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新课标高考语文二轮专题限时集训5文言文阅读(Word版附解析)
加入VIP免费下载

本文件来自资料包: 《2020新课标高考语文二轮专题限时集训5文言文阅读(Word版附解析)》 共有 1 个子文件,压缩包列表如下:

注:压缩包层级关系提取自源文件,您看到的所有资料结构都和您下载的源文件一致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专题限时集训(五) 文言文阅读 (限时 75 分钟) 编者按   文官类人物的品行特点:敏学聪颖、学识渊博、清正廉洁、不媚权贵、敢于 进谏、忠诚爱国、正直无私、勇敢无畏、淡泊宁静、孤介自持、廉洁爱民等。总 之,这些人物个性独特,形象鲜明,有着非凡的人格魅力。如 2017 年全国卷Ⅰ谢 弘微博览群书,知识渊博,才能出众,做事稳妥,清正廉洁,睦亲和邻,受到朝 廷的重用,赢得四方的赞誉。2018 年全国卷Ⅲ范纯礼敢于抗言,关怀下属,治事 去苛从宽,深得皇上认可。2019 年全国卷Ⅰ贾谊学识渊博,勇于改革,尽职尽忠, 受到皇帝重用和后人推崇。这些人物,正是与现代社会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 观,推进立德树人,向社会传递正能量、传播好声音的主题相吻合。 一、(2019·长春四质)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4 题。(19 分) 宇文融,京兆万年人。开元初,累转富平主簿,明辩有吏干。时天下户口逃 亡,免役多伪滥,朝廷深以为患。融乃陈便宜,奏请检察伪滥,搜括逃户。玄宗 纳其言,因令融充使推勾。融于是奏置劝农判官十人并摄御史分往天下所在检括 田畴招携户口其新附客户则免其六年赋调但轻税入官议者颇以为扰人不便,上书 咸陈括客为不便。上方委任融,侍中源乾曜及中书舍人陆坚皆赞成其事,于是诸 道括得客户凡八十余万,田亦称是。州县希融旨意,务于获多,皆虚张其数,亦 有以实户为客者。岁终征得客户钱数百万,融由是擢拜御史中丞。言事者犹称括 客损居人,上令集百僚于尚书省议。公卿已下惧融恩势,皆雷同不敢有异词,唯 户部侍郎杨瑒独建议以括客不利居人,征籍外田税,使百姓困弊,所得不补所失。 无几,瑒出为外职。融乃驰传巡历天下。融之所至,必招集老幼宣上恩命,百姓 感其心,至有流泪称父母者。十七年,拜黄门侍郎,与裴光庭并兼同中书门下平 章事。融既居相位,欲以天下为己任,谓人曰:“使吾居此数月,庶令海内无事 矣。”于是荐宋璟为右丞相,裴耀卿为户部侍郎。甚允朝廷之望。然性躁急多言, 又引宾客故人,晨夕饮谑,由是为时论所讥。时信安王袆为朔方节度使,殿中侍 御史李宙劾之,驿召将下狱。袆既申诉得理,融坐阿党李宙,出为汝州刺史,在相凡百日而罢。裴光庭时兼御史大夫,又弹融交游朋党及男受赃等事,贬昭州平 乐尉。在岭外岁余,配流岩州。卒于路。 (节选自《旧唐书·宇文融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融于是奏置劝农判官十人/并摄御史/分往天下所在/检括田畴/招携户口/其 新附客户则免/其六年赋调/但轻税入官/ B.融于是奏置劝农判官十人/并摄御史/分往天下/所在检括田畴/招携户口/其 新附客户/则免其六年赋调/但轻税入官/ C.融于是奏置劝农判官十人/并摄御史/分往天下所在/检括田畴/招携户口/其 新附客户/则免其六年赋调/但轻税入官/ D.融于是奏置劝农判官十人/并摄御史/分往天下/所在检括田畴/招携户口/其 新附客户则免/其六年赋调/但轻税入官/ B [“分往天下”意为“分别派往天下各地”,句意完整;“所在”意为“所 到之处”,“所在检括田畴”意为“所到之处清查已耕种的田地”,句意也完整。故 应在“所在”之前断开,由此排除 A、C 两项。“则免其六年赋调”意为“就免 除他们六年的赋税征调”,句意完整,“其六年赋调”作“免”的宾语,中间不可 断开,故排除 D 项。选 B。]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驰传”,意为驾驿站车马疾行,也指古代驿站一种驾四匹中等马拉的车。 B.“海内”,指全国,古代传说我国疆土四面环海,故称国境之内为海内。 C.“朋党”,指集团、派别,后指坚持独立政见、不阿附权贵的政治团体。 D.“配流”,是古代的刑律,指把获罪人发配、流放到边远的地方去服役。 C [“后指坚持独立政见、不阿附权贵的政治团体”错,“朋党”指同类的 人为私利结成的集团。] 回归教材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有“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一 句,其中的“海内”即指全国。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宇文融精明干练,改革举措有效。他主张收编流失人口,派出专司官吏, 搜集到八十余万流失人口及与此相当的田地,征得税钱数百万。 B.宇文融知人善任,善于选拔人才。他赋予派出的劝农判官代理御史职务;他推荐的右丞相宋璟、户部侍郎裴耀卿等人深得朝廷认可。 C.宇文融为政有才,官员百姓认可。他受到皇帝重用,朝中大臣一致赞同他 的举措,百姓也非常感激他的善意,甚至流泪称他为再生父母。 D.宇文融性急多言,人生连遭打击。他因牵涉李宙弹劾信安王李袆一案而遭 罢相,又因结交朋党及儿子贪赃被贬,后流放岩州,死在路上。 C [“朝中大臣一致赞同他的举措”错,从原文中“议者颇以为……为不 便”“言事者犹称括客损居人”“唯户部侍郎杨瑒……所得不补所失”可知,朝 中大臣并非“一致”赞同他的举措。]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州县希融旨意,务于获多,皆虚张其数,亦有以实户为客者。(5 分) 译文:                                                                          (2)然性躁急多言,又引宾客故人,晨夕饮谑,由是为时论所讥。(5 分) 译文:                                                                          [答案] (1)州县官吏迎合宇文融的意思,致力于大量搜获(流失人口),都夸大 数 目 , 也 有 把 现 居 百 姓 作 为 流 失 人 口 的 。 ( 得 分 点 : “ 希 ”“ 务 ”“ 虚 张”“以……为”各 1 分,句意 1 分) (2)但他性情急躁,多次发表议论,又邀请门客旧友,早晚饮酒谈笑,因此被 当时的舆论指责。(得分点:“引”“由是”“讥”各 1 分,“为……所……”1 分, 句意 1 分) 【参考译文】 宇文融,是京兆万年人。开元初年,多次调动官职至富平县主簿,明察善辩, 具有治理才能。当时全国居民逃跑户籍丢失,免除徭役的名额大多是假造不实的, 朝廷深深地认为这是一大忧患。宇文融于是陈述有利于国家的建议,上奏请求考 察假造不实的情况,搜寻流亡外地而无户籍的人。唐玄宗接受了他的建议,于是 命令宇文融充任劝农使推行(这一措施)。宇文融于是上奏设置劝农判官十人,并兼 任御史,分别派往天下各地,所到之处清查已耕种的田地,招抚百姓入户籍。那 些刚归附的流失人口,就免除他们六年的赋税征调,只交较少的税赋给官府。议 论的官员认为此举骚扰百姓太厉害也不便利,上书都陈述搜寻流失人口没有益处。这时皇帝正信任宇文融,侍中源乾曜和中书舍人陆坚都赞同这件事,因此各道搜 寻得到流失人口共八十多万,田亩数也与此相当。州县官吏迎合宇文融的意思, 致力于大量搜获(流失人口),都夸大数目,也有把现居百姓作为流失人口的。年底 征收得到流失人口几百万税钱,宇文融因此被提升为御史中丞。上书进言的人仍 旧说搜寻流失人口损害现居百姓的利益,皇帝下令召集百官在尚书省商议。公卿 以下的官员畏惧宇文融的恩宠权势,都随声附和不敢有不同的意见,唯独户部侍 郎杨瑒提出意见,认为搜求流失人口对现居百姓不利,征收不在户籍册上的农户 的田税,使百姓贫困疲敝,所得到的不能弥补所失去的。不久,杨瑒出京城到外 地任职。宇文融于是乘坐驿站的马车巡行视察全国。宇文融所到之处,必定要召 唤集合老幼百姓宣布皇帝的诏命,百姓感动于他的诚心,甚至有流着眼泪称他为 再生父母的人。十七年,授任黄门侍郎,与裴光庭一同兼任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宇文融已经官居宰相之位,打算以治理天下为自己的责任,对别人说:“假如让 我处于宰相之位几个月,差不多就能使天下太平无事了。”于是推荐宋璟任右丞相, 裴耀卿任户部侍郎,很符合朝廷的期望。但他性情急躁,多次发表议论,又邀请 门客旧友,早晚饮酒谈笑,因此被当时的舆论指责。当时信安王李袆任朔方节度 使,殿中侍御史李宙弹劾他,朝廷以驿马传召(李袆)回京,将要关进狱中。李袆陈 诉情由得到支持后,宇文融因徇私偏袒李宙而获罪,出京任汝州刺史,在宰相之 位总共一百天就被罢免了。裴光庭当时兼任御史大夫,又弹劾宇文融结交朋党和 儿子收受贿赂等事,将他贬为昭州平乐尉。在岭外一年多,被发配流放到岩州。 死在路上。 二、(2018·广州一模)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5~8 题。(19 分) 路隋,字南式,其先出阳平。父泌,字安期,通《五经》,端亮寡言,以孝悌 闻。建中末,为长安尉。德宗出奉天[注],弃妻子奔行在,扈狩梁州,排乱军以出, 再中流矢,裂裳濡血。以策说浑瑊,召置幕府。东讨李怀光,奏署副元帅判官。 从瑊会盟平凉,为吐蕃所执,死焉。时隋婴孺,以恩授八品官。逮长,知父执吐 蕃,日夜号泣,坐必西向,不食肉。母告以貌类泌者,终身不引镜。贞元末,吐 蕃请和,隋三上疏宜许,不报。举明经,授润州参军事。李锜欲困辱之,使知市 事,隋怡然坐肆,不为屈。韦夏卿高其节,辟置东都幕府。元和中,吐蕃款塞, 隋五上疏请修好,冀得泌还。诏可。遣祠部郎中徐复报聘,而泌以丧至,帝愍恻, 赠绛州刺史,官为治丧。服除,擢隋左补阙、史馆修撰,以鲠亮称。穆宗立,与韦处厚并擢侍讲学士,再迁中书舍人、翰林学士。每除制出,以金币来谢者,隋 却之曰:“公事而当私贶邪?”文宗嗣位,以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监修 国史。初,韩愈撰《顺宗实录》,书禁中事为切直,宦竖不喜,訾其非实,帝诏隋 刊正。隋建言:“卫尉卿周居巢、谏议大夫王彦威、给事中李固言、史官苏景胤 皆上言改修非是。夫史册者,褒劝所在,匹夫美恶尚不可诬,况人君乎?议者至 引隽不疑、第五伦为比,以蔽聪明。臣宗闵、臣僧孺谓史官李汉、蒋系皆愈之婿, 不可参撰,俾臣得下笔。臣谓不然且愈所书已非自出元和以来相循逮今虽汉等以 嫌无害公谊请条示甚谬误者付史官刊定。”有诏擿贞元、永贞间数事为失实,余 不复改,汉等亦不罢。进门下侍郎、弘文馆大学士。久之,辞疾,不听,册拜太 子太师。明年病卒,年六十。 (节选自《新唐书·路隋传》,有删改) 【注】 德宗出奉天:指唐德宗因属下兵变而到奉天(今陕西乾县)避难。 5.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臣谓不然/且愈所书已非/自出元和以来/相循逮今/虽汉等以嫌/无害公谊/请 条示甚谬误者/付史官刊定 B.臣谓不然/且愈所书已非/自出元和以来/相循逮今/虽汉等以嫌/无害公谊/请 条示/甚谬误者付史官刊定 C.臣谓不然/且愈所书已非自出/元和以来/相循逮今/虽汉等以嫌/无害公谊/请 条示甚谬误者/付史官刊定 D.臣谓不然/且愈所书已非自出/元和以来/相循逮今/虽汉等以嫌/无害公谊/请 条示/甚谬误者付史官刊定 C [聚焦辨析重点。四个选项中有两处断句不一样,即“且愈所书已非自出 元和以来”“请条示甚谬误者付史官刊定”。分析语法结构。“且愈所书已非自出 元和以来”中“愈所书已非自出”是一套完整的主谓结构,“元和以来”是下一句 的时间状语,“出”后面要断开,排除 A、B 两项。抓扣标志词语,认定位置。“请 条示甚谬误者付史官刊定”中“者”后要断开,可排除 D 项。] ★6.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扈狩,大臣随从皇帝外出打猎,文中指的是路泌跟随德宗皇帝到梁州去视 察。 B.幕府,军中将帅处理事务的地方,也泛指衙署;幕府中聘用的人员称为幕僚。 C.明经,原义是通晓经学,后来成为科举考试的重要科目,主要考查儒家经 义。 D.服除,服指丧服,古人在守丧期间要穿丧服,守丧期满后脱掉丧服称为服 除。 A [借助语境巧推断。由前文“弃妻子奔行在”,后文“排乱军以出,再中流 矢……”可知,文中的“扈狩”是路泌跟随唐德宗到梁州避难的委婉说法。]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路隋为人至孝,对父亲的感情深厚。他的父亲路泌跟随浑瑊在平凉会盟, 被吐蕃人扣留后死在那里,路隋从母亲口中得知自己长得很像父亲,终身都不照 镜子。 B.路隋坚守气节,不畏上官困辱。他在担任润州参军事时,受到了上司李锜 的刁难,被派去管理市场,他安然坐在肆中处理事务,坚决不向李锜屈服。 C.路隋为官清廉,不收他人财物。他担任中书舍人、翰林学士等职时,每次 朝廷授官的诏令出来,有人向他赠送财物,他都以公事不受私赠为由拒绝了。 D.路隋实事求是,修史态度严谨。他监修国史时,有人提出《顺宗实录》内 容不实,他一方面为作者韩愈辩护,一方面根据事实指出错误并作了修正。 D [第一步,细化选项,文题对应。A 项,对应原文“逮长,知父执吐蕃” 到“终身不引镜”。B 项,对应原文“举明经”到“不为屈”。C 项,对应原文“再 迁中书舍人”到“公事而当私贶邪”。第二步,细心比对,排除干扰。D 项,“一 方面根据事实指出错误”错。原文是“有诏擿贞元、永贞间数事为失实”,指出 《顺宗实录》错误的是朝廷,不是路隋。信息错位,张冠李戴。] 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遣祠部郎中徐复报聘,而泌以丧至,帝愍恻,赠绛州刺史,官为治丧。 译文:                                                                          (2)夫史册者,褒劝所在,匹夫美恶尚不可诬,况人君乎? 译文:                                                                          [答案] (1)(朝廷)派祠部郎中徐复回访吐蕃,却带回了路泌的灵柩,皇帝怜悯他,追赠他为绛州刺史,由朝廷为他办理丧事。(得分点:“报聘”“愍恻”各 1 分,句意 3 分) (2)史册,是奖励劝勉人的记录,平民百姓的美德和恶行尚且不能捏造,何况 是对国君的是非呢?(得分点:“褒劝”“诬”各 1 分,句意 3 分) 【参考译文】 路隋,字南式,他的祖先出自阳平。父亲路泌,字安期,通晓《五经》,端正 诚实,不多说话,因为孝顺父母敬爱兄长闻名。建中末年,路泌担任长安尉。德 宗逃往奉天的时候,路泌丢下妻子儿女到德宗所在的地方陪同德宗到梁州避难, 冲破叛军包围逃出梁州的时候,两次被乱箭射中,裂开的衣服都被鲜血浸湿了。 他用计策游说浑瑊,被浑瑊征召到幕府。浑瑊向东讨伐李怀光的时候,奏请朝廷 让他代理副元帅判官之职。他跟随浑瑊和吐蕃在平凉会盟,被吐蕃人抓住,最后 死在那里。当时路隋是个幼儿,因为父亲的恩荫被授予八品官。等到长大以后, 路隋知道父亲被抓到吐蕃去了,日夜号哭,坐下来时定要面向西边,(吃饭的时候) 不吃肉。母亲告诉路隋,他的相貌很像父亲,他为此一生都没有再照镜子。贞元 末年,吐蕃求和,路隋三次上疏朝廷认为应该同意吐蕃请和的要求,朝廷没有回 复。他参加明经科举考试考中,被授予润州参军事之职。李锜想刁难侮辱他,让 他管理市场的事务,路隋安然坐在集市中处理事务,不因此而屈服。韦夏卿认为 他气节高尚,征召他到东都幕府任职。元和年间,吐蕃前来通好,路隋五次上疏 朝廷请求与吐蕃建立友好关系,希望父亲路泌能够返回。朝廷下诏同意了。(朝廷) 派祠部郎中徐复回访吐蕃,却带回了路泌的灵柩,皇帝怜悯他,追赠他为绛州刺 史,由朝廷为他办理丧事。丧期过后,朝廷提拔路隋担任左补阙、史馆修撰,路 隋因为刚正坦诚而被人称道。穆宗继位后,路隋与韦处厚一起被提升为侍讲学士, 两次升迁后担任中书舍人、翰林学士。每次朝廷授官的诏令出来,有人向他赠送 财物,路隋谢绝说:“(我是为)公家做事,怎么能接受私人的赠送呢?”文宗继位 后,路隋以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的身份,监督编修国史。起初,韩愈编撰 《顺宗实录》,记录宫中的事情真切率直,宦官们很不高兴,就诋毁这本史书的内 容不真实,皇上下诏让路隋校正。路隋进谏说:“卫尉卿周居巢、谏议大夫王彦 威、给事中李固言、史官苏景胤都进言说重修是不恰当的。史册,是奖励劝勉人 的记录,平民百姓的美德和恶行尚且不能捏造,何况是对国君的是非呢?议论的 人甚至引用隽不疑、第五伦作比,来蒙蔽皇上的视听。大臣李宗闵、牛僧孺认为史官李汉、蒋系都是韩愈的女婿,他们不能参与修撰国史,让臣来落笔(修订)。臣 认为不是这样的。况且韩愈所记载的事已并非全是他自己撰写的,而是元和以来 沿袭至今的。李汉等人虽然因此而有嫌疑,也不妨害公事。请朝廷逐条指出明显 错误的地方,交付史官修正定稿。”朝廷下诏挑出贞元、永贞年间几件事与事实不 符,其他的不再修改,李汉等人也没有被罢免。路隋被提升为门下侍郎、弘文馆 大学士。过了一段时间,他因病辞职,朝廷没有许可,又任命他为太子太师。第 二年路隋因病去世,时年六十岁。 三、(2019·长春二质)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9~12 题。(19 分) 陆逊,字伯言,吴都吴人也。世江东大族。逊少孤,随从祖庐江太守康在官。 袁术与康有隙,将攻康,康遣逊及亲戚还吴。逊年长于康子绩数岁,为之纲纪门 户。孙权为将军,始仕幕府,出为海昌屯田都尉,并领县事。县连年亢旱,逊开 仓谷以振贫民,劝督农桑,百姓蒙赖。会稽山贼大帅潘临,旧为所在毒害,历年 不禽。逊以手下召兵,讨治深险,所向皆服。丹杨贼帅费栈受曹公印绶,扇动山 越,为作内应,权遣逊讨栈。栈支党多而往兵少,逊乃益施牙幢,分布鼓角,夜 潜山谷间,鼓噪而前,应时破散。黄龙元年,权东巡建业,征逊辅太子。时建昌 侯虑于堂前作斗鸭栏。逊正色曰:“君侯宜勤览经典以自新益,用此何为?”虑 即时毁彻之。射声校尉松于公子中最亲,戏兵不整,逊对之髡其职吏。南阳谢景 善刘廙先刑后礼之论,逊呵景曰:“礼之长于刑久矣,廙以细辩而诡先圣之教, 皆非也。君今侍东宫,宜遵仁义以彰德音,若彼之谈,不须讲也。”先是二宫并 阙中外职司多遣子弟给侍全琮报逊逊以为子弟苟有才不忧不用不宜私出以要荣利 若其不佳,终为取祸。且闻二宫势敌,必有彼此,此古人之厚忌也。琮子寄,果 阿附鲁王,轻为交构。逊书与琮曰:“卿宿留阿寄,终为足下门户致祸矣。”琮 既不纳,更以致隙。及太子有不安之议,逊上疏陈:“太子正统,宜有盘石之固, 鲁王藩臣,当使宠秩有差,彼此得所,上下获安。谨叩头流血以闻。”书三四上, 及求诣都,欲口论適庶之分,以匡得失。既不听许,而逊外生顾谭、顾承、姚信, 并以亲附太子,枉见流徙。太子太傅吾粲坐数与逊交书,下狱死。权累遣中使责 让逊,逊愤恚致卒。时年六十三。家无余财。 (选自《三国志·陆逊传》,有删改) 9.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先是/二宫并阙中外职司/多遣子弟给侍/全琮报逊/逊以为子弟苟有才/不忧不用/不宜私出以要荣利/ B.先是/二宫并阙/中外职司/多遣子弟给侍/全琮报逊/逊以为子弟苟有才/不忧 不用/不宜私出以要荣利/ C.先是/二宫并阙/中外职司多遣/子弟给侍全琮报逊/逊以为子弟苟有才/不忧 不用/不宜私出以要荣利/ D.先是/二宫并阙中外职司/多遣子弟给侍全琮报逊/逊以为子弟苟有才/不忧 不用/不宜私出以要荣利/ B [本题采用排除法即可得出答案。做题时综观四个选项,发现主要的分歧 点在前半部分。对前半部分进行断句,理解文意是关键。“先是”是“当初”的意 思,“二宫”代指当时的太子和鲁王,“二宫并阙”指“东宫太子孙和和鲁王宫的 孙霸各立门户”,句意完整,其后应断开,故排除 A、D 两项。“全琮”是人名, 作“报逊”的主语,其前应断开;“遣”表“派遣”,“子弟”作其宾语,二者中 间不能断开。排除 C 项。综上,应选 B。] 10.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江东,古人叙地理以东为右,以西为左,故江东称江左,江西称江右。 B.印绶,印信和系印信的丝带。古人印信上系有丝带,佩带在身,也借指官 爵。 C.髡,古代一种刑罚,指剃掉头顶周围的头发,是对人的侮辱性的惩罚。 D.藩臣,无论宗室外姓,有封国的亲王郡王都可称藩王,藩王的臣子称为“藩 臣”。 D [“藩王的臣子称为‘藩臣’”说法错误,藩臣是相对君主而言的,是君 主的臣子。] 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陆逊少负才干,为政体恤百姓。他少年时因年长堂叔几岁,便为堂祖父治 家;兼任海昌县令期间,开仓放粮,救济旱灾贫民,勉励并督促耕织生产,百姓 得利。 B.陆逊智勇兼备,刚正不避权贵。讨伐费栈,因敌兵设计,他多树旗鼓,虚 张声势以迷惑敌人,终使匪兵溃散;孙松治军不严,他当着孙松的面对其职吏处 以髡刑。 C.陆逊耿直务实,为人坦荡真诚。建昌侯孙虑在住所堂前修造斗鸭栏,他直言斥责,孙虑即刻拆毁;全寄阿附鲁王,他写信劝全琮不要纵容儿子,全琮全不 在意。 D.陆逊正谏不讳,为臣结局凄凉。他认为太子与藩王势均力敌是国家大忌, 两者恩宠地位有差别方能相安无事;终因受太子太傅的牵连招致孙权的斥责,愤 恨而死。 D [“终因受太子太傅的牵连招致孙权的斥责,愤恨而死”错误,从原文中 并不能看出陆逊受孙权的斥责是受太子太傅的牵连。] 1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礼之长于刑久矣,廙以细辩而诡先圣之教,皆非也。(5 分) 译文:                                                                          (2)书三四上,及求诣都,欲口论適庶之分,以匡得失。(5 分) 译文:                                                                          [答案] (1)礼高于刑已经很久了,刘廙用微不足道的言论违背先圣的教导, 那都是不对的。(得分点:“细”“诡”“非”各 1 分,句意 2 分) (2)(陆逊)上书多次,甚至请求到京城,想要亲口论述嫡庶的差别,以匡正过 失。(得分点:“诣”“適庶”“得失”各 1 分,句意 2 分) 【参考译文】 陆逊,字伯言,吴郡吴县人。世代都是江东有声望的家族。陆逊年幼丧父, 跟着堂祖父庐江太守陆康(住)在任职官署。袁术和陆康有仇,准备攻打陆康,陆康 送陆逊和亲属们回到吴县。陆逊比陆康的儿子陆绩大几岁,就为陆康管理家务。 孙权做将军时,开始在将军府中任职,出任海昌屯田都尉,并兼任县令。海昌县 连年大旱,陆逊开仓放粮,救济贫民,勉励和督促农业生产,使百姓得到利益。 会稽的山贼首领潘临,长期以来是当地的祸患,多年没能抓获。陆逊率领招募的 部下士兵,进入深山险地讨伐,所到之处都被降服。丹杨盗匪首领费栈接受曹操 的委任,煽动山越,作为内应,孙权派陆逊讨伐费栈。费栈党羽众多而前往讨伐 的兵马很少,陆逊就增设牙旗,分散布置鼓角,晚上潜入山谷间,擂鼓呐喊前进, 盗匪当时就失败逃散。黄龙元年,孙权向东巡视建业,征召陆逊辅佐太子。当时 建昌侯孙虑在住所堂前修造斗鸭栏,陆逊严肃地说:“君侯您应当勤奋阅读经典来自我更新进步,做这些东西干什么?”孙虑立即拆毁了斗鸭栏。射声校射孙松 在公子中最受孙权喜爱,放纵士兵,军纪松弛,陆逊当着他的面对他的属吏给予 剃发的处罚。南阳谢景赞扬刘廙先刑后礼的言论,陆逊呵斥谢景说:“礼高于刑 已经很久了,刘廙用微不足道的言论违背先圣的教导,那都是不对的。你如今侍 奉太子,应该遵循仁义来宣明善言,像刘廙那样的言论,是不应该宣扬的。”当初, 东宫太子孙和和鲁王宫的孙霸各立门户,朝廷内外的职务,多数派官宦子弟担任。 全琮告知陆逊,陆逊认为子弟如果有才,不愁不被任用,不应徇私情来求得名利; 如果才德不好,终究会招致灾祸。而且听说两宫势均力敌,必定会各自结成派别, 这是古人深深忌讳的。全琮的儿子全寄,果然逢迎攀附鲁王,轻率地与太子互相 构陷。陆逊写信给全琮说:“您庇护阿寄,终究会给您的家族带来灾祸啊。”全琮 完全不接受这些意见,反而因此与陆逊有了矛盾。等到出现了太子地位不安稳的 议论,陆逊上书陈述:“太子是正统,应该有磐石一样坚固的地位,鲁王是藩臣, 应当使他所受的恩宠和地位与太子有差别,彼此各得其所,上下得以相安无事。 臣恭谨地叩头流血把这意见报告给您。”(陆逊)上书多次,甚至请求到京城,想要 亲口论述嫡庶的差别,以匡正过失。孙权全不采纳,而陆逊的外甥顾谭、顾承、 姚信,都因为亲近攀附太子,含冤被流放。太子太傅吾粲因多次和陆逊通信而获 罪,投入狱中死去。孙权多次派遣宫中使者责备陆逊,陆逊愤恨而死,时年六十 三岁,家中没有多余的财物。 四、(2019·武汉二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3~16 题。(19 分) 完颜陈和尚,丰州人,系出萧王诸孙。 贞祐中,陈和尚年二十余,为北兵① 所掠,大帅甚爱之,置帐下。时陈和尚母留丰州,从兄斜烈事之甚谨。陈和尚在 北岁余,托以省母,乞还,大帅以卒监之至丰,乃与斜烈劫杀监卒。夺马奉其母 南奔大兵觉合骑追之由他路得免既而失马母老不能行载以鹿角车兄弟共挽南渡河 宣宗②奇之陈和尚天资高明,雅好文史,人以秀才目之。正大二年,斜烈落帅职, 例为总领,屯方城。陈和尚随以往,凡兄军中事皆预知之。斜烈时在病,军中李 太和者,与方城镇防军葛宜翁相殴,诉于陈和尚,宜翁事不直,即量笞之。宜翁 素凶悍,耻以理屈受杖,竟郁郁以死,留语其妻,必报陈和尚。妻讼陈和尚以私 忿侵官,故杀其夫,诉于台省。以故陈和尚系狱。议者疑陈和尚倚兵阃之重,必 横恣违法,当以大辟。奏上,久不能决。未几,斜烈卒。上闻,始驰赦陈和尚, 曰:“有司奏汝以私忿杀人。今以汝兄故,曲法赦汝,天下必有议我者。汝奋发立功名,国家得汝力,始以我为不妄赦矣。”陈和尚且泣且拜,不能出一言为谢。 乃以白衣领紫微军都统,逾年转忠孝军提控。五年,北兵入大昌原,平章合达问 谁可为前锋者,陈和尚出应命。先已沐浴易衣,若将就木然者,擐甲上马不反顾。 是日,以四百骑破八千众,名动天下。六年,有卫州之胜。八年,有倒回谷之胜。 九年正月,三峰山之败,走钧州。城破,大兵入,即纵军巷战。陈和尚趋避隐处, 杀掠稍定乃出,自言曰:“我金国大将,欲见白事。”兵士以数骑夹之,诣行帐 前。时欲其降,斫足胫折不为屈,豁口吻至耳,噀血而呼,至死不绝,时年四十 一。是年六月,诏赠镇南军节度使,勒石纪其忠烈。 (节选自《金史·忠义传》) 【注】 ①北兵:蒙古兵。②宣宗:金朝第八位皇帝,1213 年至 1224 年在位。 1234 年金朝灭亡。 13.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夺马奉其母/南奔大兵觉/合骑追之/由他路得免/既而失马/母老不能行载/以 鹿角车兄弟共挽/南渡河/宣宗奇之/ B.夺马奉其母南奔/大兵觉/合骑追之/由他路得免/既而失马/母老不能行/载以 鹿角车/兄弟共挽/南渡河/宣宗奇之/ C.夺马奉其母/南奔大兵觉/合骑追之/由他路得免/既而失马/母老不能行/载以 鹿角车/兄弟共挽/南渡河/宣宗奇之/ D.夺马奉其母南奔/大兵觉/合骑追之/由他路得免/既而失马/母老不能行载/以 鹿角车兄弟共挽/南渡河/宣宗奇之/ B [本题可采用排除法。根据语境可知,“南奔”的是陈和尚及其母、从兄完 颜斜烈,而“大兵觉”语意完整,故“南奔”与“大兵觉”之间需断开,可以排 除 A、C 两项。另外,通过分析可知,“载以鹿角车”为状语后置句,即“以鹿角 车载”,而“兄弟共挽”句意完整,二者之间须断开,可以排除 D 项。故选 B。] 14.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从兄,指父亲的亲兄弟即自己的伯父、叔父的儿子中比自己年龄大的,也 称“从父兄”,现在一般称“堂兄”。 B.台省,汉朝的尚书台、三国魏的中书省,都是代表皇帝发布政令的中书机 关。 C.白衣,犹“布衣”“乌衣”,古代平民穿的衣服。后世以此借指平民,亦用来指代无功名的人。 D.勒石,刻文记功,亦指立碑。此典故出自《后汉书》“勒石燕然”,当时东 汉窦宪破北匈奴后,封燕然山,刻石记功。 C [“白衣”“布衣”“乌衣”三者内涵同中有异。布衣,古代庶人穿的衣 服,借指平民;乌衣,黑色衣服,古代贫贱者之服。] 1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陈和尚出身高贵,天资聪颖。他是金朝贵族,身为武将而有才名,雅好读 书,颇受时人称赞。 B.陈和尚善于应变,处事灵活。他被蒙古兵俘虏后,虽受赏识,但以探望母 亲为借口回到丰州逃归金朝。 C.陈和尚守法不阿,性情刚烈。他因误判葛宜翁案而锒铛入狱,但内心坦然, 坚信自己清白无辜。 D.陈和尚能征善战,忠心报国。他屡破蒙军,“力挽大厦之将倾”,功绩显赫, 最终壮烈殉国。 C [“因误判葛宜翁案而锒铛入狱”理解错误,原文是“宜翁事不直,即量 笞之……留语其妻,必报陈和尚”;“内心坦然……无辜”于文无据。] 16.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议者疑陈和尚倚兵阃之重,必横恣违法,当以大辟。(5 分) 译文:                                                                          (2)先已沐浴易衣,若将就木然者,擐甲上马不反顾。(5 分) 译文:                                                                          [答案] (1)议论的人怀疑陈和尚依仗统率军队的重大权势,必定横行恣肆, 违犯法律,应当判处死刑。(得分点:“倚”“横恣”“大辟”各 1 分,句意 2 分) (2)他先前已经洗澡更换了衣服,好像就要赴死一样,穿上铠甲骑上战马,不 再回头看。(得分点:“就木”“擐甲”“反顾”各 1 分,句意 2 分) 【参考译文】 完颜陈和尚,是丰州人,出自萧王的孙子辈。 贞祐年间,陈和尚二十多岁, 被蒙古兵掳掠,蒙古军大帅很喜爱他,将他安置在军帐中。当时陈和尚的母亲留在丰州,堂兄完颜斜烈侍奉她很恭敬。陈和尚在北方一年多,假托要探视母亲, 乞求回家,大帅派士兵监视他来到丰州。他就与完颜斜烈劫持杀死了监视的士兵。 夺过马侍奉母亲向南奔逃,大军发觉后,集合骑兵追赶他们,(他们因为)走其他的 道路得以逃脱。不久又丢失了马,母亲年老不能行走,(他们)就用鹿角车载着她, 兄弟两人共同拉着,向南渡过黄河。宣宗感到很惊奇。陈和尚天资聪慧,一向爱 好文史,人们把他看作秀才。正大二年,完颜斜烈被罢去元帅之职,按规定改任 总领,屯驻在方城。陈和尚跟随他前往,凡是堂兄军中的事务他都参与并了解内 情。完颜斜烈当时正患病,军队中叫李太和的人与方城镇防军葛宜翁互相斗殴, 向陈和尚申诉,葛宜翁的事理有亏,陈和尚就参酌军令杖打了他。葛宜翁一向凶 恶蛮横,以理亏受杖刑为耻辱,竟然忧郁苦闷而死去,(他)留话给妻子,一定要报 复陈和尚。葛宜翁的妻子控告陈和尚因为私人怨恨侵犯官吏职权,有意谋杀她的 丈夫,向台省申诉。因为这个缘故,陈和尚被关在狱中。议论的人怀疑陈和尚依 仗统率军队的重大权势,必定横行恣肆,违犯法律,应当判处死刑。奏章呈递上 去,很长时间不能决断。不久,完颜斜烈去世。皇帝听到消息,才派人赶去赦免 了陈和尚,说:“主管部门上奏你因为私人怨恨杀人。现在因为你兄长(去世)的缘 故,我违背法令赦免你,天下一定会有议论我的人。你发奋努力,建立功名,国 家得到你的助力,天下人才会认为我不是随意赦免你的。”陈和尚边哭边行拜礼, 说不出一句感谢的话。(他)于是以平民百姓的身份接受紫微军都统的职务,过了一 年调任忠孝军提控。正大五年,蒙古兵进入大昌原,平章完颜合达问谁可为前锋, 陈和尚出来接受命令。他先前已经洗澡更换了衣服,好像就要赴死一样,穿上铠 甲骑上战马,不再回头看。这一天,他率领四百名骑兵打败了蒙古兵八千人,名 声震动天下。正大六年,取得卫州之战的胜利。正大八年,取得倒回谷之战的胜 利。正大九年正月,三峰山之战战败,(他)逃跑到钧州。钧州城被攻破,蒙古大军 入城,(陈和尚)就任由士兵在街巷中作战。陈和尚躲藏在隐蔽的地方,等到杀戮掳 掠稍微平定才出来,自己(对蒙古兵)说:“我是金国大将,要见大帅禀告事情。” 士兵们用数名骑兵将他夹在中间,来到行营军帐前面。当时蒙古兵想让他归降, 他被砍去脚折断小腿也不屈服,从嘴至耳朵被割开,他仍然喷血呼喊,喊声到死 也不停止。陈和尚死时四十一岁。这年六月,(哀宗)下诏追赠他为镇南军节度使, 刻石立碑记载他忠烈的事迹。文官类(二)(限时 55 分钟) 一、(2019·广州一模)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4 题。(19 分) 仲方,性歧秀,父友高郢见异之,曰:“是儿必为国器,使吾得位,将振起 之。”贞元中,擢进士、宏辞,为集贤校理,以母丧免。会郢拜御史大夫,表为 御史。进累仓部员外郎。会吕温等以劾奏宰相李吉甫不实,坐斥去,仲方以温党, 补金州刺史。宦人夺民田,仲方三疏申理,卒与民直。入为度支郎中。敬宗立, 李程辅政,引为谏议大夫。帝时诏王播造竞渡舟三十艘,度用半岁运费。仲方见 延英,论诤坚苦,帝为减三之二。又诏幸华清宫,仲方曰:“万乘之行,必具葆 卫,易则失威重。”不从,犹见慰劳。鄠令崔发以辱黄门系狱,逢赦不见宥。仲 方曰:“恩被天下,流昆虫,而不行御前乎?”发繇是不死。大和初,出为福建 观察使。召还,进至左散骑常侍。李德裕秉政,以太子宾客分司东都。德裕罢, 复拜常侍。李训之变,大臣或诛或系。翌日,群臣谒宣政,牙阖不启。群臣错立 朝堂,无史卒赞候,久乃半扉启,使者传召仲方曰:“有诏,可京兆尹。”然后 门辟,唤仗。于时族夷将相,颅足旁午,仲方皆密使识其尸。俄许收葬,故胔骸 不相乱。已而禁军横,多挠政,仲方势笮,不能有所绳劾。宰相郑覃更以薛元赏 代之,出为华州刺史。召入授秘书监。人颇言覃助德裕,摈仲方不用,覃乃拟丞、 郎以闻。文宗曰:“侍郎,朝廷华选。彼牧守无状,不可得。”但封曲江县伯。 卒,七十二,赠礼部尚书,谥曰成。仲方确正有风节,既殁,人多伤之。始高祖 仕隋时太宗方幼而病为刻玉像于荧阳佛祠以祈年久而刓晦仲方在郑敕吏治护镂石 以闻传于时。 (节选自《新唐书·张仲方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始/高祖仕隋时/太宗方幼而病/为刻玉像于荧阳佛祠/以祈年久/而刓晦/仲方 在郑/敕吏治护/镂石以闻/传于时 B.始/高祖仕隋时/太宗方幼而病/为刻玉像于荧阳佛祠以祈年/久而刓晦/仲方 在郑/敕吏治护/镂石以闻/传于时 C.始/高祖仕隋时/太宗方幼而病/为刻玉像于荧阳佛祠以祈年/久而刓晦/仲方 在郑敕吏/治护镂石以闻/传于时 D.始/高祖仕隋时/太宗方幼而病/为刻玉像于荧阳佛祠/以祈年久/而刓晦/仲方在郑敕吏/治护镂石以闻/传于时 B [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本题可用排除法,根据“太宗方幼而病”,“为” 即“为此”,“为刻玉像于荧阳佛祠”是说高祖为此在荧阳佛祠刻玉像,“以祈年” 则是“来祈求太宗长寿”的意思,作“为刻玉像于荧阳佛祠”的目的状语,二者 中间不可断开;而“久而刓晦”是说时间久了玉像磨损,句意完整,故应在“久” 字前断开,据此可排除 A、D 两项。“仲方在郑”是说张仲方在郑州,“敕吏治护” 是说命令属吏修治维护,句意完整,故“郑”“护”后均应断开,据此可排除 C 项。故选 B。]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宏辞,也称宏词,指“博学鸿词”科,唐代科举考试制科名目的一种,笼 络知识分子的一种手段。 B.万乘,“乘”指一车四马的兵车,“万乘”即万辆兵车,这里形容军队规模 宏大,军容强盛。 C.东都,位置在东的都城,古时有些朝代设置两个都城,如隋唐定都长安, 设东都洛阳。 D.牧守,“牧”是指一州之长,“守”是指一郡之长,“牧守”泛指治理一方 的长官。 B [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B 项,结合原文语境可 知,“万乘”在这里指天子。]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张仲方富有才华,但仕途不畅。他聪慧出众,科场得意,入仕后历经数朝, 职位多次变动,最终也没能得到文宗皇帝的认可。 B.张仲方仗义执言,为民着想。在金州任刺史时,有宦官侵占民田,他多次 上书陈情,为百姓申诉冤屈,使正义得到伸张。 C.张仲方心怀国家,敢于进谏。他极力劝说敬宗不要耗费大量的钱财建造竞 渡船只,敬宗虽然没有采纳,但还是安抚了他。 D.张仲方为人仁慈,富有同情心。李训之变时,一些将相被灭族,京城中尸 骸到处都是,他暗中派人辨认他们的尸首。 C [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C 项,根据原文“帝为 减三之二”可知,敬宗采纳了他的建议;而敬宗“没有采纳,但还是安抚了他”是在皇帝下诏亲临华清宫时。]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父友高郢见异之,曰:“是儿必为国器,使吾得位,将振起之。”(5 分) 译文:                                                                          (2)仲方曰:“恩被天下,流昆虫,而不行御前乎?”发繇是不死。(5 分) 译文:                                                                          [答案] (1)父亲的朋友高郢见了他感到惊异,说:“这孩子一定能成为国家 栋梁,假如我身居要职,将会提拔任用他。”(得分点:“异”“器”“使”“振 起”各 1 分,句意 1 分) (2)张仲方说:“皇上的恩泽遍布天下,惠及昆虫,却不能在皇上面前施行 吗?”崔发因此被免去死罪。(得分点:“被”“行”“繇”“而”各 1 分,句意 1 分) 【参考译文】 张仲方,天生聪慧出众,父亲的朋友高郢见了他感到惊异,说:“这孩子一 定能成为国家栋梁,假如我身居要职,将会提拔任用他。”贞元年间,张仲方考 中进士科和宏辞科,担任集贤校理,因为母亲去世而免官。适逢高郢被任命为御 史大夫,上表推荐张仲方担任御史。张仲方几次晋升后任仓部员外郎。恰逢吕温 等人因上奏弹劾宰相李吉甫不符合实情,获罪被斥责并除去官职,张仲方因为是 吕温的同党,被降职补任金州刺史。宦官侵夺百姓的田地,张仲方多次上书请求 依法处理,最终为百姓讨回公道。被召入朝廷担任度支郎中。敬宗即位,李程辅 佐朝政,推荐张仲方任谏议大夫。皇帝当时诏令王播建造三十艘竞渡的船只,预 计花费朝廷半年的运费。张仲方在延英殿拜见皇帝,苦苦劝谏,皇帝因此减去三 分之二的预算。皇帝又下诏亲临华清宫,张仲方说:“皇帝出行,必须备足保护 的侍卫,简易了就会失去威严。”皇帝没有听从,但还是安抚了他。鄠县县令崔发 因为侮辱宦官被捕入狱,遇到大赦没有被免罪。张仲方说:“皇上的恩泽遍布天 下,惠及昆虫,却不能在皇上面前施行吗?”崔发因此被免去死罪。大和初年, 张仲方出任福建观察使。后被召回,晋升左散骑常侍。李德裕掌权,张仲方以太 子宾客的身份在东都任职。李德裕被罢官后,张仲方又被授任常侍。李训发起变乱那天,大臣有的被杀,有的被抓。第二天,群臣在宣政殿觐见,殿门紧闭。群 臣错乱地站在朝堂上,没有史卒伺候,过了很久殿门才打开半扇,使者传召张仲 方说:“有诏书,张仲方可以任京兆尹。”然后打开殿门,宣布群臣上朝。当时遭 到灭族的将相,头颅和四肢扔得到处都是,张仲方都暗中派人辨认他们的尸首。 不久,朝廷允许收葬死难者,所以他们的尸骨没有混乱。后来禁军专横,经常扰 乱政务,张仲方权力受到限制,没能有所弹劾纠正。宰相郑覃又令薛元赏取代张 仲方的职位,张仲方出任华州刺史。(后来)他被召入京师,担任秘书监。人们纷纷 说郑覃帮助李德裕,排斥张仲方,不重用他,郑覃于是把准备任命张仲方为丞、 郎的奏书上报给皇帝。文宗说:“侍郎,是朝廷显贵的官职。张仲方做刺史时没 有政绩,不能授予。”只是封他为曲江县伯。张仲方去世,终年七十二岁,被追赠 为礼部尚书,谥号成。张仲方刚正有气节,死后,人们多为他感到伤心。起初, 高祖在隋朝做官时,太宗正年幼而且有病,高祖为此在荧阳佛祠刻玉像来祈求太 宗长寿,时间久了玉像磨损,张仲方当时在郑州命令属吏修治维护,刻碑颂扬, 在当时广为流传。 二、(2019·郑州二质)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5~8 题。(19 分) 吕溱,字济叔,扬州人。进士第一。通判亳州,直集贤院,同修起居注。坐 预进奏院宴饮,出知蕲、楚、舒三州。复修起居注。侬智高寇岭南,诏奏邸毋得 辄报。溱言:“一方有警,使诸道闻之,共得为备。今欲人不知,此何意也?” 进知制诰,又出知杭州,入为翰林学士。疏论宰相陈执中奸邪,仁宗还其疏。溱 曰:“以口舌论人,是阴中大臣也。愿出以示执中,使得自辨。”未几执中去溱 亦以侍读学士知徐州赐宴资善堂遣使谕曰此特为卿设宜尽醉也诏自今由经筵出者 视为例徙成德军,时方开六塔河,宰相主其议。会地震,溱请罢之,以答天戒。 溱豪侈自放,简忽于事。与都转运使李参不相能,还,判流内铨[注]。参劾其借官 麹作酒,以私货往河东贸易,及违式受馈赆,事下大理议。溱乃未尝受,而外廷 纷然谓溱有死罪。帝知其过轻,但贬秩,知和州。御史以为未抵罪,分司南京。 起知池州、江宁府,复集贤院学士,加龙图阁直学士,知开封府。时为京尹者比 不称职,溱精识过人,辨讼立断,豪恶敛迹。尝以职事对,神宗察其有疾色,勉 以近医药,已而果病。改枢密直学士、提举醴泉观,遂卒,年五十五。赠礼部侍 郎。帝悼念之,诏中书曰:“溱立朝最孤,知事君之节,绝迹权贵,故中废十余 年,人无言者。方擢领要剧,而奄忽沦亡,家贫子幼,遭此大祸,必至狼狈。宜优给赙礼,官庀其葬,以厉臣节。”敕其妇兄护丧归。溱开敏,善议论,一时名 辈皆推许。然自贵重,在杭州接宾客,不过数语,时目为“七字舍人”云。 (节选自《宋史·吕溱传》) 【注】 流内铨:宋代官署名。 5.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未几/执中去溱/亦以侍读学士知徐州/赐宴资善堂遣使/谕曰/此特为卿设/宜 尽醉也/诏自今由经筵出者视为例/ B.未几/执中去/溱亦以侍读学士知徐州/赐宴资善堂/遣使谕曰/此特为卿设/宜 尽醉也/诏自今由经筵出者视为例/ C.未几/执中去溱/亦以侍读学士知徐州/赐宴资善堂/遣使谕曰/此特为卿设/宜 尽醉也/诏自今由经筵出者视为例/ D.未几/执中去/溱亦以侍读学士知徐州/赐宴资善堂遣使/谕曰/此特为卿设/宜 尽醉也/诏自今由经筵出者视为例/ B [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由前文可知,“执中”即陈执中,“溱”为吕 溱,根据语境可以推测,“执中去”即陈执中被罢免,而“以侍读学士知徐州”的 应是“溱”,故排除 A、C 两项。“赐宴资善堂”即在资善堂赐宴,语意完整,其 与“遣使谕曰”是皇帝的两个行为,二者中间应断开,排除 D 项。综上确定答案 为 B。] 6.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进士第一,指科举殿试一甲第一名,又称状元;第二、三名惯称榜眼、探 花。 B.经筵,为帝王讲论经史而特设的御前讲席,讲官由翰林学士等官员充任或 兼任。 C.加,即在原任官职上增加职衔,多为虚衔,借此享受超越官阶的优待以示 荣宠。 D.舍人,可指古代权贵门客,如“为赵宦者令缪贤舍人”中的“舍人”;文 中指显贵子弟。 D [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D 项,“文中指显贵子 弟”错。文中的“舍人”应为“古代官名”。]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吕溱忠直敢谏,不畏权贵。侬智高进犯岭南,皇帝下诏令发往各地的邸报 不得擅自通报这一消息,他直言诘问;他曾上疏直斥宰相陈执中,称其为奸邪之 人。 B.吕溱放纵轻忽,受劾降职。他放纵不羁,怠慢事务;因和都转运使李参不 和睦,被诬陷擅借官麹作酒、违规接受馈赆,交由大理寺论罪,被贬为和州知州。 C.吕溱仕途波折,政绩卓著。他历任要职,又屡遭贬谪;知开封府时,他一 改前任失职无为的积弊,明察决断诉讼之事,震慑权豪奸恶之辈,颇有政绩。 D.吕溱明敏善议,持重自守。他为人通达明敏,擅长品评议论,很受当时名 流推崇;然而他能自我持重,在杭州时,接待宾客往往只有寥寥数语。 B [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B 项,从文中“溱乃未 尝受”可知吕溱未受贿,而其他罪名并非诬陷。] 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以口舌论人,是阴中大臣也。愿出以示执中,使得自辨。(5 分) 译文:                                                                          (2)溱立朝最孤,知事君之节,绝迹权贵,故中废十余年,人无言者。(5 分) 译文:                                                                          [答案] (1)(若)用言语议论他人,这是暗地里中伤大臣。希望把奏疏拿出来给 陈执中看,使他能够为自己辩白。(得分点:“以”“中”“示”“辨”各 1 分, 句意 1 分) (2)吕溱在朝为官最孤高,深知侍奉君主的操守,不趋附权贵,因此中途被废 黜十多年,没有人替他说好话。(得分点:“事”“绝迹”“故”“废”各 1 分,句 意 1 分) 【参考译文】 吕溱,字济叔,是扬州人。考中进士第一名。任亳州通判、直集贤院,同时 任修起居注。因为参与进奏院宴饮一事获罪,出京外任蕲、楚、舒三州知州。后 又任他为修起居注。侬智高侵犯岭南,皇帝下诏令发往各地的邸报不得擅自通报 这一消息。吕溱进言:“一个地方有了紧急情况,应该使各地都知道,得以共同 戒备。现在却想让人们不知道(有关情况),这是什么意思呢?”晋升为知制诰,又出京外任杭州知州,后入朝任翰林学士。吕溱上书弹劾宰相陈执中行为奸诈邪恶, 仁宗退还了他的奏疏。吕溱说:“(若)用言语议论他人,这是暗地里中伤大臣。希 望把奏疏拿出来给陈执中看,使他能够为自己辩白。”不久,陈执中被罢免,吕溱 也以侍读学士的职位任徐州知州,(仁宗)在资善堂赐宴(饯别),派遣使臣转告他说: “这顿宴席是特地为你设的,你可以尽情大醉。”下诏自此以后以经筵讲官身份出 京外任的人(都)依照此例。调任成德军知军,当时正开凿六塔河,由宰相掌管决策。 恰逢地震,吕溱请求罢停此事来应答上天的警戒。吕溱豪放奢侈自我放纵,处事 怠慢疏忽,和都转运使李参(相处)不和睦,回到朝廷,在流内铨兼职。李参弹劾吕 溱借用官府的酒曲酿酒,(派人)挟带私货到河东做买卖,以及违反规定收受(别人) 赠送的财物,(朝廷)将此事交付大理寺审议。吕溱不曾接受贿赂,然而朝臣议论纷 纷,认为吕溱犯下了死罪。皇帝知道他罪过较轻,只是将他降职,出任和州知州。 御史认为降职不足以抵偿他的罪责,(朝廷)又让他到南京任职。后来起用为池州知 州、江宁府知府,又任集贤院学士,加衔龙图阁直学士,担任开封府知府。当时 任京兆尹的官员连续几任都不称职,而吕溱见识精准超群,诉讼之事能立刻决断, 豪强奸恶之人收敛劣迹。曾经入朝奏对职事,神宗察觉他有病容,劝他就医服药, 不久果然生病。神宗改任他为枢密直学士、提举醴泉观,(不久)吕溱就病逝了,享 年五十五岁。追赠他为礼部侍郎。皇帝深表哀悼怀念,命中书省下诏说:“吕溱 在朝为官最孤高,深知侍奉君主的操守,不趋附权贵,因此中途被废黜十多年, 没有人替他说好话。刚刚晋升要职,却猝然离世,家境贫寒,子女幼弱,遭逢如 此大祸,一定很艰难窘迫。应当赐予优厚的财物,官府办理他的丧葬,来勉励人 臣的节操。”并敕令他妻子的兄长护送灵柩归葬家乡。吕溱为人通达明敏,擅长品 评议论,当时名流都推重赞许他。然而他能自我持重,在杭州接待宾客时,只说 寥寥数语,世人称之为“七字舍人”。 三、(2019·成都二诊)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9~12 题。(19 分) 王珣,字元琳。弱冠与陈郡谢玄为桓温掾,俱为温所敬重,尝谓之曰:“谢 掾年四十,必拥旄杖节。王掾当作黑头公[注]。皆未易才也。”珣转主簿。时温经 略中夏,竟无宁岁,军中机务并委珣焉。文武数万人,悉识其面。从讨袁真,封 东亭侯,转大司马参军、中军长史。珣兄弟皆谢氏婿,以猜嫌致隙。太傅安既与 珣绝婚,由是二族遂成仇衅。时希安旨,乃出珣为豫章太守,不之官。除散骑常 侍,不拜。安卒后,迁侍中,孝武深杖之。转辅国将军、吴国内史,在郡为士庶所悦。征为尚书右仆射,领吏部。时帝雅好典籍,珣与王恭、郗恢等并以才学文 章见昵于帝。及王国宝自媚于会稽王道子,而与珣等不协,帝虑晏驾后怨隙必生, 故出恭、恢为方伯,而委珣端右。珣梦人以大笔如椽与之,既觉,语人云:“此 当有大手笔事。”俄而帝崩,哀册谥议,皆珣所草。隆安初,国宝用事,谋黜旧臣。 王恭赴山陵,欲杀国宝,珣止之曰:“国宝虽终为祸乱要罪逆未彰今便先事而发 必大失朝野之望况拥强兵窃发于京辇谁谓非逆国宝若遂不改恶布天下,然后顺时 望除之,亦无忧不济也。”恭乃止。四年,以疾解职。岁余,卒,时年五十二。 追赠车骑将军、开府,谥曰献穆。珣神情朗悟,经史明彻,风流之美,公私所寄。 虽逼嫌谤,才用不尽;然君子在朝,弘益自多。时事艰难,其崎岖九折,风霜备 经。初,珣既与谢安有隙,在东闻安薨,便出京师,诣族弟献之,曰:“吾欲哭 谢公。”献之惊曰:“所望于法护。”于是直前哭之甚恸。法护,珣小字也。 (选自《晋书·王珣传》有删改) 【注】 黑头公:头发还是黑的,便已位列三公的人。指一个人年少有为。 9.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国宝虽终为祸乱/要罪逆未彰/今便先事/而发必大失朝野之望/况拥强兵/窃 发于京辇/谁谓非逆/国宝若遂不改/恶布天下 B.国宝虽终为祸乱/要罪逆未彰/今便先事而发/必大失朝野之望/况拥强兵/窃 发于京辇/谁谓非逆/国宝若遂不改/恶布天下 C.国宝虽终为祸乱/要罪逆未彰/今便先事而发/必大失朝野之望/况拥强兵窃 发/于京辇/谁谓非逆/国宝若遂不改/恶布天下 D.国宝虽终为祸乱/要罪逆未彰/今便先事/而发必大失朝野之望/况拥强兵窃 发/于京辇/谁谓非逆/国宝若遂不改/恶布天下 B [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今便先事而发”意为“现在就事先发起进 攻”,句意完整,而“必大失朝野之望”则对应上句,表示这种做法带来的结果, 故应在“而发”后断开,可排除 A、D 两项;“于京辇”作“窃发”的状语,“窃 发于京辇”意为“私自发兵到京城”,句意完整,应在“窃发”前断开,排除 C 项。 故选 B。] 10.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弱冠,古代男子二十岁行冠礼,以表示成年,但因为体犹未壮,故有如此 称谓。B.杖节,指执持旄节,古代帝王授予将帅兵权或遣使四方,给予旄节以为凭 信。 C.太守,中国古代的一种官职名,一般是指掌管地方郡一级行政区的官吏。 D.晏驾,晏,晚。晏驾原来指宫车迟出,隐讳地说帝王不上早朝。 D [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D 项,晏驾,帝王驾 崩的讳称。] 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王珣年少得志,为桓温所赏识。王珣年轻时与谢玄一起担任桓温的属吏, 桓温对二人敬重有加,认为两人是难得的人才,将来会在仕途上有一番作为。 B.王珣富有才学,承担重任。皇帝特别委任王珣为宰辅重臣,后来皇帝去世, 颂扬皇帝功德的文字、拟定谥号等都由王珣起草拟写。 C.王珣不计前隙,深切表达哀情。虽然王谢二家有前怨,但在谢安去世时, 王珣表达了想去吊唁谢安的意愿,族弟王献之表示异议,但王珣坚持己见。 D.王珣德能兼备,因时不能尽才。王珣精通经史,拥有众人认可的风流之美, 可惜他遭逢艰难的时势,经历坎坷,迫于嫌隙诽谤,未能充分发挥才能。 C [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C 项,“族弟王献之表示 异议”错误,根据原文王献之说“所望于法护”可知,王献之是理解并支持的。] 1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时温经略中夏,竟无宁岁,军中机务并委珣焉。(5 分) 译文:                                                                          (2)时帝雅好典籍,珣与王恭、郗恢等并以才学文章见昵于帝。(5 分) 译文:                                                                          [答案] (1)当时桓温筹划治理中原,始终没有安宁的时刻,桓温把军队中重 要的事务全部交付王珣办理。(得分点:“经略”“竟”“委”各 1 分,句意 2 分) (2)当时皇帝非常喜好典籍,王珣与王恭、郗恢等人一起凭借才华、学识和文 章而被皇帝亲近。(得分点:“雅”“以”“见……于”各 1 分,句意 2 分) 【参考译文】 王珣,字元琳。二十岁时与陈郡人谢玄共为桓温的属吏,都得到桓温的尊重。(桓温)曾对他们说:“谢玄在四十岁时,一定拥有使臣所执的旄节。王珣应当年少 而身居高位。都是难得的人才。”王珣转任主簿。当时桓温筹划治理中原,始终 没有安宁的时刻,桓温把军队中重要的事务全部交付王珣办理。文臣武将几万人, 全都认识他。王珣跟随桓温征讨袁真,被封为东亭侯,转任大司马参军、中军长 史。王珣兄弟都是谢氏的女婿,因为猜忌而产生了嫌隙。太傅谢安与王珣断绝婚 姻关系,因此两个家族结成仇敌。当时为了迎合谢安的意思,于是外任王珣为豫 章太守,王珣不去就职。任他为散骑常侍,王珣不接受任命。谢安死后,王珣升 任侍中,孝武帝十分信任他。转任辅国将军、吴国内史,王珣在郡中受到士人百 姓的爱戴。朝廷征召王珣为尚书右仆射,在吏部兼职。当时皇帝非常喜好典籍, 王珣与王恭、郗恢等人一起凭借才华、学识和文章而被皇帝亲近。王国宝逢迎会 稽王司马道子,但是与王珣等人不和,孝武帝考虑到自己辞世后(诸人)必定会产生 仇怨,因而派遣王恭、郗恢出京担任地方长官,而委任王珣为宰辅重臣。王珣梦 见有人给他像椽一样大的笔,梦醒后,他对人说:“这预示着将有大手笔之事。” 不久,孝武帝去世,颂扬其功德的文字、拟定谥号等,都由王珣起草。隆安初年, 王国宝掌握实权,谋议废黜旧臣。王恭前往皇帝陵墓,想杀掉王国宝,王珣制止 说:“王国宝虽然终将成为祸患,但关键在于他的罪行尚未显露,现在就事先发 起进攻,一定会使朝野大失所望。况且我们拥有强兵,私自发兵到京城,谁会说 这种举动不是叛逆呢?王国宝如果顽固不改,罪恶遍布天下,这之后顺应时人的 愿望而除掉他,无须忧虑不会成功。”王恭于是作罢。隆安四年,王珣因病辞职。 一年多后去世,享年五十ニ岁。追赠车骑将军、开府,谥号献穆。王珣天资聪敏, 精通经史,具有公私都有所寄望的风流之美。虽然迫于嫌隙诽谤,才能没有充分 发挥;然而他位居朝中,裨益本自不少。时势艰难,他历经坎坷,饱经风霜。当 初,王珣与谢安有矛盾,在东都听说谢安去世,就出都城,到了同族的弟弟王献 之那里,说:“我要去吊唁谢安。”王献之惊讶地说:“我正希望法护这样做。” 于是王珣径直去吊唁谢安且十分悲痛。法护,是王珣的小名。 (限时 55 分钟) 编者按   武官类人物的品行特点:志向远大、文治武功、忠诚廉洁、政绩卓著、为人正直、处事严明、直言劝谏、尽心军事、善于谋略、关注民生、体恤部下。2013 年全国卷Ⅰ《马文升传》、2015 年全国卷Ⅱ《来护儿传》,其传主均是武官。2015 年全国卷Ⅰ《宋史·孙傅传》,传主孙傅虽是文官,却也干了武官方面的大事,可谓 文武双全。2018 年全国卷Ⅰ鲁芝清廉忠诚,谦和端正,审时度势,治政有方。2019 年全国卷Ⅲ吴起英勇善战,体恤士卒,主张德政,屡建奇功。这些人物,同文官 一样,向社会传递了正能量。 一、(2019·广州调研)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4 题。(19 分) 贺若敦,代人也。父统,为东魏颍州长史。西魏大统三年,执刺史田迅以州 降,赐爵当亭县公。敦少有气干,善骑射。统之谋执迅也,虑事不果,沉吟者久 之。敦时年十七,乃进策曰:“愿思全身远害,不得有所顾念也。”统乃流涕从 之遂定谋归太祖时群盗蜂起大龟山贼张世显潜来袭统敦挺身赴战手斩七八人贼乃 退走统大悦,谓左右僚属曰:“我少从军旅,战阵非一。如此儿年时胆略者,未 见其人,非唯成我门户,亦当为国名将。”明年,从河内公独孤信于洛阳,被围。 敦弯三石弓,箭不虚发。乃言于太祖。异之,授都督。时岷蜀初开,民情尚梗, 谯淹据巴西,与梁西江州刺史王开业共为表里,扇动群蛮。太祖令敦率军讨之。 山路艰险,人迹罕至。敦身先将士,攀木缘崖,倍道兼行,乘其不意。又遣仪同 扶猛破其别帅向镇侯于白帝。淹乃与开业并其党帛玉成等率众七千,口累三万, 自垫江而下,就梁王琳。敦邀击。破之。淹复依山立栅,南引蛮帅向白彪为援。 敦设反间,离其党与,因其懈怠,复破之,进爵为公。武成元年,入为军司马。 自江陵平后,巴、湘之地并内属。 陈将侯瑱等围逼湘州,遏绝粮援。乃令敦率 步骑六千,度江赴救。敦每设奇伏,连战破瑱,乘胜径进。遂次湘州,俄而霖雨 不已,秋水泛溢,陈人济师,江路遂断。粮援既绝,人怀危惧。敦于是增修营垒, 造庐舍,示以持久。相持岁余,瑱等不能制,求借船送敦度江。敦云:“湘州是 我国家之地。既未得一决,所以不去。”瑱等留船于江,将兵去津路百里。敦勒 众而还。保定五年,卒。建德初,追赠大将军。谥曰烈。 (选自《周书·贺若敦传》,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统乃流涕从之/遂定谋归太祖/时群盗蜂起/大龟山贼张世显潜来袭/统敦挺 身赴战/手斩七八人/贼乃退走/统大悦 B.统乃流涕/从之遂定/谋归太祖/时群盗蜂起/大龟山贼张世显潜来袭/统敦挺身赴战/手斩七八人/贼乃退走/统大悦 C.统乃流涕/从之遂定/谋归太祖/时群盗蜂起/大龟山贼张世显潜来袭统/敦挺 身赴战/手斩七八人/贼乃退走/统大悦 D.统乃流涕从之/遂定谋归太祖/时群盗蜂起/大龟山贼张世显潜来袭统/敦挺 身赴战/手斩七八人/贼乃退走/统大悦 D [本题适用排除法。首句结合前文贺若敦进言献策,此处写的应是贺若统 的反应,即“流涕”“从之”“定谋”,“定谋”中间不能断开,据此排除 B、C 两 项。后文“统”和“敦”皆为人名,由“手斩七八人”及后文贺若统对身边下属 官吏说的话可知,应是贺若敦“手斩七八人”,据此“敦”前应断开,排除 A 项。 故选 D 项。]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爵,即爵位、爵号,是皇帝对贵戚功臣的封赐,一般有公、侯、伯、子、 男五种。 B.石为古代重量单位,“三石弓”意谓超重的强弓,文中借此极言贺若敦的 臂力非常人能比。 C.巴西,郡名,指东汉末至隋朝的巴西郡,管辖范围在今天的云南和贵州地 区一带。 D.仪同,仪同三司的省称,享有与“三公”同等的待遇,南北朝时授予的人 数甚多。 C [“巴西”即巴郡之西,今指四川、重庆一带。根据原文“时岷蜀初开”, 可知其后的事情应发生在此地,据此可推断巴西在蜀地,即今四川、重庆一带。]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贺若敦思虑深远,行事果断。他在父亲贺若统难以决定是否要拘捕田迅之 际,及时进策,促使父亲下定决心,执迅以颍州归降西魏,助父建功。 B.贺若敦勇猛善战,屡建军功。他箭无虚发,力助独孤信成功脱围;征伐谯 淹时,他不惧艰险,身先士卒;救援湘州时,他孤军深入,收复失地。 C.贺若敦颇有胆识,智谋过人。他率军攀木缘崖,出其不意攻破敌军;他实 施反间计,离间谯向,再破谯军;他增修营垒,建造房舍,以麻痹侯瑱。 D.贺若敦心怀家国,守土尽责。他在粮援既绝、军心动摇的情况下,与陈军 相持一年多;面对陈军的求和,他义正辞严地表示要守护国土,坚持到底。B [“收复失地”错误。]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如此儿年时胆略者,未见其人,非唯成我门户,亦当为国名将。(5 分) 译文:                                                                          (2)遂次湘州,俄而霖雨不已,秋水泛溢,陈人济师,江路遂断。(5 分) 译文:                                                                          [答案] (1)像这个孩子这样的年龄而有如此胆量谋略的,还没有见到过,他 不仅能光耀我家的门庭,也应当会成为国家的名将。(得分点:“如……”“非唯…… 亦……”各 1 分,句意 3 分) (2)(大军)于是驻扎在湘州,不久大雨连下不止,江水漫溢,陈国军队渡过长 江,江路于是被阻断。(得分点:“次”“俄而”各 1 分,句意 3 分) 【参考译文】 贺若敦,代地人。父亲贺若统,任东魏颍州长史。西魏大统三年,逮捕刺史 田迅,率领州人归降。赐予爵位为亭县公。贺若敦年少即有气量才干,善于骑马 射箭。贺若统谋划逮捕田迅时,担心事情没有结果,深思了很长时间。贺若敦当 时十七岁,就进献计谋说:“若想保全自身远离祸害,不能有什么顾虑。”贺若 统于是流泪听从了他的建议,终于定下计谋归顺太祖。当时众多盗贼纷纷而起, 大龟山贼人张世显暗中前来袭击贺若统,贺若敦挺身而出与贼人交战,亲手杀死 七八个贼人,贼人才撤退。贺若统大喜,对身边的下属官吏说:“我年少参军, 经历的战争不止一次。像这个孩子这样的年龄而有如此胆量谋略的,还没有见到 过,他不仅能光耀我家的门庭,也应当会成为国家的名将。”第二年,跟随河内公 独孤信,在洛阳被包围。贺若敦挽三石强弓,箭无虚发。(独孤信)就告诉太祖。(太 祖)认为他与众不同,授任都督。 当时岷蜀刚刚归附,民众的情绪仍然强硬,谯 淹占据巴西,与梁国的西江州刺史王开业互相呼应,煽动各蛮族(叛乱)。太祖命令 贺若敦率领军队讨伐他们。山路艰难险恶,人迹罕至。贺若敦走在将士前面,攀 爬树木攀登悬崖,一天走两天的路程,趁敌军没有防备。又派遣仪同扶猛在白帝 击败敌军别帅向镇侯。谯淹与王开业及其党羽帛玉成等人率兵七千人,百姓三万 人,从垫江而下,投奔梁国的王琳。贺若敦半路阻击,击败了他们。谯淹又依傍山岭建立营栅,向南勾结蛮帅向白彪作为后援。贺若敦设下离间之计,挑拨贼党 之间的关系,趁着他们懈怠,再次击败他们。晋升爵位为公。武成元年,入朝任 军司马。 自从江陵平定后,巴、湘一带都归顺朝廷。陈国将领侯瑱等人包围逼 近湘州,断绝粮食援助。朝廷命令贺若敦率领步兵、骑兵共六千人,渡过长江前 去救援。贺若敦每次都设下出人意料的埋伏,连续击败侯瑱,乘胜快速前进。(大 军)于是驻扎在湘州,不久大雨连下不止,江水漫溢,陈国军队渡过长江,江路于 是被阻断。粮食援助完全断绝,将士便心怀恐惧。贺若敦于是增加修建营垒,建 造房舍,向敌人显示准备持久作战。两军对峙一年多,侯瑱等人无法制服贺若敦, 请求借船送贺若敦渡过长江。贺若敦说:“湘州是我国的领地。既然还没有一决 胜负,所以不能离去。”侯瑱等人把船只留在江上,带领士兵离开渡口一百里。贺 若敦率领军队回去。保定五年,贺若敦去世。建德初年,朝廷追赠他为大将军。 谥号为“烈”。 二、(2019·成都一诊)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5~8 题。(19 分) 慕容绍宗,慕容晃第四子太原王恪后也。尔朱荣即其从舅子也。值北边挠乱, 绍宗携家属诣晋阳以归荣,荣深待之。及荣称兵入洛私告绍宗曰洛中人士繁盛骄 侈成俗若不加除剪恐难制驭吾欲因百官出迎仍悉诛之谓可尔不绍宗对曰:“公既 身控神兵,心执忠义,忽欲歼夷多士,谓非长策,深愿三思。”荣不从。纥豆陵 步藩逼晋阳,尔朱兆击之,累为步藩所破,欲以晋州征高祖共图步藩。绍宗谏曰: “今天下扰扰,人怀觊觎,正是智士用策之秋。高晋州才雄气猛,英略盖世,譬 诸蛟龙,安可借以云雨!”兆怒,禁止绍宗,数日方释。及高祖举义信都,兆乃 抚膺自咎,谓绍宗曰:“比用卿言,今岂至此!”后高祖从邺讨兆于晋阳,兆自 缢而死。绍宗遂携荣妻子及兆余众自归。高祖仍加恩礼,所有官爵并如故。天平 二年,行扬州刺史,寻行青州刺史。丞相府记室孙搴属绍宗以兄为州主簿,绍宗 不用。搴谮之于高祖,云:“慕容绍宗尝登广固城长叹,谓其所亲云‘大丈夫有 复先业理不’。”由是征还。元象初,进爵为公,除度支尚书。侯景反叛,诏绍宗 节度三徐、二兖州军事,与大都督高岳等出讨。于时景军甚众。与景接战,诸将 无肯先者,绍宗麾兵径进,诸将从之,因而大捷,景遂奔遁。西魏遣其大将王思 政入据颍州,绍宗与太尉高岳、仪同刘丰等率军围击,堰洧水以灌之。未几,与 丰临堰,见北有尘气,乃入舰同坐。暴风从东北来,远近晦冥,舟缆断,飘舰径 向敌城。绍宗自度不免,遂投水而死,时年四十九。绍宗死后,三军将士莫不悲惋,朝廷嗟伤。赠使持节,谥曰景惠。 (节选自《北齐书·慕容绍宗传》) 5.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及荣称兵入洛/私告绍宗曰/洛中人士繁盛/骄侈成俗/若不加除剪/恐难制驭 吾/欲因百官出迎/仍悉诛之/谓可尔不/ B.及荣称兵入洛私告/绍宗曰/洛中人士繁盛/骄侈成俗/若不加除剪/恐难制驭/ 吾欲因百官出迎/仍悉诛之/谓可尔不/ C.及荣称兵入洛/私告绍宗曰/洛中人士繁盛/骄侈成俗/若不加除剪/恐难制驭/ 吾欲因百官出迎/仍悉诛之/谓可尔不/ D.及荣称兵入洛私告/绍宗曰/洛中人士繁盛/骄侈成俗/若不加除剪/恐难制驭 吾/欲因百官出迎/仍悉诛之/谓可尔不/ C [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本题适用排除法。“荣称兵入洛”是指尔朱 荣举兵攻入洛阳,句意完整,“入洛”后要断开;而“绍宗”是“私告”的宾语, 二者中间不可断开,故排除 B 项和 D 项。根据文意可知,“制驭”的宾语省略,而 “吾”为后句的主语,故“吾”前面要断开,排除 A 项,选 C 项。] 6.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晋州是中国古代行政区名,此处称呼高晋州,是以对方在晋州任职称呼其 人。 B.爵是古代君主对贵戚功臣的封赐,在中国周代有公、侯、伯、子、男五等 爵位。 C.节度是管理、调度的意思,唐代设立的节度使为地方军政长官,朝廷赐以 旌节。 D.赠指追赠,是朝廷对退休的有贡献的官员或对殉职、阵亡者给予官爵等荣 誉。 D [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考查文化传承与理解 的学科素养。“退休的有贡献的官员”说法有误,追赠的对象为死者。]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绍宗善于识人,反对联合高祖。尔朱兆想联合高祖共同对付步藩,绍宗认 为不能给高祖发展壮大势力的机会,尔朱兆不听,最后被高祖攻讨。 B.绍宗不徇私情,遭到小人诬陷。孙搴请求绍宗委任兄长做州主簿,绍宗没有答应,于是孙搴向高祖进谗言,高祖产生疑虑,将绍宗召回京城。 C.绍宗勇猛善战,平定侯景叛乱。侯景军队人多势众,同侯景军接战后,诸 将都不肯冲锋在前,绍宗则挥兵猛进,诸将紧随其后,取得大捷。 D.绍宗精忠报国,不幸以身殉职。王思政围攻颍州,绍宗等人用水灌之法对 敌,暴风扯断其乘坐船只的缆绳,船径直冲向敌营,绍宗投水自杀。 D [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王思政围攻颍州”有 误,原文是“……王思政入据颍州,绍宗与太尉高岳、仪同刘丰等率军围击”。] 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今天下扰扰,人怀觊觎,正是智士用策之秋。(5 分) 译文:                                                                          (2)兆乃抚膺自咎,谓绍宗曰:“比用卿言,今岂至此!”(5 分) 译文:                                                                          [答案] (1)如今天下纷乱,人人怀着非分的企图,正是有智慧的人使用计谋 的时机。(得分点:“扰扰”“觊觎”“秋”各 1 分,句意 2 分) (2)尔朱兆才拍着胸脯责备自己,对绍宗说:“假如(当时)听从你的话,今天 怎么会到这种地步!”(得分点:“膺”“咎”“岂”各 1 分,句意 2 分) 【参考译文】 慕容绍宗,是慕容晃第四子太原王慕容恪的后代。尔朱荣就是他的堂舅家的 儿子。正逢北方动乱,绍宗携带家人到晋阳投奔尔朱荣,尔朱荣待他十分友爱。 等到尔朱荣举兵攻入洛阳,私下告诉绍宗说:“洛阳地区人物很多,骄纵奢侈成 为风俗,如果不加以整顿,恐怕很难制服控制局面。我想趁百官出城迎接的时候, 乘势把他们统统杀掉,你说行不行?”绍宗回答说:“您既然亲自统领神兵,心 怀忠义,突然又要杀尽百官,我认为这不是效用长久的策略,请您三思。”尔朱荣 没有听从。纥豆陵步藩逼近晋阳,尔朱兆反击他,多次被步藩打败,尔朱兆就想 用晋州刺史的名义召请高祖共同对付步藩。绍宗规劝说:“如今天下纷乱,人人 怀着非分的企图,正是有智慧的人使用计谋的时机。高晋州才能杰出、气势威猛, 胆识谋略超过世人,就好比是一条蛟龙,怎么能借给它云雨呢!”尔朱兆发怒了, 把绍宗拘禁起来,过了好几天才释放出来。等到高祖在信都起义,尔朱兆才拍着胸脯责备自己,对绍宗说:“假如(当时)听从你的话,今天怎么会到这种地步!” 后来,高祖从邺城发兵在晋阳讨伐尔朱兆,尔朱兆自缢而亡。绍宗便带上尔朱荣 的妻子儿女和尔朱兆的部属自行归附高祖。高祖仍旧对他们加以礼遇,所有官职 爵位一律如故。天平二年,代理扬州刺史,不久又代理青州刺史。丞相府记室孙 搴请绍宗用他的哥哥做州主簿,绍宗没答应。孙搴就对高祖说绍宗的坏话,说: “慕容绍宗曾登上广固城长叹,对其亲近的人说‘大丈夫有光复先祖大业的道理 吗’。”因此他被召还京师。元象初年,晋升爵位为公,授任度支尚书。侯景反叛, 任命绍宗为节制调度三徐、二兖州诸军事,和大都督高岳等出兵讨伐。这时侯景 兵力很强。与侯景交战,众将领没有愿意冲向前的,绍宗指挥军队快速进攻,众 将领跟随,因而大胜,侯景便逃跑了。西魏派将军王思政进入并占据颍州,绍宗 与太尉高岳、仪同刘丰等率军围攻他,筑坝堵塞洧水来淹没州城。没多久,绍宗 和刘丰到大坝视察,见北方有尘雾,便进入船内同坐。这时一阵暴风从东北刮来, 远近一片昏暗,船缆都断了,船直接向敌城漂去。绍宗自忖这次免不了一死,便 投水而亡,死时四十九岁。绍宗去世后,三军将士没有不悲伤叹息的,朝廷哀叹 悲伤。追赠为使持节,谥号为景惠。 三、(2018·南昌一模)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9~12 题。(19 分) 宇文贵字永贵,其先昌黎大棘人也。父莫豆干,以贵着勋,追赠柱国大将军、 安平郡公。少从师受学,尝辍书叹曰:“男儿当提剑汗马以取公侯,何能如先生 为博士也!”正光末,破六韩拔陵①围夏州,刺史源子雍婴城固守,以贵为统军救 之。前后数十战,军中咸服其勇。后送子雍还,贼帅薛崇礼等处处屯聚,出兵邀 截,贵每奋击,辄破之。除武骑常侍。又从子雍讨葛荣,军败奔邺,为荣所围。 贼屡来攻,贵每缒而出战,贼莫敢当其锋,然凶徒寔繁,围久不解。贵乃于地道 潜出,北见尔朱荣,陈贼兵势,荣深纳之。因从荣擒葛荣于滏口,加别将。贵率 乡兵从尔朱荣焚河桥,力战有功。加征虏将军,封革融县侯,邑一千户。除郢州 刺史。师还。魏文帝在天游园,以金卮置侯②上,命公卿射中者,即以赐之。贵一 发而中。帝笑曰:“由基③之妙,正当尔耳。”进开府仪同三司。魏废帝二年,授 大都督、兴西盖等六州诸军事、兴州刺史。先是兴州氐反,自贵至州,人情稍定, 贵表请于梁州置屯田,数州丰足。三年,诏贵代尉迟迥镇蜀。时隆州人开府李光 赐反于盐亭,与其党等攻围隆州。州人李祏聚众反张遁举兵应之贵乃令击祏及遁 势蹙遂降执送京师。朝廷授任宇文贵都督益州潼州等八州诸军事、益州刺史,加授小司徒。先是蜀人多劫盗,贵乃召任侠杰健者,署为游军二十四部,令其督捕, 由是颇息。孝闵帝践阼,进位柱国,拜御正中大夫。武成初,与贺兰祥讨吐谷浑。 军还,进封许国公,邑万户。贵好音乐,耽弈棋,留连不倦。然好施爱士,时人 颇以此称之。保定之末,使突厥迎皇后。天和二年,还至张掖,薨。赠太傅,谥 曰穆。 (选自《周书·列传十九》) 【注】 ①破六韩拔陵:北魏孝明帝时期六镇之乱的领导人。②侯:箭靶。③ 由基:即养由基,春秋时著名神射手。 9.下列对文章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州人李祏聚众反/张遁举兵应之/贵乃令击祏/及遁势蹙遂降/执送京师 B.州人李祏聚众反张遁/举兵应之/贵乃令击祏及遁/势蹙遂降/执送京师 C.州人李祏聚众反/张遁举兵应之/贵乃令击祏及遁/势蹙遂降/执送京师 D.州人李祏聚众反张遁/举兵应之/贵乃令击祏/及遁势蹙遂降/执送京师 C [根据上下文语境推断,李袥是自己聚众谋反,不是反张遁,所以在“反” 和“张遁”中间要断开,由此排除 B 项和 D 项。因为李祏和张遁都是谋反的人, 所以宇文贵命令攻打的应是李祏和张遁,“祏”和“及遁”中间不可断开,由此排 除 A 项。故选 C 项。] 10.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博士,秦汉时掌管书籍文典、通晓史事,后为学术上专通一经或一艺、从 事教授生徒的官职。 B.除,任命官职。古代表示“授官”的词语还有辟、察、荐、举、授、起、 征、放等。 C.践阼,阼是大堂前东西的台阶。封建帝王登阼阶以主持祭祀,指帝位。此 指皇帝登临皇位。 D.薨,古称诸侯或有爵位的高官死去,也用于皇帝的高等级妃嫔及所生育的 皇子公主。 B [B 项,“放”为“京官调任地方官”。] 11.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宇文贵少有大志。他跟老师学习时曾感叹应提剑劳苦征战来博取封侯,不 能如先生一样当博士。B.宇文贵箭术神妙。宇文贵一箭射中了放在箭靶上的金酒杯,文帝称赞他的 箭术和养由基相当。 C.宇文贵善于治民。在蜀地为官时,他曾招募勇士负责搜捕劫犯盗贼,当地 的治安状况由此好转。 D.宇文贵屡立战功。生擒葛荣后被朝廷赐封邑,讨伐吐谷浑有功,爵位升为 许国公,封地一万户。 D [D 项,不是“生擒葛荣后”宇文贵被朝廷赐封邑,而是跟随尔朱荣焚烧 河桥时,立下战功,封邑千户。] 1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贵每缒而出战,贼莫敢当其锋,然凶徒寔繁,围久不解。(5 分) 译文:                                                                          (2)自贵至州,人情稍定,贵表请于梁州置屯田,数州丰足。(5 分) 译文:                                                                          [答案] (1)宇文贵每次都用绳子拴住吊下城去出战,敌军没有谁敢抵挡他的 锐气(与他交锋),然而凶恶的暴徒实在太多了,围困了很久都不能解围。(得分点: “缒”“当”“锋”各 1 分,句意 2 分) (2)自从宇文贵来到兴州,人们的心情才逐渐安定。宇文贵呈上奏章请求在梁 州让士兵垦荒种地,结果几个州粮食都十分充足。(得分点:“人情”“稍”“表” 各 1 分,句意 2 分) 【参考译文】 宇文贵字永贵,他的祖先是昌黎大棘人。父亲莫豆干,由于宇文贵的显著功 勋,朝廷追赠他父亲为柱国大将军、安平郡公。宇文贵少年时跟从老师求学,曾 经放下书本,叹了一气说:“男子汉应该提剑劳苦征战来博取公侯,哪能像先生 一样当博士呢?”正光末年,破六韩拔陵包围夏州,刺史源子雍环城固守,任命 宇文贵为统军去救援,前后几十战,军中将士都佩服他的勇猛。后来送源子雍返 回,贼军主帅薛崇礼等人处处聚集人马,出兵拦截,宇文贵每次都奋勇出击,总 是打败敌军。朝廷授任他为武骑常侍。宇文贵又跟从源子雍征讨葛荣,大军战败 逃奔邺地,被葛荣包围。敌军多次前来攻打,宇文贵每次都用绳子拴住吊下城去出战,敌军没有谁敢抵挡他的锐气(与他交锋),然而凶恶的暴徒实在太多了,围困 了很久都不能解围。宇文贵就从地道偷偷地走出,往北求见尔朱荣,陈述贼军兵 力的情势,尔朱荣充分采纳了他的建议。于是宇文贵跟从尔朱荣在滏口生擒葛荣, 朝廷加任宇文贵为别将。宇文贵率领地方武装跟随尔朱荣焚烧河桥,奋力作战立 下战功,朝廷加任他为征虏将军,封爵革融县侯,封邑一千户。后来授任郢州刺 史。宇文贵大军回师。魏文帝在天游园,把金酒杯放在箭靶上,发布命令说,各 位官员如能射中的,就把金杯赐给他。宇文贵一箭就射中。文帝笑着说:“养由 基射术的神妙,正和你相当罢了。”进升开府仪同三司。魏废帝二年,授任大都督、 兴西盖等六州诸军事、兴州刺史。在此之前兴州氐人曾经谋反,自从宇文贵来到 兴州,人们的心情才逐渐安定。宇文贵呈上奏章请求在梁州让士兵垦荒种地,结 果几个州粮食都十分充足。废帝三年,皇上下诏令宇文贵代替尉迟迥镇守蜀地。 当时隆州人开府李光赐在盐亭反叛,跟他的党羽等人围攻隆州。隆州人李祏(shí)也 聚众谋反,张遁起兵响应。宇文贵就命令攻打李祏和张遁。叛军形势窘迫于是投 降,宇文贵拘捕李祏、张遁押送京师。朝廷授任宇文贵都督益州、潼州等八州诸 军事、益州刺史,加小司徒官衔。在此以前蜀人有很多强盗,宇文贵就召集能见 义勇为、才能出众、身强力壮的人,布置为游军二十四部,命令他们督促缉捕, 从此以后大为安定。孝闵帝即位,提升宇文贵的官位为柱国,拜授御正中大夫。 武成初年,宇文贵和贺兰祥讨伐吐谷浑。大军回师以后,提升爵位为许国公,封 地一万户。宇文贵喜欢音乐,沉迷于下棋,流连忘返不知疲倦,然而乐善好施, 爱惜士人,因此当时人们都很称颂他。保定末年,出使突厥迎皇后。天和二年, 回到张掖,在那去世。朝廷追赠他为太傅,谥号为穆。

资料: 29.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