更加明显,成为官方垄 断海外贸易的手段”可知官府控制;根据材料一“朝贡与贸易挂钩,非朝贡不得互市”可知 朝贡与贸易相连。第二小问影响,根据材料一“16 世纪,东亚存在一个以明代中国为中心的 朝贡贸易圈”可知树立了中国的政治权威;根据材料一“明统治者所建立的朝贡贸易体系, 直接促进了中国与周边地区的贸易交流”可知密切了明朝与周边国家的联系;根据材料一“朝 贡贸易直接促生了东南沿海地区—东南亚地区的私人的贸易网络”可知推动了私人贸易网络的产生;根据材料一“为了维持官方对贸易的垄断,明政府对海外贸易实行严格控制和限制” 可知对中国的经济发展带来负面影响。(2)第一小问不同,根据材料二“葡萄牙人通过扩张活 动建立了连接美洲、欧洲、非洲和亚洲的海上贸易网络和庞大的商业殖民帝国”与材料一“16 世纪,东亚存在一个以明代中国为中心的朝贡贸易圈”对比,可知其不同点是范围更广阔; 根据材料二“葡萄牙人通过扩张活动建立了……”与材料一“明统治者所建立的朝贡贸易体 系,直接促进了中国与周边地区的贸易交流”对比,可知其不同点包括以下几点,其一,借 助军事武力形成;其二,推行贸易垄断和掠夺政策;其三,以获取商业利益为目的。第二小 问原因,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之所以与明朝的贸易体系有以上几点不同,其主要原因有以下 几点,第一,在世界各地建立大量殖民地;第二,自身商品生产能力不足;第三,重商主义 的影响;第四,出于维护本国贸易优势的需要。 答案:(1)特点:以中国为中心;官府控制;朝贡与贸易密切相连。影响:树立了中国的 政治权威;密切了明朝与周边国家的联系;推动了私人贸易网络的产生;对中国的经济发展 带来负面影响。 (2)不同:范围更广阔;借助军事武力形成;推行贸易垄断和掠夺政策;以获取商业利益 为目的。原因:在世界各地建立大量殖民地;自身商品生产能力不足;重商主义的影响;出 于维护本国贸易优势的需要。 14.(2020·眉山模拟,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 分) 材料 明朝洪武三十年(公元 1397 年)二月,明王朝迎来了三年一度的科举会试,朱元璋 亲自选定品学俱佳的士林领袖、翰林学士刘三吾为主考。三月初发布皇榜。然而数日内,大 批落榜考生跑到礼部鸣冤告状。因为中榜的 51 名贡生清一色的来自南方各省,竟然没有一名 北方人。因此,说主考收受钱财、地域歧视……关于“科场舞弊”的传闻沸沸扬扬。事件引起明 王朝上下震撼。三月初十,朱元璋下诏成立包括饱学之士、忠直敢言的大臣在内的“调查小组” 进行调查,然而调查结论认为刘三吾等人的阅卷公平公正,无任何问题。这再次引起落榜的 北方学子哗然,朝中许多北方籍的官员要求重新复核,并严查所有涉案官员……五月,朱元 璋突然下诏,认定刘三吾为“反贼”,发配西北;朱元璋的侍读、调查小组负责人张信被凌迟处 死……六月,朱元璋亲自复核试卷,亲自选定 51 名中榜贡士,竟然清一色是北方人,无一名 南方人。该事件以后,明朝的科举录取分成了“南北榜”,即南北方的学子,按照其所处的地域 进行排名,分别录取出贡生后,再统一参加殿试。 ——摘编自张嵌《不容青史尽成灰·明清卷》 上述材料包含了多方面的历史信息。请你选择一个角度,确定一个主题,并结合所学知 识进行阐述。 解析:据材料提到,“主考收受钱财、地域歧视……关于‘科场舞弊’的传闻沸沸扬 扬……五月,朱元璋突然下诏,认定刘三吾为‘反贼’,发配西北;朱元璋的侍读、调查小组 负责人张信被凌迟处死……六月,朱元璋亲自复核试卷,亲自选定 51 名中榜贡士,竟然清一色是北方人,无一名南方人”结合所学知识即可找出两个历史信息,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 识进行阐述。例如:科考结果体现了鲜明的君主专制特征。阐述:科考的主考官刘三吾是明 太祖朱元璋亲自选定的,充分体现了皇帝的意志。落榜考生怀疑考试的公正性时,朱元璋下 诏调查,调查组的人员也是朱元璋亲自选定的。朱元璋突然下诏,罗织罪名,严厉惩处主考 官和调查组的官员,一些饱学之士成为替罪羊。朱元璋亲自选定的中榜考生,完全推翻了原 来的结论,全部选择北方人。 答案:示例一:科考事件体现了鲜明的君主专制特征。 阐述:科考的主考官刘三吾是明太祖朱元璋亲自选定的,充分体现了皇帝的意志;落榜 考生怀疑考试的公正性时,朱元璋下诏调查,调查组的人员也是朱元璋亲自选定的;朱元璋 突然下诏,罗织罪名,严厉惩处主考官和调查组的官员,一些饱学之士成为替罪羊;朱元璋 亲自选定的中榜考生,完全推翻了原来的结论,全部选择北方人。朱元璋非常清楚科考的选 拔结果是公正的,可是出于“稳定”的政治需要,不惜以牺牲一些忠心耿耿的官员为代价来 平息事端。 这个事件的整个过程,充分体现了皇帝决策的独断性和随意性。 示例二:经济状况对文化教育有着巨大的影响。 阐述:根据洪武三十年科举考试结果,充分反映了南方经济较为发达;南方在南宋时期 成为全国经济重心以后,文化教育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南方文化教育的发展,反映在科 考的中榜人数上,南方对北方的优势不断在扩大;此次科考及其调查结果,都证明第一次选 拔是正常而且正确的。 文化教育事业的进步,需要有相当大的资金投入。如果经济地位削弱或者教育投入(相对) 减少,都会对教育事业产生不利的影响。

资料: 29.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