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高考历史二轮练习特色专项练(Word版附解析)
加入VIP免费下载

本文件来自资料包: 《2020届高考历史二轮练习特色专项练(Word版附解析)》 共有 1 个子文件,压缩包列表如下:

注:压缩包层级关系提取自源文件,您看到的所有资料结构都和您下载的源文件一致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特色专项练] 选择题专项练(一) (时间:25 分钟 分值:48 分) 1.(2020·汕尾质监,24)春秋战国时期,齐国按照“士、农、工、商”实行“四民分居管 理”,并在春、夏、秋分别进行“书比”“月程”“大稽”的统计工作。秦国实行名籍制度, 对“境内仓、口之数,壮男、壮女之数,老、弱之数”等了解得相当清楚。上述做法(  ) A.建立了基层民众的自我管理机制 B.实现了国家政权对社会基层的控制 C.迟滞了个体小农经济的发展 D.瓦解了政治领域的等级秩序 解析:B [据材料“四民分居管理”和“秦国实行名籍制度”说明国家对基层实行严格 控制,故选 B 项;据材料是国家控制不是自我管理,排除 A 项;材料“按照‘士、农、工、 商’实行‘四民分居管理’”改变原来村社管理顺应了小农经济的发展,排除 C 项;材料主 要是对基层不是政治领域的等级,排除 D 项。] 2.公元 10 年,王莽在长安及全国五大城市设立五均官,每季度评定出各种货物的标准 价格,称“市平”。若物价高于“市平”,政府就将控制的库存物资按平价出售,以平抑物价; 若市场价格低于“市平”,则听任百姓自由买卖。这一措施(  ) A.体现了政府对商品市场的干预 B.主要目的是增加政府财政收入 C.改变了传统的“重农抑商”政策 D.维护广大农民利益以巩固统治 解析:A [题干中提及王莽设立“五均官”对物价进行干预,故选 A 项;题干中“政府 就将控制的库存物资按平价出售,以平抑物价”,可知平抑物价政府无法盈利而无法增加财政 收入,排除 B 项;王莽时期正是重农抑商时期,重农抑商政策直到晚清甲午中日战争后才被 废止,排除 C 项;封建政府的政策制定出发点都是维护地主阶级的利益,排除 D 项。] 3.(2020·漳州质检,25)如图是汉代画像砖中的牛耕图。研究者发现,汉代二牛抬杠的耦 犁中的铁铧由生铁铸造,比较笨重,需用两头牛才能拉得动。随着钢刃熟铁铁铧的出现和使 用,一牛挽犁逐渐取代了耦犁。这表明(  ) A.土地私有促进生产发展B.技术进步推动耕作方式革新 C.人民群众推动历史发展 D.重农抑商政策有助于农业发展 解析:B [据材料“随着钢刃熟铁铁铧的出现和使用,一牛挽犁逐渐取代了耦犁”说明 冶炼技术的进步推动了耕作方式的进步,故选 B 项;材料强调的是耕作方式的进步,与土地 私有无关,排除 A 项;材料强调技术更新推动生产发展,排除 C 项;材料与重农抑商无关, 排除 D 项。] 4.(2019·合肥三模,26)唐朝把《孝经》作为学校的必修课。《唐律疏议》中涉及孝的有 58 条,约占全部条款的 11%,从不孝罪的论定、定刑、惩罚措施以及为官的丁亲原则、家族中 的尊卑等级等,皆有细致的规定。这充分表明唐朝时期(  ) A.四书五经逐渐被冷落 B.传统孝道受到重视 C.儒家思想开始法制化 D.统治政策开明开放 解析:B [据材料“唐朝把《孝经》作为学校的必修课。《唐律疏议》中涉及孝的有 58 条”说明传统孝道受到重视,故选 B 项;材料主要说明《孝经》不是“四书五经”,排除 A 项; 据所学儒家思想开始法制化是汉朝,排除 C 项;材料“为官的丁亲原则、家族中的尊卑等级” 不能说明开明开放,排除 D 项。] 5.(2019·上饶二模,26)两宋时期商人捐纳买官日益增多,对此一官员上奏称“一州一县 无处无之,已仕者约以千计……是皆豪猾兼并之徒,屠酤市贩之辈”。这从根本上反映了两宋 时期(  ) A.平民阶层上行流动的路径畅通 B.商人阶层社会地位与经济实力不对等 C.优商恤商的社会风气已然形成 D.商品经济繁荣推动了社会结构的巨变 解析:B [在两宋时期出现了许多“捐纳买官”现象,说明随着商人经济实力的增长, 其参与政治的愿望日趋强烈,但是一政府官员却称他们是“豪猾兼并之徒,屠酤市贩之辈”, 这充分表明在两宋时期,商人从政以后,其社会地位并没有得到传统士大夫的认可,故选 B 项;题干提及的是商人阶层,他们不属于平民阶层,排除 A 项;题干述及的是两宋时期的政 府官员对通过“捐纳买官”商人的鄙视,这不是(优)商恤商的社会风气,排除 C 项;题干只是 提及了两宋时期的商人通过“捐纳买官”而成为政府官员,这不属于社会结构的巨变,排除 D 项。] 6.明代吴敬所著《九章算法比类大全》,按方田、粟米等九项分作九卷,每卷由若干应 用题组成,题量比《九章算术》增加了 4.4 倍。其中一部分是从古算书中抄录来的,新增题目中如“就物抽分”“合伙经营”等,多属于商业内容。该书(  ) ①表明了古代筹算计算数学体系的形成 ②体现了古代数学重视应用的思想 ③反映了 数学研究适应商品经济的需要 ④全面总结了中国古代的算学知识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解析:B [《九章算术》表明了古代筹算计算数学体系的形成,故①错误;根据材料“按 方田、粟米等九项分作九卷,每卷由若干应用题组成,题量比《九章算术》增加了 4.4 倍”可 知古代数学注重解决实际问题,与农耕生产密切相关,故②正确;根据材料“其中一部分是 从古算书中抄录来的,新增题目中如‘就物抽分’‘合伙经营’等,多属于商业内容”可知 数学研究适应商品经济的需要,故③正确;《九章算术》全面总结了中国古代的算学知识, 故④错误,故选 B 项符合题意。] 7.小说《红楼梦》中,王熙凤说:“那时我爷爷专管各国进贡朝贺的事,凡有外国人来, 都是我们家养活,粤、闽、滇、浙所有的洋船货物都是我们家的。”对此描写判断合理的是(  ) A.《红楼梦》是部浪漫主义文学 B.政府严格控制当时的朝贡贸易 C.虚构的小说情节不具有史料价值 D.海禁政策难以在地方有效实施 解析:B [由材料内容可知外国进贡及洋船货物有官员专管,说明朝贡贸易受到政府的 严格控制,故选 B 项;《红楼梦》反映社会现实,揭露社会现实问题,属于现实主义文学, 排除 A 项;小说作为文学作品,也能一定程度上反映社会现实,因而也有一定的史料价值, 排除 C 项;由材料中外国进贡及洋船货物有官员专管,说明海禁政策在地方得以有效实施, 排除 D 项。] 8.(2019·乐山三模,28)下表是关于三元里抗英斗争的不同历史叙述,据此能够被认定的 历史事实是(  ) 记述 出处 “英军经由三元里往牛栏岗方向抢劫,三元里等 80 余乡数万民众 将英军包围,歼敌 200 余人,后由余保纯(注:时任广州知府)解围, 英军方得出围回归。” 《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 史料》 “英军分扰三元里等处,民众愤甚,‘歼而瘗(注:掩埋,埋葬) 之’。英军前来报复,民众十余万与之相战,斩其首领,歼敌数百 人。余保纯(注:时任广州知府)前往劝谕,民众离散。” 《南海县志》 “中方民众在四方炮台集结列阵,英方遂率军进攻,由于大雨,英 军燧发枪无法射击。民众聚集万人,包围英方阵地。余保纯(注: 时任广州知府)前往劝解,民众撤离。” 英方陆军司令郭富写给 总督的报告 A.英军抢劫激起了民众反抗 B.民众在三元里与英军交战 C.政府镇压了民众抗英斗争 D.抗英斗争阻止了英国侵略 解析:B [根据材料“三元里等 80 余乡数万民众将英军包围,歼敌 200 余人”“英军前 来报复,民众十余万与之相战,斩其首领,歼敌数百人”“民众聚集万人,包围英方阵地”, 三元里人民与英军进行了交战,故选 B 项;根据材料“英军经由三元里往牛栏岗方向抢劫”, 三则材料仅有一则,有关于抢劫的记录,排除 A 项;三则材料均提到时任广州知府余保纯, 分别为“解围”“劝谕”“劝解”,不能反映人民斗争遭镇压,排除 C 项;根据材料“英军方 得出围回归”“民众离散”“民众撤离”,结合所学,斗争并未阻止英国的入侵,排除 D 项。] 9.(2019·福建省市厦门三模,29)1890 年,因基隆煤矿严重亏损,台湾巡抚刘铭传与一些 商人签订合办合同:商人出资 20 万两白银,负责日常经营;官府以不动产作价 10 万两为官 本,对煤矿的用人、财务不予过问。此事奏报朝廷,总理衙门和户部激烈反对。1892 年,基 隆煤矿停产。由此可见(  ) A.中体西用不合时宜 B.官商合办的弊端明显 C.官僚集团内斗严重 D.社会近代化阻力巨大 解析:D [通过题干中刘铭传的做法可知,他主张采用“官商合办”的方式来发展基隆 煤矿,这不失为一种很好的做法,但是“总理衙门和户部激烈反对”,说明在清政府统治之下, 社会近代化的阻力比较大,故选 D 项;刘铭传主张用“官商合办”的方式挽救基隆煤矿,这 不是“中体西用”范畴,排除 A 项;在 1892 年,基隆煤矿停产的主要原因就在于没有采取“官 商合办”的方式,排除 B 项;刘铭传与总理衙门和户部之间是经营理念的争执,并非官僚集 团内部矛盾的斗争,排除 C 项。] 10.(2019·乐山三模,30)“五四”事件爆发时,报刊杂志多以“学生界事件”“示威事 件”来命名,梁漱溟曾就运动著文《论学生事件》;一个月后,“五四运动”就已成为媒体的 普遍用语了。这是因为(  ) A.国内近代传媒技术落后 B.事件升级加剧社会关注 C.历史事件总会稳定发展 D.马克思主义已广泛传播 解析:B [根据材料“一个月后,‘五四运动’就已成为媒体的普遍用语了”,说明五四运动在一个月后依旧受到社会广泛关注,故选 B 项;材料表达了媒体对五四运动表述的名称 变化,与技术无直接关联,排除 A 项;“总会稳定发展”表述绝对,排除 C 项;五四运动的 确推动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但与材料无直接关联,排除 D 项。] 11.(2020·毛坦厂中学联考,30)下面为 20 世纪 40 年代中国西北某地农村各阶层土地拥 有情况表。这反映出当时该地(  ) 阶层 地主 富农 中农 贫雇农 人均土地(单位:亩) 3.43 4.72 5.48 4.88 A.顺应了民族战争的需要 B.调整了封建租佃关系 C.农村生产关系进行改革 D.优先保障中农的利益 解析:C [据表格可知贫雇农人均占有土地高于富农和地主,说明农村生产关系进行改 革,故选 C 项;材料说明农村关系变革不是抗日,排除 A 项;材料人均占有土地差距不大不 能说明租佃关系,排除 B 项;无地和少地的贫雇农获得了高于地主、富农的土地不能说明优 先中农,排除 D 项。] 12.(2019·沈阳三模,31)1949 年 12 月我国确定了“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以普及为主”的教 育方针。1953 年 9 月,全国一届人大一次会议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教育部门应当首 先集中力量发展和改进高等教育。中小学教育已有很大的发展,今后应当着重质量的提高。” 这一政策转变反映了(  ) A.扫盲教育已经基本完成 B.国家工业化发展的需要 C.“科教兴国”战略出台 D.教育政策完全效仿苏联 解析:B [根据材料“1953 年 9 月,全国一届人大一次会议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教 育部门应当首先集中力量发展和改进高等教育’”这一政策转变反映了国家工业化发展的需 要,故选 B 项;2001 年扫盲教育已经基本完成,排除 A 项;1995 年“科教兴国”战略出台, 排除 C 项;根据材料“1953 年 9 月,全国一届人大一次会议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教 育部门应当首先集中力量发展和改进高等教育’”可知这一时期注重高等教育,但未涉及仿 效苏联,排除 D 项。] 选择题专项练(二) (时间:25 分钟 分值:48 分) 1.(2019·广州二模,24)周王朝史官是由周王任命的世袭官职,从事档案管理工作。春秋 前期,史官流向诸侯国;中晚期以后,他们又逐渐流入卿大夫家,并导致了家史的兴起。这 一变化反映了(  )A.旧有社会秩序的破坏 B.周天子重视地方档案工作 C.家国一体观念的形成 D.贵族垄断学术的局面被打破 解析:A [根据材料“周王朝史官是由周王任命的世袭官职,从事档案管理工作。春秋 前期,史官流向诸侯国;中晚期以后,他们又逐渐流入卿大夫家,并导致了家史的兴起”可 见,周王朝的统治机构分解,原有的统治秩序破坏,排除 B、C、D 三项,故选 A 项。] 2.(2020·哈尔滨期中,6)董仲舒曾经提主张:一是在中央建立太学,地方设庠、序,广 泛培养官吏人才;二是责令地方官每年推举二人给朝廷;三是朝廷对这些人才进行考察,量 才授官。他的这些主张(  ) A.建立起了自上而下的教育体系 B.为察举制的建立提供理论依据 C.以“大一统”为根本指导思想 D.强调对官僚队伍进行全面管理 解析:C [“立太学”“地方选官”是董仲舒推行儒学,提高儒学地位的表现,主要是 思想统治服务于政治的需要,是适应汉代“大一统”社会的需要,C 项正确;这些主张显然不 能建立起了自上而下的教育体系,A 项错误;察举制与材料中儒学措施不符合,B 项错误;材 料没有说明对于官僚队伍的管理,D 项错误。] 3.它是中国古代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一种文学体裁。其特点是分回标目、分章叙事、 首尾完整、故事连接。下列作品属于这种文学体裁的是(  ) A.《离骚     B.《上林赋》 C.《窦娥冤》 D.《红楼梦》 解析:D [材料中“其特点是分回标目、分章叙事、首尾完整、故事连接”表明该文学 体裁是小说,《红楼梦》是小说,故选 D 项;《离骚》是楚辞,特点是句子长短不一,形式灵 活,排除 A 项;《上林赋》是汉赋,汉赋的特点是散韵结合,专事铺叙,排除 B 项;《窦娥 冤》是元曲,元曲是杂剧和散曲的合称,词曲不限形式,没有严格要求,排除 C 项。] 4.汉唐时期,律令和律令格式是行政管理的基本法规。明清之际,这种情况有所变化。 六部及诸院、监,多以皇帝及上司批准的案例公牍作为处理公文的标准,简称“照例”。有例 可援,即是处理得当。无例可援,则必须请示上司乃至皇帝作出新的指示。这从本质上说明(  ) A.明清封建政府效率低下 B.国家事务处理标准严格 C.权力分散利于政务运转 D.行政管理方式日益僵化 解析:D [“多以皇帝及上司批准的……必须请示……”等体现了专制权力的加强,导致管理不够灵活,故选 D 项;材料没有反映办事效率低下问题,排除 A 项;强调“有例可援” 说明标准不严格,排除 B 项;不断地需要请示说明权力没有分散,排除 C 项。] 5.(2019·汕头二模,27)宋元以前,我国江北、江南广大地区农民既种田又养蚕,并按规 定上缴谷物和布帛等产品给国家。明朝中期以后杭州、嘉兴、湖州和珠三角一带许多农民专 事蚕桑,而其他许多地区“妇女无工于蚕事”。这一变化发生的背景是,明代中后期(  ) A.政府调整了赋税缴纳方式 B.环境气候发生剧烈变化 C.南方已成为全国经济中心 D.海上丝绸之路逐步兴起 解析:A [宋元以前国家征收赋税主要是谷物和布帛,到了明中后期许多农民专事蚕桑, 实际上体现出赋税的转变,即明代实行一条鞭法,规定赋税一律征银,推动了农业生产方式 的变革,促进了手工业的生产和商品经济的发展,故选 A 项;材料中并不能看出气候发生变 化,排除 B 项;宋代之后,南方已经成为全国经济中心,这并不能看作是明代出现农业变革 的背景,排除 C 项;明代推行海禁政策,海上丝绸之路并不发达,排除 D 项。] 6.(2019·雅安三模,28)1862 年,清朝决定以“黄色龙旗”为“中国官船”之旗帜,黄龙 旗的使用基本上限于船籍表示或外交仪式。这表明清政府(  ) A.坚持了天朝上国观念 B.采用了中体西用思想 C.具备了初步的国家理念 D.实现了外交观念的转变 解析;C [由材料“黄龙旗的使用基本上限于船籍表示或外交仪式”可知清政府在外交 礼仪上以黄龙旗为中国的象征,具备了初步的国家理念,故选 C 项;鸦片战争打破了天朝上 国的观念,排除 A 项;中体西用是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排除 B 项;“实现了”表述过于绝 对,排除 D 项。] 7.(2020·武邑中学一调,22)江南制造总局是个十足的封建衙门。管理者是以督办为首的 一群大大小小的官吏。他们对军器制造一窍不通,一切生产技术大权都操纵于洋人手中。有 些洋匠不懂技术,招摇撞骗,因造不出火药,竟称“中国天气异于外国,与造此药不宜”。这 表明,洋务企业(  ) A.管理体系逐步完善 B.过度依赖西方技术 C.逐渐成为外资企业 D.所雇洋匠皆为外行 解析:B [材料信息“管理者是以督办为首的一群大大小小的官吏。 他们对军器制造一 窍不通”说明洋务企业管理极为不完善,故 A 项错误;“一切生产技术大权都操纵于洋人手中”说明洋务企业过渡依赖西方技术,故 B 项正确;洋务企业是中国人采用机器生产经营的 近代企业,故 C 项错误;“有些洋匠不懂技术”不代表所有洋匠都为外行,故 D 项错误。] 8.(2019·南充三模,29)1904 年,在上海“王兴昌记”诞生了中国人缝制的第一套西装。 20 世纪二十至三十年代,大都市出现了专门制售西装的公司,还创下了中国人自己的名牌, 报纸、杂志也开辟专栏,介绍西式服装。这说明(  ) A.政权更迭带来思想多元 B.人们生活水平的普遍提高 C.人们传统观念发生变化 D.近代社会生活的全面西化 解析:C [根据材料“1904 年,在上海'王兴昌记'诞生了中国人缝制的第一套西装。20 世 纪二十至三十年代,大都市出现了专门制售西装的公司,……介绍西式服装”结合所学知识, 西装在民国初年开始流行体现生活习俗的变化,人们传统思想发生变化,故选 C 项;材料没 有体现政权更替,排除 A 项;材料反映的民国初年的服饰变化,没有体现人民生活的普遍提 高,排除 B 项;材料只反映了服饰方面的变化,没有体现近代社会生活的全面西化,排除 D 项。] 9.(2019·石家庄二模,29)1926 年 12 月,英国向曾参加华盛顿会议的列强宣布《变更对 华政策建议案》,主张列强应体认中国人民修约要求之正当性,立即与中国谈判修改条约。英 国这一举措(  ) A.体现了列强既争夺又勾结的关系 B.是对中国民族主义运动高涨的回应 C.适应了南京国民政府修约的要求 D.说明中国重新获得外交事务主动权 解析:B [据材料“主张列强应体认中国人民修约要求之正当性,立即与中国谈判修改 条约”结合所学可知国民大革命时期的人民提出收回租界可知是对中国民族主义运动高涨的 回应,故选 B 项;材料说明英国的态度,无法体现其他列强的态度,因此不能说明既争夺又 勾结,排除 A 项;南京国民政府 1927 年才成立,排除 C 项;材料是英国的外交态度不能说明 中国获得主动权,排除 D 项。] 10.(2019·赣州三模,29)毛泽东告诉他的战士们:我们闹革命,光是跑来跑去是不行的, 一定要有一个家,不然就很困难,有了这个家,就可以同敌人进行革命斗争。……我们以家 为依托,不断向外发展,把我们四周的敌人一点点地吃掉、赶走,我们的日子慢慢地就好过 了。材料主要反映了中共(  ) A.团结一切力量是革命的必要性 B.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必要性 C.实行人民民主专政的必要性D.立足于城市发动工人的必要性 解析:B [题干中毛泽东强调闹革命“一定要有一个家”,即要有革命根据地,故选 B 项; 团结一切力量即中共要团结盟友、孤立敌人,题干无体现,排除 A 项;实行人民民主专政的 必要性是在 1949 年解放战争即将胜利时,排除 C 项;毛泽东的工农武装割据思想主张走农村 道路,反对城市中心论,先要从城市退却,排除 D 项。] 11.(2019·武汉四调,31)1986 年,可口可乐公司提出在中国独资新建浓缩汁厂,但当时 的中国尚不允许外商独资。中方代表提出,先由可口可乐公司兴建一个浓缩汁厂和一个汽水 厂,再由美方把汽水厂送给中方;然后,这两个厂组成一个联合董事会。这就是第一个中美 合作企业。这一事件说明(  ) A.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 B.开始突破计划经济束缚 C.对外开放推动经济体制改革 D.初步确立市场经济体制 解析:C [根据材料“可口可乐公司提出在中国独资新建浓缩汁厂”,中美间的交往属于 对外开放的范畴,“中方代表提出,先由可口可乐公司兴建一个浓缩汁厂和一个汽水厂,再 由美方把汽水厂送给中方;然后,这两个厂组成一个联合董事会”,这一制度下的变通,体现 了一定的改革与创新,故选 C 项;1984 年,我国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排除 A 项;这 一事件不能作为突破计划经济的开端,排除 B 项;21 世纪初我国初步建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排除 D 项。] 12.(2019·惠州市三模,32)《查士丁尼法学总论》是东罗马皇帝查士丁尼下令编写的一 部法学教科书。在开篇中就提出“正义是给予每个人他应得的部分的这种坚定而恒久的愿 望”“法律的戒条是这些:诚实生活、毋害他人,分给各人属于他的”。据此可知,罗马法(  ) A.超越罗马发展水平 B.实现了公平与正义 C.利于推动社会和谐 D.质疑道德的约束力 解析:C [通过题干中所介绍《查士丁尼法学总论》开篇内容可知,该法学教科书强调 的是正义、诚实、公平公正等社会准则,这些内容正是社会和谐的要素,故选 C 项;罗马法 追求正义公平的愿望,不能说明正义、诚实、公平公正等社会准则超越了古罗马经济发展水 平,排除 A 项;正义、诚实、公平公正等社会准则是《查士丁尼法学总论》所强调的,不能 推断出其实现了公平与正义,排除 B 项;题干没有提及《查士丁尼法学总论》对道德的态度, 只是论及了该法学教科书所强调的社会准则,排除 D 项。]选择题专项练(三) (时间:25 分钟 分值:48 分) 1.(2020·宜春联考,16)春秋战国时期,孔子主张“仁”和“礼”,法家强调“法”和 “刑”,老子强调自然的静态平衡,墨子主张“爱无差等”,杂家主张“治国公平”“为民谋 利”,这些主张的共同之处是(  ) A.重视协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B.重视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 C.都阐释了各自的“和谐”思想 D.都主张“礼”“法”并用 解析:C [据所学可知,道家老子强调的是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并没有主张协调人与 人之间的关系,故 A 项排除;儒家、法家、墨家、杂家重视协调的都是人与人、人与社会的 关系,并不是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故 B 项排除;据材料“孔子主张‘仁’和‘礼’,法家强 调‘法’和‘刑’,老子强调自然的静态平衡,墨子主张‘爱无差等’,杂家主张‘治国公 平’‘为民谋利’”可得出,这些主张的共同之处是都阐释了各自的“和谐”思想,故 C 项 正确;由材料可得出儒家主张礼,法家主张法,但这并不是他们的共同之处,故 D 项排除。 ] 2.(2019·上饶二模,25)两汉时期,郡太守韩延寿和许荆在处理兄弟争财的案件时都认为 “教化不行”,“至令民有骨肉争讼”,“咎在太守”。韩延寿闭门思过,许荆向朝廷请罪。争 讼者的族人都批评指责两兄弟,不久,“兄弟感悔”。这反映了当时(  ) A.政府奉行无为而治的施政理念 B.财产纠纷涉及宗族的整体利益 C.民事调解渗透德主刑辅的思想 D.礼法结合的司法制度趋向完备 解析:C [通过题干中“兄弟争财案件”后,郡太守韩延寿“闭门思过”、许荆“向朝廷 请罪”以及两兄弟“感悔”,说明郡守在调解民事纠纷时,主要是以品德去教诲人,故选 C 项; 题干中的现象反映的是郡太守“积极有为”,不是“无为而治”,排除 A 项;通过题干中的案 件是两兄弟的“争财”案件,不涉及宗族的利益,排除 B 项;通过题干中郡太守韩延寿和许 荆处理两兄弟“争财”案件的结果——“兄弟感悔”,不能过度推论为“司法制度趋向完备”, 排除 D 项。] 3.(2019·宝鸡质检二,26)宋代外省官分“亲民”与“釐务”两种,“亲民官皆由京朝官 差遣,不设正官;而釐务官则专治一事,直属中央”。这一做法的主要目的是(  ) A.分化事权强化君主专制 B.官员相互配合提高效率 C.加强对地方的直接控制 D.提高官员素养缓和矛盾解析:C [由材料“亲民官皆由京朝官差遣,不设正官;而釐务官则专治一事,直属中 央”可知宋代外省官都有中央直接管辖,目的在于加强对地方的直接控制,故选 C 项;材料 强调中央集权而非君主专制,排除 A 项;宋代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导致地方行政效率低下, 排除 B 项;材料强调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而非官员的素养,排除 D 项。] 4. (2019·河南省郑州一中月考,25)中国山水画往往通过对自然界的赞美来表现出人的理 想心态及人格。许多画家在创作中刻意表现人与自然的依存关系,并对人类心意与自然物性 的对应进行了细致入微的分析。画家们在作画时力求简单、随意,把画作为纯粹的内心直觉 体验。这表明中国山水画(  ) A.注重营造温馨的气氛 B.体现出儒道思想的影响 C.都用于表达政治观念 D.力求再现客观真实世界 解析:B [材料反映的是中国山水画的特点,与“营造温馨的气氛”无关,排除 A 项; 根据“刻意表现人与自然的依存关系,并对人类心意与自然物性的对应进行了细致入微的分 析”符合禅的哲学精神,是将儒、道、佛、印度教的思想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形成的观察宇宙 人生的思维方式,其本质是一种生活体验,故 B 项正确;材料内容与政治观念无关,排除 C 项;D 项不符合“刻意表现人与自然的依存关系”,注重写意,不是客观真实的再现,排除 D 项。] 5.(2019·济南外国语学校月考,21)1860 年太平军占领苏州后,左同检熊万荃针对当时一 批难民无以为业的状况下令:“无资本者,具呈清领本钱,或呈明何业,认领何等货物,仍 估定货价,于售卖后还钱七成,留三成,俾其永远藉以转运。”这主要表明太平天国(  ) A.承认圣库政策具有空想性 B.改革内政、重振国威 C.发展民族资本主义 D.重视、扶植工商业 解析:D [当时没有资金的人,可以从太平天国政府赊货物,等卖出后,还 70%,剩余 30% 留作周转,由此可判断当时太平天国政权对工商业采取的扶植政策,故选 D 项;材料没有涉 及对圣库制度的评论,排除 A 项;材料没有涉及改革内政的信息,排除 B 项;1860 年,我国 民族资本主义还没有产生,也没有提到发展民族资本主义的信息,排除 C 项。] 6.(2019·甘青宁联考,28)甲午战争后短短的几年间,洋务派不但把战前已有的洋务厂矿、 铁路轮船运输等企事业与新式学堂,几乎全都扩充和增新;而且全然新建了为数可观的各类 企事业、新式学堂和新军等“从未有如此之速”、如此之广泛,为时人所称道。这些史实说明 甲午战争后(  ) A.中国近代化的进程加速B.中华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 C.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较快 D.中国向西方学习发生质变 解析:A [由材料“新建了为数可观的各类企事业、新式学堂和新军等‘从未有如此之 速’、如此之广泛,为时人所称道”可知洋务运动刺激近代中国民族工业、近代教育、近代海 防的发展,甲午战后近代化的发展进程加快,故选 A 项;材料强调中国近代化发展而非民族 危机,排除 B 项;民族资本主义只是近代化的一个表现,材料中还强调了近代教育和海防, 排除 C 项;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推动中国向西方学习政治制度的质变,排除 D 项。] 7.(2019·蚌埠三模,29)张爱玲在《更衣记》中说:“民国初建立,时装上也显出空前的 天真,轻快,愉悦。‘喇叭管袖子’飘飘欲仙,露出一大截玉腕,短袄腰部极为紧小。”该 现象说明当时(  ) A.崇洋媚外现象愈演愈烈 B.伦理纲常思想开始被抛弃 C.政治变革影响社会生活 D.中西方服饰风格差异较大 解析:C [材料涉及的是民国建立,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瓦解了中国的衣冠体制,人 们的服饰发生了变化,故选 C 项;材料只是谈及服饰变化的一个现象,不存在崇洋媚外,排 除 A 项;伦理纲常思想被抛弃在 1919 年新文化运动,排除 B 项;材料没有进行中西方服饰的 比较,排除 D 项。] 8.1914 年 3-4 月间,中华全国商会联合会举行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详细讨论了《商 律》《商人通例》《公司条例》《保息条例》《国币条例》《商事公断处条例》《商会法》等,提 出了不少修改、补充和实施的意见。该会议(  ) A.推动了实业救国思潮的产生 B.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C.开启了“国民经济建设运动” D.推动了反帝爱国运动的高涨 解析:B [题干中所提及的众多文件都与民族资本主义有关,即这些文件的颁布和实施 会促进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故选 B 项;实业救国思潮出现于清朝末年,而题干的时间点是 1914 年,排除 A 项;1935 年,南京国民政府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民族工业得到较快 发展,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 C 项;第一次反帝爱国运动的高潮是五四运动,发生于 1919 年, 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 D 项。] 9.(2020·平顶山段检,12)1939 年 2 月通过颁布的《陕甘宁边区选举条例》放弃了工农民 主,对选民参选资格明确规定无阶级区别的条款,实现普遍的公民权。该条例(  ) A.有利于巩固抗日民主政权B.突出中共的核心领导地位 C.使得边区普选制真正确立 D.真正实现了人民民主专政 解析:A [《陕甘宁边区选举条例》没有突出中共的核心领导地位,故排除 B 项;《陕 甘宁边区选举条例》的颁布,为边区实施普选制提供了法律保障,而不能说普选制真正确立, 故排除 C 项;真正实现了人民民主专政在题意中无法体现,故排除 D 项;《陕甘宁边区选举 条例》规定的变化突出表现在“无阶级区别”,这种变化有利于巩固并扩大抗日民主政权,故 选 A 项。] 10.(2019·丰台区二模,19)建国后召开的某次大会提出了“从资本主义的束缚和小生产 的限制下面,解放我国的生产力”的任务。参加这次会议的有来自各民主阶级、民主党派、 工农业劳动模范等各界、各民族代表。这次会议是(  ) A.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B.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C.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 D.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代表大会 解析:B [1956 年底,我国基本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 造,使资本主义和小生产消失,所以这一会议召开于建国之后至 1956 年底之前,而第一届人 民代表大会召开于 1954 年,与材料中“从资本主义的束缚和小生产的限制下面,解放我国的 生产力”相符,故选 B 项;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召开于 1949 年 9 月新中国成立之前, 与材料中“建国后召开的某次大会”不符,排除 A 项;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于 1978 年,当时资本主义和小生产早已消失,排除 C 项;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代表大会召开于 1992 年,排除 D 项。] 11.(2019·江西省重点中学盟校二模,31)1985 年石家庄市第一塑料厂厂长张兴让首先提 出并实行的“满负荷工作法”,对企业各项工作提出比较先进的目标,然后由低到高分步实施, 层层落实,形成保证体系,并与个人报酬挂钩。这一工作法(  ) A.发展了市场经济体制 B.建立了现代企业制度 C.大大增强了企业活力 D.实现了管理体制转变 解析:C [由材料“对企业各项工作提出比较先进的目标,然后由低到高分步实施,层 层落实,形成保证体系,并与个人报酬挂钩”可知满负荷工作法调动了企业员工的生产积极 性,增强了企业活力,故选 C 项;1992 年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排除 A 项; 1992 年后开始提出国有企业改革目标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建立了”表述过于绝对,排除 B 项;材料强调分配方式而非管理体制的改变,排除 D 项。]12.(2019·唐山二模,32)自然法之父西塞罗说:“执政官乃是会说话的法律,而法律乃 是不会说话的执政官。”西塞罗意在说明(  ) A.法律是至高无上的 B.执政官是最高的统治者 C.法律就是最高执政官 D.法律应该由执政官制定 解析:A [根据材料“执政官乃是会说话的法律,而法律乃是不会说话的执政官”可知 执政官必须依据法律办事,法律至高无上,故选 A 项;根据材料“执政官乃是会说话的法律, 而法律乃是不会说话的执政官”可知执政官必须依据法律办事,法律至高无上,排除 B 项; 根据材料“而法律乃是不会说话的执政官”可知法律至高无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排除 C 项;材料主旨强调法律地位未涉及法律制定,排除 D 项。]选择题专项练(四) (时间:25 分钟 分值:48 分) 1.(2019·四川省教考联盟三模,24)商代和西周的文字是统一的。春秋以降,关东各国文 字日趋分化,俗体流行。到战国时,各国“文字异形”,与传统写法大相径庭,只有周王室和 秦国文字是在传统的正体写法基础上稳健发展。这反映出(  ) A.秦国对西周制度与文化的坚守 B.经济发展道路差异导致文字分化 C.秦国对传承华夏文化有所贡献 D.正体俗体之别是华夷之辨的表征 解析:C [依据材料可知,只有秦国继承了商周文字,继续发展,这反映了秦国对传承 华夏文化有所贡献,故选 C 项,排除其他三项。] 2.(2019·南京、盐城二模,3)《五代会要》记载长兴二年(930 年)洛阳城内规划:“如是 临街堪盖店处田地,每一间破明间七椽,其每间地价,亦委河南府估价准前收买。”这说明 洛阳城(  ) A.城市职能发生巨变 B.严格执行市坊分开政策 C.商品经济不断发展 D.政府不断创新税收形式 解析:C [材料中“如是临街堪盖店处田地,每一间破明间七椽,其每间地价,亦委河 南府估价准前收买”意思是洛阳城内的规划,临街的土地可以买卖,这是商品经济发展的结 果,故选 C 项;城市职能主要有军事功能、政治功能和经济功能,城市职能发生巨变材料没 有涉及到,排除 A 项;市是交易的场所,坊是生产的场所,材料没有涉及到坊市分开政策, 排除 B 项;材料的内容是洛阳城内规划,临街的土地可以买卖,没有涉及政府不断创新税收 形式,排除 D 项。] 3.(2020·哈尔滨期中,7)隋代史官属于皇帝侍臣,通过忠实履行其职权,记录皇帝的“动 作法度”,使当代皇帝畏于死后留下臭名而有所顾忌,更使后代皇帝行为举止有所殷鉴,从而 实现其存在的政治意义。这表明隋代史官(  ) A.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限制皇权的作用 B.因侍奉皇帝而影响记载史实的客观性 C.工作认真负责而成为后世史官的典范 D.因参与政治管理而淡化历史记录职能 解析:A [通过题干中隋代史官的作用可知其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限制皇权的作用,故 A 项正确;题干主要述及隋代史官的作用,而没有涉及其记载史实的客观性,故 B 项错误;题 干主要强调隋代史官的作用,没有涉及其“成为后世史官的典范”,故 C 项错误;通过题干中所述及的隋代史官的作用可知,其参与政治管理并没有淡化其历史记录的职能,故 D 项错 误。] 4.(2020·马鞍山三模拟,27)相较于程朱理学,王阳明提出“良知”说,反对教条主义的 束缚。此外,他还提出了人人皆可为圣人的“成圣”论,一定程度上消解了社会阶层的意识 形态界限。据此可知,王阳明的心学(  ) A.摆脱儒学思想束缚  B.彰显人的自我意识 C.动摇社会等级观念 D.批判君主专制统治 解析:B [王阳明反对教条主义的束缚,提出人人皆可为圣人,这彰显了人的自我意识, 故选 B 项;王阳明的“心学”是对传统儒学的更新,是继承发展,仍是儒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排除 A 项;一定程度上冲击了社会等级观念,而不是动摇了,排除 C 项;明清之际的进步思 想家如王夫之、黄宗羲等猛烈批判君主专制统治而不是王阳明,排除 D 项。] 5.(2019·顺义区二模,15)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写道:三次灾难性的战争使 中国受到了巨大的刺激。第一次是 1840—1842 年同英国的战争;第二次是 1856—1860 年同 英法的战争;第三次是 1894—1895 年同日本的战争。这三次战争的共同之处是(  ) A.列强侵略中国以割地和资本输出为目的 B.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C.中国被迫开放的通商口岸都在沿海地区 D.中国逐渐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解析:D [材料中“1840—1842 年同英国的战争”即鸦片战争,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 半封建社会,逐渐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故选 D 项;1894—1895 年同日本的战争反映了 第二次工业革命对资本输出的要求,前两者反映了工业革命对商品输出的要求,排除 A 项; 1840—1842 年同英国的战争,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第二次是 1856—1860 年同 英法的战争,中国半殖民地程度进一步加深,第三次是 1894—1895 年同日本的战争是中国的 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排除 B 项;通商口岸开放是由沿海向内地扩展,排除 C 项。] 6.(2019·永州三模,29)1919 年,李大钊在《青年与农村》一文中说:“我们青年应该到 农村里去,……我们中国是一个农国,大多数的劳工阶级就是那些农民。他们若是不解放, 就是我们国民全体不解放;他们的苦痛,就是我们国民全体的苦痛。”李大钊在此强调的是 (  ) A.农民阶级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主力军 B.借鉴苏俄社会主义革命成功的经验 C.团结工农大众以组建革命统一战线 D.倡导知识分子对民众进行思想启蒙 解析:D [据材料“1919 年,……我们青年应该到农村里去,……大多数的劳工阶级就 是那些农民。他们若是不解放,就是我们国民全体不解放”,可知材料强调青年对于农村民众的启蒙,故选 D 项;依所学,工人阶级是民主革命的主力军,排除 A 项;材料强调的是对农 村民众的思想启蒙,而未涉及到学习苏联经验,排除 B 项;中共二大之后才提出团结工农大 众以组建革命统一战线,排除 C 项。] 7.(2019·永州信息三,30)1938 年,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命令每年 5 月 3 日至 9 日 为“雪耻与兵役扩大宣传周”,以“五三济南惨案”“五四运动”“五八兵役宣传日”“五九 承认二十一条国耻纪念日”等重要纪念日对士兵、警察、壮丁,尤其是广大青年学生进行宣 传。这一做法的主要目的是(  ) A.增强广大民众的国防意识 B.创新征兵宣传的服务机制 C.满足战时兵员补充的需要 D.树立民族抗战必胜的信念 解析:C [抓住时间——1938 年,全面抗战时期,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将一些爱 国抗日的重要的纪念日对士兵、警察、壮丁,尤其是广大青年学生进行宣传,目的明显是招 募兵源来支援前线,故选 C 项;A 项只是其目的之一,不是主要目的,排除 A 项;题干无法 确定是创新机制,排除 B 项;1938 年战略防御阶段,中国方面战场失利,设定纪念日更是激 发民族危机感,动员民众积极抗日,排除 D 项。] 8.(2019·绵阳三模,30)1944 年 9 月,中共中央认为:“目前我党向国民党及国内外提出 改组政府主张时机已经成热”。于是正式向国民党提出召开国民会议,废除一党统治,建立联 合政府的主张。这一主张的提出(  ) A.改变了抗战的被动局面 B.扩大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C.凸显了民主革命的要求 D.加速了国民党政府的覆灭 解析:C [用民主形式“废除国民党一党专政”的主张,是抗日战争时期民主革命力量 壮大的结果和要求,故选 C 项;当时中国人民已转入局部反攻,排除 A 项;中共的倡议是反 专制,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扩大无关,排除 B 项;当时是国共合作时期,革命的主要任务是 抗日,排除 D 项。 ] 9.(2019·河南天一大联考(六),31)1961 年 1 月,中共中央发布《关于调整管理体制的若 干暂行规定》,提出经济管理大权必须集中在中央; 重要物资由中央统一管理、分配;所有 生产、基本建设等各项任务,都必须执行全国一盘棋的方针。其意在(  ) A.完成国民经济恢复工作 B.开展有计划的经济建设 C.建立社会主义经济体系 D.扭转国内经济困难局面解析:D [由材料“1961 年 1 月,中共中央发布《关于调整管理体制的若干暂行规定》, 提出经济管理大权必须集中在中央”其主要目的是应对前一段时间出现的困境,故选 D 项; “国民经济恢复”是建国之初,排除 A 项;“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始于第一个五年计划,排 除 B 项;“建立社会主义经济体系”主要是由三大改造完成后实现的,排除 C 项。] 10.(2019·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二模,31)基辛格在《论中国》中说“一年之内,中美外交 从不可调和的冲突状态进入了总统使节去北京为总统访华筹备的阶段。其间双方避开了 20 年 来的敌对宣传,聚焦于最重大的战略目标,开展地缘政治对话,重塑冷战时期的国际秩序。” 材料中“最重大的战略目标”是指中美两国(  ) A.维护现有国际秩序 B.和平解决台湾问题 C.建立新的国际平衡 D.共同应对苏联威胁 解析:D [由材料“聚焦于最重大的战略目标,开展地缘政治对话,重塑冷战时期的国 际秩序”可知联手应对苏联的对抗,故选 D 项;中美关系正常化打破了原有的国际秩序,排 除 A 项;材料强调中美关系正常化的目标而非积极影响,排除 B 项;“新的国际平衡”表述 不符合史实,排除 C 项。] 11.(2019·南京、盐城二模,13)2019 年 1 月 2 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告台湾同胞书》40 周年纪念会上发表重要讲话。他指出:“中国人不打中国人。我们愿意以最大诚意、尽最大 努力争取和平统一的前景,因为以和平方式实现统一,对两岸同胞和全民族最有利。我们不 承诺放弃使用武力,保留采取一切必要措施的选项,针对的是外部势力干涉和极少数‘台独’ 分裂分子及其分裂活动,绝非针对台湾同胞。”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民族问题致两岸陷入长期政治对立 B.1979 年海峡两岸隔绝状态终于被打破 C.“一个中国”原则成为海峡两岸的共识 D.坚持“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基本方针 解析:D [材料中“《告台湾同胞书》40 周年纪念会”“以和平方式实现统一”,结合所 学知识可知坚持“和平统一和一国两制”的基本方针,故选 D 项;中国内战和外部干涉是导 致两岸陷入长期政治对立的原因,排除 A 项;两岸隔绝状态被打破是在 1987 年,排除 B 项; 1992 年时就达成“一个中国”的共识,排除 C 项。] 12.(2019·揭阳二模,32)古希腊人崇拜的神,与人有着一样的七情六欲,与人有着一样 的形体。神只是因为形体长得比人更完美而受到人的崇拜。这反映出古希腊人(  ) A.宗教意识淡薄 B.崇尚自然崇拜 C.注重物质生活 D.反对神灵崇拜 解析:B [题干中古希腊人崇拜的神“只是因为形体长得比人更完美而受到人的崇拜”, 是一种对人的形象加以完美抽象,是一种自然崇拜,故选 B 项;古希腊时期,希腊人的宗教 意识浓厚,排除 A 项;题干中未体现希腊人追求物质生活,排除 C 项;题干提及的是一种神灵崇拜,排除 D 项。] 选择题专项练(五) (时间:25 分钟 分值:48 分) 1.(2019·甘青宁联考,24)春秋初年,会盟的主持者、参与者多为各诸侯国国君。诸侯之 间的会盟不再经过周王的批准;没有周王主持或参加的盟会几乎连年不断。这表明,此时(  ) A.诸侯联合助推统一趋势加强 B.宗法分封制体系走向崩溃 C.周王天下共主地位完全丧失 D.贵族统治新秩序亟待构建 解析:D [由材料“会盟的主持者、参与者多为各诸侯国国君。诸侯之间的会盟不再经 过周王的批准;没有周王主持或参加的盟会几乎连年不断”可知分封制遭到破坏急需建立新 的统治秩序,故选 D 项;春秋初年诸侯会盟加剧了诸侯国间的争霸战争,排除 A 项;诸侯会 盟进一步瓦解了宗法分封制,排除 B 项;“完全丧失”表述过于绝对,排除 C 项。] 2. (2020·郑州模拟,7)根据道教的一种传说,道家创始人李耳骑青牛西出函谷关后到达印 度,创立了佛教,成了佛,还对当地人民进行教化,这就是所谓的“老子化胡”,道教徒欣然 接受这一传说。这个传说一定程度上可以用来说明(  ) A.外来文化借助本土传统扩大影响 B.春秋战国时期佛教已传入中国 C.文化高度自信阻碍思想文化交流 D.佛教道教逐渐渗透融合为一体 解析:A [材料认为佛教是道教创始人创建的,这种认识与史实不符,但却被道教徒接 受,从侧面说明外来文化借助本土传统扩大影响,故 A 项正确;材料只是一种传说,不能说 明春秋战国时期佛教已传入中国,故 B 项错误;传说虽然有夸大的色彩,但是不能反映出阻 碍思想文化交流,故 C 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李耳创建了佛教,没有体现佛教道教的融合, 故 D 项错误。] 3.南朝时期,寒人通过充将帅,掌机要(中书舍人),任典签(代表皇帝监察地方诸王刺史) 不断提升政治地位,寒人地位的上升主要表明(  ) A.门阀士族政治的形成 B.专制皇权的逐渐加强 C.文化教育的逐渐下移 D.监察的非理性化趋势 解析:B [寒人地位的提升便于皇帝控制,为皇权服务,故选 B 项;寒人地位的提升冲 击了门阀士族政治,排除 A 项;春秋战国时期文化教育下移,排除 C 项;材料体现了对寒人 群体的任命,未提及监察制度,排除 D 项。]4.(2019·安庆三模,26)唐代法律规定:“(家庭)应分田宅及财物,兄弟均分……兄弟俱 亡,则诸子均分。”这一规定在当时(  ) A.解决了家庭内部经济矛盾 B.增加了国家人头税的收入 C.客观上增加了自耕农数量 D.有利于社会财富迅速积累 解析:C [根据材料“应分田宅及财物,兄弟均分……兄弟俱亡,则诸子均分”,分家无 疑增加了自耕农的户数,故选 C 项;财产分配仅是家庭经济矛盾的一个方面,不能以偏概全, 排除 A 项;人头税是针对人口而征收的税种,分财产不增加人口,排除 B 项;小农经济不能 使社会财富迅速增值,排除 D 项。] 5.(2019·新乡三模,27)宋代的包拯、明代的况钟都是著名的清官能吏,在民间素有“包 青天”“况青天”之称。明代冯梦龙的作品“三言”中有描写善断案的包拯话本《三现身包 龙图断冤》,况钟话本《况太守断死孩儿》。这表明明代(  ) A.文学作品承载社会教化功能 B.历史典籍编纂日趋世俗化 C.话本小说成为主流文学形式 D.道德观念开始依附于政治 解析:A [由材料内容可知明代“三言”中有关于宋代包拯、明代况钟的话本,“三言” 对此加以描写一是满足社会市场需求,二是通过“包青天”“况青天”的描写来弘扬清官廉 正,以进行社会教化,故选 A 项;“三言”属于世俗文学,不属于历史典籍,排除 B 项;话 本小说等世俗文学不属于主流文学形式,排除 C 项;汉武帝时期儒家思想确立为封建社会的 正统思想,之后儒家宣扬的“三纲五常”的伦理观念便依附于政治,为政治服务,排除 D 项。] 6.(2019·湖南师大附中月考一,10)洪仁玕在《资政新篇》中提出,美国“礼义富足”,“其 力虽强而不侵凌邻邦,有金银山而招别邦人来采,别邦人有能者册立为官”。他注意到美国“邦 长”并非终身制,国家大事则由“各省”(即各州)公议决定,官员选任在规定时间、地点匿名 投票产生,“以多人举者为贤能也,以多议是者为公也”。他认为下情上达、官员匿名投票选 举是实现“权归于一”的重要手段。材料中的洪仁玕(  ) A.表达了对西方民主政治的向往 B.对美国的政治制度有清楚的认知 C.提出了发展资本主义经济的主张 D.体现了农民阶级的局限性 解析:A [A 项正确;洪仁玕认为美国国家大事则由“各省”(即各州)公议决定,否定了 联邦政府的权威,故 B 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洪仁玕一系列政治革新主张,与发展资本主义经济无关,故 C 项错误;D 项材料未体现。] 7.(2020·河津模拟,38)温州新学社群成员张棡在 1903 年 4 月 26 日的日记中记录,这一 天有海轮从上海到了温州,给他带了五期《新民丛报》《政艺通报》第六号和四月份的《中外 日报》,新学社群的人闻讯至他家看新书报。类似这样从上海购买、聚看的事例,在他的日记 中屡屡出现。对上述现象认识正确的是(  ) A.清末上海对周边地方产生文化辐射 B.交通、通讯的变革加速城市化进程 C.新式报刊推动地方政治团体的发展 D.维新变法运动已深入到了社会基层 解析:A [材料中报刊来自于上海,说明当时上海对于周边地区的文化影响较大,故 A 项正确;材料中没有体现出城市化进程的信息,故 B 项错误;地方政治团体的发展并不是报 刊的推动,故 C 项错误;维新变法运动已于 1898 年失败,故 D 项错误。] 8.(2019·遵义二模,10)孙中山的民主思想与中国儒家文化和西方文明有着千丝万缕的联 系,并深深根植于两者之中。正如有的学者所说:“孙氏学说是有目的的对儒教文化、民生 主义(社会主义)和西方民主这三个传统的结合。孙氏相信一个独特和自豪的中国,只要以儒教 文明为基础,就会在文化上复兴。”这表明了(  ) A.孙中山对美国文化情有独钟,所以推崇三权分立 B.孙中山坚信只有以儒家思想为指导,才可能取得革命胜利 C.孙中山的思想与中国的社会性质有一定关联 D.孙中山的民生思想脱离社会实际,无法实现 解析:C [从材料中可以看出,三民主义是孙中山在继承中国古代的民本思想基础上, 同时吸收和借鉴西方资产阶级的民主思想的结晶,这与当时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有 关,故 C 项正确,D 项错误;材料“孙中山的民主思想与中国儒家文化和西方文明有着千丝 万缕的联系,并深深根植于两者之中”说明 A、B 两项错误。] 9.(2019·河南天一大联考(六),30)抗战时期,八路军、新四军组织战地宣传队奔赴前线 深入村村户户,召开宣传大会,公演抗日话剧,教唱抗日歌曲,广泛进行宣传鼓动。中共的 举措(  ) A.推动了全民族抗战的实现 B.适应了民族战争新形势的需要 C.打击了日本侵略者的气焰 D.壮大了反抗国民党政府的力量 解析:B [由材料“战地宣传队奔赴前线深入村村户户,召开宣传大会,公演抗日话剧, 教唱抗日歌曲,广泛进行宣传鼓动”这是宣传抗日的主张,号召全中国人起来抗击日本侵略, 实现真正的全民族抗战,故选 B 项;“八路军、新四军”是全民族抗战实现之后才有的称谓,排除 A 项;“战地宣传队奔赴前线深入村村户户,召开宣传大会”不是直接对日作战,排除 C 项; “公演抗日话剧,教唱抗日歌曲,广泛进行宣传鼓动”是宣传抗日,不是反对国民党, 排除 D 项。] 10.(2019·四川省教考联盟三模,30)1948 年夏,沂蒙解放区发生旱灾,部分农民举行传 统的祈雨仪式,并暴力殴打了前来阻止的基层干部。地方政府并未盲目地对群众进行惩罚, 而是将革命理念与传统习俗结合起来,采用温和的方式处理了这一事件,并重新将生产救灾 导入正常轨道。这一做法(  ) A.丰富了应对社会危机的历史经验 B.消除了革命理念和传统习俗的矛盾 C.保证了前线军事行动的顺利推进 D.全面纠正了基层工作中的激进倾向 解析:A [依据材料,1948 年夏,沂蒙解放区发生旱灾,部分农民举行传统的祈雨仪式, 并暴力殴打了前来阻止的基层干部,导致矛盾激化,而地方政府并未盲目地对群众进行惩罚, 而是采取温和的方式,将革命理念与传统习俗结合起来,并重新将生产救灾导入正常轨道, 这说明地方政府在矛盾激化的情况下可以采取相应的措施,取得较好的效果,丰富了应对社 会危机的经验,故选 A 项;材料反映地方政府将革命理念与传统习俗结合,从而重新将生产 救灾导入正常轨道,并未消除两者之间的矛盾,排除 B 项;材料反映的是解放战争时期,地 方政府在处理地方事务时的方法措施,与前线军事胜利无关,排除 C 项;材料反映的是地方 政府在处理社会矛盾激化时的有效措施,避免了矛盾的进一步激化,并非全面纠正基层工作 中的激进倾向,排除 D 项。] 11.(2020·徐州高考三考前模拟,12)下图是改革开放以来某地人口增长示意图,据图判 断该地最有可能是(  ) A.深圳      B.上海 C.香港 D.北京 解析:A [1980 年,深圳、珠海、汕头、厦门成为我国第一批经济特区,迅速从一个边 陲小镇发展成一座现代化城市,与材料中“外来人口迅猛增加”相符,故选 A 项;上海是传 统大城市,与材料中“人口迅猛增加”不符,排除 B 项;“改革开放以来”密切相关的是内 地城市,排除 C 项;北京是传统大城市,排除 D 项。]12.古代罗马法学家们著书立说,解释法律,形成了不同法律学派,主要有普罗库尔学 派和萨比努斯学派,出现了最著名的盖尤斯、伯比尼安等五大法学家。他们的著作充满了独 立和批判精神,富有创造性。这说明罗马法(  ) A.没有形成完整体系 B.具备了灵活性 C.追求司法的独立性 D.在争鸣中发展 解析:D [依据题干可知古代罗马法学家们著书立说,解释法律,形成了不同的法律学 派,推动罗马法充满了独立和批判精神,富有创造性,由此可知,材料反映的是罗马法在争 鸣中得到发展,故选 D 项;材料不是强调罗马法是否形成完整体系,且罗马法体系化的标志 是《民法大全》的颁布,排除 A 项;灵活性是指罗马法克服了形式主义的弊端,题干无反映, 排除 B 项;题干提及的法学家解释法律,未提及法律的受控问题,排除 C 项。] 选择题专项练(六) (时间:25 分钟 分值:48 分) 1.(2020·海南省八校联盟模拟,1) 周武王去世后,其 13 岁的嫡长子姬诵继位,因姬诵 年幼,由其叔父周公摄政。姬诵的另几个叔父管叔、蔡叔和霍叔认为周公有篡位之心,并依 此为借口发动了“三监之乱”。由此可见(  ) A.分封制激化了家族矛盾 B.宗法制弱化了君主权力 C.地方势力享有较多特权 D.周初统治秩序尚不稳定 解析:D [材料中没有涉及分封制和地方势力,可以排除 A、C 两项;宗法制有利于维护 政治等级、维护王权地位和巩固国家统治,说宗法制弱化了君主权力是违背史实的;“三监 之乱”的发生是因为周初统治秩序尚未稳定,故本题选 D 项。] 2.(2020·敦煌中学一诊,17)董仲舒说:“(人)性比于禾,善比于米,米出禾中而禾未可 全为米也;善出性中,而性未可全为善也。……天生民性,有善质而未能善,于是为之立王 以善之,此天意也。”下面说法中,最符合材料本意的是(  ) A.在孔子“仁”的思想基础上提出了“天人感应” B.在孟子人性论的基础上提出了“君权神授” C.在荀子人性论的基础上创立“天人合一”思想 D.主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解析:B [这句话的意思是:上天赋予人的本性,有的人天生具有善的素质而不能成为 善良的人,于是上天树立王道来教化这些人为善,这是天意啊,从而董仲舒得出了君权神授 的主张,故选 B 项;A 项错误,材料探讨的是人性论,并未涉及到孔子的仁的主张;C 项错误,荀子认为人性本恶,与材料思想相反;D 项主张的是以儒家思想统一思想,因此与材料不 符。] 3.(2020·牡丹江摸底,1)公元 132 年,尚书令左雄向东汉顺帝上言:请自今孝廉年不满 四十,不得察举,皆先诣公府,诸生试家法(儒有一家之学,故曰家法),文吏课笺奏,副之端 门,练其虚实。“帝从之,于是班下郡国。”材料表明(  ) A.东汉的人才选拔机制有所完善 B.察举制走向历史终点 C.儒学开始成为人才选拔的依据 D.科举考试制度已发端 解析:A [汉朝实行察举制的选官制度,材料中不仅对于察举制中年龄进行限制,还注 重和考试相结合,说明东汉时期的人才选拔机制有所完善,故 A 项正确;材料中仍按察举制 标准进行选拔官吏,故 B 项错误;材料中儒家家法作为参考依据,并不是作为考试唯一依据, 故 C 项错误;科举考试开始于隋唐时期,故 D 项错误。] 4.(2019·南京三模,3)《新唐书·百官志》记载:“细镂之工,教以四年;车路乐器之工, 三年;平漫刀矟之工,二年,矢镞竹漆屈柳之工,半焉;冠冕弁帻之工,九月。教作者传家 技,四委以令丞试工,岁终以监试之,皆物勒工名。”材料主要反映了(  ) A.产品的市场占有率成为主要考核指标 B.工种技术的难易度影响工匠学制长短 C.产品主要用于交纳赋税和家庭的消费 D.技术传承的开放性保证产品质量精美 解析:B [材料中“细镂之工,教以四年;车路乐器之工,三年;平漫刀矟之工,二 年……教作者传家技”表明在唐代,由家庭传授后代的手工业技艺工种不同,有严格的时间 限制,必须在满足一定年限后方可接受祖传技艺的学习,说明工种技术的难易度影响工匠学 制长短,故选 B 项;材料表明在唐代,由家庭传授后代的手工业技艺工种不同,有严格的时 间限制,没有涉及产品的市场占有率成为主要考核指标,排除 A 项;材料表明在唐代,由家 庭传授后代的手工业技艺工种不同,有严格的时间限制,没有涉及产品主要用于交纳赋税和 家庭的消费,排除 C 项;材料表明在唐代,由家庭传授后代的手工业技艺工种不同,有严格 的时间限制,没有涉及技术传承的开放性,排除 D 项。] 5.(2020·沈阳模拟,26)八仙作为民间广为流传的道教人物,其形象有皇亲国戚、叫花子、 道士等。宋元时期,人们将各种民间传说附会其身;明清时期以八仙故事为题材的文学作品 更是流传不衰。这表明(  ) A.民间思想需要借助本土宗教传播 B.道教借助民间力量提升政治地位 C.古代文化呈现世俗化的发展趋势D.中国传统文化的地域性特色浓厚 解析:C [八仙形象的平民化和八仙故事将神仙事迹跟市井生活巧妙地融为一体,受到 群众喜爱、流传不衰说明文学逐渐被下层民众所喜爱,呈现出世俗化的趋势,故 C 项符合题 意;A、B、D 三项说法与材料内容不符。] 6.(2019·新乡三模,28)1905-1907 年,孙中山等革命党人在《民报》上发表了大量介绍 社会主义的译文和论文,并指出“处今日中国而言社会主义。即预防大资本家之发生可矣”。 据此可知,革命党人此举旨在(  ) A.汲取资本主义发展教训 B.为民主革命做思想动员 C.中国传播马克思主义 D.抨击清王朝的腐朽统治 解析:A [由材料“处今日中国而言社会主义。即预防大资本家之发生可矣”,说明孙中 山等革命党人吸取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教训,意图用社会主义注重民生的思想来对中国即将 建立的资本主义社会进行补充与发展,防范大资本家的发生,故选 A 项;材料是关于社会主 义思想的介绍,及对资本主义的改造,未体现动员人民进行民主革命,排除 B 项;马克思主 义在中国传统是在 1917 年之后,与材料中时间不符同,排除 C 项;材料是关于社会主义思想 的介绍,及对资本主义的改造,未涉及清政府的腐朽,排除 D 项。] 7.(2019·廊坊联考,8)1935 年 4 月,国民政府成立了资源委员会,直隶军事委员会。主 要任务为负责资源的调查研究和动员开发,后来逐渐发展成为重工业的主管部门。其产业活 动主要集中在与军事工业相关的钢铁、动力、机电、化学等基本工业领域。资源委员会的设 立(  ) A.使官僚资本空前膨胀 B.为持久抗战奠定基础 C.使民族工业发展艰难 D.不利于轻工业的发展 解析:B [据材料“1935 年……资源委员会……其产业活动主要集中在与军事工业相关” 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当时日本侵华形势日益严重,资源委员会主要集中军事工业相关产业, 为持久抗战奠定基础,故 B 项正确;官僚资本空前膨胀在解放战争时期,故 A 项错误;资源 委员会主要集中军事工业,与民族工业发展艰难之间没有直接因果关系,故 C 项错误;当时 军事工业相关产业发展主要是适应了抗日战争的需要,与轻工业的发展之间也没有直接联系, 故 D 项错误。] 8.(2019·郑州二模,30)抗战时期中国抗战电影海外传播一览表(部分) 国家 片名 发行方式 美国 《热血忠魂》 《八百壮士》 赠送 苏联 《精神总动员》 赠送《热血忠魂》 新加坡 《抗战特辑》 出售版权 据上表可知,抗战电影在海外传播(  ) A.有助于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 B.鼓舞了国内军民的抗战意志 C.表明政府注重国际形象的构建 D.体现政府与美苏关系更为密切 解析:C [据材料抗战时期海外传播的中国抗战电影的片名“热血忠魂”“八百壮 士”“精神总动员”可知,这是在向国际宣传中国人民的积极抗战,这有利于树立国民政府 的正面形象,故选 C 项;抗战电影在海外的传播与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没有关系,排除 A 项; 材料强调的是抗战电影的海外传播,与国内军民的抗战意志没有关系,排除 B 项;据材料向 美苏赠送抗战电影,并结合当时的世界形势——法西斯势力冲击世界和平,挑战美苏可知, 国民政府的主要目的是希望以影视宣传来获得美苏对中国积极抗战的认可和支持,并非国民 政府与美苏关系更为密切,排除 D 项。] 9.(2019·广州二模,30)1949 年,中共七届二中全会规定了干部必须阅读的 12 本马列主 义著作,其中包含《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列宁斯大林论社会主义 经济建设》等。这说明中国共产党(  ) A.确立毛泽东思想为指导思想 B.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 C.加强对民众的马列主义教育 D.积极为新政权建设培养人才 解析:D [“1949 年,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可得出解放战争已取得决定性胜利,准备建 设新中国,故选 D 项;“毛泽东思想为指导思想”是在中共七大进行的,排除 A 项;“新民 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标志是新中国的成立,排除 B 项;“规定了干部必须阅读的 12 本马列主 义著作”可见教育的对象是干部,不是群众,排除 C 项。] 10.(2019·天一大联考“顶尖计划”三模,31) 时间 行业部门 广告内容 特点 1 月 4 日 《天津日报》 蓝天牙膏 率先恢复商业广告 1 月 28 日 上海电视台 参桂补酒 播出的第一条电视商业广告 3 月 15 日 中央电视台 瑞士雷 达表 播出的第一条外商广告 4 月 17 日 《人民日报》 地质仪器 开始刊登商业广告表中是 1979 年我国部分媒体行业开展广告业务的情况表。据此可知(  ) A.计划经济体制开始被打破 B.媒体行业率先启动对外开放 C.企业生产经营自主权扩大 D.外来商品开始进入中国市场 解析:C [在改革开放的背景下,报刊、电视台等媒体行业开始开展广告业务,说明企 业生产经营自主权扩大,故选 C 项;1978 年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就开始打破计划经济体制, 排除 A 项;材料强调的是媒体行业的改革开放,排除 B 项;材料整体上是说 1979 年我国部分 媒体行业开展广告业务的情况,外来商品“开始”进入中国市场不符合史实,排除 D 项。] 11.(2019·南充三模,32)在雅典,公益捐助是一项花费不菲的任务,即使是富人也往往 不能完全承受而需要通过借贷的方式来筹集足够的资金。这种公益捐助制度反映了(  ) A.富有阶层追求荣誉和威望 B.原始的直接民主 C.城邦社会人文主义的发展 D.民主政治的发达 解析:D [根据材料“公益捐助是一项花费不菲的任务”结合所学可知,雅典注重社会 公益事业,体现社会的公平公正,这种公益捐助制度反映了民主政治的发达,故选 D 项;材 料体现的是公益捐助,没有反映富有阶层追求荣誉和威望,排除 A 项;材料反映的是公益捐 助,没有体现原始的直接民主,排除 B 项;材料强调公益捐助,没有体现社会人文主义的发 展,排除 C 项。] 12.(2019·赣州三模,33)15 世纪,意大利的宗教纪念活动中,教士的游行队伍与俗人一 样色彩绚丽,豪华的法衣和铮亮的银圣器与俗人的队伍争奇斗艳,明显地表现出对世俗生活 的认同感。这一现象说明(  ) A.新教在意大利取得主导地位 B.教士生活观念受到文艺复兴影响 C.罗马天主教会生活奢侈腐化 D.宗教生活已被世俗生活完全取代 解析:B [题干中提及 15 世纪的宗教纪念活动中,教士认同世俗生活,再结合文艺复兴 的影响可知文艺复兴让社会更多地关注人及世界,故选 B 项;新教即宗教改革后的不受罗马 教皇控制的基督教派,而宗教改革开始于 1517 年,排除 A 项;题干中“教士的游行队伍与俗 人一样色彩绚丽……明显地表现出对世俗生活的认同感”,可知题干基本上认同教士的行为与 观念,排除 C 项;“宗教生活已被世俗生活完全取代”这句话本身错误,排除 D 项。]非选择题专项练(一) (25 分钟) 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中国传统文化虽然从秦汉时期开始形成封建的大一统文化,董仲舒倡导的“独 尊儒术”又把这个统一性推向极致,但这并不意味中国传统文化只有单一的内容。事实上, 中国传统文化是多样性的统一,正如汉宣帝所称“汉家自有制度,本以霸王道杂之”。中国传 统文化的连续性在世界文化史上是独一无二的。中国古代历经战争动乱、社会分裂和王朝更 替,这个文化并未中断自己的传统,而是在继承已有成果的基础上,不断获取发展的新动力。 仅就先秦而论,从周人对前代的维新,到孔子对周礼的重新解释;从孟子对孔子思想的深化 发展,到荀子对先秦百家争鸣的总结与融合,就表现为一个连续性与变革性的过程。鸦片战 争后,中国文化步入近代,走进从旧向新,从传统向现代的艰难转型,也呈现出连续性和变 革性的统一。 ——摘编自张应杭主编《中国传统文化概论》 材料二 近代中国百年忧患,原因很多,其中之一就是当时的中华文化体系不能提供现 成的现代化方案,我们必须在外来文化体系中去寻找。从康有为到孙中山,无数仁人志士也 曾向西方文化体系中寻找救国良方,但均未成功。而中国共产党人运用了同样是来自西方的 马克思主义后,使中国从积贫积弱的困境中摆脱出来,走上独立富强的道路。这就以实践证 明了中国文化的前进方向——以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体系与中国固有文化体系相结合,并不断 吸纳全人类一切优秀的文明成果和文化精华,使中华文化体系能与时俱进,永葆活力。另一 方面,也恰恰说明了中华文化体系有吸收、融合并消化异质文化中合理成分的机制,也是中 华文化强大生命力的具体体现。 ——摘编自曾加荣《从“国学热”谈民族 文化的振兴》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并分析其成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华文化在近代发生的新变化,并分析其原因。 解析:(1)第一小问,“中国传统文化是多样性的统一”“中国文化步入近代,走进从旧 向新,从传统向现代的艰难转型,也呈现出连续性和变革性的统一”统一性与多样性相结合; 连续性和变革性相结合;保守性和开放性并存。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华文明长 期处于领先地位;中国疆域广大,统一占主流;儒家思想占统治地位;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 度的影响;中华传统文化自身的传承、积累;农耕经济占主导。(2)第一小问,结合所学知识 可知,被动地吸收西方的先进文化;与救亡图存紧密相连;学习内容以政治和思想文明为主。 第二小问,“其中之一就是当时的中华文化体系不能提供现成的现代化方案,我们必须从外 来文化体系中去寻找”“以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体系与中国固有文化体系相结合,并不断吸纳 全人类一切优秀文明的成果和文化精华,使中华文化体系能与时俱进,永葆活力”“中华文化体系有吸收、融合并消化异质文化中合理成分的机制,也是中华文化强大生命力的具体体 现”可以得到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西方列强入侵,民族危机加深;西方民主启蒙思想和马 克思主义的传播;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先进中国人的不懈探索。 答案:(1)特点:统一性与多样性相结合;连续性和变革性相结合;保守性和开放性并存。 成因:中华文明历史悠久,源远流长,长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中国疆域广大,民族融合, 统一占主流;儒家思想占据传统文化的正统地位;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中国传统 文化自身的传承、积淀、交融、创新;农耕经济占据主导地位;近代西方列强的侵略,近代 工业文明的发展。 (2)新变化:学习吸收西方的先进文化,学习内容以政治和思想文明为主;与救亡图存相 结合。原因:西方列强入侵,民族危机空前严重;先进中国人为救国救民进行不懈探索;西 方工业文明的冲击;近代工业的兴起和发展,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壮大;西方 民主启蒙思想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2.下表为河南安阳西高穴墓概况及其相关史料与考古发现。 西高穴曹操(155-220 年)墓 相关史料及其考古发现 墓葬位置 河南安阳西高穴 《三国志·魏书·武帝纪》“谥曰武王(曹操)。二月丁卯, 葬高陵”,高陵作为地名,指河南省安阳市高陵县。曹操 临终前他留下《遗令》:“殓以时服,葬于邺(安阳市)之 西冈,与西门豹祠相近。无藏金玉珍宝。”高陵的具体位 置,历史上争议颇多,素来有七十二疑冢之说。其中《三 国志通俗演义》记载,曹操在彰德府讲武城外 墓葬形制和 结构 这座墓葬规模巨大,总长度近 60 米,砖券墓室的形制和结构 与江西南昌刘贺(海昏侯,前 92 年 7 月 25 日-前 59)年, 汉武帝刘彻之孙墓类似,符合汉代列侯墓的规制 出土器物 大量玉器、画像砖、石碑(石碑上 写有“魏武王常所用格虎大戟” 这几个字) 与江西南昌刘贺墓有类似具有汉代特征 出土器物上 的文字 “魏武王”(注:包括曹操在内, 这一历史时期曾有三位“魏武王”) 历史上的“魏武王”有:①《三国志武帝纪》记载曹操: 崩于洛阳,年六十六……谥曰武王。②《魏书·卷九十五·列 传第八十三》记载魏武王姚襄,字景国,南安赤亭人。③ 《晋书·卷一百七·载记第七》冉闵,谥号武悼天王 基本信息 墓室中发现的男性遗骨,专家鉴 定年龄在 60 岁左右 曹操(155 年-220 年),姚襄(331 年-357 年),冉闵(?- 352 年) 依据河南安阳西高穴墓内容,对比相关于考古发现资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并判断河 南安阳西高穴墓墓主是否是曹操,并说明理由。 解析:本题以河南安阳西高穴墓的材料为切入点,运用史料研究的方法,围绕设问要求“河南安阳西高穴墓墓主是否是曹操”,表明态度,然后运用史料互证的方法阐述论题即可。例如: 认为西高穴墓墓主是曹操,根据材料“墓室中发现的男性遗骨,专家鉴定年龄在 60 岁左 右”“曹操(155 年-220 年)”和结合所学知识可从年龄与曹操吻合方面回答;根据材料“《三 国志·魏书·武帝纪》‘谥曰武王(曹操)。二月丁卯,葬高陵’”“曹操临终前他留下《遗令》: ‘殓以时服,葬于邺(安阳市)之西冈,与西门豹祠相近。无藏金玉珍宝’”可从墓葬位置与 《三国志·魏书·武帝纪》《遗令》相符方面思考作答;根据材料“与江西南昌刘贺(海昏侯,前 92 年 7 月 25 日-前 59 年),汉武帝刘彻之孙墓类似,符合汉代列侯墓的规制”“‘魏武王’(注: 包括曹操在内,这一历史时期曾有三位‘魏武王’)”还可从墓葬形制和结构、出土文物符合 汉代特征、出土器物上的文字等方面思考作答。另外学生还可从西高穴墓墓主不是曹操方面 确立论题,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思考作答即可。 答案:示例一:西高穴墓墓主是曹操。理由:年龄与曹操吻合;墓葬位置与《三国志·魏 书·武帝纪》《遗令》相符,《遗令》作为曹操遗书,按封建礼节被遵守的可能性较大;墓葬形 制吻合王侯身份;出土文物符合汉代特征;出土器物上的文字“魏武王”与《三国志·魏书·武 帝纪》一致。 示例二:西高穴墓墓主不是曹操。理由:与海昏侯墓有关的资料都没有引发争议,结合 器物上的文章,完全可以证明其墓主为刘贺。西高穴墓出土器物的时代以及墓葬规制分别于 曹操所处时代及其身份相符,但这一时期有三位“魏武王”,且文献中关于曹操墓的位置有多 种记载。综合来看,虽然西高穴墓的墓主为曹操的可能性比较大,但相关资料说服力不如海 昏侯刘贺墓,因此墓主的身份存在争议。 非选择题专项练(二) (25 分钟) 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北魏孝文帝太和二年(公元 478 年)下诏:“皇族贵戚及士民之家,不得与非类婚 偶。”……宋时每逢科举考试揭晓那天,官僚地主、富商家庭一大早便纷纷出动“择婿车”, 争相选择新科进士做女婿,是为“榜下捉婿”。宰相富弼的女婿冯京虽是状元,但出身在商人 家庭。……吕蒙正的大女婿孙暨、三女婿周渐、六女婿扬奖、韩琦的大女婿王景修,不仅门 第无足称道,他们本人当时也仅仅是通过科举刚刚入流的八品官。 ——摘编自张邦炜《试论宋代“婚姻 不问阀阅”》等 材料二 彩礼,中国旧时婚礼程序之一,又称订亲财礼、聘礼、聘财等……从彩礼的标 识意义来看,它意味着狩猎时代男子涉猎的“勇敢和技艺”,表示男子经受劳动考验,维持家 庭生活的能力。因此,在以劳动为谋生手段的农耕社会,女家自然是选择彩礼多的男家,这 并非嫌贫爱富,而是因生活需要所作出的选择。 ——于晓青《传统文化中的彩礼及其流变》材料三 嫁妆是罗马古代社会妇女所能拥有的、基本的、主要的财产。嫁妆对于古罗马 妇女而言不仅仅是获取陪嫁物,更重要的是通过嫁妆得到父系家族财产的拥有权,从而获得 社会地位……罗马妇女通过嫁妆获得一定的财产,并在嫁妆制度的演变过程中,拥有了更多 的财产及财产权,从而参与到社会财产分配之中,提高了她们在社会中的经济地位。 ——何越《从嫁妆制度的变化看古罗马社会妇女的经济地位》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魏晋南北朝到北宋婚姻观念的变化及原因。 (2)根据材料二、三,归纳中国古代彩礼和罗马嫁妆的不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不同 的原因。 解析:(1)从材料“皇族贵戚及士民之家,不得与非类婚偶”“争相选择新科进士做女婿” 中可以概括出魏晋南北朝到北宋婚姻观念的变化。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以从政治、经济等 方面来分析出第二小问的答案。(2)从材料“从彩礼的标识意义来看,它意味着狩猎时代男子 涉猎的‘勇敢和技艺’,表示男子经受劳动考验,维持家庭生活的能力”“拥有了更多的财产 及财产权,从而参与到社会财产分配之中,提高了她们在社会中的经济地位”中可以概括出 第一小问的答案。根据所学知识可以从两者政治、经济和思想等方面来分析出原因。 答案:(1)变化:由重视门阀族第到重视科举及第者。原因:①门阀士族的衰落;②科举 制度的发展;③商品经济的发展。 (2)不同:中国古代:①是男子劳动能力的体现;②降低了妇女在婚姻和家庭中的地位。 古代罗马:①是女子获得财产的方式(表现);②提高了妇女在婚姻和家庭中的地位。不同原因: 中国古代:①小农经济占统治地位;②等级森严、贫富差距大;③男尊女卑。古代罗马:① 商品经济繁荣;②法律保护私有财产;③有男女平等意识。 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阿甘正传》是由美国作家温斯顿·格卢姆于 1986 年创作的小说,小说描绘的是先 天智障的小镇男孩福瑞斯特·甘自强不息,最终“傻人有傻福”地得到上天眷顾,在多个领域 创造奇迹的励志故事。该书中许多情节反映了美国近现代史的重大历史事件。小说梗概如下: 20 世纪 50 年代初,童年的阿甘邂逅猫王埃尔维斯·普雷斯利,猫王还根据阿甘特殊的腿 部动作设计出了扭臀舞。1957 年,阿甘亲眼看见种族主义者奥维尔·福布斯(支持用暴力阻止黑 人入白人学校)参选美国总统被人枪杀。1967 年,阿甘参加越南战争,拯救被困战友,被国人 视为英雄,回国后他偶然间参加了反对越南战争、要求停止战争、从越南撤军的示威活动, 并与青梅竹马的恋人珍妮重逢。其间,阿甘从电视上看到阿姆斯特朗登月后说的,这是我的 一小步,却是人类的一大步。 1971 年,阿甘退伍后又加入了全美乒乓球队,并代表美国来华参加中美乒乓球交流活动。 阿甘“轰轰烈烈”的传奇一生,看似荒诞不经,其实正是美国 20 世纪 50 年代到 70 年代历史 与社会的缩影。 结合世界近现代史的所学知识,从上述梗概中提取一个情节,指出它所反映的美国现代重大历史现象,并概述和评价该历史现象。(要求:简要写出所提取的小说情节及历史现象, 对历史现象的概述和评价准确全面。) 解析:首先,从材料中提取情节,如“1971 年,阿甘退伍后又加入了全美乒乓球队,并 代表美国来华参加中美乒乓球交流活动”,或者“1967 年,阿甘参加越南战争,拯救被困战友, 被国人视为英雄,回国后他偶然间参 加了反对越南战争、要求停止战争、从越南撤军的示威 活动”,或者“童年的阿甘邂逅猫王埃尔维斯·普雷斯利,猫王还根据阿甘特殊的腿部动作设计 出了扭臀舞”。其次,根据情节分析历史现象,如由情节“1971 年,阿甘退伍后又加入了全美 乒乓球队,并代表美国来华参加中美乒乓球交流活动”得出这一情节反映出 1971 年“乒乓外 交”改善了中美关系;由情节“1967 年,阿甘参加越南战争,拯救被困战友,被国人视为英 雄,回国后他偶然间参加了反对越南战争、要求停止战争、从越南撤军的示威活动”得出这 一情节反映出美国陷入越南战争的泥潭;由情节“童年的阿甘邂逅猫王埃尔维斯·普雷斯利, 猫王还根据阿甘特殊的腿部动作设计出了扭臀舞”得出这一情节反映出西方现代音乐的发展。 再次,结合所学分别从中美关系正常化,七十年代越南战争、美国经济滞胀,现代美国音乐 发展等层面进行阐述分析,要求史实准确、逻辑清晰,论从史出。 答案:示例一情节:1971 年,阿甘退伍后又加入了全美乒乓球队,并代表美国来华参加 中美乒乓球交流活动。历史现象:这一情节反映出 1971 年“乒乓外交”改善了中美关系。概 述和评价:20 世纪 70 年代,国际形势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中美两国从各自国家利益出发,逐 渐结束了敌对关系并走向缓和。1971 年 4 月,美国乒乓球代表团访华,以“乒乓外交”形式, 推动两国民间交流。1971 年 7 月,美国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基辛格秘密访华,为尼克松访华做 了准备。中美关系正常化结束了两国敌对关系,成为中国开创外交新局面的关键;有利于两 国的经济、贸易、科技、文化、金融等各方面的交流与发展;提高了两国的战略地位,改变 了国际战略格局,对亚太地区的和平与稳定产生了重大意义。 示例二情节:1967 年,阿甘参加越南战争,拯救被困战友,被国人视为英雄,回国后他 偶然间参加了反对越南战争、要求停止战争、从越南撤军的示威活动。历史现象:这一情节 反映出美国陷入越南战争的泥潭。概述和评价:越南战争是 20 世纪冷战时期美国发动的一场 历时最长的局部侵略战争。 战争期间,美国耗费大量的军费,加深了美国经济与政治危机, 美国经济陷入“滞胀”状态;同时,越南战争削弱了美国的军事力量,影响了民众心理,美 国对外战略被迫从扩张走向收缩。 示例三情节:童年的阿甘邂逅猫王埃尔维斯·普雷斯利,猫王还根据阿甘特殊的腿部动作 设计出了扭臀舞。历史现象:这一情节反映出西方现代音乐的发展。概述和评价:二战结束 后,更加通俗的现代音乐越来越受推崇。新时代大众心理发生变化,特别是青少年反叛精神 增长,摇滚音乐成为流行音乐的主流。猫王埃尔维斯·普雷斯利进一步推动摇滚音乐的发展。 猫王大胆创新摇滚音乐风格,影响了一代人的艺术趣味、服装发型、生活方式和人生态度。 现代音乐作为现代艺术的一种表现形式,反映了艺术家们内心的“自我感受”,也反映了新时代背景下人们的精神困惑。 非选择题专项练(三) (25 分钟) 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449 年英国产生了最早的发明专利。1624 年,英国实施《垄断法》,宣告所有 垄断、特许和授权一律无效,今后只对“新制造品的真正第一个发明人授予在本国独占实施或 者制造该产品的专利证书和特权,为期十四年或以下,在授予专利证书和特权时其他人不得 使用”。这被公认为现代专利法的鼻祖。其后,欧美其他国家纷纷效仿。1787 年美国联邦宪法 规定“(国会)保障著作家和发明家对其著作和发明在限定期间内的专利权,以促进科学与实用 技艺的发展”。专利制度诞生后,世界上许多重要发明被授予专利权,如避雷针、火车、炸药、 留声机、内燃机等等。尽管各国专利法各有特点,但都反映了专利制度的两大基本功能:即 法律保护和技术公开。以出版专利文献的形式来实现发明创造向社会的公开和传播是专利制 度走向成熟的最显著特征。 ——摘编自王桂玲《专利制度的起源及专利文献的产生初深》 材料二 《唐律》禁止人民未经许可而复制历法、历书及相关文献,还禁止私自抄录和 传布国家法律文告和官撰史书等。宋真宗发布敕令,要私人印刷著作呈交地方官署作出版前 的审查并且登记。宋以后的帝国尤其是明朝曾竭力加强国家对出版的控制。国家对于控制出 版的高度关注并不表明存在像现在这样借助于专利予以保护的东西。国家的注意力明显地集 中于政治秩序和政治稳定,而远不是在所有权和私人利益上。中国民间大量的秘方绝活都采 取了“世代单传”“传男不传女”“传长不传幼”的传承方式。这种传承方式能够尽量降低技术诀窍 泄露的风险,但却阻碍了人们之间的知识共享,并会大大增加技术诀窍的灭失风险。 ——摘编自安守廉《知识产权还是思想控制:对中国古代法文化透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十七、十八世纪西方专利制度的基本内容及其作用。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工业革命前中西方对待知识产权的不同之处, 并说明古代中国知识产权薄弱的原因。 解析:(1)基本内容,从材料“新制造品的真正第一个发明人授予在本国独占实施或者制 造该产品的专利证书和特权,为期十四年或以下,在授予专利证书和特权时,其他人不得使 用”“保障著作家和发明家对其著作和发明在限定期间内的专利权”中可以概括出基本内容。 作用,从材料“促进科学与实用技艺的发展”“专利制度的两大基本功能:即法律保护和技 术公开。以出版专利文献的形式来实现发明创造向社会的公开和传播是专利制度走向成熟的 最显著特征”,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从维护专利人的权益、促进科学技术发展、法律观念的 提高、对工业革命的推动等方面回答。(2)不同,根据材料二“要私人印刷著作呈交地方官署 作出版前的审查并且登记”“大大增加技术诀窍的灭失风险”“存在像现在这样借助于专利 予以保护的东西”,可以概括中国的特点;根据材料一“在授予专利证书和特权时其他人不得使用”“(国会)保障著作家和发明家对其著作和发明在限定期间内的专利权,以促进科学与实 用技艺的发展”“以出版专利文献的形式来实现发明创造向社会的公开和传播”,可以概括西 方的特点。古代中国知识产权薄弱的原因,根据材料结合当时中国的社会大背景,可以从政 治状况、经济主导、思想束缚的角度,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即可。 答案:(1)基本内容:证明发明家和作家对其发明与知识的拥有权;明确专利人有效期内 的独占权(未经允许他人不得使用)。作用:有利于维护专利人的知识产权和经济利益;推动了 发明创造的社会性传播和广泛应用;促进了科学技术的发展与文化的繁荣;增强了人们的法 律观念和维权意识;为欧美两次工业革命提供了保障。 (2)不同之处:中方:加强出版审查;重视著作忽视科技发明;技术私密,失传多。西方: 维护知识权益;著作与科技均予以重视;知识共享,积累多。原因:自然经济封闭,小生产 者观念保守,重视家庭;专制体制强化,国家维稳,注重思想控制,忽视私人权益;儒家思 想重视道德教化,轻视工匠技术。 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国家和民族间的交流合作会受到一种或多种因素的影响,人类历史上民族和国家 间的交流融合一般有以下几种类型: 文化共享 资源互补互惠 肤色相同或相近 共同的历史 命运 官方形态推进 文化共享的 类型可以归 纳为族源型、 语言型、宗 教型、民俗 型和官方意 识形态型。 在相当规模的区域 内,各民族会按照各 自不同的方式对区 域内的资源相关部 分加以利用,而且和 其他民族形成长期 稳定的资源互补互 惠关系。但因资源争 夺和竞争也经常造 成国家和民族间的 冲突。 在某些情况下,肤色 变成了一种族性特 征,成为一种社会界 限。如在长期的殖民 掠夺的过程中,形成 了有色人种的种族 主义,形成了“文明 人”与“野蛮人”的 对立观念。 各民族共同 的历史经历 和历史命运 对民族和国 家间的交流 认同起着重 要的作用。 各国家通过多元 文化和各种措施 推动国家和民族 间交流和合作。 ——摘编自毕跃光《民族认同、族际认同与国家认同的共生关系研究》 围绕材料,运用所学史实,对上述材料中的类型进行论证。(要求:围绕材料中的一种或 几种类型展开论述;中外关联,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解析:人类历史上民族和国家间的交流融合一般有文化共享、资源互补、肤色相近、共 同的历史命运、官方形态等五个角度,观点从中选一个或多个,论述时举例必须中西各举一 例,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最后总结升华。答案:观点:必须在以上五个角度任选一个或多个角度,不然观点 2 分没有;如果没有 观点,12 分没有;如果观点不太明确,但论述在五个角度里面,只把观点分扣除,不影响后 面得分。论述:要求必须中西各举一例,各 4 分。要求所举每一个例子有史实过程和评价, 过程 2 分,评价 2 分。文化角度:可采用语言型的例子:欧洲联合;宗教型的例子:佛教、 伊斯兰教传播。资源互补角度:可采用区域集团化的例子,如欧洲联合、北美贸易区、亚太 经合组织,一带一路等。肤色相近角度:种族歧视,殖民扩张时期的种族压迫。共同的历史 命运: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第三世界等官方形态角度:中俄互办文化年,一带一路总结:2 分, 在观点的基础上适当升华即可,比如加大文化共享,促进国家与民族交流,世界进步。非选择题专项练(四) (25 分钟) 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战国时期,国家强制诸子均分土地,从而分割成若干小家庭,适应征税、服役 的需要。汉代允许诸侯将土地分给诸子,以削弱分化诸侯,推动了古代家产均分制度。后世 律令规定土地继承基本沿用诸子均分的方式,但受传统习俗影响,长子往往被赋予双倍的继 承份额。《名公判清明集》记载了一个宋代案例:王有成“因不能孝养父母,遂致其父母老病无 归,依栖女婿,养生皆赖其力”,因此官府判决土地等家产“当归之婿”。家庭的土地代代均分, 阻碍了大规模地产的传承,也使夫妻为主要核心的小家庭成为社会主体。人们依赖土地、满 足于拥有少量的生产资料,难以开启新的生产与经营。 ——摘编自《浅谈中国古代继承制度的演进》等 材料二 进入 16 世纪以来,英国的土地继承逐渐普及了长子继承制。此后,英国规定土 地只能由长子继承,长子继承制使贵族大地产代代相传,基本固定。圈地运动就是以贵族普 遍世代保持着土地所有权为前提的,只有这样,他们才有权力驱赶佃农,圈占土地。长子继 承制避免了家庭财产的平均分配,单传给长子有利于家庭财富的积累,并向资本转化。大地 产的稳定性固化了贵族群体,强大的贵族群体逐渐形成了限制王权的反对派组织,最终促使 了英国议会的产生。 ——摘编自《英国长子继承制及其对社会经济政治的影响》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古代中国土地继承制度的特点,并简要分析其成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土地继承制度与中国的不同之处,并简析中英土 地继承制度对两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解析:(1)第一小问的特点,根据材料一“强制诸子均分土地”“诸侯将土地分给诸子…… 均分制度”“基本沿用诸子均分的方式,但受传统习俗影响,长子往往被赋予双倍的继承份 额”“不能孝养父母……依栖女婿”进行概括即可。第二小问的原因,结合小农经济的特点, 从战国时期、汉朝加强统治需要的角度以及儒家文化、宗法观念的角度进行分析即可。(2)第 一小问的不同,依据材料“强制诸子均分土地,从而分割成若干小家庭”“英国的土地继承 逐渐普及了长子继承制。此后,英国规定土地只能由长子继承,长子继承制使贵族大地产代 代相传,基本固定”可以得出英国土地继承制度与中国的不同之处。第二小问的影响,紧紧 把握题目设问要求“对两国社会发展的影响”,分别分析中国诸子均分土地对中国的影响,英 国长子继承土地制度对英国的影响,分析时结合材料以及两国各自国情,从积极、消极两个 维度回答即可。 答案:(1)特点:以诸子均分为主要方式;法律规定与习俗相结合;维护传统伦理道德(权 利与义务相结合)。成因:农耕经济下土地是最基本生产资料;战国时期各国致力于富国强兵, 需要维护小农家庭的利益;汉朝削弱诸侯国的势力,以加强中央集权;儒家文化和宗法观念倡导仁爱思想和家庭和睦等。 (2)不同之处:英国以长子继承制为主;中国以均分土地为主。影响:中国有利于小农经 济的巩固和社会稳定;有利于维护团结和睦的家庭关系,弘扬中华民族优良传统;客观上助 长了人们的惰性(安土重迁,依赖家庭,封闭保守)。英国“长子继承制”维护了贵族制度;促 进了资本主义原始积累,促进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有利于限制王权,为英国近代政 治制度的转型奠定了基础。 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5 世纪 16 世纪之交,人类历史发生了重大转折,在这重大的历史转折时期,人类 所取得的一系列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成就,几乎皆与西欧一次又一次深刻的社会变革和海外扩 张密切相关,它们标志着世界资本主义曙光的来临。 ——摘编自齐涛主编《世界通史教程·近代卷》 结合材料与所学世界史的相关知识,围绕“15 世纪 16 世纪之交西欧社会变革”自行拟定 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 据。) 解析:“15 世纪 16 世纪之交西欧社会变革”是欧洲近代化的开端,这一时期与社会变革 的内容很多,地理大发现带来了整个经济生活的变革,也有文艺复兴对封建神学造成了极大 的冲击,宗教改革冲击了原有的封建政治格局,然后联系各所学知识进行论述即可。 答案:示例一:论题:15 世纪 16 世纪之交西欧社会经济变革。阐述:15 世纪 16 世纪之 交,地理大发现使欧洲社会出现重大变革。西欧贸易规模不断扩大,商品种类增多,商业经 营方式发生变化,贸易中心转移,出现“商业革命”;同时黄金白银大量流入,物价上涨,出 现了“价格革命”。所有这些都加速了西欧封建经济的瓦解,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言 之成理即可) 示例二: 论题:15 世纪 16 世纪之交西欧社会思想文化变革。阐述:15 世纪 16 世纪之 交,文艺复兴在意大利进入全盛时期,并在欧洲其他国家广为传播;文艺复兴不仅在文学艺 术领域,而且在政治思想、哲学思想、自然科学的各个领域展开。16 世纪初,在德国爆发继 而席卷西欧的宗教改革是一场规模更大,影响更为深远的新兴资产阶级反封建斗争。在文艺 复兴和宗教改革运动影响下,民众思想得到解放,人文主义得到传播和发展。(言之成理即可)

资料: 29.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