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州市 2019 年高中毕业班第三次教学质量检测
理科综合试题
1.有关核膜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核膜以磷脂双分子层为基本支架
B. 核膜属于细胞的生物膜系统,其外膜可与内质网膜直接相连
C. 核膜上核孔是 ATP、tRNA 等大分子物质进出细胞核的通道
D. 核膜使 DNA 的合成及发挥作用隔在一定区域内进行,与其他化学反应互不干扰
【答案】C
【解析】
【分析】
核膜是双层膜,可使细胞的核质分开;核膜上的核孔使细胞的核、质之间能进行物质交换,
如 mRNA 通过核孔进入细胞质。
【详解】AB、核膜属于细胞的生物膜系统,基本支架为磷脂双分子层,其外膜可与内质网膜
直接相连,A、B 正确;
C、tRNA 主要在细胞核通过转录生成,可通过核孔出细胞核到细胞质参与翻译过程,但不通过
核孔进入细胞核,C 错误;
D、核膜可将细胞核及细胞质分隔开,故可使 DNA 的合成及发挥作用隔在一定区域内进行,与
其他化学反应互不干扰,D 正确。
故选 C。
【点睛】并非所有细胞都有核膜,核膜是真核生物的特有结构,原核生物无以核膜为界的细
胞核。
2.如图为某细胞物质跨膜运输的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 物质甲进出该细胞均不需要消耗能量B. 载体①与载体②都运载物质甲,因此没有特异性
C. 若温度升高,物质甲进出该细胞的速率可能会加快
D. 若③ 神经细胞中起作用,则该神经细胞正在产生动作电位
【答案】C
【解析】
【分析】
分析题图可知,物质甲通过载体①进入细胞,是由低浓度向高浓度进行,属于主动运输;物
质甲通过载体②出细胞,由高浓度向低浓度运输,属于协助扩散;③上正发生 K+内流和 Na+
外流的过程。
【详解】A、物质甲进入细胞的方式为逆浓度梯度的主动运输,需要载体和能量,A 错误;
B、载体①与载体②分别负责物质甲进、出细胞,仍具有特异性,B 错误;
C、物质甲进出细胞均依赖于细胞膜的流动性,适当提高温度可能会促进细胞膜的流动,进而
促进物质甲进出细胞的速率,C 正确;
D、Na+内流会导致神经细胞产生动作电位,而图③正发生 K+内流和 Na+外流,D 错误。
故选 C。
【点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要明确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及特点,并结合题图信息分析作答。
3.下列有关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A. 黑藻是观察真核细胞叶绿体和线粒体的好材料
B. 用醋酸洋红液对紫色洋葱鳞片叶 内表皮细胞进行染色,可观察到细胞核被染成红色
C. 用健那绿染色后在光学显微镜下可看到线粒体内膜某些部位向内腔折叠形成的嵴
D. 测定酵母菌的呼吸作用时,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由蓝变绿再变黄,说明酵母菌的呼吸作用
速率不断增强
【答案】B
【解析】
【分析】
观察线粒体应选无色或接近无色的材料,因有色材料会干扰染色后的观察;醋酸洋红为碱性
染料,可对染色体进行染色;健那绿为活体染色剂,可对线粒体进行染色。
【详解】A、黑藻是观察叶绿体的好材料,但不能用于线粒体的观察,因有颜色干扰染色,A
错误;
在
的B、洋葱鳞片叶内表皮不含色素,可用碱性染料醋酸洋红对染色体进行染色,又因染色体集中
分布于细胞核,故可观察到细胞核被染成红色,B 正确;
C、健那绿染色后,在光学显微镜下不能看到线粒体内膜某些部位向内腔折叠形成的嵴,在电
子显微镜下可观察到此现象,C 错误;
D、测定酵母菌的呼吸作用时,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由蓝变绿再变黄,说明有 CO2 产生,并不
说明酵母菌呼吸作用速率不断增强,D 错误。
故选 B。
【点睛】此类题目解答应先找出实验目的,根据实验目的对相关知识进行梳理,并根据问题
提示结合基础知识进行作答。
4.科研人员将感染了烟草花叶病毒的烟草叶片的提取液分成甲、乙、丙、丁四组,甲组不做
处理,乙组加入蛋白酶,丙组加入 RNA 酶,丁组加入 DNA 酶。然后分别接种到正常烟草叶片
上一段时间,观察并记录烟叶上病斑的数量。下列结果正确的是
A. B.
C. D.
【答案】B
【解析】
【分析】
感染了烟草花叶病毒的提取液中含有烟草花叶病毒,此后四组不同处理结果如下:甲组不做
处理故含有该病毒的遗传物质 RNA;乙组加入蛋白酶只是破坏了该病毒的蛋白质,但不影响
RNA;丙组加入 RNA 酶,破坏了该病毒的遗传物质 RNA;丁组加入 DNA 酶,对病毒的遗传物质 RNA
无影响。
【详解】由以上分析可知,烟草花叶病毒的遗传物质是 RNA,在甲乙丙丁四组实验中,只有丙
组加入了 RNA 酶,破坏了其遗传物质,故其接种后的子代病斑数量最少,甲、乙、丁三组实验均对烟草花叶病毒的遗传物质 RNA 无影响,故三组实验病斑数量多且数量应一致,B 正确,
A、C、D 错误。
故选 B。
【点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要明确(1)烟草花叶病毒的遗传物质是 RNA;(2)准确理解题干
信息中加入的各种物质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5.人体感染乳头瘤病毒(HPV)后容易诱发宫颈癌等恶性肿瘤。目前,HPV 疫苗有预防性和治
疗性两大类:预防性疫苗主要通过诱导有效的体液免疫抵抗 HPV 感染,而治疗性疫苗主要通
过刺激细胞免疫应答以清除病毒感染或已变异的细胞。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 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都属于非特异性免疫
B. 疫苗会刺激 B 细胞产生淋巴因子,促进免疫细胞的增殖、分化
C. 细胞免疫应答是通过产生记忆细胞来清除靶细胞
D. 有效的体液免疫是通过浆细胞产生对应抗体抵抗 HPV 感染
【答案】D
【解析】
分析】
本题以 HPV 疫苗的类型为背景,考查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相关过程: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
均是特异性免疫,体液免疫主要是以效应 B 细胞产生抗体参与作战;细胞免疫主要是效应 T
细胞直接与靶细胞接触使其裂解死亡。
【详解】A、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均属特异性免疫,A 错误;
B、疫苗会刺激 T 细胞产生淋巴因子,进而促进 B 细胞的增殖、分化,B 错误;
C、免疫应答是免疫系统各部分生理功能的综合体现,包括了抗原递呈、淋巴细胞活化、免疫
分子形成及免疫效应发生等一系列的生理反应,C 错误;
D、有效的体液免疫是通过 B 细胞增殖分化后形成的效应 B 细胞(浆细胞)产生的抗体抵抗 HPV
感染的,D 正确。
故选 D。
【点睛】本题考查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要求考生识记人体免疫系统的组成,
掌握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具体过程,能对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进行比较,再根据题干要求
选出正确的答案。
【6.基因型为 AaBbDd 的精原细胞(2n=4),经过减数分裂,产生 4 种不同的精细胞,如图所示。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 ①可能是发生了染色体片段颠倒位置
B. ②可能是发生了基因突变,也可能是非同源染色体的交叉互换
C. ③是同源染色体没有分离,导致 A 和 a 等位基因没有分离
D. ④是少了一条染色体,导致 A 和 a 等位基因的缺失
【答案】A
【解析】
【分析】
分析题图可知:一个基因型为 AaBbDd 的精原细胞,经过减数分裂正常的精细胞应为 AbD、aBd
或 Abd、aBD 两种情况,①细胞基因型为 aBD,②细胞基因型为 abd,③基因型为 AaBd,④基
因型为 bD,据此结合题图分析。
【详解】A、①细胞基因型为 aBD,且与精原细胞相比,a、B 在染色体上的位置颠倒,故①可
能是发生了染色体片段颠倒位置,A 正确;
B、②细胞基因型为 abd,且 a 所在位置的颜色与该染色体其他位置的颜色不同,故该细胞发
生了交叉互换,发生于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B 错误;
CD、③细胞为基因型为 AaBd,④基因型为 bD,分析题图可知应为 d 所在染色体移接了 A 所在
染色体的部分片断所致,属于染色体结构的变异,C、D 错误。
故选 A。
【点睛】解答此题需要(1)比较 4 个细胞与正常细胞之间的区别;(2)结合题图染色体与
基因的位置关系综合分析。
7.习近平总书记连续七年参加义务植树活动,践行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为
建设美丽中国创造生态条件。湿地是地球上独特的生态系统,近年来湿地及湿地周边的植被
破坏较严重,对生物多样性构成一定影响。回答下列问题: (1)保护湿地最有效的方法是建立自然保护区,这属于保护生物多样性措施中的_________。
(2)对于河流、湖泊等湿地保护,可在这些湿地周边开展植物造林,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图为某人工鱼塘中几种生物的能量流动图解,其中 a、b、c、d 为相关鱼的同化能量。
①由图可知,鱼种甲与鱼种乙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可表示为_____________。
②保护鱼塘生态系统,可适时地、有计划地捕捞成鱼,不仅能获得渔业产品和经济效益,而
且有利于____________________。
③经调查发现,环境条件不利时,该鱼塘中黑斑蛙的雌/雄比值会下降,使黑斑蛙的__________
下降,从而导致____________。
【答案】 (1). 就地保护 (2). 生态系统具有保持或恢复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
力 (3). b/(a+c)×100% (4). 幼鱼的生长发育(或鱼种群的可持续发展) (5). 出
生率 (6). 种群密度下降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的相关知识,旨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与提取题干信息
的能力。生物多样性是生物及其环境形成的生态复合体以及与此相关的各种生态过程的综合,
包括动物、植物、微生物和它们所拥有的基因以及它们与其生存环境形成的复杂的生态系统
"。
【详解】(1)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措施有就地保护和异地保护两种主要方式,其中保护湿地最
有效的方法是建立自然保护区,这属于保护生物多样性措施中的就地保护;
(2)生态系统具有保持或恢复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称为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3)①由题干信息可知,a、b、c、d 为相关鱼的同化能量,鱼种甲的同化量为 a+c,鱼种
乙的同化量为 b,故两者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可表示为 b/(a+c)×100%;
②保护鱼塘生态系统,可适时地、有计划地捕捞成鱼,可合理规划捕鱼时机与捕鱼量,不仅
能获得渔业产品和经济效益,而且有利于鱼种群的可持续发展;
③雌/雄比值(性别比例)下降会造成黑斑蛙的出生率的下降,进而导致种群密度的下降。【点睛】本题的考查点较为基础,考生应在识记教材相关知识的基础上结合题干分析作答,
要特别注意专业术语的记忆与应用。
8.为了研究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槭树枝条扦插成活率的影响,研究人员在 6 月 15 日把槭树
插条分别用较低浓度的 IBA、NAA、IBA+NAA(浓度比为 1︰1)及清水处理后进行扦插,45 天
后统计各组插条的生根、发芽和新梢生长情况。请回答:
(1)应选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两点)的插条作为实验材料,该实验最好用
_____________法处理插条。
(2)7 月 20 日后,研究人员对各组 净光合速率和羧化效率(羧化效率=净光合速率/细胞
间隙 CO2 浓度,反映植株叶片对 CO2 的同化能力)进行统计,结果如图所示。
①植物固定 CO2 的具体场所是________________。
②7 月 30 日,实验组在植物生长调节剂的作用下,生根效果比对照组好,生根较好可导致光
合速率提高,说明________________(环境因素)对光合作用有一定的影响作用。
③与 8 月 9 日相比,8 月 19 日 IBA+NAA 组羧化效率较低,可能的原因是:8 月 19 日这天气温
较低,导致槭树的光合速率和呼吸速率均下降,但_________________,所以净光合速率下降;
同时由于气温降低,槭树气孔开放较多,________________,同时_________________,从而
使细胞间隙 CO2 浓度增大。
【答案】 (1). 生长健壮、长势、粗度基本一致、生长旺盛的一年生枝条、带芽数量相同、
无病虫害等 (2). 浸泡 (3). 叶绿体基质 (4). 水和矿质元素 (5). 光合速率降
低的幅度大于呼吸速率降低的幅度 (6). 植物吸收的 CO2 增多 (7). (光合作用有关酶
活性降低)CO2 固定(或消耗)的量减少
的【解析】
【分析】
本题以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槭树枝条扦插成活率的影响为切入点,考查探究实验中应注意
的事项,并结合生根后不同组别净光合速率和羧化效率得差异考查光合作用的相关知识,旨
在考查考生的信息获取能力与综合运用能力。
【详解】(1)探究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槭树枝条扦插成活率的影响时,自变量为不同浓度
的植物生长调节剂,枝条的生长状况等位无关变量,无关变量应保持一致,且应保证枝条的
成活率,故应选择生长健壮、长势、粗度基本一致、生长旺盛的一年生枝条、带芽数量相同、
无病虫害的枝条;由题干信息可知该实验在“较低浓度”下进行,故应选择浸泡法处理;
(2)①植物固定 CO2 的过程是暗反应过程,具体场所是叶绿体基质;
②生根较好可导致光合速率提高的原因可能是根系发达的植物能从生长环境中吸收更多的水
和矿质元素,进而促进光合效率的提高;
③ 光合作用与光合作用均需酶的参与,但两种过程所需酶的最适温度不同,可能的原因是 8
月 19 日这天气温较低,导致槭树的光合速率和呼吸速率均下降,但光合速率降低的幅度大于
呼吸速率降低的幅度,所以净光合速率下降;当天细胞间隙 CO2 浓度增大,原因应是气温降低,
气孔开放较多,植物吸收的 CO2 增多;酶活性降低, CO2 固定(或消耗)的量减少。
【点睛】植物生长调节剂促进生根的方法有两种:粘蘸法,适用于浓度较高的;浸泡法,适
用于浓度较低的。
9.篮球比赛中,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器官、系统协调活动。下图为机体部分调节过程示意
图,甲、乙、丙、丁代表腺体或神经结构,a~f 代表物质。据图回答问题: (1)毛细血管壁由一层细胞构成,图中毛细血管壁细胞直接生活的液体环境是__________。
(2)肾上腺的分泌活动会受下丘脑的调节,信息在结构丙处的传导形式是_____________。
(3)比赛过程中,运动员产热量大大增加,机体主要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方式散热,以维持体温的相对稳定。
(4)比赛中,球员血糖消耗较多,机体内的_________(填图中字母)明显升高,促进
_______________,从而维持血糖平衡。
【答案】 (1). 组织液、血浆 (2). 神经冲动(或电信号 / 局部电流) (3). 汗液的
蒸发 (4). 皮肤毛细血管舒张 (5). e(或 e、d ) (6). 肝糖原分解和一些非糖物
质转化成葡萄糖
【解析】
【分析】
篮球比赛中,需要各种激素、器官协调配合,该过程中机体的代谢加快,血糖消耗增加,涉
及的激素有甲状腺激素、肾上腺素、胰高血糖素等,涉及的调节方式为神经-体液调节。
【详解】(1)毛细血管壁由一层细胞构成,其液体内部是血浆,外部是组织液,故其直接生
活的液体环境是组织液、血浆;
(2)肾上腺的分泌活动会受下丘脑的调节,该过程涉及神经调节,信息在结构丙处(神经)
的传导形式是神经冲动(或电信号 / 局部电流);
(3)比赛过程中,机体的散热形式主要是汗液的蒸发和皮肤毛细血管舒张等;
(4)比赛中,球员血糖消耗较多,故为维持血糖平衡,胰高血糖素(e)和肾上腺素(d)的
含量会明显升高,以促进肝糖原分解和一些非糖物质转化成葡萄糖。
【点睛】准确判断图中各途径及字母代表的过程是解题关键。
10.某种香豌豆(2n=14)是两性花,显性基因 A 决定红花性状,隐性基因 a 决定白花性状。
而另一对基因 D 和 d 也可影响花色,在红花中,dd 植株细胞液 pH 偏碱,花色暗红;DD、Dd
植株细胞液 pH 偏酸,花色鲜红。现将一株鲜红色花的香豌豆和一株白花的香豌豆杂交,后代
(F1)均为鲜红色,F1 自交后代(F2)表现为鲜红色︰暗红色︰白色=9︰3︰4。回答下列问题:
(1)欲测定香豌豆基因组的序列,需对其中的_______条染色体进行 DNA 测序,原因是
______________。
(2)若 F2 白花中杂合子植株与基因型为_______的植株杂交,子代会出现三种花色。
(3)若要测定 F2 中某一株暗红花植株的基因型,请设计一个最简便的方法。实验方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果预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7 (2). 香豌豆是两性花,没有性染色体,故体细胞中有 7 种不同形态
的染色体 (3). AaDd 或 Aadd (4). 让这株暗红花香豌豆自交,观察其子代的表现型及
比例 (5). 若后代全部是暗红花,则该植株的基因型是 AAdd;若后代为暗红花︰白花=3︰
1,则该植株的基因型是 Aadd
【解析】
【分析】
分析题干信息可知:该种香豌豆有三种花色,其中鲜红色植株基因型为 A—D—,暗红色植株基
因型为 A—dd,白色基因型为 aaD—和 aadd。亲本鲜红色花的香豌豆基因型为 AADD,白花基因
型为 aadd,F 1 基因型为 AaDd,F 2 表现为鲜红色(A-D)︰暗红色(A -dd)︰白色(aaD —、
aadd)=9︰3︰4。
【详解】(1)因香豌豆是两性花(雌雄同株),没有性染色体,故 2n=14 的香豌豆体细胞中共
有 7 种不同形态的染色体,欲测定香豌豆基因组的序列,对其中的 7 条染色体进行 DNA 测序
即可;
(2)F2 白花植株基因型有 aaDD、aaDd、aadd 三种类型,其中杂合子植株基因型为 aaDd,若
要子代会出现三种花色,则子代应保证有 A—D—、A-dd、aaD—或 aadd 几种类型,故与其杂交
的另一植株基因型为 AaDd 或 Aadd;
(3)若要测定 F2 中某一株暗红花植株的基因型(Aadd 或 AAdd),则最简便的方法是让其自交,
观察其子代的表现型及比例:
①若基因型为 AAdd,则其自交后代不会发生性状分离,后代全部表现为暗红色花;
②若基因型 Aadd,则其自交后代表现为 A-dd(暗红色):aadd(白色)=3:1。
【点睛】本题为 9:3:3:1 及其变形的考查,解答此类题目可先按照常规写出正常的 9:3:3:1
对应的基因型及表现型,再结合题干信息合并或组合作答。
11.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制作泡菜时,发现不同坛泡菜产生的乳酸、亚硝酸盐含量不同。通过多
次实验,分离出发酵产酸速度快、亚硝酸盐降解能力强的乳酸菌(实验室中常用 MRS 培养基
培养乳酸菌,在加入碳酸钙的 MRS 培养基中,乳酸菌菌落周围能形成乳白色透明圈)。
(1)制作泡菜时,泡菜坛一般用水密封,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了减少灭菌后的培养皿被污染,灭菌前应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为(3)分离纯化发酵产酸速度快、亚硝酸盐降解能力强的乳酸菌主要过程如下:
①将泡菜汁梯度稀释后,涂布于_________________中,放在适宜条件下培养,观察到
____________的单菌落,即为乳酸菌菌株;
②将分离出的乳酸菌分别用 MRS 培养液继续培养一段时间,检测___________,_________的
菌液,即为产酸速度较快的乳酸菌菌株;
③将挑选出的菌株分别接种到含有____________的 MRS 培养液继续培养,一段时间后,取出
培养液,加入显色剂,观察到__________的菌液,即为亚硝酸盐降解能力强的乳酸菌菌株。
【答案】 (1). 创造无氧环境,有利于乳酸菌发酵 (2). 用牛皮纸(或报纸)包扎培养
皿 (3). 加入碳酸钙的 MRS 培养基 (4). 具有乳白色透明圈 (5). 培养液 pH
(6). pH 值较低 (7). 相同浓度的亚硝酸钠 (8). 玫瑰红颜色最浅
【解析】
【分析】
泡菜的制作所使用的微生物是乳酸菌,属于原核生物,代谢类型是异养厌氧型,在无氧条件
下乳酸菌能够将蔬菜中的葡萄糖氧化为乳酸,亚硝酸盐可以用比色法进行测定。
【详解】(1)泡菜腌制过程中起作用的主要是乳酸菌,乳酸菌是厌氧性细菌,在缺氧条件下,
乳酸菌发酵可产生大量乳酸,能有效抑制其他厌氧菌的生存,故泡菜坛一般用水密封以达到
隔绝空气为乳酸发酵创造无氧环境的目的;
(2)将培养皿灭菌之前通常用牛皮纸或报纸包扎,以避免灭菌后的再次污染;
(3)①根据题干信息可知,在加入 CaCO3 的 MRS 培养基中,乳酸菌菌落周围能形成透明圈,
故为分离乳酸菌,应在上述培养基中选取具有乳白色透明圈的菌落;
②因发酵、产酸速度较快的乳酸菌菌株在相同时间内产生更多的乳酸,使培养液 PH 降低,故
通过检测培养液的 PH 进行区分,若菌液的 PH 较低,即为目的菌株;
③亚硝酸盐可与相应的试剂反应生成玫瑰红色产物,若亚硝酸盐被降解,则玫瑰红色会变浅,
故为分离亚硝酸盐降解能力强的乳酸菌菌株,应将挑选出的菌株分别接种到含有相同浓度的
亚硝酸钠的 MRS 培养液继续培养,一段时间后,加入显色剂,反应后可选取玫瑰红色最浅的
菌落即为所学菌落。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泡菜的制作原理和亚硝酸盐的测定原理,意在强化学生对泡菜的制作
过程和亚硝酸盐含量测定的理解与运用。
12.草莓是营养价值较高的水果,因其易受病毒的感染而导致产量和品质均下降。生产上常采用一些新技术手段进行改良或培育抗病毒的新品种。回答下列问题:
(1)对品质优良的草莓种植一段时间后进行脱毒处理。通常取草莓植株的____________进行
组织培养即可获得无病毒组培苗,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利用体细胞诱变育种的方法培育抗病毒的草莓突变体幼苗,即对草莓的____________进
行化学或物理的诱变处理,促使其发生突变,再通过诱导分化形成突变植株。
(3)利用转基因技术培育抗病毒草莓,即将草莓病毒的外壳蛋白基因(SMYELV-CP)导入草
莓基因组中。
①首先利用 PCR 技术对目的基因 SMYELV-CP 进行扩增。在 PCR 扩增仪中除加入目的基因及其
引物外,还需加入__________、__________等物质。其中加入的引物可使 DNA 聚合酶能够从
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从转基因草莓中提取的 RNA,可用__________________与之进行分子杂交,以判断目的基因
SMYELV-CP 是否在草莓细胞中成功转录。
(4)上世纪 60 年代科学家尼伦伯格和马太等提出并证实了的遗传密码的存在,使人们认识
到自然界中从微生物到人类共用一套___________,而且为基因的_____________等提供了理
论依据。
【答案】 (1). 分生区(或茎尖 / 根尖 / 芽尖) (2). 植物分生区附近的病毒极少,
甚至无病毒 (3). 愈伤组织 (4). dNTP(dATP、dTTP、dCTP、dGTP) (5). Taq 酶
(6). 引物的 3′端开始连接脱氧核苷酸(或引发特定部位 DNA 新链的合成) (7). 含
SMYELV-CP 的基因探针 (8). 遗传密码 (9). 分离和合成
【解析】
【分析】
本题以草莓新品种的培育为背景,考查植物组织培养、诱变育种、基因工程等相关知识,旨
在考查考生的信息获取能力与综合运用能力。
【详解】(1)因植物分生区附近的病毒极少,甚至无病毒,故常选取分生区(或茎尖 / 根尖
/ 芽尖)进行组织培养即可获得无病毒组培苗;
(2)因愈伤组织的分生能力强,分裂旺盛,此时期的细胞容易发生基因突变,故可进行化学
或物理的诱变处理以提高突变频率,再通过诱导分化形成突变植株获得突变株;
(3)①利用 PCR 技术对目的基因进行扩增时,需要的条件有一段已知目的基因的核苷酸序列
以合成引物,此外还需加入 dNTP(dATP、dTTP、dCTP、dGTP)及耐高温的 DNA 聚合酶(Taq 酶)
等;其中加入的引物可使 DNA 聚合酶能够引发特定部位 DNA 新链的合成;②判断目的基因是否转录成功可用分子杂交技术进行鉴定,即用含 SMYELV-CP 的基因探针与
从转基因草莓中提取的 RNA 进行分子杂交,若有杂交带出现,即证明转录成功;
(4)上世纪 60 年代科学家尼伦伯格和马太等提出并证实了的遗传密码的存在,使人们认识
到自然界中从微生物到人类共用一套遗传密码,而且为基因的分离和合成等提供了理论依据。
【点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透彻理解教材知识,并能结合题干准确运用专业术语作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