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15 分)
那一排钻天杨
肖复兴
①四十多年前,我家搬到北京陶然亭南、附近马路旁有一排新栽不久的钻天杨,瘦弱的
树后有两间同样瘦弱的小平房,这是一家小小的副食品商店,卖些油盐酱醋,同时兼管每天
牛奶的发送。
②母亲那一阵子大病初愈,我给她订了一袋牛奶。由于每天到那里取奶,我和店里的售
货员很熟。其中一位很年轻,刚来不久。她面容清秀,长得纤弱,快言快语。熟了之后,她
曾经不好意思地告诉我:没考上大学,家里非催着赶紧找工作,只好到这里上班了。
③知道我在中学里当老师,她让我帮她找一些高考复习材料,想明年接着考。她又听说
我爱看书,还写点儿东西在报刊上发表,就对我另眼相看。
④那时候,买麻酱要证,买香油要票,带鱼则只有过春节才有。打香油的时候,都得用
一个老式的长把儿小吊勺作为量器,盛满之后,通过漏斗倒进瓶里,手稍微抖喽一下,就会
使盛进瓶里的香油的分量大不相同。每次我去打香油,她都会满满打上来,动作麻利,每次
我去买带鱼,她会把早挑好的宽一些的带鱼,从台子底下拿给我,我感受到她的一番好意。
⑤除了书和杂志,我无以相报。好在她爱看书,我就把看过的杂志和旧书借给她看:她
见到我就叫我肖老师,我管她叫小冯同学:
⑥她曾经悄悄地对我说她不喜欢待在这么个小铺里卖一辈子香油麻酱和带鱼,告诉我想
复读,明年重新参加高考。
⑦刚恢复高考的那一年,她参加了高考,没考上。第二年又去高考,结果差的分比前一
年还多。从此以后,她不再提高考的事了。
⑧我读大学期间,很少回家,和她见面少了,几乎断了音讯。
⑨六年过后,正是文学复兴的时期,我家有很多杂志,把床铺底下挤得满满堂堂便想起
了这位小冯同学,她爱看书,把这些杂志送给她正好
⑩我来到副食店,一眼就看见她坐在柜台里。看见我进来,她忙走了出来,笑吟吟地叫
我。我这才注意,她挺着个大肚子,小山包一样。
⑪我把杂志给了她,说:家里还有好多,你这样子不方便到我家去拿,待会儿我给你送
来!她一摆手说:那哪儿行啊!那显得我的心多不诚呀!便跟着我回家抱回好多本杂志,我只好帮她提着一大摞,护送她回到副食店,对她说:这么沉,你怎么拿回家?她说:一会儿
打电话,让孩子他爸来帮我扛回家。这可是我们一家三口的宝贝呀!说完,她咯咯又笑了起
来。
⑫那天告别时,她挺着大肚子,特意送我走出副食店。正是四月开春的季节,路旁那一
排钻天杨的枝头露出了鹅黄色的小叶子,迎风摇曳,格外明亮打眼。在这里住了小九年,我
似乎是第一次发现这钻天杨的小叶子这么清新,这么好看。
⑬从那以后,我再没见过小冯同学。
⑭前些日子,我参加一个会议,到一座宾馆报到,宽阔的大厅里,从天而降的瀑布一般
的吊灯,晶光闪烁。一位身穿藏蓝色职业西式裙装的女士,大老远挥着手臂径直走到我的面
前,伸出手来笑吟吟地问我:您是肖老师吧?我是小冯呀!看我盯着她发愣,她补充道:陶
然亭南那个副食店的小冯,您忘了吗?
⑮我忽然想起来了,但是,真的不敢认了,她似乎比以前更漂亮了,也显得比实际年龄
要年轻许多!
⑯“我是专门等您的,我在会议名单上看到您的名字,就一直等着这一天呢!我和您有
三十多年没有见了!今晚,我得请您吃饭!我已经定好了房间!您可一定等着我呀!”她热
情地说。
⑰晚餐丰盛又美味,边吃边谈,我知道了她的经历:生完孩子没多久,她就辞掉副食店
的工作,在家带孩子;孩子上幼儿园后,她不甘心总这么憋在家里,便和丈夫一起下海折腾;
折腾得一溜儿够,赔了钱,也赚了钱,最后合伙投资承包了这个宾馆,她忙里忙外,统管这
里的一切。
⑱告别时,我问她,那个小小的副食店,现在还有吗?
⑲她忍不住又笑了起来:芝麻粒那么大的副食店,现在还能有吗?早被连锁的超市取代
了。那一带,二十多年前就都被拆平,盖起了高楼大厦。不过,副食店前路旁那一排钻天杨,
倒是没有被砍掉,现在都长得有两三层楼高了,已经成了那个地带的一景儿了呢!
⑳钻天杨,她居然还记得那一排钻天杨。
(选自《光明日报》2018 年 11 月 30 日,有删改)
1.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文章选用的副食品商店、麻酱证、香油票等事物极具典型性,能够唤起一代人对改
革开放前中国社会贫穷与落后的集体记忆。
B.第④段中“每次我去打香油,她都会满满打上来,动作麻利”,运用细节描写,意在表现小冯技艺娴熟,是一名称职的店员。
C.作者三十多年后再见到小冯,“她似乎比以前更漂亮了,也显得比实际年龄要年轻
许多”,暗示小冯的生活条件比以前改善了很多。
D.文章多次写到小冯的笑,如“笑吟吟
地叫我”“咯咯又笑了起来”“忍不住又笑了起来”等,表现了小冯不同情景下的心理特点。
解析:B [“意在表现小冯技艺娴熟”错误,这是为了表现对“我”另眼相看。]
2.“钻天杨”在文中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6 分)
答案:①是时代的见证者,见证了小冯的成长和时代的发展变化。②具有象征意义,象
征着以“小冯”为代表的中国人民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和祖国的飞速发展。③饱含着作者对
小冯的进取精神和祖国发展的热情赞颂。
3.本文已被《光明日报》“中国故事”栏目登载,假如你是该栏目组编审,请谈谈选用
本文的理由。(6 分)
答案:①选材典型,以小见大。小冯的经历代表着千万中国人的经历,陶然亭一带的变
化是中国巨变的缩影。②剪裁精当。选取作者与小冯交往的几个片段,凸显了人物的精神风
貌和时代变化。③构思巧妙。将小冯成长历程和陶然亭一带前后面貌的变化交织在一起,侧
面展现了四十年来的巨大变化。④内容和主题与栏目要求十分契合。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 题。(15 分)
鹤的舞蹈
张抗抗
我相信自己与鹤是有缘的。20 世纪 60 年代末从杭州到北大荒下乡时,我报名的那个农场,
就叫作鹤立河农场,隶属鹤岗市。想来在很久以前,三江平原湿地上,一定曾经自由地生活
着许多许多白鹤灰鹤,那地方因鹤得名。
但我到达鹤立河农场的连队时,几乎已经见不到鹤的踪影了。水库边草甸深处,偶有一
只白色的长脖老鹤,细脚独立,低头于浅水觅鱼,有人走近,它便伸开翅膀迅速仰天起飞,
单腿忽而变成两根,垂直悬挂于身后,瘦腿伶仃,白羽飘飘,大有仙风道骨之态。那一刻我
几乎惊呆,而后激动不已,从此固执地将此鸟认作白鹤,以给自己一点心理安慰。
但事实上,那时候三江湿地正被大规模地开发成农田,鹤立河早已徒有虚名了。
1977 年,我带着关于白鹤之梦的破灭与一线尚存的人生理想,来到哈尔滨,读书后又留
在那儿。有一天,在事先完全没有任何预兆的情境下,白鹤突然出现了——它们以舞蹈的姿
势,猝不及防地闯入我的视线。那是我生命中值得庆贺的幸运日,后来的岁月中,它们仍不断地令我陶醉与回味。时隔 20 余年,当时的情形仍清晰如初、历历在目。
那是 20 世纪 80 年代初一个春天的清晨,我与一位邻居大姐约定去哈尔滨市动物园晨练。
我们似乎是被一阵阵嘹亮的号角,或是高亢的呼唤所吸引,闻声走到了一座高大的丝网笼前。
那一刻我的呼吸都几乎停止了,我看见了一群白色的和灰色的大鸟,不,是一群真正的仙鹤,
正在笼中翩跹起舞——银衣白裙飘飘,身材修长流畅,长颈长腿灵巧敏捷,灰褐色的眼睛彼
此深情地凝视对方——它们几乎具备了天才的舞蹈家应有的一切优势,还有内心热烈而疯狂
的激情。它们在清晨的第一线阳光中从容地展开了巨大的羽翼,然后轻盈地弹跳,凌空扑转,
就像踩着音乐的节拍,一步都不会乱了方寸。伴奏的音乐流淌在它们的血液里,我们人类是
听不见的。一只白鹤高雅地踮起足尖,将长喙伸向太阳的方向,一次又一次,总是与其他的
鹤擦肩而过,然后一个华丽转身,在笼中奔跑翻腾,掀起一阵忧郁的尘雾——这是白鹤的单
人舞,高傲而又孤独。而双人舞的风格则完全不同,那是热情奔放而又光焰四射的:双鹤颈
项相绕,四足灵巧地此起彼落,任何一个动作都是互相呼应的,就像人类的拉丁舞那样配合
默契;它们不停地追逐嬉戏,扇动着翅膀换位拍打,像是在拥抱与抚慰对方;鹤似以腾跃示
欢喜、以展翅示仰慕、以交颈示情爱、以啄羽示亲近。那般缠绵悱恻,难舍难分;那样扑朔
迷离,如影随形。鹤在舞蹈时,在天地间释放了它求偶的全部渴望与爱意,忘我忘情如痴如
醉,令观者惊羡而自愧不如。当笼中所有的鹤都一同起舞时,犹如风起云涌电闪雷鸣,一场
气势磅礴而壮美的集体舞开始了,整个笼子似乎都在震撼。我听见了雄浑的交响乐,还有旷
野春风的呼啸;然而,眼前白鹤的狂舞却旁若无人,依旧悄然无声地进行着。
那一刻我相信天下所有见过鹤舞的人,都会为它们的真诚率性而深深感动。
也许再没有哪一种动物,能比鹤的舞蹈更奇妙更精美更富于感情色彩了。20 多年前我曾
见过笼中之鹤的舞蹈,从此终生不忘。但也因而有一丝悲哀挥之不去,我只能想象着那些栖
居在蓝天野地的鹤群,大自然辽阔的舞台,会使它们的舞蹈更加舒畅与自由。
在扎龙见到一位春夏常出没于沼泽,业余拍摄野生鹤群的企业家王克举,并参观了他自
费建立的扎龙梦鹤苑主题公园。前后十余年,他拍下野生鹤冬夏生活形态图片近万幅,在梦
鹤苑几排红砖平房的白墙上,悬挂着几百帧扎龙丹顶鹤与大天鹅的艺术摄影图片。色彩光影、
雪雾水波、鹤立鹤飞鹤鸣鹤舞,千姿百态,让人流连忘返。有人以这种方式,将仙鹤自创自
演的舞蹈,在镜头中永久珍藏。
当然还有更为重要的另一种形式的挽留,留住湿地沼泽——适宜野生丹顶鹤居住的自然
生态环境。齐齐哈尔市政府及扎龙保护区,在这 20 多年间已是竭尽所能、不遗余力。李局长
告诉我,扎龙的当务之急,需要设法将苇荡中遗存的几十家农户,全部迁出保护区。北大荒是仙鹤的故乡。据悉,当年知青大量开垦的湿地,近年已陆续退耕还草。
我相信自己是与鹤有缘的:我的两个外侄女,(我事先并不知情)公爹为她们各自起名为鹤
立与鹤飞——愿以此怀念那些美丽的白色大鸟,再不会被我们忘却或忽视。
4.下列对散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标题“鹤的舞蹈”,鲜明地聚焦群鹤翩跹的景象,将鹤求偶行为人格化、艺术化,突
出其美丽的姿态和特殊的习性,简洁、形象而饶有意味。
B.第二段通过外貌、动作描写,刻画偶见的一只“白羽飘飘,大有仙风道骨之态”的老
鹤形象,表现其自由闲适的特征和自己欣喜不已的心情。
C.观看鹤舞后作者“有一丝悲哀挥之不去”,既是因鹤被囚禁笼中的遭遇,又是因鹤栖
居的蓝天野地被人侵占,体现出怜悯之心、忧患之情。
D.本文通过优美、流畅而凝重的语言,讲述作者亲历的关于鹤鸟的故事,展示出一种心
灵境界,表达了一个有良知的当代作家的社会责任感。
解析:B [“自由闲适”特征的理解有误。第二段描写偶见的一只老鹤的形象,主要是
表现其孤单、瘦弱和惊惶的状态。“欣喜不已”的表述也不正确,应该是表达了看见老鹤后
的激动、喜爱和期冀以及因自然生态环境恶化、鹤群逐渐消失而产生的悲哀、遗憾之情。]
5.第五段对鹤舞的描写主要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突出了鹤的什么特征?试做简要分析。
(6 分)
答案:(1)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相结合的手法,如对鹤鸟的外形、神态、鸣声、动作等的
刻画是正面描写,直接、生动、鲜活地展示出鹤鸟的形象,“我”的心理、情感和联想等是
侧面烘托,间接强化、突出了鹤鸟的形象和品性;正面描写中运用了拟人、比喻、排比、夸
张等多种修辞手法,绘声绘形绘色地描摹出鹤鸟的音容美姿。(2)突出了鹤的美丽高雅、真诚
率性的特征。
6.本文通过哪些事来说明“我相信自己与鹤是有缘的”?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请结合作
品简要分析。(6 分)
答案:(1)20 世纪 60 年代末作者下乡的农场是因鹤得名的鹤岗市鹤立河农场,并有幸在水
库边草甸深处看到一只白色的长脖老鹤觅鱼、起飞;20 世纪 80 年代初一个春天的清晨在哈尔
滨市动物园晨练时有幸观赏到笼中之群鹤的舞蹈;自己的两个外侄女被公爹起名为鹤立和鹤
飞。
(2)抒发了对鹤鸟这“天才的舞蹈家”的喜爱之情,表达了为保护野生鹤鸟及其生存环境
做出更多努力的强烈心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