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用书专题强化练(十五)P141]
(时间 40 分钟,满分 90 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 4 分,共 44 分)
下渗率指单位面积上单位时间内渗入地表的水量,常用 mm/h 计。在某种情况下,降雨渗
入地表时的最大下渗率,叫“下渗容量”,不同的下垫面其下渗容量不同。降雨损失量包括地
表的截留、下渗、填洼与蒸发等。下面两幅图分别表示下渗率随时间变化图和不同地表降雨
损失量随时间变化图。据此完成 1~3 题。
1.在同一区域中,图 1 四个时间点中降雨累积损失量最大的是( )
A.t1 B.t2
C.t3 D.t4
2.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下列地表中下渗容量最大的是( )
A.草地 B.水泥路面
C.裸地 D.沥青路面
3.若降水量相同,与图 2 中①至④符合的是( )
A.草地、裸地、沥青路面、混凝土方砖
B.草地、裸地、混凝土方砖、沥青路面
C.混凝土方砖、沥青路面、草地、裸地
D.混凝土方砖、裸地、沥青路面、草地解析:1.D 2.A 3.B [第 1 题,在同一区域中,降雨时间越长,降雨累积损失量越大,
故 t4 时最大。第 2 题,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上述四种地表中,草地的下渗率最大,其
下渗容量也最大。第 3 题,若降水量相同,草地、裸地、混凝土方砖、沥青路面对雨水的截
留、下渗依次减弱。]
实施了 35 年的“独生子女政策”,在 2016 年 1 月 1 日正式结束,开始全面实行二孩政策。
截至 2015 年底,安徽省人口年龄结构中,0~14 岁比重 17.8%,15~64 岁(劳动力)比重为
71%,65 岁以上比重为 11.2%。据此完成 4~6 题。
4.上图各点中能正确表示 2015 年安徽省人口年龄结构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5.安徽长期的一孩政策( )
A.加速了人口增长模式转型
B.延缓了人口老龄化的进程
C.提高了少儿抚养比重
D.使得人口总数不断减少
6.安徽省全面实施二孩政策,最先影响劳动力人口的( )
A.性别构成 B.职业构成
C.素质高低 D.年龄结构
解析:4.A 5.A 6.B [第 4 题,根据材料,到 2015 年底,安徽省人口年龄结构中,0~
14 岁比重为 17.8%,15~64 岁(劳动力)比重为 71%,65 岁以上比重为 11.2%。根据三角坐标图,
图中各点能正确表示 2015 年安徽省人口年龄结构的是①。②劳动力人口约 25%。③0~14 岁
人口约 55%。④0~14 岁人口约 30%。第 5 题,安徽长期的一孩政策,加速了人口增长模式转
型。0~14 岁人口比重减少,降低了少儿抚养比重,加快了人口老龄化的进程。人口自然增长
率大于 0,人口总数继续增长。第 6 题,安徽省全面实施二孩政策,人口出生率增加,儿童比
重增加,促使相关产业发展,最先影响劳动力人口的职业构成。新增人口不能影响劳动力性
别构成。不能很快影响素质高低。不能改变劳动力人口年龄结构。]
生态承载力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具有提供可再生资源和吸收二氧化碳能力的土地面积的
总和。下图为一些国家或地区生态承载力占比图。读图,完成 7~8 题。7.导致巴西、俄罗斯生态承载力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气候 B.国土面积
C.土壤肥力 D.水资源数量
8.下列能够提高生态承载力的措施有( )
①提高废水、废气处理率,实现达标排放 ②围湖造田 ③保护野生动植物 ④推广生
态农业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解析:7.A 8.B [第 7 题,读图分析,巴西比俄罗斯土地面积小,但生态承载力大,主
要因为巴西是热带气候,俄罗斯是温带、寒带气候,形成差异的主要因素是气候。根据材料,
生态承载力与土地面积的总和相关,与土壤肥力、水资源数量无关。第 8 题,根据材料分析,
能够提高生态承载力的措施,包括提高废水、废气处理率,实现达标排放。围湖造田会降低
生态承载力。保护野生动植物,推广生态农业,能提高吸收二氧化碳的能力。]
(2019·5·3 原创题)下表表示 1962 年和 2016 年某粮食主要输出地的粮食输出量及其输出
流向变化对比。读表,完成 9~11 题。
1962 年 2016 年
输出地
输出量/亿吨 输出流向 输出量/亿吨 输出流向
欧盟 0.08 主要为内部流通 0.36 欧盟内部、北非
美国 0.34
西欧、印度、日本、
巴西
0.97
墨西哥、日本、中
国、韩国
加拿大 0.10 西欧、中国、日本 0.25
西欧、美国、日本、
中国
阿根廷 0.05 西欧 0.42 巴西、越南、埃及
巴西 0.01 古巴 0.37
伊朗、越南、日本、
马来西亚
澳大利亚 0.07 西欧 0.33 中国、印尼、日本、韩国
9.主要粮食输出地中( )
A.均为发达国家和地区
B.输出量增量最大的是巴西
C.主要输往人口稠密地区
D.输出量增幅最大的是美国
解析:C [在粮食输出地中,巴西和阿根廷不是发达国家;输出量增量最大的是美国,
输出量增幅最大的是巴西;粮食主要输往东亚、东南亚、欧洲西部等人口稠密地区。故选
C。]
10.加拿大粮食输出量增幅低的主要原因是( )
A.土地面积小
B.国内粮食需求旺盛
C.单产和商品率低
D.宜耕土地面积小
解析:D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加拿大大部分地区纬度高,热量不足,不适宜发展耕作
业,后备宜耕土地面积小,粮食增产的潜力不如其他国家大,从而导致加拿大粮食输出量增
幅低,故选 D。]
11.巴西粮食输出的主要运输方式是( )
A.铁路 B.公路
C.海运 D.空运
解析:C [巴西粮食输出的国家和地区与巴西均相隔海洋,且巴西粮食出口量大,运距
长,适宜水运,则主要的运输方式应为海运,故选 C。]
二、非选择题(共 46 分)
12.(2020·安徽皖江名校联盟一模)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4 分)
土壤肥力是指土壤能同时并不断地供应和调节植物在生长过程中所需要的水分、养分、
空气和热量的能力。中国东北黑土地是发育于冲积—洪积物、砂质风积物等成土母质,有黑
色腐殖质表土层的土壤,这类土壤颗粒较细、性状好、肥力高,是适宜农耕的优质土地。中
国的黑土地主要分布在东北平原,行政区域涉及辽宁、吉林、黑龙江以及内蒙古东部的部分
地区。但自 20 世纪 50 年代大规模开垦以来,东北黑土区逐渐由林草自然生态系统演变为人
工农田生态系统。长期的高强度利用,加之土壤侵蚀,东北黑土区由“生态功能区”逐渐变
成了“生态脆弱区”,严重影响东北地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下图是东北黑土地开垦后有机质
变化图。(1)简析东北黑土地腐殖质表土层形成的气候条件。(6 分)
(2)推断黑土颗粒较细、均匀一致的原因。(4 分)
(3)分析黑土开垦后土壤有机质的变化过程及原因。(8 分)
(4)下列黑土保护措施中,请选择一例说明其提高土壤肥力的原理。(6 分)
①大豆——玉米轮作。
②秸秆免耕覆盖还田。
解析:(1)土壤腐殖质层形成的气候条件,需要从有机质的积累和消耗两个角度考虑,夏
季雨热同期有利于有机质的积累,冬季寒冷干燥不利于有机质的消耗。(2)可从成土母质的特
点决定土壤的性状角度分析。(3)可从有机质的分解和消耗两个方面进行分析。(4)应从土壤肥
力的概念入手,结合具体的措施进行分析。
答案:(1)东北黑土地地处中纬度,属温带季风气候;夏季温暖湿润,生长季雨热同期,
形成了茂密的草原和森林植被,秋冬落叶,枯枝落叶在土壤积聚;冬季漫长,气候寒冷,微
生物活动受到抑制,土壤中有机物质积累大于分解,进而形成了腐殖质表土层。
(2)黑土地主要分布在东北平原,地形平坦,地表多流水或风力沉积物;成土母质的颗粒
大小决定土壤的性状,以流水或风力沉积物为主的成土母质颗粒较细且均匀。
(3)黑土开垦后初期,土壤有机质快速下降;黑土开垦后期,土壤有机质下降速度减慢,
趋于稳定。黑土地开垦初期农田作物代替了自然植被,作物被收获后进入土壤中的有机质减
少,有机质消耗速度快于积累速度,有机质快速下降;黑土开垦后期,土壤中有机质含量较
低,有机质的分解速度相应下降,再加上人类施用肥料,使积累和消耗趋于平衡,土壤有机
质含量保持稳定。
(4)选择①:玉米、大豆轮作可以降低病虫害的发生,提高作物产量和土壤有机质含量;
大豆根部可以固氮,轮作玉米可以使土壤营养物质富集更加全面,维持土壤养分平衡;可显
著改善土壤的结构,提高土壤通水透气的能力。
选择②:秸秆免耕覆盖还田是将产自土壤的有机物还田,使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加;也可
改善土壤物理结构,使土壤的水、肥、气、热状况向良性转化;还可保护土壤免受风蚀和水
蚀,减少黑土流失。
13.(2019·高考江苏卷)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22 分)材料一 我国东南沿海某行政村总人口 2 750 人,其中 70%外出就业生活。留村人口绝大
多数从事农业生产活动,其中 60 岁以上占 36%。近年来,该村农业的总产值与收入有下滑趋
势,家庭年均收入约 5 万元,主要源自外出务工。
材料二 图甲为“某村等高线地形及立体农业示意图”,图乙为“某村土地利用结构图”。
(1)该村土地利用结构的主要特征有____________。 (4 分)
(2)分析该村立体农业空间布局形成的主要自然原因。 (6 分)
(3)指出该村目前经济社会发展中出现的主要问题。 (6 分)
(4)依据当地资源利用状况,为振兴该村经济可积极拓展的产业有____________。(6 分)
解析:考查土地利用结构、立体农业布局的主要影响因素,经济社会发展出现的问题以
及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措施。难度不大,基础知识考查,要求学生结合所学知识进行材料分析,
并学会进行迁移运用,紧扣着区域认知、综合思维、人地协调观的地理核心素养。第(1)题,
该村土地利用结构可以从土地利用的类型以及土地利用方式两方面去谈。从图中可以看出该
村土地利用类型多样,农林以及交通和村庄建设各占有一定的比重,其中园地和林地各占
29.8%,耕地占的比重和他们基本持平,仅占 29.9%,因此耕地相对较少。第(2)题,该村立体
农业空间布局的基本形式是在不同海拔发展不同的农业结构。从图中可以看出,该区域多低
山丘陵,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多暴雨,容易产生水土流失,松林和竹林可以有利减缓
水土流失,在地势相对较低的缓坡处,茶园有利于排水。靠近河流地区,发展种植业,种植
水稻。因此该空间布局的主要影响因素为地形、气候和水源。第(3)题,由材料一可知,该村 70%
的人外出就业,大多数都为年轻人,人才流失比较严重,留存的人口 36%以上为老年人,人
口老龄化严重,大多数从事农业生产活动,产业结构单一,总产值与收入具有下滑趋势,因
此农业衰退,经济衰退。第(4)题,根据当地的资源利用状况可以积极拓展产业;该地松林、
竹林兼具生态功能和经济价值,可以发展生态农业和特色的木材加工产业;立体农业相对较
典型,可以发展观光农业;农产品的销售可以依靠互联网进行网上销售,发展农村电商。
答案:(1)类型多样;以园地和林地为主,耕地较少
(2)地形以低山、丘陵为主;气候为亚热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灌溉水源充足。
(3)劳动力流失;人口老龄化;产业结构单一;农业衰退。(4)生态农业;特色农产品加工业;观光农业;农村电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